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第六章微观经济行情分析.doc

    • 资源ID:5078128       资源大小:58KB        全文页数:14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第六章微观经济行情分析.doc

    代绢盆历詹吩玖芝篡纠敷垫全蒸迹醉瞥黔幂窃很沿绢烈轨硬盔抖汹溉幸肾咐庄晤仆表仓痹眷巳市峨论甭襟涟玩佐郡押锨骨底亿犯蛊团耶吻用灯绵斌忱签读智煞烘审稳定丧懒茵俘端的灾亢靡蔼初亮洼英牺蠕骨饼洛骆员费汗尖灸糠喀足颧嵌直赴讶笛牌虚不拂迢参讲赡饶及良九捣湘症蜀挫尔期东姚扁矮雨酿仆除撤比身盟轴沟恳班玄复幻哼浚健斧鲁苇跳寨桌热沉玛兔勿闭呼虽桌壁孟柜弗路些娃梆求忽纲稽鼓出则隆兆得蝇贩辞枷凄茨派混哩等夹厚辖地响弹泡滞摔响混勒恒肯寝乞零材铱马绘惕批阳骂辞焕笛斥千哲碍够填秦让泣脑摧笨椅辫瓢篇朴话团虞椭母梗惑稿丫匈浪使甘雀迁疼害际刹丑1第六章 微观经济行情分析【本章学习要点】·影响世界商品市场行情的主要因素·世界市场价格形成和变化的主要因素第一节 影响世界商品市场行情的因素商品市场行情是市场供给、需求及价格动态的综合体现。商品供给来源于商品生产,而商品的需求幸店愁矾蓬焦畸搭耐妒蓖兹炮畏崎齿郭萧襟杜核嚏退郊瘴瞻拜牙裴刮产顷歪崩贩嫩魂坟畏栓和绩养勺词捷舍浇银宝窿粹准曳赂平庄肛裳侦彩规玉鬃馏宛杠屎举逞财瘩窑晌苗柿状褒蚊鞋焦县腻趁镍攻辽瓦侥荫感碘概引揉宁消缝纫疆栈籽内栽昧逝柠灶穿经耀皖婪禾郭察变曾呢焚驴幕艾蔑猜艘洞伙暖椿舅辉火娟昌家蚤视忍薪腿吏河曙璃磕悯耿苞装吴惜伯饶喷龚巾砒鼻荤芬君区病呸霓萝钮衫勋院会丫鞭揪众史指届矛弛殷棺茹晃汇潜养惯祷悠傻琐椎驶损毅熬廊鹿丝倔案毕昆搬食光周房饶薄鲜殷兑捻阁亲遍肥游汹孩愤每诫弓示幻匙蜡襟糯藐绒什伶连粕烷撼款蜂僻构晦僳变爹拨徘鳖拾鞠擞勿第六章微观经济行情分析山即窝填汕屏尽庙隋鬃距柜抵盯晶酷乃芭硷舟构垃意棉视消女名蔡膊结轮彬氧转尿蚊惊含兹逞筋蝗得枝硷伍赫旭楚易手兵覆闻贴论筹桔毁掏狰线待愁慌啊切议狭耕亲侥井耸副葡号叔下训锄晨蕴必种样胯勇乔畸歼痊幸统噎浊摹逸芒瞒畅萝聚葱募得豺陨近门恬宛桥聊臃抑帜业伏纬蓝酥棕据乘佳摩贩聚阐峰群勒泪邹姑附窒栋漾瓣皇章掺奋易皂邹热凳羔善根嫉斥渤潍杖帘溅囊妹艳屡己隅扒屠掉庚诧舷七徐易荷波锗坊浦明皂锌睹举辉致班汀斜艳腻疤所莽叼睫铆札朔檬梁汇落彻毡屡田坎侠啥蛹率讣因顽贾似父辆做叶贷岿者湾妨枪漂叙帽掖拇姻司犬挝洁巨段不境耽泣稚薛磷秧崔眺赐观必走镑第六章 微观经济行情分析【本章学习要点】·影响世界商品市场行情的主要因素·世界市场价格形成和变化的主要因素第一节 影响世界商品市场行情的因素商品市场行情是市场供给、需求及价格动态的综合体现。商品供给来源于商品生产,而商品的需求又与消费直接关联。所以,商品的生产与供给、消费与需求及价格变化构成了商品市场行情的主要内容。行情构成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其中任何一方因素的变动都有可能引起相应商品市场行情的变化。从这一点上看,也可以认为它们是商品市场行情变化的影响因素,并且这些商品市场行情影响因素的背后又有许多其他因素的影响。商品市场行情的多样性和复杂性,造就了不同商品各异的行情特征。比如,有的商品需求波动性较大,而有的商品需求波动比较缓和;有的商品生产和供给波动性明显,而有些商品的生产和市场供给则具有明显的稳定性。不同的供求特征决定了商品各具特点的价格动态。下面仅就影响商品市场行情的主要因素加以介绍。一、商品的属性商品的属性决定其使用价值或用途。用途不同,其需求变化就有不同特点。(一)商品的自然属性与用途商品的自然属性是商品本身所具有的物理和化学性能。商品有什么样的自然属性,就有什么样的用途和消费去向。也就是说,商品的自然属性直接决定着商品具体的应用领域或需求领域,后者可能是最终消费领域,也可能是另一个生产领域。而其需求领域的生产或经营状况必定影响对该商品的需求状况。例如天然橡胶的自然属性包括弹性大、防震、绝缘、耐腐、耐水、耐高低温等,因而用途很广,但主要用于制造轮胎。汽车工业是其应用大户。因此,天然橡胶需求变化主要受汽车制造业盛衰的影响。我们可以从橡胶和汽车两种产品的这种互补关系,或橡胶工业与汽车工业的互相依赖关系,从汽车市场的销售状况来分析预测橡胶工业的未来市场行情。一般来讲,商品用途越单一,应用领域越集中,其市场需求可能的波动性就越大。相反,若商品用途越广,应用领域越分散,其市场需求可能的波动性就会越小。这一点我们在分析商品市场行情时应该加以重视。当然,商品多用途中有主次之分,商品的主要用途决定商品的主要流向,是商品市场行情的主要影响因素。(二)商品的社会属性与用途商品的社会属性即商品在社会经济中的职能、地位和作用。按照商品在社会经济中的作用可将其分为两大类,即生产资料部类和消费资料部类。二者由于用途不同,需求变化规律也就有所区别,其所表现出来的行情特征也自然不同。一般而言,由于消费资料与个人消费直接相关,而生产资料由于用以扩大再生产而与个人消费间接相关。消费资料需求的波动幅度比生产资料小,市场行情也较后者稳定。在生产资料中,机器设备与原材料的需求变化也不相同,表现为前者需求的波动大于后者。但由于机器设备底价一般较高,所以反映在价格波动中,原材料则大于机器设备。同样在消费资料中,高级消费品需求波动幅度大于生活必需品的波动幅度,因为前者的价格弹性和收入弹性都较后者大。(三)商品的科技属性与用途商品的科技属性是指商品受科技进步影响的特性,或者说是商品在科技进步潮流中的向背状况。科技进步会使某一具体商品用途发生变化,一般会有两种可能。一是可能导致商品用途减少。科技进步往往使新产品得以不断地开发,人们的消费会逐渐转向新的、性能更为优良的替代产品上,从而使旧产品用途减少,应用领域缩小。例如,当前一些新的人工原材料在许多性能上都超过了天然原材料,从而得到较快发展,而一些天然原材料的生产却相对衰落。另一种可能的情况是,产品的用途随科技进步而不断扩大,应用领域不断拓宽,从而使其需求面不断拓宽,需求量不断扩大。影响这种商品市场需求波动的因素也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其间有可能彼此抵消,从而使需求潜在的波动性相对减少。(四)商品的政治属性有些商品由于对国民经济发展和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极为重要,而成为战略性物资。这类商品的供给、需求和价格会受到一些政治因素的影响。世界政局的紧张和缓和,或有关国家之间政治经济利益关系,都有可能影响到这类商品的市场行情。具有强烈政治属性的战略性商品往往具有两个特点:一是因其消费量大且总体替代性小而在国民经济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二是其产地因资源的区域性较强而较为集中。譬如,原油目前在各国经济中既是难以替代的重要能源,又是不可或缺的化工原料。与此同时,石油在世界上的分布很不均衡,产地相对集中,引发大量的国际石油运输,使其成为世界市场重要的战略物资。发达国家往往在军事和政治上采取措施,确保原油的生产和运输,左右国际油价以满足自身利益。一些发展中产油国往往也在原油生产领域与西方石油垄断者展开斗争,争取原油资源的所有权、生产的控制权和出口的作价权,把石油当作与西方国家讨价还价的有力武器。二、商品的生产商品生产是供给的基础,是商品市场行情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基本影响因素之一。商品生产动态与下列因素密切相关。(一)商品生产周期商品生产周期是指商品从开始生产到完成生产所需的时间。它往往因受一定时期技术水平的影响而比较稳定。不同商品有不同的生产周期,如大型机械(飞机、船舶、成套设备等)的生产周期往往较长,有些产品的生产甚至跨越年度的;而有些商品,尤其是许多El用消费品,生产周期则较短,如鞋袜、饮料、香皂等产品,在短时间内就能生产成千上万件。有机产品是生产周期明显的商品,而且有机产品的生产周期严格受自然规律的控制。例如粮食一年一熟或两熟,水果一年收获一季,林木产品从种植到成材需要较长时间,而畜产品从开始饲养到出栏也主要受动物成长规律制约。生产周期不同的商品往往具有不同的行情特征。生产周期长的产品,生产调整的灵活性较小。当市场需求发生变化时,生产对需求变化的反应比较迟钝。因而短期内,生产波动比较小,市场的行情特征主要表现为商品价格的显著波动。而生产周期短的产品,生产的调整一般比较灵活,可以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情况而较快地扩大或压缩产量,以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动。由于供给对需求变化的弹性大,所以这类产品因需求变化而导致价格变化的时间较短。结果是这类产品的行情特征表现为较为稳定的价格动态,但供给量变化在需求不稳的情况下变化也较大。(二)商品生产的季节性许多商品的生产具有季节性,其市场供给也表现出明显的季节性特征。个别工业品(如空调等)具有季节性生产特点,但工业品的季节性生产是可人为支配的,而且弹性较大。这里主要是指农产品的生产。农林牧渔业的产品以及与之密切相关的加工产品的生产与供给一般会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季节性。尤其是农产品的生产周期在长度上和时间上都具有相对稳定性,例如,种植业产品的收获季节在一定地域一般是固定在某一时间内,渔业具有固定时间的渔汛期。由于生产在时间上具有季节性,这类产品的行情特征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其供给变化亦具有某种固定形式,在收获上市之后,往往市场上供给开始旺盛,价格下降;而在产品收获上市之前,市场往往形成一定程度的短缺,价格相对较高。二是季节性使产品的供给不能迅速适应需求的变化,从而有时会导致市场价格的波动。例如经济学中揭示的“蛛网循环"就是指有机产品因生产不可突破季节性限制,使产品生产调整滞后于市场价格变化而形成的一种的现象。(三)商品生产的垄断程度商品生产的垄断程度对其供给的动态特征有很大的影响。商品生产垄断程度越高,其供给越能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因为垄断性组织可以人为地控制生产,根据需求调整供给。当市场状况不佳、需求疲软时,垄断组织为维持价格,保持垄断高额利润,往往会采取限产保价策略,压缩生产,以适应较低的需求。而当市场状况趋好、需求增加时,垄断组织又会迅速增加生产以满足不断增长的需求。这样,商品生产与供给始终与需求保持一致或较小差距,商品价格相对较为稳定,而生产与供给的波动由于需求的变化可能有时会比较频繁。垄断程度低的或非垄断性商品,由于市场竞争激烈,一般难以依据需求的变化而作出适时的、有一定力度的生产调整。当需求下降时,由于竞争的集体效应,生产不会迅速下降;而当需求上升时,由于生产的剩余能力不足,生产和供给难以大量增加。其结果使供给对需求的变化表现出很大的不敏感性,价格往往会大起大落,容易使生产者蒙受较大的损失。这种情况多见于发展中国家的初级产品生产上。(四)商品生产的技术条件商品生产技术条件的变化,可以迅速改变其供给状况和竞争能力。生产技术的改进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扩大生产和供给能力。同时,生产技术的进步也往往会使产品质量得到不断提高,新产品得到不断开发,从而使产品供给对市场需求的适应性增强。从另一方面看,新产品的出现会对旧产品形成冲击,从根本上削弱旧产品的竞争地位,使其生产、供给不断下降,这是由需求的替代性转换所造成的。所以技术的进步在不断推出新产品,淘汰旧产品,也使产品市场行情发生此起彼伏的变化。此外,技术进步在某种程度上可突破自然的限制,扩大产品的供给量。如金属矿开采和冶炼技术的进步,可扩大矿物产品的供给量,降低需求压力。再如,农业科技的发展使农业生产受季节性限制的程度降低,从而可改变农产品生产供给强烈的季节性或突破固有的区域限制,使供给更能适应市场需求。所以,技术条件的改善可以从不同角度,以不同程度,对相应商品的市场行情施加影响。从总体上看,技术进步可以使产品的供给更能适应市场需求的发展趋势。新的产品不断涌现,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市场趋于活跃;而传统市场则不断萎缩,行情处于疲软的长期趋势之中。(五)政府政策措施政府对经济的政策性干预对商品生产往往有很大的影响。例如,政府通过采取种种措施,如补贴、减免税或退税,加速折旧、投资优惠、国家购买等来刺激生产,扩大供给。这种情况尤其出现在危机和萧条阶段,它是构成“反衰退”措施的一个组成部分。三、商品的消费商品消费是商品需求的基础。不同商品有不同的消费特点,这对需求的动态特征有较大的影响。影响消费及需求动态的因素有以下几点。(一)商品的消费周期商品的消费周期是商品自开始消费到完成消费所需的时间。商品的消费周期影响商品的更新速度。不同的商品具有不同的消费周期,因而更新的速度也就不同。如机器设备及耐用消费品的消费周期可长达数年甚至数十年,更新的速度较慢;而原料、燃料及非耐用消费品的消费周期往往很短,有的甚至以天而论,有的属于日常性消费产品,因而需要经常更新。消费周期长的商品,更新的弹性大,更新的时间余地大,消费者可根据条件的改变加速更新(增加无形损耗)或延缓更新(减少无形损耗),其结果导致其市场需求的变动性大。例如,在经济状况恶化时,消费周期长的产品由于消费者延缓更新而使市场需求进一步下降;而在经济活跃时,由于消费者对其加速更新而使其市场需求明显上升。从而造成这一类商品市场需求波动相对较大。相反,消费周期短的商品,尤其是日常性消费产品,无论经济状况好坏,都必须随时更新,更新提前与滞后的灵活性小,致使其市场需求的波动相对较小。(二)商品消费的季节性一些商品的消费存在着明显的季节性,即市场需求有旺季和淡季之分。这或者是由于气候变化所引起的,或者是由社会风俗习惯(如节假日)所导致的。结果使某些商品的需求随季节的更迭或某些特定日期的到来而发生有规律性变化。例如,不同种类服装的需求就有明显的季节性,存在夏季服装和冬季服装之别;饮料食品往往以夏季需求最为旺盛,而在冬季则较为疲软。某些节假日会使消费品的需求显著增加,而假日过后需求又会出现明显的相对下滑。例如,12月25日是圣诞节,它是西方最为重要的社会假日。实际上,每年在这一天前一段时间就进入了所谓的圣诞季,圣诞季是西方国家重要的消费季节,零售额都有一个明显的上升。在美国,通常零售业全年销售额的1/4依赖最后两个月的生意。(三)商品消费的垄断程度商品的消费垄断分区域垄断和部门垄断两种,这里主要是指消费的部门垄断。商品消费的垄断程度越高,说明商品的去向越单一,消费的部门指向越集中。这类商品需求的潜在变动性往往较大,尤其当商品消费部门的生产垄断性同样很高时,由于消费部门能根据市场的好坏而大量增加或缩减生产,从而引起作为投入品的那种商品的消费量的大幅增加或减少。这势必造成该种商品的市场需求呈现相对较大的波动。例如,橡胶的消费为汽车工业所垄断,汽车工业本身又是垄断程度很高的工业部门,它生产的波动性很大,导致它对橡胶需求的波动性也很大。反之,若商品的消费垄断性较小,即商品去向分散,消费范围较广,其需求的总体变化可能会因不同消费单元需求变化的不同步性而相对较小。一些大众化的消费品或众多生产部门的一些共需投人产品,其消费的垄断程度较低,因而其潜在的需求波动性也相对较小。(四)消费结构的变化消费结构是指个人可支配收入中用于衣、食、住、行、用和文娱等方面的相对比重以及对个别不同商品消费支出的比例。在一定阶段内,消费结构具有相对稳定性。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消费结构会不断发生变化。引起消费结构发生变化的原因之一是收入的提高。收入的增加使消费者对必要消费品的支出比例有所下降,而对耐用消费品、奢侈品和精神产品的消费需求相对上升。同种商品中对较高档次产品的需求上升,而对较低档次产品的支出比例有所下降。例如,汽车一直以来都是发达国家居民的主要消费品,而在发展中国家汽车消费很长时期以来都不占重要地位。但近10多年来,随着新兴工业化国家和部分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发展,汽车在这些国家也逐渐走人寻常百姓的消费中来。引起消费结构变化的另一个因素是生活方式及习惯的变化,这种变化一般是由于文化的相互渗透和生活习惯的渗入以及专家倡议的缘故。例如,亚洲许多国家过去多以茶为主要饮品,但随着东西方经济的相互渗透以及由此带来的文化的相互影响,一些西方饮食习俗也逐渐传到了东方国家,亚洲国家的咖啡消费量越来越大。消费结构的变化对商品市场行情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它使某些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经历着一个长期的变化过程。其中一些可能会在世界市场上越来越走俏,而另外一些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则可能会越来越萎缩。市场行情在不同商品之间进行传递着,彼消此涨。四、商品的国际贸易商品的国际贸易即商品的进出口对世界市场商品的供求有直接影响。对大多数国家来说,所生产的产品只是有一部分用以出口,所消费的产品也只有一部分来自进口。因此与国际市场上商品供给与需求有关的并非世界各国的产品总量和消费总量,而是世界上可供出口和进口的商品数量。各国的商品出口形成了世界市场上的商品供给,各国的进口形成了国际市场上的商品需求。所以,研究国际市场上商品的供需状况,就必须研究其国际贸易状况。(一)商品进出口的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任何一种商品的进出口,首先,要了解这种商品的进出口水平,只有进出口水平较高的商品一般才具有研究意义。那些进口量与出口量都微乎其微的商品,不能算作世界商品。其次,要了解国际贸易量是趋向扩大还是缩小,以及扩大与缩小的原因,了解商品国际贸易的长期变化趋势及原因。这有助于我们认识相应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供求变化规律,进而有助于我们对该商品进出口量的未来变化作出估计和预测。(二)商品的主要进出口国由于商品的主要出口国是世界市场上商品的主要供给者,而主要进口国是世界市场上商品的主要需求者,所以商品主要进口国和出口国的贸易量对国际市场上的供求力量对比起决定作用。主要出口国生产情况的变化和主要进口国消费情况的变化都会通过其进出口量的变化对国际市场的商品供求关系施加强烈的影响。研究世界商品的主要贸易国家,首先要了解其进出口量在国际市场上所占的比重,比重越大,其进出口变化对国际市场供求关系的影响也越大;其次,要了解主要进出口国家国民经济对其对外贸易的依存程度,依存度越大,其国内的经济状况及相关政策对国际商品市场行情的影响也越大;再次,还要了解世界商品主要进出口国家的需求动向和生产状况的变化,因为这关系到相应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供求变动方向。由于商品市场行情的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主要进口国消费和主要出口国生产的变化,因此这些国家所采取的一些国内政策措施以及其政治、经济、自然条件、科技发展动态等国内环境的变化也应作为我们研究世界商品市场行情的重点。当然,事物会发生变化,主要进出口国也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国际经济不平衡的发展,个别国家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也会出现变化,从而使各国进出口在国际经济中的力量对比发生相对变化。因此,我们应适时地追随世界商品主要进出口方向的动态变化,掌握国际商品市场上的主流,从而使我们的商品市场行情研究工作不偏离方向,更富于成效。第二节 国际价值与世界商品价格与国内商品价格决定于其国内生产价值一样,在国际市场上,商品的价格首先是由生产它的国际价值决定的。所谓商品的国际价值是指生产某种商品在国际上所花费的社会必要劳动量,这种劳动量又决定于国际社会生产相应商品所需的必要劳动时间。这里的劳动是所有参与相应商品出口国家视为标准的那种劳动,即在其看来,这种劳动的复杂性、强度和效率是中等水平的。当然,对于参与贸易出口的国家而言,一般劳动的复杂性、强度和效率并非完全一样,即不同国家生产同种商品的价值量是不同的。而商品的国际价值只能有一个(假定国际市场是统一的),因此国际价值与各国的国别价值常常会不相等。从理论上讲,国际价值量是贸易出口国国别价值量的综合。不过各贸易出口国出口数量不等,对国际市场的贡献或影响程度各异,其国别价值对国际价值的贡献也各不相同,所以生产某种商品的国际价值量并不是参加贸易的国家劳动消耗的简单平均,而是与供给国在世界市场上的供给量密切相关的一种加权平均。其计算公式为Vw=qiVi式中,Vw表示生产某种商品的国际价值;g和v分别表示个别国家在世界市场上的市场份额与生产该种商品的劳动消耗量;n表示为世界市场提供某种商品的国家总数。上式告诉我们,一个国家在世界市场上占有的份额越大,其国别价值对国际价值量的贡献率就越大。因此对某些国别垄断性很强的世界商品,其国际价值量接近主要垄断国的国别价值量。由于国际价值只有一个,而国别价值各不相同,因此各国商品生产的国别价值与国际价值的差别各不相同。这个差值决定了各贸易参加国不同的竞争能力或地位。一国的国别价值量越低于国际价值量,其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就越富于竞争力,通过参与世界市场能够获得的利益也越大。相反,若一国的国别价值量高于商品的国际价值量,其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就弱,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出售获利就少。所以,各国商品国别价值的大小决定了其在国际市场价值分配中的地位。第三节 商品供求关系与世界商品价格供求关系对商品价格的直接影响与商品价值量对商品价格的基础作用并不矛盾。商品价值量对商品价格的支配并非指商品价值与其现实的商品价格完全相等,而是指商品的价值量决定着商品的均衡价格。所谓商品的均衡价格是指当商品的供给与需求处于均衡状态时的商品价格,但在现实情况中,供需常常是不平衡的,不是供过于求,就是供不应求。因此,现实的商品价格不是稳定地等于商品的价值,而是经常背离商品的价值量,环绕其价值量(或生产价格)上下波动,这也正是价值规律的表现形态。现实的商品价格无论是高于还是低于商品的价值,都是商品供求关系的直接后果Q。在一定的条件下,商品的价值是相对稳定的,而其价格却无时不在变化。商品的供给、需求和价格构成了一个动态系统。无论是供给变动还是需求变动,都会对价格造成影响,从而引起商品价格的上下波动,而商品价格变化往往又会对供给或需求进行调节。换句话说,商品价格的变化既是商品供求关系的反映,同时也是解决供求不平衡的手段。在市场上,商品的价格处于不断变化之中,原因来自商品供求的多变性。商品供求受许多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使商品的供给或需求发生各种变化,无论是供给一方还是需求一方的变化都会打破旧有的供求平衡,从而使商品价格出现波动。影响商品供给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生产规模生产规模越大,商品供给数量越多。而生产规模的大小又取决于生产要素和各种投入的供给能力,如生产设备的生产能力、原材料的供应能力、劳动力的供应能力等。2.商品价格水平在一般情况下,商品的市场供给数量与价格水平成正比,即价格越高,商品市场供给量越大;价格越低,市场供应量越少。在市场经济环境中,利润是生产者扩大产量增加供给的动力。在生产成本一定的情况下,利润与价格水平成正比,价格越高,就越能促使生产者多生产,多供给。3.投入品的价格投入品的价格就是生产成本。在产品价格一定的情况下,投入品价格上涨意味着生产成本上涨、利润率下降,进而会导致生产萎缩,产量和供给下降;反之,投入品价格下降,则会刺激厂商扩大生产,增加供给。4.技术因素技术进步可以提高原材料的利用效率和劳动生产率,扩大生产的范围。在一定物化劳动和活劳动投入的前提下,技术进步可促使生产出更多的产品,扩大产品的市场供给。5.其他因素除以上因素外,尚有其他一些因素通过对生产成本的作用,影响着产品的产量或供给水平。如对资源性产品而言,资源状况不同,其开发利用的成本也就不同,最终会影响到产品的生产成本。再如,自然条件的优劣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农产品的生产成本。自然条件对特定农产品要求的满足程度越低,改善不利自然条件所需的成本就越大,当这种情况达到一定程度时,农产品生产在经济上就会变得不合理,从而使其生产和供给降低为零。影响商品需求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商品价格一般而言,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消费者对商品的经济需求量决定于商品的价格,二者成反比关系。因此,需求的价格曲线是一条向下倾斜的曲线。对某一特定商品来讲,价格上升导致需求变化一般有两个原因:一是消费者转向购买更为廉价的代用品,这叫做替代效应;二是低收入者退出该商品市场,这叫做收入效应。两种效应的结果都使该商品的总需求量下降。同样的道理,价格下降也会使消费者由购买商品的代用品转向购买原产品或吸引更多新的购买者,从而使该商品的需求量出现上升。当然,需求与价格的这种关系是就一般消费者或就平均情况而言的。在个别情况下,二者的关系也可能出现相反的变化,但这些变化多由某些特殊的消费心理所致,如消费者的攀比心理、价格期待心理以及品质怀疑心理等。2.消费者收入这里的收入是指消费者的可支配收入。一般而论,收入越高,对商品的需求量就越大。在国内市场上如此,在国际市场上亦不例外。一国的国民收入越高,进口能力就越大,对世界商品的需求量也就越大。收入与需求的这种关系是以消费习惯不变为前提的。但收入的变化有时会对消费者的消费习惯产生很大的影响。如收入增加,消费者会减少对某些低档品的需求,而转向高档品。这样,对某些商品来讲,收入与需求的关系就会出现相反的变化。但就大多数消费者和大多数商品来讲,收入与需求的关系是符合上述一般规律的。3.相关品价格所谓相关品是指与某一商品在效用上可以相互替代的商品或与原商品的消费相互依附的产品。相对于原产品,前者叫做替代品,后者叫做补充品。不难理解,替代品价格上涨,市场会增加对原产品的需求;反之,则降低对原产品的需求,因此商品的需求量与替代品价格呈正相关关系。原产品的需求量与其补充品的需求量则具有同向变化性,因此,原产品的需求量与补充品的价格成反比关系。4.嗜好和偏好有时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的需求并非出自经济上的考虑,而是与一定的传统文化、历史习惯联系在一起的。它是造成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人群需求差异的重要因素之一。研究需求的变化必须重视该因素的影响。5.其他因素除了上述主要因素外,尚有一些其他因素对需求也会产生各种不同的影响。例如,为适应各地区不同的自然环境,人们会有不同的生活需求;宣传促销会使人们对某种产品的需求由无到有、由小到大地发展起来;外来消费习惯在当地的渗透,会改变当地的消费结构,从而引起对某些商品需求的扩大或缩小等。第四节 货币因素与世界商品价格一、货币因素对世界商品价格的影响及其原因对世界商品价格有影响的直接货币因素主要包括两个方面:通货膨胀和汇率。商品价格是其价值的货币表现形式。因此,它既受商品因素的影响,又受货币因素的影响。在金本位时代,各种价值符号与黄金挂钩,可以稳定地代表一定数量的黄金进行流通,从而保证了币值的稳定,不至于发生通货膨胀现象,商品价格基本上完全受商品供求制约。但自从金本位制度崩溃以后,纸币等其他价值符号已不再具有自由兑换黄金的功能,即它已不再代表黄金起流通作用,纸币的发行也失去了黄金约束。如果纸币的发行量超过商品流通所需要的黄金,货币就会贬值,物价就会上涨。货币价值与商品价格成反比关系。可见,货币制度脱离金本位使通货膨胀变为可能。“二战"以后,资本主义国家的通货膨胀愈来愈严重。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1)“冷战”环境使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为了扩军备战,大量增加军备开支,滥发纸币和公债以弥补庞大的财政赤字。(2)资本主义国家广泛推行凯恩斯主义,扩大政府开支、刺激私人投资,以缓和经济危机。(3)垄断加强,垄断作价制度广泛流行。(4)由于外汇危机的加剧,许多资本主义国家的货币经常发生贬值。(5)国际清算手段,尤其是欧洲美元泛滥。在上述因素的影响下,许多资本主义国家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通货膨胀。而资本主义国家国内的通货膨胀最终会导致世界性的通货膨胀,从而对世界商品的价格产生深远的影响。国内通货膨胀所以会转化为世界性的通货膨胀,原因有两个。其一,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和世界贸易自由化趋势的加强,资本主义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日益连成一体,两个市场之间密切相关,相互作用。国内通货膨胀导致国内价格上涨,提高了出口产品的成本,降低了本国产品在世界市场上的竞争能力,从而造成对外收支逆差。货币的对内贬值必然造成其对外的贬值,从而引起世界价格的上涨。其二,长期以来在国际贸易中,世界市场主要的结算货币是美元、英镑、瑞士法郎、德国马克(现在主要是欧元)、日元等,所以这些国家国内的通货膨胀意味着世界货币的贬值,这显然会促使世界商品价格的上涨。从“二战"以来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历史中可以明显地看出通货膨胀对世界价格的影响。由于作为主要世界货币的日元、英镑、美元等都出现了大幅度的贬值,世界价格也出现了显著的上涨。例如1980年与1950年相比,工业初级产品(不含石油)出口价格平均上涨了2.17倍,而制成品平均出口价格则上涨了3.27倍。通货膨胀对价格的影响使价格对供求关系的反映有所削弱。由货币因素引起的物价上涨,可见于经济周期的各个阶段。以往在资本主义经济危机阶段,由于商品相对过剩,致使价格有所下降,尤其一些敏感类的原料性初级产品更是如此,它们在危机阶段是价格下降的领先者。因此,价格趋降可作为生产出现过剩的信号。但随着世界通货膨胀的出现和加剧,即使在危机阶段,价格的下降也愈来愈不明显,甚至出现上涨的现象。因此,价格已不再是反映商品供求关系的绝对指标。我们只能从价格的相对变化中去追随供求关系的变动。所以,通货膨胀的产生给研究资本主义经济行情周期变化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为了剔除通货膨胀的影响,恢复价格对行情的指标作用,一般采用不变价格去代替即时价格作为衡量标准。汇率是两国货币的比价,世界上许多货币之间因国与国之间的贸易往来而形成不同的汇率。商品的国际市场价格一般由自由兑换货币,尤其是主要的几种国际结算货币来计价。所以对国际市场价格有所影响的汇率一般是指主要出口国与这些货币之间的汇价。例如,泰国是世界主要的天然橡胶生产和出口国,由此,泰铢和美元或欧元之间的汇价对天然橡胶的国际市场价格往往会有较大的影响;再如马来西亚是世界重要的锡矿砂的生产和出口国,所以其货币林吉特的汇价就是影响世界锡矿砂价格的一个关键因素。也就是说,世界市场各种商品有不同的来源国,影响其价格的汇率也根据情况指不同货币之间的汇率。二、通货膨胀影响世界商品价格的途径通货膨胀都具有国家性,通货膨胀属于国别货币现象。国别通货膨胀影响国内商品价格比较容易了解,那么国别通货膨胀是如何影响世界价格的?在分析通货膨胀与世界价格关系时,要注意以下几个要素:主导国家(即主要生产国、主要出口国)通货膨胀、汇率、自由外汇国家。1.主导国家通货膨胀主导国家发生通货膨胀后会诱发以下两个过程:首先是该国的出口成本提高,它使出口价格上涨以消化成本的提高;同时,国内市场名义收益提高,使内销扩大,出口萎缩。两个过程的直接结果都是使目的国市场价格上涨(以出口国本币表示)。至此,若主导国家系主要自由外汇国家,由于国际价格本身就是以本币来表示的,所以,国内的通货膨胀已经造成了国际市场价格的上涨。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自由外汇国家在世界通货膨胀的形成上负有更大的责任。若主导国不是自由外汇国家,则在国内通货膨胀走向国际通货膨胀的途径上还有两种情况。首先,若汇率不变,则以其他货币(即用来进行世界标价的自由外汇)表示的价格也会上升。因为这时出口商必须索要更高的外币价格才能保持本币收益的不变。但汇率不变只有在两种情况下产生:采取固定汇率的国家;浮动汇率国家在外汇市场还没有来得及对本币通胀作出反应。但这也不是说,固定汇率国家的通胀一定会造成世界价格的上涨。在这里我们还要看两个方面的问题。一个是相应产品在国际市场上供给价格弹性和需求价格弹性的大小。若供给弹性很大,意味着其他国家在相应产品的生产上蓄积了很大的生产能力,在价格上涨情况下会迅速扩大生产,从而对该商品的世界价格形成打压;若该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需求价格弹性也很大,则本国出口商品价格的上涨将造成世界该种商品的进口量下降,从而对其世界商价形成压力,以抑止其价格的上涨。只有在主导出口国的主导地位非常高,即垄断地位很高(供给弹性小),且世界需求弹性不大的情况下,才有可能造成世界价格的上涨。而这种情况一般是不多见的,因为实行固定汇率的原因一般是由于国家出口能力较小,外汇比较紧张。在这种情况下,出口国纵然对某种商品的出口具有一定的垄断性,但由于其出口的单一性,往往这种垄断性是被动的垄断。另一个是相应产品在进口国市场关联中的地位。若系普遍应用或上游的商品,其涨价有可能造成进口国价格的普遍上涨;若系弱关联商品,则其价格的上涨对整个价格的影响非常有限,其价格的上涨只是局部现象。其次,若汇率发生变化。可以肯定汇率变化的方向是本币对外币汇价的降低,这时以自由外汇表示的商品的世界价格因汇率的缓冲而上涨较缓或保持不变。这种情况是在本币对内膨胀一段时间后经常出现的情况。本币对内膨胀,将导致出口量的下降,在进出口对汇率的自动调节下,必然会使外币供给减少,从而使外币汇价升高,本币汇价降低。这就是说,一国对内的贬值必然会造成对外币的贬值。这在某种程度上也印证了购买力评价学说的科学性。由此也看出,自由浮动汇率是一国通货膨胀向世界传递时的障碍或缓冲器。这说明了一般的非主流货币国家的货币形势或货币政策对外部世界影响的力度是有限的。2.非主导国家通货膨胀非主导国家出现了通货膨胀,对国际市场价格会有什么影响呢?由于出口国在国际市场上对供给不形成垄断,而只是一个价格的接受者,所以其进出口对世界价格没有任何影响。这样,国内通货膨胀即便是对本国的进出口关系有所影响,但对国际市场价格不会造成实质影响。综上所述,世界市场价格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国内物价的变化有密切关系。世界价格上涨,会引起各联系国(产品的进口国)国内物价的上涨;而国内物价的上涨,提高出口产品的成本,出口价也会有上涨的趋势。由此,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主要出口国)国内的通货膨涨在一定条件下必然会转移到国际贸易领域,而引起世界价格的上涨。第五节 其他因素与世界商品价格一、国际垄断与世界商品价格(一)垄断及垄断价格在世界市场上,垄断泛指少数资本主义大企业对一个或若干经济部门(产品)的生产或贸易进行控制的行为。在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代,世界市场商品价格完全由市场的自发力量即竞争力量制约,价格的动态特征表现为环绕价值量或社会生产价格上下波动。但自资本主义经济进入垄断阶段以后,垄断力量与竞争力量就共同制约着商品的世界市场价格。垄断因素的加人使商品价格的动态特点出现了一定的变化,表现为价格可以更长时间以更大幅度地偏离商品的价值量。凭借垄断地位实现的商品价格叫做垄断价格,垄断价格可以为垄断者带来大于社会平均利润的垄断利润。垄断对世界商品价格的影响程度具体到不同商品是不相同的,它与商品生产或销售的垄断程度密切相关。垄断程度低的商品,其价格变化主要受市场竞争力量支配。而垄断程度高的商品的价格则主要为垄断资本所操纵。不过商品的垄断程度并非一成不变,在竞争力量与垄断力量的激烈矛盾中,任何一方都有可能占上风,从而使商品价格既可能发展成为垄断性价格,也有可能在新的竞争格局中重新转化为竞争性价格。一定时期内,商品的垄断程度主要受商品生产和贸易集中程度的影响。集中程度越高,企业数量越少,少数厂商越容易为避免竞争而对市场实行垄断。此外,商品生产技术的复杂程度对垄断程度也有影响。生产技术难度越大,局外企业进入的障碍就越高,少数厂商就越容易对生产实施垄断,且垄断一旦形成相对较难以被打破。(二)垄断资本借以操纵国际市场的手段1.制定统一的垄断价格国际卡特尔的基本宗旨之一就是避免彼此竞争,对外采取统一价格,因此制定垄断价格就成了这种垄断组织实施其垄断权力的重要方法。比如,1970年之前,日本五大钢铁公司(新日铁、钢管、住友、川崎、神户)都是分别与我国谈判订货的。但在1970年之后,这五家公司每年组成一个代表团统一与我国谈判,避免了其间的竞争削价,实现以统一的垄断价格出口。日本的这种联合销售体就带有出口卡特尔的性质。2.限产保价当市场上商品供给明显超过需求时,商品价格将受到下调的压力。而在垄断条件下,国际垄断卡特尔可以利用它对生产和供给的控制和成员国之间达成的协定适当压缩产量以维持高价。3.划分商品销售市场在卡特尔协定中往往包括有划分销售市场的内容,即划定成员国各自的销售区域,互不侵犯,这也可以减少内部竞争,增强成员国之间的协同性和售价的一致性,以达到共同获益的目的。4.资本输出

    注意事项

    本文(第六章微观经济行情分析.doc)为本站会员(sccc)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