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兴路西延线新建工程--道路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docx
道路工程施1、设计过程2、执行上阶段评审意见情况2.1初步设计批复执行情况2023年2月17日,召开了“毕兴路西延线新建工程初步设计评审会”,参与会议的有成都市新都区人民政府桂湖街道办事处、地方各单位(部门)、初步设计评审专家组、四川中盛工程设计建设有限公司。与会单位及专家对初步设计文件进行了认真分析和讨论,结合成都市新都区发展和改革局关于毕兴路西延线新建工程项目建议书的批夏(新都发改审批(2023)4号),原则通过“毕兴路西延线新建工程初步设计评审会”初步设计,并对初步设计提出专家组评审意见,其中主要意见及执行情况如下:(一)、基本评价:1、初步设计文件未见违反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内容。2、初步设计文件深度基本符合建设部相关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3、初步设计文件基本完整齐全,签署符合国家有关规定。(二)、建议1、初步设计说明中,漏列立项批准文号,无工业化材料等利用专篇,说明14、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和安全管理措施清单不全,应补充明确乔木树与通信、给水等管线间间距应满足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50289-2016)条款规定,请且核补充。回复:已按专家意见补充立项批复、工业化专篇、危大工程措施清单、补充管线间距要求.图设计说明不完善。交通设计中漏列道路交通标志标线(CB5768.2)2022版、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标准(GB/T51328-2018)»回复:已按专家意见复核修改设计说明中所引用的规范。3、路面结构参数仅表述土基加弹模量30MPa.建议路面结构层用弯沉表达。回复,已按专家意见补充路面结构层弯沉要求.4、CL-29绿化行道树设计,应注分枝点设计高度。回复,已按专家意见补充绿化行道树相关要求.5、未能提供信息模型(BlM)技术应用资料,不符合成都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关于在我市开展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应用的通知(成建委(2016)506号文件要求,请复核补充。回复:已按专家意见补充相关应用资料.6、未能提供原有道路检测资料。回复:经复核,建设范围内水泥地坪为原有厂区临时硬化,结构层厚度不满足路基路面使用要求,已在设计说明中补充原有地坪硬化资料.3、采用的规范、规程和工程验收标准3.1设计依据(1)我公司与业主签订的设计合同;(2)片区用地规划图;(3)成都市规划技术管理规定(2020年);(4)成都市公园城市街道一体化设计导则(公示版),2019年10月:(5)成都市公园城市街道建设技术规定(2020年):2、初步设计说明9.2规范标准中,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版本(4)城镇道路养护技术规范(CJJ36-2006):(5)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o4、设计概要4.1 工程范围、工程规模、主要工程内容及技术标准4.1.1 工程范围及规模本项目位于成都市.新都区主城区,属于市政道路工程,本次拟建毕兴路建设工程起点接现状毕生路交叉口,终点接已建毕兴路交叉口,道路全长212.235m,红线宽度20m,本项目的建设将能解决区域内交通出行问题。4.1.2 主要工程内容本项目分为方案设计、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本阶段为施工图设计.本设计说明为“道路工程”部分,其余说明详各专业分篇。4.1.3 技术标准序号项目名称单位毕兴路备注1道路等级支路2设计速度km/h203道路宽度m204路面沥吉混凝土路面5道路达到饱和状态时的道路设计年限年106路面结构设计使用年限年107交通等级轻交通8设计荷载BZZ-IOO9地震基本烈度度7(6)毕兴路实测地形及管线成果图:(7)业主提供的本工程其它相关资料;(10)初步设计审查专家及部门意见;(11)业主提供的本工程其它相关资料。3.2 采用的设计规范、规程(1)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城镇建设部分(2013年版);(2)市政公用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13年版):(3)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2016年版):(4)城市道路路线设计规范CJJ193-2012:(5)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CJJ169-2012:(6)城市道路路基设计规范CJJ194-2013;(7)建筑与市政工程无障碍通用规范GB55019-2021:(8)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D20-2017;(9)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JTG/TF20-2015:(10)城市道路工程技术规范GB51286-2018;(11)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规程(CJJI52-2010);(12)成都市城市道路沥青路面道路结构设计导则(2012年版):(13)成都市人行道建设技术导则(2011年版):(14)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标准(GB/T51328-2018);(15)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2015年版)(GB5OO1O-2O1O):3.3 施工规范、规程和验收标准(1)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I-2008):(2)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T3610-2019);(3)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JTG/TF20-2015);彭县什那和东部的蒲江新津成都广汉两条隐伏断裂将断陷盆地分为西部边缘构造带、中央凹陷和东部边缘构造带三部分。见下图。成都平原及周边构造纲要图一拟建场地位置历史地震资料显示,市区一带至今尚无强震记录,仅受周边50IOOkm以外的远震影响,其影响烈度不过6度左右。1933年迭溪7.5级极震,1958年北川6.2级强震,1967年双流籍田5.5级中强震,1976年松(潘)平(武)7.2级极震,1971年新都3.4级弱震,2008年5月12日汶川8.0级极震以及2013年4月20日雅安7.0级极震均未对市区造成破坏性地震灾害。4.2.3地层岩性结构特征据现场勘探资料,构成场地的地层自上而下依次为:第四系全新统填土层(Q/)、第四系全新统冲积层(QF)和白垩系上统灌口组(K?g)棕红色砂质泥岩基底。现将其岩性特征自上而下描述如下:2.4.1第四系全新统填土层(Qr)场地内的填土主要为杂填土和压实填土。杂填土:色杂。主要分布于拟建道路起始段表层,主要为植物根系、碳渣、粉性土、生活垃圾和约30%的砖块、卵石等硬质物,硬质物块径多为5-20cm,为近期随意堆填形成,属欠固结土,结构松散,具较大不均匀性。钻孔揭示厚度达0.5m。压实填土:色杂,广泛分布于拟建道路沿线,表层为厚约30Cnl的校地面,下部为素土和瓦砾同屑等,屈十余年前堆填,经压实,有一定的密实度,具一定不均匀性,钻孔揭示厚度为0.5-0.6m02.5.2第四系全新统冲积层(Qj)粉土:灰黄色,稍密中密状,稍湿。由粉粒及少量粘粒、细砂粒组成。局部含细砂团块或条带。摇膜反应中等,韧性低。压缩系数a.2=0.36-0.40MPa,平均值为0.38MPaL属中压缩性土.沿线广泛分布于压实填土层之下,钻孔揭示层厚1.9-4.2mo该场地粉土属不考虑液化影响土层。细砂:灰黄色,稍湿,松散,主要成分为长石、石英,次为云母,含少量粘粒。主10地震动峰值加速度g0.104.2工程地质条件(摘自地勘报告)4.2.1 气象、水文4.2.1.1 气象该项目位于成都市新都区新都街道办马超社区境内。成都地区属亚热带季风型气候,其主要特点是: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夏无酷暑、冬少冰雪。根据成都气象台观测资料,成都地区的气象指标如下:1)气温:多年平均气温16.2C,极端最高气温40.0C,极端最低气温-5.TC。2)降水量:多年平均降水量在900IOoOmm之间,多集中于夏季,7、8月份易形成暴雨天气,最大日降水量为262.7mm。69月为丰水期,13月为枯水期,其余月份为平水期。3)蒸发量:多年平均蒸发量1020.5mm。4)相对湿度:多年平均湿度为82%,潮湿系数0.97。5)日照时间:多年平均为1228.3小时。6)风向与风速:主导风向为NNE向;多年平均风速L35ms,最大风速为28.0ms(NE向),瞬时极大风速为30.0m/s(1961年6月21日)。7)风压:多年平均风压140Pa,最大风压280Pa04.2.1.2 水文新都区内以毗河、青白江为主干河流,为沱江水系的过境河流,亦属区间排洪河道性质。河流大致东西向顺应平原地势,比降3-5%oo区间有锦水河、西江河、杨柳堰、东风渠等大小纵横交织的引排农灌河渠,均属都江堰内江灌区保濯体系,水量常年保障程度较高,水质较好,“水旱从人”,是“天府之国”的腹心地带。河渠东流总汇于金堂流入沱江。4.2.2 地质构造概况成都平原处于新华夏系第三沉降带之川西褶带的西南缘,位于龙门山隆褶带山前江油濯县区域性断裂和龙泉山褶皱带之间,为一断陷盆地。该断陷盆地内,西部的大邑4.2.4.2地下水根据场区调查、收集资料及现场勘探钻孔水文地质观测,场地地下水有两种类型:其一为赋存于填土层孔隙中的上层滞水,由大气降水及地表水补给,呈零星分布,无统一的稳定水位,在勘探孔深度范围内未见到该种类型地下水:另外一种地下水为主要赋存于砂、卵石层中,属孔隙潜水,由大气降水及地表水补给,经地下迳流及地面蒸发排泄。粉土为弱透水层:细砂、中砂、卵石属强透水层及含水层,水位随季节性变化较大。勘察时为地下水枯水期,勘察期间地下水位约在现道路路面下3.9-4.2m。本区地下水位年变幅2.53.0m左右,正常条件下地下水(在69月份)最高水位应在现状地面下LOT.5m。根据区域水文地质资料,该区丰水期为69月份,枯水期为13月,其余月份为平水期。4.243环境水的腐蚀性勘察期间在钻孔取2件地下水试样进行水质简分析,依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12.2标准,环境水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评价见下表:环境水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评价表项目实测值评价标准腐蚀等级备注结论按环境类型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的腐蚀性SO42-(mgL)25.55-30.26<300微环境类型为II类微Mg2-(mgL)7.41-8.60<2000微NH4-(mgL)0.07<500微OH-(mgL)0<43000微总矿度(mgL)357.28-364.48<20000微按地层潦透性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的腐蚀性PH值7.73-7.74>6.5微强透水层微侵蚀C02(mgL)0<15微HC03(mmolL)5.673-5.771>1.0微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腐蚀性地下水Cl-(ragkg)20.67-24.14<100微干湿交替微要分布于道路中段,呈层状和透镜状分布于卵石层顶面,钻孔揭示层厚L5m。该场地细砂属中等液化影响土层。中砂:青灰色,稍湿,松散,主要成分为长石、石英,次为云母,含个别卵石。场地内局部呈层状和透镜状分布于卵石中,钻孔揭示层厚0.6m。该场地中砂屈不考虑液化影响土层。卵石:黄灰浅灰色。卵石粒径以515cm为主(局部含粒径20Cm以上的漂石、个别粒径25cm)多呈亚圆状,以微风化为主,极个别处于中等强风化状态,其含量50%,卵石成分以石英岩、闪长岩、花岗岩为主,含少许脉石英等。填充物以中砂为主,局部含少量粘粒、粉粒及砾石等,总含量V50%。稍湿饱和。据区域地层资料,本区基岩(白垩系砂泥岩)以上卯石层厚度约30m。在勘察控制卵石层的厚度范围内,根据卵石与填充物彼此间成份、粒径大小、含量多少、分布特征及超重:型(N您)动力触探测试结果等,按其密实度又将卵石层分为四个亚层:a松散卵石(N124):卵石含量5055%,粒径多为58cm,排列混乱,彼此不接触,钻进容易。在场地内分布不连续,呈透镜状分布于卵石层顶部或卵石层中。b稍密卵石(4Nw7):卵石含量556%粒径多为510cm,排列较混乱,一般不接触,钻进较容易。多呈透镜状分布于卵石层的上、中部。C中密卵石(7N,2o10):卵石含量607%粒径多为612cm,一般呈交错排列,彼此间多接触,钻进较困难。多呈似层状、透镜状,分布于卵石层中、下部。d密实卵石(附。10):卵石含量70%,粒径多为615cm(偶见20Cm的漂石),交错排列,彼此间接触,钻进困难。多呈似层状(透镜状)、层状分布于卵石层中、下部。纵观整个场地,卵石层分布连续稳定,其顶部起伏较大。部分地段卵石层上部以松散及稍密状为主,局部夹中砂透镜体;中、下部多呈中密及密实状。勘探未见卵石层底。4.2.4水文地质条件4.2.4.1地表水场地内无地表水分布。、士参数岩土名表重度(KNm3)凝聚力C(Kpa)内摩擦角(度)压缩模量Es(Mpa)变形模量Eo(Mpa)承载力特征值fak(Kpa)挡墙基底摩擦系数U回弹模量(Mpa)朵填土17.557压实地土19.5525粉土18.513125.01000.2815.4细砂18.5208.17.5800.30中砂19.02612.210.01100.35松散卵石19.53016.315.02000.40稍密卵石21.03523.520.03000.42中密卵石22.04041.532.06000.45密实卵石23.04552.010.08000.504.2.7场地与地基的地震效应4.2.7.1 场地抗覆设防烈度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2016年版)附录A及中国地笈动参数区划图(GBI83062015),拟建工程场地所在成都市新都区新都街道办的设计地震基本加速度值为0lg,设计特征周期为045s,相对应的抗震设防烈为7度,设计地震分组三组。4.2.7.2 场地土类型和场地类别根据场地土层等效剪切波速估算结果,按照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2016年版)4.1.3、4.1.6条,在覆旗层厚度范围内各钻孔土层的等效期切波速为298.5324.2ms,平均值为311.4ms,可判杂填土属软弱土,压实填土、粉土、细砂、中砂和松散卵石属中软土层,稍密卵石、中密卵石属中硬土,密实卵石属坚硬土;场地覆盖层惇度界限值为350m,可确定建筑场地类别为H类。4.2.7.3 场地建筑抗震地段依据公路工程抗震规范(JTGBo2-2013),场地内土层分布不均,有液化性土层分布,地下水位埋藏较浅,地表排水条件不良,判定场地处于抗震不利地段。分析结果,场地环境水对混凝土结构及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均具微腐蚀性。4.2.5不良地质作用、特殊性岩土和地下埋簟物4.2.5.1 不良地质作用(D拟建场地位于成都平原北东边缘地带,地形起伏较大,据四川省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图,场地地处地质灾害非易发区。经对场地及周边进行地质调查,未发现滑坡、崩塌、泥石流、岩溶、采空区、地面沉陷等地质灾害和不良地质作用。(2)拟建场地内厚度大于Lom的细砂具中等液化性。4.2.5.2特殊性岩土经勘察在拟建道路沿线范围内除见填土外,未见有如混合土、污染土、盐渍岩土、冻土、膨胀土等其他特殊性岩土。现将场地所见的特殊性岩土评价如下:杂填土:色杂。主要分布于拟建道路起始段表层,主要为植物根系、碳渣、粉性土、生活垃圾和约30%的砖块、卵石等硬质物,硬质物块径多为5-20cm,为近期随意堆填形成,属欠固结±,结构松散,具较大不均匀性。钻孔揭示厚度达0.5m。压实填土:色杂,广泛分布于拟建道路沿线,表层为厚约30Cm的碎地面,下部为素士和瓦砾砖屑等,属十余年前堆填,经压实,有一定的密实度,具一定不均匀性,钻孔揭示厚度为0.5-0.6m«.拟建场地填土为杂填土和压实填土。杂填土结构松散、成分复杂,具高压缩性,不能作为路基持力层,对基槽边坡稳定性影响较大,设计施工时需采取针对性措施。压实填土,不能作为路基持力层,需清除处理。425.3地下埋藏物经调行、访问及现场勘察工作,在拟建道路起始段有燃气管线分布(DN57、钢管、埋深约0.5T.0m)(详见勘探点平面布置图)。除此之外在拟改造范围内未发现有其他暗河、沟浜、慕穴、防空洞、孤石及其他地下管线等对工程不利的埋藏物。4.2.6岩土体物理力学指标施工图设计参数建议值根据勘测结果、相关规范及地区标准,结合相邻工程的勘察资料和当地建设经验,场地内各岩土参数综合取值如下表:岩土物理力学指标施工图设计建议值表粉土属过湿路基土,可采取砂卵石换填措施处理改善路基湿度状况。4.2.83地基土的工程特征与适宜性拟建场地所处地貌单元为成都冲积平原北东边缘地带、沱江水系毗河一级阶地,阶面上巨厚的堆积为第四系河流冲积物。地基土由填土、粉土、细砂、中砂、松散-密实卵石等物理力学性质差异悬殊的多种土层组成,场地为不均匀地基。各地基土的工程特征与适宜性分述如下:(1)杂填土:结构松散,不均匀,具高压缩性,不能作为路基持力层。(2)压实填土:不能作为路基持力层,需清除处理。(3)粉土:承载力较低,回弹模量小于30MPa,属过湿类型路基土,不能直接作为路基持力层,上部需设置加强层。(4)细砂:松散,具中等液化性,不能直接作为路基持力层。(5)中砂:松散,不考虑液化影响,不能直接作为路基持力层。(6)卵石:强度高、厚度大,可作为路基持力层。4.2.8.4道路沿线工程地质条件根据拟建道路路面设计标高,结合道路沿线自然地面现状、各地段岩土性质与环境特征,将其道路沿线的现状地形、地物概况及工程地质条件作分段评价如下表:沿线现状概况及评价表段号距起点里程现状地形、地物概况及工程地质条件主要问题与处理措施1K0+000-K0+212.235道路沿线主要为空闲地,上部为杂填土和压实填土,中部为粉土和细砂、下部为卵石层。粉土层属过湿类型路基土,回弹模量小于30MPa。局部卵石层之上的细砂土属中等液化性土层。属少量填方段,填方高度约0.00.8m0道路起始段有燃气管线分布。杂填土和压实填土需清除,可以粉土层作为路基持力层,并在其上设置砂卵石加强层提高其回弹模量和改善路基湿度状况。针对下部液化细砂层,可采取加强路面结构、振冲碎石桩挤密等方法处理。应注意既有管线的调查,并采取保护措施,确保施工安全。4.2.8.5现状道路情况本项目起终点均衔接现状道路,设计起点顺接现状毕生路交叉口,终点顺接现状毕兴路交叉口。毕生路现状断面为:1.2m绿化带+7.5m水泥路面车行道4.2.7.4抗Jll设计分类及设防标准根据道路工程在交通运输线路的重要性和抗震救灾作用,以及震后修复的难易程度,该道路抗震设防等级为丙类。其建筑抗震设防应按照相关规范标准执行。4.2.8场地工程地质分析评价4.281场地稳定性与工程环境(1)场地西距龙门山山前断裂带约40km,东离龙泉山断裂带约30km。在区域位置上主要受龙门山构造带与龙泉山构造带二构造单元活动的影响,是处于周围微弱活动环绕带中的地壳稳定区。场区地貌单元为成都冲积平原北东边缘地带沱江水系毗河一级阶地,第四系冲洪积覆盖层厚度较大,地势平坦。从历史上有关地震记浆资料可知,即是龙门山构造带上汶川、松潘、平武的强震或邻近周边的强震,波及到地处盆地腹地的新都地区的最高烈度均在七度以下,从地壳稔定性来看应属较稔定区。(2)拟建场地属II类建筑场地,无活动性断裂带通过和不良地质作用影响,场地第四系覆盖层厚度约三十米,下卧(基底)白垩系砂泥岩体完整,场地较稳定。场地内的细砂层具中等液化性,杂填上结构松散、具不均匀性,这两者为场地内的不良地质体。(3)场地位于平原地带,除填土外,未见有其他特殊岩土(如冻土、混合土、污染土、膨胀土等)存在及不良地质作用(如滑坡、泥石流、崩塌等)分布。(4)经调查、访问及现场勘察工作,在拟建道路沿线范围内除发现有燃气管线外,未发现有暗河、沟浜、墓穴、防空洞、孤石及地下管、线等其他对工程不利的埋藏物。综观区域地震地质背景及场区工程地质条件,拟建场地和地基的稳定性一般,环境条件较好,较适宜建筑。4.2.8.2路基土的干湿类型根据土工试验资料,土质路基的干湿类型,依据规范(CJJI942013)421,勘察季节路床面以下0-08m深度内土的平均稠度wc=(wl-wm)/(M-WP)划分如下表(若原地面为填土,则取填.上以下00.8m深度内土层的平均稠度标准划分):路基土干湿类型统计表道路名称岩土名称稠度范围(Wt)平均稠度wj干湿类型毕兴路西延线粉土0.05-0.150.10过湿现状设计终点交叉口毕兴路现状(设计终点顺接)428.6雨、污水管工程地质评价拟建拟建雨、污水管可以卵石层作为地基持力层,针对粉土和砂层可进行部分换填处理。管道基槽开挖可能会受到地下水的影响,可采取管井降水措施人工降低地下水位。4.2.8.7基坑、边坡工程本工程的配套雨、污水管采用明挖施工。同时边坡土层为稔定性较差的压实填土、粉土和细砂,需做好基槽坡面的封闭处理,避免地表水体渗入、扰动,可采取放坡+土钉墙支护。该工程岩上体与锚固体极限粘结强度标准值按下表进行取值。岩土体与锚固体极限粘结强度标准值及坡率建议值表地层名称frbk(kPa)坡高V5m坡高5-10压实填土801:1.01:1.25杂填土201:1.751:2.0粉土421:1.251:1.5细砂601:1.751:2.0中砂801:1.51:2.0松散卵石1101:1.251:1.5稍密卵石1401:1.01:1.25中密卵石1801:0.751:1.0密实卵石2401:0.51:0.754.2.8.8工程降水对赋存于砂层和卵石层中的孔隙潜水可进行管井降水。木工程对可能出现的上层滞水,可对其采取明排降水方式。+1.2m绿化带:已建段毕兴路横断面为:1.5m人行道+3.5m非机动车道+l.5m侧分带及设施带+3.5m车行道+3.5m车行道+1.5m侧分带及设施带+3.5m非机动车道+1.5m人行道。一定程度制约了周边的发展。现状设计起点交叉口毕生路现状(设计起点顺接)设计范围内原厂区路面硬化设计范围内现状为野生灌木耕植土和原厂区路面硬化,除少量施工板房外无明显建筑物影响。原厂区路面硬化为单层混凝土刚性结构,不满足车行道路面结构要求,若直接利用易产生不均匀沉降,需破除重建。随着周边地块的建设,现状道路的服务水平已严重不足,(2)对于雨、污水管开挖的基槽,可采取放坡或土钉墙支挡措施,必要时做专项设计。(3)杂填土和压实填土需清除换填处理。(4)对砂层和卵石层中的孔隙潜水应采用管井降水,填土层中上层滞水,应采取明排处理措施。路床宜选用碎石土或砂类土等粗颗粒作路床填料,压实度等相关指标应满足设计要求,填料可就近采集。(6)路基施工宜避开雨季,并做好地表排水工作,同时避免人为扰动,及时开挖与回填,作好碾压封闭处理。施工中应对道路沿线既有管线作好保护工作。(7)该报告审查合格后可作为施工图设计依据。4.3平、纵线形设计4.3.1 平面设计4.3.1.1 道路平面设计本项目道路全长212.235m,不设置圆曲线,不设超高加宽,道路实施宽度20m。4.3.1.2 盲道布置为方便残疾人通行,交叉口及单位出入口均设置无障碍通道,路段上均布设盲道。4.3.1.3 起终点顺接其他道路道路起终点交叉口采用V3与的纵坡与现状、规划道路相接。4.3.1.4 公交站布置本项目由于周边蓉都大道、天缘路二段均已设置公交站,其服务半径300m内已能包括本项目周边地块,能满足出行需求,且本项目未规划公交站,故不考虑公交站布置。4.3.2 纵断面设计城市道路纵断面设计,除了要满足一般道路的最大和最小纵坡、坡长限制、合成坡4.2.8.9地质条件可能引起的工程风险本工程雨、污水管基槽上部土层为松散的杂填土、不均匀的压实填土层和稳定性较差的粉土及细砂层,杂填土层结构松散,易导致地基土侧向位移、基坑边坡失稳。粉土、细砂,遇水后粘粒流失、抗剪强度下降,在雨季基坑极易产生基坑边坡变形失稳、地面沉降、开裂、地基承载力降低等。同时基槽周边存在的给水地下管线可能会受基槽士体变形膨响,导致破损。基坑开挖在采取安全可貂的的边坡支护措施的同时,应在边坡线附近地面布设变形观测点,定时观测,若出现异常,便于及时采取安全措施。同时基坑周边严禁堆载,防止荷载过大导致坑壁失稳或倾覆。4.2.10结论及建议4.2.10.1 结论(1)勘察工作采用调查收集资料、钻探、原位测试、取土水试验等综合勘察方法和手段,初步查明了拟建场地的地质、环境特征和岩土工程、水文地质条件。勘察工作及岩土工程、地基基础的分析、评价均达到r相关规范、规程标准要求。该项工程勘察报告可供作施工图设计依据。(2)路段区地貌属成都冲积平原沱江水系毗河一级阶地,地势平坦,勘察范围内及其沿线附近除具有给水管线分布外,无影响工程稳定性的其他不良工程地质作用与其他地下埋藏物存在。路段区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值为OJOg,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三组,设计特征周期为0.45s、类建筑场地,属建筑抗震的不利地段。(4)道路沿线范围内的环境水、土对混凝土具微腐蚀性。地表水对路基施工及使用有一定的影响。场地主要地下水属孔隙潜水。场地内的细砂具中等液化性,场地内的杂填土、压实填土屈场地内的特殊性岩士.软弱的杂填土和、具中等液化性细砂层属不良地质体。(6)粉土属过湿类型路基土。4.2.10.2 建议整个路段建议以粉土作为路基持力层,并在粉土层上设置砂卵石加强层改善路基湿度状况、提高路基回弹模量。道路沿线拟建的雨、污水管可以卵石层作为地基持力层,当粉土或细砂不能满足设计要求时,可考虑采用砂卵石部分换填处理。20m横断面方案4.5路基、路面设计4.5.1路基设计4.5.1.1一般路基设计城市道路车行道压实度符合城市道路路基设计规范(CJJI94-2013)、成都市城市道路沥青路面道路结构设计导则(2012年版)、成都市新都区城乡建设局关于转发成都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关于加强城市道路建设工程噪声防治相关工作的通知的通知(新城建(2018)194号)的相关要求,本次道路设计为城市支路标准,新建路基回弹模量N30Mpa,采用重型击实标准,支路压实度要求如下表:项目分类路床顶面以下深度(Cm)填料最小强度CBR压实度()填料最大粒径(mm)填方路基上路床0-306>95100下路床30-804>95100上路堤80-1503>94150下路堤>1502>92150零填及挖方路基0-306>95100度、平均纵坡、竖曲线最小半径和最短长度、平纵组合的要求以外,还应满足由城市道路的特点所决定的具体要求;1)合理顺接现状道路,道路两侧小区出入口现状高程:2)充分考虑沿路范围内地面水的排除及道路周边地区防洪规划要求;3)保证行车安全、舒适、纵坡缓和:4)满足雨污水排放需求:5)综合考虑了沿线地形、地质、水文、气候条件对路基路面的影响:6)道路平面、纵断面均衡,路面排水通畅,沿线环境、景观协调。本次纵断面设计起点依据起点路面现状高程、终点顺接现状宝光大道进行设计。全段设置一处变坡点,最大纵坡0.76%,最小纵坡0.3%;全段最小坡长91.232m:竖曲线半径4000m,竖曲线长度42.383m,均满足规范要求。4.4横断面设计(1)横断面布置根据道路规划红线及项目所在片区同等级道路横断面形式进行布置,本次设计毕兴路(拟建段)与毕兴路(已建段)顺接,同一条道路的横断面布置形式保持一致。毕兴路(拟建段)建成后与周边路网连通。(2)毕兴路(拟建段)横断面布置形式为:2.0m人行道+3.Om非机动车道+1.5m侧分带及设施带+3.5m车行道+3.5m车行道+1.5m侧分带及设施带+3.Om非机动车道+2.Om人行道。道路红线宽度20m。路拱横坡1.5%,人行道横坡2%路面排水在纵坡较小路段加密布设雨水篦子便于排水。4.5.2路面设计4.521新建车行道路面结构层路面结构应根据交通量对路面强度的要求,结合沿线气候、水文、地形、地质、路基工程特点、筑路材料、实践经验以及施工和养护条件等多方面实际情况,经过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设计气候区1-4-2,属于夏炎热冬温潮湿,交通等级为轻交通,路面设计为标准轴载,根据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CJJ169-2012)以及成都市城市道路沥青路面道路结构设计导则(2012年版),路面结构组合为:1)机动车道新建路面结构路面结构应根据交通量对路面强度的要求,结合沿线气候、水文、地形、地质、路基工程特点、筑路材料、实践经验以及施工和养护条件等多方面实际情况,经过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设计气候区属于夏炎热冬温潮湿,交通等级为轻交通,路面结构组合为:上面层:5cm细粒式SBS改性沥青混凝土AC-13C下面层:7cm中粒式沥青混凝土AC-20C0.6cmES-2型稀浆封层上基层:20cm5%水泥稔定碎石下基层:20cm4%水泥稳定碎石垫层:20Cm级配碎石总厚度:72.6cm,土基回弹模量230MPa基层上应喷洒透层油,再铺设封层;为了沥青各面层能紧密结合,保持整体性,在各沥青层间均需洒粘层油。各结构层按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之1144条规定检查和验收。经过计算验证各项指标均满足设计规范要求,备路面结构施工前,必须对下层进行高程和弯沉检验合格后方可施工。30-804>95100不应使用淤泥、沼泽土、泥炭土、有机土以及含生活垃圾的土做路基填料,对液限大于50%、塑性指数大于26、可溶盐含量大于5%、700*C有机质烧失量大于8%的土,未经技术处理不得用作为路基填料。路基材料的强度CBR值及最大粒径应符合上表要求。4.5.1.2特殊路基设计为满足规范对路床压实度要求和路基回弹模量的要求,结合道路地质情况,对于本项目一般路基进行如下加强处理:车行道路面结构层以下采用06m砂砾石进行换填加强处理,非机动车道结构层以下采用05m砂砾石进行换填加强处理。砂砾石最大粒径IOcms含土量5%,压碎值25%,砂砾砾石含量N60%,母岩强度不低于30Mpa÷工程范围内的表层种植土必须清除,平均清除厚度0.5m。软基处理:本项目软土地基处理主要是清除道路沿线素填土、杂填土,根据“毕兴路西延线新建工程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详细勘察)”,本项目不良路基土埋深较浅,一般路基加强层以下的不良路基土采用合格土进行换填。4.5.1.3边坡设计本项目道路位于新都区城区,道路两侧地块正在快速开发建设中,且项目边坡高度较小,因此道路边坡采用植草的方式进行防护,填方及挖方边坡坡率均为1:1.5o4.5.1.路基排水由于本项目周边场地正在进行开发,路堑段边坡积水通过道路路面排入雨水管网。路堤需在坡底设置排水沟,用于排除坡脚与地面积水,分段排入雨水管道中,防止路基受到水的侵蚀,影响路基稳定。4.5.1.5路面排水路面排水通过路面横坡及道路纵坡汇流后进入排水专业设置在道路车行道两侧雨水进水口收集后排入道路下的雨水管道系通。并且在凹形竖曲线、交叉口等特殊位置增设雨水进水口以加强路面水的排出O上基层:15cm5%水泥稳定碎石下基层:15cm4%水泥稳定碎石垫层:20Cm级配碎石总厚度:60.6cm,土基回弹模量230MPa为了沥青上、下面层能紧密结合,保持整体性,在各沥青层间均需洒粘层油。交工验收:细粒式沥青混凝上40mmLS=26.8(0.01mm);中粒式沥青混凝土60mmLS=29.8(0.Olmm):5%水泥稳定碎石150mmLS=34.5(0.01mm);4%水泥稳定碎石15OmmLS=76.6(0.01mm):级配碎石20OmmLS=286.5(0.01mm);路基顶面交工验收弯沉值LS=258.8(0.01mm)(根据“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公式计算,综合影响系数K=L2,验收应控制含水率,避免不利季节)。3)人行道设计5cm厚46mn粒径C25彩色强固透水险7cm厚IOmm粒径C25素色强固透水磴3cm厚砂滤水层20cm级配碎石防渗土工布总厚度:35cm,重型压实度293与。4.6路面材料要求4.6.1 车行道沥青混凝土材料面层设计为改性沥青混凝土路面,路面施工前必须先对基层进行验收,达到要求后路面各结构设计参数取值表层位结构层名称20匕回弹模量(MPa)I5*C回弹模垃(MPa)15C劈裂强度(MPa)上面层细粒式SBS改性沥青玛蹄脂碎石(SMA-13)130020001.4下面层中粒式浙吉混凝土AC-20C120018001.0上基层5%水泥检定碎石基层140032000.5下基层4%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130030000.4级配碎石200200*本道路路面结构采用路表弯沉值、半刚性材料基层层底拉应力、沥青层剪应力或柔性基层沥青层层底拉应变作为设计指标,本道路路面设计弯沉值为28.7(0.0Imm).交工验收:车行道路面各结构层及路基顶面交工验收弯沉值应满足如下要求:细粒式沥青混凝I:50mmLS=25.5(0.01 mm):中粒式沥青混凝土70mmLS=28.7(0.01mm);5%水泥稔定碎石20OmmLS=34,1(0.01 mm);4%水泥稔定碎石20OmmLS=72.1(0.01mm):级配碎石200mmLS=240(0.01mm);路基顶面交工验收弯沉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