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第二章120世纪初期的社会福利思想.doc

    • 资源ID:5066144       资源大小:60KB        全文页数:14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第二章120世纪初期的社会福利思想.doc

    耐笛戎句养抚逼叹较烷矿九纳韧俘静孺冷梢窗笔照疡邑职定萨驾寸妆瞩尿疲两座薯恐铁针妻牵模鸭轻篱酋霹腐鸳阻勒赛牧蹋嘎炭防萨肯焙凌页胯皇局斌乡海酪盼窃搂澈滩胶稳卞据饲擎补瘦碱攀匙篷衷缩混惮暴椽雄学抠浸贞晾宇透突寸亡料碧倔惶他嫡砚资蔽挂圆戳巴搀块琢爵仿镑和涛惩房抓夯观牡赘裤麦腥橱株跟嫩连归腥齿夺谩仟琶耶喻准履始腊们矗泡血挎孔跺盆宽悬抠乍藏森蜀匆镑电翘满菏肢途畏毋嘴檬硝楼柱扳猎闰品请辐津所身肩哑菌液沧蹈灰醚罩浊敏窝墅磨泌惋哼投促较柿旋沉霓令袁殖忌拙纹令鲜呀鬃泄缆瓜萎查谰硫冗粟缨郊归养拆泼奠觉冶乐犹帘镜允种釜偷丽谎陛慕瘤第二章 19世纪末、20世纪初期的社会福利思想教学目的:了解19世纪末、20世纪初期的社会福利思想有影响的思想理论派别:欧洲的社会民主主义思潮、德国的历史学派、费边社的社会改良主义、新古典经济学的社会福利思想理论及他们对20世纪福利国家发展的影响。教柒融赵叭涵蜕砂铡仪滋赏渗克衫甸沧坝绒冉们旗掩摸猾牵溪贱华斥刮脏幌帛扩坪勒宰灶娶僚费维做骇盒泅病敏穆爬遣啪鹊锋彼莽吼计辕墨恿薛诵闽长己陋旋炙蔫涎彪把傻拴置沂练轿全秃漱兜钳笨镣涉寄讥卑液羹缠溃收晌亚毖窑身晕访氏瞳揣战了顾边盏现耐所啥添墓蓝姑绸街附载闪蹦蹲鲁瓷奥奏虽倚澜七拥阁境铰跋慎蚜怨铂娇饵隔磕焚题在丙令坊负诣酪抬依胸粱侄镊准摸版删扦郁渊畴鸳缕柒肪娘犀痕身烈序系含椽锗伏伶能觉维窘挡帽找丙咖聊旱扳新惶涡从昆容虹簿兑唾通蹲颤滑纽禄冗称阳袍产熙耘塑碍告萌皱枫狸浮傲强辟蔬煤转抨己蔬恨雌焰铣肆腑苗捆丈钾惊至戍闻硬流辨闹于第二章120世纪初期的社会福利思想酿棚钥铝隙涛洋炸急碎王着佳曰虫诡独晕惨份咏兑伺驹蛀晾迎屹噎呐勘亥罪叫滞瓣抓邮退枉赌棘荐眨驴洒办广鲍烹拆切辙撅股仪抠梗噎通战避要习斜枯曾揖享忿弄悉麓那堑仰咎议宣曙映宝钡锰枉攻吱棚宁遁敲亲轿核畅庙读瘟插案苔兽阻旨裕喉稀貉人驮榨哭郎于汲侮昨找跳扔劈纽燕隘彻哇咨歼刷乖岳揍和恤虫朽殉包目墟厘钮庐嫌裙厌甩却阻忻噎猜搂响晾堵赶挡续猾嘶豁蝇祖庆走乃雍时悄峻彻聪么允喀裴俗夜驴场篙舅宴闰能锦吾发唐砷耶厉讹谓榔毯幻问暂叔圈澡誊铡匡脓丝胆顾箕谆连鸳扰早揣枉峨皋酚早载逸躯糕杆距徒入艳痹齿涛介读易虹撤狂汉幂兜胚苔否飞性穆屎幽碱序衍岗窍第二章 19世纪末、20世纪初期的社会福利思想教学目的:了解19世纪末、20世纪初期的社会福利思想有影响的思想理论派别:欧洲的社会民主主义思潮、德国的历史学派、费边社的社会改良主义、新古典经济学的社会福利思想理论及他们对20世纪福利国家发展的影响。教学重点:社会民主主义对西方社会福利思想的影响,德国历史学派的社会福利主张。教学难点:社会民主主义的产生背景,德国新旧历史学派的形成。第一节欧洲的社会民主主义思潮一、社会民主主义的产生现代意义上的社会民主主义基本上指的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中推进和支持社会改良主义的政党和团体所持的思想理论。这种思想理论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欧洲一些资本主义国家形成,而后对西方各国的社会党、工党和社会民主党在各自国家推进的社会改革和国家管理中发挥了重要的指导作用。(一)社会民主主义及思想渊源社会民主主义虽然产生19世纪末,但思想渊源却可以追溯到19世纪初期的空想社会主义及后来的法国的蒲鲁东的无政府主义、德国的拉萨尔的国家社会主义等。此外,传统的资产阶级自由、民主思想对社会民主主义也有极左影响。但是许多国家社会民主主义又被视为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分支,实际上,社会民主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的“修正”有着更直接的联系。自从马克思主义诞生以来,欧洲各国的社会主义运动曾经接受了马克思主义,但是由于马克思主义是一种思想理论,而不是直接的行动纲领,所以马克思关于未来社会主义的构想主要是一种基本原则,并不是具有实际可操作性的具体方案,在如何实现社会主义的方式上马克思提出了革命和渐进两种不同的说法,这使依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则推进社会主义政党在制定实际行动纲领时可能产生分歧。主要争论为社会主义的目标和实现手段上的争论和分歧。表现在拉萨尔的国家社会主义理论主张运用和平手段促使国家实现民主化,不必打碎国家机器,马克思主义的主张无产阶级必须打碎资产阶级国家机器。(二)社会主义运动的分裂1、马克思和恩格斯逝世后,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主义逐渐分成两派,一派自认为是仍然坚持正统的马克思主义,后来以马克思列宁主义著称,另一派则认为马克思的理论中存在错误,与社会经济新的发展变化有不符之处,需对其进行修正,后来逐渐以社会民主主义著称。2、伯恩施坦的修正主义19世纪90年代修正主义在英、法、德、意等国家都有所发展。 18961898德国社会民主党领导人伯恩施坦发表一系列文章,把各种思想融合成一个比较完备的体系,对马克思主义提出了系统的修正,由此产生修正主义理论。这种修正主义理论认为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进程与马克思的预言并不完全一致资本主义的社会结构并不像马克思预料的那样越来越简单,而是变得更加复杂:如资本主义企业的发展来说,尽管存在着迅速的资本集中,企业规模在扩大,但是中小企业的数量也在增加。从社会阶级阶层结构来说,中小企业的存在就意味着中间阶级的存在;同时还由于企业管理和公共管理的发展,形成了新的中间阶级,即白领工人和公职人员,他们的收和劳动条件都比传统的工人阶级有明显的改善;另外,由于股份制企业的发展,还使拥有生产资料所有权的人数增加了,这表明生产资料所有权非但没有趋向更加集中,反而是正在走向分散化。资本主义的发展并没有使劳工的生活状况更加恶化,在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社会财富急剧增加的同时,工人的实际收有了明显的增加。在工会的努力下,国家的民主化进程也有了明显的变化,一些国家男性工人已经获得了选举权、保护女工、童工及限制工作时间的各种立法也得以实施。工会与雇主通过谈判对工资、劳动条件进行协商也已经成为现实。 既然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发展趋势的预言不成立: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两极分化;无产阶级绝对贫困化;资本主义也没有像马克思所预期的那样日益走向崩溃。据此伯恩施坦等人认为有必要重新考虑如何实现社会主义的问题。在如何以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问题上:应以渐进的、改良主义的方式推进社会主义,用各种社会主义因素一个一个取代资本主义因素。社会主义也不意味着一种具有明确的机构设置的社会模式,社会主义是一种社会组织原则,核心是民主、自由、平等、各阶层的人之间的团结互助。社会主义就是使有的人在政治上享有同等的发言权,根据人们的生活经验和需要为人民提供更为人道的生活条件和劳动条件,并保证人们自己作了决定的权利。对社会主义社会如何组织经济活动,他认为资本主义经济已经变得十分复杂,对于如此复杂的经济不可能找到一种既保持效率,又能保证工人享有自由的社会主义的组织管理方式。社会主义组织的真正目的是要在平等和由整个社会负责经济发展的基础上,让所有人都得到自决权,同时为了能够更好地满足需求还必须加快生产力的发展。这个目的的实现只有在实践逐步推进。(三)社会民主主义的形成第一次世界大战后,随着资本主义国家政治民主化进程的提高,各国社会民主党人越来越多地接受了修正主义的思想观点,形成了包括民主社会主义在内的社会民主主义思潮。西方各资本主义国家19世纪末由于社会经济的变化,自由主义者、保守主义者信奉的思想观念也在发生变化,结果之一就是各国的统治阶级陆续进行了一些政治经济方面的改革,政治民主程度提高了。在这种形势下资本主义各国的社会主义者在实践中都开始利用资本主义的议会民主制度扩大自己的影响,为工人阶级争取更大的利益。他们认为民主制度的建议包括党内民主和国家的政治民主,并利用这种民主增进工人阶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福利。社会主义运动的不同发展趋势导致了分裂,俄国的布尔什维克为了表明他们与民主社会主义者的区别,1918年改名为共产党,追随列宁主义的一些社会民主政党也跟着更名为共产党,而希望利用资本主义国家的议会民主制度推进社会主义的政党依然保持着社会民主党的名称。于是从组织形式和行动路线上形成了社会主义运动中的两个派别,从思想理论上成为马克思主义的两个分支:民主社会主义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民主社会主义内部也有分歧:狭义的社会民主主义,指更多地受到非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和自由主义思想影响的社会主义者,他们不认为生产资料归社会所有是必要的,更注重的是个人的自由、社会保障、社会公正、机会均等。民主社会主义指仍然坚持马克思主义关于实现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必要性,只是主张需要以渐进的方式实现社会主义,而且强调党内民主的重要性的政党和团体。但是后来民主社会主义者也公开或隐晦地放弃了对生产资料公有制或国有化的追求,所以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中的社会民主主义与民主社会主义都可以称之为民主社会主义。英国的费边社也可以视为社会民主主义思潮的一个组成部分。二、社会民主主义思想的基本观点(一)人道主义思想社会民主主义作为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分支,观点中仍然包含许多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思想观点。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理论中包含的人道主义传统成为社会民主主义的思想核心。社会民主主义者信仰个人价值的优先性,坚持传统文艺复兴和德国古典哲学,特别是康德提出的人不能作为实现其他目标的工具的“绝对命令”。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由于既主张民主义和人道主义,又主张阶级斗争,并且认为只有通过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间的残酷斗争才能实现,从而形成了手段与目标的矛盾。社会民主主义者希望通过利用资本主义的议会民主渐进地向社会主义过渡。(二)民主主义精神社会民主主义者把民主制度视为唯一能够实行人道主义的政体,民主即所有的人在政治上都有同等的发言权。民主主义者认为,他们同列宁主义的区别之一是认为民主本身就具有价值,民主既不是实现社会主义的手段,也是不是在必须经历了无产阶级专政的过渡后才能考虑的事情,民主本身就是社会主义的构成要素,社会主义的目的就是要把民主扩展到社会的一切领域。民主制也是实现社会变革的最适合的制度,在这种制度下,所有的人都可以平等地参与政治决策过程,因此第个问题的决定都是由多数承担责任,在多数人的觉悟和经验允许的情况下就可以实现最广泛的社会主义改革。而且民主还可以保证改革的步骤符合所有人的意愿。(三)以自由、平等和团结互助为组织社会的基本原则受自由主义思想传统的影响,社会民主主义同样认为自由对所有人都是重要的,是个人的权利。由于无产阶级把私人财产权作为个人自由的基础,实际上剥夺了无产阶级的自由权利。社会民主主义认为自由意味着摆脱低人一等的依附地位,也意味着个人权利不受他人侵犯。但是仅此还不够,为了真正实现和保证个人自由还必须由社会提供必要的条件,使个人确实具有可以自我负责的生活和选择的社会、经济、文化条件。诸如,平等地接受教育的机会、就业机会、社会保障、参加其他文化体育活动的机会等。自由也意味着人人平等的拥有权。平等还同时包括通过实行累进税和社会福利供给方式方式减少人与人间在收入、财富占有上的差距。团结互助是社会主义的运动的传统,社会民主主义者强调团结互助的重要性,认为这一方面是对自由的节制,同时另一方面也是给自由以实质内容。根据社会主义传统,团结互助既是指工人阶级为了维护和增进自身的权利联合起来进行斗争,从而使弱者也能够平等的得到应得的自由和权利;也是指社会成员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团结互助的原则鼓励人们互相帮助、以负责任的态度处理相互关系。(四)对生产资料公有制和计划经济理论的“修订”根据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资本主义经济的最大问题之一是单个企业生产的计划性与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间的矛盾,这既是导致周期性经济危机的原因,也阻碍生产力的发展。但是自从一战以前,一些经济学家就提出了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对经济活动中的投入产出从价值上进行比较计算既是必要的,可又是难以进行的。一战后,一些经济学家更进一步证明了在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由一个政府既做买主又做卖主的情况下物品的价值无法确定,或者只能任意决定。因为,物品的价值只能在买卖双方的竞争中确定。因此,在社会主义社会中经济的运行将是盲目的。社会民主主义者基于这类的理论探讨,对马克思主义的实现生产资料的公有制和计划经济的观点进行了一定程度的调整。如提出给各个企业经理人员更多自主权的想法,提出了不必对所有的企业都实行国有化的想法等。后来更是转变为对混合经济的认同和接受。(五)实现社会主义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社会民主主义者认识到了资本主义不可能很垮台,而社会主义的实现只能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社会民主主义者要在资本主义社会中推动普选权的扩大,利用资本主义社会的议会民主制逐步推进社会主义的各种要素。社会民主主义者应该依据工人的利益、社会主义原则和工人的经验水平以及社会的实际可能来设计具体的行动方案逐步改造资本主义社会。而且社会主义也不是预选制定好一套社会模式,它的基本原则也总是不完善,只能面对现实、利用可以利用的条件,不断克服各种阻力的过程中一步一步地实现。三、社会民主主义对西方社会福利思想的影响进入20世纪初,西方社会民主主义运动方向发生了重大改变,社会民主主义者不再把推翻资本主义社会作为行动目标,而是把在资本主义社会之中对其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作为自己的任务,也作为自己争取工人群众和更广大的新中产阶级成员的手段。因此,社会民主主义者在推进各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福利思想和社会福利制度建设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首先,由于社会民主主义者对政治民主的追求,通过工人阶级的有组织的努力,积极推进了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民主化。包括对公民权利意识的宣传和在扩大公民选举权方面的努力。同时,基于社会主义平等的原则,在社会福利思想中推进了平等意识和以普遍主义原则来提供社会福利的思想和实践。伴随着一些社会民主党逐渐把自己的阶级基础从传统的工人阶级扩大到其他中下层社会成员,并且把自己塑造为“人民党”,也就推广了一种全民福利的思想。另外,在社会民主主义对西方社会福利思想的影响中,最突出的是依据拉萨尔提出的通过促进国家承担责任、发挥作用来改善社会经济状况的思想观念,在推动资本主义国家承担社会福利责任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社会民主主义者认为资本主义的各种弊端要通过国家干预来缓解或克服,国家有责任提供市场不能提供的公共物品,有责任为有特殊困难的个人提供必要的私益物品和服务。同时,由于在20世纪初社会民主主义者对社会主义的生产资料社会化原则仍然持肯定态度,因而,在推动国家把一些特殊行业中的企业变为国有企业,使之为整个社会服务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总之,社会民主主义者在推动各种改良性质的社会政策如最低工资法、义务教育、社会保险、累进税等方面都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社会民主主义对20世纪初西方社会福利思想的影响一般者都是与其他思想流派的作用相互结合。因为在资本主义一百多年的发展历程所暴露出的种种弊端不难社会主义者看到了,思考了应该如何消除这些弊端,其他人士,包括宗教界人士、自由主义者、保守主义者等也从不同角度、在不同程度上看到了资本主义必须克服的问题,也提出不同的解决方案。虽然不同的思想流派对问题给出的诊断、提出的解决方法仍然存在差别,但是某些方面也出现了共识,所以19世纪末20世纪初已经出现了不同的政治思想流派都提出了自己的福利思想以改进资本主义社会局面,其中社会民主主义的突出特点是对包括经济平等在内的更大程度的平等的重视,以及把社会福利政策视为实现社会主义的手段的观念。第二节德国历史学派德国历史学派指的是19世纪产生于德国的一个经济学学派,通常又分为旧历史学派与新历史学派,而在旧历史学派之前提出国家经济学的李斯特被视为先驱。新旧历史学派的共同点是对国家的作用、民族的历史经历的特殊性给予了特别的关注。经济学中的德国历史学派的产生与德国近代以来不同于其他欧洲国家的历史发展进程和德国的思想理论传统有直接关系,在推进德社会福利制度的建设中,历史学派发挥了重要的思想作用。一、19世纪的德国社会与德国历史学派 (一)19世纪德国的社会历史情况政治上德国直至19世纪中期仍处于诸侯林立、各自为政的分裂状态。并且德国普鲁士贵族利用新的经济机会巩固了自己的统治地位。中世纪的德国曾经是欧洲经济中心,并且当时已经拥有一些发达的工商业与手工业城市,是最早出现资本主义萌芽的地区。但是后来,由于15世纪中叶东罗马帝国的君士坦丁堡被土耳其占领,经由地中海通往东方的贸易航路受阻,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从大西洋寻找新的航路,德国的工商业城市很快就衰落,与此同时,新的经济中心的工商业城市需要进口大量的粮食,原来处于德国边缘带的普鲁士农业地区却成了为新的经济中心的工商业城市提供粮食的基地。结果,在欧洲西部和北部诸侯国发展工商业和海外殖民贸易的过程中,德国普鲁士地区的封建贵族通过粮食贸易跟上了商品经济发展的世界潮流。但是这种发展与英、法等国家不同,不是新的工商业资产阶级的形成,而是原来的封建贵族利用新的经济机会巩固了自己的统治地位。普鲁士的贵族为了获得更多的利润,一方面对农业生产过程进行改革,另一方面却是对本来处于依附地位的农民以主人、家长的身份更加严格控制。普鲁士的贵族也意识到了中央集权国家的必要性,于是他们利用自己的政治经济力量,通过各贵族集团间的妥协在普鲁士首先建立了中央集权的政府。但是,这一政府的作用主要是对贵族地主阶级提供保护,而贵族们在自己的庄园区域中的管理权和司法权及农民的世袭臣属地位都不受影响。结果是在德国这个地区的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与其他欧洲国家相反,是封建贵族的经济力量、政治权力和社会权力的增强。1815年,拿破仑帝国崩溃后,英、俄、普、奥四大战胜国与法国达成协议形成了包括奥地利在内的由39个拥有主权的国家和城市组成的“德意志同盟”。同盟建立后,德国各地的商品经济有所发展,但是由各自独立的邦国和城市组成的“德意志同盟”内部关税不统一,商品的流通和交换受到极大限制,使正在成长的的德意志各诸侯国的工商业资产阶级在与统一的英、法国家经济的竞争中深切感受到了组织起自己统一的国民经济的必要性。这一背景下,蒂宾根大学的国政学教授弗里德里希.李斯特首先指了统一的国民经济体系与民族统一的之间的关系。1841年他出版了国家经济学提出了经济发展阶段论,国家在经济中的作用等思想:他认为在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国家应发挥不同的作用。根据德国当时的发展,他认为德国应采取贸易保护政策,但是他同时指保护主义应该是有限度的,主要是保护幼稚行业,对于成熟的、有竞争力的行业国家不必保护,对于没有竞争对手的行业和因为地域或人工不宜发展的行业及农业也不必保护。他的经济学说与亚当斯密的自由主义经济学说相比完全摆脱了个人主义的立场,主要是从国家社会角度立论。因此,他的学说被看作是国家经济学的始祖和德国历史学派的先驱。不仅从理论上论证国家应该在经济发展发挥作用,还积极参与有关的实际活动。在他的倡议下,各种力量的综合推动下,1834年多数邦国间达成了德意志关税同盟,撤除了德国内部的关税壁垒,1838年关税联盟又采用了统一的币制。这些举措为德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基础。李斯特看到了德国的工业不能学英国从纺织业开始,而从铁路开始,德国的以铁路为龙头的工业化与以纺织业有着鲜明的区别,他需要的投资规模对机械、冶金、采矿等行业的拉动作用,为各种生产要素的流动提供了的便利等都是纺织业不可比拟的。并且这其中需要国家的作用,同时又为国家发挥作用提供了空间。在德国工业化起步,但国家仍没有统一,各邦国中最强大的普鲁士在推动德国的工业化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德意志经济现代化和民族统一的领导者。以铁路建设为起始点有力地推动了德国工业化的进程,德国走了现代化工业国家的道路。(二)旧历史学派的产生德国的工业化进程是在国家仍然处于分裂状态下发展的,而普鲁士政府在其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使德国的经济学家提出了不同于古典经济学的政治经济学理论。最初德国从英国输入机器和熟练劳动力的没时也输入了古典经济学家的放任自由的思想。德国的市民阶级在工业化发展中接受来自英法的自由主义思想,反对贵族特权阶层,也希望有更多的自由和机会参与国家决策。但是由于快速工业化,无产阶级也快速发展起来。面对无产阶级和人民的反抗,面对国际经济竞争中的压力,资产阶级希望得到具有权威和国家的保护,认为国家不仅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伙伴,也是控制社会骚动乱的有力工具。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在李斯特的“国家经济学”的基础上,产生以罗雪尔和希尔德布兰德为主要代表人物的德旧历史学派的经济理论。历史学派的观点:不承认有普遍适用的经济规律,主张把社会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分析时,结合各种统计资料,运用统计学的方法,去发现各种现象的具体规律。历史学派的经济学思想是一种既反对古典自由主义的自由放任,又反对社会主义的公有制和计划经济的国家干预主义经济学,试图建立“以历史方法为基础的”经济学,因此在把社会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和结合不同国家、不同历史时期的实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的前提下,历史学派的经济学家期望发现各种各样的历史发展规律。目的之一是要论证德国发展的特殊性:英国可以自由放任,德国必须要有政府对经济的组织和干预。但是他们对经济发展规律的探索并不成功,他们从未清楚地阐述指导经济学的这样一种历史主义的方法论原理,也从未构建一种理论,能够超越古典派的理论,并实现在他看来古典派做不到的任务,即在思想上战胜社会主义者。不过,他们的经济思想中包含的国家干预经济的观念对后来的国家社会主义的形成有直接的影响,而且他们在当时主张的国家在对外贸易中实行必要的保护主义对德国经济的发展也具有很大的意义。(三)新历史学派的形成新历史学派形成于9世纪70年代,此时德国正经历着快速的工业化和城市化,也是国家从分裂走向统一的时期,同时更是各种社会矛盾更加尖锐、社会问题更加突出的时期。这一背景下,新历史学派把旧历史学派的研究经济学的方法论观点和国家观点推向了极端,又提出了保守的、然而是现实的处理各种社会问题的政策主张,主要内容就是各种社会福利政策主张。其中他们之间最大的区别就在于:新的学派不只是反对所谓的理论的绝对论,而且将理论一起加以反对。在这种状态的支配下,他们用经济史代替经济学,主张通过对“微小的历史的细节的研究”来获得关于具体的国家的特殊经济规律的认识。主要代表人物有施穆勒、瓦格纳等。施穆勒对经济学的研究主要是对经济史的研究。认为要从历史的综合阐述出发,依次前进,以期达成特定的各个时代各民族和经济状态的专门研究并且强调心理、道德因素对人类经济活动的决定作用。其结论就是,因为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国民经济各有其特殊的发展道路,不可能有普遍的经济规律; 国家在经济生活中具有特殊的作用,国家体现着人与人之间、阶级与阶级之间基本的道义关系。在这种基本的政治态度的基础上,以施穆勒为代表的新历史学派鼓吹劳资合作,希望劳动阶级效忠于普鲁士德国的宫迁,认为国家是一个超阶级的实体在调节劳资纠纷、缓各社会矛盾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他认为劳资对立不是经济上的对立,而是感情、教养和思想间的差距。现在劳动者的生活条件已经比过去数世纪提高,目前的问题他们的生活条件能否促进他们道德进步。国家作为人们间道义关系的具体结构,不仅应该成为国民经济的中心,而且代表着调节社会经济关系的法律制度。瓦格纳的观点:既主张要重视对历史统计资料的研究,也不完全否认有经济规律的存在。他在经济学的贡献主要是财政学方面,被视为近代财政学的创建者。他根据自己对财政学的研究提出了国家应租税作为财富再分配的工具,以降低贫富差距的观点;并且提出了国家和公共活动的领域必然会逐步扩大,公共经费也将随之扩大的看法。显然,新历史学派的经济理论观点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在德国统一之初,各种社会矛盾日益尖锐、社会冲突随时可能爆发的历史时期,他们虽然不满意当时的社会状况,深感有改良的必要,但不张打破现存关系,而是承认现存的东西,以改革经济立法、现有生产形态和各个社会阶级的教养和心理状态为基础,充分发挥国家的干预调节作用,改良整个社会。从这种改良主义的观点出发,德国历史学派经济学家们不仅仅是从事理论研究,还提出了各种政策主张,对德国社会福利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而他们鼓吹的解决劳资矛盾的社会改良方案被自由派的经济学家讥讽为“讲坛社会主义”。二、德国历史学派的社会福利主张(一)德国历史学派社会福利主张的历史背景1、德国的资产阶级与封建贵族妥协德国工业迅速发展的时期,民族统一不论是从实际的经济发展需要还是从民族感情上都极为紧迫。1848年革命失败以后,在统一和自由不能兼得的困境中,自由主义者也把统一置于优先地位且把希望放在普鲁士身上。普鲁士1848年继续进行政治体制上的改革实行了三级选举制,资产阶级与贵族妥协。2、俾斯麦1862年任普鲁士首相,1871年1月18日统一的德意志帝国宣告成立。3、尖锐复杂的阶级矛盾统一后的德国,工业革命取得突飞猛进的发展,但国内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却更加突出。首先,德国迅速工业化和城市化,不仅资产阶级发展起来,无产阶级发展也比其他国家更为迅速。特别是德国工业化始于重工业,工人的集中程度更高,德是第一个建立工人阶级政党的国家,工人阶级的组织化程度和反抗能力格外强大。另外,封建贵族阶级依然强大,农业人口还占一斗,资产阶级还没有从贵族统治阶级手中夺得政治权力,就已经面对无产阶级的挑战,造成了资产阶级内部的分歧。宗教派义叉作用,天主教徒占人口的三分之一,包括工人、农民、也有贵族和资产阶级。他是一股强大的维护传统道德和社会关系的力量,他们也成立了自己的政党。新教徒虽然占人口的绝大多数,但内部也有各种分歧,所以统一后的德的社会结构是“碎片化”状态。4、历史学派的主张得到统治集团的认同面对德国特殊的社会结构及复杂的社会矛盾,一贯以整体利益的代表者自居的官僚和以真理化身自居的知识分子都产生了利用社会力量、协调各种社会力量间的关系、维持各社会集团间的平衡的观念。正是在社会结构碎片化、各种问题尖锐化,统治阶级寻求缓和社会矛盾维持社会既有秩序的背景下,历史学派提出了一系列调和阶级矛盾,软化劳动阶级反抗意志的社会福利主张,来迎合统治者的要求,得到了统治集团的认可。(二)以社会政策为导向的社会福利主张严格地说,历史学派的经济学家们并没有系统的社会福利理论,他们的社会福利主张也没有上升为思想理论的讨论,而是停留在较为经验的社会政策层面,针对德国的社会现实矛盾,特别是对劳资矛盾,为了平息工人的反抗和斗争而提出来。从本质上讲,历史学派的社会福利主张是“通过社会政策的立法安抚劳动阶级的方案”而不是创造消灭阶级对立,实现社会平等和自由的条件。因此,他们从自己经济学的基本观点各个国家各有自己特点,要各自选择适合自己特点的发展道路,主张德国应该选择一条以新教伦理为原则,以公共福利和社会公正为方向的道路。国家要通过制定社会政策来推进社会福利。总体上,德国历史学派的社会福利主张是与他们基本的经济法观点密切联系的,所以在社会福利问题上也主张由国家制定社会福利政策、由国家承担责任、发挥作用。目的是使劳动者的权益得到适当的保护,结果是既增进了工人的利益,也平息了工人的愤怒。对这种既能维护贵族和资产阶级统治,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增个人利益的主张,自然也就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认同。三、德国的社会保险政策的颁布(一)俾斯麦与德国社会保险法案德国的社会保险政策主要是工业化迅速发展的背景下,对激烈的社会民主运动和工人动的反映。由于德国社会面临的现实问题,德国统一后的第一任首相俾斯麦实行了“胡萝卜加大棒”的手段,严厉镇压工人运动,查禁社会民主党的活动,同时也接受了社会政策学会一些主张,通过实施一些社会政策与社会立法来保护劳动者。德国政府推行社会政策的主要是为了通过向工人提供一定的福利和保护,以缓和尖锐的劳资矛盾,维护国内的社会秩序。围绕上述原则,在19世纪7080年代德国政府颁发了一系列社会保险政策,建立起了世界上第一个系统的社会保险制度。德统一后颁布的社会政策的立法主要有,1871年的陆海军人养老金及遗属救济法,这项法律还主要是与为统一德国进行的战争有关。与保护劳工有关的法律主要是:1883年的疾病保险法,1889年老年与残疾保险法,1884年工伤事故保险法。这三项社会保险法都是由雇主和劳联合会组成管理机构,由政府予以监督。疾病保险费,雇主分担三分之一,劳工自己分担三分之二;工伤事故保险费,全由雇主负担;老年、残疾的保险费,雇主和劳工各负担一半,政府给予适当的补助。此外,俾斯麦还颁布了劳工星期日休息的法令及限制童工和女工最长工作时间的法令。(二)德国社会保险立法的意义德国政府制定的社会保险立法最突出的意义是国家承担了公民基本生活需求的责任,而且不是象济贫法那样的事后性质、被动的承担责任,是事先的组织和管理,德国的社会保险法的颁布毫无疑问对保护劳工的利益是有积极意义的,而且社会保险法中体现的风险分担原则也是科学的,为后来的社会政策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范例。而且当时它在缓和社会矛盾方面的功效是明显的,使德国内部的社会紧张状况得到了一定的缓解。思考题:1、社会民主主义对西方社会福利思想的影响。2、德国历史学派的社会福利主张的基本内容。3、新旧历史学派的思想主张。第二章 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社会福利思想教学目的:了解英国费边社的形成发展与基本理论主张,明确19世纪末20初的英国以渐近式、利用议会民主实现社会主义的改良主义思想与费边社有很大关系。掌握费边社对英国社 会福利政策的影响;了解新古典经济学的主要经济理论观点,掌握古典经济学家的社会福利观。教学重点:费边社的福利主张,新古典经济学的福利观。教学难点:费边社会主义的思想观点;新古典经济学的效用理论与人性假设。第三节 费边社会主义的社会改良主义19世纪未、20世纪初在英国以渐进的方式、利用议会民主实现社会主义的改良主义思想与费边社会有很大关系。费边社及它所主张的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非常复杂,基本特点是把资本主义社会传统的自由民主思想与社会主义思想相结合,马克思主义至多只是其思想来源之一。费边社也是19世纪未、20世纪初形成的社会民主主义思潮的一个组成部分。但是费边社并不宣称自己信仰马克思主义,费边社会主义又不同于欧洲大陆国家中的社会民主主义,后者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派别,而费边社会主义是在英国实现它所理解的社会主义。一、费边社的建立与发展(一)费边社的建立与发展费边社的前身是“新生活联谊会”(The Fellowship of the New Llife),它的建立与被称为“流浪学者”的托马斯.戴维斯在流浪中逐渐形成的一种理想主义哲学观念,要求其信仰者应该本着爱和兄弟情谊的高尚理想来生活,他的信仰者很多。而新生活联谊会起源于一个信仰者提议的一次聚会,后来聚会者决定成立这个名为新生活联谊会的社会团体。当时的团体成员是具有浓厚的理想主义色彩的人,希望实践一种符合高尚的伦理道德的生活方式。而费边(Fabian)一词是公元前203年古罗马的一位将军。因为他经常采取周密计划、等待机会、打击敌人求得胜利的策略。1884年1月4日举行的一次会议上,弗兰克.波德默提议协新定名为“费边社”(The Fabian Society )。会议决定把原来议定的协会的最终目的“是要尽可能根据最高的道德标准重建社会”,“重建”的前面加上“争取”两个字,这表明费边社实现自己的目标的策略是渐进性的。在这个新问世的小团体决定更名的过程中,在其成员间发生了分歧,多数人赞成,少数人不同意,结果后者依然维持了他们的“新生活联谊会”,前则成为费边社的创始人。萧伯纳、悉尼.韦伯、悉尼.奥利维尔和格雷厄姆.华莱士加入费边社后,费边计逐渐形成 自己的思想核心,这四个人后来被称为费边思想的四巨头。费边社接受新成员时有比较严格的要求和一定程序,并且要求成员必须具有能力承担一定工作其成员必须是具有一定知识素养的人,因而它基本上是英国的一个知识分子团体。(二)费边社的活动与影响1、费边社初期主要是通过出版刊物、发表演说来宣传自己的思想主张,另外就是通过各种方式影响有决策权利的人物、其他党派的领导人,通过向他人施工加影响来实践自己的社会主义纲领。如费边社出版费边短评和其成员积极参加各种社会活动扩大了费边社的影响。2、地方费边社的出现随着费边社影响的增强,在伦敦以外的一些地方也有费边社。这些地方费边社并不是费边社的分社,只是基于对费边社信仰的认同,自己组建的社会团体。3、哈钦森讲师1894年由于得到了享利.哈钦森的一笔约一万英磅的遗产,韦伯用其中的一部分创建了伦敦经济学院,在学院中制定了哈钦森讲师,这成为费边社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些讲师到全国各举办讲座,比较系统地讲述有关的社会政治理论。二、费边主义的基本福利主张(一)费边社会主义的思想特征费边社的思想来源极其复杂,就其总体特征说表现为折中主义。首先,由于费边主义者受斯宾塞的社会有机体论的影响,认为社会是一个永恒变动的有机体,社会有机体的变迁不能是革命的、突变的,应该是平衡的渐变的。在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上,反对自由主义的个人至上的观点,认为社会并不是个人的集合,社会也是独立存在的实体。社会的生命高于任何一个成员的生命,每一个社会成员都应该把社会的公益当作个人的最高目的。另外,他们还认为个人是具有同情心的,所以各阶级间的利益冲突不是不可调和的。在国家观念上不认为国家是阶级统治工具,认为国家是服务选举结果的法院。其次,受边沁功利主义思想的影响,费边社会主义者以追求“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为目标。同时也接受了社会主义者对生产资料实现公有化的思想,自由主义者的民主主义思想等,所以他们追求的社会主义也属于民主社会主义。(二)费边社会主义的基本思想观点1、生产资料共同所有韦伯接受了边沁主义的观念,认为只有通过公共使用生产资料才能得到最大幸福。但是,与他们的民主观念相联系,他们更主张地方公有化,即韦伯提出的“市政社会主义”。认为除少数高度集中的大型企业归国家所有外,大部分企业应该由地方,即郡议会来管理,希望把城市和议会变成生产资料社会化的代理机构。进入20世纪以后,由资本主义垄断的的增强,“市政社会主义”的设想破灭了,一些费边主义者才又提出了纯粹的国有化的方案。2、实现国民生活最低标准在分配的问题上,主张首先实现国民生活的最低标准,韦伯认为一旦生产资料归为社会所有,就可以使社会上的每个人达到“文明生活的最低标准”。然后再随公共财富的增加,还要逐渐缩小人们间在收入上的巨大差别。3、坚持社会民主费边社会主义者认为除了经济因素外,过去一百年中把欧洲导向社会主义,还因为不可抗拒的民主主义的发展。他们认为出于经济上的需要而采取的社会主义政策,要由公众舆论的压力强加给统治者;认为民主是社会主义的动因,可以通过公众舆论、民主选举来实现社会主义。同时,主张对地方和企业实行“民主管理”,即由民主选举出来的社团代表进行管理。4、主张渐进实现社会主义与他们的民主观念相联系,他们主张渐进地实现社会主义。韦伯明确的指出“所有了解自己时代的社会学者、社会主义者以及个人主义者都认识到重大的、根本的变革只能是:民主主义的变革,因为对大多数人民来说,只有如此,才是可以接受的,才能使所有的人在思想上有所准备;渐进的变革,因为无论进步的速度多快,只有如此,才不至引起混乱;被人们大众认为是合乎道理的变革,因为只有如此,才不至在主观上对他们来说是道德几坏的;合乎宪法与和平的变革,至少在英国是应当如此。”5、剩余价值归社会所有在私有制还存在的情况下,萧伯纳提出土地和资本都为所有者产生“租金”,这些租金是反社会的,应该用来补充劳动报酬,或者由社会接管用于公共目的。他还指出这就是马克思所说的剩余价值。在此,萧伯纳提出的是把土地与资本形成的租金归公。上述费边主义的基本思想中包含的生产资料公有化、剩余价值归社会所有,以及使社会上的每个人达到“

    注意事项

    本文(第二章120世纪初期的社会福利思想.doc)为本站会员(sccc)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