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疗法总》课件.ppt
运动疗法 邹 军,第一章 概 述一、基本概念运动疗法(kinesiotherapy,therapeutic exercise)是为了缓解症状或改善功能而进行全身或局部的运动以达到治疗目的的方法,是物理疗法的主要方法之一。二、运动治疗种类(一)根据运动治疗的动力来源分类:1、主动运动:随意主动运动、助力主动运动、抗阻力主动运动2、被动运动,(二)根据运动治疗时的能源分类1、放松性运动治疗2、力量性运动治疗3、耐力性训练(三)根据运动治疗时肌肉收缩的形式分类1、等长运动2、等张运动 向心性等张运动 离心性等张运动3、等速运动(CPM),三、应用范围神经系统:中枢神经损伤(三瘫)、周围神经损伤、脊髓灰质炎后遗症等。运动系统:截肢后、关节术后、四肢与脊柱骨折、关节脱位、类风湿关节炎、脊柱畸形、颈椎病、腰腿痛、肩周炎、软组织损伤与烧伤后等。内脏器官疾病:慢支、肺气肿、哮喘、冠心病、高血压、各种心肺和腹腔术后等。代谢疾病:糖尿病、肥胖、高脂血症等。其它:神经官能症、子宫位置异常等。,四、应用原则1、循序渐进:量的渐进和质的渐进(如ROM时肌力;肌力未达正常,耐力训练应减少)。2、持之以恒、积极主动及全身性锻炼。3、注意运动治疗方法的选择(肌力、耐力、关节活动)。五、运动疗法在康复中的作用1、提高中枢和植物神经系统的调节能力2、提高代谢能力,改善心肺功能3、维持和恢复运动器官形态和功能3、促进代偿机制的形成和发展,六、运动治疗常用器械(一)上肢运动治疗器械名称:肩关节旋转训练器(轮式)规格:98(L)39(W)48(H)cm用途:改善肩、肘关节活动范围。,名称:肩梯规格:22(L)10(W)128(H)cm用途:通过手指沿着阶梯不断上移,逐渐提高肩关节的活动范围,减轻疼痛。适用于各类原因引起的肩关节活动障碍。,名称:滑轮吊环训练器规格:15(L)15(W)155(H)cm用途:用于肩关节活动范围训练;关节牵引;肌力训练。,名称:前臂旋转练习器规格:98(L)39(W)36(H)cm用途:改善前臂旋转功能。,名称:腕关节屈伸训练器规格:98(L)56(W)24(H)cm用途:改善腕部关节活动范围及肌力训练。,名称:体操棒与抛接球规格:41(L)41(W)108(H)cm用途:通过带棒做操和抛接球活动,改善上肢活动范围,提高肢体协调控制能力及平衡能力。,名称:重锤手指肌力训练桌规格:81(L)61(W)113(H)cm用途:用于手指屈伸肌抗阻肌力训练及改善关节活动范围。,名称:上肢CPM训练器规格:70(L)41(W)120(H)cm用途:改善肘关节活动范围。用于肘关节病变引起的活动受限。,(二)下肢运动治疗器械名称:踝关节屈伸训练器规格:53(L)41(W)47(H)cm用途:训练踝关节屈伸活动备注:手杆可用于加强训练动作。,名称:坐式踏踩器规格:42(L)37(W)35(H)cm用途:改善下肢关节活动范围和协调功能活动。阻力可调。,名称:平行杠(配附件)规格:335(L)89(W)72(H)cm用途:借助上肢帮助进行步态训练、矫正行走中的足外翻、髋外展,增加行走的稳定性。适合于骨关节、神经系统疾患者及老年人的步态练习。练习中杠的高度和宽度可根据每个患者情况进行调节。,名称:下肢功率车规格:73(L)52(W)125(H)cm用途:用于下肢关节活动、肌力及协调功能训练。,名称:站立架规格:85(L)74(W)119(H)cm用途:截瘫、脑瘫等站立功能障碍患者站立训练,也可预防改善骨质疏松、褥疮、心肺功能降低等。,名称:股四头肌训练椅规格:119(L)115(W)117(H)cm用途:膝关节运动受限患者进行股四头肌抗阻力主动运动,也可进行膝关节牵引。,名称:下肢CPM训练器规格:103(L)15(W)43(H)cm 用途:通过关节持续被动活动,改善关节活动范围。用于髋、膝关节疾患、关节置换手术后,(三)全身综合练习名称:助木规格:100(L)55(W)250(H)cm用途:借助肋木杠进行上下肢体关节活动范围和肌力训练、坐站立训练、平衡训练及躯干的牵伸训练。,名称:电动直立床规格:183(L)80(W)52(H)cm用途:偏瘫、截瘫及其它重症患者恢复训练时站立训练,名称:减重步态训练器(电动)规格:125(L)105(W)213(H)cm 用途:通过吊带控制,根据需要减轻患者步行中身体的重量,保证行走安全。用于骨关节、神经系统疾患引起下肢无力、疼痛、痉挛的患者,帮助他们及早进行步态功能训练。名称:活动平板(电动)规格:176(L)71(W)140(H)cm 用途:电动控制下进行步态和步行练习。通过调节步行速度、坡度提高步行活动强度。适合于各类患者的耐力训练、步态训练、下肢关节活动范围练习。可配合减重步态训练器进行练习。,第二章 运动治疗的基本方法一、肌力练习(一)肌力练习在康复医学中的运用1、防治失用性肌萎缩2、防治因肢体创伤、炎症疼痛所致反射性地抑制脊髓前角细胞的肌萎缩。3、促进神经系统损害后的肌力恢复。4、帮助维持肌病时的骨肉舒缩功能。5、矫治关节畸形、加强脊柱等关节的稳定性、防止关节退行性病变。5、防治内脏下垂、改善呼吸及消化功能,(二)肌力练习的超量恢复规律。(三)肌力练习基本方法选择肌力为0时:电刺激肌力为12级时:电刺激、助力运动、免负荷运动肌力为34级时:主动运动、抗阻运动(四)抗阻练习1、等张练习基本方法渐进性抗阻:1/2.10RMx1013/4.10RMx10110RMx10.,2、等长练习基本方法:“tens”法则:10s,休息10s,10次多角度等长练习3、短暂最大收缩练习:等张完成关节运动后作等长收缩56秒,重复5次,阻力逐步增加。4、等速练习(速度、强度、弧度)5、各种抗阻力练习的综合应用多角度、次大强度等长练习 多角度、最大强度等长练习 短弧度、次大强度等速练习 短弧度、等张练习,短弧度、最大强度等速练习 全幅度、次大强度等速练习 全幅度、最大强度等速练习(五)肌力练习时的注意事项正确掌握运动量与训练节奏:疲劳与超量恢复注意无痛训练适当动员注意心血管反应二、关节活动练习(一)恢复关节活动的常用方法,关节活动练习手法松解手术松解(二)关节活动的基本原则:弹性延长后产生更多的塑性延长(三)关节活动度练习方法主动运动被动运动助力运动关节功能牵引法,连续被动运动(CPM)(四)适应证与禁忌证(1)适应证:被动活动常用于当患者不能活动关节或并不意识到活动某一肢体有助于防止关节挛缩者;主动辅助运动常用于肌力为13级时且关节活动受限者。(2)禁忌证:肌肉、肌腱、韧带有撕裂,骨折未愈合,肌肉、肌腱、韧带、关节囊或皮肤手术后初期,心血管病不稳定期,深静脉血栓,关节附近的异位骨化。,(五)关节功能牵引法1、方法基本方法加热牵引,(3)牵拉时所加的力应柔和、缓慢且持久,且不应有疼痛出现。(4)在完成牵引后应缓慢减少牵拉的力。(5)在作被动牵引中,牵拉切勿超过正常的关节活动范围。(6)在牵引治疗后宜作肌力练习,从而使患者保证既有较好的活动度又有拥应的肌力。(六)连续被动运动(CPM)应用范围,骨手术后关节术后(关节成形术、关节挛缩粘连术后、人工关节置换术后等)关节炎(类风湿、退变性、肩周炎、创伤性)三、耐力训练耐力分类:一般耐力、力量耐力(肌肉耐力)、速度耐力、专门耐力(一)肌耐力练习等张收缩(60%1RM或80%10RM2030次x3,休息1分种)。,等长练习(2030%最大阻力至疲劳)。等速练习(低负荷,快速运动至力矩为0%)(二)全身耐力练习1、常见名词最大耗氧量:每分钟最大耗氧量,也可称之为最大摄氧量,可根据心率、每搏量、动静脉氧分压差来计算。代谢当量(METS):最大耗氧量除以3.5靶心率:运动中允许达到的心率,常有三种方法测算,靶心率180(170)年龄靶心率(年龄预计最高心率安静心率)(60%80%)安静心率其中年龄最高心率为220减去年龄(岁)后的余数。心电运动试验法:症状限制心电运动试验中停止时最高心率的70%80%。2、运动处方运动方式运动强度:50%70%最大耗氧量、60%70%的最大代谢当量、靶心率,运动持续时间:1560min,常2030min运动频度:每日或23次/周(强度一定要够)。运动程序预备运动:10分钟,心率增加20次/分训练运动:达靶心率不少1015min 持续运动 间断训练法:运动休息比为1:1或1:1.5,强度可大一些 循环训练法:各种运动交替循环 循环-间断训练法,整理运动:510min3、有氧运动的注意事项身体检查:心血管、运动器官检查循序渐进与生活规律相结合持续有规律防止运动损伤4、步行5、健身跑心率为中止运动后即刻10s的心率6,开始1000m,一般增至30005000m,强度为,靶心率。四、颈腰牵引疗法(一)生理效应 适于颈、腰椎间盘突出症、根性神经痛或颈背腰肌慢性痉挛疼痛时,其作用在于:使椎间隙增大 牵伸痉挛肌群,改善血液循环 改变神经根受压程度 制动(二)牵引方法 手法牵引,滑轮牵引 电动牵引 有持续牵引法,即一次牵引时间较长;间断牵引法或称为脉冲式牵引法。倒立牵引 采用倒立架,利用身体自身重量进行牵引,据认为可用以治疗腰痛。但对高血压、青光眼、出血性疾病者禁用。有时还可出现头痛、视力模糊、瘀斑以及其他骨关节疼痛。自动牵引 最早报道应用自动牵引床治疗腰腿痛患者在974年,至今自动牵引床,设计更趋完善,可自动选择牵引重量,任意挑选牵引时间和方案等。牵引取仰卧位,易为患者所接受。牵引时必须屈髋、屈膝以缓解髂腰肌的对抗牵引作用,提高牵引效果。(三)牵引体位颈椎牵引 坐位要求头颈屈曲2030。对颈肌痉挛或其他需牵引治疗的颈椎病,则可取小于20的位置或垂直位牵引。腰椎牵引可用悬挂式和仰卧位 持续或间断牵引,(四)牵引重量 颈椎 一般大于9kg。有人研究报道13.6kg、颈屈24即可使颈椎间隙增大,如再增至22.7kg,就未见椎间隙再进一步增大。腰椎牵引重量至少要克服人体重量50%的摩擦力,这一重量相当于人体重量的26%,一般认为约需要22.745.4 kg。(五)牵引时间 颈椎牵引如用脉冲式间断牵引法,即牵7秒,停5秒,颈屈24,可进行25分钟。,腰椎牵引在15分钟后可出现腰椎椎间隙的增大。腰椎牵引时间有1030分钟,亦有20分钟,2小时者,主要视患者接受程度而定。通常认为2030分钟较为合适。(六)牵引指征 主要用于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亦可用于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颈椎痉挛,其次用于治疗腰椎间突出症、根性神经痛、慢性腰肌劳损等。(七)牵引的禁忌证 1、由于类风湿性病变破坏韧带等组织,不适于牵引治疗;,2、各种骨性肿瘤或特异性炎症如结核、椎间盘炎等,也不宜牵引治疗;3、急性环枢关节半脱位伴颈椎损伤、重症骨关节炎、重症骨质疏松(但老年人并非禁忌)禁忌;4、各种急性损伤包括急性肌肉擦伤,亦不适于牵引治疗;5、各种脊柱病伴有脊髓病变体征者宜先治疗脊髓损伤;6、对椎间盘突出症明显压迫脊髓者,牵引有可能进一步损伤脊髓,也属禁忌。,五、其它运动治疗方法(一)放松练习对比法交替法暗示法下垂摆动肌电生物反馈治疗放松休操(二)平衡练习1、常用训练方法,坐位上的平衡训练之一坐位上的平衡训练之二,手膝位的平衡训练之一,手膝位的平衡训练之二,跪立位的平衡训练,立位的平衡训练,2、基本原则训练从大支持基底开始,遂渐过渡到小支持基底;偏离稳定位置的幅度由小到大;最后才可改变支持基底的平整度或(和)稳定性。顺序:前臂支撑俯卧位;前臂支撑俯卧跪位;前倾跪位;跪坐位;半跪位;坐位;站立位(可以先扶平行杠,然后靠站立、单腿站立;先睁眼后闭眼)。(三)协调性练习(四)水中运动(辅助、支托、抗阻),(五)关节松动术(四肢关节面的分离与滑动、脊椎松动技术),第三章 神经发育促进技术一、概念根据神经生理与神经发育的基本法则和原理应用到脑损伤后等运动障碍的康复治疗方法,这些疗法广泛采用了神经生理学上的促进或易化(facilitation)原理,主要有布巴斯(Bobath)疗法;布鲁恩斯特朗(Brunnstrom)疗法;路德(Rood)疗法;本体感神经肌肉促进疗法(proprioceptive neuromuscular facilitation,PNF)疗法。,二、Bobath疗法Bobath疗法是目前治疗脑卒中和脑性瘫痪后运动功能障碍的主要运动疗法之一。在这种方法中,主张利用Bobath本人所研究的反射抑制性运动模式(reflex inhibiting pattern RIP),抑制异常的姿势和运动,然后通过头、肩胛、骨盆等所谓的关键点(Key point,KP),引出平衡、翻正、防护等反应,引起运动和巩固RIP的疗效,在痉挛等高肌张力状态消失之后,采用触觉和本体感刺激,以进一步促进运动功能,恢复的一种运动疗法。三、Brunnstrom 方法(一)基本概念协同运动:当中枢神经疾患者,出现异常的协同运动,即患者欲屈曲或伸展其患侧某一肢体时,则诱起全部屈肌或伸肌的协同运动,是中枢神经损伤后,运动向进化早期的方向退变,出现类似于两栖动物运动姿势的原始模式。如上肢屈曲协同运动模式 当患者试图屈曲其患侧上肢时,因屈肌的协同运动则呈,以下模式如图:上肢屈曲的协同运动模式 肩胛骨升高和后缩;肩关节外展和外旋;肘关节屈曲;前臂内旋;指关节屈曲和外展。,联合反应(associative reaction)由一侧肌群的收缩收起另一侧肌群出现痉挛或异常协同模式,称联合反应。例如先使偏瘫者双下肢外展,理疗师再以双手掌向外抵抗其健侧下肢内收,可引起患肢内收的联合反应。,Brunnstrom 方法是由美籍瑞典治疗师Aigne Brunnstrom 提出的一种主要适用于偏瘫病人康复的方法。他认为病人在偏瘫后所出现的基本肢体协同动作,原始姿势反射及共同运动的出现,在运动发育早期是正常存在的,在恢复其肢体运动功能过程中,也必须经过这几个阶段。因此,Brunnstrom 在治疗上充分利用本体感受和体外皮肤刺激诱发协同动作,以及利用联合反应引起患侧的肌肉收缩,当已确立了某种程度的协同动作后,则用各种方法,抑制协同成分,使其分离为较单一的动作,最后去分别训练。(二)方法与技术1、Brunnstrom对脑卒中后偏瘫运动功能恢复的6级评价法,已为世界公认。上肢恢复的6级及其试验下肢恢复的6级及其试验手恢复的6级及其试验2、治疗(1)对联合反应的应用:如在仰卧时对健侧下肢的外展或内收施加阻力,会引起,患肢的相同动作。(2)对协同动作的应用:利用屈肘的协同动作,可以促进肩胛部的上举和外展,以便无痛地增大肩关节的活动范围;当颈部向患侧屈曲,可以诱出肩胛骨的上举;将患者的上肢扶持在水平外展与由收之间的位置,让患者用力使两上肢并拢,并在健臂的近端内侧施加阻力,可增强患肢内收肌张力。(3)其他抑制手部屈肌的作用,促使手指松弛的方法,对上肢的训练:在早期患者毫无随意运动时,首先利用肩部上举,通过斜面方肌的收缩引起患侧上肢的屈曲协同。此时如对健侧上肢屈曲施加阻力或令其头部转向健侧。健侧屈肘施加阻力,也可诱出患侧肘关节的屈曲,反之对伸肘也是如此。对患肢皮肤加用电刺激按摩和扣打,可加强上述的作用。,从协同运动中分离出独立的运动:下肢协同作用的分离,当髋关节屈曲不能促足背屈时,先被动使其足趾背屈,可诱发包括髋、膝、踝关节的屈曲,足即背曲,在诱发的同时,应鼓励患者强化其随意运动,强化的瞬间非常重要。足背屈协同动作的分离,足背屈还可用手或毛刷沿足背的外侧至跟部进行摩刷,四、ROOD疗法该疗法是由美国物理治疗师Margaret Rood 提出的一种治疗方法,它是通过刺激传入神经末捎所支配的区域,诱导骨骼肌运动,使之能完成对某一动作或姿势的控制过程从而达到治疗目的。目前该疗法多作为辅助方治应用。五、本体感神经肌肉促进疗法(PNF)是利用牵张、关节压缩和牵引、施加阻力等本体刺激和应用螺旋形对角线式运动模式来促进运动功能恢复的一种治疗方法。,PNF 理论认为人体动作的特征是:头、躯干、四肢各关节的运动方向都是呈螺旋、对角交叉的,任何一个关节都有一相互交叉的两个运动方向。因此该疗法除了依据人体正常运动发育过程以外,特别强调在等一运动模式中,身体各个关节的作用。它主要适应证为格林巴利综合证,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周围神经损伤,脊髓损伤,中风所致偏瘫、巴金森氏综合症等。由91种基本运动模式(头颈3,上躯干6,上肢14,下肢12,强调时间顺序的ROM,变化模式2,按发育顺序在治疗垫上进行的38,步行训练7,轮椅和转移5,生活自理2)和15种手法活动技术组成。,PNF 理论认为人体动作的特征是:头、躯干、四肢各关节的运动方向都是呈螺旋、对角交叉的,任何一个关节都有一相互交叉的两个运动方向。因此该疗法除了依据人体正常运动发育过税以外,特别强调在等一运动模式中,身体各个关节的作用。它主要适应证为格林巴利综合证,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周围神经损伤,脊髓损伤,中风所致偏瘫、巴金森氏综合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