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案研究法和行动研究法.ppt
第七章 个案研究法和行动研究法,本章学习目标,7.1 掌握个案研究法 7.2 理解行动研究法的意义7.3 在幼教中进行科学研究的意识与信心,一个案法及其分类(一)什么是个案法 个案法是对一个或少数个体(如儿童或教师、教育机构等)进行的系统的、深入的调查。与其他研究方法的区别:他是将研究的焦点集中在某个特殊个体身上,最大限度地搜集其各方面情况的详细材料,对他的心理发展过程与个体特点等进行细致的、系统的考察,并随着时间的推移,追踪研究其发展变化。,案例:一个幼儿各类问题的研究 王瑜元(1985)记录了她的儿子从四岁半至五岁半一年中的问题,除去“请求允许性”提问以外,共得4043个问题,涉及面非常广泛。,1、动物2、文艺作品3、周围人的活动4、日用品5、自己的活动6、语言文字7、人的身体8、交通9、建筑10、地理11、宇宙12、食品 13、家庭14、植物,15、时间 16、品德评价 17、数概念 18、物理化学现象 19、气象 20、政治历史 21、生物进化 22、工农业 23、微生物 24、军队 25、体育,从图表显示的信息中,我们可以可出幼儿最感到好奇的问题有哪些方面?我们在幼教中应该如何去做?,(二)个案法的分类 从个案研究的内容、使用范围及其目的功能看,可分为三种:1.诊断性个案研究 主要用于考察特殊儿童,研究问题行为及精神病患者等,目的在于对儿童的心理状况作出判断。2.指导性个案研究3.探索性个案研究 常常用于大型研究的准备阶段。,二、个案法的研究手段,(一)资料的来源与研究手段1.儿童本人 运用观察法、谈话法、实验法等直接考察儿童本人,了解他的行为表现,分析其心理发展水平等。2.儿童的作品及其有关文字资料等 通过对其作品的分析,间接考察儿童的行为及心理发展,及他所受到的教育和环境的影响等。3.家长及其他有关人员 运用调查法向教师、家长及其他有关人员研究对象的行为表现、心理发展状况等,还可以了解其家族遗传病史,家庭教养方式等。,1个案研究的记录方法日记法或传记法 个案法的追踪研究最常用的方法是运用日记法对儿童定期作观察记录,注重观察儿童新的行为的出现以及发展变化等。对于年龄越小的儿童,观察记录的时间间隔应越短。摄影和录音 研究者可以定期拍摄儿童动作发展的镜头,还有儿童语言发展的资料,这些物质资料便于长期保存,有利于日后分析和与其他资料印证等。,(二)个案研究的记录方法和需要注意的信息,第一 儿童的基本情况 包括姓名、性别、年龄、身体发展情况、生活习惯等。第二 家庭情况 父母职业、文化程度,家庭中其他兄弟姐妹的情况,家庭所处的地理位置等。第三 学校或教育机构的情况第四 儿童的活动模式,2、对儿童做个案研究需要致意的信息-1,第五 儿童在学校或教育机构的表现第六 儿童与他人交往的情况,如与教师如何交往,与同 伴如何交往等。第八 儿童经常的娱乐方式有那些,观看电视的情况等。第九 儿童对经常发生的事情与新异事物或意料之外的事 情的反应。第十 儿童的模仿风格如何,他对成功与挫折的反应怎样 儿童是如何表示自我概念的。,对儿童做个案研究需要致意的信息-2,1、制定个案研究计划 在制定研究计划时,必须明确问题的性质,考虑研究的重点应该放在那里。然后选择适宜的调查方法,确定调查范围,以及追踪观察的时间间隔与步骤安排等。,一、个案研究的程序,2、考察现状 研究者尽可能运用多种调查手段,客观的观察研究对象的现状,包括其行为、心理与个性方面的表现作出评定与诊断。在对对象本人考察的同时,还要注意对其老师、父母作调查。,3、了解发展史 在对儿童现状研究的基础上,还要进一步了解形成目前现状的各种因素。,当研究对象为发展中的儿童时,根据研究的目的计划,往往要在了解现状及既往发展过程之后,还要作一定的追踪考察。研究者可以预先规定出所要观察的范围。如是广泛观察研究对象的行为还是侧重观察其特定行为。,4、追踪观察,首先,需分析归类,比如将材料按横向联系或纵向联系做一些梳理。进而加以分析,考察研究其行为、心理特点,比较各因素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可以形成一定的观点、理论,对儿童心发展的规律及其行为心理形成的原因加以解释。,5、整理材料,作出推论。,在研究的早期阶段,个案法通常是最有效的,通过这种探索性研究,可以获得新的启示,提出新的观点。个案法所研究的被试往往是一特定的个体,通过研究可以获得具有典型意义的材料,但缺乏可供比较的群体。因此个案法的科学性受到怀疑,但是科学与否不是绝对的,对此应正确的认识。,四、个案法的特点及其评价,第二节 行动研究法简介,一什么是行动研究法 行动研究法是指,研究人员与教育实践工作者针对实际的教育活动或教育实践中的问题,不断提出改进教育的方案或计划,用以指导教育实践活动,同时根据教改研究计划实施进程中出现的新问题,进一步充实和修正、完善计划或方案,不断提出新的目标。行动研究法起由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勒温在他的“团体动力学”中首先提出,于本世纪下半叶被引入教育研究。,某幼儿教师班上有个男孩经常打人,或扰乱别人的活动,使教师十分伤脑筋。于是,该教师决定开展一个行动研究,尝试或探讨降低该幼儿打人行为频率的有效办法。她可以根据该幼儿的情况和特点,参照有关理论与文献,制定出她决定1-2个她认为合适的措施,然后逐一进行实验观其效果。假定她决定实验采用奖励的办法,按下列步骤 第一周:观察该幼儿行为共5天。每天在自由游戏时间内请助手用时间抽样法每隔10分钟观察记录该幼儿的打人行为,作为行为基线(A),记录在图6-3内。,案例,第二周:实行实验处理(B):每小时内如无打人行为就给一个奖品(该幼儿喜欢的小玩艺或吃的东西)。同时,依然按第一周的方法观察并记录打人频率,连接诸点,作频率曲线图,看处理是否有效。从图6-3中显然可见,该幼儿的打人行为降至每小时1-6次。第三周:停止处理,看有关因变量是否回复到基线(A)。从图6-3可见,停止给奖品后,打人行为频率又升高至每小时710次。第四周:再次施以相同的处理(B),再测定因变量,如有改进,则可有充分证据说明处理(B)有效。本例记录图显示:当重复对不打人行为加以奖励时,打人频率又显著下降。,从以上4个星期的实际研究可见。奖励对降低该幼打人行为频率有效果。然而,教师不可能永远这样用给奖品的办法使幼儿不打人。于是,该教师逐渐加长给奖品的间隔时间。从1小时内不打人就给奖品,增加至2小时、3小时、半天、1天,甚至1周。或者不定时给奖,使他无法预知什么时候给。再后来,逐渐用言语奖励代替物质奖励。再逐渐加长言语奖励的间隔时间,等等。这样该幼儿的打人行为就可以比较稳定地减少。,结论:,二、行动研究法的步骤,(一)行动研究具有直接针对性 行动研究一般是针对即时问题加以研究,通过研究使问题切实地得到解决,研究目的是为了改进教育工作,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益。(二)行动研究有益于推动群众性的教育研究,三、行动研究法的特点,(三)行动研究有益于将教育研究与实践紧密结合 行动研究是为了有效的改进日常教育工作,因此有益于弥合理论走向应用之间的裂缝。(四)行动研究有益于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 行动研究有益于教师在行动中、在教育实践中研究,同时通过研究提高自身素质和教育技能水平。行动法的局限主要在于内部效度差。行动研究法因其非正规性,不可能严密控制条件,因此其结果的准确性、可靠性不够。,第三节 从经验总结法到行动研究法,一、经验总结法 经验总结法是在不受控制的自然状态下,依据教育实践所提供的事实,对教育现象加以分析概括,使之上升到教育理论的一种教育研究方法。,学记是两千多年前,我国古代教育经验的总结,中国教育历史上最早的一部教育专著。一百多年后,古罗马教育家昆体良著修辞术规范。,案例,译文古代设学施放,每二十五家的“闾”设有学校叫“塾”,每一“党”有自己的学校叫“庠”,每一“术”有自己的学校叫“序”,在天子或诸侯的国都设立有大学。,原文古之教者,家有塾,党有庠,术有序,国有学。,译文学生在学习上有四种过失,是施教的人必须要了解的:人们学习失败的原因,或者是因为贪多,或者是知识面偏窄,或者是态度轻率,或者是畏难中止。这四点,是由于学生的不同心理和才智所引起的。教师懂得受教育者的不同心理特点,才能帮助学生克服缺点。教育的作用,就是使受教育者能发挥其优点并克服其缺点。,原文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此四者,心之莫同也。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原文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其言也,约而达,微而臧罕譬而喻,可谓继志矣。,译文会唱歌的人,不仅声音悦耳,动人心弦,还要使人情不自禁地跟着唱。会教人的人,不仅给人以知识,还要诱导学生自觉地跟着他学。教师讲课,要简单明确,精练而完善,举例不多,但能说明问题。这样,才可以达到使学生自觉地跟着他学的目的。,1.有关教育教学的实践经验是教育研究的原材料;2.教育研究的各种理论观点要面向广大师生的实际经验,才能转化为教育教学思想;3.教育研究与经验联系的紧密程度与其研究结果被教育界所采纳、转化为教育效益的可能性呈正比;4.总结教育经验,有利于从实际出发,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提高研究水平,多出快出研究成果。,(一)经验总结法的作用,1.确认、评价经验的效果 该法通常以某一完整的教育活动过程作为总结对象,分析评价它是否取得较明显的教育效果,在时间、人力等方面是否发挥了叫大的效益等。2.理论论证。从理论上、逻辑上揭示和认识教育措施与效果的内在联系,即进一步将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水平。在此基础上,撰写总结报告。,(二)经验总结法的步骤,3.因素分析。,1.总结的对象要有代表性,具有典型意义;2.注意以客观事实为依据,定性定量结合;3.全面考察,注意多方面的联系;4.总结过程中,要注意区分相象和本质,以便得出规律性的结论。,(三)经验总结法的基本要求,二.从经验总结法到行动研究法,共同点:1.两种方法的研究主体或研究者本身均为教育实践人员,即为一线教师。2.两种研究方法都是以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具体教育实践作为基础,研究与教育实践紧密联系,使研究具有针对性,可具体切实的研究解决实践中的问题。3.两者均为非正规性研究,研究的目的侧重于应用,解决教育实践中的问题;同时两者在方法上的科学严密程度不够高。,不同点:1.经验总结法一般是由果溯因,它是教育实践工作者对其所从事的完整的教育活动的全过程加以回顾总结,分析思考,认识现象与本质的联系,探讨规律的活动。2.经验总结法可以作为有目的的研究的准备阶段,通过总结经验,得出一些对教育现象之间联系的感性认识,积累资料,为进一步系统性研究提供线索,探索方向。3.经验法主要运用经验总结逻辑分析的方法,属经验思辩型研究。行动研究法将思辩型、经验型与实证型研究加以综合,有益于发挥各种类型研究法互补功能。,经验筛选法的研究程序如下:1.在调查收集、分析总结优秀教学经验基础上,对这些经验加以评价、筛选和优化,考察影响教学效果的教育措施等有效因素,结合当前教育中的问题与要求,制定出运用这些经验或措施于教学实践中以便改进教育的计划。2.实施计划,依据预定的改进教育的计划或方案,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和体现这些经验或措施。,从经验总结法到行动研究法 顾泠沅的经验筛选法的特色,(二)从经验总结法到行动研究法 顾泠沅的经验筛选法的特色3.评价实施效果,组织有经验的教师深入课堂,对教学情况进行系统考察和评价,根据评价考察的结果,对原有经验或措施进行重复验证,筛选,进一步优化处理这些经验。4.再计划,再实施,再评价,反复实施验证,直至筛选出能够体现出一定教学规律的有效的教育教学措施。,三、行动研究法的总结,行动研究法符合人类认识的基本规律,是在改进教育实践的动态中研究,体现了: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行动研究法的提法、概念虽来自国内外,但是在我国教育实践与研究实践中不乏其例,我国在进几年也将经验总结法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有中国特色的行动研究法,有益于理论向实践的转化,加强研究与实践的联系,将我国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加以分析概括提炼上升,经研究和实验验证,形成规律性的认识,改进教育,大面积提高教育质量效益,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