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PPT文档下载  

    《财政学》第01章.ppt

    • 资源ID:5063404       资源大小:966.50KB        全文页数:42页
    • 资源格式: PPT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财政学》第01章.ppt

    ,第一章 财政概念和财政职能,本章要求,1.了解:市场经济中的政府职能2.熟练掌握:财政概念;市场经济中的财政职能,第一节 财政概念 第二节 市场、政府与财政 第三节 财政职能,本章提示,1.1 The concept of public finance1.2 The market、the government and public finance1.3 Functions of public finance,Chapter 1 The concept and functions of public finance,第一节 财政概念,一、财政的基本含义(definition of public finance)二、财政的基本特征(features of public finance)三、关于财政与“公共财政”(about definition of public finance and“public finance”),第一节 财政概念,一、财政的基本含义(一)财政的产生与发展(二)“财政”一词的来源(三)财政分配的“四要素”(四)简略的财政概念,生老病死,从摇篮到坟墓,(一)财政的产生与发展,1.财政产生的前提条件:经济条件:生产资料私有制和剩余产品的出现.政治条件:国家的产生.“财政是随着国家的产生而产生的”这句话的中心意思,在于说财政是和国家同时产生的,是从起源上说财政这种特殊的分配与一般分配的区别问题,就是说在原始社会已经出现了一部分剩余产品满足社会公共需要这种现象,然而是在国家产生后,构成国家的集中分配,才使这种社会现象从社会再生产的一般分配中分离出来或区别出来。,第一节 财政概念,2.财政的发展(四个阶段):A.奴隶制国家财政 B.封建制国家财政 C.资本主义制国家财政 D.社会主义国家财政,封建社会国家财政收入方面:(1)田赋收入(2)公田收入(3)捐税收入(4)专卖收入(5)特权收入(6)公债收入支出方面:(1)战争支出(2)国家机关行政支出(3)皇家享乐支出(4)封建宗教,文化支出(5)战争赔款和债务支出(6)农田水利支出。特点:(1)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货币征收的比重逐渐扩大。(2)由官产收入为主走向赋税收入为主。国家以超经济剥削形式逐步代替了经济剥削形式。(3)商品经济的发展,出现了公债、国家预算几个财政范畴,税收形式不断发展和完善。(4)国家财政收支和国王私人收支形式上分别管理。周礼规定“天官冢宰”管支出,“地官司徒”管收入。(5)由于封建国家的分封割据,造成财政上的混乱和不完善。,资本主义国家财政收入方面:(1)主要是税收(2)其次是公债(3)通货膨胀税支出方面:(1)庞大的军事开支(2)行政开支(3)公债还本付息(4)科技开支(5)经济支出(6)福利支出特点:(1)财政收支全部采用货币形式。(2)财政剥削手段更加隐蔽。实行消费税、赤字财政政策,运用财政发行掠夺劳动成果,运用财政手段干预经济发展,借以缓和经济危机。(3)产生了赤字财政、财政发行和通货膨胀等新的财政范畴。,(二)“财政”一词的来源,A、财政概念的历史演化 1、西方国家财政概念的演变 1)财政一词最早于1315世纪出现在拉丁文中,Finis意为结算支付期限、支付款项、确定罚款支付等。2)16世纪财政一词传入法国,Finance意为公共收入。17世纪演变为专门指国家理财。19世纪进一步阐明是指国家及一切公共团体的理财,并相继传入欧洲其他国家,英语为finance。3)19世纪末,日本引进finance的词义,同时借用中国的两个汉字“财”与“政”,立财政一语(1882年日本开始用“财政奏折”一词)。Finance释义较广,可译为金融、融资、财务等。专指国家理财时,西方国家一般用public finance,可直译为公共财政。2、我国财政概念的演变 1)早期用“度支”、“国计”、“国用”等词来概括财政现象。2)19世纪90年代,财政一词由日本传入我国。3)我国建国后对财政概念的表述。50年代初的财政观货币关系论。传统计划经济时期和改革开放初期对财政理论的探讨和对财政概念的不同界说。主要有国家分配论、剩余产品论、价值分配论、社会再生产论、社会公共需要论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对财政概念的重新认识。1992年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后,西方国家的公共财政概念被引入我国。,第一节 财政概念,B、财政类型的历史演化经济体制 财政类型自然经济家计财政:以个人私人的财政安排为主的财政。计划经济国家财政:国家满足实现自身职能而采取的一种分配手段。市场经济公共财政: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形成,经过产生、发展、完 成的过程。第一阶段公共财政早期自由竟争市场经济基础上的公共财政 坚信“看不见的手”的自然秩序,反对国家对经 济生活的干预,政府 的主要职能被限制在国防社 会秩序、公共工程等方面。第二阶段公共财政垄断的市场经济基础上的公共财政 经济大危机以来,政府经济行为从单纯财政收 支行为扩大到对整个市场经济的管理与调节,以及 直接介入某些生产领域,形成一定规模的公共生产 部门。现代市场经济就其运行和调节方式而言,是一种市场+政府的“混合经济”。公共财政实质上是市场经济财政。,第一节 财政概念,(三)财政分配的“四要素”,1、财政分配的主体是国家(政府)2、财政分配的客体是社会产品,主要是 剩余产品3、财政分配的目的是满足社会公共需要4、财政分配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和集中 性的特征,第一节 财政概念,(四)财政的概念,财政是国家为满足社会公共需要而对社会产品所进行的强制、无偿的集中性分配.,第一节 财政概念,第一节 财政概念,二、财政基本特征(一)阶级性与公共性(二)强制性与非直接偿还性(三)收入与支出的对称性(或平衡性),第一节 财政概念,三、关于财政与“公共财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财政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财政改革的目标模式,是借鉴西方市场经济国家的经验,建立社会主义公共财政。1按照现代市场经济和公共财政的精神,重新认识财政概念。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是坚持社会主义基本政治制度的前提下资源配置方式的转变。从资源配置方式的转变重新认识财政,是重新认识财政概念的基本立足点。2澄清对公共财政认识的若干误区。一是不能将公共财政理解为“吃饭财政”,不能笼统地提出财政退出一切生产领域。二是不可一般地提出财政退出国有企业。三是防止因强调财政公共性而忽视财政的阶级性或利益冲突。3构建公共财政模式的基本要求 理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切实转变政府职能,解决过去财政的“缺位”与“越位”问题。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推进财政改革,规范财税制度和财政运行,提高财政效率。,第二节市场、政府与财政,一、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二、市场失灵的主要表现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政府职能四、社会公共需要与公共物品理论,第二节市场、政府与财政,一、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这是说明市场与政府及财政的关系的基点。,(一)现代市场经济的基本内涵和特征: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但是市场机制并不是万能和完美无缺的。也有其自身固有的缺陷,这就是经济学上所讲的市场失灵或市场失效。(二)市场失灵:即完全依靠市场机制的作用,无法达到社会福利的最佳状态。它主要包括两重涵义:其一是单靠市场机制不能达到优化社会资源配置的目的;其二是对那些以社会目标为主的活动市场无能为力。(三)政府干预和调控的必要性和合理性 通过发挥政府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来弥补市场缺陷,克服市场失灵,促进社会经济的协调运行。而财政正是政府干预和调控的主要工具。注意:发挥政府和财政的作用,并非意味着要取代或改变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或功能,而是为了在弥补市场缺陷的基础上,更好地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并提高整个经济运行的效率。这就意味着政府干预也并非总是有效的。如果政府干预不仅没有弥补市场失灵,而且干扰了正常的市场规则(或是因为越位,或是因为干预不当),就会导致政府干预失效。,第二节市场、政府与财政,二、市场失灵的主要表现,(一)公共物品1首先,纯公共物品市场无法提供。2准公共物品或混合产品市场也不能充分有效地提供。(二)外部效应(三)垄断(即竞争失效)(四)信息不充分(五)市场不完全(六)偏好不合理(优值品、劣值品或优效品、劣效品问题)(七)收入分配不公(八)失业、通货膨胀和经济波动 纽约证券交易所 按照古典经济学家的观点,市场也可以对经济波动进行调节和矫正,但其是一种事后调节,是采用经济危机的方式,对社会经济的破坏太大,代价太高。因此也需要政府对此进行干预和宏观调控,以保持国民经济的稳定和发展。,第二节市场、政府与财政,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政府职能,(一)政府职能:政治职能 社会职能 经济职能 经济职能:1、弥补市场失灵,提供公共物品(市场不能解决事项)2、纠正市场缺陷(收入分配不公,经济波动)(解决不好的事项),第二节市场、政府与财政,案例,第二节市场、政府与财政,(二)政府干预手段:1.立法和行政手段2.组织公共生产和提供公共物品3.财政手段财政政策是主要的经济政策手段之一。,(三)政府失灵(政府干预失效)1、政府失效:指用政府活动的最终结果判断政府活动的低效性和活动结果的非理想性。主要表现:一是政府干预未达到预期的目标;二是虽然达到了干预的目标,但成本太高,造成了资源的浪费;三是未达到干预目标或虽实现了干预目标,同时又产生了未预料到的副作用。2、原因和表现有:1)政府决策失误、2)寻租行为、3)政府提供的信息不及时甚至失真、4)政府职能的越位和缺位等。,第二节市场、政府与财政,*理想的政府,(一)政府必须具有充分信息。它必须事前全面、准确、及时地了解影响资源配置效率的所有因素。政府通过计划实现效率必须拥有以下信息:1.现有一切资源的种类以及各种资源的数量。只有了解这些消息,计划者才能确定现实中的资源情况,了解资源配置的选择空间。2 所有不同产品的生产技术。只有了解在各种不同的产出水平上,各种可行的要素组合方式,计划者才能了解现实经济中各种产品的生产函数,画出各种产品的等产量曲线,并确定符合生产效率的要素组合。3 所有不同个人的偏好。只有具备了这一信息,计划者才能了解各个人对各种产品的无差异曲线,并设计出符合消费效率的资源配置方案。作为一个理想的政府,我们不仅要假定它具有充分信息,而且还必须假定它能够以比市场条件下更低的成本得到这些信息。,(二)政府的行为目标是谋求全社会的福利,满足人们在物质和文化生活方面的需要。1、计划的制定者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唯一目标是满足人民群众的愿望和要求。在计划制定过程中,他完全不考虑自己的个人利益、个人的要求和愿望,他不会利用制定计划、进行决策的特权谋求个人的或特殊集团的利益。2、计划的执行者毫无私心杂念。在一个生产什么、怎样生产以及为谁生产的问题全部由计划来进行安排的集中计划体制中,每一个人都是计划的执行者。计划要得到不折不扣的执行,就必须假定每一个人都不计较个人得失地去完成计划。,*政府缺陷,现实中的政府也不完全具备理想化政府的条件。政府的不完善之处被称为政府缺陷(government failure),它通常包括几个方面(一)信息失灵1、政府会存在信息失灵的问题。现实世界的多样性、复杂性和变动性是政府信息失灵的一般原因。2、政府信息失灵的特殊原因是:1)不通过市场交换就难以显示信息。2)计划体制缺乏搜集信息的激励机制。3)基层单位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往往对信息进行筛选,造成信息的扭曲。4)计划体制层次重叠,信息传递链较长,阻碍信息的传递速度,造成信息滞后。,(二)公共决策中的经济人行为 在现实中,计划的制定者和执行者都是具有自身利益和偏好的个人。他们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像在市场活动中一样具有经济人的行为特征,即在自己能力所及的范围内最大限度地追求自身利益。1、计划的制定者可能根据自己的偏好来决定生产什么、怎么生产以及为谁生产。有两种可能的原因:1)谋求计划者的私利,2)计划制定者认为自己的偏好优于社会公众的偏好。2、计划的执行者都是具有自身利益的个人,当计划与执行者的利益相冲突时就会出现对策性反应,从而无法实现计划所要达到的目标。(三)公共决策程序的缺陷 政府并不像一个人那样具有逻辑一贯的偏好体系,它没有一个稳定的判断是非的标准。这个问题与参与决策过程的人的信息和品行无关,是政府本身所固有的缺陷。,*改革政府,三种政府缺陷对于计划机制的改革具有不同的含义。1、如果所强调的主要缺陷是政府的信息失灵,那么,改革的重点就会是强化政府对实际情况的调查研究,采用现代化的信息工具,完善信息传递中的管理,提高计划方法的科学性。2、如果认为强调公共决策中的经济人行为这一政府缺陷,改革的重点就是考虑如何限制计划机制的作用范围,在可以用市场机制去代替计划机制的领域中,用私人决策去代替公共决策。3、及时改革政治决策程序,以便将公共决策中追求私人利益的行为对社会造成的危害限制在最低的程度。,第二节市场、政府与财政,四、社会公共需要与公共物品理论(一)社会公共需要1、社会公共需要:是相对于私人需要而言的。它是指向社会提供安全、秩序、公民基本权利及经济发展的基本条件等方面的需要。2、特征:1)全社会的共同需要,具不可分割性;2)社会成员可无差别享用的需要,不具有排他性;3)享用时要付出代价,但是非等价交换;4)满足需要是政府职责,物质手段来源于社会剩余产品价值。3、社会公共需要具历史性与特殊性,第二节市场、政府与财政,(二)公共物品1公共物品与私人物品:私人物品:由市场供给用来满足私人主体需要的商品和服务。私人物品是这样一些物品,它们能分割开并分别地提供给不同的个人和单位,也不给他人带来外部的收益和成本。公共物品:由以政府为代表的国家机构公共部门供给用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商品和服务。萨缪尔森对公共物品的经典定义是:所谓纯粹的公共物品是指这样的物品,即每个人消费这种物品,不会导致其他人对该物品消费的减少。(公共支出的纯理论,1954),2公共物品的基本特征区分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的基本标准是:排他性与非排他性,竞争性与非竞争性。公共物品的基本特征是具有非排他性与非竞争性。1)非排他性是从公共物品的供给角度来讲的。公共物品的非排他性意味着存在“搭便车”现象。2)非竞争性是从公共物品的消费、受益角度讲的。即任何一个消费者对公共物品的消费,都不影响其他消费者的消费或同时从中受益。非竞争性包含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消费者的增加不引起生产成本的增加,二是消费者的增加不会影响其他消费者的消费数量和消费质量.,第二节市场、政府与财政,3、混合物品混合物品即兼有私人物品与公共物品的双重性质的物品第一类是非排他性、非竞争性不完全、不充分的物品。其又分为三种情况:一是具有非竞争性但可以排他的,如不拥挤的桥梁;二是非竞争性不充分且可以排他的,如拥挤的桥梁;三是排他性不充分的,如带有围墙的花园。第二类具有正的外部性的物品,如水力发电设施。,第二节市场、政府与财政,第三节 财政职能,一、研究财政职能的思路和意义(approach and significance of researching functions of public finance)二、资源配置职能(resource allocation)三、收入分配职能(income distribution)四、经济稳定与发展职能(economic stabilization and development),一、研究财政职能的思路和意义,财政职能的内涵(一)什么是财政职能 财政职能:可理解为财政应该承担的职责和任务。(二)财政职能与政府职能 财政是为实现政府职能服务的,财政职能决定于政府职能,是政府职能的经济体现。政府和财政的职能范畴同其所处的经济体制环境直接相关。在市场经济体制下,资源配置的基础是市场,而不是政府。只有在市场失灵的领域和市场残缺的情况下,政府的介入才是必要的。这就决定了政府的职能只能是解决市场不能解决或解决不好的事项。,第三节 财政职能,二、资源配置职能,(一)财政资源配置职能的含义和目标 资源配置:广义是指社会总产品的配置,狭义是指生产要素的配置。资源配置即运用有限的资源形成一定的资产结构、产业结构及技术结构和地区结构。目标:是最终实现全社会资源配置的最优效率状态。(二)财政资源配置职能的必要性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的作用。财政配置职能的依据是资源配置上的市场失灵。(三)财政的资源配置措施 财政主要是通过支出和税收等财政措施,决定或影响资源配置的数量和方向。1、通过确定财政收入占国民生产总值或国民收入的比例,确定公共部门和私人部门各自支配资源的规模和范围,确定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的供给能力。将总资源在公私之间配置。2、通过安排财政支出的规模、结构,优化财政资源内部的配置结构。3、通过政府投资、税收和补贴,调节社会投资方向和经济结构。4、通过安排中央与各地方财政之间的分配比例,确定部门与地区间的资源配置。,第三节 财政职能,三、收入分配职能,(一)财政收入分配职能的含义和目标 分配包括两个层次:一是对社会产品和国民收入初始分配;二是对社会济活动中已经进行或完成的各种财富和收入分配的结果所出现的偏差进纠正、调整或再分配。在市场经济下,财政的收入分配职能主要是指后者。财政收入分配职能的目标,就是通过收入再分配机制,重新调整由市场决定的收入和财富的分配,达到社会认为的“公平”和“正义”的分配状态,即实现公平分配。公平:大体说来,其可包括经济公平和社会公平两个层次。经济公平是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它强调的是要素投入和要素收入相对称 社会公平是指将收入差距维持在社会各阶层人们所能接受和不危及社会稳定与秩序的范围内。(二)财政收入分配职能的必要性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多种经济形式并存,按劳分配与其他分配形式并存,要素价格开始在分配中发生作用。市场机制缺陷造成的收入和财富分配的不公平成为客观现实。(三)贯彻收入分配职能的财政措施1、税收。主要通过税种设置和差别税率限制高收入者的收入及财富占有水平,调节个人的劳动收入与非劳动收入的差距。2、转移性支出(转移支付)。包括社会保障支出、救济支出、各种补贴等。其主要是通过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来改变收入分配差别的程度。3、公共支出。其是通过提供公共物品向公众分配社会福利,也可对实际的收入分配结构起到调节作用。,第三节 财政职能,四、经济稳定与发展职能,(一)经济稳定和发展的含义1、经济稳定的含义:主要是指充分就业和物价稳定。严格说来,还包括国际收支平衡并内含适度的经济增长。2、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的产品和劳动数量的增加,通常用GNP、GDP、国民收及其人均水平来衡量。发展的含义更广,其不仅意味着产出的增加,还包括随着产出增长而带来的产出与收入结构的优化,以及经济条件、政治条件、文化条件的优化。其中经济增长是其核心。有发展必有增长,但有增长并不一定有发展。3、财政的经济稳定和发展职能,可概括为通过财政分配对人们的生产、消费、储蓄、投资等行为发生影响,以实现国民经济中总供需的平衡和持续、稳定增长即社会条件不断改善的职能。(二)财政调控经济稳定与发展的必要性(三)贯彻稳定与增长职能的财政措施1、针对经济运行状况,灵活地调整财政收支(总量)来影响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的总量关系,使之趋于平衡。“相机抉择”2、通过财政自身的制度性安排,发挥“自动稳定器”的作用。例如,累进的所得税、失业救济金。3、通过有目的、有计划的集中性收支活动及其他财政税收政策,加快基础产业、公共设施及其他薄弱环节的发展,消除经济增长中的“瓶颈”,保证经济增长协调与高速的最优结合。4、切实保证非生产性的社会公共需要,为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提供良好的环境与条件。,第三节 财政职能,本章小结,【关键词】市场失灵 外部效应 政府干预 公共物品 公共需要 非排他性 非竞争性,本章小结,【复习与思考】1 学习财政学为什么要从政府与市场关系说起?2 什么是市场失灵?3政府干预手段有哪些?为什么会出现政府干预失效?4区分公共物品与私人物品的基本标准有哪些?5财政的基本含义是什么?6财政资源配置职能的目标及实现这一目标的机制和手段是什么?7财政收入分配职能的目标及实现这一目标的机制和手段是什么?8经济稳定和发展的含义及财政实现经济稳定和发展职能的机制和手段是什么?,本 章 结 束 谢 谢!,财政学(第四版)陈共 主编,案例一古代以色列人对政府的认识,圣经中记载:公元前1030年,古以色列部落一直没有中央政府。以色列人要求先知撒母耳“创设给我们以仲裁的国王,象其他国家那样”。撒母耳为打消以色列人的念头,描述了在独裁者统治下的生活:“国王会这样君临你等:他要夺走你等的儿子,安排在他的身边,做他战车的马僮,跑在战车的前面他要夺走等的女儿,给他洒香水、备餐、烤面包。他要抢占你等的土地、葡萄园(即使是你等最好的园地),赏赐给他的仆人他要强征你等1/10的畜群,你等将沦为他的奴仆。你等在那里要为自己有了国王而悔恨。”以色列人没有被这令人泄气的告诫吓住,“人们不听撒母耳的劝告,说:不,我们需要国王,这样我们才能和其他国家一样。国王给我们以仲裁,走在我们前面,带领我们战斗”参考资料:撒母耳记,第9章,第11-18节简要分析:圣经的这一段记载表明,对政府的矛盾态度古已有之。但政府又是必要的,它能为国民提供一些难以通过自身来提供的服务(如军队),然而政府的存在与运行需要国民付出代价,即交纳捐税。因此政府的一切支出最终来自私人部门。随着国家及政府的产生,也就产生了一种新的分配形式,这就是财政分配。早期的财政收入既是国家的收入,也是国王的收入,这使国家、政府、国王(或皇帝)在相当程度上是一个概念,从而也都是财政为之服务的对象。思考题:你对国家、政府、财政的关系有何理解?,

    注意事项

    本文(《财政学》第01章.ppt)为本站会员(牧羊曲112)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