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经济学课程说明.ppt
LOGO,产业经济学课程说明,2010-9-5,Contents,2010-9-5,现代经济学,应用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应用理论经济学的基本原理研究国民经济各部门、各专业领域的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的规律性,或对非经济活动领域进行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分析。,研究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以及相应的经济变量的单项数值如何决定。提供个体均衡分析的一般理论和方法。,研究整体的经济行为,以整个国民经济为研究对象,研究经济中各有关总量的如何决定、如何波动。提供总体均衡分析的一般理论和方法,1课程性质及课程定位,现代经济学体系,从学科属性角度看:,理论经济学,2010-9-5,产业分析,个量分析,总量分析,微观经济学通过对单个经济单位(单个厂商、家庭等)的经济行为的研究,说明现代经济社会市场机制(“看不见的手”)的运行和作用,以及改善这种运行的途径。运用个量分析法,解答实现个体效益最大化的资源配置问题,,宏观经济学研究整个经济的运行方式与规律,从总量上分析经济问题。运用总量分析方法,即对能够反映整个经济运行情况的经济变量的决定、变动及其相互关系进行分析。解答在资源配置作为既定的前提,社会范围内的资源利用问题,以实现社会福利的最大化。,1课程性质及课程定位,现代经济学体系,从研究的范围看:,微观,宏观,中观,产业经济学以“产业”为研究对象,既分析产业的形成、发展、调整和产业间的关系结构,也研究产业内企业间的市场竞争关系问题。它既涉及宏观经济问题研究,也涉及微观经济问题的分析。,2010-9-5,企 业,国民经济,部 门,产 业,产业内,产业间细划分,产业间粗划分,宏观经济学(国民收入理论),微观经济学价格理论,产业组织理论,产业关联理论,产业结构理论,现代经济学基础理论,应用经济学产业经济学,垄断价格理论一般均衡理论,国民生产总值的结构分析国民收入理论的多部门化,产业经济学的学科体系(鸟瞰图),2010-9-5,1课程性质及课程定位,产业经济学是现代经济学的分支学科,是现代经济学中用来分析现实经济问题的新兴应用经济理论;是一门新兴的综合性、应用性很强的经济学科;产业经济学以中观层次的产业(industry)为对象,研究个别产业(市场)的形成与发展规律;分析个别产业(市场)内企业内部组织管理结构、企业市场行为和企业间的竞争与合作关系;研究不同产业之间的结构关系、技术关联关系及其演变趋势;探索产业管理方式、方法以及相应的政策措施与制度体系。产业经济分析是连接宏微观经济的纽带,是微观和宏观经济理论的进一步延伸和发展。本课程定位于经济学、工商管理等专业的专业基础课。,2010-9-5,2教学目的、任务与要求,本课程教学目的要使学生正确认识产业经济活动及其管理发展的规律,基本掌握产业经济管理中的一般原则和方法,领会国家在各个历史时期制定的产业经济管理的政策,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理论教学和案例辅助教学的培养,使学生掌握产业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并通过联系现代产业实践、以作业和案例探讨等形式使学生初步具备应用产业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分析产业发展的规律、理解和有效执行国家的产业政策。要求能运用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和产业经济学的研究方法,理解、分析和解决实际产业经济问题。,2010-9-5,2教学目的、任务与要求,本课程教学任务1.掌握产业经济学研究的四大核心内容:产业结构包含产业关联、产业组织、产业发展与产业布局、产业政策。产业发展是产业经济学的主题,产业结构是产业发展的主线,产业组织理论是产业发展的重要内容,产业政策是产业结构、产业组织、产业发展理论的运用,是产业经济学理论价值的最终体现。2.掌握产业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分析方法,较完整地了解产业经济学的总体体系,使学生能利用其理论来理解甚至分析中国产业结构变动的现状及趋势。3.掌握产业经济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关系,比如说,它与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与经济增长理论和发展经济学、与马克思经济学之间的关系。并理解该学科的定位。,2010-9-5,2教学目的、任务与要求,本课程的教学要求本课程先修知识要求:以高等数学、统计学、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作为先行课程。本课程教学要从产业层面建立对市场经济的认识,为学习其他经济管理类专业课程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和分析工具;使学生了解并掌握产业经济学的基本概念、范畴和核心理论,并能够熟练运用所学知识对社会经济现象进行解释、刻画和分析,初步具备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运用理论对实际经济事例进行分析和讨论的技能,学会查阅有关经济数据和运用必要的统计分析手段。使学生运用产业经济学的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对产业组织、产业结构、产业发展以及国家产业政策等问题进行解析。,2010-9-5,管理学理论,文化学理论,产业组织,产业结构,产业管理,产业发展,企业,市场,博弈,竞争,关联,优化,布局,政策,规制,行业,发展,知识,趋势,产业经济学,经济学理论,人为为人,最大社会经济效益,3产业经济学课程内容体系,2010-9-5,3.1产业组织领域,产业组织理论研究市场在不完全竞争条件下的企业行为和市场构造,是微观经济学(个体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是产业经济研究的微观经济领域。产业组织理论以产业组织(具有密切替代效应的产品或服务的企业集合)为研究对象。主要解决如何使产业内企业间既保持竞争活力,又能充分利用规模经济的有效竞争态势,实现满意的市场效果。即解决“马歇尔冲突”(产业内企业的规模经济效应与企业之间的竞争活力的冲突)。传统的产业组织理论体系是由张伯伦、梅森、贝恩、谢勒等建立的,即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和市场绩效理论范式(SCP模式)。SCP模式奠定了产业组织理论体系的基础,以后各派产业组织理论的发展都是建立在对SCP模式的继承或批判基础之上的。,2010-9-5,3.1产业组织领域,产业组织理论体系由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和市场绩效三个基本范畴构成。三者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双向出果关系。市场结构是指构成市场的卖者间、买者间、卖者和买者间关系的因素及其特征。主要借助市场集中度、产品差别化和市场进入退出壁垒来判别市场结构特征。市场行为是指企业为获得更大利润和更高市场占有率而在市场上采取的战略性经营行为。包括价格行为、非价格行为和组织调整行为。市场绩效是指在一定的市场结构下,通过一定的市场行为,使某一产业在价格、产量、费用、利润、产品质量和品种以及技术进步等方面所达到的现实状态,反映了市场运行的效率。,2010-9-5,3.2产业结构领域,产业结构理论主要研究产业结构的演变及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主要从经济发展的角度研究产业间的资源占有关系、产业结构的层次演化,从而为制定产业结构的规划与优化的政策提供理论依据。包括:对影响和决定产业结构的因素的研究;对产业结构的演变规律的研究;对产业结构优化的研究;对战略产业的选择和产业结构政策的研究;产业结构规划和产业结构调整等应用性的研究等。产业经济学在这一领域主要用动态研究的方法产业间的关系结构是如何发展变化的,以寻求产业结构演变的一般规律;如何利用产业结构演变规律来规划、调整产业结构,以推动产业结构高度化和加快经济发展。,2010-9-5,3.2产业结构领域,产业结构理论体系一是从“质”的角度动态地揭示产业间技术经济联系与联系方式不断发生变化的趋势,揭示经济发展过程的国民经济各部门中,起主导或支柱地位的产业部门的不断替代的规律及其相应的“结构”效益,从而形成狭义的产业结构理论;二是从“量”的角度静态地研究和分析一定时期内产业间联系与联系方式的技术经济数量比例关系,即产业间“投入”与“产出”的量的比例关系,从而形成产业关联理论。广义的产业结构理论包括狭义的产业结构理论和产业关联理论。主要流派马克思主义的结构理论(产业划分、结构均衡和生产资料生产优先增长理论)产业结构演变理论(封闭型(克拉克、库兹涅茨、霍夫曼和里昂惕夫)、开放型(斯密、李嘉图、赫克歇尔和钱纳里等)。产业结构调整理论(刘易斯的二元结构转变理论、赫希曼的不平衡增长理论、罗斯托的主导部门理论和筱原三代平的两基准理论)。,2010-9-5,3.3产业关联领域,产业关联领域是产业经济学研究的中观经济领域。产业关联理论侧重于研究产业之间的中间投入和中间产出之间的关系,主要由里昂惕夫的投入产出方法解决,能很好地反映各产业的中间投入和中间需求,这是产业关联理论区别于产业结构和产业组织的一个主要特征。产业关联理论还可以分析各相关产业的关联关系(包括前向关联和后向关联等),产业的波及效果(包括产业感应度和影响力、生产的最终依赖度以及就业和资本需求量)等。主要回答以下问题第一、产业内部关联如何第二、产业之间的关联如何如何协调产业之间的比例关系如何预测产业发展中重点行业?如何测算主导产业的带动作用?各种关联效应如何?如何判断产业结构的整体优化?,2010-9-5,3.4产业布局领域,产业布局理论主要研究影响产业布局的因素、产业布局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产业布局的基本原则、产业布局的基本原理、产业布局的一般规律、产业布局的指向性以及产业布局政策等。产业布局的理论模式可以分为增长极布局模式、点轴布局模式、网络布局模式、地域产业综合体模式以及梯度开发模式。产业布局的内容:产业布局层次(全国性产业布局和地区性产业布局);产业布局机制(产业布局的市场机制,产业布局的计划机制);区域产业结构(产业构成和各个产业之间的联系,各个产业构成的比例关系的总和)。,2010-9-5,3.5产业发展领域,产业发展理论就是研究产业发展过程中的发展规律、发展周期、影响因素、产业转移、资源配置、发展政策等问题。对产业发展规律的研究有利于决策部门根据产业发展各个不同阶段的发展规律采取不同的产业政策,也有利于企业根据这些规律采取相应的发展战略。主要理论模块产业结构演变理论(见产业结构理论)区域分工理论(比较优势理论、新贸易理论和产业集群理论)发展阶段理论(钱纳里的“标准结构”理论、霍夫曼定理),2010-9-5,3.6产业政策领域,产业政策是政府为了实现一定的经济和社会目标而对产业的形成和发展进行干预的各种政策的总和。主要功能是弥补市场缺陷,有效配置资源;保护幼小民族产业的成长;熨平经济震荡;发挥后发优势,增强适应能力。主要有:从纵的方向看:包括产业政策调查(事前经济分析)、产业政策制定、产业政策实施方法、产业政策效果评估、产业政策效果反馈和产业政策修正等内容;从横的方向看:包括产业发展政策、产业组织政策、产业结构政策、产业布局政策和产业技术政策等几个方面的内容;从其作用特征看:包括秩序型(或称制度型)产业政策以及过程型(或称行为型)产业政策。对产业政策领域的研究,主要是研究产业政策体系的目标、约束条件和影响因素;产业政策的实施与实施效果的评估;产业政策如何与其他经济政策的配套,以及产业政策随产业发展状态的变化而转换等问题。,2010-9-5,3.7新兴研究领域,产业竞争力产业融合产业安全产业集聚,2010-9-5,课程知识模块顺序及对应的学时,2010-9-5,4课程教学方式及考核方法,采取“立体性”教学方法。理论知识传授与应用能力培养的完美结合;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科研成果体现在课堂教学中,达到学研相长之目的;本课程和相关课程相结合,把其他经济学课程分析方法和工具应用到产业经济学教学中,实现知识的互补和方法的融合贯通;课内外相结合,课内把握理论知识和分析工具,课外进行社会调研,达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统一。采用“互动性”的教学组织方式教师与学生互动,采用教师出题目,学生解答;学生提问题,教师解答,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学生之间互动,选取典型案例,不同专业、班级学生建立分析小组,结合案例分析进行辩论赛、研讨会等,实现互相学习、共同提高的目的;本科生与研究生互动,构建研究生与本科生交流研讨机制,实现实际问题的研究与基本理论知识的对接;学生与企业、社会互动。要求学生利用假期时间,深入企业、社会实际进行调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加深对理论知识的把握。,2010-9-5,4课程教学方式及考核方法,本课程计划设计6学时的实践教学(课内实验和课外实践)。主要设计理念是要求学生通过观察现实产业经济现象理解消化所学基础理论,通过运用理论知识分析现实问题,提高和拓展理论知识的应用能力。实践教学进程安排上本着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方式,在内容设计上紧密结合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沿着理论学习观察现实问题消化理论应用理论分析现实的认识逻辑展开。实践教学方式:一是采用案例分析、主题辩论、专题研讨等交互式方式,并在此基础上提交书面形式的小论文。二是根据知识模块,具体设计课程实验,划分成实验小组,各实验小组查找资料,搜集数据,完成具体产业经济问题分析报告;三是课外社会调研,利用假期时间,选择当前社会经济活动中的现实产业经济问题(如汽油涨价、企业合并等)进行实际调研,撰写调研报告。,2010-9-5,4课程教学方式及考核方法,平时考察与期终考试相结合平时考察(考勤、提问、作业、实验报告)成绩占30%期终考试成绩占70%。,2010-9-5,5教学团队简介,职称结构:主讲教师结构合理,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2人,中级职称6人。我校本学科有产业经济学硕士点,硕士生导师参与本课程建设。学历结构:主讲教师4人具有博士学位;其他教师中博士3人,另有2人分别在山东大学、山东农业大学攻读经济学、管理学博士学位。年龄结构:主讲教师40岁以上为3人,3039岁以上1人,30岁以下1人;其余教师均为3039岁之间,整个队伍年轻精干,精力充沛。师资配置:课程负责人和主讲教师教学认真负责,教书育人并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治学严谨,教学有方,精益求精,讲求教学方法,注重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师资配置得当,其中有3位教师为产业经济学硕士生导师,孙世民教授为产业经济学硕士导师组组长,山东省生猪产业技术创新体系产业经济岗位专家。,LOGO,Thank Y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