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福建省道201线工程桥梁施工安全评价体系研究.doc

    • 资源ID:5059359       资源大小:515.01KB        全文页数:47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福建省道201线工程桥梁施工安全评价体系研究.doc

    1.题目由省道201工程施工安全评价体系研究更改为福建省道201线工程桥梁施工安全评价体系研究。2.文章中涉及道路安全评价与桥梁安全评价混淆的部位进行了修正。3.对第三部分相关标题进行了修改,使标题更加简洁明了。4.英文摘要与文章目录进行了相应的修改。福建省道201线工程桥梁施工安全评价体系研究摘要中国经济已经走入了快速发展的阶段,伴随而来的城市化进程开始持续推进。在政府大力推动社会改革的环境下,我国城镇划水平的发展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而其中,桥梁工程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设施工程中的基础建设部分,桥梁工程有着严格的要求和较高的标准,这样的苛刻条件贯穿于整个建设项目从设计、施工到完工、验收等环节的始终。桥梁工程在设计、施工过程中以高要求、高标准的条件为原则,才能够保证其使用寿命,为城镇化进程的推动和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更好的服务。然而我国的桥梁工程存在多方面的缺陷,施工安全事故频频出现,一些重特大的事故造成了特别恶劣的影响。针对桥梁施工的具体问题,只要在施工安全评价方面严格把关,将施工安全评价体系不断完善,便可以避免掉一些事故,或者将事故所造成的伤害降到最低。所以,科学合理的安全评价体系对桥梁工程来说尤为重要,通过全面的掌握危险源、危险度、风险率等各个壮阔,建立相应的预防应急措施,进一步的减少或者消除桥梁工程中的危险因素。此次论题将省道201工程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建设桥梁施工安全评价体系的相关问题,对建设桥梁施工安全评价体系的相关理论和具体作用进行阐述,并找出建设桥梁施工安全评价体系有效构建方法,做出深刻的研究结论。关键词:危险源,施工安全,评价方法,环境安全,评价体系Fujian highway 201 line bridge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safety evaluation system researchAbstractChina's economy has entered a stage of rapid development, with the process of urbanization began to continue to advance. In the context of the government to promote social reform, the development of urban planning in our country reached an unprecedented height, and the bridge engineering has a vital role. As a part of infrastructure projects, bridge engineering has strict requirements and high standards, such harsh conditions throughout the entire construction project from design, construction to completion, acceptance and other aspects of the.In the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process of bridge engineering, in order to guarantee the service life of the project, it can guarantee the service life and provide better servi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ociety and economy. However, there are many defects in the bridge engineering in our country, the construction safety accidents occur frequently, and some serious accidents have caused a very bad influence. In view of the specific problems of bridge construction, as long as the construction safety evaluation in strict control, the construction safety evaluation system has been improved, we can avoid some accidents, or the accident caused by the damage to a minimum. So, scientific and reasonable safety evaluation system for bridge engineering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through various grand comprehensive grasp the source of danger, risk, risk rate, the establishment of corresponding prevention and emergency measures, further reduce or eliminate the risk factors in bridge engineering. The topic will be highway 201 project as the research object. Analysis problems related to construction of bridge construction safety evaluation system, the relative theory and specific role of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bridge construction safety evaluation system is expounded, and find out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bridge construction safety evaluation system and effective construction method, make deep research conclusion.Key word:Dangerous source,Construction safety assessment method,environmental safety目录第一章 绪论11.1研究的背景11.2研究的内容与研究意义11.2.1研究的内容11.2.2研究的意义21.3国内外研究现状21.3.1国外研究现状21.3.2 国内研究现状31.4研究的方法31.4.1文献研究法31.4.2 跨学科研究法41.4.3 调查法41.4.4 实证研究法51.5研究思路61.6本章小结6第二章 施工安全理论的分析72.1安全理论研究72.2施工安全事故分析72.2.1施工中危险源的辨识72.2.2施工危险性的分析82.2.3预防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突发的事故122.3本章小结13第三章 施工安全评价体系的研究143.1施工安全评价的目的与技术143.2施工对于环境安全的影响分析153.2.1水环境的影响分析153.2.2声环境的影响分析163.2.3生态环境的影响分析173.2.4其它环境因素的影响分析183.3施工安全评价体系的建立193.3.1 施工安全评价指标分析193.3.2施工安全评价体系的建立203.4本章小结21第四章 福建省道201线工程桥梁施工安全评价体系的分析224.1桥梁施工项目介绍224.1.1工程组成及规模224.1.2 主要技术标准234.2桥梁施工安全评价体系建立原则与危险源辨识234.2.1桥梁施工安全评价体系建立的原则234.2.2桥梁施工安全评价体系的危险源辨识254.3桥梁施工安全评价体系建立方法的研究324.3.1风险源控制措施324.3.2 明确管理人员职责374.3.3职工进行安全培训394.3.4定行之有效的应急管理预案39第五章 结论41致 谢42参考文献43in advance, closely associated with the party's patriotic youth Yu Qingzhi when Chang. Yu Qing Zhi, nanling County, Anhui Wuhu Brook family beach people, after the start of the war, participated in the third war zone relative to the officer training Corps trainees, young Chang Shen Liqun from Shangrao, Jiangxi province, is the only military43福建省道201线工程桥梁施工安全评价体系研究第一章 绪论1.1研究的背景近些年以来,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步伐在不断加快,城市化进程在稳步推进1。新一届中央政府上台后,提出了城镇化发展的主张,更进一步地促进了农村与城镇的基础设施建设。城镇化建设的发展,其中主要的一项建设内容就是道路等基础设施的配套与完善2。因此,桥梁工程建设是我国城镇化建设的主要环节,也是推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3。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各地道路建设工程,近年来加快了桥梁工程建设,而且高等级公路越来越多4,特别是高速公路建成的总里程已经跃居世界先进国家行列5。然而,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基础设施的建设情况差别很大,使得我国现有的桥梁工程建设仍然不够完善,不能满足经济发展和民众生活、生产的需求7;另一方面,桥梁施工建设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例如施工安全事故依然屡屡发生,甚至发生了一些重特大施工安全事故6。根据报道,2014年以来,湖北省房屋市政工程施工中共发生生产安全事故18起,死亡22人7。今年8月5日,在位于吕梁市离石区西属巴街道办西属巴村的附近发生了一起桥梁施工安全事故。事发当时,施工人员正在吕临支线北川河大桥36号墩连续梁现浇段冀缘板进行拆除作业。由于现场施工人员操作不慎,发生人员伤亡,当场导致1人死亡,3人受伤。伤员被立即送往医院抢救,其中1人在抢救过程中死亡,本次事故造成2人死亡2人受伤8。同时,在实际建设中,还有很多的工程施工对周边环境产生了很大的安全隐患,破坏了周边的生态环境,影响了水环境、声环境、生态环境、社会环境等的安全性。这些安全事故都说明了我国不少的安全管理体系出现了一定的问题,对于施工安全的检查与评价出现了差错9。为了进一步完善建设工程施工安全体系建设,我国就必须建立起更加合理和准确的施工安全评价体系,并且需要把施工对于环境安全的影响评价也一并考虑进来。1.2研究的内容与研究意义1.2.1研究的内容本次研究的内容是以福建省道201工程桥梁施工项目为例,开展对于建设工程施工安全评价体系的研究,其研究目标是在充分了解掌握国内外施工安全评价体系建设现状的基础上,运用系统学、管理学等以及安全评价的有关理论与方法27,阐释建设工程施工安全评价体系的目的、原则,创造性地提出了施工对于周边环境安全影响的理念,深入分析建设工程施工安全评价体系的具体内容以及实现方法,通过福建省道201工程桥梁施工项目实例,把理论方法运用到具体的工程实践中去,指导建设工程施工安全评价体系的建立。拟解决的关键问题:以福建省道201工程桥梁施工项目为例,总结建设工程施工安全评价体系的目的、原则,研究、归纳建设工程施工安全评价体系的具体内容以及实现方法,以便为今后的建设工程环境安全管理服务,预防生产环境安全事故的发生27,减少施工环境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28。1.2.2研究的意义建设工程施工安全评价体系的建立,不仅可以对于施工安全开展准确的评价,了解工程施工的安全性,充分识别危险源,掌握建设工程施工的风险率;更重要的是可以通过对施工环境危险性的预分析与预判,评价出施工对于环境的危险度,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减低施工中对于环境的危险性或者消除施工安全隐患、杜绝施工的危险性10。因此,开展建设工程施工安全评价体系的研究是非常有意义的,它一方面可以及早发现施工安全隐患、查明辨别施工中的危险源,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控制施工安全风险,使得工程建设顺利地完成;另一方面,建设工程施工安全评价体系的研究还可以通过减低施工对于环境安全的危害,为广大施工企业自觉地维护环境安全,提升建筑施工的环境效益打下理论性基础,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11;同时,也可以为广大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提供安全保障12,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13。所以,开展建设工程施工安全评价体系的研究对于国家、社会、企业和群众来说,都是会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的14。以福建省道201工程桥梁施工项目为例开展建设工程施工安全评价体系的研究,使得理论研究与具体实践相结合,充分保证了相关理论的现实指导作用,也通过工程建设实践进一步验证了相关理论,并且在实践中更好地完善理论建设,推动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15。1.3国内外研究现状1.3.1国外研究现状国际上从事同安全评价预警相关的研究,主要有美国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的企业危机管理研究和策略震撼研究;日本20世纪80年末和90年代初开始的企业危机管理问题研究。所有这些研究主要集中于危机发生后的应急对策,对危机的成因过程缺乏机理性分析和实证研讨。为了对于安全事故进行机理分析,1942年,美国海因里希(WHHeinrich)分析后认为事故是由物体、动作、危险、事故与伤害五张骨牌构成的,如果一张骨牌倒下,则会依次影响下一张骨牌。1961年,贝尔电话公司研究所的沃森(HAWatson)和慕恩斯(ABMearns)首次提出了事故树分析法,简称FTA,并应用于对民兵式导弹发射控制系统的分析。事故树分析法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建立了一种非常有效的安全事故分析模型,现在已经在全世界得到了广泛的推广与应用;1978年,吉布森Gibson指出:事故是一种不正常的或者不希望的能量释放,各种形式的能量是构成伤害的直接原因20。2001年,美国专家格雷厄姆(KenethJGraham)与金尼(GilbertFKinney)提出事故的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是一种对具有潜在危险环境中作业的危险性进行定性评价的一种主要方法,即LEC法。1.3.2 国内研究现状早在1994年8月,上海公路发表了吴兵、刘开平的公路施工、养护安全评价与对策研究,这篇文章指出:按照安全系统分析法, 虽然, 施工安全事故的发生具有随机性, 但是, 事故的发生总是有一定的条件的, 总是由一定的因素所引的。因此, 用系统的观点分析, 事故的发生大致可归纳为与以下四大方面有关:(l) 安全管理; (2) 操作者; (3) 操作工具与方式;(4) 环境21。1994年11月,刘士奇、王剑平、张毓贤就在北方交通大学学报上发表了公路交通安全评价指标体系探讨22,对于安全体系评价进行了探讨。1999年9月,宋恩来撰写的丰满水电站设计、施工、运行与大坝安全评价在大坝与安全发表,他认为安全检查对于工程的安全评价至关重要23。2002年4月,方东平、蓝荣香、吴升厚、化彬在安全与环境学报上的文章施工现场工作环境安全评价中说明:目前对工作环境安全性的评价 ,一是采用定性的方法 ,二是依靠历史统计数据 ,对危险性进行量化。主要对象是人机环境中“机”的因素。本文利用实验心理学的有关理论 ,尝试通过人对环境的生理、心理反应建立评价工作环境安全性的方法。该方法应用于竹脚手架、金属脚手架的安全性比较研究的实验 ,分析结果显示它能够较客观地评价工作环境的安全程度24。同年9月,程杰起草的论文建筑安装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评价与管理被现代管理科学采用,文章中,他介绍开展风险评价是党和国家安全生产方针的必然要求,只有对所进行的建筑安装工程施工中的风险分析清楚了,从而才可能有的放矢的采取预防措施,将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也才能达到“预防为主”的要求25。风险评价是现代安全管理的核心内容之一,也是公认的、国际上惯用的系统安全管理的核心内容。2005年,河北农业大学的路志强完成了硕士论文建筑施工安全评价体系及预警研究,在文中他根据一定的安全科学方法和步骤以及相应的安全法规、条例、标准等,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分析施工过程中各方面的安全因素,对施工的安全状况进行了分析,从而为制定安全评价和预警提供了科学依据。他综合利用安全系统工程、计算机软件工程等理论和先进技术,对安全评价和预警进行了认真的分析,对两种具体的SVM算法和LS-SVM算法进行了进一步的深入研究,从而建立了基于支持向量机制的建筑施工安全预警模型26。1.4研究的方法1.4.1文献研究法文献研究法是一种普遍而又重要的研究方法,它通过对各种文献资料的搜集、甄选,结合写作参考需求进行整理,通过研究文献对事实的认识更加的科学有效。文献研究法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包含以下几个部分:假设或提出具体命题、对研究的方法进行设计、搜集和整理各方文献资料,作出相应的文献综述。文献法利用古今中外各种文献资料将社会状况的广泛性无限展开,摆脱了空间、时间上的双重束缚,具有其他调查方法无可比拟的优势。文献法以文字记录和书面呈现为主,真实相关的文献资料在信息的可靠性方面大大提高,从而规避了口头调差中信息偏差的缺陷。文献法通过间接的、非介入性的运作方法,保证了信息的准确性。它在调差过程中,与调查者完全没有任何交集和互动,避免了人为反应的误差。文献法具体简便、无约束的优势,它只对所搜集到的文献资料进行接触,不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扰。研究过程中发现的错误,只要稍加核对便能够发现,因此安全度和准确性都很高。文献法具体极高的效率。它以前任或他人的研究成果为根本,通过研究课题的相结合论证,获得自己所需的论点、论据。不用较大的人力、较长的时间以及复杂的研究设备,便能够获得所需的各种信息,具有高效率的特点。1.4.2 跨学科研究法跨学科研究是当前比较热门的一种研究方法,它通过对多种学科和各方问题的整合,来达到全面性研究的目标。跨学科研究的应用极为广泛,许多前景较好的新兴学科,都包含了跨学科的内容。 以视角为出发点,跨学科研究在具体操作中分为以下几个部分:方法交叉、理论借鉴、问题拉动、文化交融。而方法交叉包含了方法比较、行为移植、研究辐射、信息聚合等内容,在不同的学科之间,各个内容相互存在,彼此补充。对相关的只是层次建立联系,使它们能够形成互动,这就是理论借鉴。对成熟学科进行借鉴或者成熟学科不断的融合,是新兴学科理论借鉴的表现。1.4.3 调查法调查法具体来说,就是对研究对象的各方信息,按照研究计划的所需进行细致的搜集整理,并做出综合性的分析,得出具体的研究结论,从而实现预期的研究目的。利用调查法来进行研究,能够对实际状况进行有效的掌握,也可以及时发现事实存在的问题,了解其中的各种关系,提出准确有效的研究方法。调差法的形式包括:访谈法这是研究人员通过与被调查者直接交谈,来探索被调查者的心理状态的研究方法。访谈调查时,研究者与被调查对象面对面的交流,针对性强,灵活真实可靠,便于深入了解人或事件的多种因素结合内部原因,但访谈法比较花费人力和时间,调查范围比较窄。访谈法就是被调查者接受研究者的访问和交谈,向研究者展示相关人员对研究的事态所持有的看法。通过访谈法,研究者和被调查者直接进行沟通交流,一针见血的指出问题所在,充分掌握一手真实信息。其缺点就是调查面容易收到局限,而且在人力和时间上也需过多的花费。电话调查法利用电话这种现代化的通讯方式,被调查者接受研究者的访问,对真实情况进行掌握,这是一种比较间接的调差方法。被调查者和研究者彼此不用直接面对面,而是通过电话媒介进行沟通,能够很好的节约时间。但其容易对调查的问题产生歧义,也不具备访谈法那样细致、真实的优势。电话调差法比较适合于通讯发达的地区,而通讯落后的地区则不方面使用电话调查法。问卷调查法问卷调查法就是采用书面提问的方式,对研究资料进行搜集。通过问卷调查法,可以做大范围的调查。它需要根据研究的具体内容,做出定性、定量的分析,并得出调查结论。编制调查问卷是问卷调查法的关键所在,围绕着调查主题,列明具体的问题,以问卷方式对各种信息进行了解。它包含选择、是否、积分、等级排列四种形式。调查法在论证和研究过程中会经常被用到,调差目的与对象是调查法运用的前提所在,调查方案的合理性、调查结果的真实记录和有效分析也至关重要。利用数学方法等科学手段进行统计,能够保证调查法的准确性。按照研究的要求和具体目标,可以将被调查者本身或者被调查者周围熟悉事态的人作为调查对象,通过提问,让被调查者具体阐述出所研究的各种问题。它包含书面调查、口头调查两种形式。调查法可以掌握到各方面的资料,运用过程中,不仅十分简便,而且具有非常高的效率。1.4.4 实证研究法人类在自身的发展过程中,对于周围存在的种种现象都进行了各种探索,也总结出了探索的方法、摸索出了探索的道路,对于许多有用的现象,人们不断进行着研究,最主要的方向是是研究现象本身,绝大多数研究方法总是建立在常人对于其价值的判断之上,这样才能保证研究的客观、公正,并且更有利于研究人员了解此类现象的本质、规律、运行之间的关系,此类研究方法中最具有代表意义的就是实证研究法,其特点如下:对于绝大多数研究法来说,其最要的目标就是了解现象,并将现象的本质、规律、逻辑进行归纳总结。实证研究法也不外如是。对于研究得到的客观结论,实证研究法能够根据以往的经验来对结论进行检验,这也是实证研究法的一个重要特点。其步骤如下:根据研究对象的不同,收集与之相关的文献资料,并通过资料充分了解分析研究对象的结构以及各结构之间的联系。由于研究对象的存在并不是单一的、独立的,它常常会包含许多会变化的影响因素,也就是变量,若把所有变量都进行考虑,那么工作量无疑是巨大的,对于所有科研人员来说都是不现实的,因此,在研究现象的过程当中需要设立假设条件,这样更有助于得出科学的结论,对于实证研究法来说,建立一个正确的假设条件无疑是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的。在研究进行到一定程度时,要对目前研究得出的现象进行总结,得到一个结论,但由于结论并未经过事实与经验的检验,因此这个结论并不能作为最终结论,还需要通过验证。通过不同的事实、不同的经验对目前的结论进行检验,检验的方法往往是通过假设条件对现象的运动,规律进行预测,并通过预测结果判断结论是否错误。1.5研究思路首先借阅、下载有关安全管理与事故、评价有关的书籍、期刊资料等,充分学习,理解和掌握国内外关于安全管理与安全事故的理论和最新研究动态,掌握相关的理论方法。在此基础上,再以福建省道201线工程桥梁施工项目为例、开展对建设工程施工安全评价体系的研究,提出建设工程施工安全评价体系的目的、原则,通过深入的分析,总结出建设工程施工安全评价体系的具体内容以及实现方法,最终归纳出本次研究的结论。1.6本章小结本章当中,对施工安全体系相关方面进行了大量的总结,包括其诞生的背景、发展的过程、现状的分析,并且对于目前该研究发展现状与发展方向进行了充分的了解。本章通过对施工安全体系意义的着重探讨,使人们了解到其存在的关键性与必要性,它对于建设过程中人身安全、建筑安全的意义不言而喻,充分了解施工安全体系之后,能够对可能发生的危险做出预测,并能够做到预防。施工安全研究的方法应注重理论与实际的充分结合,并且通过合理适当的方法来进行,在进行的过程当中还要充分参考国内外关于施工安全的经验教训,结合自身情况,总结出符合自身的,具有实际意义的安全评价体系。第二章 施工安全理论的分析2.1安全理论研究本次研究的对象是建设工程施工安全评价体系,由于施工安全涉及到多方面、多组织的要素16,因此,对于施工安全评价体系的研究也需要运用多门学科的理论知识17,其中运用理论所涉及到主要的学科有系统学、管理学、心理学、建筑学、法学等。安全评价体系的目的是为了辨识危险源,防范施工安全事故的发生18。在安全事故中,分析其发生原因是评价施工是否安全的前提与基础。近年来,关于安全事故致因的理论主要包括有:人为失误论。这方面基于人体信息处理的人失误事故模型有瑟利(Jurry)模型与劳伦斯(awrence)模型。多米诺骨牌论。einrich海因里希认为事故是由物体、动作、危险、事故与伤害五张骨牌构成的,如果一张骨牌倒下,则会依次影响下一张骨牌。能量转移论。ibson吉布森指出事故是一种不正常的或者不希望的能量释放,各种形式的能量是构成伤害的直接原因。扰动起源论。该理论认为事件是构成事故的因素,任何事故当它处于萌芽状态时就有某种非正常的扰动,词扰动为起源事件。它把事故看成从相继事件过程中的扰动开始,最后以伤害或者损害结束,这一般被称为“P理论”19。系统安全理论。这种理论创新性地改变了人们只注重操作人员的不安全行为、而忽略了硬件故障在事故致因中的作用的传统观念,并认为任何事物中都潜伏着危险因素,所谓的安全或者危险只是人们的一种主观判断。危险源不能根除,但是可以减少来自现有危险源的危险性。另外,根据国内外的最新理论研究,安全事故的评价技术一般被分为四大类:定性评价技术、定量评价技术、火灾爆炸危险指数法和解析评价技术。其中美国专家格雷厄姆(enethraham)与金尼(ilbertinney)提出的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是一种对具有潜在危险环境中作业的危险性进行定性评价的一种主要方法20,由于它主要依据L、E、C三个指标来进行分析研究事故的评价,因此,它也被称为LEC法。2.2施工安全事故分析2.2.1施工中危险源的辨识施工现场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安全,而对施工安全产生影响的因素叫做危险源,能否找出施工现场的危险源,保障施工过程中的安全,对于施工人员、建筑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在施工现场的危险源的查找应按照事故的类型来查找,对于一般的施工过程而言,最常见也是最容易发生的事故类型有施工人员从高空坠落或施工人员因不规范的操作导致触电等,除了这些之外还有许多事故也是在施工现场经常可以见到的如:被高空掉落下来的物品击伤、由于不正确操作导致机械故障然后进一步损伤施工人员等。这些都是在施工现场比较常见的事故。通过以往的经验与教训,查找危险源的步骤可总结为以下六步:充分了解施工现场;查找危险源;相关的安全监督;将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评级;风险发生时的措施的有效性和充分性;形成文件。通过了解施工现场、查找相关资料、咨询相关人员以及设置安全检查的表格,通过相关人员丰富的经验来总结出施工现场存在的危险源。咨询相关人员。与施工现场的施工人员与管理人员交流,通过他们丰富的经验来初步总结出施工现场可能存在的危险源。了解现场。通过发现施工现场可能存在的危险源的相关线索,进而确定可能存在需要引起重视的危险源。了解此次施工的相关资料。通过了解分析类似的事故记录等资料,经过归纳与总结之后找出隐藏在施工现场的危险源。了解类似施工的外部资料。查找与之相似的施工、有关的企业、咨询有经验的人员以获得资料,得到信息,并且通过分析与了解,查找出此次工程项目中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安全检查表格的设置。通过设置与整理,建立完善的危险源检查表格对施工项目中各项作业条件进行一次全面的检查,找出可能隐藏于其中的危险源。2.2.2施工危险性的分析在查找出危险源之后需要进行危险性的分析,危险性分析有许多方法,总的来说可分为定型和定量两种,具体细分有以下这些种类:类比法、危险源表格检查法、对作业条件危险程度评估法等,这些方法各有优缺点。如类比法相对来说是最简单的方法,但其受限较大,且每次条件都会产生变化,每次都不相同,故类比法所得的施工安全的结果只能用于参考,还需要其他方法来加以分析;而安全表检查法是最系统的方法,其优点是能够清楚的检查到安全表上每个目标,对发现的问题能够及时反馈,但其不足之处在于该检查方法的主观性较强,若危险源检查表中并无此项危险源,那么可能会导致该危险源被漏检,进而引起其他严重的后果,故危险源检查表需要经常通过更新,随时保持检查表上的项目没有遗漏。以上两种都属于定量评估法,而定性评估法法有危险预测法,分析不同因素对可能产生的故障的影响。危险预测法通常适用于施工之前施工安全的评估,而故障类型和影响分析常常用于局部的分析,并不适用于总体的分析。在定性评估法和定量评估法之间还有半定性与半定量评估法,如对作业条件危险程度评估法和建立树状图来评估事故等方法,前者与安全表检查法类似,需要检查的条目繁多,因此容易受到主观影响,且与当时的施工现场安全状态略有不符,故不太准确。而后者属于推理预测的方法,将施工过程中的步骤一步步进行推理,找到能够产生影响的因素,从而进行预先准备。桥梁建设过程中通常使用作业条件风险程度评估法来查找可能存在的危险源。作业条件风险程度评估法又称为LEC评估法,该方法认为在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的工作条件存在的风险性(D)是受一定因素影响的,其中能够左右风险的原因有三点:1. 可能导致事故出现的因素(L)2.在有风险的施工环境中工作的时长(E)3.当出现事故时其影响程度(C),这三者之间的关系是作业条件危险性=可能导致事故出现的因素·在有风险的施工环境中工作的时长·当出现事故时其影响程度。该方法要求使用者在使用过程中需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根据三个因素的不同情况设出不同的分值,对需要进行风险评估的工程根据不同项目计算或得的分数,再通过分数来进行风险等级的划分。LEC法对查找危险源,对危险进行分析时,由于需要人为主观打分,因此受主观影响很大,不同的人对于同一个项目的分数也不尽相同,可能会产生较大的误差,因此,LEC法需要一定的改进才能适合现在的施工建设需要,故在旧的LEC法的公式基础上引入一个新因子M,用新的公式可能更适合当前的施工安全检验:D = LECM在新公式中:L导致事故发生的因素E-在有风险的施工环境中工作的时长C-当出现事故时其影响程度M有效的管理使风险消除L 分值判定的修正方法 L值的取值范围从3-10分,分数越高,则说明风险越大,确定L值时,需要充分了解施工现场、查找相关资料、咨询相关人员,在获取一定的资料之后,充分考虑每一个分项所代表的具体含义,才能够确定L值。其他取值详见表2-1。在有风险的施工环境中工作的时长分值的判定E值的取值范围与L值相同,也是从3-10分,分值越高,表示出现在危险作业环境的次数越多,人员越多,在确认E值的具体数值时,不仅要考虑以上两点,还要考虑施工设备、施工装置等其他的的影响因素。其他取值详见表2-2。当出现事故时其影响程度对照表C值的取值范围从3-10分,需要在分析事故发生后产生的后果的严重程度来确定其值的大小,同样也要考虑其他一些方面的影响因素,如造成的财产损失、引发的社会影响等。其他取值详见表2-1表2-1 导致事故发生的因素L值对照表L值事故或危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因素10相当容易发生事故 如(1)高空作业施工工人不戴安全带或安全带有断股,烧焦现象(2)脚手架的跳板存在跷头板(3)违章操作(4)机械设备的安全装置失效或不可靠8比较容易发发生事故 如(1)临边作业且没有防护(2)预留洞口旁没有防护(3)竖立的钢筋骨架没有缆风绳和剪刀撑6可能发生事故 如(1)临时用电场地潮湿,电线绝缘破损(2)交叉作业场所不设置安全通道。4事故发生可能性小,纯属偶然 如(1)没有安全警示提示标志3一般不可能发生事故 如塔吊,大型设备倾翻,坠落等表2-2现于危险作业环境的次数(E)E值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率因素10每天连续长时间作业累计12小时;作业条件区域有30人以上,特大施工作业大于120m2以上,或者跨度大于120m,或者存在交叉作业面70m2以上的)6每天连续长时间作业累计8小时;作业区域有30至20人,大面积施工作业(面积为60120m2,或者跨度为75120m,或者存在交叉作业面5070m2的。)5每天连续长时间作业累计4小时;作业区域有20至10人,中等面积施工作业(面积为3060m2,或者跨度为5575m)4每天连续长时间作业累计4小时;作业区域2至10人,小面积施工作业面3每月作业累计约8小时;作业区域2人以下表2-3事故发生时危害的严重程度(C)C值危险严重因素10死亡3人以上,造成重大经济损失,或是恶劣的社会影响8死亡1至2人,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或是严重的社会影响5重伤,伤残,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或者一般的社会影响3轻伤,很小的经济损失,基本不存在社会影响或是可以忽略。有效的管理使存在的危险消除M值对查表M值的取值范围从3-10分,若管理因素越不完善,则分数越高,表明危险系数越高,在确定M值的具体数值时,要建立在通过对施工现场的观察了解,分析施工单位各种安全措施的基础上才能确定。其他取值详见表2-4。 表2-4 有效的管理使风险消除(M)M值管理抵消因子(条件范围)10(1) 没有制定相关管理制度和规程(2) 没有成立相关机构;如安委会、安全部等8(1) 制定了管理制度、措施,但是制度措施操作性差,可执行程度差(2) 未定期进行安全检查7虽制定严格的制度、措施,但没有严格执行,或者执行不到位,常有违章事件5根据实际需要,编制应急预案,但是预案未定期演练3(1) 制定严格的制度、措施,并严格执行(2) 根据实际需要,编制相应的应急预案,并定期演练风险等级D的标准根据导致事故发生的因素的数值、在有风险的施工环境中工作的时长的数值、当出现事故时其影响程度的数值、有效的管理使存在的危险消除的数值,通过上述的公式进行计算后,可以算出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的工作条件存在的风险性的具体数值,需要对该数值进行分级,当LECM乘积的值在750以下时,表明施工现场是安全的;当数值在750-1500时,说明在施工过程中,其现场存在一定的风险因素,需要重视;当数值位于1500-3000时,表明施工现场的危险系数较高,应针对不同的危险源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控制和应对;当数值在3000-7000时说明施工现场的危险系数非常高,需要立即采取措施应对;当数值高于7000时,施工现场极度危险,要立即终止施工作业,让相关人

    注意事项

    本文(福建省道201线工程桥梁施工安全评价体系研究.doc)为本站会员(sccc)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