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瓣飘香》第二课时.doc
花 瓣 飘 香(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教材分析: 花瓣飘香是苏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第六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课文以简炼的笔触、生动的语言写了一个小女孩摘花瓣送给生病的妈妈的事,赞美了小女孩爱惜花草,体贴妈妈的美好心灵,表明了她是个敬重父母的懂事的孩子。全文共十一个自然段,依循事情发展经过,以“花开摘花谈花送花”为线索,层层叙写,引人入胜。根据课文内容和学生实际,我安排两个课时来教学本课,下面是我要说的第二课时。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到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语文教育的基本理念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等。根据课程标准和本文内容以及学生实际,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和重、难点。二、学情分析:语文课的教学主要是教师如何指导学生读书,通过读书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只有学生会读才乐读,只有读通、读顺才能被课文描写的人物所打动。那么,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也学过叙事写人的课文,而中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了自己借助工具书扫除疑难字词的能力,能够自由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加上这是一篇写小女孩摘花的文章,学生对小女孩和摘花都比较亲近,都想读好课文,知道小女孩是怎样的一个人。因此,我认为学生会保持良好的情绪去读书、学习,会活跃课堂气氛,按时完成教学任务。三、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课文。2、精读品味课文人物语言,练习分角色诵读课文。3、培养从小敬爱父母的思想品质,陶冶高尚情感。教学重、难点:从课文中的人物对话中体会小女孩是个懂事的孩子。四、教学过程:教 师 活 动学 生 学 习 活 动设 计 意 图一、温故互查:1、读生字词2、分角色朗读课文,女生读小女孩说的话,男生读我说的话,老师读旁白。要边读边思考这样一个问题“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呢?”师:课文读完了,请位同学说说看。 (小女孩 摘花瓣)看课文插图1、 指名读生字。2、分角色读课文。这一学习环节充分体现了语文具有工具性的特点。首了解学生掌握生字新词的程度,继而才能去读,在分角色阅读过程中带着老师的问题,边读边思考,让学生不能盲目地读课文,要在读中思。二、设问导入:师:孩子们,今天我们来聊一聊我们的妈妈吧。如果让你对妈妈说出你的心里话,你会说些什么呢?老师看得出,你们真是有孝心的好孩子!今天,老师带领大家再来认识一位很有孝心的小女孩,她就是我们今天所学课文-花瓣飘香的主人公,就让我们通过今天的课文认识她,走近她,感受她。板书课题:花瓣飘香。师:读了这个课题,你们心中有什么疑问吗?生:“花瓣飘香”是什么意思?生:课文为什么以“花瓣飘香”为题呢?师:你们真会思考,这个问题很有价值,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一起走进课文吧。学生联系自己的情感体验。常言道:“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情感是人心理活动的一大特点。所以,在设计导语的时候,一开始我就以提问的方式让学生联系自己的情感体验这样就能牢牢地吸引学生,使他们的思维随着老师的情感入境,激发其求知欲。三、精讲课文:1、学习第二自然段。师:认真读课文,说说课文哪一段写的是小女孩摘花瓣的情景?指名读,其余同学边听边想,注意小女孩摘花时候的动作,用铅笔在这些表示动作的词儿下面画上波浪线, 并细细体会。说说找到了哪些词。生:俯、摘、捧、穿、跑师:你们真会读书,一下子就找准了。谁能够上来像小女孩那样摘一摘?指名读第2小节。生表演,并说说体会这个环节的设计启发学生能够抓住文中关键词,感悟人物的内心世界,学生演一演,让他们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张扬。有研究表明:当学生发现知识的个人意义时,他们学得最好。2、学习第(3-10)自然段。请大家自由朗读3-10自然段,从“我”与“小女孩”的谈话中,你读懂了什么?(小女孩是个懂事的好孩子)你从哪儿看出小女孩是个懂事的好孩子?同学们,你们发现没有,小女孩说这句话后面是什么标点符号?(省略号)师:同学们真会读书,连课文中隐藏着的内容都能读出来,真不简单!是啊,如果你是偷摘花瓣的小女孩,面对着月季花的主人,心情会怎么样?生:害怕生:惭愧师:也许你可能想放下,但又没有,可能想藏起来,但也不敢,也许想放到身后,但已经被发现了,很尴尬,这就叫(齐读)“不知所措”,那“惶恐”是什么意思?生:心里害怕师:不就是摘了一片花瓣嘛,小女孩竟然这么惶恐、不知所措,真是个心地善良的孩子!如果你是月季花的主人,你会责怪她吗?生:不会。师:从哪儿看出来?生:“轻轻地问”师:你们读书真是细心。师:课文还从哪些地方写出了小女孩的懂事?师:小女孩为什么摘花瓣送妈妈?师:妈妈摸着这绒布一样柔软地花瓣,闻着这淡淡的清香,会说些什么?师:原来小女孩摘花瓣是为了安慰病中的妈妈,让妈妈摸一摸,闻一闻,让妈妈的心情好起来,让妈妈的病好起来,多么有孝心的孩子! 难怪“我”要说真是个懂事的孩子!师:还从哪儿看出小女孩的懂事呢?师:南沙就是南沙群岛,它位于祖国领土的最南端,有中国的”南大门”之称.驻守在那里的人民解放军,远离了家乡,远离了亲人,肩负着保家卫国的重任,女孩有着这样一个身穿军装,手握钢枪的爸爸,这多么让人自豪呀!可小女孩眼眶里为什么闪动着泪花?师:同学们,当你和爸爸肩并肩走在放学的路上时,当你搂着爸爸的脖子撒娇的时候,那是多么快乐而幸福的时刻,而小女孩只能读着爸爸的来信。她是多么的,想念自己的爸爸,谁再来读一读这段话。师:一心想着爸爸的嘱咐,不仅不让妈妈生气,而且能用自己特有的方式表达自己对妈妈的孝心,让爸爸安心当解放军保卫祖国,多么听话的孩子!我们也来夸夸她真是个懂事的孩子! 师:作者听了小女孩的话,感受到小女孩的一颗爱心,孝心,(板书:爱心 孝心)发自内心的赞叹,感情再强烈些,一起读!自由朗读课文。(学生汇报)引导学生想象说话根据已有体验理解不知所措、惶恐。指名读第七自然段。想象说话齐读课文生汇报,指名读第九自然段。小女孩非常思念爸爸。(指名读,齐读)(生齐读)在这个环节的设计中,我体现了让学生在“读中感悟”与“创设情境”相结合的理念,加强语言文字的训练。在精读读课文的基础上把学习的自主权交给学生:1、把能够体现小女孩爱花的地方读出来。2、根据自己的体会读出小女孩的懂事。让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的体现。 3、学习第十一自然段师:小女孩的所作所为不仅温暖了妈妈的心,也深深地感动了我,所以出示内容,引读最后一段。师:一片小小的花瓣,满溢着浓浓的爱,传递着深深的情。老师和你们一样为小女孩和她的爱而感动着,这就是课文为什么要以“花瓣飘香”为题的原因了。(生齐读)这个环节设计回到本课题目,再次审视题目,抓住题眼,加强对“飘香”象征意义的理解,深化感情,升华主题四、拓展延伸:老师带来了几幅画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看后小组讨论,交流自己的感受。小组讨论交流五、总结升华:这样一个美丽的故事中,小女孩送给母亲的仅仅是一片花瓣 吗?和小女孩比一比,你平常是怎样爱妈妈和家人的?在小姑娘的故事中,爱就是一片飘香的花瓣。在你的世界里,爱是在大诗人孟郊的世界里,对母亲的爱是一首诗。出示游子吟。同学们,就让我们做一个真正懂得爱、珍惜爱,并且能无私奉献自己爱的人吧,因为有了爱,就有了一切。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欣赏爱的奉献。练写:爱是齐读游子吟。将平常的点滴小事凝炼成诗的语言。通过拓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并且加深对中心的理解。板书设计: 摘花瓣 懂事花瓣飘香 孝顺 送爱心 听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