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规范张幼勋.ppt
互 相 学 习 共 同 提 高,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的 新 变 革 总论,矿产地质勘查规范在矿产资源勘查开发中的作用和服务对象 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是矿山开采设计对地质资料需求的反映,它的形成是矿产勘查经验教训的积累和不断的进行科学总结的结果。矿产开发投资人可以通过它来寻求一个平衡点,即合理的勘查资金投入与建设资金投入的风险之间的平衡点。,科学的规范告诉矿产勘查投资者应该作什么工作,做到什么程度,标准是什么。勘查投入多少,建设投资风险能达到合理的低点。在市场经济中,勘查规范的服务对象首先是矿产勘查开发的投资者,包括股民,然后才是地勘队伍的技术人员,矿山设计单位的技术人员,当然也还有他们的上级主管和有关政府部门。,我国矿产勘查规范制定的历史沿革 1、建国初期至1959年参照原苏联矿产储量分类法和各种矿产储量分类规范阶段 2、1959年至1966年我国矿产储量规范初创阶段,3、1966年至1976年酝酿我国特色勘探规范阶段 4、1977年至1997年矿产地质勘探规范制定飞跃发展阶段5、1999年后矿产勘查规范改革,形成适应市场经济的规范体系阶段,二十世纪末我国矿产勘查规范的重大改革 进入WTO后,面临着机遇和挑战。世界贸易组织贸易技术壁垒协议(WTO/TBT),它是对缔约国标准化工作的规定,因此又称为标准守则,简称TBT。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局),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已组织制定全国主要产品分类与代码 第二部分 不可运输产品国家标准。在“科学和其它服务”一类中,列入了“地质、地球物理和其它勘探服务”。,矿产资源储量分类改革背景 经济体制转轨的要求 开发投资主体多元化 矿产勘查市场逐步兴起 投资人利用低勘查程度报告进行开发 外资进入 走出去勘查,二十世纪九十年代逐步调整改革的基础 1989年的储委二期简报:保证首期 准备中期 储备后期 1995年的调整规范要求 改革储量审批意见:对口勘探时各级储量比例不再作具体要求 1991年开始的分类规范修订基础,联合国国际储量/资源分类框架的契机 地质评价阶段、可行性评价阶段、经济可靠程度三轴 储量(经济可采)分为证实的、概略的 资源分为可行性、预可行性、确定的、推定的、推测的、踏勘的,我国矿产资源储量新分类 地质可靠程度、可行性评价、经济意义三軸 储量、基础储量、资源量三类 十六种类型,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的特点 一、强化了经过可行性研究以后的资源储量的经济意义二、储量的含义与国际接轨三、新分类是我国建立储量分类以来,涉及范围最完整的分类,特点一 除了地质可靠程度这一传统条件外,将可行性评价作为资源储量分类的另一个重要条件,其实质是强化了经过可行性研究以后的资源储量的经济意义,是分类的最重要进步。从根本上解决了资源储量的经济意义问题。,特点二 过去我国固体矿产勘查中,储量一词的含义是指原地储藏量,而且在勘查各阶段均只使用这一个词,与国际上市场经济矿业大国使用的储量的含义相去甚远,现在形成接轨,严格地用于经济可采部分,最具改革意义。,特点三包括:与设计和生产相衔接的可采储量普、详、勘各阶段中形成的勘探储量成矿远景区划中使用的预测储量,储量按新分类套改对认识我国固体矿产资源储量现状以及勘查开发对策、措施的宏观影响,资源储量的质量结构显现出“三少三多”的特点:一是储量、基础储量少,资源量多,在查明资源储量中,基础储量占36.3%,资源量占63.7%,储量占查明资源储量的18.9%,占基础储量的一半左右。,二是经济可利用的资源储量少,经济可利用性差或经济意义未确定的资源储量多,经济可利用的占三分之一,经济可利用性差和经济意义未确定的占三分之二。,三是探明的资源储量少,控制的和推断的资源储量多,按照新分类标准的地质可靠程度划分,我国148种固体矿产查明资源储量达到探明程度的仅占10.63%,达到控制程度的占43.55%,达到推断程度的占45.82%,,对资源储量的质量、结构的认识发生了重大变化。第一、我国固体矿产资源总量位居世界前列,具有一批优势矿产。套改结果表明,我国仍然是世界上矿产种类多、资源储量大的少数几个矿产资源大国之一,资源大国的地位没有改变。,第二、我国人均资源量在世界排名第53位,可供资源形势不容乐观,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经济社会发展对矿产资源需求的增长,我国人均资源量特别是重要矿产的人均资源量将更低,我国矿产资源支持经济社会发展第三步战略目标和保障可持续发展的形势日趋严峻。,第三、套改后经济可利用的基础储量仅是套改前原保有储量的三分之一,现实可供资源不足的问题更为突出。经统计,45种主要固体矿产中,有30种的基础储量占原保有储量的比例在45%以下。一些传统上认为资源丰富的矿产,经套改后基础储量占原保有储量的比例相当低。我国短缺的矿产,如铂族金属、钾盐,套改后属于可采出的储量比例更低。,第四、经济可利用性差和经济意义未确定的资源量比重较大,绝大多数是在过去计划经济时期查明的,经济效益差和主要矿产品位低是造成停建、停采或闭坑的主要原因。但这部分资源量,通过改善矿区基础设施条件,资源利用技术取得突破,提高相应的地质勘查程度和开展可行性评价工作等,可能转化为经济可利用的基础储量,这是提供资源储备的潜力所在。,对勘查开发对策的宏观影响,如:国家需加大投入加强战略性矿产资源勘查评价;调整政策吸引社会资金及外资投入商业性勘查;,应促进矿山企业提高矿区内资源量的勘查程度和资源利用水平,转化和提高资源的经济类别,发挥资源潜力;应加强非金属的开发利用研究,发展非金属矿产的优势;走出去勘查开发利用国际上的资源;尽快实施资源储量、矿产品的必要的储备等等。,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修订的必要性 1、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国家标准的实施,促使勘查规范必须修订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及勘查投资人、勘查者的需要3、适应“引进来”“走出去”的战略要求,规范修订原则 强化可行性研究 合理划定勘查类型 提出确定勘查工程间距的不同方法 取消储量比例 强化综合勘查评价 强化矿山地质环境勘查评价的技术要求 提倡使用先进技术方法,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修订经过、成果固体矿产勘查规范修订属标准修订工作,其标准的立项申请、批准、下达任务书、起草、征求意见稿广泛征求意见、专家论证、送审稿的审查以及修改上报报批稿等,都是严格按照我国标准化工作的有关法规、规章的规定操作的。,这次勘查规范的修订成果是形成了1份总则(国家标准)、17份分矿种勘查规范、1份报告编写规范(均为行业标准)。各规范名称及标准的编号如下:GB/T 139082002 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 DZ/T 00332002 固体矿产勘查/矿山闭坑地质报告编写规范 DZ/T 01992002 铀矿地质勘查规范 DZ/T 02002002 铁、锰、铬矿地质勘查规范 DZ/T 02012002 钨、锡、汞、锑矿地质勘查规范 DZ/T 02022002 铝土矿、冶镁菱镁矿地质勘查规范,DZ/T 02032002 稀有金属矿产地质勘查规范 DZ/T 02042002 稀土矿产地质勘查规范 DZ/T 02052002 岩金矿地质勘查规范 DZ/T 02062002 高岭土、膨润土、耐火粘土矿地质勘查规范 DZ/T 02072002 玻璃硅质原料、饰面石材、石膏、温石棉、硅灰石、滑石、石墨矿产地质勘查规范 DZ/T 02082002 砂矿(金属矿产)地质勘查规范,DZ/T 02092002 磷矿地质勘查规范 DZ/T 02102002 硫铁矿地质勘查规范 DZ/T 02112002 重晶石、毒重石、萤石、硼矿地质勘查规范 DZ/T 02122002 盐湖、盐类矿产地质勘查规范 DZ/T 02132002 冶金、化工石灰岩及白云岩、水泥原料矿产地质勘查规范 DZ/T 02142002 铜、铅、锌、银、镍、钼矿地质勘查规范 DZ/T 02152002 煤、泥炭地质勘查规范,我国新的矿产地质勘查规范体系 纵向四层:资源储量分类、总则、分矿种规 范、其他综合性规范 横向三列:油气、固体、地下水,修订后规范的特点 总则的特点 分矿种规范的特点 报告编写规范的特点,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修订后与修订前 的主要不同点的比较(一)关于勘查阶段:四个勘查阶段合一设置规范与单勘查阶段设置规范的不同,(二)关于适当归类设置分矿种规范:适当归类设置分矿种规范与单矿种为主设置分矿种规范的不同,(三)关于增设勘查工作内容:总则增设了勘查工作内容,总则增设勘查工作内容:1、勘查区地质(地质背景与成矿地质条件)2、矿体地质3、开采技术条件4、矿石加工选冶技术性能试验5、综合评价,(四)关于普查阶段的工程控制:普查阶段不要求系统控制与要求系统控制的不同,(五)关于勘查类型划分:总则将勘查类型统一划分为三类与划分为四类的不同,(六)关于工程间距:只规定控制的可靠程度的工程间距与各储量级别工程间距均作规定的不同,(七)关于可行性评价:可行性评价与技术经济评价的不同,(八)关于资源储量分类:新资源储量分类与旧的储量分类分级的不同,(九)关于资源储量经济意义:资源储量经济意义的标准十分明确与没有具体规定的不同,(十)关于储量比例:不设置储量比例与设置储量比例的不同,(十一)关于地质统计学法和SD法:明确使用地质统计学法和SD法估算矿产资源/储量与没有明确规定的不同,(十二)关于一般工业指标:附录的一般工业指标进一步强调环境保护要求,(十三)关于附录:各类实用的附录,(十四)关于报告编写规范:报告编写规范修订后与修订前的主要不同,(十五)规定了投资人的权利 问题的两方面:1、强调投资人的利益和作用2、标准的科学性及国家资源的利益,六、修订后的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的重要意义(一)对勘查开发投资的意义(二)对勘查工作的意义(三)对资源储量管理工作的意义(四)对推进采用新技术、新方法的意义,谢 谢 大 家,修订后的报告编写规范的主要内容大纲 固体矿产地质勘查报告和固体矿产矿山闭坑地质报告的性质和用途;固体矿产地质勘查报告编写基本准则;固体矿产地质勘查报告编写要求;固体矿产矿山闭坑地质报告编写基本准则;固体矿产矿山闭坑地质报告编写要求。,规范附录共3个,均为规范性附录:附录A 固体矿产地质勘查报告编写提纲 附录B 运用地质统计学方法估算资源储量的固体矿产地质勘查报告中资源储量估算部分的编写提纲附录C 固体矿产矿山闭坑地质报告编写提纲,修订后与修订前的详细内容对比有关固体矿产地质勘查报告部分的对比,3 固体矿产地质勘查报告的性质和用途3.1 固体矿产地质勘查报告是综合描述矿产资源/储量的空间分布、质量、数量,论述其控制程度和可靠程度,并评价其经济意义的说明文字和图表资料,是对勘查对象调查研究的成果总结。地质勘查报告可作为矿山建设设计或对矿区进一步勘查的依据,也可作为以矿产勘查开发项目公开发行股票及其他方式筹资或融资时、以及探矿权或采矿权转让时有关资源储量评审认定的依据。,4 固体矿产地质勘查报告编写基本准则4.1 固体矿产勘查分为预查、普查、详查、勘探四个阶段,每一勘查阶段工作结束,应编写相应阶段的地质勘查报告。勘查投资人确定各阶段连续工作,不编写中间报告的,应在该勘查项目结束时以全部勘查资料编写报告。勘查期间所放弃的勘查区块,应以放弃区块内已取得的资料为基础编写该放弃区块的报告。因项目中途撤销而停止地质勘查工作的,应在已取得资料的基础上编写地质勘查报告。,4.2 地质勘查报告必须客观、真实、准确地反映勘查工作所取得的各项资料和成果。其编写的基础是:地质勘查工作符合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有关矿种地质勘查规范及其他有关规范的技术要求;已取全、取准第一性资料,并经过了综合研究。,4.3 地质勘查工作与项目可行性评价应紧密结合,地质勘查报告中应包括地质勘查和可行性评价工作。可行性评价分为概略研究、预可行性研究、可行性研究三个阶段。评价程度为概略研究的,由勘查单位直接编入报告;评价程度为预可行性研究或可行性研究的,应在勘查报告中引述该项目预可行性研究报告或可行性研究报告的主要结论。,4.4 地质勘查报告的内容要有针对性、实用性和科学性。原始数据资料准确无误,研究分析简明扼要,结论依据可靠。要力求做到图表化、数据化。资源/储量的估算应采用计算机技术,提倡针对勘查工作的实际和适用条件,采用成熟的并经审定的新估算方法。提倡采用计算机技术编写报告。,4.5 地质勘查工作应按照有关地质勘查规范对各勘查阶段的要求(或勘查合同的约定)部署工作,并取得相应阶段的各项勘查数据资料。本标准所附固体矿产地质勘查报告编写提纲适用于勘探阶段,在勘查程度达不到勘探阶段的情况下使用该编写提纲时,可根据实际需要对所列项目进行增减、取舍,但所取得的勘查数据资料及有关文件必须全部进入报告,不应遗漏。,5 固体矿产地质勘查报告编写要求5.1 地质勘查野外工作结束前,应按照有关规范和勘查设计的要求,由勘查投资人或勘查单位上级主管部门组织,对勘查工作区的工作程度和第一性资料的质量进行野外检查验收。检查验收中发现的重大问题,应责成勘查单位在报告编写前解决。未经野外验收,不应进行报告编写。,5.2 在地质勘查报告编写前,报告编写技术负责人应结合矿种特点、勘查工作区实际情况以及勘查投资人的具体要求(供矿山建设设计的报告还应听取矿山设计单位意见),以本标准附录A为基础进行增减、取舍,拟定切合实际的报告编写提纲,送勘查投资人批准。批准后的报告提纲在使用中如须作重大变动,应将变动后的提纲送勘查投资人审核同意。,5.3 报告编写技术负责人根据批准的报告编写提纲组织编写工作,应制定出工作计划,并在执行过程中随时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保证报告编写按时完成。报告编写中,应定期进行质量检查,对需研究的各类问题,应及时组织讨论,统一认识,将结果准确客观地反映在报告中,但属于学术上的不同观点不需在报告中论述。,5.4 地质勘查报告应由报告正文、附图、附表、附件组成。矿业权人为保守商业秘密或适应政府的地质资料汇交管理的需要,可酌情将正文内容合理分册编写,每册单独装订。,5.5 地质勘查报告名称统一为省(市、自治区)县(市、旗或矿田、煤田)矿区(矿段、井田)矿(指矿种名称)(勘查阶段名称)报告。报告附图的图式、图例、比例尺等按照有关技术标准执行。,县(市、旗或矿田、煤田):-撤地建市、小市(县)变区的处理勘查阶段名称确定的处理原则,5.6 勘查工作中形成的原始资料,由报告编写技术负责人组织,按照有关技术标准的要求立卷归档。地质勘查报告按照政府有关矿产资源储量评审认定的规定,经初审后送交评审认定,并由报告编写技术负责人按照评审中提出的修改意见组织对报告的修改。评审认定后复制的报告,按照政府有关地质资料汇交的规定进行汇交。,附录A(规范性附录)固体矿产地质勘查报告编写提纲 A.1 绪论A.1.1 勘查目的和任务 简述勘查目的和投资人、矿山设计单位对勘查工作的具体要求。A.1.2 勘查工作区位置、交通A.1.3 勘查工作区自然地理、经济状况A.1.4 以往工作评述A.1.5 本次工作情况,A.2 区域地质A.3 矿区(床)地质A.4 矿体(层)地质,A.4.1 矿体(层)特征A.4.2 矿石质量 按矿石性质分带(氧化带、混合带、原生带),分别说明矿石的结构、构造、矿物成分、有用矿物的含量、有用矿物的粒度、晶粒形态、嵌布方式、结晶世代、矿物生成顺序和共生关系;说明矿石的化学成分,主要有用组分和伴生有用、有益、有害组分的含量、赋存状态和变化规律等。对于以物理机械性能为主要评价指标的矿产,则应对其物理机械性能进行详细论述。,A.4.3 矿石类型和品级A.4.4 矿体(层)围岩和夹石A.4.5 矿床成因及找矿标志A.4.6 矿区(床)内共(伴)生矿产综合评价,A.5 矿石加工技术性能A.5.1 采样种类、方法及其代表性 说明各种类型矿石加工试验样品的采样目的、要求(包括投资人、矿山设计单位对试验种类和数量的要求)、采样种类、采样方法、采样的工程种类及编号、样点的数目,并从矿石类型、样品空间分布、品位等方面评述样品的代表性。A.5.2 试验种类、方法及结果A.5.3 矿石工业利用性能评价,A.6 矿床开采技术条件A.6.1 水文地质A.6.2 工程地质A.6.2.1 统计各类岩石的RQD值(岩石质量指标),评述岩体的质量;论述矿床范围内,特别是对矿床开采、工业场地布置有影响的断裂(破碎带)的规模、性质及分布、充填物的性质和胶结程度,坑内开采的矿床应论述矿体及其近矿围岩的节理的规模、产状、充填物的性质、节理密度、各类结构面(层面、节理裂隙面、断裂面、软弱层面)的组合关系,评述岩体的稳定性;,A.6.3 环境地质A.6.3.1 阐明矿区及其附近地震活动历史,地震烈度,地形地貌条件及新构造特征,对矿区的稳定性作出评价;评述矿区目前存在的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和环境污染问题。A.6.3.6 放射性本底值较高的矿床,应对放射性背景值及其变化规律进行论述,划出对人体有危害的高背景值区。,A.7 勘查工作及其质量评述A.7.1 勘查方法及工程布置A.7.2 勘查工程质量评述A.7.3 地形测量、地质勘查工程测量及其质量评述A.7.4 地质填图工作及其质量评述A.7.5 物探、化探工作及其质量评述,A.7.6 采样、化验和岩矿鉴定工作及其质量评述 说明光谱分析、全分析、基本分析、组合分析、物相分析等样品的采集方法、规格及其确定的依据;采样工作质量及样品的代表性;采样工作的检查结果。样品加工及K值(缩分系数)选择的依据。各种化验分析内检、外检情况及质量评述。岩矿鉴定工作质量评述 自然重砂、人工重砂、单矿物、同位素年龄及稳定同位素(包括硫、铅、锶等)组成样、精矿样品等的加工、分析、鉴定工作质量的评述。水样、岩矿物理力学性质测试样的采样、测试及其质量评述。,A.8 资源/储量估算A.8.1 资源/储量估算的工业指标 说明有关工业指标的文件、文号,引述工业指标的内容。A.8.2 资源/储量估算方法的选择及其依据 从矿体的形态、产状及勘查工程的布置方式等方面论述所选择的资源/储量估算方法的合理性及其依据,并阐述该方法的主要计算公式。,A.8.3 资源/储量估算参数的确定 论述参与资源/储量估算的面积、体积质量(体重)、单工程平均品位、块段平均品位、矿床平均品位、特高品位、矿体平均厚度等参数的测定、计算和处理方法。A.8.4 矿体(层)圈定的原则 说明根据矿床地质特征、成矿控制因素及矿化规律等所确定的矿体圈定和连接、内外推的原则。,A.8.5 资源/储量的分类 根据矿体的勘查控制程度、地质可靠程度、可行性评价结果,对勘查工作所获得的资源/储量进行分类,说明各类型资源/储量的具体划分条件及其在地质空间的分布。,A.8.6 资源/储量估算结果A.8.7 资源/储量估算的可靠性A.8.8 共(伴)生矿产的资源/储量估算方法及结果A.8.9 资源/储量估算中需要说明的问题,A.9 矿床开发经济意义概略研究A.9.1 论述国内、外资源状况,市场供求、市场价格及产品竞争能力;A.9.2 概述矿床的资源储量、矿石加工技术性能及矿床开采技术条件;A.9.3 概述供水、供电、交通运输、原料及燃料供应、建筑材料来源及其它外部条件的概况。A.9.4 简要说明未来矿山生产规模、服务年限及产品方案;A.9.5 简要说明预计的开采方式、开拓方式、采矿方法、选矿方法、选矿流程等;,A.9.6 论述评价方法的选择及技术经济指标(类似企业的经验指标或扩大指标)的选取;A.9.7 经济效益计算(附有关表格)及敏感性分析;A.9.8 简要说明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环境保护问题;A.9.9 对建设项目进行综合评价,确定矿床开发有无投资机会、是否需要进一步勘查、是否制定长远规划或工程建设规划。,A.10 结论A.10.3 评价开采技术条件和地质环境问题。A.10.4 指出矿床开采的经济效果。注:结论之后附照片图版,照片图版也可单独成册。,A.11 附图 原始基础性数据图件:勘查工作区交通位置图(也可作报告正文绪论部分的插图);矿区勘查工作程度图(绘出前人历次区调、勘查的范围并注明工作年限和勘查阶段);区域地质图;矿区地形地质图(包括图切地质剖面图、地层综合柱状图、探矿工程分布位置);矿区实际材料图;矿区测量控制点分布图;物探、化探数据图、成果图;采样平面图;钻孔柱状图(全部钻孔);槽探、浅井、坑道工程素描图(全部工程);,老硐(窿)分布图和新老坑道联系图;地貌和第四纪地质图;区域水文地质图;矿区水文地质图;矿区工程地质图;矿区环境地质图;井巷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图;钻孔抽水试验综合成果图;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剖面图;工程地质钻孔综合柱状图。,综合研究性数据图件:含矿地层及矿层对比图;勘探线剖面图(有时可与资源/储量估算剖面图合并);矿体(层)纵剖面图;砂矿和缓倾斜矿体(层)顶底板等高线和矿层等厚线图;矿体(层)水平断面图或中段平面图;构造控制程度图(附主要矿层底板等高线图);资源/储量估算水平投影或垂直纵投影图;,地下水、地表水、矿坑水动态与降水量关系曲线图;矿坑涌水量计算图;矿床主要充水含水层地下水等水位(水压)图;矿体直接顶(底)板隔水层等厚线图;岩石强风化带厚度等值线图;中段岩体稳定性预测图;露天采场边坡稳定性分区图;外剥离量计算及剥离比等值线图;等温线图。,A.12 附表原始基础性数据表:测量成果表(包括三角点测量成果、各种勘查工程包括勘探线端点测量成果);钻探工程质量一览表、煤层综合成果表、封孔情况一览表;采样及样品分析结果表(全部的基本分析、组合分析、内、外部检查分析、光谱分析、全分析、物相分析、单矿物分析等);岩矿鉴定结果表、重砂分析结果表;煤质化验成果表(可选性、煤岩、一般分析);,矿石、岩石物理性能测定结果表、岩石力学试验成果表;矿石体重、湿度测定结果表;主要含水层钻孔静止水位一览表;钻孔抽水试验成果汇总表;钻孔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综合编录一览表;地下水、地表水、矿坑水动态观测成果表;气象资料综合表;井、泉、生产矿井和老窿调查资料综合表;水质分析成果表;土样分析试验结果汇总表;瓦斯测量结果表;地温测量结果表;矿区环境地质调查资料汇总表。,综合研究性数据表:各工程、各剖面、各块段的矿体平均品位、平均厚度计算表;资源/储量估算综合表;块段资源/储量表、矿体资源/储量表、矿床总资源/储量表;风化带、构造破碎带及含水层厚度统计表;矿坑涌水量计算表。,A.13 附件矿石加工技术性能试验报告;可行性研究或预可行性研究报告;工业指标推荐报告;有关确定工业指标的文件;勘查许可证或采矿许可证(复印件);探矿权人或采矿权人对报告中资料真实性的书面承诺;投资人或上级主管部门初审意见;投资人的委托勘查合同书(或上级主管部门的项目任务书)、委托(预)可行性研究合同书、委托监理合同书;勘查监理单位和监理人资格证书(复印件)、项目监理报告;,矿产资源储量主管部门对资源/储量的评审认定文件(本文件在报告评审认定之后补入);记录有矿床全部钻孔孔口坐标、测斜资料、样品化验分析数据的软盘或光盘。记录有矿床全部探槽、浅井、坑道工程测量数据和全部样品化验分析数据的软盘或光盘、记录有主要图件的软件光盘。,说明:1、本提纲规定的正文共分十大部分,是一份完整的勘查报告的内容,但这里没有明确规定“章、节”编号的形式,这就出现两种可能:一种是以“第一章、第一节、第二章、第一节、第十章、第一节、”的形式编写,一种是按照“1 1.1 2 2.1 10 10.1”的形式编写。以前者形式编写,符合我国的传统习惯,目前比较容易被接受;按照后者形式编写,符合国际上一些文件通用的形式,特别是各“节”所属的“章”次一目了然,优点明显。在实践中,采用哪一种编号形式都可以。,2、本标准所附的勘查报告编写提纲,是在各矿种报告编写的共性基础上综合的结果,但不同矿种有不同的特点、不同的专业用语、不同的表述方法,不同的专业图件等,这些都应允许在报告编写中存在,同时也不应妨碍本标准的普遍应用。本标准没有列入盐湖和盐类矿产勘查报告编写中有关卤水矿的特殊要求,但在盐湖和盐类矿产地质勘查规范的附录J盐湖和盐类矿产地质勘查报告编写的补充要求中,已有详尽的规定,报告编写者应予执行。,附录B(规范性附录)运用地质统计学方法估算资源储量的固体矿产地质勘查报告中资源储量估算部分的编写提纲本标准修订中新增的重要的部分,体现了总则中对新技术、新方法应用的原则和具体内容,是近年来我国推广地质统计学方法估算资源储量过程中,对在勘查报告中如何准确、全面的阐述其工作过程、估算程序、估算质量和估算结果的经验总结,对评审和设计中评价与利用资源储量的估算结果有重要意义。,(2)关于固体矿产矿山闭坑地质报告编写的规范内容介绍3 固体矿产矿山闭坑地质报告的性质和用途3.2 固体矿产矿山闭坑地质报告是综合反映矿区(矿井、采区)内的矿山地质、设计、开采及综合利用、探采对比、地质环境变化、矿产资源/储量结算的文字和图表资料,是通过开采对矿区(矿井、采区)的地质和矿产资源/储量的调查研究的总结成果。闭坑地质报告可作为矿区(矿井、采区)闭坑的地质依据。,6 固体矿产矿山闭坑地质报告编写基本准则6.1 矿井、采区范围内探明的可采储量即将回采完毕,或者虽然尚未采完,但由于开采技术条件的原因,剩余矿石在技术上或经济上已不能回采,需要闭坑时,应编写闭坑地质报告。矿山停办时也应编写闭坑地质报告。,6.2 闭坑地质报告编写所需的资料,应在矿山基建和开采过程中及时、全面的收集、整理。矿山地质工作应符合有关规范的要求,在指导生产过程中,积累客观、真实的资料,并进行综合研究,为报告编写作好准备。6.3 闭坑地质报告的内容要有针对性、实用性和科学性。原始数据资料准确无误,对比分析简明扼要,结论依据可靠。要力求做到图表化、数据化。提倡采用计算机技术编写报告。,7 固体矿产矿山闭坑地质报告编写要求7.1 闭坑地质报告编写前,报告编写技术负责人应结合具体情况,以本标准附录C为基础进行增减、取舍,制定切合实际的编写提纲,送采矿投资人或上级主管部门批准。7.2 闭坑地质报告由报告编写技术负责人按照批准的编写提纲组织编写。闭坑地质报告名称统一为省(市、自治区)县(市、旗或矿田、煤田)矿区(矿段、井田)矿(指闭坑的具体中段、坑口、采场等名称)闭坑地质报告。,7.3 闭坑地质报告编写完成,按照政府有关矿产资源储量评审认定的规定初审后,送交评审认定,并由报告编写技术负责人负责按照评审中提出的修改意见组织对报告的修改。评审认定后复制的报告,按照政府有关地质资料汇交的规定进行汇交。,附录C(规范性附录)固体矿产矿山闭坑地质报告编写提纲C.1 第一章 概况C.1.1 矿山交通位置、自然地理概况、所处区域构造位置简述。C.1.2 矿山地质勘查简述:历次地质勘查、生产勘探工作的时间、勘查单位、主要工作量、资源/储量估算方法、获得的资源/储量类别和数量、勘查报告评审认定情况。C.1.3 矿山开采简述:矿山设计时间、设计单位、生产规模、服务年限、生产管理、总采出矿量。C.1.4 闭坑(停办)原因。,C.2 第二章 矿山地质简述C.2.1 简述矿体地质特征:C.2.2 简述矿石质量特征:C.2.3 简述矿床开采技术条件:C2.4 简述矿石选冶技术条件。C.2.5 矿山地质测量工作及其质量评述:C2.6 矿山生产过程中累计探明新增(或减少)资源/储量及其品位情况,C.3 第三章 矿山开采和资源利用C.3.1 设计利用的资源储量、开采方式、开拓系统、采矿方法、选矿流程、历年采掘工作量、历年采出矿量、采矿回收率、选矿回收率等的述评。C.3.2 损失矿量(包括正常和非正常损失)、损失率、贫化率,批准非正常损失矿量的机构、批准理由等情况的述评。,C.3.3 工业指标实际运用情况及合理性评述。C.3.4 资源/储量注销概况。剩余资源/储量及剩余原因的述评。C.3.5 对共生、伴生矿产的综合开采、利用情况及矿石加工工艺的评述。C.3.6 通过矿山生产地质工作对地质情况的新认识、新发现,影响矿山开采的主要地质问题。,C.4 第四章 探采对比C.4.1 探采对比:矿体形态变化、厚度变化、顶板及底板位移、品位变化、资源/储量对比(对比条件、绝对误差和相对误差)、构造变化的对比以及开采技术条件变化的对比。C.4.2 对勘查方法、手段、勘查工程间距、勘探类型及其确定的合理性的评述。C.4.3 对资源/储量估算方法的评述。,C.5 第五章 环境影响评估C.5.1 地下水疏干范围、水位及其恢复程度等情况的评述。C.5.2 采区地质环境变化,包括:采空区矿层顶板冒裂带高度、地面开裂、沉降、山体滑坡、坍塌等变形破坏范围及程度、露天采场及其边坡崩落范围等情况的评述。C.5.3 水体污染及其自净情况的评述。C.5.4 废弃物堆放情况与处理。,C.6 第六章 结 语C.6.1 简要评述矿山生产的经济、社会、资源效益。C.6.2 矿山闭坑资源/储量的核销结论及能否作为闭坑的依据。C.6.3 剩余资源/储量的处理建议、废矿坑利用建议、环境及地质灾害治理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