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文化与安全.ppt
第一章 绪论安全与安全文化,本章要点 安全文化与社会文明 理解安全和安全文化 弘扬和建设安全文化 大学生安全文化教育 灾难事故与安全价值,安全:幸福的根源,亲爱的朋友,你知道人的一生遇到多少次可能伤害事件吗?事故统计学的科学答案是100次以上。有的人比较“幸运”,他(她)均能“逢凶化吉,化险为夷”,所遇到的事故都是未遂事故,而有的人却很“倒霉”,成为了事故的牺牲品。其实,幸运与倒霉并不是命中注定的,在某种程度上是可以自己把握的,而一个人有没有这种把握能力,很大程度取决他(她)拥有多少安全文化。,安全:生产与生命的保证,1-1 安全文化与社会文明,什么是安全文化 安全文化的历史变迁 几个民俗安全文化趣事 古代人类的风险防范策略 民间安全文化的发展 安全文化是社会文明的重要特征,安全伴着幸福,安全创造财富。,大千世界,各种文化千奇百怪,不胜枚举,其中也不乏有许多垃圾文化。但请你记住,安全文化历史悠久,不可没有。,一、什么是安全文化,安全文化是一种元文化。元文化是人类进化过程首批创造的文化,是与人类创造自身一起而创造的文化。安全文化是人类自觉行为的产物,是追求安全和获得安全的结果。,安全常挂号,不吃后悔药。,安全文化广义的定义,在人类生存、繁衍和发展的历程中,在其从事生活、生产实践的一切领域内,为保障人类身心健康安全并使其能安全、舒适、高效地从事一切活动;预防、避免、控制和消除意外事故和灾害;为建立起安全、可靠、和谐的环境和匹配运行的安全体系;为使人类变得更加安全、康乐、长寿,使世界变得友爱、和平、繁荣而创造的安全物质财富和安全精神财富的总和。,安全的承诺:幸福永远伴随着你。,安全文化的特点,安全文化涉及较广,它包括国家安全、安全生产、公众的安全素质、环境保护、产品安全等。安全文化随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而产生,并随之得到不断的创造、继承和发展。安全文化具有光辉的历程,并有各种文字记载。,安全法规生命换,前人吃苦后人鉴。,安全文化既不是当代某人的发明或创造,也不是谁的新论新说。安全文化不以人的主观意志而转移,是一种客观存在,是人类在生存的实践活动中,由集体的智慧和力量以及科学技术的进步,给人类后代留存的瑰宝。,有安才有全,无安全没有。,返回,二、安全文化的历史变迁,经过漫长的岁月,人类的祖先在灾害逆境中抗争,创造了工具、符号、语言,发展了思维能力,逐步认识了赖以生存的自然世界。人类从本能的条件反射到自觉的抵御灾害,学会极简单的安全自卫方法,掌握了某些安全防护技能,产生了有意识的自我保护行为。从原始群体聚居,发展到以工业文明为标志的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社会,再到今天以数字化和信息为标志的高、新技术时代。人类社会的发展、科技的飞跃雄辩地证明:没有人类的安全活动,就不可能有现代的人;没有安全文化,也不可能有人类灿烂而悠久的文明史。,安全放松一时,后悔伴随一世,如何学习安全文化,首先要考察安全文化的起源、历史演变及其内涵、特征、范畴。要了解安全文化的哲学思想,探讨它的伦理、规范、价值观,分析其社会功能和社会影响力,剖析人的身心安全与安全文化的关系,探索安全文化科学等问题。还应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联系自己的工作实际,了解邻里、同事的安全卫生习俗,观察所在单位、所处社区常见的安全做法等,并经常把这些安全信息和事态进行比较。,安全就是生命,安全就是效益。,安全文化随处可见,例如,酒席上,一条美味的全鱼朝上的一面已被剥尽后,人们要翻鱼的另一面吃时,却愿意把“鱼翻过来”说成把“鱼顺过来”,因为说“翻”字时总会联想到翻车、翻船。经过观察学习你就会发现,安全的追求是不断的,有公示于众的安全指标,有自觉遵守的安全规章,有不言而喻的安全道德、伦理,还有深藏于人们心灵的安全戒律。,安全就是效益、生命和幸福!,这些都是社会规范之外的带有个人色彩的行为习惯,它可能因人而异,但又大同小异,广泛存在于人们的实际生活中,成了与人们的职业相关,能影响职业行为又并非职业行为的一种无形的力量。这也是安全意识的表现,安全文化的积淀。这就是以民间文化方式表现出来的又以安全为目的的习惯做法,这就是民俗安全文化。,安全记心中,事故不发生。,返回,三、几个民俗安全文化趣事,1为什么古人信奉“生辰八字”?2为什么许多人迷信占卜?3为什么旧时要给孩子穿“百家衣”、吃“百家饭”?4为什么旧时要给孩子佩带长命锁?5为什么古代人崇拜行业保护神?6为什么旧时矿工忌讳老鼠搬家?,安全是个宝,时刻莫忘了!,1“生辰八字”及其算命法,人的出生年、月、日、时的相应的干支,古人称作“四柱”。“四柱”的天干地支共八个字,每项两字,依次排列。如“甲子”(年)、“乙丑”(月)、“丙寅”(日)、“丁卯”(时),这就是所谓的“八字”。找出其所属五行(水、金、火、木、土),再判断其相生相克的关系,即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再根据八字所属的相生相克来推断其祸福寿夭、嫁娶姻缘。,安全是所有工作的基础。,“生辰八字”的算命实例,清代杰出的古典小说红楼梦的第九十六回,记载了推算生辰八字以决定婚娶的过程。卜者通过对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生辰八字的推算,认为贾宝玉只有与薛宝钗结婚方合“八字”命定。因为宝玉生于庚子年,属鼠,水命;黛玉生于辛丑年,属牛,土命;而宝钗则生于丁酉年,属鸡,金命。金生水,故宝玉病了,算命的人便说是要娶金命的人冲喜。至于黛玉,则因为她的土命要克宝玉的水命,所以是娶不得的。这种“批八字”,不知拆散了天下了多少有情人。,安全是稳定的基础,胜利的源泉。,“生辰八字”的起源与发展,“生辰八字”的推算,其理论基础是星占学和阴阳五行说,这两种学说都形成于汉代,因此,算命起源于汉代。东汉王充的著作论衡中关于星占学的论述和关于十二生肖的论述,反映了它的雏形。到了清代,按“生辰八字”算命更为盛行,并出现了许多算命方面的顺口语,如“白马畏青牛”、“猪猴不到头”、“龙虎两相斗”、“红蛇白猴满堂红,福寿双全多康宁”、“青兔黄狗古来有,万贯家财足北斗”等等。可见当时按生辰八字算命的风气之盛。,安全是效益,质量是财源。,民间为什么信奉“生辰八字”,首先,人们认为“八字”能预测未来结果如何;其次,认为“八字”能判断事物产生后果的前因是什么。这两方面的共同目的都是趋吉避凶,以迎合或满足问“八字”者向往幸福、追求人生吉祥如意的心理。在人们无力支配自己命运时,职业算命者便得以乘隙而入,从而左右着人们的精神生活。,安全是自身生命的延续。,2占卜的由来,“占”,观察之意,“卜”是以火灼龟壳,根据其出现的裂纹形状,预测祸福吉凶。宋代邵雍著有梅花神数,人称奇书。清代胡煦撰有卜法详考整整四卷。民国以来什么“奇门遁甲”、“麻衣神相”、“六壬文王课”等书更是充斥市场。以“张铁嘴”、“小神仙”、“赛诸葛”为名的测字先生,算命瞎子,卜卦真人简直多如牛毛。他们凭借三寸不烂之舌,吹得天花乱坠,使人信以为真,让人把钱乖乖送到这些占卜人的手中。,安全幸福的方舟,占卜的手法,有“兆”与“数”两大类。兆,北方称“征候”,南方叫“兆头”。民间认为人的凶吉祸福皆有预兆。解放前南京的夫子庙、上海的城隍庙、苏州的观前街等地,游人会突然被看相、测字的拦住,说你脸上某部分出现了大祸临头的征兆。被说者心惊肉跳,占卜立即摆出一副善指迷津的架势,让你看相或测字,然后套出你的心理反应,骗取钱财。“数”是一种“数术”,也称算卦。自古代创造了八卦之后,一些数术家即利用它占卜。,安全责任为天,生命至高无上。,3“百家衣”和“百家饭”,穿百家衣,即在婴儿诞生后,孩子的亲友向四邻逐户乞讨红、黄、蓝、白、青、黑、紫、各色碎布块,缝制成衣,称为“百家衣”。按迷信说法孩子穿了这种“百家衣”,能消病祛灾,顺利成长。吃百家饭,就是在孩子出世以后,家人用红布缝制一个大口袋,由父母或者至亲,持袋向四邻乡亲挨家挨户讨米粮,做成百家饭,这样就可以让孩子像乞儿一样容易长大。,安全左右幸福的航线。,“兜百家米”和“吃百家米”,“兜百家米”主要流行于江浙一带。民间如果遇到小孩体弱多病,怕难养育,其父母要选取吉日,到娘娘庙烧香礼拜,许下讨饭愿。然后向左邻右舍各家兜米,每乞一家就用红头绳打个结。兜来米后煮给小孩吃,吃了可以祛除病痛,也含有贱而易养的意思。“吃百家米”习俗流行于广西东南部。这里的百家米,系指乞丐所讨得的米。人们给乞丐施舍时,往往从其米袋中抓回一把米珍藏起来,等到家中有孩子生病时,煮粥给孩子喝。民间称之为“功德米”,即行善事的米。意为借众人的功德,可以祛病免灾。,跟着安全走,抓住幸福的手。,穿百家衣、吃百家饭还有多种表现形式,如旧时流行“穿虎头鞋”,虎头鞋以黄布精心制作而成,鞋头绣一虎头,虎额绣一“王”字。俗信认为小孩穿上这种虎头鞋可以为其壮胆、避邪,同时也含有祝福孩子长命百岁之意。以上这些习俗,都有企盼孩子日后顺利,健康成长的美好愿望。从根本上讲,这是人们在医药水平不发达的情况下,在自然面前没有力量的表现,总认为人的吉凶祸福是冥冥之中被神秘力量所支配,也反映了人们追求健康长寿的美好愿望。,黄金有价人无价,人身安全事最大。,4长命锁的由来,在我国,不少人家在孩子出世以后,要给孩子佩带一个锁片,俗称长命锁。这是长期流行于汉族地区的一种习俗,用来祈求祝福孩子易长易大。给孩子佩带长命锁的习俗,是从古代系长命索风俗演化而来。长命索又称长命缕、续命缕、百索等,始于汉代。最初人们只是通常在端阳时将这种长命索系于手臂上,以祈求长命、消灾。荆楚岁时记:“五月五日,以五彩丝系臂,名长命缕。”事物纪原引风土记又说:“荆楚人端午日以五彩丝系臂,辟兵鬼气,一名长命缕,今百索是也。”,忽视安全等于轻视生命。,后来,开始出现了婴儿周岁时,将长命索挂于其颈项的风俗。留青日札:“小儿周岁,顶带五色彩丝绳,名曰百索。”古人认为这种长命索可以避邪驱瘟,挂在儿童颈项,可以使儿童祛除百病、顺利成长。再后来,就由这种长命索进一步演化成长命锁,认为儿童挂了这种长命锁,就能“锁”住生命、健康成长。有的地方还流行给孩子带百家锁的习俗,称之为“化百家锁”,其方法如同僧侣化缘一样,由孩子的家长挨家挨户去索要铜钱,然后将这些从百家凑来的钱去给孩子打一个锁片。,牢记安全就是珍爱生命。,为什么古代人崇拜行业保护神,各行各业,各种不同的经济团体中都有自己不同的崇拜偶像。不同职业衍生出种种不同的神灵,在那些世代传承的流动性工匠职业群中,这种行业性崇拜特别发达。如瓦木石匠奉鲁班为祖师爷,制陶的人奉范蠡自为祖师爷,蚕农敬重蚕神螺祖,裁缝信奉黄道婆,医生信奉伏羲、神农、扁鹊,捕鱼人以妈祖为水神,甚至行窃者也有行业保护神宋江等等。,安全保健康,千金及不上。,祖师爷与各自行业的关系,与各行业首创者的神话传说和贡献有关。如元代以后民间医生或信奉伏羲或祭祀神农,都与他们知药性、尝百草的传说有关;战国时代的扁鹊、唐代的名医孙思邈被尊为药王显然与他们擅长各科用药的传说、留下医学名典有关。元代民女黄道婆被奉为裁缝之神是因为她首创纺织术,使百姓深受其惠的结果。鲁班被敬为神,与传说他发明锯以及制造工艺高超有关。太上老君被尊为炉火神,更为与他将孙悟空放在八赴卦炉,欲炼出长生不死之丹的传说有关。,安全二字千斤重,息息相关万人命,所敬奉的偶像往往是一种本行业构成威胁的对象。如山神之于伐木人、船神之于船工,无非是乞灵于这些神灵不要对本行业制造灾难。该行业一种招徕生意的方法。如酒店有不少以孔子为饮酒之宗的,再加上杜康、嵇康、向子期、贺知章、李太白等历年喜欢饮酒的名士,以来招徕顾客,使生意兴旺发达。,遇上骗子多琢磨,抓住机会赶快溜。,有的祖师爷只还有象征意味,实际上与该行业并无特殊关系,如鞋匠祭祀孙膑,可能是因为他割去膝盖骨仍然穿鞋子的缘故。补锅匠信奉三个祖师爷,颇有深意:供奉女娲娘娘,夸耀补锅功同补天;供老君,比喻拥有八卦炼丹炉;供饿佛,意为锅漏饭难熟,人将受饥挨饿,祈求饿佛保佑补锅的生意兴隆。还有一种祖师爷仅仅因名号或者装束等关系受到崇拜,如开老虎灶的敬奉唐伯虎,只因同用一个虎字;提篮小贩信奉蓝采和,除“篮”、“蓝”同音外,蓝采和那身打扮:穿蓝衣,系黑带,持拍板,一足踏靴,踏歌浪游,这一形象无异于流动小贩。,安全法规生命换,前人吃苦后人鉴。,近代随着行会制度的衰落,行神崇拜的观念也日趋减退,行神的神秘性受到蔑视,商业行会为了进行同行业间的自由竞争,首先宣布不再崇拜祖师。行神与行神崇拜最终成了中国风俗史的一个遗迹。尽管行业神的由来有多种原因,但其中之一包含着祈求行业平安和发展。,安全就是最大的效益。,为什么旧时矿工忌讳老鼠搬家,由于旧社会矿工头不顾矿工的死活,所以生活在井下的矿工形成了种种禁忌。“老鼠过街,人人喊打”,这本是家喻户晓的一句俗语,但矿工在井下,却敬鼠如神,哪怕再穷,即使一日三餐杂粮菜皮填不饱肚子,可是老少矿工在井下吃饭时,总要分一点饭菜喂老鼠,吃不下的剩饭也从不带回家,倒在井下宴请鼠先生和鼠太太。这是因为井下有瓦斯,这种气体会使人窒息和引起爆炸,老鼠和矿工一同生活在井下,它们也受到毒气的威胁,但鼠类对这种气体极为敏感,只有在没有毒气地方,这种小精灵才出现,所以矿工见了老鼠就有一种安全感,若看不到鼠儿在矿井下窜来窜去,即产生恐惧心理。,安全是人生的支柱,矿工最忌老鼠搬家,看起来这是一种迷信,其实不尽然。井下时常会发生冒顶和推倒掌子面的不幸事故,这种人不易发现的周期性压力冒顶,老鼠特别敏感。发现鼠群集体迁移,即是事故的预兆,祖祖辈辈生活在井下的矿工,摸索出老鼠的生活规律后,代代相传,这样就形成了矿中关于老鼠的忌讳。,安全是生产的基础和保障,不要再打我了!,其他的一些禁忌,黑龙江的一些矿中,认为“井”字不吉利,习惯称自己的矿为“坑”。无论哪个矿都可以找到一坑、二坑、三,但大多没有“十坑”,因为“十坑”与“死”谐音,正如欧洲人避开“十三”一样,矿工都躲开“十”数,以求吉利。下井以后,说话也有不少忌讳,禁止说“冒顶”、“砸”、“倒”等犯忌的话。在家中如发生家庭纠纷、邻居吵架,特别是听了别人的咒骂后,翌日即停止下井。夜间做噩梦也认为是凶兆,第二天就避避进坑,这种传统的习俗,有迷信色彩,但也不完全属于迷信,心绪不宁、精神沮丧,是很容易出工伤事故的。,安全是一切工作的开始,返回,四、古代人类的风险防范策略,安全文化具有民族、地域、时代的特点,它取决于当时、当地人民和社会的经济基础、文化背景、社会制度和科技水平,也是最纯朴的、最古老的、最普遍的大众安全文化。人类对安全或灾害的认识经历了无知、盲目、被动的阶段,才发展到局部有知、有意识的、系统的阶段,经过世代的创造、继承、优化、发展,而不断繁荣的。,安全是幸福,事故是痛苦,四千多年前,我国制陶技术就达到很高的水平,采矿和冶炼技术的发展,促进了安全文化的繁荣。湖北铜绿山的矿冶遗址考证,两千多年前我国的采矿安全措施达到了一定的水平;春秋战国时,李冰父子防洪治水,有闻名中外的都江堰分洪工程;北宋建筑学家喻皓设计和施工了梵天寺塔和开宝寺灵威木塔;北宋孔平仲的谈苑中对水银中毒就有多处记载;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对铅中毒就有了写照;1637年,宋应星编著的天工开物对矿内瓦斯和顶板的安全技术及矿业安全工程的雏形均有详尽的描写。人类对安全的认识是从无知和被动,到局部有知。随之安全文化也逐步萌发、丰富和发展,以满足人民生产和生活水平的需求。,安全抓得好,生产步步高,古语指教的安全方略,居安要思危。出自左传、襄公十一年:“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安不忘危,预防为主”,正像孔子所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这真是安全行动的原则和方针。长治能久安。出自汉书、贾谊传:“建久安之势,成长治之业。”只有发达长治之业,才能实现久安之势。这不仅对于国家安定是这样,生活与生产的安全也需要这一重要的安全策略。,忽视疾病吃亏,忽视安全丧命,有备才无患。同上述,出自左传、襄公十一年。只有防患未然时,才能遇事安然,成竹在胸,泰然处之。这也是重要的安全方略。防微且杜渐。源于元史、张桢传:“有不尽者,亦宜防微杜渐而禁于未然。”从微小之事抓起,重视事物的苗头,使事故和灾祸刚一冒头就及时被制止,为损失控制的有效战术。,企业求发展,安全是关键,未雨也绸缪。出自诗、幽风、鸱:“迨天之未阴雨,彻彼桑土,绸缪牖户。”管天未下雨,也需修补好房屋门窗,以防雨患。如要安全,也须如此。这不失为有效的事故对策。亡羊须补牢。出自战国策、楚策四:“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尽管已受损失,也需想办法进行补救,以免再受更大的损失。古人云:“遭一蹶者得一便,经一事者长一智。”故曰:“吃一堑,长一智。”“前车已覆,后来知更何觉时。”谓之:“前车之鉴。”这些良言古训,不失为事故后必须的良策。,贼偷一半,火烧全无。,古语指教的安全方略,不失为警世良言。但应予注意的是,面对现代复杂多样的事故与灾祸大千世界,以教条不变的策略对待它,是必定要失败的。只有以变化和发展的眼光在实践中探求和体验,才能在与事故和灾祸的较量中立于不败之地。,全家安全无恙,胜过黄金满箱。,返回,五、民间安全文化的发展,祝语的形成和发展1人的活动离不开安全问题2大众安全意识的民俗传承与现实表现,安全生产,是我们的生命线。,祝语的形成和发展,在人们的日常交往中,总有祝愿平安的用语,尤其在彼此的通信往来里,早已经成为固定格式的书信结尾。但是今天的使用,与其历史渊源相比或许相去甚远,有时仅仅是一种客套话。祝语形成于原始的巫术礼仪活动,它首先是巫术,然后才成为礼仪。语言巫术是巫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语言、文字和图画,一般使用中多以吉利的词语为表现形式,用于书信是这种形式的演变的一种,并逐渐成为礼仪用语。,千万注意,决不可丧失警惕,人类在原始状况下,生产力极其低下,对自然界的认识正确性不强,但生存温饱、祛除灾祸是必须谋求的。为此,就不得不向想象中的魂灵祈祷,求得保佑,这就需要叨念吉利的言语,于是祝语就成了当时生活离不开的祈安避祸的工具。随着自然奥秘的逐渐揭开,这种向魂灵祈祷的方式被科学取而代之,但“祝”作为一种礼仪被保留下来,主要用于对人的美好祝愿,这在当今的迎来送往及书信里是屡见不鲜的。人们使用祝语的真实目的是以祈求平安为核心的,不管当时的举动何等的荒唐,我们都应该肯定古人的诚心与淳朴、坚定与坚信。,有钱难买一身安,安安全全胜有钱。,令人生悲的是到了现在,这好像仅仅是一种交际时的装饰用语。可以说它的真实意义已经失落,假若我们能够找回这些失落的、又是我们最需要的东西,再借助科技的力量,不难料想,那真会减少许多灾祸;我们的社会,真会如祝语所言安好、全安、健康、愉快、春安、暑安、秋安、冬安,如此这般,一个美好的、给人幸福的生活就会真实地层现在我们面前,命运自然就会在我们的掌握之中。,安全不厌百遍喊,常喊常新利生产,1人的活动离不开安全问题,劳动创造了人,如果劳动不安全,就创造不了人。所以,实际情况应该是:安全的劳动创造了人。假如你有机会参观任何一处旧石器时代的人类活动遗址,一定会联想到,猿人在打制用于御敌和生产的石质工具时,可能因飞溅的石粒伤害眼睛或别的器官这一情景。想到这些,你就会顿悟:当人类一出现在地球上,就有了安全和劳动保护问题。自然,还会进一步想到,劳动和安全是分不开的。,安全不要踢皮球,出了事故找根由。,安全文化作为历史最为久远,涉及最为广泛、影响最为深远的人类文化之一,安全与人的世界、人的生存、发展紧密相连。因此,安全绝不是独立于人类社会之外的抽象的事物,也不是发自生物体本能的条件反射,而是人类文化系统的构成元素。对于自然界,它无所谓安全和不安全,例如山体滑坡、地陷土崩、暴雨洪水等,纯系自然现象,能说它不安全吗?只是由于有了人,有了人的世界和人与自然的联系,才出现了安全问题。所以,安全是一种社会现象,也是个体的人的生命的需求。由此可见,任何非人的安全都是不存在的,这也说明了安全的文化属性。,安全第一要牢记,不可粗心和大意,事实上,人类行为的方方面面及其所体现的不同门类的文明,包括哲学、政治、经济、军事、科学、法律、道德、伦理、风俗、习惯、文教、艺术、社会的价值取向、人的心理、思维及行为方式等,无论是器物的,还是制度的、行为的、观念的、精神的,起初都同安全是浑然一体的,只是后来才出现了分化,产生了专门的安全事物,如消防水缸、水利设施、高速公路的隔离网以及名目繁多的法规制度、操作规程等,但今天仍存在着相互渗透的联系,并又趋向新的综合。,安全工作,从点点滴滴做起,2大众安全意识的民俗传承与现实表现,中华民族文化有一个非常可贵的特点,就是热爱生命,从不否定和逃避现实人生,对自身真实地活着感到很有意思而特别珍惜生命。因此,中国人总希望活得平安、活得悠然、活得长久、活得美好。由于这种健康心理的支持,中国人做什么事情,首先最关心的是做这件事情有无风险,即过程是否安全可靠,结果有无意义。不是四平八稳的事情是不情愿做的。,安全措施要做细,疏忽大意出问题。,出门要预测、看天气、问风寒;修房造屋要看风水,破土动工要看时辰;婚配要看“八字”,迎娶要择日子,以待良辰吉日等。这些例子说明中华民族的安全意识不是太差,只是不太科学而已。倘若加以正确引导,用现代科技知识去武装,必将转化成一股有利于身心健康的强大力量,大大促进安全工作的开展,为安全生产和生活创造良好的主观条件,实现主体安全的目的。其实,民间风俗安全活动是一种资源,人们应该换一种思路去对待它,科学地利用它,适时将科技与民族文化相融合,兴许会变消极因素为一种激励安全的动力。,安全第一是经济运行的命脉。,安全文化作为人在劳动中与创造自身同时创造的一种文化,多少年来,一直照顾着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其中不乏人类智慧的结晶和科学的因子,除了被现代自然科学吸收的部分外,许多非自然科学的东西尚存于民俗民风中,有的甚至被视为迷信的东西而加以批判。因此,安全文化需要我们去正确挖掘和引导。,安全第一,警钟常鸣。,返回,六、安全文化是社会文明的重要特征,一个不安全的社会绝对谈不上是一个文明的社会。科技的进步,知识与技术的创新,促进了现代工农业的进步和社会文明的提高,也增进了物质的繁荣。大众文化素质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其劳动方式、工作和生活环境、生活质量都不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不同时期和不同社会有不同的安全文化。,安全第一是我们工作的准则。,1安全文化的分支及变化,安全文化可以分为基础安全文化和专业安全文化。基础安全文化是对全体国民普及的安全文化;专业安全文化则是从事某项专门技术或技艺活动的人应当具备的专门文化知识和行为素质。基础安全文化是专业安全文化的基础。随着科学技术的普及,许多专业安全文化正在不断向大众普及延伸,促使基础安全文化水平不断提高。例如,20世纪末,我国出现了乡村城镇化、城镇都市化、都市社区化的趋势,人类社会的安全、减灾、环保及人性化也成为21世纪的追求目标,还应运而生了城市安全减灾文化、社区安全文化等。,只有安全好,任务才能保。,2国民素质的提高推动安全文化的发展,随着一系列事故的发生,一幕幕血的教训,使广大群众已经能权衡生命价值和经济利益的比重。前车之鉴,后事之师,传媒的宣传也使国民加强了安全自我保护意识。当前,领导干部的安全意识也在变化。安全是人民生存和发展最基本的条件,关爱生命、关注安全,安全责任重于泰山。各级领导正在加强安全责任意识,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对安全生产工作的领导;任何一个细节上的疏忽或失误,都可能造成人的财产甚至生命的损失。只有安全了,才能有收获、有幸福,否则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大多数领导干部已经深刻意识到这一点。,生命属于我们只有一次。,人民物质和文化生活的日益提高,也要求生活的稳定和保障,从当代人民的生命观、价值观、伦理、道德和习俗看,公众对21世纪的社会活动和生活质量有了更高的要求,安全与健康问题,是直接影响人民高质量生产、生活、生存的问题。科技越进步,文化事业越繁荣,人民的安全文化程度就越高。安全文化使人类更加聪慧,同时又会对保护自身安全与健康和社会文明提出更苛刻的要求,要求以新的对策减少自然的、技术的、社会的更大风险和灾害。这样就不断丰富着安全文化,也不断提高了公众的安全文化素质,同时又推动着人类进步和社会文明发展。,为安全投资是最大的福利。,特别是在有四分之一世界人口的中国,人民解决温饱、进入小康,安全文化就更需要不断提高,人们更加关心和爱护自己的生命,在世界人口老龄化和独生、优生人口控制趋势下,公众对安全、健康、长寿的追求已成为时尚和热点。,效益诚可贵,生命价更高。,3工业文明、科技进步促进安全科技文化发展,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工业革命的出现,安全科学体系的创建,安全文化也有了进一步的变革。安全伴随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推动了安全科学技术的进步,为当今的安全科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安全科学技术体系把安全、科学、文化联系起来,形成了安全科技文化系统,进而改进了人类的安全意识、安全思维、生命价值观念、安全行为及人生哲理,安全习俗、安全文化影响着人们对安全科学崇尚的程度。安全文化在企业领域的应用就形成了企业安全文化,与行政或管理工作相结合就成了安全工作文化或安全管理体制文化。,幸福是棵树,安全是根基。,安全科学体系的出现是各领域科学发展和融合的结晶。无论从工业发展、科技进步、社会文明的观点看,还是从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人民科技文化素质不断提高看,安全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繁荣直接影响着人类的历史进程和社会文明发展。,有了安全才有其它一切。,返回,1-2 理解安全和安全文化,为了深入认识安全文化的内涵,首先需要了解安全的意义,特别是安全与人的关系。由于人们的思维、认知、价值观、政治倾向、经济地位及所处环境存在差异,对安全的认识和理解必将有所不同,各自形成的安全观的内涵也有极大的差异。,安全就是生命和财富。,对安全的理解对安全文化不断发展的理解,一、对安全的理解,汉语中安全的解释及其意义的延伸对狭义安全的理解对广义安全的理解对安全相对性的理解对本质安全化的理解,安全没搞好,大家都苦恼。,1汉语中安全的解释及其意义的延伸,安全是人们最常用的词语之一,然而在专业工具书中至今未见到较详尽的解释;在工具书中,也只能查到用相近词或相关词做的简单解释。“安”字有不受威胁、没有危险、太平、安全、安适、安逸、安稳、安康、安乐、安详、安心、稳定、习惯、妥善、徐缓等含义,可谓无危为安。“全”字有完满、完整、完好、完备、整个、保全或指没有伤害、无残缺、无损坏、无损失等,可谓无损则全。,安全生产是企业发展的必备条件。,总之,安全是指人的身体不受伤害、心里有保障感、太平、圆满等的事物存在与变化状态。根据对安全一词各种互相联系的含义的分析,可以认为其本质性的内涵界限是:安全与否是从人的身心需要的角度或着眼点提出来的,是针对与人的身心存在状态(包括健康状况)直接或间接相关的事或者物讲的。,安全生产,是我们的生命线。,“安全”二字,通常是指事物对人不产生危害、不导致危险、不产生损失、不发生事故、运行正常、进展顺利等安顺祥和、国泰民安之意。,2对狭义安全的理解,人的生存和发展与人的生产实践活动紧密相关,又与安全生产活动及其保障条件紧密相连。人们往往把安全说成是生产中的安全,即指在劳动保护国策的范围之内,保护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和健康。换言之,是指劳动者在上班或生产期间或在每周40小时工作时间内的安全,即在国家法律法规所限定的劳动安全与卫生的条件和环境中从事生产、工作或其他活动。当代东西方国家通用的“职业安全卫生”这一术语,即Occupational Safety and Health(OSH)。,安全生产是企业效益的根本。,在我国,常把劳动保护或安全生产混合使用,可以这样认为,安全生产和劳动保护在劳动生产中基本上可以相互通用,但实际上却存在着一定的差别。但不管如何表述,实际上就是厂矿企业所关心的安全生产,也是法律法规一直在规范的安全生产。它仅仅指在生产过程中,在从事职业活动中要保障劳动者(职工)不伤、不病、不影响身体健康、不出意外人身事故,这是工业社会中最普遍的安全标准,也是当代各国的一种工业文明标志,行业或企业安全状况可比性的最基本、最低的要求。这就是狭义的安全概念,在我国,也是各级政府和行业主管部门以及公众当前最为关心、能够承受的安全与健康标准。,安全花开把春报,生产效益节节高。,3对广义安全的理解,随着国内外专家学者对安全科学技术的创立并对其研究领域的扩展,安全内容已涉及到生产、生活、生存、科学实践以及人可能活动的一切领域和场所中的所有安全问题,即广义的安全。这是因为,在人或人群的各种活动领域或场所中,发生事故或产生危害的潜在危险以及外部有害因素总是客观存在的,即事故发生的普遍性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只要有人及危害人身心的外部因素同时存在的地方,就始终存在着安全问题。当今所说的安全,不论其内涵还是其外延,都早已超越了劳动安全的范围,有了新内容和含义,它突破了传统的安全生产观念,把安全所关注的范围扩展到人类活动的全部领域,形成了符合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要求的大安全观。,安全记心中,效益不断升。,广义安全内涵,安全是指人的身心安全(含健康)而言,不仅仅是人的躯体不伤、不病、不死,而且还要保障人的心理的安全与健康;安全涉及的范围超出了生产、劳动的时空领域,拓展到人能进行活动的一切领域;人们随社会文明、科技进步、经济发展、生活富裕的程度不同,对安全需求的水平和质量就具有不同时代感全新的内容和标准。大学生在校期间的安全也在广义安全的内涵之中,安全规程,如汽车的方向盘。,首先,安全是指在外界不利因素作用下,使人的躯体及其生理功能免受损伤、毒害或威胁以及使人的心理不感到惊恐、危险或害怕,并能使人健康、舒适和高效率地进行生产、生活,参与各种社会活动,而不仅仅是使人处于一种不死、不伤或不病的存在状态。其次,安全是指使人的身心处于健康、舒适和高效率活动状态的客观保障条件,即物质的、精神的或者与物质相联系的客观保障因素。,安全好,质量保;效率高,任务超。,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国际上公认的科学概念,“健康是在躯体、精神和社会上的一种完满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虚弱。”,简而言之,广义的安全是站在人类生存和繁衍的高度,以人类身心需要为着眼点,从确保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使人们进行生产、生活、生存活动的一切领域,免受任何危险和伤害,并使人身心获得安全健康、舒适高效、快乐长寿的一种状态。,安全生产责任重于泰山。,4对安全相对性的理解,理想的安全或绝对安全是一种纯粹完美,永远对人的身心无损无害,绝对保障人能安全、舒适、高效地从事一切活动的一种境界。事故和灾害为零只是安全的理想值。实际上,要实现绝对安全是不可能的,人们总是在不同时期、不同客观条件下,不断地提出公众或社会需要的安全目标即相对安全的标准,同时,每隔一段时间就要修订或废除一批过去的安全标准,原因如下:,安全是劳动者生命的保护神。,人类的认识能力不断提高。由于人们的安全意识、文化素质及生产能力逐渐提高,对安全或事故的运动本质认识不断深化,需要对事物的特性和属性进行新的评价,以便更有效地保护自己。,各类事物和周围环境在不断地变化。各种物质受到新的内外因素的作用,产生了新的危害物质,改变了事物的某些特性和活动规律,也改变着人们赖以生存的环境,进而又对人的身心安全与健康产生新的影响。安全科学技术进步。提供了更加先进、精确的测试手段、科学的洞察力和判断能力,更深刻地了解世界万物的变化和运动规律,也使人学会利用安全科技成果,更科学、更可靠地保护自己。,安全是企业兴旺发达的基石。,公共安全和社会文明逐渐形成氛围。安全的伦理道德及人的安全价值观,追求更高标准的安全健康环境,已成为公众的自觉需求。形成一种安全文化氛围和与社会文明发展相应的安全道德规范,必然需要有更高的公共安全标准。国家经济不断好转。国家有能力、有条件把保护大众的安全和健康的义务变成符合国情的可行的政府行为,支持颁发新的标准和法规,保护人民的安全和健康,维护社会空前稳定和持续发展。,安全是文明生产的阶梯。,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公众追求安全健康、快乐长寿的标志提高了,能够承受的安全和卫生标准也随着提高。学习国外的安全卫生立法经验。吸收国外先进经验,学习先进管理方法,结合国情不断地完善安全管理体制和制定新的安全管理目标。有计划地制定和推行安全卫生法规和标准,使安全工作法制化,使保护公众安全与健康成为社会公德,必须强制执行,利用法律手段,保证劳动安全卫生法律法规的实施。,树枝常修剪,不要碰电线。,为了达到理想的安全,必须不断地对涉及安全的各类因素进行深入研究,同时弄清楚各因素的相互影响或作用产生的耦合效应。对安全的认识和追求,离不开社会、时代、经济基础和科技水平。每个时代都有与其时空、社会背景相对应的安全标准,这就是安全的相对性。,安全是企业的命脉。,5对本质安全化的理解,绝对的安全是不存在的。因为任何装置(物)都存在着某些危险性或某些潜在的危险物因素,人的认识能力、判断能力和控制能力总是有限的。所以,多数人认为或能接受的危险性,就成了当代社会(公众)允许的(可接受的)安全水平。是安全还是危险,是由当代的科技进步、经济基础、人们的安全心理素质和公众承受的事故和危害的水平来判断和决定的。,安全是硬道理。,人类发展的历史证明,理想的、绝对的安全是难以达到的,其主要原因是:人类对自然物和人造物的本质和活动规律的认识能力和控制能力总是有限的;对万物危害的机理或系统风险的控制也是在不断地深入研究和探索之中;人类自身对外界危害的抵御能力有限;调节人与物之间关系的系统控制的协调能力也是有限的,这就必然会引发事故和灾害的降临,造成人和物的伤害与损失。,安全与效益结伴,安全与幸福同行。,相对安全的目标值,在一定条件下是可望实现的。人们常把理想的绝对的安全作为不断追求的奋斗目标,这是科技发展的动力,它表明人类安全的实现,具有阶段性、持久性、科学性和激励性。实际上,对物而言,局部的本质安全化有可能实现,但万物或系统全面地达到本质安全化是不可能的,只存在离理想安全越来越近的可能,通过不断地努力,可最大限度地实现本质安全化。这必须靠人们在不同时期、不同阶段,用不同方法去创造。尽可能地去实现理想安全,发挥和充分利用人体潜能,即对危害的承受或忍耐能力,但又不超过对人身心安全与健康的有害阈值,最大限度实现人的安全,这就是人不能达到本质安全化的奥秘。,对安全的忽视就是对事业的愚昧。,返回,二、对安全文化不断发展的理解,安全文化是伴随着人类社会不断发展的主流文化,是人类的智慧和创造力的综合反映,是保护自身发展的人类文化的基础和动力。,步步小心,平安是金。,从历史的角度看安全文化的发展 从系统的角度看安全文化建设,1从历史的角度看安全文化的发展,宿命论与无知观。纪元以前,人类对自己无知,对自然也不明白,再后来,宿命论成了人类的共识。认为人的灾祥祸福的变化都是命运安排,都是天命预先所定。这种因认识的局限性所导致的历史性的愚昧和无知,是人类古代安全文化的典型特征。经验论与事后观。自纪元以来至20世纪初,人类对安全的认识能力提高到经验论水平,其特征是亡羊补牢;经验论尽管是事后的,但对后事也具有预防的重大意义。,安全一天,胜似万元。,系统论与综合观。20世纪初至20世纪50年代,随着工业社会的发展和技术的不断进步,二次世界大战后军事工业竞争的推动,人类对安全的认识从局部有知进入了系统有知(论)阶段,从而在方法论上能够推行安全生产系统与安全生活的综合型对策,在寻求本质安全文化的道路上又向前迈进了一步。本质安全化论与超前预防观。20世纪50年代以来,随着高技术的不断应用,人类的安全认识论进入了本质安全化论阶段,超前预防型成为现代安全的主要特征,这种高技术风险领域的安全思维和方法论,推进了传统产业与技术领域的安全手段和对策的创新与进步。,安全意味着幸福生活的开始。,2从系统的角度看安全文化建设,保障安全要通过有效的事故预防来实现。在事故预防过程中,涉及两个系统对象。事故系统,其要素是人、机、环、管。人的不安全行为是事故最直接的因素;机的不安全状态也是事故的最直接因素;不好的环境影响人的行为,对机械设备产生不良的作用;管理不善也是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安全系统,其要素是人、物、能量、信息。人是指人的安全素质(心理与生理、安全能力、文化素质);物是指设备与环境的安全可靠性(设计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