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课件 (共44张PPT).ppt
本节教材相对应课程标准是“举例说明某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和“举例说明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本节课是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一第三章第二节。本节内容在知识体系中起到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既是对前面所学的自然地理知识的总结和归纳,也是之后学习人文地理和区域地理的理论基础,是正确处理人地关系的依据。,1.知识和技能.理解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含义;.了解影响土壤发育的主要因素,理解自然地理环境要素间相互作用的关系。.能运用地图分析、理解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辩证关系,提高观察、分析和归纳能力。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土壤形成与自然地理环境其他要素间联系的剖析,学会从整体角度综合分析地理问题的方法。.尝试分析和评价自然资源综合利用及其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陆地环境的复杂多样和规律性,树立科学的环境观.通过自然资源综合利用及其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分析,增强可持续发展观。,教学重点:.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含义的理解教学难点:.各种因素与土壤相互作用的关系,高一学生思想活跃,求知欲强。学生已学习了水循环、大气循环、岩石圈物质循环,对地理环境要素有初步的认识,对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有一定的了解,已具备基本的地理阅读、分析和提取信息的能力。但学生还缺乏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案例帮助学生对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认识,进一步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案例分析法、小组谈论法,将在我以下的模拟课堂中具体展示。,将在我以下的模拟课堂中具体展示,我准备采用纲目式的板书设计,条理清楚,简单明了,且突出重点,以便学生更好的掌握知识点。,以上是我今天说课的全部内容,如有不当之处,希望大家多多批评指正。,各要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1、大尺度自然地理环境中有哪些圈层?2、各圈层间通过哪些循环使彼此间进行联系与作用的?,大气循环,水循环,地质循环,生物循环,我国西北内陆地区最突出的自然特征就是干旱,年降水量小于200mm。主要原因是距离海洋远,且有高山阻挡,海洋湿润气流不易到达,为温带大陆性气候。,思考:那么在这种干旱环境下的植被、地貌、土壤以及河流的状况如何呢?,我国西北内陆地区,干旱,发育差肥力低,风蚀地貌,河流少内流河,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表现之一每一要素都作为整体的一部分发展和变化,并与整体的自然环境特征保持一致。,一、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从有文字记载开始,黄土高原就属于森林草原区,在西周春秋时期,森林覆盖率达53%,当时河流众多比较清澈,枯水季节流量也较大。但随着人口的增加,放牧、农垦活动等加大,到宋代以后“郁郁葱葱,绿荫冉冉”的景观就消失了。到了明清 以后,已经达到无地不耕的地步,且大量陡坡被开垦,水土流失大大加强。森林只零星的分布在偏僻的山区。,黄土高原的环境变迁,过度砍伐、开垦、放牧等,水土流失,生态恶化,植被破坏,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表现之二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体的改变,“牵一发而动全身”,黄土高原严重的水土流失对黄河中下游地区造成什么样的影响?,想一想,河流上、中游砍伐森林,河流上、中游水土流失,河流含沙量增加,下游河道泥沙淤积,河道泄洪能力降低,洪涝,抬升河床,地下水位升高,土壤盐渍化,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的表现之三某一要素的改变,不仅影响当地的整个自然环境,还会对其他地区的地理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蝴蝶效应蝴蝶效应是气象学家洛伦兹1963年提出来的。其大意为:一只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热带雨林中的蝴蝶,偶尔扇动几下翅膀,可能在两周后引起美国德克萨斯引起一场龙卷风。其原因在于:蝴蝶翅膀的运动,导致其身边的空气系统发生变化,并引起微弱气流的产生,而微弱气流的产生又会引起它四周空气或其他系统产生相应的变化,由此引起连锁反映,最终导致其他系统的极大变化。,二、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 以土壤的形成为例,土壤处于四大圈层相互紧密接触的过渡地带;是联系有机界和无机界的中心环节;具有肥力,能够生长植物。,二、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以土壤的形成为例,土壤处于四大圈层相互紧密接触的过渡地带;是联系有机界和无机界的中心环节;具有肥力,能够生长植物。,二、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 以土壤的形成为例,汉字“土”的含义,“|”表示土壤能够生长植物。,说文解字:“土,地之吐生物者也。”,“二”即土壤位于岩石面之上、地面之下的大地表层;,土壤是指陆地表面具有一定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理想土壤成分的体积分数,土壤的组成,矿物质,有机质,水分,空气,土壤与哪些自然地理要素相互作用?,裸露岩石,成土母质,成熟土壤,原始土壤,风化作用,高等植物,苔藓类生物,1、成土过程:,2、影响因素:,成土母质、气候、生物、地形、人类活动,(一)成土母质与土壤,阅读教材,思考:1.何谓成土母质?2.成土母质和土壤有何区别联系?,裸露的岩石经过风化作用后,形成的结构疏松的风化物称为成土母质。,区别:土壤具有肥力,能够生长植物;而成土母质是岩石的风化物,不具备肥力。,1、成土母质是土壤的初始状态,是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和植物矿物养分元素(氮除外)的最初来源。,2、成土母质的粒度与土壤质地关系密切。,3、成土母质的化学成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土壤的化学元素和养分。,联系:,灰化土剖面(大兴安岭北端寒温带针叶林中),砖红壤剖面(海南岛热带雨林中),活动:同样位于森林环境下,为什么会形成不同的土壤?,1、气候对土壤的直接影响:,(二)气候与土壤,4,1、通过土壤与大气之间的水热交换,直接影响土壤的水热状况和土壤中物理、化学过程的性质与强度。,思考:在寒冷的气候条件下与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下,哪个更利于有机质的积累?,温暖条件下,化合物的分解速度远大于寒冷条件。寒冷条件下,微生物分解作用缓慢,利于有机物积累;温暖湿润条件下,微生物活动旺盛,全年都能分解有机质,使有机质含量减少。(土壤有机质含量由低纬向高纬逐渐增多),(二)气候对土壤的影响:,活动:风化壳的厚度与气候条件有什么关联?,(二)气候与土壤,2、气候对土壤的间接影响:,从寒冷、干燥的地带,到高温、多雨的地带,化学与生物风化逐渐增强,有机残体归还逐渐增多,风化壳逐渐加厚。,10 5,(二)气候与土壤,黑土是温带半湿润地区草原草甸植被下发育的具深厚腐殖质层的黑色土壤。黑灰色腐殖质层厚30-100cm,是在寒冷湿润的气候条件下形成的。,红壤的基本特征是呈酸性,肥力较低有机质含量在2%以下。原因是分布在湿润和高温的热带和亚热带南部,微生物活动旺盛,有机质被大量分解。,荒漠土有机质含量少,土壤水分缺乏,石灰表聚明显。在我国主要集中分布在西北地区,深居内陆腹地和干旱地带,属干旱的大陆性气候。,通过土壤与大气间不断进行的水分和热量交换直接影响其水热状况;间接通过影响岩石风化,动植物和微生物的活动等来影响土壤的有机质含量和其形成发育过程。,6,(三)生物与土壤,阅读探究:P74回答,土壤是如何形成的?,裸露岩石,成土母质,成熟土壤,原始土壤,风化作用,高等植物,苔藓类生物,成土过程:,(三)生物与土壤,土壤的表层为有机质(腐殖质),它是土壤具有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最主要原因,是土壤的本质属性。阅读课本P74思考回答:土壤的有机质是怎么形成的?,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质,以枯枝落叶和残体形式,将有机养分归还地表,生物是土壤有机质的来源,也是土壤形成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土壤肥力的产生与生物作用密切关联。,(三)生物与土壤,微生物分解,光 合作 用,二氧化碳,水分养分,植物,有机质,腐殖质,吸收作用,(三)生物与土壤,P75活动,1.为什么说生物是土壤形成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2.比较说明在下列土壤类型中,哪一类发育程度较好:黄河三角洲冲积土,青藏高原寒漠土,江南丘陵红壤。,3.查阅资料,说一说黄土高原土壤的性状和成因。,1、生物在生长过程中,尤其是绿色植物有选择地吸收母质、水体和大气中的养分元素,并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质,然后以枯枝落叶和残体的形式,将有机质再归还给地表,从而形成土壤肥力。,2、冲积土为黄河大量泥沙堆积发育而成,发育最好;青藏高原地势高、气温低,这里的寒漠土发育程度差;江南丘陵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化学与生物风化作用较强,红壤发育较好。,3、黄土疏松多孔,质地均匀,垂直节理发育,直立性强。冬季偏北风将蒙古等地的黄色的沙尘吹来堆积而成。,(四)地形与土壤,阅读教材讨论回答:地形是从哪些方面来影响土壤形成的?具体是怎么样来影响的?,山地,坡度,坡向,温度降水湿度,陡坡,平地,阳坡,阴坡,气候带植被带,土壤,侵蚀多,沉积多,土壤浅薄,土壤深厚,辐射多,温度高,蒸发少,水分状况好,生土,熟土,肥土,南方水稻土,北方黑土,(五)人类活动与土壤,农业生产:耕耘改变土壤结构、保水性、通气性 灌溉改变土壤水分、温度状况 收获剥夺归还土壤的部分有机质 施肥改变土壤的营养元素组成,肥土,退化,(一)对单项资源的利用,活动:人类仅利用某种单项资源或单项资源的某一部分,能否影响到其它环境要素?为什么?,三、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资源综合利用,(二)对区域资源的利用,活动:人类开发利用某一区域资源,能否影响到其它区域的环境资源?为什么?,三、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资源综合利用,(三)对不可更新资源的利用,活动:利用不可更新资源,能否影响到其它环境要素和环境资源?为什么?,三、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资源综合利用,三、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资源综合利用,尊重和顺应自然规律综合考虑,系统决策可持续开发利用,(一)对单项资源的利用,(二)对区域资源的利用,(三)对不可更新资源的利用,原 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