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ppt
5.1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通过光合作用,植物吸收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放出氧气,通过降水,土壤和水圈及生物获得水分补给,通过植物蒸腾和土壤蒸发,大气获得了水汽,植物残体进入土壤,向土壤提供了有机质。,岩石通过风化向土壤提供成土物质和无机盐,土壤及岩石风化物被侵蚀,搬运到低洼处堆积,形成沉积岩。,图中有哪几种地理要素?,一、各地理要素组合形成自然地理环境,通过光合作用,植物吸收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放出氧气,通过降水,土壤和水圈及生物获得水分补给,通过植物蒸腾和土壤蒸发,大气获得了水汽,植物残体进入土壤,向土壤提供了有机质。,岩石通过风化向土壤提供成土物质和无机盐,土壤及岩石风化物被侵蚀,搬运到低洼处堆积,形成沉积岩。,图中有哪几种地理要素?水在各要素间是如何转换的?太阳能在各要素间是如何传递的?,一、各地理要素组合形成自然地理环境,、原因: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请描述藏羚羊的生存自然要素有什么,并说明它们之间的关系?请分析羚羊的减少原因。羚羊的数量在无人干扰的情况下基本恒定的现象,说明各自然要素共同作用产生了什么功能?,一、各地理要素组合形成自然地理环境、原因:物质和能量交换,、功能:(生产功能、平衡功能),黄土高原的土壤受流水侵蚀,逐渐失去了肥沃的表土层,土壤肥力逐渐下降。在土壤受到侵蚀的同时地面被流水侵蚀形成沟谷。长期的流水侵蚀使沟谷不断加长和加深,进而平坦的高原面被沟谷切割成破碎状。已被人类严重破坏的自然植被的高度和覆盖度随水土流失继续下降,并与土壤表土层同步消失。河流携带的泥沙在黄河的下游沉积,河道淤高,河流改道,形成泛滥平原。,(1)阅读以上资料,你能画出黄土高原水文、地貌、土壤、生物和人类影响的过程吗?,黄土高原(),土壤肥力(),形成()地貌,人类破坏植被,黄河下游(),河道(),河流(),形成了()地貌,(2)由此可以得出怎样的结论,流水侵蚀,下降,沟谷,泥沙沉积,淤高,改道,泛滥平原,黄土高原是在水文、地貌、生物、土壤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过程中形成的,一、各地理要素组合形成自然地理环境、原因:物质和能量交换、新功能,、表现:统一的演化过程,一、各地理要素组合形成自然地理环境、物质和能量交换、产生新功能,、统一的演化过程,我国西北内陆地区,干旱,发育差肥力低,风蚀地貌,河流少内流河,牵一发而动全身,森林减少,土壤腐殖质减少,水土流失加剧,土壤肥力下降,仅存人工林天然次生林,滞留降水功能降低,洪水断流,沟谷综合纵横岩石裸露,风化加速,“厄尔尼诺”将会对大气产生不可估量的作用,从而导致气候变化:中、东太平洋及南美太平洋沿岸国家异常多雨,甚至出现洪涝灾害;热带西太平洋降水减少,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发生严重干旱。“厄尔尼诺”也会影响到热带以外的中高纬度地区,甚至给全球气候带来异常。,实例:课本P97“活动”,归纳:人类在改变生物、水等自然地理要素的时空分布时应充分考虑由此引发的自然地理环境的变化是向良性方向或恶性方向发展。,建坝的两面性,正面:防洪、防凌、蓄水、供水、发电、养殖、旅游等,反思:国际大水坝委员会调研表明,50%水电站发电低于预期值;70%供水电站达不到预期目标;大水坝成本一般都高于预算的50%;世界上60%以上的河流已受大坝控制。,鲧禹治水神话的历史背景是处于黄河中游(今山西芮城地区)的鲧部落堵塞了黄河的一条重要支流共水,引发黄河下游的决口改道,受害最严重的祝融部落西攻鲧并流放了他。禹凭借他特殊的身份协调了上下游的关系,使各部落拆除了黄河支流上阻碍洪水排泄的各堤坝,治水成功。鲧的堵适得其反,禹的疏卓有成效。,5.2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阅读课本P9899关于陆地自然带的文字说明,自然地理环境演化的统一性,自然景观,自然景观在某个确定方向上保持特征的相对一致性,而在另一确定的方向上表现出差异性,从而呈现带状分布特征,即称为自然带。,热量和水分等自然地理要素在陆地表面呈现某种规律性的变化,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热量在空间上的规律性变化,水分在空间上的规律性变化,?,?,陆地水平地域分异规律,课标要求:运用地图分析地域分异规律,根据预习小测,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自然带,归纳表,地图册P38,小测,理想大陆,理想大陆的假设前提,陆地表面是均匀的,没有地形起伏,探究陆地自然带水平方向上的分异规律,影响自然带的主导因素气候,热量,水分,赤道向两极,沿海向内陆,热量,水分,水分,地理环境水平分异规律,赤道向两极,东西延伸南北更替,沿海向内陆,南北延伸东西更替,高低纬度表现明显,中纬度表现明显,6634N,2326N,0,大陆西岸 中部 大陆 东岸 大陆西岸 中部 大陆 东岸,中纬度地区,低纬度地区,高纬度地区,大陆的水分主要来自海洋。一般说来,气流由海洋吹向大陆的地区,距海越近大陆上获得的水分越多,反之越少。这样,在辽阔的大陆上,随着距海远近的不同,在同一个温度带内降水量却出现由沿海向大陆内部逐渐减少的趋势。在干湿程度上则出现湿润半湿润半干旱干旱的演变,地表水、土壤和植物等也相应地出现更替。这种分布趋势大致与经度变化方向(东西方向)相平行,主要由于水分状况由沿海向内陆递减导致自然景观分布呈现南北延伸、东西更替现象,称为经度地带性规律。,一般认为,夏季风,降水量 200mm 200400mm 400600mm,思考:是否所有大陆都是距海越近降水越多?,分析结论:暧湿气流的迎岸风将导致较明显的沿海向内陆的地理环境分异规律,热量减少,越向内陆,差异性,自然带,自然带由沿海向内地更替,寒带冰原带,寒带苔原带,亚寒带针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温带草原带,温带荒漠带,热带荒漠带,热带草原带,热带雨林带,自然带由赤道向两极更替,陆地水平地域分异规律:,小结,活动,练习,作业,ABC依次是什么自然带?,这种地域分异属于_地域分异规律。其主导因素是什么?在什么地带最明显?,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温带草原带、温带荒漠带,水分;中纬度,从沿海向内陆,练习,预习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思考:假如有一座相对高度为6000米的高山位于赤道或位于南极大陆,其垂直自然带哪个更加丰富?为什么?,为什么纬度地带性只在高纬度和低纬度地区表现明显?在大陆的低纬和高纬地带,气候的纬向地带性表现得尤其明显,因为在这两个纬度地带,冷与暖的矛盾处于比较稳定的状态。前者接收太阳光热多,暖空气是矛盾主要方面,全年高温,长夏无冬;后者接收太阳光热少,冷空气是矛盾主要方面,全年低温,长冬无夏。因而在低纬和高纬地带,各种气候类型均按纬度南北更替,多呈带状分布,有的甚至横贯大陆东西。,为什么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只在中纬度表现明显?陆地中纬度气候带是冷、暖气流相互角逐的地区,气温、降水的季节变化和非周期性变化都很显著,进而,中纬度的气压季节变化也很显著。按热量情况,陆地中纬度气候带分为陆地温带和亚热带。由于全球大陆在中纬度地区被海洋分割得最为厉害,所以往往出现大陆东、西两岸和大陆内部不同的气候现象和特征,而表现出干湿地带性,并由此影响到自然环境由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热量与水分相比,哪个是主导因素?地球表面自然界的发生、发展与变化的能量主要是来自太阳辐射热能,而热能分布又主要受纬度因素制约,所以纬度地带性是地带性规律的基础,而经度地带性现象则是在纬度地带性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探究,为什么真实的自然带分布并不完全与纬线和经线平行?由于海陆分布、水热状况的地域差异受地形的影响,以至陆地水平自然带并不是简单地与纬线或经线相平行分布,而是有某些变化。一般说来,地表起伏和缓,地形影响不大,水平地带性规律表现尤为明显。,自然带,你发现高大山地的景观特点吗?,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高度增加,水热状况差异大,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垂直自然带谱的丰富程度取决于山地的海拔高度和纬度位置、基带的海拔高度,以及坡向。,乞力马扎罗山的基带是热带雨林带,南坡自然带与北坡的差异,相对高度,基带所处纬度,阳坡与阴坡,迎风坡与背风坡,自然带,由基带向山顶垂直分布,水热状况,海拔高度,低纬高山地区,陆地水平地域分异规律:,西风,想一想:为什么荒漠中会有绿洲?,鸣沙山和月牙泉,夏季牧场,天山北坡夏季牧场分布于森林带之上,山地草原,荒漠草原,1500,山地草甸草原,针叶林,高山草甸,高山垫状植物,积雪冰川,北 坡,南 坡,荒漠,荒漠草原,干旱山地草原,山地草原,高山草甸,积雪冰川,2000,2500,3000,3500,4000,天山南北坡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示意图,2、非地带性分布现象 海陆分布、地形起伏、洋流等自然因素的分布不具备地带性规律,称非地带性因素南北半球高纬地带的自然带的分布差异(海陆分布引起的南半球缺失亚寒带针叶林带和苔原带)南美安第斯山南段东西两侧自然带分布的差异、绿洲(地形起伏引起地形雨、获得太阳光热等的差异)洋流影响(暖流增温增湿自然带向较高纬延伸;寒流降温降湿自然带向较低纬度延伸),天山山脉南北坡的差异,1,2,3,小结:,整体性,陆地环境,地域差异,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渗透,地带性规律,非地带性现象,哪座山位于中国秦岭淮河以北的暖温带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