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水净化技术.ppt
第9章 地下水净化技术,本章主要内容,1地下水中铁、锰的去除2地下水中砷的去除 3地下水中氟的去除 4 地下水的生物脱氮技术5地下水有机污染的修复,概述,地下水清澈透明,常年水温低而稳定,古往今来一直是人们重要的饮用水源和理想的工业水源,是人类可以利用的最重要淡水资源之一,是许多国家和地区尤其是干旱、半干旱地区的重要水源。目前,美国人口总数的50%以地下水作为饮用水,我国超过70%的饮用水靠地下水供应,400多个城市开采利用地下水,占总供水量的近20%,在华北和西北的城市供水中地下水所占比例更高达72%和66%,在许多城市地下水几乎是唯一的供水水源。地下水是“三水”循环的重要因素,是维持生态平衡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第1 部分 地下水中铁、锰的去除,地下水中铁、锰的危害,铁、锰都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元素,但是铁、锰过量也会给人们的生活和生产带来很多不便和危害。从生理学上讲,人体摄入过量的锰,会造成相关器官的病变.日本东京郊区曾发生过居民饮用受锰的污染的井水而患病死亡的事件.锰对人体有慢性中毒现象,对锰矿工人的调查资料表明,他们患有类似于精神分裂症的强烈的精神障碍症.在生活方面,引起铁味、在白色织物及用具上留下黄斑、染黄卫生用具,严重的情形会使自来水变成“黄汤”。在工业上,当作为洗涤用水或生产原料时,会降低产品的光泽及颜色等质量,如纺织、印染、针织、造纸等行业。在管道方面会引起管壁上积累铁锰沉淀物而降低输水能力,沉淀物剥落下来时,会发生自来水在短期内变“黑水”或“黄汤”的问题,甚至堵塞水表和一些用水设备。当水中引起铁细菌大量繁殖时,情况更为严重。危害水处理过程,例如在滤料和离子交换树脂上面包一层铁锰沉淀物时就会影响正常的运行,在电渗析交换膜上发生沉淀时危害性尤其大。世界各国生活饮用水标准对于锰含量都有明确规定:铁、锰质量浓度之和为03 mg/L,锰的允许质量浓度为005 mg/L.我国饮用水标准规定:锰的允许质量浓度为01 mg/L。,地下水除铁除锰技术的重要性,大部分地下水都含有过量的铁和锰,将给生活饮用水和工业用水带来很大危害严重影响其使用价值,必须去除。因此,地下水除铁除锰技术历来就是一项饮用水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地下水除铁、除锰主流技术的发展阶段,地下水除铁除锰理论及应用先后经历了自然氧化法、接触氧化法、生物氧化法3个发展阶段。,自然氧化法的理论,铁的常见化合价有+2和+3价,地下水的氧化还原电位比较低。pH值在之间,这种情况下铁一般是以Fe2+的形式存在地下水中。铁的氧化还原电位比氧低,易于被空气中的氧所氧化,pH值对Fe2+的氧化速率有较大影响,在pH值5.5的情况下,地下水的pH值每升高1.0,二价铁的氧化速度就增大100倍。建国初期我国内地下水除铁大多采用的自然氧化除铁工艺,其基本原理是曝气充氧后将亚铁氧化为三价铁,经反应沉淀之后,过滤将其去除。,锰和铁的电位(Eh)-pH稳定关系图,自然氧化法的局限性 1,空气自然氧化工艺通常采用较大曝气强度。在充氧的同时散除地下水中的游离的CO2,以提高pH值,曝气后的pH值一般在7.0以上。尽管如此,空气自然氧化除铁工艺所需的停留时间仍较长,约23h,而且由于三价铁絮凝体较小,容易穿透滤层,影响水质。另一方面,水中溶解性硅酸与三价铁氢氧化物形成硅铁络合物,使氢氧化铁胶体凝聚困难,影响氢氧化铁的絮凝,难以从水中分离。在地下水碱度较低时,溶解性硅酸对除铁效果影响尤为显著。,自然氧化法的局限性 2,锰的氧化还原电位高于铁,Mn2+比Fe2+难以氧化。仅靠曝气难以将地下水的pH值提高到自然氧化除锰所需的pH95的较高水平,需投加碱(如石灰)以提高水中pH值,使工艺流程更加复杂,处理后的水pH值太高,需要酸化后才能正常使用,进一步增加了管理难度及运行费用。对于铁锰共存地下水(尤其铁含量较高时),锰的去除极有可能受到铁快速氧化的干扰,进一步增加了除锰难度。锰难除一直是困扰工程界的问题,也是地下水除铁除锰技术所要解决的焦点问题。实践表明,自然氧化法不适合我国供水设施建设资金有限的现实国情的。,接触氧化法的理论,含铁锰地下水曝气后经滤池过滤,能使高价铁、锰的氢氧化物逐渐附着在滤料的表面上,形成铁质、锰质滤膜,使滤料成为黑色或暗色的“熟砂”。这种自然形成的熟砂的接触催化作用,能大大加快氧化速度。这种在熟砂接触催化作用下进行的氧化除铁除锰过程,称为曝气接触氧化法。接触氧化法是目前地下水除铁最常用的技术。,接触氧化法的优点,接触氧化除铁地下水经过简单曝气后不需要絮凝、沉淀而直接进入滤池。在滤料表面催化剂的作用下,亚铁迅速地氧化为三价铁,并被滤层截留而去除。由于催化剂的作用,只要处理水的pH值高于6.0,Fe2+就能顺利的氧化为Fe3+。我国绝大多数地下水pH值都是高于6.0,Fe2+的氧化均能迅速完成,这样就可以简化曝气过程。曝气只需要向水中充氧即可。接触氧化除铁工艺的构筑物较为简单,水力停留时间只需530min即可。同时铁的去除不受溶解性硅酸的影响出水总铁浓度也随着过滤时间的增加而减少。在周期时间内,水质会越来越好。,两级曝气两级过滤除铁除锰工艺流程,接触氧化法的局限性 1,多年工程实践表明,接触氧化法中铁质活性滤膜对容易氧化的铁的去除非常有效,但在除锰方面则发现一些新问题。一方面,地下水一般为铁锰共存,为排除铁快速氧化对锰氧化的干扰,接触氧化法采用一级曝气过滤除铁,二级曝气过滤除锰的分级方法。工艺流程仍然比较复杂,运行费用也偏高。另一方面,锰难以在滤层中快速氧化为MnO2,而附着于滤料上形成锰质活性滤膜,除锰能力形成周期比较长,而且由于经常性反冲洗等外界因素的干扰,锰质滤膜有时根本不能形成,除锰效果更是呈现很不稳定的状态。,接触氧化法的局限性 2,载体的表面性能对氧化Mn2+有重要影响,并且发现有机物对Mn2+存在络合作用。对除锰的反应速度产生了阻滞作用。当地下水中有机物含量过高时,稳定的锰的络合物吸附在滤料的表面会造成接触氧化过程的受阻。而且滤料表面形成活性滤膜是一个比较缓慢的过程。在过滤终期时,要控制好反冲洗强度,强度过大时,很容易将滤料表面的滤膜冲洗掉这样势必造成过滤初期水质超标的现象。,生物氧化法的发展,我国早在20世纪90年代张杰院士率先开展了地下水生物法除锰新技术的理论及应用研究,并通过大量的微生物学试验,证明了滤池中铁细菌的高效生物除锰作用。国外一些学者也相继从不同角度对生物法进行了研究,在增强除锰效果及降低工程费用等方面取得了一些有价值的成果。,生物氧化法的基本理论,生物除锰是国内外近年来提出的除锰理论,该观点认为除锰滤池中锰的去除主要是滤层中铁细菌生物作用的结果。生物除锰理论还认为“黑砂表层的锰质活性滤膜并不仅仅是由锰的化合物所组成”而是锰的化合物和铁细菌的共生体,且活性滤膜是在微生物的诱导作用下形成的。Fe2+是维系生物滤层中微生物群系平衡与稳定的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若只含锰不含铁的原水长期进入生物滤层,就会破坏生物群系的平衡,滤层的除锰活性也就随之削弱而最终丧失。,生物固锰除锰技术,我国的张杰院士等人对除锰滤池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他们发现,滤料表面附着有大量的微生物,这些微生物具有氧化锰的能力,称之为锰氧化细菌.而且,锰的去除量与滤池中锰氧化细菌的数量成正比.于是,在滤池中接种锰氧化细菌,经过培养,滤料成熟后,对锰有极好的去除效果,在此基础上,提出生物固锰除锰技术。在生物除锰滤层中,熟料表面是一个复杂的微生物生态系统,在该系统中存在着大量具有锰氧化能力的细菌,这个生态系统的存在与稳定对于滤料活性表面的存在与稳定是至关重要的。除锰滤层的活性就来自于附着在滤料表面上和铁泥中的锰氧化细菌的活性。这些细菌在载体上不断再生,不断地有新的吸附表面出现,从而使整个吸附氧化、再生,处于一种动态平衡。,生物法除铁除锰一体化流程,虽然地下水中Fe2+和Mn2+各自的稳定性不同,但是实验证明在生物滤层中的氧化祛除是可以同时进行的,通过一级曝气、一级过滤就能达到同时祛除地下水中Fe2+和Mn2+的目的。该流程简洁,节省了二级曝气池和二级滤池,并获得同时去除铁、锰的良好效果。生物滤池正常运行滤速以57 m/h为限,过高的滤速会缩短工作周期,导致反冲洗频繁和生物量的流失。,多层纤维除铁除锰塔流程图,多层纤维除铁除锰塔是集淋水、曝气、除铁除锰为一体的新式地下水除铁除锰设备。与以锰矿砂或石英砂为滤料的除铁工艺相比,在处理水量相同时可省去曝气塔及中间提升泵,因而占地面积减少1/2,设备投资减少1/31/4,节电0.10.15(kWh)/m3,出水中铁、锰含量符合国家饮用水标准。,生物除铁除锰工艺的优点和应用,2002年我国首座大型生物除铁除锰水厂(沈阳开发区除铁除锰水厂)的成功运行及良好的处理效果证明了该技术的优越性,采用该技术可节省基建费用3 000万元,年运行费用节省20%。黑龙江省兰西镇地下水处理厂采用生物除铁除锰技术取得了满意的铁、锰去除效果。尽管原水含铁量为1014 mg/L、含锰量为0.651.1 mg/L,出厂水水质仍然优于国家饮用水标准,总铁0.050.1 mg/L,总锰0.05 mg/L,彻底解决了兰西镇居民的生产和生活用水问题。与传统二级曝气、二级过滤的除铁除锰工艺流程相比较,该工艺可节省建设费用600万元,占建设总投资的1/3;减少曝气电费25万元/年,占曝气电费的62%。2004年佳木斯江北水厂进行设计,日产水量200,000 m3/d,是目前我国乃至世界最大的生物除铁除锰水厂。,生物氧化法的局限性,(1)目前,生物除锰的实际效果已得到广泛的认可,但生物除锰的机理还处于较初级的实验研究阶段,尽管铁细菌的筛选、驯化已获一定成功,但采用实验室筛选驯化菌种接种的方法,对于大中型除铁除锰滤池,尽管技术上可行,但菌种培养费用巨大,经济上不可行。(2)工程实践相对较少,目前尚未构建起完善的工程设计理论及参数确定方法.在工程实践方面还缺乏一整套规范化的运行调试方法,生物熟料的培养反冲洗强度及时间等,目前尚无确切的控制标准.,生物氧化法的滤料的发展1,随着生物除铁除锰技术优越性的凸现,在含铁含锰地区越来越多的新建水厂采用了生物除铁除锰技术.铁锰氧化细菌是该技术的核心,而作载体的滤料的性能则至关重要。锰砂滤料吸附容量大,曾是传统除铁除锰滤池的首选滤料.但其机械强度低,比重大,价格高。石英砂滤料虽吸附强度不及锰砂,但机械强度高,比重和价格适中,已被广泛地应用在生物除铁除锰水厂。无烟煤的孔隙率高,比重小,价格低廉,从物理性质上分析完全可以作为铁锰氧化细菌的载体.其较高的孔隙率,可以提高滤层内的生物量,比重小可以节省反冲洗的耗水量和耗电量,特别是对于大型的铁锰含量较高的水厂,价格低廉更是突出的优势。工程研究表明,与石英砂、锰砂等滤料相比,采用无烟煤滤料明显加快了生物滤池的成熟,大大缩短了生物除铁除锰滤池的成熟期。对于高铁高锰地下水,无烟煤滤料更适宜作为生物除铁除锰滤池的滤料。,生物氧化法的滤料的发展 2,天然沸石具有优良的吸附性能,而且密度小、价格低。活化沸石的除铁效果好;与锰砂相比,它的反冲洗强度明显降低,可节省较多的反冲洗水及电能。我国沸石贮量丰富,活化处理后的价格与石英砂价格相当,比无烟煤、锰砂的价格低得多,作除铁滤料使用时成熟期短,值得进一步开展除铁的应用性试验研究。,活化沸石与天然滤料的除铁效果对比,生物氧化法的滤料的发展 3,中国市政工程西南设计院已研制成功特制除铁、除锰专用滤料。这种特制滤料的特点是不需成熟期,即新滤料就能对曝气后的地下水除铁、锰,且效果非常好;而且在除铁、除锰的同时,还能去除水中一定的浑浊度、氨氮及亚硝酸盐,已在西南地区很多水厂中得到使用。装有这种特质除铁除锰专用滤料的过滤器MFW系列除铁锰净水装置,可使地下水中的铁锰含量达到饮用水标准,甚至可将它们几乎全部去除。,生物氧化法的滤料的发展 4,沈阳市天泉水处理设备有限责任公司开发了新型的人工制备的SS滤料,主要由铁、铝、硅等15种元素组成,为多孔结构,孔隙率达50%以上,其堆密度低,为0.8 g/cm3左右,用于饮用水除铁、锰和水质净化有特效。从地下水中除铁、锰时,无须成熟期,初始运行即能达标。另外,用于处理江、河、湖等地表水时,可有效去除浊度、色度、异味,并吸附部分重金属离子。该滤料的“藏污纳垢”能力强,同体积滤料的周期净水量是锰砂的3倍以上,一般3 d只需反冲洗1次;因密度较小,易反洗,故反洗水、能耗均低。其缺点是价格较高,约为3 500元/t,而且使用35a需更换新滤料。,生物氧化法的影响因素,从经济性和微生物角度考虑,原水DO维持在3 mg/L左右即可满足运行要求,采用跌水曝气的方式去除效果优于管道混合器。当铁锰共存时最适宜的处理环境温度为20。,地下水除铁、除锰非主流技术,KMnO4化学氧化法臭氧氧化法,KMnO4化学氧化法,利用曝气KMnO4化学氧化沉淀过滤工艺去除铁锰,这是美国八十年代介绍的工艺技术,马来西亚在九十年代也有应用。KMnO4作为去除铁锰的氧化剂,一般KMnO4可与混合池、混凝池、沉淀池及砂滤池联合使用。尽管有时该方法能获得较好的除锰效果,但由于工艺流程复杂,制水成本高,调试运行难度大等缺点。因而在我国大中型水厂的应用很少见,不能代表我国地下水除铁除锰技术的主流发展方向。,臭氧氧化法,臭氧是一种很强的氧化剂,不仅能迅速地氧化水中二价铁,并且在比较低的PH值6.5和无催化剂的条件下,也可以使二价锰完全氧化。但在使用过程中应当控制臭氧的投量,因为投量过大的时候并不能进一步提高锰的去除率,而且锰可能会过度氧化为MnO4-。由于臭氧投量过大所产生的MnO4-容易穿透滤池进入输水管线。MnO4-可能在管网中被还原为二氧化锰,使水呈现黄褐色,影响水的使用。研究结果显示,由于在水中的氧化还原反应较为复杂,单纯采用臭氧氧化方法不能十分有效地去除水中的锰,提高水的碱度也不能使去除率进一步提高。,讨论专题,1结合实例讲述我国某地区去除铁锰工艺特点、设计参数、处理效果。2 介绍国内外某种铁、锰去除新技术的研究进展。,第2 部分 地下水中砷的去除,地下水砷污染 1,砷是致癌、致突变因子,对动物还有致畸作用,已被美国疾病控制中心(CDC)和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确定为第一类致癌物。长期饮用高砷水,会引起花皮病或皮肤角质化等皮肤病,黑脚病,神经病,血管损伤,以及增加心脏病发病。目前,在许多国家和地区的地表水中发现了砷污染。澳大利亚、加拿大、阿根廷、智利、英国、美国、墨西哥、日本、孟加拉国和苏联等,都有高砷水引起中毒的报导。许多国家把水中的砷列为优先控制的污染物之一。地表水的砷含量相对较低,很少超过5g/L,饮用水中砷含量超标现象往往发生在地下水中。我国已发现饮水型地方性砷病病区或高砷区有l3个省区,分别是新疆、山西、内蒙古、宁夏、青海、安徽、北京、山东、四川、吉林、黑龙江、河南和台湾省。饮用水含砷量超过国家0.05 mg/L标准的人口有334万,这些高砷水绝大部分为地下水。,地下水砷污染 2,天然地下水中的砷一般源于岩石、土壤中含砷矿物的溶解,而冶金、化工、制革、纺织等含砷工业废水的排放、含砷药剂的使用等人为活动使得某些地区地下水中砷的含量急剧增高。地下水砷污染对人类健康造成的危害已经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是目前一个主要的公共健康问题。,地下水中砷的物理化学性质,自然水系中,存在有机砷和无机砷。其中无机砷主要以As()和As(V)存在,具体存在形式取决于水体的氧化还原电位和pH。有机砷和无机砷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砷在氧化环境中以As(V)为主,在还原环境中以As(III)为主。按毒性大小对不同形态化合砷进行排序,依次为:无机As()一甲基亚胂氧化物MAsO()谷胱甘肽二甲基胂酸DMAsGS()二甲基胂酸DMAs()一甲基胂酸MAs()无机As()。在地下水中,砷以溶解态和颗粒态两种形式存在。颗粒态砷是由具有吸附性的物质,如氢氧化铁微粒,吸附溶解态砷而形成的。溶解态砷主要是砷酸盐和亚砷酸盐。,地下水除砷技术的种类,混凝法吸附法氧化法离子交换法生物法膜分离法,混凝法,水厂中常用的混凝剂铝盐是:硫酸铝、碱式氯化铝、聚铝;铁盐是:三氯化铁、硫酸亚铁、氯化铁;此外还有硅酸盐、碳酸钙等。大量的研究表明,各种混凝剂中铁盐的除砷效果最好。一般认为,铁盐混凝剂除砷机理是共沉淀和吸附作用的综合:Fe()迅速水解形成氢氧化铁,在结晶长大前,其表面的吸附位与As()形成共价键,这一过程非常迅速,在其后的几分钟之内,絮凝体长大并继续吸附水中的As()。Fe()类混凝剂对As()的去除率基本可达到90%以上,且较为稳定。混凝除砷的不足在于:1、对于As()效果不佳,对于As()的去除率也受水质的影响;2、产生大量的含砷有毒污泥,有后处理问题;3、对于较严格的标准(10g/L),若进水As()含量过高,则出水难以达标。,吸附法材料,吸附法效果可靠,是饮用水除砷的首选方法。稀土与黏土材料复合材料活性材料改性材料含铁矿物纳米材料,吸附法,活性氧化铝曾经是应用最为广泛的除砷吸附材料。但活性氧化铝具有适用pH偏酸性、吸附容量低、再生频繁、铝溶出较高等缺陷。最近的研究热点集中在Fe0上,它最大的特点在于对As()的吸附较为理想。近年来有关活性氧化铝替代材料的研究比较活跃,其中稀土、铁等多价金属氧化物及其盐类因为其对水中的等阴离子具有较强的亲和力而引起重视。为了降低成本,将稀土盐类或稀土氧化物直接浸渍在多孔载体上,也可用来吸附去除砷。一种高效新型稀土复合铁氧化物(CFA)吸附剂具有高效、pH适用范围宽的优点,在饮用水除砷中有较大的应用前景。在吸附除砷方法中,复合材料与改性材料除砷效率高,处理费用低,目前最具有市场应用前景。纳米材料与其他原子结合后性质稳定且除砷效率最高,应是今后的主要发展方向。,离子交换,根据相关报道,无机离子交换剂(如水合二氧化钛,即TiO2H2O)和有机离子交换剂(如经二价铜离子活化的阳离子交换树脂和聚苯乙烯强碱型阴离子交换树脂)对处理低含量含砷饮用水较有成效。有机离子交换剂聚苯乙烯强碱型阴离子交换树脂在美国新墨西哥州的Albuquerque市在对生活饮用水的除砷中已经得到实际应用。改良传统的离子交换剂,可以获得很好的砷去除效果,应用前景广阔。由于各种微波对矿样具有较强的穿透能力,能使P同晶取代沸石骨架上的Al和S,i形成一种新的SAPO类沸石。从而改变沸石具有阳离子交换性能的传统,其中,Si-O-P结构使沸石具有阴离子交换性能,可去除水中的砷。离子交换法还可以去除有机砷。Thirunavuk-karasu等22用锰绿沙(MGS)、有铁氧化层的沙(IOCS)以及Fe3+树脂作为反应介质进行柱实验,研究对有机砷(DMA)的去除。结果表明,用离子交换树脂可以达到较好的去除效果。它成本高,易受干扰,适用于组成单纯、回收价值大的水溶液体系,在饮水处理的应用上研究较少。,化学氧化法,氧化沉淀法主要用于饮用水的前处理,将As()氧化为As(),以进行后续处理。空气氧化与化学氧化相比,不会引入新的化学药品,相对安全。KMnO4、O3、Cl2、ClO2、Fenton试剂、MnO2等都能氧化水中的As(III)。苑宝玲等研究用高铁(主要成分为K2FeO4)与高锰酸钾作为氧化剂,以FeCl3作为混凝剂来去除饮用水中的砷。结果表明,当高铁酸盐与砷浓度比为151,pH为5575,氧化时间10min,絮凝时间30 min时,处理后水样中砷残留量小于005 mg/L。与传统的铁盐法和氧化铁盐法对比,此方法不仅简便、高效、无二次污染,更有利于饮用水的清洁化除砷。氧化吸附同步技术是一种新的除砷方法,无需添加预氧化试剂,利用兼有氧化、吸附功能的新材料将As(III)氧化吸附,实现了As(III)的快速高效去除,主要有Fe(0)氧化-吸附和Fe-Mn氧化物氧化-吸附。,微生物氧化法,尽管传统的物理化学方法除砷率很高但是这些方法需要加入化学试剂用于氧化三价砷,且受pH影响较大。生物氧化法无需加入任何化学试剂,操作费用低且利于环保。近年来,还有学者研究了用生物处理法来去除砷。Katsoyiannis等发现地下水中的一些土著微生物,如铁细菌、球衣细菌、纤维菌等,在氧化Fe2+、Mn2+的同时将As(III)氧化成As(V),并形成难溶的铁氧化物,通过吸附和共沉淀的作用,沉积在过滤装置表面。有调查研究表明,生物氧化对去除铁和锰非常有效,当地下水中同时存在砷的时候,砷(起始浓度为00502 mg/L)也可以被有效去除。其中,As()被氧化为As(V),在微生物、铁氧化物构成的混合物的吸附作用下去除。避免了用化学氧化剂氧化三价砷,而更具经济性和环境安全性。,膜处理1,水处理中采用的膜处理工艺共有四种:反渗透(RO)、纳滤(NF)、微滤(MF)和超滤(UF)。应用这四种膜除砷的研究在文献中均有报道。国外膜处理除砷的研究起步较早,上世纪80年代,采用醋酸纤维膜的RO工艺首次应用于处理砷。总的来看,RO与NF的除砷机理大致相同,主要是筛网作用与电斥作用的结合。UF膜孔径介于MF和NF之间,它不需与混凝联用也可对砷进行去除,但单独使用的效果要低于NF膜。因而相同类型中具有较小孔径,更大的表面正电荷的滤膜会有更好的去除作用。As()的电中性分子存在形式使得它的去除效果不如带负电的As(),前者的去除率一般在5%20%左右,后者在80%100%不等。与膜材料、操作压力及有机物含量,pH等水质指标相关。各种因素中pH的影响较大。,膜处理 2,MF膜的孔径是四种膜中最大的,在0.110m。MF膜的孔径一般大于0.05g/L,因此对于水中溶解态或胶体态的砷,MF膜很难直接去除。一般都是和絮凝联用,首先将水中溶解态和胶体态的砷转换为悬浮态,然后通过对絮体的截留达到除砷目的。相比混凝剂与吸附材料,膜材料和膜组件价格较高,并且需要一定压力驱动运行,耗用电能。尽管它对As()有较稳定的去除率,但对As()的去除效果不佳。因而,目前膜滤除砷方法仍有一定的局限。膜技术对砷的去除效果很好,成本高,维护难。一般用于对水质要求很高以及小规模的饮用水除砷处理。膜技术处理饮用水,会产生高浓度含砷有毒废水,必须采取措施对其进行二次处理。,生物法,生物法是在生物的作用下氧化、降解、去除砷。生物不但能富集、浓缩砷,而且能将其甲基化。水体中的砷主要是无机砷,由于甲基化的砷如甲基砷、二甲基砷、三甲基砷的毒性比无机砷低得多,所以生物对砷的富集是一个对砷降毒、脱毒的过程,如海水中的周氏扁藻可将砷甲基化,许涛等利用藻类复育技术和基因转殖技术增强淡水藻移除砷的能力。藤黄对地下水中的As(III)有极好的螯合能力,其吸附的最佳pH值为68,普通离子如Ca2+、Mg2+等不影响As(III)的去除,Fe(III)浓度较高时,As(III)的去除效果明显下降。Pushpa等在研究Moringa oleifera的种子(SMOS)吸附砷的过程中发现蛋白质、氨基酸与砷的反应是除砷的关键。郑凤英等发现蜈蚣草对As(III)具有较强的吸附、络合能力,且该法成本低廉、操作简便,有望直接用于地下水中As(III)的去除。植物除砷带来了可行、廉价的地下水除砷技术的发展,适用于农村和边远地区。,几种除砷技术的比较1,几种除砷技术的比较,地下水除砷技术发展方向,研制高效、价廉、低能耗的除砷材料多种药剂联合使用,几种方法结合处理生物除砷技术的进一步开发研制家庭除砷器或适于集中供水的除砷设备,大型地表水厂除砷,大型地表水厂传统的除砷方法是用三氯化铁、明矾或石灰软化法,或采用加大投药量的强化混凝法(这些方法都不适用于个别住户的自备井水除砷)。用吸附法、膜法或离子交换法除砷时,一般5价砷比高价砷易于去除,故有的大型水厂先用氯、臭氧或高锰酸钾等氧化剂进行预处理,使3价砷氧化为5价砷,然后通过锰砂(绿砂)活性铝(AA)固定床、反渗透和阴离子交换柱去除。,第3 部分 地下水中氟的去除,饮用水中氟的危害,氟是地球上分布最广泛的元素之一,也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适量的氟对人体健康起着重要作用,当人体内氟含量过低时,会出现龋齿,但摄取过量的氟,不仅易引起氟斑牙和氟骨病,并且可引起人体器官、神经系统和细胞膜的损害。高氟地下水在我国分布广泛,遍及27个省、市和自治区,全国各地约有7700万人饮用含氟量超标的水,其中近500万人的饮用水含氟量超过5.0 mg/(我国生活饮用水的标准为1.0mg/L)。因此,控制和消除饮用水中氟的污染,研究经济、实用的除氟剂与除氟方法,对防治地方性氟病、改善人民身体健康状况有重要意义。,国内外除氟的方法,沉淀法(化学法、混凝法、电凝聚法)吸附法电渗析法反渗透法离子交换法,沉淀法(1)化学沉淀,沉淀法主要分化学沉淀和混凝沉淀,即投加化合物形成不溶于水的含氟沉淀物,或者利用化合物能与氟离子发生络合反应的化学性质而形成共同沉降。化学沉淀法中最常用的是投加钙盐为沉淀剂,Ca2+与F-生成CaF沉淀从而达到除氟的目的。此法优点是操作简单,处理成本低廉;但其除氟效果受氟化钙的溶解度大小限制,往往只能将水中的氟浓度降低到810 mg/L的水平,且产生的污泥量大,污泥中的氟由于含水率高而难以回收利用。有学者基于钙盐沉淀除氟原理研究出流化床除氟反应器,除氟率略有提高,但在处理低浓度含氟水时去除率仍然仅在40%以下。因此,化学沉淀法仅适用于含氟量高的废水处理或者在饮用水处理中作为除氟的第一道工序,其后要辅以吸附、膜分离等工艺来达到良好的除氟效果。,沉淀法(2)混凝沉淀法,混凝沉降法的基本原理是在含氟废水中加入混凝剂,并用碱调到适当pH值,使其形成氢氧化物胶体吸附氟。该法常用的混凝剂有无机混凝剂和有机混凝剂两类。无机混凝剂主要是铝盐和铁盐,但由于铝盐和铁盐混凝沉淀的除氟效率与溶液的pH、碱度、共存阴离子种类和浓度相关,并受搅拌条件和沉降时间等操作条件影响,所以除氟效果并不稳定。聚硅酸金属盐是一类新发展起来的无机高分子絮凝剂,可克服沉淀凝聚颗粒细小、沉淀慢、处理周期长的缺点,成为近年来国内外絮凝剂领域研究的一热点。聚丙烯酰胺(PAM)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有机混凝剂,在含氟废水的处理中加入聚丙烯酰胺,产生吸附、卷带和网捕作用,可加快混凝物的形成,进而加快沉淀速度,强化除氟效果。混凝沉降法一般只适用于处理含氟较低的废水,在强酸性高氟废水处理中,混凝沉降法常与中和沉淀法配合使用。,沉淀法(3)电凝聚法,电凝聚法是利用电解铝过程中生成羟基铝络合物和Al(OH)3m凝胶的络合凝聚作用除氟的方法。目前应用较多的是双极性铝电极法除氟。双极性铝电极法中铝电极上能同时存在阴极反应和阳极反应,从而增加了阳极有效面积并缩短反应时间。电絮凝法具有设备简单、操作方便、处理过程中不需要添加任何化学药剂且生成的沉淀物含水率低等优点。开发高效电凝聚反应器是饮用水除氟研究的方向之一。,吸附法,吸附即含氟水通过接触床时通过离子交换或表面化学反应达到除氟的目的。吸附法的除氟效率高低主要依赖于吸附材料的性能。吸附剂则通过再生来恢复交换能力。此种方法主要用于处理含氟量较低的废水,或经过处理后氟已降至1530mg/L的废水的深度处理,以及饮用水的深度处理。常用的吸附剂有骨炭、活性氧化铝、沸石等。近年来还报导了氟吸附容量较高的羟基磷灰石、氧化锆等。利用这些吸附剂可将含氟10mg/L以下的原水降至1.0mg/L以下,达到饮用水标准。是目前我国应用最广泛的一种饮用水除氟技术。,常用氟吸附剂,电渗析法,电渗析法是在离子交换膜的两端施加直流电场,使带负电的氟离子和带正电的离子分别通过阴、阳离子交换膜向阳极和阴极方向迁移而除氟的一种方法。利用电渗析除氟效果良好,不用投加药剂,除氟的同时还可以降低高氟水的含盐总量。该法降氟效率高,缺点是设备投资大,除氟的同时也除去了部分对人体有益的矿物质。电渗析法适用于原水含盐量5004000mg/L时的苦咸水除氟,因此常用于我国西北、河南、山东等地苦咸水地区的集中饮水除氟工程。,反渗透法,反渗透是通过半渗透膜除氟的纯物理过程,氟去除率能达到90%以上,并且能同时去除水中其他无机污染物。pH、进水成分、流速和操作压力都影响膜除氟效率,研究表明,最佳pH条件为7,操作压力越高,氟去除率越高,但高操作压力同时带来能耗高,成本增加的问题。,离子交换法,离子交换法是将含氟废水通过装有交换剂的装置,氟离子与交换剂上的离子或原子团发生交换,从而将氟离子从水中去除。离子交换法常用的交换剂是阴离子交换树脂,可将氟降至1mg/L以下,但由于地下水含有其他阴离子,影响脱氟效果。因此,对于地下水而言,阴离子交换树脂对氟的选择吸附交换能力较低,一般1kg树脂的交换容量约为1g氟。阴离子交换树脂对地下水中主要阴离子的吸附交换能力为:,讨论专题,1结合实例讲述我国某地区去除砷或氟工艺特点、设计参数、处理效果。2 介绍国外某种砷或氟去除新技术的研究进展。,第4 部分 地下水的生物脱氮技术,饮用水中硝酸盐污染及危害,硝酸盐污染普遍存在于地表水和地下水中,而当饮用水中硝酸盐氮浓度高于10 mg/L时,婴儿饮用后可能患变性血色蛋白症。严重时可导致缺氧死亡。在硝酸盐转化过程中形成的亚硝酸胺等具有致癌、致畸和致突变作用;过多的硝酸盐对农作物的生长也有一定的影响。世界卫生组织(WHO)规定饮用水中硝酸盐浓度不超过10 mg-N/L,推荐标准为5 mg-N/L。目前,我国大多数地区作为饮用水源的地下水已受到硝酸盐不同程度的污染,并且有逐年加重的趋势,个别地区作为饮用水水源的地下水中硝酸盐浓度已超过30mg-N/L。,饮用水脱氮方法的分类,近年来,国际上提出了多种饮用水反硝化方法,从原理上可分为物理法、化学法、生物法和复合集成法。根据进行场所分类可以分为:原位脱氮和异位脱氮。,物理法脱氮,物理法是指利用NO3-离子的迁移或交换完成的,大致分为两类:离子交换法和膜分离法。,离子交换法,离子交换除盐技术相对成熟,主要是指利用碱性树脂的阴离子交换能力,由氯离子或重碳酸根离子与被处理水中硝酸根交换达到去除饮用水中硝酸盐的目的。离子交换法是最早实际应用于饮用水脱硝的工艺,1974年在美国纽约的Nassau县建立了第一座离子交换工艺的脱硝水厂来处理NO3含量为2030 mg-N/L的地下水,采用连续再生的离子交换工艺,树脂在一个封闭的回路中移动,处理能力为6566m3/d,处理水中NO3-浓度低于2 mg-N/L。离子交换脱硝工艺适用于中小城市饮用水处理。由于离子交换脱硝工艺实际上相当于将进水中的硝酸盐等盐分浓缩到再生废液中,因此该工艺最大的缺点就是存在再生废液的排放问题,处理不当会造成对环境的二次污染。,膜分离法,用于饮用水脱硝的膜分离方法包括反渗透和电渗析两种。反渗透膜对硝酸根无选择性,各种离子的脱除率与其价数成正比。反渗透法在除去硝酸盐的同时也将除去其它的无机盐,会降低出水的矿化度。为延长反渗透膜的使用寿命,反渗透前需对处理水进行预处理以减少矿物质、有机物、水中其它悬浮物在膜上的沉积结垢以及减少污染物、pH值波动对膜的伤害。电渗析法的膜推动力是与膜正交的电场力。电渗析可选择性地脱除阴阳离子。与传统的电渗析相比,可逆电极的电渗析工艺减少了膜上的结垢及化学药剂的用量,可用于从苦水和海水中生产饮用水。电渗析和反渗透的脱硝效率差不多,但电渗析脱硝法只适用于从软水中脱除硝酸盐。膜分离法适用于小型供水设施,其缺点主要是费用高以及产生浓缩废盐水,存在废水排放的问题。,化学法,化学反硝化法是指利用一定的还原剂还原水中的硝酸盐。基本反应历程是硝酸盐氮首先被还原为亚硝酸盐氮,最后被还原为氮气或氨氮,从亚硝酸盐氮还原可能要经过NO或N2O产生及还原的过程,但目前尚没有统一的说法。可分为活泼金属还原法与催化法两大类。,活泼金属还原法,活泼金属还原法是指一些活泼金属如Cd、Cd-Hg齐、铁、铝、Devarda合金、锌、Arndt合金等在特定pH环境中可以使硝酸盐还原为亚硝酸盐或氨氮的方法。最常用的是铝粉和铁粉还原法。活泼金属还原法的主要缺点是反应产物很难完全还原成无害的氮气,并且会产生金属离子、金属氧化物或水合金属氧化物等导致二次污染,所以对后续处理要求较高。,催化法,由于金属铁或二价铁等还原硝酸盐的条件难以控制,易产生副产物导致二次污染,所以人们设法在反应中加入适当的催化剂,以减少副产物的产生,这就是催化还原硝酸盐的方法。利用氢气做还原剂,金属等催化剂负载于多孔介质上催化还原水中的硝酸盐成为无毒无害的氮气,这种方法具有速度快、适应条件广的优点。但此方法的难点是催化剂的活性和选择性的控制,此外有可能由于氢化作用不完全形成亚硝酸盐,或由于氢化作用过强而形成NH3、NH4+等副产物。,饮用水生物脱氮,在众多反硝化方法中,离子交换法(物理方法)和生物法是可应用于大规模水处理的工艺,而其中的生物法又因其经济性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生物法根据微生物利用的碳源不同可分为异养反硝化和自养反硝化。异养反硝化细菌利用有机物如甲醇、乙醇、乙酸等将硝酸盐还原为氮气,气态有机物如甲烷、一氧化碳也可作为给水反硝化的基质。当微生物利用的碳源是无机碳源如CO32-、HCO3-时,以氢气、硫等还原性物质为电子供体,此反应过程称为自养反硝化。,传统异养反硝化的机理 1,在反硝化反应过程中,硝酸盐氮通过反硝化细菌的代谢活动,有两种转化途径:(1)同化反硝化(合成),最终形成有机氮化合物,成为菌体的组成部分,(2)异化反硝化(分解),最终产生气态氮,为菌体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反硝化细菌在一系列生物还原酶的作用下将硝酸根还原为氮气经四步反应完成,每一步反应都需要特定酶的催化,整个反硝化过程可以认为是在多种微生物的协同作用下完成的。,传统异养反硝化的机理 2,影响异养反硝化的环境因素 1,碳源 从废水生物脱氮工艺中得知,当废水中所含碳源:BOD5/TN值高于35时,反应不需外加碳源,当BOD5/TN值低于35时,反应需补充一定的外加碳源。饮用水水源中有机碳源含量少,若采用异养反硝化方法,必须补充有机碳源。常用的有机碳源为容易被反硝化细菌利用的有机物如甲醇、乙醇和乙酸等。当反硝化细菌以甲醇作为有机碳源时,其反硝化最终产物为CO2和H2O,反硝化对其利用的效率高,所以甲醇成为饮用水水源异养反硝化中最常用的碳源,但残留的甲醇需进行后续处理。,影响异养反硝化的环境因素 2-3,pH值 反硝化的最佳pH值范围为6.57.5,当pH值高于8或低于6时,反硝化速率大大下降。溶解氧 在无分子氧而有硝酸和亚硝酸根离子条件下,反硝化菌能利用离子中的氧呼吸,并还原硝酸盐或亚硝酸盐;当溶解氧较高时,它能抑制反硝化细菌体内硝酸盐还原酶的合成,或者氧分子本身成为电子受体,阻碍还原,但是反硝化菌体内某些酶系统组分只在有氧条件下才能合成。所以反硝化细菌在厌氧、好氧交替的兼性环境中生活为宜。当溶解氧在0.5 mg/L以下时,不影响反硝化的正常进行。但也有研究报道,当溶解氧浓度在0.10.2 mg/L时,溶解氧对反硝化效果已经产生了一定的抑制作用。,影响异养反硝化的环境因素 4,温度 反硝化最适宜的温度是2040,当温度低于15时,反硝化细菌的增殖、代谢、反硝化速度降低,但可通过提高微生物在反应器内的停留时间,降低负荷率,提高HRT等手段来补偿温度的降低。温度影响的大小与反应设备类型有关,对流化床影响小,对生物转盘、悬浮污泥层影响大;也与反应器的负荷率有关,负荷率高时影响大,负荷率低时影响小。,饮用水异养反硝化的研究和应用 1,1979年,英国的Gauntlett等对泰晤士河的硝酸盐去除进行了中试研究,以甲醇作为碳源建立了三种升流式的脱硝反应器:(1)用两级砂砾作为微生物载体的固定床反应器,(2)由生长有反硝化细菌的细河流泥沙组成的絮状层的悬浮式生长床,(3)流化沙床反应器。结果表明,反硝化效率最高的是流化床反应器,10时反硝化负荷为160 g-N/(m3.h),而固定床的反硝化负荷最低,10时为12 g-N/(m3.h)。在低温010操作时,悬浮床最合适的升流速度为12 m/h,流化床为1520 m/h。流化沙床反应器2时仍能去除掉45 mg/L硝酸盐。在这些研究的基础上,1982年在英国的Bucklesham建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