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PPT文档下载  

    土地报酬规律与土地集约经营.ppt

    • 资源ID:5046752       资源大小:326KB        全文页数:35页
    • 资源格式: PPT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土地报酬规律与土地集约经营.ppt

    第三章 土地报酬规律与土地集约经营,导读,1.本章内容,土地报酬规律是优化土地利用投入产出关系与经营方式的基本依据。“土地本身不能生产,只有当劳动和资本与土地结合时,土地才能生产小麦、林产品和提供用房空间。”要使土地生产出更多的产品,提供最大收益,就需要了解和研究土地报酬规律的作用,合理组织集约经营和规模经营,为土地的合理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本章首先介绍了土地报酬规律的概念与内涵,并对生产函数理论在土地报酬运动三阶段中的运用进行了分析,然后对土地集约经营理论进行了阐述,最后提出了我国进行土地集约经营的对策。,2.学习要点,(1)土地报酬规律的概念和内涵;(2)土地报酬运动三阶段分析;(3)土地集约经营原理。,(1)德特奥多尔.布林克曼著.刘潇然译.农业经营经济学.北京:农业出版社(2)美伊利,魏尔万.李树青译.土地经济学.北京:商务印书馆,3.课外阅读书目,4.案例,(1)江苏昆山市土地资源集约经营的调查,昆山十分重视土地资源的集约利用,并根据本地实际,制定了“5432”标准,即以每亩土地最低投资额为限,高于底线,严格执行。具体规定是:出口加工区每亩土地投资不得低于50万美元;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每亩不低于40万美元;省(部)级开发区不低于30万美元;其余各镇工业配套区不低于20万美元;,对于投资额在500万元人民币以下的内资企业,一律不采取一次性出让的方式提供土地使用权,而采用租赁土地使用权或标准厂房的形式提供生产经营场所;还学习借鉴台湾新竹工业园经验,推行“园区式招商”和“地块招商”新模式,减少基础设施配套,提高土地集约利用率。2002年,在昆外商投资企业每亩土地投资额已经达到22.6万美元,比“九五”期间提高了一倍,由此带来土地产出率较高,如占地1.86平方公里的出口加工区(A区),2002年平均每亩土地的产出率已高达135.6万美元。这样,昆山土地资源对经济建设的承载能力也得到明显提升。,某著名跨国公司(属世界500强企业)有一个很好的项目想在昆山出口加工区投资,但是它每亩土地投资低于50万美元,此时该如何处理?,思考题,(2)龙里莲花村土地集约经营效益增,贵州龙里县龙山镇莲花村以土地集约经营形式进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一亩土地的产出效益由1000元增至8000元,农户纯收入近2000元,实现了农民增收、农业增效。,为转变村民的旧观念,村支书黄连昌邀集了4户人家,在农户自愿的基础上以每亩地年租金700元的价格,与27户农民签订了租用100亩地的协议。并且明确规定一不改变土地所有权,二不改变土地用途,三是土地的主人优先享有每个工13元的用工权。并一次付清了农户的土地承包费。,莲花村长期以种植稻、麦、油菜为主,农民收入增长缓慢。2004年初,村委会在进行市场调查后结合实际制定了发展蔬菜的计划,在春耕时节,村委会召开会议动员村民种植蔬菜。但一开始习惯了种粮食的村民并不接受,他们问道:蔬菜卖不出去吃饭咋办?光吃菜呀?在议论纷纷中拿不定主意。,这100亩土地分别种上了日本甜葱和美国晚熟糯玉米。9月,晚熟糯玉米上市,扣除种子、农药、化肥、工钱、运输等费用后,获纯利2万元,亩产效益8000元;而甜葱亩产效益也在8000元以上。,土地集约经营获得的可观效益让农户尝到了甜果。村民王吉芝说,过去家里的5.8亩地一年纯收入仅3000元,今年租金收入就有4000多元。再加上一个工13元,一亩地一年的收入接近2000元。家里4个劳力农闲时外出打工,全家今年的收入增加了许多。(摘自贵州日报),在我国农村,如何推进土地集约经营?在其中,政府应该发挥什么作用?,思考题,本章内容,第一节 土地报酬规律的概念与内涵,第二节 生产要素配合原理与生产函数理论 在土地报酬运动三阶段分析中的应用,第三节 土地利用的集约经营,第四节 我国土地集约经营的对策,第一节 土地报酬规律的概念与内涵,(一)18世纪法国重农学派(Physiocrats)的后期人物杜尔阁(,18271871);,一、早期西方经济学家对土地报酬规律的提出和表述,(二)马尔萨斯(T.R.Malthus,17661834),他把其人口理论与土地报酬递减规律紧密联系在一起。他认为高速人口膨胀是粮食增产速度所不能追及的,因为在报酬递减规律的限制下,地球上有限的土地绝难使粮食增产的速度赶上人口增殖的速度。,(三)李嘉图(D.Ricardo,17721823),1817年在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中。“如果优良土地的存在量远多于为日益增加的人口生产粮食所需要的量,或者是在旧有土地上可以无限地使用资本,且无报酬递减现象,那么地租便不会上涨,因为地租总是由于追加的劳动量所获得报酬相应减少而产生的。”这就是说,李嘉图把土地报酬递减规律当作级差地租产生的原因。,(一)英国经济学家马歇尔(Marshall,Alfred 18421924)著名的剑桥学派的创始人,在其1890年出版的名著经济学原理:“土地也许耕种不足,因此由于资本和劳动之增加而产生的报酬就会递增,直达到最大的报酬为止;达到了最大的报酬以后,报酬就重新递减了。耕作方法的改良可使较多的资本能有效地利用”。但,不论农业技术发展怎样,在一定阶段追加的投资最终仍然要递减,而且“这种递减必然成为不可抗拒的”,二、近代西方经济学家对此律内涵的扩展,(二)美国经济学家克拉克(J.B.Clark,18471938),在其1900年的财富的分配一书中:不仅土地报酬是递减的,而且劳动和资本的报酬也是递减的。他认为“这个规律是无所不包的,整个经济生活都受到它的支配”。克拉克运用他的边际生产力概念,论证工资和利息的自然率及生产率,引出了他的“生产递减规律”和“劳动生产递减规律”如果是一个生产要素增加而其它生产要素规模不变,前一个生产要素的生产率就要降低。,(四)当代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萨缪尔森(P.A.Samuelson 1915),在其经济学中,进一步解释报酬递减是经济学和技术学的一个基本规律:“相对于其它不变入量而言,在一定技术水平下,增加某些入量将使总产量增加;但是,在某一点之后,由于增加相同的入量而增加的出量多半会变得越来越少。增加的收益之所以减少系由于新增加的同一数量的可变资源只能和越来越少的不变资源在一起发生作用”。,(三)德国著名农业经济学家特奥多尔布林克曼(Theodor Brinkmann,18771951)在其名著农业经营经济学(1922年版)中,论述“收益性限界与集约度诸因素”问题时指出:“大农业生产上不能对土地任意增加劳动力与资本额这件事,我们只须记取收益增加递减法则,即普通所谓土地收益递减法则便可以了然了。”,“土地报酬递减规律”,“报酬(收益)递减规律”或“收益增加递减法则(The law of diminishing returns)。”,三、马克思主义对“土地报酬(收益)递减规律”的批判,(二)马克思:“只要处理得当,而不会使以前的投资丧失作用。不过这个优点同时也包含着这连续投资在收益上产生差额的可能性。”,这既一般地肯定土地只要利用合理,土地肥力及其收获量会持续增长,但同时也承认连续投入劳动和资本也会出现报酬(收益)上的差额,即报酬上有增有减,有多有少。,(一)恩格斯:土地面积是给定的,但劳动量和科学技术的投入是增长的;特别是依靠科学这一要素,可使土地肥力及其产量保持增长,而不至下降。但二者并不总是同比例持续增长。,(三)列宁:“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追加劳动和追加资本的范围是比较狭小的。可见,我们得出的并不是普遍的规律,而是极其相对的规律,相对得说不上是一种规律,甚至说不上是农业的一个重要特征。”,(四)对马克思主义土地报酬的评价,揭露了庸俗经济学家和修正主义者把“土地报酬递减规律”奉为永恒的普遍规律,并以此为资本主义剥削关系辩护的谬论;,确立了土地利用上合理应用资本、劳动和技术,使土地的收获量和土地肥力无限提高的理论及其对提高土地生产力的积极意义;,否定了“土地报酬递减规律”的普遍性和绝对性,指出它抛开了技术水平和社会制度这些最重要的因素,完全不适用技术正在进步和生产方式正在变革的情况,因而说不上是普遍规律,甚至不是一种“规律”;,认为在原有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追加劳动和资本的范围比较小,不同等级土地上的生产率和同一土地上连续追加劳动和资本,会带来收益(报酬)上的差别和增减变化。,四、“土地报酬(收益)规律”的批判继承,从土地利用的全过程来看,土地报酬的运动规律在一般条件下,是随着单位土地面积上劳动和资本的追加投入,由先是递增然后趋向递减,在递减后,如果出现科学技术或社会制度上的重大变革,使土地利用在生产资源组合上进一步趋于合理,则又会转向递增;而一旦技术水平与管理水平稳定下来,将会再度趋于递减。至于土地肥力及土地生产力的发展变化趋势,在土地合理利用条件下总的趋势则是递增的,但利用不当也会趋于下降和衰退,关键在于科学技术和管理水平的主导作用。应该肯定,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和管理手段在农业生产和土地利用上的广泛应用,土地的增产潜力是无限的。,第二节 生产要素配合原理与生产函数理论 在土地报酬运动三阶段分析中的应用,一、生产要素配合原理和生产函数的概念与内涵,二、应用生产函数对土地报酬运动物质数量关系的阶段分析,三、生产函数与技术进步一项富有生命力的研究,一、生产要素配合原理和生产函数的概念与内涵,(一)生产要素 所谓生产要素(production factors),又称生产资源(production resources),一般包括生产过程中的各种投入物品和劳务,通常可归纳为土地(land)、劳动(labor)、资本(capital)及管理(management)四类资源,统称为四大生产要素。,(二)生产函数概念 任何一种产业的产品即产出物品(output),都是由生产过程中施用种种生产要素或生产资源的投入物(inputs)转化而成的,有投入才有产出,投入决定产出。投入物(含数量、质量和结构)与产出品的关系,简称投入产出关系(input-product relationship),或资源与产品关系(factor-product relationship),这是一种数量关系。,投入物品或劳动力的数量与产品生产量之间的关系,称之为生产函数(production function),此外,还有资源与资源之间的关系(factor-factor relationship),及产品与产品之间的关系(product-product relationship)。,二、应用生产函数对土地报酬运动物质数量关系的阶段分析,Q=f(X1,X2,X3,Xn),X1,X2,X3,Xn各种生产要素投入,如农业生产的土地,种 子、肥料、农具等的数量。Q任一既定数量的投入品组合在给定技术条件下所生产出来的产品(如小麦)的最大产量;,在经济分析中,除考察总产量趋势外,还要考虑平均产量(即平均报酬或平均生产力)趋势及边际产量(即边际报酬或边际生产力)趋势。,平均产量可用:A=Y/X表示,边际产量M=Y/X 或 dy/dx表示,生产弹性=边际产量/平均产量。反映边际报酬的大小,表3-1 资源和产出的相关性,TPP,第三阶段,APP,第二阶段,第一阶段,X,M,D,Q,R,I,N,T,图3-1 土地报酬三阶段曲线,O,Y,MPP,第一阶段:投入变量资源不足,变量资源与固定资源(土地)的配合比例,在数量上前者少而后者多,不够均衡协调,产出效果反映在报酬上虽有利可图,生产力上升也很快,但资源利用和生产潜力的发挥很不充分,因而其报酬收益并不高,不合理的资源利用和生产阶段。,第三阶段:变量资源与固定资源配合比例是前多后少,投入的变量资源过多,超出了土地的受容力,产出效果反映在报酬上就出现负值或全面下降,不合理阶段。,第二阶段:投入的变量与固定资源的配合比例,在数量上较为接近而适应,且每次增加的投入资源都带来了总产量(总报酬)的增加,合理利用土地和投入变量的适应范围,必当落在第二阶段之内。但资源利用和配合的最适度点,究竟定在第二阶段的哪一点上,还要由多种社会经济技术条件和生产资源与产品的价格比率等因素来决定。,三、生产函数与技术进步一项富有生命力的研究,美国现代经济学家索洛(R.Solow)认为,“经济增长率可以分解为投入生产要素的增长率和技术进步率之和”。,据舒尔茨(T.W.Schultz)研究,1940-1961年虽然农作物收获面积减少10%,农业劳动力减少40%,但农业生产仍增加56%。美国农业生产率比工业生产率增长快的原因,虽然使人们联想到是由于美国土地面积广大、土壤肥沃,自然资源条件优越,但是舒尔茨却认为,美国农业的飞跃发展并不是由于土地广大肥沃,而主要是由于对农业普及学校教育和农业机械等进行大量投资促使了农业技术进步,从而提高了农业收入的增长率。,(一)基本观点,投入农业生产以提高产量的生产要素:劳动和资本的行为视为“技术进步”由此增加的产量(AB)与原来的产量(AK)之比,即AB/AK,叫做“技术进步率”,美国学者希克思(T.R.Hicks):,当资本与劳动的比率一定的情况下,劳动的边际产量与资本的边际产量增加的比率相等时则称为“中立技术进步”,当资本的边际产量增加的比率大于劳动边际产量增加的比率时,应称作“资本集约技术进步”(其相反的关系则称为“劳动节约技术进步”),当资本边际产量增加的比率小于劳动边际产量增加的比率时,应称为“资本节约技术进步”(相应的应称为“劳动集约技术进步”),(二)以投入资本量与产出量为例的技术进步作用,B,F2(K)第二年的OK资本生产量,A,F1(K)第一年的OK资本生产量,O,Q1,产量 Q,Q2,K,资本量K,图3-2 技术进步与农业发展,边际资本产量,由于技术进步的增产量,技术进步率=AB/AK,100500,1 2 3 4 5 6 7 8 9 10,C,单位土地产出量,土地数量,A,B,图3-3 土地集约利用效应,Q2,Q3,Q1,随土地利用的技术改进,土地单位产出量会不断上升为Q1、Q2、Q3,劳动生产率随之上升,从而综合表明为土地总产量的不断上升和土地利用集约度的不断提高,第三节 土地利用的集约经营,一、集约度,每单位土地上所投劳动和资本的多少称为集约度。,I经营集约度:A工资费用;K资本消耗;Z经营资本所需支付的利息;F用地面积。,通常把单位土地面积上使用高比率的变量投入(的经营劳力、资本)称为集约经营,而把使单位土地面积上使用低比率的变量投入的经营称为粗放经营,土地日益稀缺,集约经营利用土地势在必行!,二、土地受容力与生产效率,土地集约度须适应当时的土地产品的社会需要量、农业技术水平、农业投资能力;同时,也要看土地资源本身的生产力(肥力),包括土地的质量、人地比例、地理位置、交通运输条件和利用土地所得收益的大小等。土地生产力决定于土地自身的受容力(capacity)与生产效率(production efficiency).,(一)土地的受容力 是指在一定经济技术条件下,土地资源与其他生产资源最佳配合比例所能受容其他变量资源的数量。,(二)土地生产效率 是指土地资源与其他生产资源配合至最佳(最有利)点时所获报酬与所费成本的比例。,(三)利用的集约边际(intensive margin)是指某块(幅)土地在利用中所达到的临界点,该点所用的资本和劳动的变量投入成本与其收益相等,它是集约度的最高限度。集约边际能适用于土地的一切生产性利用,它代表了社会上的总的土地利用情况;代表各级土地的经济点,超过这一点新增的变量投入得不到补偿;,(四)利用的粗放边际(extensive margin)即是无租边际,是在最佳条件下土地的产出只能补偿其生产成本,它是集约度的最低限度。粗放边际只影响那些在经营中只能收支相抵的生产者,它在市场价格的市场需要的影响下,决定着选择质次的最后一级土地,再就不宜利用。它代表土地利用能力不断减少的一系列土地面积中的一点(扩展用质次的土地的最后一点),超过此点,再扩大生产用地即不能补偿其成本。,第四节 我国土地集约经营的对策,一、中国人地关系国情和实行集约经营的必然趋势,我国人均土地不足0.8hm2、人均耕地只有0.09hm2,而当前我国土地利用的总体情况不是投入过大,不少地方出现了投入不断减少和掠夺地力的现象,是土地肥力下降和农业产量增长不快的主要原因。,当前我国农业用地中优化投入产出关系的目标是实现农业的持续高产、优质、高效。,二、我国实行土地集约利用的客观要求及其途径,1.要从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结合人地关系国情和资源环境问题,从宏观角度谋求农业增产方式的根本转变,首先应普及和强化人们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与资源、环境意识,协调发展与资源、环境的关系。,实行农业增产方式的转变,正确处理农业增产与资源、环境的关系,以改善农业和土地集约经营的内在和外在环节问题。,2.依据土地管理法,结合土地用途管理制度,强化以土地增产和耕地保护为中心,逐步积累和推进土地集约利用的经验和措施。,保护耕地,严格控制非农业用地占用耕地,并在此基础上,制定全国、各省、区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强化国家对各类用地结构与土地供求量的协调平衡。,对现有的已利用土地,采取配套措施,实行土地增产方式由粗放型经营向集约型经营转变,调整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以提高土地的综合生产力和综合效益。,立足内涵挖潜,节约用地;并开发新资源,扩大土地利用的范围和规模。,深化土地制度改革,完善土地市场体系,加强国家对资源、资产的管理,提高土地和房地产等不动产的资产功能和价值。,采取经济手段和政策措施,制止土地粗放利用。如提高保有存量建设用地和经济压力,促使用地精打细算,少占土地;提高增量用地成本;撤销各种擅自设立的开发区等。,3.建立和完善土地集约利用制度,鼓励节约用地。,三、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发达地区城乡土地集约利用模式,1.苏南地区土地集约利用的大趋势与“新苏南模式”,苏南园区经济体现在“三个高度集聚”上:一是高新产业高度集聚;二是外向型经济集聚;三是资源利用高度集聚。三者有机统一,相互促进,产生了巨大的集聚效应。据统计,以苏锡常地区为主角的江苏园区经济,以不到全省千分之一的土地面积,支撑着江苏省20%的工业收入,40%的出口和17.7%的财政收入。,2.无锡新区追求土地集约化利用强调园区产业高度聚集,克服 粗放经营土地弊端,无锡新区在开发过程中不盲目铺摊子,按投资项目开发一片、收获一片,再滚动发展一片,并对不按照规划进行的投资项目,及时收回土地重新布局,避免了土地的闲置浪费。无锡新区从1992年经济技术开放区起步到1995年已初步建成了5.45平方公里的开放区和2.3平方公里新加坡民营工业园,又经过4年基本建成12平方公里的开发区到2000年已扩大到22平方公里。,课外思考题,1.马克思主义对土地报酬规律的认识与西方古典经济学家的认 识根本区别是什么?,2.在土地报酬三阶段曲线图上,哪一点是土地利用的最佳点?,3.在目前我国农村实际情况下,我国土地集约经营主要从劳动 集约方面还是从资金或技术方面考虑?,4.结合你所在地区的实际情况,谈谈在城市化进程中土地集约 利用应采用何种模式?,5.对于城市土地,土地集约利用主要通过什么方式得以实现?,参考文献,1.克拉克.财富的分配.中文本.北京:商务印书馆,1959:1572.美雷利巴洛维著.谷树忠译.土地资源经济学不动产经济学.北京:北京农业大学出版社,1989:53.李嘉图.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中译本.北京:商务印书馆,1976:594.马歇尔.经济学原理.中文版.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 5.德特奥多尔布林克曼著.刘潇然译.农业经营经济学.北京:农业出版社,1984:26.萨缪尔森.经济学上册.中文版.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年:407.伊利,魏尔万.李树青译.土地经济学.北京:商务印书馆,1943:508.刘书楷等.土地经济学.北京:地质出版社,2000,

    注意事项

    本文(土地报酬规律与土地集约经营.ppt)为本站会员(小飞机)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