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全科医师-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docx

    • 资源ID:5035947       资源大小:523.47KB        全文页数:2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全科医师-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docx

    第五章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第一节概述一、健康的内涵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在其组织法中提出-“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或虚弱,而是身体的、心理的健康和社会功能的完好状态”。二、健康教育健康教育是以传播、教育、干预为手段,以帮助个体和群体改变不健康行为和建立健康行为为目标, 以促进健康为目的所进行的系列活动及其过程。(一)健康教育的特点1. 健康教育是有计划、有组织和系统的传播与教育活动,通过社区诊断,提出周密的计划,制定预期 目标、确定相应的策略与方法。2. 目标-行为改变。核心一帮助人们树立健康意识,建立健康行为3. 健康教育的基本策略是信息传播、行为干预。行为转变的基础-正确的信息。实现健康教育目标的手段-行为干预。4. 健康教育的场所遍及社区、医院、学校、工厂、公共场所等,不同的场所有不同的目标人群、教育 内容和教育方式。5. 注重效果评价,全面的、完整的健康教育项目应该从科学的设计开始。不仅对传播、教育和干预的过程要进行评价,还要对传播、教育和干预的效墨进行评价。(二)健康教育与卫生宣传(不能等同) 卫生宣传-单向传播;知识传播的对象比较泛化,没有针对性卫生宣传侧重于人们知识的积累;不注重反馈和效果健康教育的重要手段三、健康促进(一)健康促进的含义第一届国际健康促进大会于1986年在加拿大渥太华召开,大会发表的渥太华宪章指出: 健康促进是促使人们提高、维护和改善他们自身健康的过程。健康促进的概念运用行政或组织手段,广泛动员和协调社会各相关部门以及社区、家庭和个人,使其履行各自对健康 的责任,共同维护和促进健康的一种社会行为和社会战略。健康促进的工作范围涵盖健康教育(宏观战略)。它是为了实现这些工作内容而协调部门间的行动、调配资源的战略规划和将规划付诸实施的战略行动, 属于行动领域。健康促进为健康教育改变人们行为提供政策和环境的支持(二)健康促进的策略1. 制定健康的公共卫生政策2. 创造支持的环境-人类生存与环境密不可分,健康促进必须创造一个安全、舒适、满意和有利于健 康的生活和工作环境。3. 加强社区行动-发动社会力量,挖掘社区资源,动员群众参与,通过社区行动来解决健康问题。4. 发展个人技能。5. 调整卫生服务方向-根据社区和群众的需求。【习题】下列不属于健康促进策略的是A. 制定健康的公共策略B. 创造支持性环境C. 发展个人技能D. 加强社区的行动E. 增加医药费用的投入正确答案E(三)健康促进的基本特征1. 健康促进是健康与环境的整合健康促进直接作用于影响健康的各种因素,包括环境、社会行为、生物遗传、卫生服务等,健康促进 是在组织、政策、经济、法律等方面提供支持性环境。2. 健康促进涉及人群健康和生活的各个层面,而不单单是疾病问题,它是以健康为中心的全民教育, 强调个体和群体的参与。3. 在疾病的三级预防中,健康促进强调一级预防甚至更早阶段,即避免暴露于各种行为心理、社会环 境的危险因素,全面增进健康素质,促进健康。4. 健康促进的核心策略是社会动员。5. 健康促进工作主体不仅是卫生部门,而是社会各个领域和有关部门【习题】在疾病的三级预防中,健康促进强调A. 一、二级预防B. 二、三级预防C. 二级预防D. 三级预防E. 一级预防甚至更早阶段正确答案E【习题】健康促进的核心策略是A. 健康宣传B. 健康教育C. 社会动员D. 疾病控制E. 环境保护正确答案C四、卫生宣传、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的关系正确说法-健康促进涵盖了健康教育。错误说法-健康促进可以替代健康教育了:健康促进比健康教育“高级”健康教育比卫生宣传“高级。卫生宣传健康教育健康促进内 涵信息+宣 传知识+信念+行为改变健康教育+政策+环境支持方大众传媒传播与教育结合,以教育为主健康教育+社会动员+营造环境法为主特点 八、单向传播以行为改变为核心全社会参与、多部门合作,对影响健康的 危险因素实施综合干预效卫生知识知识、信念、行为的变化,可带来个体个体和群体健康水平的提高,创建健康环果的积累和群体健康水平的提高境,效果有可持久性以碘缺乏病防治项目为例:要协调各个相关部门共同为实现项目目标发挥作用、承担责任,解决碘盐的制诰、运输、销售和消除 私盐(非碘盐)等问题,必须运用健康促进的策略。要使项目实施的成果能够被群众接受,并真正产生健康的效果,就必须加强这方面的健康教育工作, 通过健康教育提高群众对碘盐的认识,帮助群众掌握正确使用碘盐的方法。通过卫生宣传工作向群众佳播该项目启动的信息、宣传项目的且标和意义【习题】下列关于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关系的表述正确的是A.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是相同的概念B. 健康促进比健康教育“高级”C. 健康教育比健康促进内涵更广泛D. 健康教育是健康促进的重要组成部分E. 健康教育着重于健康知识的传播,一般不重视人们行为的改变正确答案D【习题】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目的是A. 开展健康传播B. 制定健康的公共政策C. 实施健康干预D. 形成有益于健康的行为E. 提供物质环境支持正确答案D【习题】关于健康促进、健康教育和卫生宣传的关系正确的是A. 三者的含义一致B. 健康教育包括卫生宣传与健康促进C. 卫生宣传包括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D. 健康教育与卫生宣传含义相同,健康促进的概念更广泛E. 卫生宣传是健康教育的重要手段,健康促进比健康教育意义更为广泛正确答案E第二节传播及其相关理论一、传播概述传播是一种社会性传递信息的行为,是个人之间和集体之间以及集体与个人之间,传递新闻、事实、意见信息的过程。(一)传播的分类1. 人际传播-两人或者多人之间直接进行的一种双向交流活动。2. 大众传播-由职业性传播机构和人员通过大众传播媒介,将社会信息传递给不特定的大众人群的过 程。3. 组织传播-组织之间、组织内部成员之间的信息交流活动,是有组织有领导进行的有一定规模的信 息传播。4. 自我传播-个人接受外界信息后,在头脑中进行信息加工处理的心理过程。这是人类进行一切信息 交流的必要的生物学基础。(二)传播模式1. 五因素模式1948年美国社会学家、政治学家拉斯韦尔提出传播过程的文字模式,称为“五因素模式”。就是要回答五个问题:谁一说了什么一通过什么渠道一对谁一取得什么效果;传者一信息一传播途径一受者一效果。2. 施拉姆双向传播模式施拉姆用双向传播模式把传播描述为一种有反馈的信息双向循环往复的过程,为传播学重视反馈的研 究做出了贡献。【习题】五因素模式的正确表述是A. 传者一信息一传播途径一受者一效果B. 传者一传播途径一信息一效果一受者C. 信息一传者一传播途径一受者一效果D. 信息一传者一传播途径一效果一受者E. 受者一信息一传播途径一传者一效果正确答案A(三)传播要素一个完整的传播活动必须有基本要素的存在:1. 传播者2. 信息3. 媒介4. 受传者5. 效果6. 反馈【习题】以下不属于传播六要素之一的是A. 传播者B. 信息C. 媒介D. 受传者E. 时间正确答案E(四)传播关系人们通过信息交流和分享而在传播活动中建立起来的相互关系称为传播关系。建立传播关系必须依靠以下三个基本条件:1. 共同经验范围2. 契约关系:指在传播活动中传播双方相互依存的一种默契关系,传播双方以此来约束各自的传播行 为。(例如-咨询医生与求询者之间的相互依赖与理解的关系)。3. 反馈【习题】传播关系的三个基本条件是A. 共同的经验范围、契约关系、反馈B. 共同的经验范围、交流时机、反馈C. 共同的经验范围、交流时机、契约关系D. 交流时机、契约关系、反馈E. 交流时机、契约关系、回复正确答案A二、人际传播指人与人之间的一种直接的信息沟通的交流活动。主要通过语宣来完成(非语言-手势、动作、表情也可)。(一)人际传播形式1. 个人与个人之间-咨询、劝告、交流。2. 个人与群体之间-讲座、报告、演讲。3. 群体与群体之间-讨论、座谈。【习题】以下各项属于人际传播的是A. 通过广播发布消息B. 在报纸上刊登广告C. 在电视上做广告D. 出版书籍E. 医患之间就健康问题进行探讨正确答案E(二)人际传播的特点1.简便易行,不受机构、媒介、时空等条件限制(最基本最常见)。2. 反馈及时,充分交流,可以提高传播效果。3. 提高传播的针对性,传播者可以根据受传者情况随时调整传播策略,充分运用和发挥传播技巧。4. 与大众传播比较,人际传播速度慢、信息量小,在一定的时限内没有大众传播覆盖面广。5. 传播信息容易走样。【习题】社会传播最基本、最常见的形式是A. 自我传播B. 组织传播C. 网络传播D. 人际传播E. 大众传播正确答案D(三)人际传播的技巧(提问技巧、反馈技巧)1. 提问技巧(1)封闭式提问:具体,要求对方简短而确切的回答例如“您追原生之罪了吗?”、“你喜欢翟萌萌吗? ”。封闭式提问适用于收集简明的事实性资料。(2)开放式提问:要求对方开放思维回答问题,例如“你今天感觉翟天临演技怎么样”、“你经常吃哪些零食追原生之罪? ”。开放式提问广泛地适用于了解信息、调查研究的场合。(3)探索式提问:又称探究式提问,追索究竟、追索原因,例如“为什么”、“怎么样”。“你为什么如此喜欢原生之罪? ”。(4)诱导式提问:又称倾向性提问。提问者把自己的观点加在问话中,有暗示对方的倾向。如“你今天追剧太累了吧? ”,容易使人回答:“嗯,太累了”。在有意提示对方注意某事的情况下,可以使用诱导式提问。注意-了解病情、健康咨询等以收集信息活动中,应尽量避免使用此类提问方法。(5)复合式提问:在一句问话中包括了两个和两个以上的问题。如“你经常在晚上的时候看原生之罪吗?你喜欢尹正还是翟萌萌? ”。此类问题使回答者感到困惑,不知如何回答,容易顾此失彼,应避免使用。2. 反馈技巧(1)肯定性反馈:对谈话对方的正确言行表示赞同和支持。(2)否定性反馈:对对方不正确的言行或存在的问题提出否定性意见。(3)模糊性反馈:向对方作出表示没有明确态度和立场的反应。三、大众传播大众传播是指职业性信息传播机构和人员通过广播、电视、电影、报纸、期刊、书籍等大众媒介和特 定手段,向范围广泛、为数众多的社会人群传递信息的过程。(一)大众传播媒介的特点1. 大众传播是间接性传播,传播者与受传者之间的关系是间接性的(对比-人际传播是直接性的)。2. 覆盖面广,传播速度快,资源利用率高。3. 大众传播媒介面向社会,具有公开性,负有舆论导向作用,大众传播媒介传出的信息正确或错误, 可能使为数众多的群众受益或上当。4. 大众传播媒介具有时效性,传播的信息一要新,二要快。5. 大众传播基本是单向传播,针对性差,反馈差。(二)大众传播的障碍1. 讯息障碍讯息模糊不清(机械性干扰如-广播杂音、影像图像失真;人为因素干扰-技术水平低、工作态度 消极、讯息制作质量差)。2. 语意学障碍-词意表达不准确。3. 符号障碍-符号意义的认知缺乏共同经验、对符号与事物本体之间认识距离过大。4. 心理障碍-受传者接受信息符号时的心理障碍或对传播内容判断错误。【习题】与人际传播相比,大众传播的不足是A. 传播者、受传者关系的间接性B. 信息覆盖面广,传播效率高C. 信息面向整个社会,具有公开性D. 信息容易标准化和规范化E. 信息具有时效性正确答案A四、影响传播效果的因素及对策1. 传播效果是指受传者接受信息后,在情感、思想、态度、行为等方面发生的反应,传播活动是否成功,效果如 何,主要体现在知识、行为的改变。可分为四个层次:(1)知晓健康信息(最低层次)(2)健康信念认同(3)态度转变(4)采纳健康的行为【习题】健康传播效果中的最低层次是A. 知晓健康信息B. 健康信息认同C. 态度转变D. 形成特定价值观E. 采纳健康行为正确答案A2. 影响传播效果的因素(1)环境因素:社会环境-社会习俗、受传者所属的社会群体、社会政治文化氛围、宗教信仰等。自然环境-天气、地理等,如雷电对无线电波的干扰等。(2)传播者因素:内在因素-传播者的价值观、个人品质、知识和技能专长、传播技巧、心理素质、本人行为等。外在因素 社会地位、职位、资历及仪表风度等。(3)信息因素:信息的科学性、针对性和表达形式。(4)媒介与渠道因素:媒介是否适当,是否畅通。(5)受传者因素:受传者的接受能力、兴趣、心理状态、价值观、个性等。3. 提高传播效果的基本原则(1)创造良好的传播环境。(2)树立良好的传播者形象。(3)注重信息的选择和制作。(4)正确选择传播媒体。第三节行为及其相关理论一、行为的形成与发展1. 行为是有机体在外界环境刺激下所引起的反应,包括生理和心理变化。人类的行为有本能行为和社会行为两大类。人的生物属性决定人类各种本能行为-摄食行为、性行为、睡眠行为、自我防御行为等。人的社会属性决定人的社会行为-人在后天习得的行为都是具有社会属性的行为。2. 行为发展的四个阶段(1)被动发展阶段:03岁,主要依靠遗传和本能的力量驱使来发展行为。(2)主动发展阶段:312岁,行为发展带有明显的主动性。(3)自主发展阶段:1213岁起延续到成年,人们开始通过对自己、对他人、对环境、对社会的综合 认识,调整自己的行为发展。(4)巩固发展阶段:发生在成年后,持续终生,通过对行为的不断调整实现对自己和环境的最佳适应。【习题】在人的整个生命周期中,被动发展阶段的年龄约为A. 03岁B. 312岁C. 12岁至成年D. 成年以后E. 以上均不正确正确答案A【习题】人们开始通过自己、他人、环境、社会进行综合认识,调整自己的行为发展,这是行为发展 的A. 被动发展阶段B. 主动发展阶段C. 自主发展阶段D. 巩固发展阶段E. 深入发展阶段正确答案C二、影响行为的因素1. 生物因素-如吸吮行为、呼吸行为、摄食行为、眨眼行为、吞咽行为、睡眠行为等。而人的性别也 直接与人的行为有关,年龄也直接影响人的行为。2. 环境因素3. 学习因素-学习是行为发展的促进条件。12岁以后到成年,行为发展进入自主发展阶段。三、健康行为与健康相关行为1. 健康行为指人体在身体、心理、社会各方面都处于良好状态时的行为表现。健康行为是人类理想的行为,是十 全十美的行为。2. 健康相关行为(1)促进健康的行为:日常健康行为、保健行为(体检)、避免有害环境行为、戒除不良嗜好行为、 预警行为(使用安全带)、求医行为、遵医行为、病人角色行为等。(2)危害健康的行为:偏离个人、他人乃至社会的健康期望所表现出的,客观上不利于健康的行为。1)不良的生活方式-如吸烟、酗酒、缺乏运动、不良的生活习惯等。不良的生活方式对人们健康影响有以下特点: 潜伏期长;特异性差;协同作用强;变异性大;广泛存在。2)致病性行为模式-A型行为(冠心病)、C型行为(癌症)。3)不良的疾病行为-自暴自弃、瞒病行为、恐惧行为、疑病行为。【习题】健康相关行为的含义A. 与健康有关的行为B. 与疾病有关的行为C. 与健康和疾病有关的行为D. 危害健康的行为E. 促进健康的行为正确答案C【习题】下列不属于促进健康行为的是A. 预警行为B. 避开有害环境行为C. 求医行为D. A型行为E. 病人角色行为正确答案D【习题】某人多次体检正常,却总怀疑自己患有心脏病,这属于A. 不良生活方式与习惯B. 致病行为模式C. 不良疾病行为D. 预警行为E. 病人角色行为正确答案C四、健康相关行为改变的理论一一知信行模式(KABP)知识-行为改变的基础。信念和态度-行为改变的动力。行为目标。【习题】健康教育“知一信一行”理论模式是A. 知识、信仰、行动B. 知识、态度、行动C. 知识、态度、信念D. 知识、态度、信念和行为E. 知识、信仰、行为正确答案D1. 知识-行为改变的基础和先决条件。2. 信念-自己对某一现象或某一事务的存在确信无疑。3. 态度-个人对人或事所采取的一种相对稳定的情感倾向,态度通常以好与坏、喜欢与不喜欢、积极 或消极加以评价。4. 价值观-人们认为最重要的信念。例如不愿意放弃吸烟、酗酒,就与珍惜生命与健康的价值观自相矛盾。五、行为干预在传播卫生保健知识的基础上,有计划、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帮助患者和有特定行为问题的人学习和 掌握必要的技能,行为干预的目的是帮助人们改变不良的习惯和行为,采纳健康行为。针对个体的行为干预技巧又可分为行为指导和行为矫正。1. 行为指导通过语言、文字、声像等材料和具体的示范指导,帮助教育对象学习和掌握新的行为方式,采纳有益 健康的行为,提高自我保健与自我护理能力。2. 行为矫正行为矫正是按照一定的期望,在一定的条件下,采取一定的措施,促使矫正对象改变自身的特定行为 的行为干预过程。常用的行为矫正方法有:脱敏法、示范法、厌恶法(成瘾行为矫正)、强化法(鼓励)、消除法。【习题】医务人员对开展母乳喂养的母亲给予鼓励,属于A. 脱敏法B. 示范法C. 厌恶法D. 强化法E. 消除法正确答案D【习题】适合吸烟和酗酒等成瘾行为矫正的方法是A. 脱敏法B. 强化法C. 厌恶法D. 示范法E. 消除法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厌恶疗法常用于矫正各种成瘾行为、强迫症、恐惧症和异常癖好等,如吸毒、酗酒、吸 烟等。【习题】当吸烟者吸烟时,给予讲解吸烟致癌等事例,从而帮助矫正吸烟行为,这种个体行为矫正方 法为A. 脱敏法B. 示范法C. 厌恶法D. 强化法E. 消除法正确答案B第四节健康心理是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一个基础学科,健康心理主张运用心理学与健康促进手段,维护和增进人们 的心理健康,提高健康水平。一、健康心理的标准1. 充分了解自己,对自己有恰当的估计,有自知之明。2. 生活目标比较切合实际。3. 对现实有正确的认识,实事求是。4. 有良好的人际关系。5. 能够较好地应付各种挫折。6. 能够很快地适应新的生活和工作环境。7. 保持良好的心态。8. 有完善稳定的人格。二、促进心理健康的原则1. 树立良好自我意识2. 社会适应自如3. 保持良好人际关系:常见的人际交往的障碍;1)恐惧心理:语言交往时往往不由自主地感到紧张害怕;2)孤独心理:孤芳自赏,自命清高,不愿与他人交往;3)自傲心理:不切实际地、过高地估计自己,盛气凌人;4)自以为是、嫉妒心理:对他人的长处、成绩不满;5)猜疑心理:对他人的言行敏感、多疑、不信任;6)敌意心理:讨厌他人,以致仇视他人。4. 保持良好的情绪良好的情绪是健康的基础。5. 提高心理调节和应对能力。三、健康心理咨询心理咨询就是全科医生对来咨询者给予心理上的指导和帮助,通过心理咨询,帮助来咨询者解决心理 上的疑难问题,解脱心理上的困惑,改善人际关系,提高应对各种事务的能力,从而能够适应环境,促进 心理健康。健康心理咨询也就是心理干预,它是帮助人们正视面临的各种健康问题,明确各种冲突的症结所在, 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的过程。(一)心理咨询的方式1. 门诊咨询建立心理咨询门诊,全科医生与求询者面对面对话,咨询深入,效果好。2. 入户咨询全科医生进入家庭,对家庭成员或个人进行咨询,针对性强,效果好。3. 电话咨询不暴露个人隐私、不愿意面谈的人,例如艾滋病、性病的咨询;另外处于急性情绪危象、濒于精神崩 溃的人(例如企图自杀的人)。4. 信函咨询出于保密或试探心理,有的人通过信函进行咨询,通过这种方式,初步了解情况,稳定情绪,最后还 是要通过面对面的咨询解决困惑。5. 专题咨询针对社区居民普遍关心的问题,通过大众传媒,例如报刊、电视、广播等进行讨论和答疑;也可以组 织心理专家到社区现场,为居民进行咨询和答疑。(二)心理咨询的手段1. 宣泄使人摆脱恶劣心境的必要手段,求询者将自己的烦恼、痛苦向医务人员倾诉,使求询者得以精神解脱, 医务人员要帮助求询者建立自信,战胜困难。2. 领悟引导求询者克服心理障碍的关键,医务人员引导求询者减少不良情绪、消除偏见和消极的行为,积极 适应环境。3. 自我控制医务人员帮助求询者消除自我意识的混乱与偏差,进而控制心理失常和消极的行为的发展。4. 自信心指导求询者以积极的态度应对生活中的烦恼,乐观地面对人生。(三)自我调节方法1. 意识调解法人的意识能够调节情绪的发生与强度。2. 语言调节法通过语言可以抑制过强的情绪反应。3. 注意转移法把注意力从消极情绪转移到有益的方向。4. 行动转移法用新的工作、新的行动去转移负性情绪的干扰。第五节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计划设计、实施与评价一、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计划设计(一)计划设计概述1. 概念一个组织机构根据实际情况,通过科学的预测和决策,提出在未来一定时期内所要达到的目标 及实现这一典的方法、途径等所有活动的过程,它包括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中的计划、实施及评价 的全过程。2. 计划设计的原则目标原则、整体性原则、前瞻性原则、弹性原则、从实际出发原则、参与性原则。(二)计划设计的步骤1. 明确社区主要健康问题社区需求评估通过社会诊断、流行病学诊断与环境诊断等一系列手段,了解社.区特点、社区人群的人口学特征、人 群的生产、生活环境及其生活质量,确定目标人群的主要健康问题。2.确定影响健康行为的因素(1)确定引起健康问题的行为原因和非行为原因; 可变行为。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分析区别重要行为与不重要行为;区别高可变行为与低非行为因素行为因素与行为有关的因素性别吸烟高血压年龄高脂饮食高血脂家族史酗酒紧张缺乏运动从医行为1)高可变性行为: 刚刚形成的或者还处在发展时期没有固定的行为 与文化传统或风俗习惯关系不大 在其他项目中已有成功改变的实证 社会环境不支持的行为肥胖糖尿病2)低可变性行为: 形成时间已久 深深的植根于文化传统或传统的生活方式之中 既往没有成功改变的实例(2)任何健康行为都受到以下3类因素的影响:1)倾向因素:先于行为,是产生某种行为的动机、愿望或是诱发某行为的因素(知识、信念、态度和 价值观)2)促成因素:实现或达到某行为所必需的技术和资源(医务人员、保健设施、诊所、医疗费用、个人 保健技术、行政领导的重视与支持、法律、政策)3)强化因素:它是激励、加强或减弱行为的因素,主要来自同伴和朋友的影响、亲人的劝告、社会的 支持,人们对行为后果的感受【习题】多数老年人认为合理膳食、适度运动很有必要,但不知道如何合理膳食、运动没有场所,则 应重点考虑A. 倾向因素B. 促成因素C. 强化因素D. 加强因素E. 其他因素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应提供必要的个人保健技术、保健设施及场所等,促进健康行为得以实现,这些属于促 成因素。【习题】高血压病人按医嘱服药的强化因素是A. 病人知晓按医嘱服药能有效控制血压B. 患者认识到改善健康状况的重要性C. 病人能方便地就诊和取药D. 病人感到按医嘱服药后血压得到了有效控制E. 病人能担负得起医药费用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A、B-倾向因素C、E 促成因素3. 确定优先项目优弄项目应该是那些对健康影响大、与行为关系密切,该行为具有高可变性、并相对具有支持改变该 行为的外部条件的项目。4. 确定目标(1)总体目标:计划的总体目标是指计划理想的最终结果。例如某个妇幼健康教育计划的总目标是襄 高项目地区妇女儿童的健康水平”。(2)具体目标:1)具体目标5个要素-变化对象、变化时间、变化范围、变化内容及变化程度。例如:社区控烟干预计划实施一年后,本社区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吸烟人数下降50%。制定指标所要求的6个要素,即回答4W和2H翅一Who (对谁)50岁以上中老年人Where (在哪里)本社区What (实现什么变化)减少吸烟人数When (何时实现)一年后2HHow much (变化程度)下降50%How to measure (如何测量,即指标或标准)吸烟率2)具体目标分类制定教育目标:为实现行为改变所必须具备的知识、信念、态度、价值观、技巧等方面的变化指标,2005 2010年全国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规划纲要要求至2010年城市居民健康知识知晓率达到80%以上行为目标"健康教育计划实施后,后划干预对象特定行为变化的指标,20052010年全国健康教育 与健康促进工作规划纲要要求至2010年城市居民健康行为形成率60%以上3)健康目标目标人群健康状况的变化,往往需要较长期的过程。例如执行本计划5年后,使社区内35岁以上居民高血压患病率由目前的12%下降至8%以下。5. 制定干预策略(1)确定目标人群:健康教育项目计划要重点干预的人群。1)一级目标人群:希望直接实施某种健康行为的人群。(控烟项目-吸烟者:婴幼儿保健教育计划-婴幼儿的母亲)2)二级目标人群:与一级目标人群有着直接的利益关系,有重要影响的人(目标人群的配偶、父母等)。3)三级目标人群:受一级目标人群信赖和尊重的,能够影响一级目标人群的知识、信念和行为的人(卫 生人员、亲密朋友、舆论或宗教领袖、当地有威望的老人)。4)四级目标人群:对一级目标人群改变行为所需要的支持环境有作用的人(当地政府领导)。(有的与三级目标人群合并)【习题】为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而进行的健康教育项目的一级目标人群是A. 婴幼儿母亲B. 婴幼儿C. 妇幼保健医护人员D. 乡村医生E. 儿科医生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一级目标人群是希望直接实施某种健康行为的人群(2)制定干预策略:1) 健康教育策略: 信息交流类-讲课、咨询、小组讨论、电视讲座、广播讲座、各种科普文字资料等 技能培训类-技能讲座、观摩学习、示范等 组织方法类-社区开发、动员社会等2) 社会策略:政策、法规(公共场所禁止吸烟、禁止向未成年人销售香烟等规定)3) 环境策略:通过改变社会环境、人文环境、白然环境来影响目标人群I的重点行为(摆放分类投放的 垃圾箱:竖立讲究卫生的广告牌)6. 确定组织网络与执行人员7. 设计监测与评价方案在项目计划的设计阶段,就应考虑到评价问题,对监测与评价的方案设计、内 容、方法、工具、时间等作出明确的规定。总结.明确社区主要问题一社区需求评估2. 确定影响健康行为的因素一高可变行为与低可壹行为3 .确定优先项目 一 4.确定目标-一总体目标、具体目标(4W2H)5. 制定干预策略(1)确定目标人群一-一级、二 级、三级、四级人群(2)制定干预策略-一健康教育策略、社会策略 环境策略6. 确定组织网络与也行人员*设计监测与评伯方案二、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计划的实施(一) 实施工作社区开发培训、组织干预活动制定实施时间表配备和购买必要的物品计划执行过程的监测与质量控制(二) 实施质量控制1. 质量控制的内容(1) 工作进度监测(2) 对活动内容进行监测(3) 对活动情况进行监测(4) 对目标人群知、信、行及有关行为危险因素变化情况进行监测(5) 对活动经费使用情况进行监测2. 质量控制的方法(1) 记录与报告方法(2) 现场考察和参与方法(3) 审计方法,主要用于经费使用情况的监测(4) 现场调查方法三、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评价(一) 评价的目的1. 确定该项目计划的先进性与合理性2. 明确健康教育活动的数量与质量3. 确定计划达到预期目标的程度及影响因素4. 总结该项目的成功与不足之处5. 向社会介绍项目成果,扩大项目影响。争取公众、社区、社会更多的支持与合作6. 向项目资金提供者说明项目结果(二)评价种类和内容1. 形成评价(适宜度评价)-计划实施之前对计划内容所做的评价。形成评价是评价现行计划目标是 否合理、指标是否恰当、执行人员是否具有完成计划的能力等。形成评价内容-了解目标人群的基本特征了解目标人群对各种干预措施的看法对问卷的预试验及修改干预策略预试验【习题】了解目标人群对各种干预措施的看法属于A. 形成评价B. 过程评价C. 效果评价D. 总结评价E. 结局评价正确答案A【习题】形成评价的目的是A. 使规划更完善更合理B. 监测规划执行情况C. 评价规划的近期和中期效果D. 评价规划的远期效果E. 汇总全部资料,总结经验教训正确答案A2. 过程评价-起始于计划实施开始之时,贯彻于计划实施的全过程,也有人把形成评价列入过程评价。(1)过程评价内容-1)教育干预是否适合教育对象,并为他们所接受;2)教育干预是否按照既定计划要求的方式方法、时间频率进行,干预实施质量如何,干预方法是否有 效;3)干预的覆盖率多少;教育材料是否发放给目标人群;4)目标人群是否积极参与,不愿意参与的原因;5)教育服务利用情况,例如展览、咨询等利用率低的原因;6)工作人员工作情况;7)项目实施期间环境有无变化,对项目实施的影响如何。(2)常用指标1)项目提供的干预活动 干预活动的类型、干预次数、每次持续的时间等。如健康教育材料的种类、发放批次、数量。 健康教育材料拥有情况沽由蜀亡士+虹+中若* 拥有某种健康教育材料的人数健康教肓材料拥有率=口比理h 妙X. 100% 健康教育干预活动覆盖情况H布蕙兰* 接受某种干预活动的人数 5 干预活动覆盖率=3 X 100%目标人群心、人数如:健康教育培训率 3嘿3监数x 社区健康教肓专兼职人员总数2)目标人群参与情况干预活动参与率=X100%实际参加某项干预活动的人数应参加该项干预活动的人数如:电视(T播)健康教育节目收视(听率=收视(听)该节目的人数目标人群总人数X100%【习题】在一项有关控烟的健康促进活动中,对参加健康讲座的人数进行评估属于A. 形成评价B. 过程评价C. 近期效果评价D. 远期效果评价E. 结局评价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过程评价在规划实施过程中监测各项工作的进展、质量和效率,了解各项活动是否按计 划进行,项目是否存在缺陷,该如何改进等,目的在于控制规划的质量。3. 效果评价(近期、中期、远期效果评价)(1)近期和中期效果评价-效应评价1)评价内容: 影响相关健康行为的倾向因素、促成因素及强化因素改变程度 行为改变情况:如人群吸烟率是否下降,疾病是否得到早期诊断 政策、法规制定情况,行政对健康教育参与程度、效果2)常用的评价指标:被调查的总人数卫生知识知晓率(正确率)卢孰或正确回餐某项卫生知识的人数m瞰F廿岳、口外蚊志卫生知识测试合格人数g 卫生知识合格率=55 g X100%被测试人数八的被调查卫生知识测试总分N和 卫生知识平均分数=f5 X 10。被调查测试的总人数他主太人叫才志 形成某种信念住度)的人数健康信念桔度)形成率=被调查者总人数*如瞰沽由形成某种特定健康行为的人数 gw 健康仃为形成率=f e*3 I gX100%被调查的总人数行为改变率=在一定时期内某项行为发生定向改变的人数.加% 观察期开始时存在有该行为的人数(2)远期效果评价-结局评价,评价最终目标是否实现。结局评价分为1)健康指标:计划对目标人群健康状况的影响(生理指标如身高、体重、胆固醇的变化;疾病与死亡 指标如发病率、死亡率的变化,病人存活时间延长,平均期望寿命的变化等)。2)经济指标:计划改变人群健康状况所带来的远期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生活质量指标,如劳动生产 率、智力、福利、环境改善,降低卫生保健成本)。【习题】在针对肥胖的健康促进活动中,对参与对象在干预前后体育锻炼时间和强度的变化评估是A. 形成评价B. 过程评价C. 效应评价D. 结局评价E. 总结评价正确答案C【习题】“近期和中期效果评价”又称为A. 形成评价B. 过程评价C. 效应评价D. 结局评价E. 总结评价正确答案C【习题】评价干预后健康状况和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的变化是A. 形成评价B. 过程评价C. 效应评价D. 近期效果评价E. 远期效果评价正确答案E4. 总结评价形成评价、过程评价、效应评价、结局评价的综合,以及对各方面资料做出总结性的概括,它全面反 映计划的成败。通过总结评价判断计划完成情况、成本-效益情况,总结经验教训,为今后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三)影响评价的因素评价计划效果要特别注意防止偏倚因素影响,主要考虑以下5个因素的影响:时间因素测试或观察因素回归因素选择因素失访第六节社区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社区健康教育-以社区为范围,家庭为单位,社区居民为对象,以促进居民健康为目标的健康教育活 动。社区健康促进-运用社区行政和组织手段,促进社区内的单位、家庭和个人共同行动,创造健康环境, 开发健康资源,提高社区居民的健康水

    注意事项

    本文(全科医师-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docx)为本站会员(牧羊曲112)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