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肝炎培训》ppt课件.ppt
2012年蓟县病毒性肝炎诊断报告及监测工作专题培训会2012年10月,主要内容,2011年我县病毒性肝炎报告发病情况病毒性肝炎诊断标准(卫生部行业标准2008)病毒性肝炎网络报告标准(津卫疾【2008】93号文件)2012年病毒性肝炎监测主要工作2011年与2012年1-9月各级医疗单位病毒性肝炎诊断、报告、流调中存在问题建议,2011年我县病毒性肝炎报告发病情况,2011年各级医疗单位(包括外地医疗单位)共报告我县病毒性肝炎207例,报告发病率为26.38/10万。无甲肝病例报告;乙肝172例(急性乙肝25、慢性乙肝147),报告发病率为21.92/10万,15岁以下乙肝病毒携带者3例;丙肝8例,报告发病率为1.02/10万;戊肝20例,报告发病率为2.55/10万;未分型肝炎7例,报告发病率为0.89/10万。本县医疗单位报告126例,占报告总数的60.87%,外地医疗单位报告81例,占39.13%。,病毒性肝炎诊断标准(卫生部行业标准2008),.甲肝行业诊断标准(WS298-2008).乙肝行业诊断标准(WS 299-2008).丙肝行业诊断标准(WS 213-2008).丁肝行业诊断标准(WS 300-2008)(不常 用,不作介绍,有兴趣的可从网上下载看看).戊肝行业诊断标准(WS301-2008)新标准于2009年6月15日实施,甲肝行业诊断标准主要内容(一),1 诊断依据1.1流行病学史:发病前2 周7 周内有不洁饮食史或不洁饮水史;或与甲型肝炎急性患者有密切接触史;或当地出现甲型肝炎暴发或流行;或有甲型肝炎流行区旅行史。1.2 临床表现1.2.1 发热、乏力和纳差、恶心、呕吐或者腹胀、便秘等消化道症状。肝脏肿大,伴有触痛或叩痛。1.2.2 有巩膜、皮肤黄染并排除其他疾病所致黄疸者。1.3 实验室检查1.3.1 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明显升高。1.3.2 血清总胆红素(TBIL)大于正常上限数值一倍以上和(或)尿胆红素阳性。1.3.3 血清学检测:甲肝抗体 igM 阳性或甲肝抗体 igG 双份血清呈4 倍升高。,甲肝行业诊断标准主要内容(二),.2 临床诊断病例.符合下列一条即可诊断甲肝临床诊断病例:.(1)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明显升高;.(2)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明显升高+血清总胆红素(TBIL)大于正常上限数值一倍以上和(或)尿胆红素阳性;.(3)临床表现+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明显升高;.(4)临床表现+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明显升高+血清总胆红素(TBIL)大于正常上限数值一倍以上和(或)尿胆红素阳性。,甲肝行业诊断标准主要内容(三),3 甲肝确诊病例(实验室诊断病例)临床诊断病例+血清学检测:甲肝抗体 IgM 阳性或甲肝抗体 IgG 双份血清呈4 倍升高。另外甲肝进一步可分为:急性甲型肝炎(无黄疸型)和急性甲型肝炎(黄疸型)两种,但在网报时不需要填写,网报时只需填写是临床诊断病例还是实验室诊断病例即可。,乙肝行业诊断标准主要内容(一),根据临床特点和实验室检查等将乙肝分为不同临床类型,包括:(1)急性乙肝(2)慢性乙肝(3)乙肝肝硬化(4)乙肝病毒相关的原发性肝细胞癌等(乙肝肝硬化、乙肝病毒相关的原发性肝细胞癌按非传染性疾病登记报告管理),乙肝行业诊断标准主要内容(二),急性乙肝诊断包括疑似急性乙肝病例和确诊急性乙肝病例疑似急性乙肝病例诊断两种情况:(1)近期出现无其他原因可解释的乏力和消化道症状,可有尿黄、眼黄和皮肤黄疸+HBsAg 阳性。(2)肝脏生化检查异常,主要是血清ALT和AST升高,可有血清胆红素升高+HBsAg 阳性。,乙肝行业诊断标准主要内容(三),确诊急性乙肝病例诊断四种情况:(1)疑似病例+有明确的证据表明6个月内曾检测血清HBsAg 阴性。(2)疑似病例+抗-HBc IgM 阳性1:1000 以上。(3)疑似病例+肝组织学符合急性病毒性肝炎改变。(4)疑似病例+恢复期血清HBsAg 阴性,抗HBs 阳性。,乙肝行业诊断标准主要内容(四),慢性乙肝诊断包括:疑似慢性乙肝病例和确诊慢性乙肝病例疑似慢性乙肝病例诊断三种情况:(1)急性乙肝病毒感染超过6 个月仍HBsAg 阳性或发现HBsAg 阳性超过6 个月+慢性肝病患者的体征如肝病面容,肝掌、蜘蛛痣和肝、脾肿大等。(2)HBsAg 阳性持续时间不详,抗HBc IgM 阴性+慢性肝病患者的体征如肝病面容,肝掌、蜘蛛痣和肝、脾肿大等。(3)HBsAg 阳性持续时间不详,抗HBc IgM 阴性+血清ALT 反复或持续升高,可有血浆白蛋白降低和(或)球蛋白升高,或胆红素升高等。,乙肝行业诊断标准主要内容(五),确诊慢性乙肝病例诊断(一):(1)急性HBV 感染超过6 个月仍HBsAg 阳性或发现HBsAg 阳性超过6 个月、血清ALT 反复或持续升高,可有血浆白蛋白降低和(或)球蛋白升高,或胆红素升高等+血清HBeAg 阳性或可检出HBV DNA,并排除其他导致ALT 升高的原因。(2)急性HBV 感染超过6 个月仍HBsAg 阳性或发现HBsAg 阳性超过6 个月、肝脏病理学有慢性病毒性肝炎的特点+血清HBeAg 阳性或可检出HBV DNA,并排除其他导致ALT 升高的原因。,乙肝行业诊断标准主要内容(六),确诊慢性乙肝病例诊断(二):(3)HBsAg 阳性持续时间不详,抗HBc IgM 阴性、血清ALT 反复或持续升高,可有血浆白蛋白降低和(或)球蛋白升高,或胆红素升高等+血清HBeAg 阳性或可检出HBV DNA,并排除其他导致ALT 升高的原因。(4)HBsAg 阳性持续时间不详,抗HBc IgM 阴性、肝脏病理学有慢性病毒性肝炎的特点+血清HBeAg 阳性或可检出HBV DNA,并排除其他导致ALT 升高的原因。,丙肝行业诊断标准主要内容(一),1 流行病学史(1)曾接受过血液、血液制品或其他人体组织、细胞成分治疗,或器官移植。(2)有血液透析史、不洁注射史,或其他消毒不严格的有创检查、治疗史,有静脉注射史。(3)职业供血者,特别是接受过成分血单采回输者。(4)与HCV 感染者有性接触史,或HCV 感染者(母亲)所生的婴儿。,丙肝行业诊断标准主要内容(二),2 临床表现(1)急性丙型病毒性肝炎 病程在6 个月以内,全身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和右季肋部疼痛或不适等。可有轻度肝肿大、部分患者出现脾肿大;少数患者可伴低热或出现黄疸。部分患者可有关节疼痛等肝外表现。部分患者可无明显症状和体征。(2)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 病程在6个月内,全身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和右季肋部疼痛或不适等。部分患者可有肝病面容、肝掌、蛛痣及轻度肝、脾肿大。部分患者可无明显症状和体征。,丙肝行业诊断标准主要内容(三),丙肝诊断包括疑似丙肝病例、临床诊断丙肝病例和确诊丙肝病例疑似丙肝病例诊断两种情况:(1)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2)流行病学史+急性丙型病毒性肝炎有血清ALT、AST 升高,部分病例可有血清胆红素升高。部分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和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患者亦可有ALT、AST 升高。,丙肝行业诊断标准主要内容(四),临床诊断丙肝病例三种情况:(1)血清抗-HCV 阳性+流行病学史(2)血清抗-HCV 阳性+临床表现(3)血清抗-HCV 阳性+急性丙型病毒性肝炎有血清ALT、AST 升高,部分病例可有血清胆红素升高。部分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和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患者亦可有ALT、AST 升高。,丙肝行业诊断标准主要内容(五),确诊丙肝病例诊断疑似病例或临床诊断病例+血清HCV RNA 阳性。(急性丙肝诊断和急性丙肝诊断请大家看一下丙肝行业诊断标准WS 213-2008的与),戊肝行业诊断标准主要内容(一),1 流行学病史:发病前15天75天 内有不洁饮食(水)史或有接触戊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史,或到戊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史,或到到戊型病毒性肝炎高发区或流行区出差、旅游史。,戊肝行业诊断标准主要内容(二),2 临床表现:(1)无其他原因可解释的持续乏力、食欲减退或其他消化道症状和(或)肝肿大伴有触痛或叩击痛。(2)尿黄、皮肤巩膜黄疸,并排除其他疾病所致的黄疸。(3)肝衰竭患者表现为乏力、消化道症状、黄疸等临床表现进行性加重,并可出现腹水和(或)神经精神症状(表现为烦躁不安,定向理障碍,甚至神志不清、嗜睡、昏迷)。,戊肝行业诊断标准主要内容(三),临床诊断(1)急性戊型肝炎,无黄疸型:流行学病史+无其他原因可解释的持续乏力、食欲减退或其他消化道症状和(或)肝肿大伴有触痛或叩击痛+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明显升高+血清学排除急性甲、乙、丙型肝炎。(2)急性戊型肝炎,黄疸型:符合急性戊型肝炎,无黄疸型诊断+尿黄、皮肤巩膜黄疸,并排除其他疾病所致的黄疸+血清总胆红素(TBIL)17.1mol/L(10mg/L)和(或)尿胆红素阳性。,戊肝行业诊断标准主要内容(四),临床诊断(3)戊型肝炎,急性肝衰竭:符合急性戊型肝炎,黄疸型诊断+起病14天内出现肝衰竭患者表现为乏力、消化道症状、黄疸等临床表现进行性加重,并可出现腹水和(或)神经精神症状(表现为烦躁不安,定向理障碍,甚至神志不清、嗜睡、昏迷)+凝血酶原活动度 肝衰竭患者的凝血酶原活动度进行行降至40%以下。(4)戊型肝炎,亚急性肝衰竭:符合急性戊型肝炎,黄疸型诊断+起病后14天以上至6 个月出现肝衰竭患者表现为乏力、消化道症状、黄疸等临床表现进行性加重,并可出现腹水和(或)神经精神症状(表现为烦躁不安,定向理障碍,甚至神志不清、嗜睡、昏迷)+凝血酶原活动度 肝衰竭患者的凝血酶原活动度进行行降至40%以下。,戊肝行业诊断标准主要内容(五),确定诊断(1)急性戊型肝炎,无黄疸型:符合急性戊型肝炎,无黄疸型临床诊断+血清学检测 抗-HEV IgM 阳性。(2)急性戊型肝炎,黄疸型:符合急性戊型肝炎,黄疸型临床诊断+血清学检测 抗-HEV IgM 阳性。(3)戊型肝炎,急性肝衰竭:符合戊型肝炎,急性肝衰竭临床诊断+血清学检测 抗-HEV IgM 阳性。(4)戊型肝炎,亚急性肝衰竭:符合戊型肝炎,亚急性肝衰竭临床诊断+血清学检测 抗-HEV IgM 阳性。,未分型肝炎的诊断,未分型肝炎是指:临床上有无其他原因可解释的持续乏力、食欲减退或其他消化道症状或尿黄、皮肤巩膜黄疸等症状;经实验室检测排除甲肝、乙肝、丙肝、戊肝等肝炎。,天津市病毒性肝炎网络报告标准(津卫疾【2008】93号文件)解读(一),肝炎网报中的几个定义(一):1.“首次确诊”的“首次”划定范围:目前指在某医疗机构的范围,而不是天津市;随着对肝炎病例管理模式的研究,一旦对肝炎病人建立病历卡,要求病人持卡就诊,这个“首次”划定范围即为天津市。2.“登记报告1次”:针对慢性乙肝而言,对急性乙肝病例首次确诊后在同年度又转为慢性的病例不要求在同年度报告慢性,转年后就诊再报慢性乙肝。,天津市病毒性肝炎网络报告标准(津卫疾【2008】93号文件)解读(二),肝炎网报中的几个定义(二):3.病程跨年度:对于慢性病毒性肝炎急性发作病例病程跨年度者,只在一个年度进行登记报告,年度分界以公历1月1日为分界点。4.年龄界定:“对15岁以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携带者继续做传染病网络直报”,其中年龄上限不包括15岁。,天津市病毒性肝炎网络报告标准(津卫疾【2008】93号文件)解读(三),一、医疗机构诊断的乙型病毒性肝炎病例,进行网络直报时必须在病例分类中注明急性或慢性病例,以便于区分新发和既往病例。二、对乙型慢性病毒性肝炎病例只在首次确诊登记报告1次,在病情相对稳定的情况下(慢性迁延性肝炎或轻度慢性肝炎即肝功ALT小于100IU/L)不再重复报告。三、对慢性病毒性肝炎急性发作(慢性活动型肝炎或中、重度慢性肝炎)病例需要进行再次登记报告,其病程跨二个年度者只在一个年度登记报告(复诊时只在门诊登记薄登记即可)。,天津市病毒性肝炎网络报告标准(津卫疾【2008】93号文件)解读(四),四、对15岁以上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携带者应在门诊日志、出入院登记和化验室登记中记录,不再进行网络直报;五、其他型和未分型病毒性肝炎病例疫情报告参照乙型病毒性肝炎病例报告要求进行;六、病毒性肝炎诊断病名的书写,应注意临床分型与病原学分型相结合,不能简单地书写为肝炎或乙肝。,2012年病毒性肝炎监测主要工作(一),一、病毒性肝炎流调(一)县医院 1.甲肝、15岁以下乙肝流调率100%;急性乙肝、未分型肝炎核查率90%;丙肝、戊肝流调率80%。2.填写要求:重点项目(基本情况、流行病学史、症状、本次化验检查、临床分型、病原分型)填写完整,无逻辑错误为合格。4.上报时限:每月5日前将上月肝炎流调表送县疾控中心疾控科,以便输机上报市疾控中心。依据:(天津市2012年传染病控制工作指导意见),2012年病毒性肝炎监测主要工作(二),(二)乡镇医院甲肝、15岁以下乙肝流调率100%,急性乙肝、未分型肝炎流调/核查率90%;戊肝流调率80%。慢性乙肝按18项乙类传染病流调要求,流调率大于80%。肝炎流调表于每月10日之前送县疾控中心疾控科,2012年病毒性肝炎监测主要工作(三),二、病毒性的诊断报告(一)落实肝炎行业诊断标准,规范病名书写,明确分型、分类报告;(二)急性肝炎(甲、乙、丙、戊、未分)及时报告;(三)对慢性肝炎在首次确诊时登记报告;(四)15岁以下HbsAg携带者报告,报告及时率100%;。,2012年病毒性肝炎监测主要工作(四),(五)本医院报告的(甲肝临床诊断病例进行采血5ml,采血率100%,送县疾控中心;(六)删除疫情卡要填写依据。(七)15岁以上人群乙肝疫苗接种月报,每月10日前上报接种月报,及时率100%;(八)每例流调的病例,均填写病家消毒告知书一式三份,其中一份及时上报县疾控中心。,2011年各级医疗单位病毒性肝炎诊断、报告、流调中存在问题(一),一、病毒性肝炎诊断、报告中存在问题(一)有些医疗单位把乙肝“大三阳”诊断为乙肝病例,主要缺乏肝功能方面的依据(肝功能ALT必须大于40IU/L以上才能诊断乙肝病例)。(二)有个别医疗单位在诊断乙肝病例时临床上未分急、慢性,对急、慢性乙肝诊断不明确。,2011年各级医疗单位病毒性肝炎诊断、报告、流调中存在问题(二),二、病毒性肝炎流调中存在问题(一)肝炎流调表主要内容填写不全,特别是乡镇医院、卫生院的肝炎病例大部分缺少肝功能ALT数值。(二)肝炎流调表上报不及时。(三)县疾控中心在质控时发现个别医疗单位的流调人员未亲自到病家流调,导致流调内容不全或不真实出现。(四)对于外出肝炎病例回来后未及时补充流调。,建议,一、加强对病毒性肝炎监测工作的重视,防保所(科)长随时对本单位病毒性肝炎的诊断、报告及流调工作进行监督和质量控制以便发现问题及时改进。二、做好本单位相关医务人员对病毒性肝炎的诊断、报告标准及流调知识的培训。三、肝炎流调人员应深入病家亲自流调,认真填写流调表中的每一项内容,并将流调表及时报到县疾控中心(县医院每月5日前,乡镇医院、卫生院每月10前上报)。四、对外出或暂时无法流调的肝炎病例,应及时进行补调。,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