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核算的基础.ppt
第二章 会计核算的基础,第一节 会计前提第二节 会计原则第三节 会计要素确认、计量及其要求第四节 收付实现制与权责发生制,第一节 会计前提,定义 会计前提(或称会计假设),即会计核算基本前提,是指对某些未被确切认识的会计现象,根据客观的正常情况或发展趋势所作的合乎事理的推断和假定。意义,会计前提的基本内容,会计主体 1.注意区分会计主体与法律主体: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律主体,法律主体必然是会计主体。2.会计主体的三个条件:具有一定数量的资金;进行独立的生产经营活动或其他活动;实行独立决算。,持续经营 在任何一个时点上,企业的前景,唯有两种可能,持续经营和停业清算,该前提不考虑停业清算及破产等情况,会计前提的基本内容,会计前提的基本内容,会计分期 1.按年划分的称为会计年度,还可分季、月(会计中期)2.会计年度可采用历年制,即与日历年度(1月1日-12月31日)保持一致,如我国及法、德、俄、韩国 3.也可采用非历年制,如英、日为四月一日,澳、意为七月一日,美国为十月一日。,货币计量 以货币计量且币值不变。主要是与实物计量相区分。,会计前提的基本内容,会计前提之间的关系,第二节 会计原则,会计核算原则是指会计提供的信息质量应该具有的特征。会计原则的含义 在会计核算前提条件下会计核算提供信息应遵循 的基本要求。具体处理会计业务的基本依据。进行会计核算工作质量标准和要求。,会计核算原则的内容,可靠性原则 又称真实性、客观性原则,企业会计准则第十二条“会计核算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为依据,如实反映符合确认和计量要求的各项会计要素及其他相关信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内容完整。”,相关性原则 也称有用性,企业会计准则第十二条:“企业所提供的信息应当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的经济决策需要相关,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对企业的过去、现在或未来的情况做出评价或预测。”,会计核算原则的内容,可理解性 企业会计准则第十四条:“企业的会计信息应当清晰明了,便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理解和运用。”,会计核算原则的内容,可比性 企业会计准则第十五条:“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具有可比性。”,会计核算原则的内容,实质重于形式 企业会计准则第十六条:“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应仅以交易或者事项的法律形式为依据。”,会计核算原则的内容,重要性 企业会计准则第十七条:“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反映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所有重要交易或事项。”,会计核算原则的内容,会计核算原则的内容,重要性,谨慎性 又称稳健性,企业会计准则第十八条:“企业对交易或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保持应有的谨慎,不得高估资产或收益、低估负债或费用。”,会计核算原则的内容,及时性 企业会计准则第十九条:“企业对于已经发生的交易或事项,应当及时进行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得提前或延后。”,会计核算原则的内容,第三节 会计要素确认、计量及其要求,会计要素确认与计量会计要素确认与计量的要求,会计要素确认与计量,确认 将交易或事项进行记录、列报的确定性活动。1、确认条件,2、列报条件,会计要素确认与计量,计量 对已确认事项价值的确定过程。五种属性的涵义,各种属性之间的关系,会计要素确认与计量要求,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收入与费用相配比,会计要素确认与计量要求,历史成本计量,会计要素确认与计量要求,企业对会计要素的计量一般应采用历史成本,采用其他方式的应当确保所确定的会计要素金额能够取得并可靠计量。,第四节 收付实现制与权责发生制,收入和费用的收支期间与应归属期间?收支期间与应归属期间是否一致一致(不存在问题)不一致(选择确认方法)两种情况:本期内收到而本期尚未获得的收入,本期已付而不应当由本期负担的费用;本期内应获得但尚未收到的收入,本期应当负担但尚未支付的费用,举例,收付实现制,现金制或实收实付制。它确定本期收入和费用,以款项的实际收付为标准 凡是本期收到的收入和支付的费用,不管其是否应归属本期,都作为本期的收入和费用处理;凡本期尚未收到的收入和尚未支付的费用,即使应归属本期,也不作为本期的收入和费用处理。,举例,权责发生制,凡是本期应获得的收入,不管其款项是否收到,都作为本期的收入处理;凡属本期应负担的费用,不管其款项是否付出,都作为本期的费用处理。凡不应归属本期的收入,即使其款项已经收到并入帐,都不作为本期的收入处理;凡不应归属本期的费用,即使其款项已经付出并入帐,都不作为本期的费用处理。,举例,收付实现制与权责发生制的比较,收付实现制比较简便 权责发生制计算企业的盈亏比较合理 我国企业一般采用权责发生制,事业、机关、团体等单位一般采用收付实现制。,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实现制确认收入与费用方法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