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去来兮辞》用分析.ppt
归去来兮辞,陶 潜,新安县第二高级中学陈学峰,(一)复习导入新课,人说:“学而优则仕”,“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是古时读书人的人生理想,但却也有人选择了另外的道路,比如就有这么一位放着县官不做,辞官归田,过起了躬身自耕,饮酒赏菊的隐居生活,大家说,他是谁?(陶渊明)我们学过他的作品,如归园田居饮酒桃花源记等,和有关陶渊明的事迹。我们一起来复习。,饮 酒(其五)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作品回顾,归园田居(其一)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阴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作品回顾,归园田居(三)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杂诗八首之一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读山海经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不为五斗米折腰,晋书陶潜传:“素简贵,不私事上官。郡遣督邮至县,吏白应束带见之。潜叹曰: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义熙二年,解印去县,乃赋归去来。”,作者简介,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号,谥号,后改名潜。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东晋浔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他出生于没落的仕宦家庭,少年时曾怀有“大志济于苍生”的志向。曾做过几年小官,后辞官回家,从此隐居。田园生活是陶渊明诗的主要题材,相关作品有饮酒归园田居桃花源记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诗等。,元亮,五柳先生,靖节先生,陶潜,又名陶渊明,字元亮,东晋浔阳柴桑人。,田园诗人隐逸诗人靖节先生五柳先生,陶渊明(365-427),晋宋时期文学家。一名潜,字元亮。私谥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在家族中,他既钦敬曾祖陶侃的积极进取,又特别赞赏外祖孟嘉的冲淡自然。思想中融入了儒道两种精神。前期(41岁以前),他渴望进取,做过江州祭酒,刘裕幕下镇军参军、彭泽令,起主导作用的是儒家精神;但由于儒道思想的矛盾性,又时官时隐,举棋不定。后期(41岁以后),陶渊明因时局动荡,仕途险恶,以及官场政治腐败,门阀制度森严而对现实极端不满,毅然辞官归隐,与官场彻底决裂。义熙四年,即归隐后第二年,他家乡遭焚,生活陷入极端贫困,但他安贫乐道;义熙末年,朝廷征他为官,元嘉三年,江州刺史檀道济劝他出山,他守节不仕。这个时期起主导作用的显然是道家思想。,陶渊明长于诗文辞赋。他的作品有两类题材:一类是描绘田园美景,寄托他洁身自好的高洁志趣;另一类寄寓抱负,多悲愤慷慨之音。陶渊明今存诗歌125首,其中四言诗9首,五言诗116首。后代批评家常用质朴、平淡、自然评价陶诗的风格,称其为“田园诗人”。陶渊明现存文12篇,其中辞赋3篇,韵文5篇,散文4篇,篇数不多,影响却很大。散文以桃花源记最有名,辞赋归去来兮辞著称文史。在艺术上平淡、朴素,充满了诗意,全无半点斧凿痕迹,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回 去 吧,归 去 来 兮 辞,助词,无实义,语气助词,回 去,题 解,是古代一种介于诗和散文之间的抒情文体,战国后期诗人屈原在楚地民歌的基础上创造出来的一种新诗体,也称楚辞。,辞,句式散化,一般押韵。,两句一组,四句一节。,六字句为主,一般每句三拍。,文体简介,到了西汉,在辞的影响下又产生了赋这种新文体。汉人将辞和赋统称为辞赋,但二者仍有显著的区别:赋的句式进一步散文化,常用关联词语,长短句明显增多,内容则以咏物说理为主,写法上讲究铺排;而辞仍然是诗,重在抒情,形式上尽管后来也有若干变化,但四句一节、每句三拍的格局还是保持了下来。,文体简介,chuchng,yng,熹微,zn,shng,min,jio,xi,y,hun,yotio,hung,go,zho,k,积累下列字音,惆怅,飏,x,樽,觞,眄,庭柯,矫,岫,翳,盘桓,棹,窈窕,遑遑,皋,陶渊明少年时就有“大济苍生”的壮志,在老庄思想和隐逸风气盛行的影响下,陶渊明早年就有着爱慕自然,企羡隐逸的思想。他选择归隐,是在对黑暗现实完全绝望之后的洁身守志的一条坚决道路。本文是陶渊明最后和上层社会决裂的宣言书。41岁那年,最后一次出仕,做了85天的彭泽令。陶渊明的归隐是出于对腐朽现实 的不满。当时郡里一位督邮来彭泽巡视,衙吏要他束带迎接,以示敬意,他气愤地说:“我怎么能为了五斗米而向这乡里小人低三下四”即日解绶去职,赋归去来兮辞。,写作背景,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幼稚盈室,瓶无储粟,生生所资,未见其术。亲故多劝余为长吏,脱然有怀,求之靡途。会有四方之事,诸侯以惠爱为德,家叔以余贫苦,遂见用为小邑。于时风波未静,心惮远役,彭泽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为酒,故便求之。,幼稚:小孩,瓶:粮仓,生生:维持生活,脱然有怀:心里有这个念头,见:被,风波:战争,术:方法,四方之事:指出使外地的事情,及少日,眷然有归欤之情。何则?质性自然,非矫励所得。饥冻虽切,违己交病。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于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犹望一稔,当敛裳宵逝。寻程氏妹丧于武昌,情在骏奔,自免去职。仲秋至冬,在官八十馀日。因事顺心,命篇曰归去来兮。乙巳岁十一月也,眷然:思念的样子,质性:本性,切:急迫,人事:做官,犹:仍然,一稔:一年,寻:不久,口腹自役:为了满足口腹的需要而驱使自己,总结:序言交代了作者辞官的原因以及感受,译文:我家境贫困,耕种田地不够用来供给自己(生活)。孩子在房间里乱跑,米缸里没有储存的粮食,维持生活所需要的东西,(我也)没有得到它的办法。亲戚朋友经常劝我出去做个小官,我自己也产生了这种念头,(但)求官又没有门路。刚巧碰上有出使到外地去的事情,各地州郡长官都以爱惜人才为美德,我的叔父因为(看到)我贫困艰苦(就加以推荐),于是就被任命为小城的官吏。在那时,战乱还没有平息,心里害怕远地的差使。彭泽县距离家乡只有一百里路程,公田收获的粮食足够酿酒之用,因此就请命要了下来。,(但)没几天,思念田园,就产生了归乡的念头。为什么呢?(因为我的)本性坦率自然,不是勉强做作所能够改变的;饥冻虽然是切肤之痛,但违背自己本心(更会)使我受到双重的痛苦。我曾经做过一些事情,(但)都是为了口腹的需求而勉强驱使自己;于是烦恼得愤懑不已,感到自己非常有愧于平生的志愿。但还是想等到秋收以后,就收拾行装连夜离去。(可是)不久,嫁到程家的妹妹在武昌去世,我心情悲痛,希望立刻就去奔丧,于是就自己弃官离职了。从秋八月到冬季,在官位上做了八十多天。趁着这件事情来抒发自己心里的情意,写了篇文章命名为归去来兮。时在乙巳年十一月。,序言:陶潜辞官归隐的原因,1、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2、饥冻虽切,违己交病3、程氏妹丧于武昌,“性本爱丘山”,做官“深愧平生之志”。,交代写作时间和背景,叙述就职的经过和辞官的原因。,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胡:疑问代词,为什么,既:既然。以:认为知道。为:被。句式:被动句,而:连词,表并列关系,之:主谓之间取消独立性。,谏:谏正,劝止,追:挽救,弥补,其:语气词,而:并列关系,以:同“而”,表修饰关系,以:用,句式;状语后置,恨:遗憾,之:取消独立性,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回家去吧!田园快要荒芜了,为什么不回去呢?既然自己让心灵为形体所役使,为什么如此失意而独自伤悲?我悔悟过去的错误无法挽回,但在未来的岁月中还可以补救。实际上我入迷途还不算远,已觉悟到现在回家为正确的而过去做官是错误的。,归去来兮辞辞:,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船在水面上轻轻地飘荡着前进,和风徐徐吹拂着我的衣裳。向行人打听前面的路,只恨晨光朦胧天不亮。,已往,来者,昨非,今是,出仕,归隐,对官场的鄙弃,对田园生活的向往,第一段:弃官归家之因,乃瞻衡宇,载欣载奔。僮仆欢迎,稚子候门。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携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衡宇:简陋的房子,载载:一边一边,就:接近。,幼:幼儿(形作名),引:端起,以:来,怡:使愉快(使动),傲:形作名,容膝:小屋(动作名),日,时:名作状语,策:拄着(名作动),扶老:手杖,矫:举。遐:远,乃瞻衡宇,载欣载奔。僮仆欢迎,稚子候门。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携幼入室,有酒盈樽。,终于看到自己简陋的家门,我高兴地向前飞奔。家僮欢快地迎接,幼儿们守候在门庭。院里的小路长满了荒草,松和菊还是原样;带着幼儿们进了屋,美酒已经满觞。,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我拿过酒壶酒杯自斟自饮,斜望着庭院中的树木使我很开颜。倚着南窗寄托我的傲世之情,(更)清楚这狭小之地才容易使我心安。小园有门却经常关闭着,每天(独自)在园中散步兴味无穷;拄着拐杖,走走歇歇,时时抬头望着远方(的天空)。白云悠闲自在地从山穴里飘浮而出,倦飞的小鸟也知道飞回巢中;阳光暗淡,太阳即将落山,我手扶着孤松,徘徊流连,不忍离去。,抵家,欣喜若狂,居室,舒适安逸,涉园,流连忘返,第二段:归家后的怡然自得,创造出一个安乐闲适的意境,表面写景,实则抒怀,表现出隐逸生活的无尽乐趣及作者的孤傲坚贞之志。,具体分析,归途,归心似箭,抵家,欣喜若狂,居室,舒适安逸,涉园,留连忘返,第二段:归家后的怡然自得.,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或命巾车,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言:语气助词,句式:宾语前置,(求焉),悦:意动用法,以为喜悦。,乐:意动用法,以为快乐,以:介词,把。于:介词,在。,句式:农人以春及告余 于西畴将有事,或:有时。命:命令,引申为驾车,棹:划船(名作动),既亦:既要又要,窈窕:幽深曲折的样子,以:表修饰关系,善:意动“认为好”,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宇内:天地间,委:随从、顺从,之:动词“往、到”句式:宾语前置,期:期望、期求,耘:锄草,耔:培苗,聊:姑且,乘:顺随,奚:为什么句式:宾语前置“疑奚”,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或命巾车,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回去吧!我要跟世俗之人断绝交游。他们都跟我的志趣不合,还要驾车出去追求什么?跟乡里故人说说知心话何等快活,弹琴读书可以消解忧愁,让我快乐;农夫告诉我春天到了,将要去西边的田地耕作。有时驾着巾车,有时划着孤舟,既可以探寻那幽深的沟壑,也可以走过那高低不平的山丘。树木欣欣向荣,泉水缓缓流动,我羡慕万物各得其时,感叹自己一生行将告终。,农村生活的乐趣,亲戚之情话,弹琴读书,准备劳作,驾车划船出游,第三段:生活情况,陶渊明愉快的田园生活体现在哪些方面?这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怀?,所见所感,归家乐,日常乐,出游乐,归心似箭,抵家之欢,家中景况,饮酒自遣,涉园成趣,观景忘返,重审心志,结交乡故,出游,思考:,写出了陶渊明淡泊明志,闲适自在的归隐情结。,自安自乐,田园生活,农村生活的乐趣,和亲戚们谈家常,弹琴读书,准备劳作,驾车出游,第三段:归田后农村生活的乐趣.,内容分析,饮 酒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一样的心境,一样的淡泊明志,闲适自在的归隐情结。),临清流而赋诗,策扶老以流憩,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问征夫以前路,乐的写意,问征夫以前路,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宇内:天地间,委:随从、顺从,之:动词“往、到”句式:宾语前置,期:期望、期求,耘:锄草,耔:培苗,聊:姑且,乘:顺随,奚:为什么句式:宾语前置“疑奚”,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算了吧!寄身于天地之间还能有多少时候?何不随心所欲地生活而不用管他生死呢?为什么心神不定还想去什么地方?富贵不是我之所求,升入仙界也没有希望。爱惜那良辰美景我独自去欣赏,要不就扶杖除草助苗长;登上东边山坡我放声长啸,面对着清清的溪流把诗歌吟唱;姑且顺应造化了结一生,以天命为乐,还犹疑彷徨什么呢?,承上而问,委心任去留,遑遑欲何之,自我解答,富贵浮云,恬然自乐,卒章显志,乐安天命,(),(),反,正,第四段:反思总结,结构图 自悔 蔑视权贵 鄙弃官场 归 辞官归田 自觉 向往田园 去 自醒 来 隐士情怀 兮 家室之乐 淡泊明志 闲适自在 身心自由辞 归去之乐 田园之乐 固穷守节 厌恶官场 安天乐命 交往之乐 躬耕田园 诗酒琴书 出游之乐 隐居乡间,自责自悔(1段),自安自乐(2、3段),乐天安命(4段),天伦之乐(2段),田园之乐(3段),室中之乐,园中之乐,感情线索,探究,1 如何理解本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一方面反映出陶渊明恬适宁静的生活情趣,平和的田园生活让他心情舒畅,自由的乡野万物令他感到赏心悦目,妙趣横生,陶渊明为找到了身心的归所而欢欣鼓舞。另一方面也要看到,作者为以上的获得付出了埋葬青年时代“大济苍生”的现实奋斗的代价,在抛弃让他彻底失望的官场时,他也告别了自己昨日的梦想。所以陶渊明一面痛下决心“归去”。一面要安慰自己“奚惆怅而独悲”。当他饱览山川秀色时,焉知一朵“无心”出岫的云不会令误入“迷途”的作者触景伤怀;当他在遁世的隐居生活中怡然自得时,有时也要用琴和书来“消忧”。这位自认“寓形宇内复几时”的诗人,需要忍受因调整失落的心理、重新为理想和现实定位而带来的痛苦,尽力说服自己乐天知命,“胡为乎遑遑欲何之”?总之,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中表露的思想感情既有回归田园的欢悦,又有理想受挫的失落和忧伤。,参考:陶渊明以旷达的心境和超然态度对待生死天命。此句是诗人对“归去来”哲理性归结,“不为五斗米折腰,乐安天命”是他追求的最高境界。同时也流露出他无可奈何、听天由命的思想情绪,这是他欲冲破黑暗而不能的保身之计。,探究2:有人认为“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表达了一种悲观消极的思想?你的看法如何?,探究3,陶渊明为什么要选择一条归隐田园的道路?讨论、明确:,1.作者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向往恬静的田园生活;2.在当时的现实条件下,作者既不愿卖身求荣,又不愿服食求仙,顺乎自然、乘化而归就是一种必然的选择;3.作者显然是经过大彻大悟之后才作此决定的.,作者的形象:,不与当时黑暗的上层社会同流合污,热爱田园,安贫乐道,超然物外,有着高洁志趣的形象。,全文主旨,归去来兮辞是陶渊明辞官归隐之际与上流社会公开决裂的政治宣言。文章以绝大篇幅写了他脱离官场的无限喜悦,想象归隐田园的无限乐趣,表现了作者对大自然和隐居生活的向往和热爱。,小结提高,陶潜,入仕为官是他的初衷,鄙弃官场是他的节操,淡泊明志是他的追求,躬耕田亩是他生活的保障,琴书诗酒是他的生活情趣,固穷守节是他归隐意念的巩固,乐天知命是他人生的真悟。读归去来兮辞,是了解陶潜的隐士情怀,了解中国古代的隐士文化的一个窗口。,真正的中国文人给了我们太多的感动:屈原因美政不得施行而沉尸汨罗;李白一生率性追求终以捞月赴死;王国维为一生钟情的文化而飘然跳湖他们是伟大的,因为他们都能固守自我的神圣领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