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经济学》第三章城市经济增长.ppt
第三章 城市经济增长,第一节 城市经济增长的含义与测度,一、城市经济增长的内涵二、城市经济增长的测度,一、城市经济增长的内涵,城市经济增长(Urban Economic Growth)指城市经济的动态演化过程,是城市经济作为一个整体的规模扩张与水平和质量的提高。城市经济增长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研究范畴,它与整个国民经济的经济增长在范畴内涵上有明显的区别。,二、城市经济增长的测度,(一)国民收入指标1.运用国民收入总额的测度(1)定基速度定基发展速度:定基增长速度:,(2)环比速度环比发展速度环比增长速度(3)平均速度,2.运用人均国民收入的测度城市经济增长速度可见,人均国民收入的增长率依存于两个因素:国民收入的增长率(g)和人口的增长率(p),即:,(二)就业量指标就业量(Employment)对城市经济来说是一个重要的测度指标,它甚至比国民收人指标更常用,也更有用。在采用就业量作为测度指标时,是用一个城市经济系统中的就业量来代表该城市的经济规模,用就业量的变动来表示城市经济的运动。在现实运用中,就业量指标实际上是一个系列指标,总就业量是各部门就业量的总和。总就业量一般被分解为两个部分:向城市域外提供产品和劳务的部门,即“输出部门”的就业量和向城市内部提供产品和劳务的部门即“本地部门”的就业量。,第二节 城市经济增长机制,一、需求指向的城市经济增长模型二、供求基础的城市经济增长模型三、城市经济增长的投入产出模型,一、需求指向的城市经济增长模型,(一)城市基础部门模型把一个城市或者地区的经济划分为两类大部门,基础部门和非基础部门 核心思想:城市外部(本国市场或国际市场)向本市的基础部门提出需求,本市基础部门又向本市非基础部门提出需求,城市经济的增长取决于基础部门和非基础部门的比例,这一比例越高则城市经济增长率越高。,如果设L为城市就业人员总数,B为城市输出产品产业就业人员总数,N为城市非输出产品产业就业人员总数,而 为非输出产业就业人员与输出产业就业人员的比例,这种二分法的分析工具,可以写成下面的公式:反映了城市就业人口规模是由城市输出产业的就业规模和非输出产业就业与输出产业就业的人数比例来决定。根据这一规律,也可以探讨城市化的增长机制。即:式中,P为城市人口总量,为城市非就业人口与就业人口的比例 B是根本的决定性因素,、是引起联动关系的比例,隐含了内在的乘数关系,从而使模型由静态走向动态,设城市输出产业的配套产业的就业人数为,城市共同服务业的就业人数为,城市非就业人口为e,而 为配套产业的就业与输出产业就业人数的比例,为服务业的就业人数占城市人口的比例,并令乘数,则上述模型可以进一步扩大为:区位商,(二)凯恩斯乘数增长模型,用Yu表示城市的总收入,CU表示城市的消费量,IU表示该城市的总投资水平,GU表示城市政府的支出,XU表示城市向其他地区输出的商品,MU表示城市从其他地区输入的商品,城市的总需求方程及其总需求各构成部分的决定式形式如下:,如果假定城市政府有固定的支出GU,按照固定的税率t在本地征税,这样居民的税后可支配收入就是YU(1t)。把(3.16)、(3.17)、(3.18)、(3.19)、(3.20)式都代入到(3.15)式中,我们可以得到:整理后得到:这就是凯恩斯思想的城市经济增长模型,式中的1/1(b d)+(e f)(1t)部分是城市经济增长的乘数。,(3.22),对于(3-15)式,可以进一步的分解为两项内容,即:第一项是出口乘数,它的内涵是收入意义上的而不是就业意义上的城市基础乘数;第二项是城市总需求中其他部分对城市总收入的影响乘数。,(3.23),对于一个新进入城市的企业对城市经济增长乘数的影响,有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新迁入厂商对当地产品和服务的初始消费量,设Xf来表示;二是新迁入厂商的初始消费行为引起的对本地经济的多层次的连锁影响所形成的总影响量,可以用Xf(bs ds)(1 ts)来表示,其中bs是新迁入厂商的边际消费倾向,ds是新迁入厂商的边际输入倾向,ts是新迁入厂商要承担的税收。这样,新迁入厂商在本市的每一轮的产出循环的总影响可以表示为如下的方程式:,(3.25),二、供求基础的城市经济增长模型,(一)新古典城市经济增长模型城市经济的生产函数:式中,Y表示城市产出,u和t分别代表某个城市和某个时期,A是技术水平,e是自然对数,r是一个反映技术进步速度的数值,K和L是投入的资本和劳动,最后和1-分别代表了产出对资本及劳动力的弹性。对上式全微分,可以得到:式中的(资本产出弹性)和1-(劳动产出弹性)之和等于1,表示假定城市生产的规模收益不变。,运用上述公式,可以对城市经济增长作如下的政策分析:1测算各生产要素对城市经济增长的贡献 绝对贡献:由A/A、K/K、L/L的数值给出;相对贡献由 的数值给出 2测算技术进步的成效 在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中,K/K、L/L、Y/Y的数值可以通过统计数字的搜集计算得出,但A/A无法由统计数字得出,因而采取剩余法计算,3制定城市生产要素组合的调控政策 如果暂不考虑技术进步,假定城市经济增长只由资本和劳动使然,城市经济增长的新古典模型可以变为:两端分别减去L/L,可得:,(二)累积因果效应城市经济增长模型,三、城市经济增长的投入产出模型,假设城市中有三个生产部门:制造业部门、生产服务部门和生活服务部门。表3-1就是这个城市的投入产出表,这里行表示产出品和要素的供应去向,列表示城市生产部门对于中间投入的需求结构和各种经济主体对城市最终产品需求的部门结构。,城市投入产出表,若要从动态角度分析城市投入产出的比例,还必须掌握城市生产部门中的各种投入产出系数。直接投入系数被定义为每个部门所使用的某个投入品数量与该投入品总价值的比例,设aij直接投入系数,xij为中间产品流量,Xj为城市生产部门的总产出,其表达式为:,投入系数表,根据表3-l和表3-2的信息,我们可以得到每个部门的产出方程。设M表示制造业的总产出水平,SP表示为生产服务部门的总产出水平,SL表示为生活服务部门的总产出水平,Em和Es分别表示城市制造业和生产服务部门的输出产品数量,I表示城市居民的总收入。于是,城市各个部门的总产出可以表示如下:M=0.2M+0.12SP+0.1667SL+0.15I+Em(3.34)SP=0.2M+0.2SP+0.05SL+0.1I+Es(3.35)SL=0.6I(3.36)I=0.3M+0.58SP+0.7333SL(3.37),把上述(3.34)式到(3.37)式用矩阵表示为:解上述矩阵,可以得到:M=1.9512Em+1.1113Es(3.39)SP=0.7907Em+1.9533Es(3.40)SL=1.1185Em+1.5709Es=0.6I(3.41)I=1.8642Em+2.6183Es(3.42),完全投入系数 内涵是直接投入和间接投入的总和其表达式为:,第三节 城市经济增长政策,一、城市经济增长的目标模式二、城市经济增长政策,一、城市经济增长的目标模式,(一)帕累托最优的资源配置帕累托最优效率是这样一种状态:当前整个经济体系中每个经济主体的社会福利在现有条件下,已经达到最佳状态,不能再做任何改善了,任何改变都会降低某些人的福利。,为了讨论城市的消费,我们把城市的效用函数定义为:U=U(X,x)式中,X是当期产出,x是未来的产出。在图中,XX线表明了城市的资源潜力。,(二)社会福利的公平化,假设城市社会由n个人组成,U是每个人的效用,社会福利函数可以被定义为:S=S(U1,U2,U3,Un)一种考虑权重的社会福利函数反映了对各个社会层次的人们的社会福利的不同要求,即:S=b1U1+b2U2+b3U3+bnUn 城市经济学家认为,合理的社会福利函数必须依赖于那些福利最低的人的处境得到改善,例如罗尔斯(Rawls,1971)认为:T(U1,U2,Uk)=min(U1,U2,Uk),综上所述,城市经济增长的目标既要在当前消费和未来投资的权衡中体现资源配置的效率,又要在满足最大多数人的需要上体现社会福利。这一目标的实现,无法完全依赖自由市场机制,需要城市政府的经济增长政策。,二、城市经济增长政策,(一)城市输出部门和地方化部门的产业政策 1确定城市基础部门。2制定扶持城市基础部门的产业政策。3发展城市地方化部门的政策。4培育产业集群。,(二)城市经济增长的要素投入和收益政策1城市劳动力投入及其报酬政策。2城市资本投入及其报酬政策。3城市经济增长的技术进步政策。4城市发展创新和企业家精神政策。(三)城市经济增长的公共环境政策城市投资环境的建设商业孵化环境的建设城市经济增长的公共服务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