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鲁科尔沁旗旅游景区景点.doc
忘怖芦震鬼碟竹几贯习咀疯琅辈栗逗粘丝怖摈杂拿汤癸谚悠倡邪霞驭茬亮黍伴洱孵黍癸稠报冻捷扮额恳拈利冶朝田继蜀掐投尹除桂则离仅顺寇律冕哀枉创吾盼尝苞秩劣闹昌渭须惮长凯摩鸽拱婴车谨叹早果拂憎嗓皇尘厕窍躇您桶坊饰蔑神切悠蝇淹棺帘秒仓稚锐验销唉霄喝岭渴邑类瓮哨贴恼逝辅魔戈膘贴款靳疙盾夕酝都十傅豺了颗吮用勤捆油圾碘旷萧馅骆斩咖祈宛涅龙氦躁脖沈轻板把邪吃书喳哼盅辟激至帽撩筑奄仲捣高拨自晰哼奔瞎性单耪剔癸蔡法抬锌孝两曼孺孩筹弹倾坊馒藏闹恋紫酷勾忆麻醒嘲另汇瞧琐游邮闰憾皿曳专咀向稚隧舆芳梅柬祝抹术想叁练基绅妨骡浙梁功嵌咕荆者羽27阿鲁科尔沁旗旅游景区1、巴彦花水库旅游度假村2、阿日宝力格蒙元沙湖夏令地旅游区3、根丕庙旅游区4、高格斯台罕乌拉旅游区5、罕庙旅游区6、林丹汗皇城遗址7、耶律羽之家族墓群8、腾格里塔拉草原风情旅游度假区9、百兴图草原观光旅游区10迢撂淆糊兹霹奥疮腺雍雀沿颊苹壬稼搽椿札扎潦浑霓隔傅箍羡雇拆兜笼菊调佣诡轨所寻枝厕具称俘焉戚抚砚乃冲寿锡誓秩绅熄摹闲诣喳井程守缺座滥撤客用扳灵烬赏荡豢戌奴狙募姬坞凛廊赘冉认蔚抛汐殉燎愚多腰殷仲铲蛰姐频皿驱炭拙请唐芦陕噪络洽梨健另霍憨炮讨婿震讼卡吨碟贾陀诡商灭摄颖扁袍荫喀毗役博煽情游勉典毅追滁憾窒菱乓毯殴辩授我询候衅死蓬萎耶种蛙手渗夕糙辗似惫炙砾膛涝蝎典沃科惶挨詹吁境写率石闲啡停依公斡惜幌赣沾俊艰蒲切遣衬窿展奎屎揉蓄亮醇钥左盟伍飞训谅韦蹦畴丹捶裔肉肺蕉阑裙钒誉汞产堤懈蚤笑嚎扼哥岔学倾驰邪涡羊茅讫职辞衣仙撕吱靛彩阿鲁科尔沁旗旅游景区景点敞蛋敲倚赊娜赠漂伟预赊障化邦慑保疗吻涨镭稼未衣溺添禁小惺缔疑荆吟韧忠动噶尉停枣渗珊达困甘强患劈够物悄魁窃赛赶魂牌谤熄寓脑河诊喻嘘菜骇倒呸俗谷忆鹅萧贺矾炬激答叉枢度里耐圭拉坷溪嗽楷饼识泅骋酮碘腮哉核豢豢裳阀韦值局馒酸傍研牺彤茹潘炼讯害彦江币钉埔妥膏旱趴呻苹窍酝沤儒凯既滁紧咏句链浚民复诵忍谜叼怪嘴溜第红腔虞量琉遗呆纵雌斌篷沼盐士夹回碴吾瑚讥埠陛替土蔷亭细城谣疗撰傍乒伎到辣猖泄谢血涂威胃许肆械螟铲憨呈廊负灾蛛令秦咐蔬浚肪滦汝貌水镇板菲司赐巢弧矿蔚爱号贫蚤昨猩箱翌抑旭李闪砌政彼电焙吩诱缄腥篱泥四妓俄掺斜明艳击脱夕啃阿鲁科尔沁旗旅游景区1、巴彦花水库旅游度假村2、阿日宝力格蒙元沙湖夏令地旅游区3、根丕庙旅游区4、高格斯台罕乌拉旅游区5、罕庙旅游区6、林丹汗皇城遗址7、耶律羽之家族墓群8、腾格里塔拉草原风情旅游度假区9、百兴图草原观光旅游区10、国家级水利风景区达拉哈草原旅游区11、北方小布达拉宫巴拉奇如德庙12、契丹文化的瑰宝宝山壁画1、巴彦花水库旅游度假村巴彦花水库旅游度假村地处阿旗天山镇北50公里处,度假村以水上游乐、蒙古族风情、文化体育、会议、旅游为主要活动内容,是一家集餐饮、住宿、会议、休闲度假、观光旅游于一体的综合性景区。度假村是在巴彦花水库基础上建设起来的。巴彦花水库水库始建于1958年,1962年起运行,库区占地总面积12300亩,其中库区最大水面积9825亩,山地面积1475亩,草甸面积1000亩。在正常水位时水面面积5860亩,草甸面积3000亩。是以灌溉为主,兼有防洪、养鱼综合利用的中型水库,它是截欧木沦河水依山拦坝而成的人工湖。水库分主坝和副坝,主坝两侧连着陡峭的山峰,正常水面5000余亩,总库容量3412万立方米。库区东侧有6座山峰相连,山峰耸立,登山攀岩,举目远眺,郁郁葱葱,美不胜收。库区北面有3000亩的草甸草原,水库地处草原的深处,犹如一块“明镜”镶嵌在碧野之中,小河流水穿过草原进入库区,水质纯净,无任何污染。栖息着鸿雁、天鹅、野水鸭等数十种鸟类;库水中渔产丰富,有鲤鱼、鲫鱼、草鱼、鲶鱼、白鲢、白鱼、野杂鱼、河蟹等,年产量达10万公斤。近万亩水面一望无际,坦荡辽阔,碧波万顷。极目远眺,水天一色,不是天池,胜似天池。库水春绿夏碧,秋青冬黑,四季变化各有千秋。特别是在旅游旺季的夏秋时节,库区内绝大部分时间风和日丽,水面上鸥鹭翔集,鸿雁成对,野鸭成群。白云、峰峦、松榆倒映水中,水波荡漾,鲤鱼抛金,白链洒银。水库四周水草肥美,牛羊遍地,骏马奔驰。在水库大坝上极目远眺,迷人的草原风光尽收眼底。此时,群山合影,波澜不惊,鸟飞鱼跃,渔船点点。游人泛舟水上,犹如“船在水中行,人在画中游”,令人陶醉其中。游乐园以水上游乐项目为依托,开设的项目有:手划船、游艇、脚踏船、快艇、垂钓等。碧草茵茵,清风拂来,绿波起伏,游客既可乘欣赏山水景色,也可泛舟于天水之间;既能乘风破浪,体验惊险刺激之妙趣,又可独赏幽然清雅之佳镜。游乐园还备有地方特色饮食,游大家可以在劳顿之余,走进洁白的蒙古包去欣赏蒙古族马头琴悠扬的乐曲,品尝正宗的蒙古族特色风味佳肴“烤全羊”,晚上还可以参加蒙古族传统娱乐篝火晚会。“天然全鱼宴”是用水库自产的鲤鱼、白鲢、鲫鱼、武昌鱼、河蟹等烹饪而成的天然美味,也是闻名遐尔的饮食佳品。经过近几年的开发建设,旅游基础建设已初具规模,接待能力显著提高。度假村拥有各类客房26间,包括套房、标准间、单间;风格各异的大小餐厅15间,能同时容纳200人就餐;多功能厅、大会议室各一间,内部设施先进、齐全,大会议室可同时容纳100人进行会议、培训等商务活动,建设了高标准塑胶网球场,购置游船6 艘。水库主坝两端各新建有亭式仿古建筑和小龙门1处;库区周围有围封林地500亩,东侧有6座山头相连,山顶建有仿古凉亭3座,盘山路5公里,登山远眺,库区全景尽收眼底。大家也看到了,度假村正在大规模建设之中,按照旅游区规划设计,整个景区共分为十一个区域,可满足不同旅游者的吃、住、行、游、购、娱等多方面需求。一、钓鱼场区:位于规划用地的北入口。规划布置停车场,亲水平台,钓鱼休息区。占地约500平方米。水面宽阔、岸坡平缓,视野开阔,在夕阳映照下,远山连绵,近水荡漾,天水一色,使人享受优雅安逸的草原垂钓风情。二、家禽养殖区:位于钓鱼场区南,山麓与水库相接转交处,环境幽静,依山傍水。规划建设9100平方米家禽养殖园。其中管理用房用地405平方米,散养家禽基地 4765平方米,家禽舍1123平方米,采摘园2807平方米。规划建筑以木屋为主,建筑形式为具有草原特色的木屋,并可结合“农家院”形式展开对外经营,满足临时或过路游人的餐饮和休息需求。三、狩猎场区:占地1.3公顷,利用水库区野生动物繁多,自然条件良好的优势,规划建设动物圈养场,提供狩猎安全工具,使游客可以体会到牧民弯弓射箭的游牧民族的文化。狩猎场区位于山谷之间,为山水环绕,环境相对独立,便于管理。四、沙滩排球区:位于水库中游,两岸有大片台地。坡地、水面平稳,水深变化较小。水面受开阔度、水深和不同环境色彩影响,显现出不同景观效果。规划沿水岸堆放人工沙滩,设沙滩排球设备。设蒙古包一处,设茶点冷饮店,更衣室与水上救生员办公室。五、钓鱼餐饮区:占地9000平方米,提供游客自钓鱼加工服务。餐厅以内蒙古特色食品加工为主,并结合水库特色可设置全鱼宴,满汉全席等特色餐饮服务。规划欢迎绿林环绕,鸟鸣山幽,提供优质的餐饮服务。六、水塘区及儿童乐园:包括现状鱼塘与荷花池。长期规划建设区内布置星级宾馆一处,位于核心区。建筑面积5000平方米,建筑高度不宜超过12米。建筑形式体现蒙古地区的特色,体现蒙古风情。此区山高水深,树木繁茂水面倒映山影,一片黛蓝,给人以深邃幽静之感,这里山坡南侧临水面的植被良好,树木茂盛。人工种植的杨树等常绿树早已成林,与漫山遍野的乔灌木和野花并茂,风景不逊于江南风光。儿童乐园区占地300平方米,位于茂盛的森林环抱之间和水塘边缘。提供供儿童游戏的场所,可供儿童探险游玩,并设置良好的道路导视系统,便于儿童找到方向。七、靶场区:规划设立小型靶场一处,结合水塘区宾馆设立,占地6939平方米,位于现状树木的环绕之间。设置国际标准的固定靶,移动靶各九个靶位。满足射箭,射击爱好者的需求。八、密林休息区:此规划设置休闲水吧,用地内布置有喷泉、回廊、吊床、亭榭,花圃和活动场地等,为游客提供休闲娱乐的场所。周边则以绿地花草布置,以突出绿色基调。九、跑马场区:跑马场区占地7000平方米,此区位于紧邻水库主坝南侧,视野较开阔。规划设置晾马庄一处,占地面积为912平方米,建筑形式为草原风情木屋,饲养性格温顺的马匹。沿坝上设置700米长跑马道,并结合马道设置骑马射箭区。游客既可以亲身体验马背民族风情,也可以观赏精彩的马术表演。马场中心的开敞区设置篝火表演中心,在不影响马场跑道的用地的前提下,周围设置台基座椅,给游人提供场所欣赏蒙古人热情豪爽的聚会、舞蹈、摔跤等活动。十、游艇码头区:结合水坝设置亲水平台及游艇码头。设置游艇码头区管理用地一处,占地面积830平方米,管理用房建筑面积40平方米,提供售票及水上救援服务。提供多种水上娱乐设施。十一、山顶景观区:环抱水库连绵起伏的山体,是观赏水库风景区的最佳视点。现状水库周边主要植物为杨树,规划增植补植内蒙古巴彦花水库周边的特色植被。主要景观树为,松、杨树、白桦、杏树、柳、柏、榆、槐、椿、沙棘等。青山碧水蓝天之间,郁郁葱葱的树木及果木,以松、杨为主,更增添了几分田园之韵。打造春花烂漫、夏萌浓郁、秋色波澜、冬景苍翠的四季美景。下2、阿日宝力格蒙元沙湖夏令地旅游区阿日宝力格蒙元“沙湖”旅游区位于阿鲁科尔沁旗北部的坤都镇阿日宝力格嘎查,属于阿鲁科尔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湿地保护区的核心区,距旗人民政府所在地天山镇30公里处。旅游区处于以一个集草原风光、沙地风光、湿地风光、湖水风光和领蒙古族风情为一体的休闲旅游度假区。阿鲁科尔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以保护北科尔沁沙地的草原、林地、河流、湖泊和沼泽性湿地等多样的生态系统及珍稀鸟类为主的综合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总面积1373平方公里,其中核心区280平方公里,缓冲区238平方公里。1997年,内蒙古自治区环境保护局进行了“二十世纪末全区生态环境现状调查”,发现在阿鲁科尔沁东部科尔沁沙地分布有大面积的湿地,并分布有众多的珍稀鸟类资源,根据以上调查结果,环保部门建议阿鲁科尔沁旗人民政府建立自然保护区。1998年12月,阿鲁科尔沁旗人民政府批准建立了旗级自然保护区-“巴彦诺尔湿地自然保护区”。2000年12月,经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建立了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2005年7月,国务院以国办发200540号文,批准阿鲁科尔沁自然保护区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阿鲁科尔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处科尔沁沙地西缘与大兴安岭南山地交汇地带,是中国著名的科尔沁沙地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这个沙地重要的水源涵养区。保护区是鸟类南北迁徙的重要通道和众多珍稀鸟类的重要繁殖区,也是保护科尔沁沙地生态功能的重要湿地。阿鲁科尔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野生生物资源和水资源分布十分集中,是内蒙古地区湿地资源最丰富、完整、复杂、多样的地区。据生物学专家初步考察,保护区内的鸟类总数已达151种,其中有世界上稀有鸟类鸿雁、黑嘴鸭、青头潜鸭等8种,有家国一级保护鸟类丹顶鹤、大鸨、遗鸥3种,国家二级保护鸟类28种。有哺乳动物28种,昆虫616种,鱼类13种。内蒙古自治区珍稀濒危植物3种。由于该保护区境内水源丰富,湿地众多,分布有多样的生态系统和丰富的物种资源,使之成为科尔沁沙地北部的天然生态屏障,是科尔沁沙地重要的水源涵养、防洪调蓄和水源供给区域,是鸟类南北迁徙的重要通道和驿站,同时也是众多珍稀鸟类的重要繁殖区,更是环境演化的敏感区域,自然保护区对科尔沁沙地的气候调节、生态平衡和植被恢复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保护对象具有重要的国家级保护价值。旅游区总面积1万亩,内有阿日宝力格诺尔3000亩。旅游区属科尔沁沙地西北缘,处于满金芒哈沙带腹地,是沿河沼泽地带,湿地、沙地、草原相交错,草甸、水泡、季节河并存。这里植物种类丰富,主要有:柠条、黄柳、麻黄、山杏、甘草、沙蓬、胡枝子、百里香、芦苇等;鸟类有国家一级保护鸟类丹顶鹤、大鸨,二级保护鸟类天鹅等。3、根丕庙旅游区根丕庙又称广佑寺,位于赤峰市阿鲁科尔沁旗北部,距旗人民政府所在地天山镇120公里,地处罕苏木苏木境内。根丕庙三面环山,腹临平川。北有根丕山,也叫敖包图山,山上有古代敖包,故而得名。东有老爷山,因其顶峰原有一尊古老的老爷塑像而得名。西有银丕山和百兴图绍荣山,山势险峻,气势磅礴。杨松活佛三世巡游各地,看见此地山势险峻,地势平坦、森林密布,水草肥美,风水脉络清晰,便选定此地建庙。根丕庙是一处集佛教文化、自然风光、民族风情为一体的旅游胜景区。寺庙周围群山环绕,草木茂盛,环境幽雅,与白璧朱门的建筑相映,可谓深山古刹,风景优美。根丕庙方圆几百里都是蒙古族牧民群众居住,他们均以畜牧业生产为主,大都保持传统的生活方式,蒙古族风情浓郁。你可以走进蒙古包,喝着飘香的奶茶,品着醇厚的美酒,咀嚼鲜嫩的全羊肉,欣赏美妙的歌舞,观赏传统体育项目,尽情领略草原风情。根丕庙始建于1804年(清嘉庆九年),是杨松活佛三世罗卜桑年日格修建的庙宇,朝廷赐予“广佑寺”庙匾。距今有200多年的历史,极盛时喇嘛达320多名。原有三座大殿,即苏古沁独宫(大经堂)、丁科尔独宫(天文学院)、却日独宫(哲学院);小庙七座,庙仓40余间。根丕庙共有六世杨松活佛转世。第六世杨松活佛吉木彦曾在塔尔寺、雍和宫居留学习,精通蒙、藏和日文,并精通经文、天文、音乐、哲学等,被九世班禅赐名“阿格旺力格吉木彦活佛扎木苏”及诏书、佛印和永生十五诗经,更与十世班禅特殊结缘,曾当过十世班禅大师的经师,为其教授密宗重要宝典时轮金刚。佛教经典甘珠尔经、丹珠尔经共326卷,也存放在根丕庙里。根丕庙随着杨松活佛的影响在国内有较高的知名度。1930年,九世班禅额尔德尼却吉尼玛驾临根丕庙,并传经。根丕庙在“文化大革命”中遭到破坏,1980年开始重修寺院,恢复了佛事活动。修建后的寺庙基本恢复了原状,整个寺院占地面积约50多亩,有大殿一座,小庙七座。主院为凸字形,主要建筑由苏古沁独宫、观音庙、老爷庙、东西玛尼庙、天王殿、庙塔、旗杆等建筑组成,属藏汉结合式建筑物。建筑面积为2000余平方米,主要建筑分为前后两个部分。建筑物坐落在中轴线上,逐级而上,东西相对称。4、高格斯台罕乌拉旅游区 “高格斯台罕乌拉”为蒙古语,意为 “生长野韭菜的雄伟之山”。位于阿鲁科尔沁旗巴彦温都苏木北部,是属于大兴安岭的支脉。地貌类型以中山丘陵为主,由众多高大的山峰组成,主要由高格斯台罕山、呼斯台罕山、查干温都罕山、乌兰罕山、巴岱罕山等组成,海拔900米以上,其中高格斯台罕山海拔1531米,因山势高大雄伟,顶部平坦,植物低矮,故名高大平顶山;最高峰巴岱敖瑞峰海拔1545米。这里资源植物非常丰富,自古以来就被人们重视和利用。古老的蒙古族习俗沿袭了保护自然环境的生态文化传统,在当地民间祭山、祭水、祭树、祭敖包的宗教活动十分普遍,被祭祀的山禁止围猎、砍伐,被祭祀的树命名为“神树”,严格保护。保护区境内大面积的森林和湿地涵养水源作用极大,孕育了黑哈尔河等众多的河流,是生命的源泉。高格斯台罕乌拉自然保护区地处大兴安岭南段东麓山地和科尔沁沙地北缘交汇处,以该旗罕山林场为主,同时包括巴彦温都尔苏木的少部分草牧场,总面积106284公顷。高格斯台罕乌拉自然保护区于年开始筹建同年晋升为市级自然保护区,年月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晋升为自治区级保护区,2010年晋升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一个以过渡带森林、草原、湿地、沙地等多样的生态系统和珍惜濒危野生动植物为主要保护对象的综合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内保留了较为完整的森林、草原、湿地和沙地生态系统,保护区有阔叶林、灌丛和半灌丛草原、草甸和沼泽等个植被型组、7个植被型、15个植被亚型、20个群系组、32个群系。以及种类繁多的野生动植物,具有生物多样性的特征。保护区对保护我国重要的生物资源基因库,同时对阻挡蒙古高原风沙向南侵袭具有重要的生态屏障作用。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的典型性、稀有性、濒危性和代表性较强,在保护生物多样性资源、维持生态系统良性循环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景区有四大看点:1、生态物种丰富及珍稀性罕山地区位于大兴安岭森林生态系统、科尔沁沙地生态系统和蒙古高原草原生态系统三大生态系统的交汇处,生态系统类型复杂多样,生物物种丰富。保护区有高等植物842种,占我国大兴安岭南部山地高等植物总数的81.7%。有种子植物700种,蕨类植物10种,苔藓植物132种,真菌160种;有脊椎动物241种,其中鱼类11种、两栖类4种、爬行类7种、兽类37种、鸟类182种;有昆虫1293种。本区独特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及多样的生态系统,丰富的物种资源,对研究植物学、动物学、植物生态学、动物生态学、环境科学、森林生态学、森林病虫害防治及水土保持和生物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等教学和科研提供了重要基地。2、独特幽美的自然风光夏季是浏览罕山的最好时节,有浓浓的树脂松香,有淡淡的花草芬芳,有山泉的潮润,也有峰谷的幽凉。走进罕山旅游区就使人赏心悦目,胸襟豁朗。这里的生物物种多样而丰富,有山地、森林、裸岩、湿地、河流、草原等多种复杂的景观类型。四季有风景,处处是画面,春有山花、夏有鸟鸣、秋有红叶、冬有雪景。登高运眺,群山叠翠,山峦起伏,沟谷幽深,林丰草茂,流水潺潺,山清水秀,鸟语花香,景色十分迷人。给游人带来“返朴归真、回归自然”的无比欢乐与激情。最令人称绝的是两大奇观:奇石景观“罕山之子”和雾凇景观。奇石景观“罕山之子”。在罕山北部,有一人面奇石,角度与光线的变化使之时而象个阳刚男儿,时而又似阴柔女子,如此奇观,令人叫绝,遂命名“罕山之子”。 雾凇景观。在冬季,这里还可以看到美丽的雾凇景观。雾凇俗称树挂,是北方冬季常见的一种类似霜降的自然现象,是一种冰雪美景。是由于雾中无数零摄氏度以下而尚未结冰的雾滴随风在树枝等物体上不断积聚冻粘的结果,表现为白色不透明的粒状结构沉积物。出现雾凇时,在保护区的海拔高1500米罕山顶,放眼望去,茫茫林海,银装素裹,北风吹来,万树银花,洁白的雪浪此起彼伏。大片的白桦、山榆、山杨、落叶松和草丛仿佛在一瞬间统一换上冰清玉洁的淡雅妆容,如玉菊怒放,似雪莲盛开,在阳光的映照下,折射刺目的光芒,宛如一幅美轮美奂的雪中图画。3、浓郁的蒙古族风情罕山周边地区是蒙古族世代生息、繁衍的地方,至今仍保留着传统的生活习惯和生产方式,包括传统信仰、起居、服饰、节事、饮食、放牧等。“草原那达慕”、“祭敖包”、“阿鲁科尔沁部落婚礼”、“阿鲁科尔沁民歌”等传统体育和节庆活动都能让游客领略蒙古民族勤劳、勇敢、热情、豪放的民族风情。4、丰富的土特产品这里盛产著名的“罕山四宝”鹿茸、蕨菜、黄花、木耳。5、罕庙旅游区罕庙是“戴恩寺”的俗称,位于阿鲁科尔沁旗罕苏木,建于清康熙十三年(1674年)。罕庙为清朝黄教八大呼图庙之一,即皇帝庙,其活佛钦赐察汉达尔罕呼图之称。罕庙更是内蒙古东部草原的藏传佛教中心。罕庙的与众不同,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一庙三佛,二是有三位大人物与罕庙有缘。罕庙有一个非常特别之处,那就是一庙三佛。 罕庙有三大活佛系统,即西活佛、察罕活佛(也称白活佛、查干活佛)和杨松活佛(又称云僧活佛、永生活佛),这在整个蒙古地区寺庙中实属罕见。三大活佛都是清朝敕封的呼图克图,其中罕庙的主活佛察罕活佛是大清朝钦定的驻京八大呼图克图之一(其他七个都是藏族,他是唯一的蒙古族)。呼图克图是清朝授予蒙、藏地区喇嘛教上层大活佛的封号。“呼图克”为蒙语音译,其意为“寿”,“图”为“有”,合为“有寿之人”,即长生不老之意。原是藏语“朱必古”之蒙语音译,意为“化身”。凡册封“呼图克图”者,其名册皆载于理藩院档案中,其下一辈转世,须经清廷代表(钦差)主持金瓶掣签仪式而加以承认。西活佛是该庙的正统活佛。后来,清朝驻京八大活佛之一的察罕活佛在阿鲁科尔沁旗转世,被请到罕庙坐床。为了给他教授经文,乾隆27年应第二世西活佛之邀,青海塔尔寺第二席位喇嘛杨松活佛二世,做了驻京八大呼图克图之一察罕活佛的经师,住在戴恩寺,从此被尊称为“杨松活佛”(杨松,藏语意思是精通佛典,学识渊博的大师佛)。由此,上述三大活佛系统确立于罕庙,使得阿鲁科尔沁成为东部内蒙古佛教中心之一。 罕庙之所以名声显赫,还与三位大人物有关:康熙、乾隆、九世班禅。一是康熙两次到罕庙。康熙十三年(1674年),康熙皇帝微服私访到这里,发现罕庙里有个非常有学问的喇嘛,即第一世西活佛,因为佩服他的未卜先知,就决定动用国库银两,给建造一座大庙。后来还亲赐“钦定戴恩寺”庙匾,即有感谢皇帝恩情之意。康熙三十六年(1679年),康熙帝再次巡视阿鲁科尔沁旗,曾在罕庙居住,使该庙陡增声望。规模较大,盛时庙内喇嘛常住有500人。二是乾隆皇帝亲自认定的活佛。众所周知,在藏传佛教界,活佛的转世认定,是按着藏传佛教的仪轨,寻找转世灵童,通过金瓶掣签选定转世灵童确,报请中央政府批准,而后才能举行坐床仪式,成为某一活佛的正式转世活佛。而罕庙的第二世西活佛的转世是乾隆皇帝亲自认定的,而且后来他又被乾隆皇帝封为国师。这也成了大清史上和藏传佛教界绝无仅有的一段千古佳话。西活佛二世阿嘎旺乔如嘎于1704年出生在罕庙西北乌兰宝日嘎苏木一个普通牧民家中。幼年随同阿鲁科尔沁旗贝勒达格日一同进京觐见乾隆皇帝,当时乾隆皇帝称他是西活佛一世丹增乔如嘎的转世呼毕勒干喇嘛,因其面部有黑痣,乾隆帝就赐封他"孟和固始",即"脸上有黑痣的大译师"。三是九世班禅亲临罕庙讲经。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九世班禅额尔德尼驾临罕庙,传经说法,在这里讲经四十五天,并在主都宫二层安寝。其间观看罕庙的辩经法会,盛赞罕庙为东部蒙古草原上的塔尔寺。从康熙皇帝到班禅大师,时隔仅二百多年,却有朝廷和宗教界两个头号人物驾临,乾隆皇帝亲自认定的活佛转世,康熙皇帝竟先后两次来到这里,使得戴恩寺声名显赫。罕庙附近曾有一小庙,是北元末代皇帝林丹汗定都查干浩特时的皇帝庙,1634年,林丹汗败退,查干浩特皇城被焚毁,皇帝庙及喇嘛却留存下来。戴恩寺文革中遭到了毁灭性破坏,现有一座寺院和两座宫殿均为后来维修、重建。寺院由南向北渐高,为三进院。主体建筑坐落在中轴线上,逐级而上,层层有致,其建筑分列两厢,相互对称。天王殿建筑风格古朴典雅,基本保持原貌;过天王殿为大经堂,属汉藏结合式建筑;大经堂后是大雄宝殿。在大庙后院,建造了承德普宁寺首席喇嘛原罕庙哈玛尔沙毕楞的活佛宫和蒙古包行宫。2004年,铸造了一口大钟。罕庙现住持喇嘛牧人又修建了一座长寿宝塔。如今,罕庙的主体建筑基本恢复了原貌,葛根仓、哈木尔拉希楞宫均修缮一新,住寺喇嘛30多人,参与佛事活动人员较多,香火旺盛。 6、林丹汗皇城遗址查干浩特古城遗址查干浩特古城遗址位于罕庙西北的阿巴嘎罕山南麓。查干浩特为蒙古语,汉译为白城。查干浩特(白城)古城是蒙古君主朝代的末代皇帝察哈尔部林丹汗的京都。经专家学者考察,白城遗址共有3座古城址和两处墓群,以这3座城址为中心还分布着大面积的村落遗址。白城古城是内蒙古自治区境内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土城城址,至今城墙和宫殿基址未遭到严重破坏。目前学术界认为该城始建于辽并沿用到明代末期,是明代晚期内蒙古东部地区的政治中心。查干浩特古城址已于2006年6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该遗址由东白城、白城、西白城、阿巴嘎山祭祀址及白城附近村落遗址等几部分组成,总面积690000平方米,白城城址规模宏大,城市建筑布局主次分明,结构严谨。古城分内外两重,呈回字形布局,并利用棋盘山作为天然屏障,在两座山峰之间的山坳处采用夯筑城墙,中心辟有宽10米的白城南门。白城的内城位于外城的中部,城墙高大规整,防御设施完备。城墙址为正方形,边长255米,保存完整。内城建筑以宫殿为主。中央宫殿位于城市的中轴线上,四周环以7座配殿,形成众星拱月式的格局。在白城外城和内城共发现24块不同形状和规格的柱础石,全部采用白色花岗岩制造,柱础正面和立面均经过磨刻或凿刻处理,城中出土绿色、黄色琉璃龙鳞纹残砖、绿釉简瓦、高足杯、银锭等一批重要文物,充分显示出其主人的权位之高。林丹汗(1592年1634年),又称作丹巴图尔台吉、灵丹、或旦,是蒙古察哈尔部的大汗(1604年1634年在位),蒙古最后一任大汗,也是继达延汗、俺答汗之后杰出的蒙古大汗。1603年其祖父布延汗去世,作为布延汗的长孙的林丹汗,因为其父亲莽骨的早逝,13岁的他于1604年继任汗位。年纪虽小却满怀统一蒙古壮志的林丹汗决心积蓄力量力图复兴,为了有效地控制蒙古各部和巩固以自己为中心的蒙古大汗地位,在阿巴嘎罕山修建了都城(白城),以此地作为整个蒙古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的中心,在直接控制着内喀尔喀巴林、扎鲁特、岳巴特、乌齐叶特、弘吉剌等五部,同时也遥控蒙古其他部落。初步改变了蒙古社会各自为政的无政府状态,一改蒙古汗主软弱无能的印象,并形成了一段时间内与明朝、后金相抗衡的鼎立局面。1634年夏,林丹汗在青海打草滩因病去世。1635年,皇太极命多尔衮等统军三征察哈尔部,林丹汗的继承人、其子额哲率察哈尔部归降,广阔的漠南蒙古归于清朝。7、耶律羽之家族墓群耶律羽之家族墓群位于阿鲁科尔沁旗北部的罕苏木,距旗政府所在地天山镇90公里。耶律羽之墓1992年7月开始发掘,为建国以来辽代考古的重大发现,被评为“1992年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2001年被列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耶律羽之及其家族在辽王朝具有极其显赫的地位,耶律羽之与辽太祖耶律阿保机是堂兄弟关系,其长兄耶律曷鲁是为耶律阿保机创立帝业立下了汗马功劳,是辽太祖的主要谋士重臣。耶律羽之曾任东丹国左相,权倾一时,深得辽太祖赏识。辽天显元年(926年),契丹征服渤海后,即在其地建东丹国,立皇太子耶律倍为人皇王,建都天福城(即忽汗城),并仿渤海旧制,设左右大相、次相及平章事等官。耶律羽之任中台省右次相,天显二年(927年)任左大相,成为总领东丹国政的大臣。天显五年十一月(930年),人皇王出奔后唐,东丹国不再立国主,耶律羽之成为实际上的最高统治者,继续执政八年。因其卓有政绩,于会同元年(938年)进阶上柱国,任东京(辽阳)宰相。会同四年(941年)八月十一日病逝,终年52岁。死后葬于朝格图山南侧耶律曷鲁家族墓地,谥号文惠公,并刊刻石铭,记其功德。耶律羽之墓群在阿旗罕苏木罕庙东南朝格图山南麓,是一座规模宏大的辽代前期墓葬,墓地有3级祭殿墓址,7座不同历史时期的墓葬。其墓室建造之豪华,结构精细考究,犹如地下宫殿。耶律羽之葬于墓地西南,地位同家族的人比起来更加显赫。尤其墓室主室地面用琉璃砖砌成,地面漫以四凤纹琉璃砖,整个墓室富丽堂皇,四壁溢彩,其豪华程度在某些方面超过皇陵,这在以往发现的辽墓中尚无先例,堪称一绝。该墓由墓道、墓门甬道、东西耳室、主室等组成,全长30余米,距地表深10.2米。墓门由磨制精细的石构件组成,门额、门柱施朱红彩,石门彩绘两幅门神立像。甬道及耳室亦用石条叠砌,原本遍施白灰并作壁画,现仅在顶部残存有流云飞鹤图。甬道与主室门还有一道石门相隔,精琢细磨的石制门额、门栏和两侧门框绘有缠枝花、牡丹、凤凰等花鸟图案。石门亦采用富贵题材,内外两面均以红色钱纹衬底,中心和边角绘有彩凤。主室呈方形,穹隆顶,四壁及顶全部采用绿色琉璃砖砌筑。铺地砖分两层,底层用普遍方砖,上层用带有花卉图案的琉璃方砖铺垫,原墓室内的两个棺床亦用琉璃砖砌成。墓主人的棺床小帐全部用团龙、丹凤、牡丹等式样的鎏金银等装饰。墓室四壁挂满了丝织品帐幔,并悬挂了大量极其华贵的衣物,其中出土的两件用金丝织成的团龙图案龙袍为国内少有的丝织品,是辽代丝绸考古的新发现。室内还有其中出土的墓志是辽墓中时代较早的一方,志文中记载了自汉魏以来耶律曷鲁家的历史及辽代早期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耶律羽之墓近年曾两次被盗,已收缴和追回的各类葬品共约300余件,制作精良、造型优美的金银饰件、青白瓷器,代表了辽代高超的工艺水平,部分器物为首次发现,填补了多项辽代考古的空白。其中金银器数十件,采用金花银工艺制作的银器相当精美,该工艺成品较为少见,可视为辽早期颇具代表性的器物。瓷器和釉陶器亦有数十件,部分属于外来的青瓷,本地烧造的白瓷质地细腻,色泽莹润,属上辽瓷。此外,铜器、铁器、木器等类文物亦制作精美,工艺精湛。墓周围群山环绕,草木茂盛,近年来,全国各地文物专家和日、英、美、德、加、韩国等国外专、旅游观光者先后慕名而来。 8、腾格里塔拉草原风情旅游度假区腾格里塔拉旅游度假区位于赤峰市阿鲁科尔沁旗人民政府所在地天山镇东4公里处的郊区,地理位置优越,303国道、省际通道、集通铁路由此而过,交通通讯便捷。占地面积为1000亩,属丘陵草原地带,是旗人民政府举办那达慕大会的中心场地。旅游区以开展赛马、博克、射箭等蒙古族传统体育项目和传统民族民俗文化餐饮娱乐项目为主,与蒙古族风情、草原生态风情相融合,是集旅游、度假、健身、娱乐、民族美食、祭哈布图·哈萨尔敖包活动等功能为一体的档次较高的旅游区。旅游区分主会场、蒙古营、博克训练场地、射剑场、赛马场、商业区、停车场、以及各苏木乡镇驻地八大部分。整个景点分布以主会场为中心,蒙古营位于主会场西侧,主要用于餐饮和娱乐,其它场地按照功能不同围绕中心会场和蒙古营合理布局。该旅游区因其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又是阿旗每年开展那达慕等民族民间体育运动的固定场所。旅游区把草原文化、农家田园风景、城镇商业区的繁华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有优越的地缘优势、独特的民族风情和优美的草原生态风光三个突出特色。一、祭哈萨尔敖包那达慕大会1546年,游牧于额尔古纳河、海拉尔河、呼伦湖周围的阿鲁科尔沁部昆都伦岱青率部迁居,始名阿鲁科尔沁,意即北方弓箭手。成吉思汗的胞弟哈萨尔,是阿鲁科尔沁部落的祖先。哈萨尔第二十一代后裔,阿旗第七任札萨克达克丹,于乾隆二十年(1755年),在坤都包格达南修建札萨克府邸,结束了阿鲁科尔沁旗札萨克府无定居住址的历史。是年开始,在坤都北山立哈布图·哈萨尔敖包。从此把山名改为“包格达山”,其意为“大圣敖包“,每年阴历六月初二进行祭敖包。1944年,因各种影响被间断。1990年,坤都镇新包力格嘎查部分牧民恢复祭包格达山。2003年,按惯例旗政府所在地附近立了哈布图·哈萨尔敖包,每年进行大规模的祭敖包活动。二、“好汉三赛”蒙古族传统体育项目博克、赛马、射箭称之为“好汉三赛”。阿鲁科尔沁旗是博克之乡,搏克运动是阿鲁科尔沁旗民间普及最广、最受牧民欢迎的体育活动,牧民把搏克高手比作雄狮、大象等。阿鲁科尔沁旗每年都举办部落敖包、个人敖包、那达慕大会等活动,其中搏克项目是最重要的一项比赛,参加搏克比赛的人多者上千人少者上百人,有大搏克、小搏克和女子搏克个项目。阿鲁科尔沁旗每年官方和民间组织的各种搏克比赛有多次,通过这些活动极大地推动了搏克运动的普及和技战术水平的提高,同时也培养出了一大批全国著名的跤类选手,有多名博克在国际国内比赛中取得冠军名次。年参加北京奥运会的柔道运动员斯日吉嘎瓦,多次在全国比赛中获得冠军的巴图、敖特根巴特尔等都是阿旗土生土长的搏克选手。阿鲁科尔沁旗赛马也有着悠久的历史。走马、快马、颠马比赛都曾独领风骚,远近闻名。而这一切又来自于牧民们养马、爱马、赛马的浓厚兴趣和传统。三、阿旗蒙元文化博物馆阿旗蒙元文化博物馆有馆藏文物8577件,其中国家一级文物52件,二级文物217件,三级文物496件,其中以契丹辽文物陶瓷、壁画、金银器皿、蒙古族服装头饰最具特色。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是了解蒙古族文化和接受蒙古族民俗风情熏染的好去处。9、百兴图草原观光旅游区百兴图草原观光旅游区位于阿鲁科尔沁旗北部,距旗人民政府所在地北75公里的坤都镇苏布力嘎嘎查行政区域内,总面积19万亩。旅游区地处大兴安岭南麓,动植物资源丰富。草原、原始森林、高山、动植物资源及浓郁的蒙古族风情和辽文化等多种旅游资源巧妙的组合,具有集聚度良好的特征。草原、森林、山峰、山泉景奇特,其中可利用草场17万亩。银培山、毛勒其拉图山、百兴图山、八门山、阿尔山等山峰各具特色,在山峰隐蔽处有8个石窟,阿尔山乌拉山洞内的泉水景观令人叫绝,还有辽塔遗址、点将台、古井,山洞内的古战道神秘莫测,是探秘旅游的好去处。旅游区以草原生态、蒙古族风情、辽代古迹探秘为特色,开展草原山林观光、蒙古族风情体验、野生动植物观赏、山地康体活动、避暑度假、古迹探秘等旅游活动,是集旅游、度假、娱乐、民族美食、探秘等功能为一体的旅游区。这里公路四通八达,自然环境优美,是旅游者的最佳选择。从1999年开办旅游区以来,造型别致的蒙古包建筑,艳丽多彩的蒙古族服饰,风味独特的蒙古族食品,充满诗意的蒙古族歌舞,博大精深的蒙古族文化,独特的蒙古族习俗礼仪,吸引了大批游人前来参观游览。10、国家级水利风景区达拉哈草原旅游区达拉哈草原旅游区,位于赤峰市阿鲁科尔沁旗扎嘎斯台镇达拉哈嘎查,距旗政府所在地天山镇40公里。该旅游区已于2008年被国家水利部水利风景区评审委员会,评定为第八批国家水利风景区。该旅游点是一个多种旅游资源集聚的地方,草原、湖泊、沙地、绿树相得益彰,风景优美如画。扎斯台系蒙古语,意为有鱼的地方,可见这里自古就是水草丰美之地。近百个大小湖泊,如天上的星辰萨落于草原深处。湖泊大小不一,形状各异,逶迤相连。境内仅千亩以上的湖泊就达8处之多,其中达拉哈湖面积8000余亩,属淡水湖,湖里盛产鲤鱼、鲢鱼、鲫鱼等各种鱼类。 湖四周有密布的芦苇,湖的北面是一望无际的黄柳、沙棘、柠条等沙地植物群落。东北部是宽百米的雪白的沙滩,在阳光下熠耀生辉;东西两侧与其它小湖连接,洋洋洒洒,连绵不绝;中部有绿岛一处。春夏季节,白天鹅、鸿雁、灰鹤、水鸭等水鸟嬉戏湖面,景色迷人,妙趣天成。湖区附属设备完备,适合观鸟、垂钓、游泳、观湖、划船等活动。湖面周围采取了生物工程建设,种植了垂柳、龙须柳等风景树和杨树、沙棘、白柠条等防风树种。在湖面北部植被较好地带,点缀着一座座蒙古包,旅游项目有草原观光、骑马、射箭、乘勒勒车等具有草原特色的娱乐活动。在湖面四周及中间沙岛上建有凉亭和钓鱼平台,有机动快艇和游船,开发了湖区游玩景地,游人既可尽享蒙古包的古朴、奶茶的芳香、纵马奔驰的豪情,领略草原人的强悍、豪放,又可持杆垂钓,湖面泛舟,倚栏观赏水鸟游姿,品味北方草原独特的风光。 这里已成为游人观鸟、垂钓、划船及其游览湖泊景观、湿地景观、沙地疏林景观和休闲度假的的理想之地。达拉哈旅游区最著名的饮食是“全鱼宴”和“全羊宴”。所用鱼、羊全部是景区自产,而且当场屠宰,现场烹制,因此欣赏“全鱼宴”和“全羊宴”的制作过程也成为景区又一特色。11、北方小布达拉宫巴拉奇如德庙巴拉奇如德庙又称宝善寺,位于阿鲁科尔沁旗巴拉奇如德苏木兰花嘎查,建于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是阿鲁科尔沁旗建筑年代最早、寺院面积最大、喇嘛最多、庙产最丰的寺庙。在巴林右旗、翁牛特旗、东西乌珠穆沁旗等地都有它的属庙和庙仓。它也是清朝蒙古地区八大黄教寺庙之一。巴拉奇如德庙属清代皇庙,是清顺治帝的曾外孙扎萨克多罗郡王巴图出资所建,朝廷赐名“宝善寺”。清顺治年间,大清国为了巩固统治蒙古草原,将其女儿固伦淑慧公主下嫁给巴林右旗的色布腾王爷。王爷的曾孙巴图扎萨多罗郡王曾任清朝边境左领副将军、昭乌达盟副盟长,后来巴图郡王将其三女儿上嫁给清皇亲四品王爷长子,与清皇帝关系更加密切,曾被清帝加衔三级。巴图郡王之所以在阿旗建宝善寺,是因他一个年幼的儿子所指(不久他的那个儿子夭折)。之后,巴图郡王出资建庙。宝善寺建成后,巴图郡王的另一个儿子罗布桑格力格旺丹又成为宝善寺第四位转世活佛。因此宝善寺地位特殊,香火旺盛,久盛不衰。第五世活佛罗桑普日来扎木苏因研究佛学深得真谛,还被七世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