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学习体会.ppt
GB50057-2010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学习体会,术语更新,建筑物年预计雷击次数计算方法更新,预计雷击次数标准更新,防雷装置的内容,外部防雷装置:接闪器、引下线和接地装置。内部防雷装置:防雷等电位连接和与外部防雷装置的间 隔距离(电气绝缘)。,防雷等电位连接(LEB)lightning equipotential bonding,将分开的诸金属物体直接用连接导体或经电涌保护器连接到防雷装置上以减小雷电流引发的电位差。它与低压配电接地保护的等电位联接不完全相同。,建筑物防雷分类,第一类(、级)第二类(级)第三类(级)其中、级是雷电防护水平(系统)中按照雷击的峰值电流、雷击电荷、单位能量、平均陡度等参数来划分级别的。参见GB/T21714.1-2008雷电防护 第1部分:总则,雷电防护水平分级,各级雷电防护水平的防雷措施,各级LPS的保护角大小 80,各级LPS当高度h超出黑线端头时不能采用保护角法,此时仅可采用滚球法和网格法。h为接闪器顶部与被保护区域参考平面之间的距离。h小于2m时保护角不会变化。,雷击风险,各类防雷建筑物只对雷击电流从雷击保护系统规定的最小值到最大值的雷电具有防护作用,而雷击电流大于最大值和小于最小值的雷闪击中建筑物时,均会造成损害。滚球半径与雷击电流的关系:r10I0.65PBLPS保护的损害概率PSPDSPD保护的损害概率,用于低压配电系统的电涌保护器,SPD最大持续运行电压的最小值,电涌保护器接线形式规定,用于电子系统的电涌保护器,电涌保护器类别、电压和电流波形,安装在各防雷区界面信号SPD的选型推荐值摘自IEC61643-22的表3,防接触电压的措施,应符合下列规定之一:利用建筑物金属构架和建筑物互相连接的钢筋在电气上是贯通且不少于10根柱子组成的自然引下线,作为自然引下线的柱子包括位于建筑物四周和建筑物内的。引下线3m范围内地表层的电阻率不小于50km,或敷设5cm厚沥青层或15cm厚砾石层。外露引下线,其距地面2.7m以下的导体用耐1.2/50s冲击电压100kV的绝缘层隔离,或用至少3mm厚的交联聚乙烯层隔离。用护栏、警告牌使接触引下线的可能性降至最低限度。,防跨步电压的措施,应符合下列规定之一:利用建筑物金属构架和建筑物互相连接的钢筋在电气上是贯通且不少于10根柱子组成的自然引下线,作为自然引下线的柱子包括位于建筑物四周和建筑物内的。引下线3m范围内地表层的电阻率不小于50km,或敷设5cm厚沥青层或15cm厚砾石层。用网状接地装置对地面做均衡电位处理。用护栏、警告牌使进入距引下线3m范围内地面的可能性减小到最低限度。,第二、三类防雷建筑中高出屋面可不采取保护的,接闪器保护范围外的屋顶孤立金属物尺寸小于以下数值:1)高出屋顶平面不超过0.3m;2)上层表面总面积不超过1.0m2;3)上层表面的长度不超过2.0m。2.接闪器保护范围外的非导电性屋顶物体,高度小于接闪器形成的平面以上0.5m时,结 论,用词更严谨,避雷改为接闪分内外部防雷装置 内部:防雷等电位连接+间隔距离将原GB50343中共用接地系统、屏蔽系统、合理布线系统、浪涌保护器系统等属于内部防雷系统均列入雷击电磁脉冲部分,对防雷技术要求更严格、更全面,应用范围也适用于天线塔、共用天线电视接收系统、油罐、化工户外装置。爆炸危险区等级采用了新标准,第一类防雷建筑中增加了21区。第二类防雷建筑增加了特级和甲级体育馆年预计雷击次数的限值进行了更严格修正,技术上有改变,明确等电位连接中:S型用于电子系统300kHz以下的模拟线路 M型用于电子系统MHz级数字线路M型连接方法宜设两根等电位连接线,安装于设备的对角处,两线长度相差20%。例如一根长0.5m,另一根长0.4m年预计雷击次数计算方法改进,次数扩大对不同土壤电阻率,有不同的接地体要求增加了屋顶不要求附加保护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