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PPT文档下载  

    《应对突发事件能力培训》.ppt

    • 资源ID:5023481       资源大小:1.27MB        全文页数:69页
    • 资源格式: PPT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应对突发事件能力培训》.ppt

    第一部分 考试有关情况介绍第二部分 突发事件应对法简介第三部分 两个重点问题的介绍 1、“一案三制”2、加强政府应急管理能力建设第四部分 相关习题,第一部分 考试有关情况介绍1、试题结构 客观题(40分)+主观题(60分)(1)客观题考察内容:突发事件应对法的条文以及教材中的相关基本概念。(2)主观题考察内容:教材基本知识(30分)以及理论联系实际题(30分)。,2、具体题型及分值(1)单项选择题(10分,每小题1分)(2)多项选择题(20分,每小题2分)(3)案例分析题(10分,每小题5分)以选择题形式考察。(4)简答题(30分,每小题6分)(5)论述题(30分,每小题15分)要联系实际,有一定自我发挥。,3、重点内容及答题要求(1)简述突发事件的特征(P2)(2)简述突发事件的传播需求(P15)(3)简述突发事件管理应对中的常见失误(P60)(4)简述控制突发事件的一般原则(P153)(5)简述突发事件处理的步骤和程序(P250),(6)联系实际,谈谈如何加强以“一案三制”为核心的应急管理体系建设。(“一案三制”的基本内涵、“一案三制”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的基本路径等)(7)联系实际,谈谈为什么要不断加强政府的应急管理能力建设。(必要性与紧迫性、基本路径等),一、联系实际,谈谈如何加强以“一案三制”为核心的应急管理体系建设。1、我国的实际:自然灾害严重;事故灾害严重;公共卫生事件仍威胁群众生命健康;影响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依然存在。,2、党中央、国务院在深刻总结历史经验,科学分析公共安全形势的基础上,审时度势,做出了全面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重大决策,重点是加强“一案三制”建设。其中,“一案”是指“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三制”是指“突发事件应急机制、体制和法制”。,3、加强“一案三制”为核心的应急管理体系建设:首先要深化应急预案体系建设;其次要建立健全应急体制机制;再次要建立健全应急法制;最后要深入开展面向全社会的宣传教育。,总之,做好“一案三制”工作成为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成为全面履行政府职能,提高执政能力的迫切需要;成为提高企业竞争力和履行社会责任的迫切需要;成为全面贯彻我国外交路线,提高我国国际形象的重要方面;成为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保障。,二、联系实际,谈谈为什么要不断加强政府的应急管理能力建设。1、必要性: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了一个关键时期,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人们思想观念深刻变化;再加上国际上政治、经济、军事、安全等因素相互交织,地缘、宗教和文化冲突与政治经济矛盾相互作用,不稳定、不确定、不安全因素增加。我国突发性公共事件面临着诸多新挑战(再具体列举六个方面的挑战)。,2、紧迫性:我国政府在应急管理中仍存在诸多的薄弱环节:(1)思想认识不足,责任制不落实;(2)应急管理的一些基础工作薄弱;(3)应急管理体制机制不够健全;(4)监测、预测、预警、预防和快速处置能力急需加强;(5)全民防灾意识教育还相当薄弱;(6)应对突发事件的法制有待完善,3、因此,要大力增强政府应对风险和突发事件的能力,经常性地做好应对风险和突发事件的思想准备、预案准备、机制准备和工作准备,坚持防患于未然。其中,最关键、最重要的一环就是要加快推进“一案三制”建设。,第二部分 突发事件应对法简介(一)立法背景1、形势很严峻 2、领导很重视3、后果很严重(视频),(二)基本地位1、是一部“兜底”性的应急管理法。2、是一部应急管理的“龙头”法。(三)立法目的1、提高应对突发事件法律能力 2、最大限度保证民主自由,(四)法律结构1.与06年1月国务院发布的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以及由此建立的国家应急预案框架体系基本是一致的,规定了四类突发事件(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2.本法的主体分为四个层次:第一个层次:预防与应急第二个层次:监测与预警第三个层次:应急处置与救援第四个层次:事后恢复与重建。,(五)总体思路1.把突发事件的预防和应急准备放在首要位置2.坚持有效控制危机和最小代价原则3.对公民权利依法予以限制和保护相统一4.建立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和综合协调的突发事件应对体制(六)值得注意的地方 1.行政权与新闻权的协调 2.作为政府的主要义务,第三部分 两个重点问题的介绍一、我国应对突发性公共事件的严峻形势(作为第一题联系实际的内容)1、自然灾害严重 由于特有的地质构造条件和自然地理环境,我国是世界上遭受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我国有23个省会城市;2/3的百万以上人口城市都处于地震的高危区。,1998年特大洪灾 受灾:3.8亿人 死亡:4610人 损失:3000亿元,自然灾害种类多、频度高、分布广、损失大年均死亡1万多人;每年有3亿人口受灾;年均损失2000亿元;年均倒塌房屋300多万间。,2、事故灾难严重表现之一:事故总量大、伤亡大近10年平均每年发生各类事故70万起左右,死亡12万人左右,受伤70万人左右。在各类事故中,道路交通事故平均每年死亡9万多人,约占各类事故总死亡人数的80%;工矿商贸企业事故平均每年死亡1.5万多人,约占13%。,表现之二:重特大事故多 2001年至2005年,全国共发生一次死亡30人以上特别重大事故73起,平均每年发生15起;一次死亡1029人特大事故587起,平均每年发生117起。特别重大事故中,煤矿事故起数最多,平均每年发生8起,占58%;特大事故中,道路交通、煤矿事故平均每年发生42起,各占36%。,表现之三:环境安全形势严峻 发达国家上百年工业化过程中分阶段出现的环境问题,在中国近20多年来集中凸现,呈现结构型、复合型、压缩型的特点。主要污染物排放量超过环境承载能力,多区域、多方面、多形式的环境风险相对集中爆发,近几年出现环境事件高发的态势。,3、公共卫生事件仍然威胁着群众的生命和健康高致病性禽流感,非典疫情、手足口病、甲型H1N1流感。多种传染病尚未得到有效的遏制。全球新发现的30余种传染病已有半数在我国发现。重大传染病和慢性病流行仍比较严重。如爱滋病病毒感染者70万(亚洲第二,全球第十四),艾滋病病毒感染和发病人数呈上升趋势,开始从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扩散;,我国艾滋病病毒感染流行范围的变化,1985年,1989年,1995年,1998年,使用非食品原料、滥用食品添加剂和无证照生产加工食品的违法行为没有得到有效遏制,重大食物中毒事件每年200起以上,造成200多人死亡,数万群众健康受到伤害。2007年食物中毒事件报告506起,中毒13280人,死亡258人。,4、影响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因素依然存在群体性事件持续下降,社会治安总体稳定;在一些地方,群死群伤的爆炸、投毒等恶性案件时有发生,杀人、绑架等暴力犯罪不断由人民内部矛盾引发的群体性事件不断;国内外极端势力制造的各种恐怖事件危及国家安宁;境外涉我突发事件增多,二、我国突发性公共事件面临的新挑战(作为第二题的必要性内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了一个关键时期,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人们思想观念深刻变化;再加上国际上政治、经济、军事、安全等因素相互交织,地缘、宗教和文化冲突与政治经济矛盾相互作用,不稳定、不确定、不安全因素增加。,新挑战之一:城镇化和城市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灾害的突发性;-城市灾害的复杂性;-城市灾害的多样性;-城市灾害的连锁性(次生、衍生灾害和灾害的耦合)-城市灾害受灾对象的集中性;-城市灾害后果的严重性(城市抵御灾害的脆弱性);-城市灾害影响的放大性。,新挑战之二:现代工业、高技术和信息产业的高速发展 在为国家和个人提供全新的发展机遇和生活空间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安全风险。水、电、油、气等生命线工程一旦被毁坏,可能导致重大损失,甚至导致社会秩序局部瘫痪。,新挑战之三:国际形势继续处于深刻复杂的变化之中 和平与发展仍然是当今时代的主流,但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使世界各国面临着新的挑战。国际经济贸易的不断扩大,加大了外来有害生物和疫病疫情入侵我国的可能。,新挑战之四:恐怖活动,恐怖主义的现实危害上升,国际恐怖主义活动对我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现实威胁加大一是持续高发。2004-2006年全球600起以上;二是范围扩大。目前,有“基地”组织背景的恐怖组织网络散布60多个国家和地区,美、俄等面临的恐怖主义威胁加大;三是手法多样。绑架、爆炸、募集资金、招募培训、甚至密谋大规模杀伤武器、生化等恐怖手段;四是意识形态化趋势明显。,新挑战之五:广大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对公共安全的要求越来越高,同时,社会结构、社会组织形式、社会利益格局发生深刻变化,社会建设和管理面临诸多新课题。,新挑战之六:难以预料的全球性气候反常和难以控制的自然灾害时有发生,国际减灾战略正在做重大调整由单项减灾向综合减灾转变;由单纯减灾向减灾与可持续发展相结合转变;由减轻灾害向减轻灾害风险转变,必须加强风险管理,立足关口前移;由国家减灾向全球减灾和区域减灾转变;明确政府、企业、社会和公民各负其责,特别是企业的社会责任,由单项减灾向综合减灾转变,我们必须始终保持清醒头脑,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的实际,科学分析我国全面参与经济全球化的新机遇新挑战,全面认识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深刻把握我国发展面临的新课题新矛盾,更加自觉地走科学发展道路,奋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十七大报告,三、(政府)应急管理工作中的薄弱环节(作为第二题紧迫性的内容)一是思想认识不足,责任制不落实;二是应急管理的一些基础工作薄弱;三是应急管理体制机制不够健全;四是监测、预测、预警、预防和快速处置能力急需加强;五是全民防灾意识教育还相当薄弱;六是应对突发事件的法制有待完善。,(一)思想认识不足,责任制不落实缺乏忧患意识,存在侥幸心理。不愿意把钱用在预防工作上;依法预防、依法处置的意识和科学决策能力有待提高,遇到突发公共事件时往往措手不及,凭老经验,靠“想当然”;(新密局长)有些地方或单位在信息报送方面还存在缓报、瞒报、漏报的现象。,(二)应急管理的一些基础工作薄弱安全投入不足,隐患多,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不能满足防灾抗灾需求,基层防灾减灾能力薄弱,特别是农村更差;风险和减灾能力尚不完全清楚;灾害救助手段比较单一,金融、保险在减灾救灾中的作用未得到充分发挥(保险赔偿仅占2.2%,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综合减灾能力亟待加强;缺乏科学的灾害评估体系和应急能力评估体系。,(三)应急管理体制机制不够健全应急机构不健全,设置分散,职能单一,缺乏综合协调应急管理机构;应急机构人员也不足;从全社会来看,预警和应急机制还不健全,应急管理体制不顺畅,无论是应急预警体系和指挥体系建设,部门之间、条块之间的协调配合,还是信息报告渠道及时限,以及专业处置、救援队伍的组织,都存在一些漏洞或不足;应急指挥和决策水平有待提高。,(四)监测、预测、预警、预防和快速处置能力急需加强应急救援人员数量、素质、技术手段、基础设备和科技水平等方面都不能完全适应快速处置危机的需要;监测、预测、预警、预防等能力急需加强。,(五)全民防灾意识教育还相当薄弱目前,广大群众的个人生活、行为习惯和自救互救能力与防灾减灾的要求相距甚远;每年因“三违”(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反劳动纪律)造成的事故灾难是惊人的;每年因遇险人员无知在灾害和事故中造成不应有的人员伤亡数量是惊人的;政府和有关部门在全民防灾意识教育,普及灾害自救与互救常识方面有待进一步加强。,(六)应对突发事件的法制还不够完善突发事件应对法的宣传贯彻需要加强;各地应对抓紧制定贯彻突发事件应对法的实施办法。,因此,要大力增强政府应对风险和突发事件的能力,经常性地做好应对风险和突发事件的思想准备、预案准备、机制准备和工作准备,坚持防患于未然。1.不断深化应急管理规律性的认识2.建立现代应急管理的理念,1.不断深化应急管理规律性的认识,(1)必须坚持预防为主、关口前移;(2)必须坚持立足基层、依靠群众;(3)必须坚持信息先行、快速反应;(4)必须坚持依靠科技、提高素质;(5)必须坚持整合资源、强化能力;(6)必须坚持统一指挥、分级负责;(7)必须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8)必须坚持军民合作、协同应对。,2.建立现代应急管理的理念,发展是第一要务,安全是第一责任;以人为本,人的生命是最宝贵的价值观;居安思危,预防为主、长备不懈;强化应急能力建设,有效应对危机和风险;安全管理重在过程和细节,安全取决于每一个领导、职工和个人;公共安全是一个复杂、开放、巨大的系统工程,是人类永恒的主题。,四、加强以“一案三制”为核心的应急管理体系建设 党中央、国务院在深刻总结历史经验,科学分析公共安全形势的基础上,审时度势,做出了全面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重大决策,重点是加强“一案三制”建设。,(一)深化应急预案体系建设 1、必须进社区、进厂矿、进学校、进农村;2、必须做好风险分析工作;3、必须做好应急资源的普查和整合;4、必须增强应急预案的操作性;5、必须建立健全应急预案和应急能力的科学评价体系;6、必须加强应急预案的培训和演练。,1、应急预案必须进社区、进厂矿、进学校、进农村,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预案体系;加强对社区、厂矿、学校、农村等基层单位应急预案编制工作的指导和监督检查;预案不是万能的,没有预案是万万不能的。现代社会有备未必无患,无备必有大患。,2、必须做好风险分析工作,风险通常系指面临伤害或损失的可能性;风险具有不利性、不确定性和复杂性的三维特征;风险分析是预防为主,关口前移的基础;应当建立起各级政府、企事业单位乃至全社会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3、必须做好应急资源的普查和整合,各地、各部门、各单位要结合实际对各类应急资源,包括人力、财力、物力等情况进行普查,摸清家底,建立人力资源、财力保障、物资保障、基本生活保障、医疗卫生保障、交通运输保障、治安维护、人员防护、通信保障、公共设施、科技支撑等数据库和调用(协调)方案。,4、必须增强应急预案的操作性,明确回答突发事件事前、事发、事中、事后,谁来做?怎样做?做什么?何时做?用什么资源做?要看得懂、记得住、能管用。,5、必须建立健全应急预案和应急能力的科学评价体系,不断提高应急预案的针对性、操作性、实用性、科学性、完整性和经济性。,6、必须加强应急预案的培训和演练,四川省安县桑枣中学,小结,制订、修订应急预案是加强应急体系建设的基础性工作和首要任务;制订和修订应急预案的过程是一个不断总结经验教训的过程,一个查找薄弱环节的过程,一个改进工作的过程,一个拓宽视野不断学习的过程,是一个与时俱进的过程。,应急管理体制方面:主要是在党中央、国务院的统一领导下,坚持综合协调、分类管理、分级负责、属地管理为主的的原则。建立健全集中统一、坚强有力的指挥机构;发挥我们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形成强大的社会动员体系;建立健全以事发地党委和政府为主,有关部门和相关地区协调配合的领导责任制。,(二)建立健全应急体制机制,建立健全社会预警体系,形成统一指挥、功能齐全、反应灵敏、运转高效的应急机制,提高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2004年9月19日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1、建立健全应急信息传递机制,加快推进应急平台建设,提高应急处置效率和水平,整合各专业信息系统资源,形成统一、高效的应急决策指挥网络;全面推进“110”、“119”、“122”、“120”等多台合一,实现“统一接报,分类分级处置”,并统一社会服务号码。,2、坚持早发现、早报告、早控制、早解决的应急处置原则,第一时间处置的好坏往往决定损失的大小和处置成本的高低;不管什么等级的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许多突发公共事件开始的时候难以立刻判断其等级),事发地人民政府和有关单位都立即采取措施控制事态发展,组织开展应急救援工作,并及时向上级政府报告。,3、建立健全公众沟通和动员机制,保障人民依法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依法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要按照及时主动、准确把握、正确引导、讲究方式、注重效果的原则做好突发公共事件的信息发布工作,利用各种方式动员和组织公众;特别要做好第一时间的简要信息发布,及后续发布工作。,坚持安全发展,落实“两个主体、两个责任制”,认真履行企业的社会责任;在水、电、油、气等工程抢险和各类事故救援中,许多企业,特别是大企业的救援力量发挥了并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依靠社会组织,全面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应急救援工作。,4、靠社会力量,发挥社会组织和志愿者的作用,5、要抓紧建立健全社会管理机制,社会管理机制对应急机制建设起基础性作用;要进一步完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职能,提高社会管理水平,改善公共服务质量;要进一步抓紧建设处理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和各种社会矛盾的有效机制、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机制、城乡社区管理机制等;要注意加强各种社会管理机制之间的衔接,形成对全社会进行有效覆盖和全面管理的体系。,法制建设方面:主要是依法行政,努力使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处置逐步走向规范化、制度化和法制化轨道。并注意通过对实践的总结,促进法律、法规和规章的不断完善。,(三)建立健全应急法制,突发事件应对法的颁布实施,是应对严峻的公共安全形势的法宝;是迎接国内外突发事件新挑战的有力武器;是坚持以人为本,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迫切需要;是全面履行政府职能,依法行政,提高执政能力的重要体现;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五)深入开展面向全社会的宣传教育,普及灾害中的自救和互救常识,做好预防工作,是减少突发公共事件的发生概率及其造成损失的最有效、最经济、最安全的办法。大力提高公众的综合素质 综合素质=忧患意识+安全知识+自救互救技能,小结,做好“一案三制”工作成为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成为全面履行政府职能,提高执政能力的迫切需要;成为提高企业竞争力和履行社会责任的迫切需要;成为全面贯彻我国外交路线,提高我国国际形象的重要方面;成为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保障。,

    注意事项

    本文(《应对突发事件能力培训》.ppt)为本站会员(小飞机)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