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用电风险防范系统可行性分析报告.doc
安全用电风险防范系统可行性分析报告拟 制 人_审 核 人_批 准 人_目录1系统建设背景32必要性分析32.1现状分析32.1.1用电检查工作中存在的困难32.1.2信息化建设的需求32.1.3是一个全新的概念42.2系统建设必要性43.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64项目在电力系统内的研究84.1项目研究的意义84.2同行业对安全风险评估的动向85.项目方案可行性95.1系统运行环境95.2系统方案95.3关键问题分析105.3.1管理思想的转变105.3.2营销发展与安全用电的矛盾116.经费可行性116.1项目经费计划116.2项目效益分析127.项目实施可行性121系统建设背景南方电网公司董事长在安全生产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要求深入开展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解决电网安全存在的突出问题。并提出:电网安全风险是公司面临的最大风险,电网安全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方方面面,要重视,进一步深化电网安全风险管理,落实风险控制措施,重点解决影响电网安全的关键问题。作为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基础之一客户用电安全管理工作,面对的工作压力也越来越大,客户侧发生的安全事故往往能给我们的电网安全、稳定运行产生极大的危害,并且能造成重大的社会不良影响,如:发生人员伤亡事故、发生大面积停电而带来的社会影响、大量的电量损失、开关越级跳闸带来的电网事故损失、事故后化工厂发生爆炸或排放大量的污染物、客户电力事故发生后危及煤矿安全等。2必要性分析2.1现状分析2.1.1用电检查工作中存在的困难目前,客户用电检查工作仍然沿用多年检查工作的旧模式,造成客户用电检查工作仅停留于对客户设备的表面检查上,很难彻底发现电力客户隐蔽的安全隐患。客户用电检查工作由于具有特殊性以及所涉及的检查内容含概了电力生产过程的大部份内容,单纯的依靠检查人员的能力很难完成真正的客户用电安全工作。2.1.2信息化建设的需求由于客户安全用电没有运行档案,很多重要设备资料已经很难与现场实际情况相符,增加了现场检查工作人员的检查难度及工作量,使得用电检查人员的现场检查缺乏目的性;由于没有支撑的信息化软件支持,使得用电检查工作缺乏系统性和全面性,电力客户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无法做到“做深、做细、不留死角”。当前用电检查工作沿用多年用电检查工作旧模式,造成安全管理手段单调,很难彻底发现电力客户隐蔽的安全隐患。现有的营销自动化、配网自动化、生产系统数据存在信息孤岛现象,用电检查人员无法及时找准电力客户用电设备存在的缺陷和漏洞。2.1.3是一个全新的概念本项目与其它项目的关系营销自动化系统研究的重点:业扩管理流程、抄核收管理系统、计量管理系统、部分反窃电用电检查等。生产管理系统研究的重点:主要针对供电企业侧的设备管理。客户安全风险防范系统研究的重点:针对客户安全用电方面的问题。2.2系统建设必要性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式,必须树立“一切事故都可以预防”的安全理念,变事后分析防范为事前沟通预防,提前对客户安全用电风险进行评估判断,不仅在生产建设上做好防范措施,而且根据评判结果主动上门为用电客户进行义务服务,帮助诊断设备安全隐患,建立电力企业与用电客户之间的和谐关系。遏止电力客户用电危及电网的安全事故发生。目前,我们用电检查工作主要存在两个问题。一个是客户安全用电没有运行档案,很多重要设备资料已经很难与现场实际情况相符,增加了现场检查工作人员的检查难度及工作量,使得用电检查人员的现场检查缺乏目的性;由于没有支撑的信息化软件支持,使得用电检查工作缺乏系统性和全面性,电力客户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无法做到“做深、做细、不留死角”。另一个是电检查工作沿用多年用电检查工作旧模式,造成安全管理手段单调,很难彻底发现电力客户隐蔽的安全隐患。现有的营销自动化、配网自动化、生产系统数据还存在信息孤岛现象,用电检查人员无法及时找准电力客户用电设备存在的缺陷和我们自己在生产管理方面存在的漏洞。针对这些问题,如果能提前对客户安全用电风险进行评估判断,不仅能在生产建设上做好防范措施,而且还可以根据评判结果主动上门为用电客户进行义务服务,帮助诊断设备安全隐患,建立电力企业与用电客户之间的和谐关系;遏止电力客户用电危及电网的安全事故发生。我们认为建立都匀供电局客户安全风险评估系统能更好贯彻落实国务院和国家电监会关于电力安全生产工作的各项要求,督促各电力企业认真履行电力安全生产责任主体职责,全面查找隐患,切实做好整改工作,堵塞安全生产漏洞,完善各项安全生产措施,防止重、特大事故的发生。对保障电力安全生产稳定态势,提高电力客户安全生产水平有能起到很大的作用。1、能改进电检查工作方法,突出预防控制,减少乃至杜绝盲目性,使得用电检查工作更规范化、科学化、系统化;“以信息化促进工业化”早在国民经济“十.五”规划发展纲要中就明确提出了,“促进”的重点主要体现在“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对用电检查工作来说就是要最大限度地减少工作的“盲目性”,实施“客户用电安全风险评估”可以有针对性地制订用电检查工作程式,更加科学地展开现场工作。2、建全了用户安全预警机制;“安全”工作重在防范未然,只有及时发现隐患,及时排除隐患,才能保一方平安,造一方和谐。“客户用电安全风险评估”将充分挖掘“事前”信息,发掘可能的安全隐患,建立健全了预警机制。3、建全了互动机制,提高服务意识;安全风险评估(或评价)是一种以人为本的管理,强调人的自觉性与主动性,客户安全风险评估(或评价)同样是一种以客户为本的管理,强调客户的自觉性与主动性,将生硬的检查制度转变为一种为企业、为企业客户的服务意识,不仅是企业品牌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杜绝安全隐患的最佳策略。服务意识将很容易与客户拉近距离,从而携手落实各种用电生产安全举措,营造诚信与和谐。4、提高用电检查工作质量。 有了科学的手段与服务意识,提高用检工作质量是理所当然的。对于可能严重影响电网安全运行的用电客户(35kV及以上),通过收集整理这些用户用电设备运行中的各种运行信息,结合多年用电检查工作经验,借助科学的计算方法,进行分析、归纳、评判处理,建立一个适宜于本区的客户用电安全风险评估模型,并依据模型值域变化对照历史案例制订出一套安全风险评级体系。对于被考察的用电客户,当其用电设备日常生产运行信息输入安全风险评估模型后,模型的运算结果将对照安全风险等级体系自动生成客户用电安全风险评估报告。根据评估报告,用电检查部门(或人员)可为不同安全风险等级的用电客户提供(或采取)针对性的安全服务(或措施)。对潜在高风险隐患的用户,一方面向其提出限期整改要求与整改意见,另一方面做好整条线路的安全保护措施。同时也可以向用电调度,提供最有价值的用电计划参考依据。3.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安全评价,欧美称之为风险评估或风险评价(Risk Assessment),我国与日本称之为安全评价,最早于20世纪30年代出现在保险业。当时保险业采用安全评价的目的与生产系统的安全评价不同,但是却为后续的工业安全生产管理与评价工作指明了技术方向。二战后,工业化进程加快,工业生产系统日趋大型化和复杂化,尤其是化学工业,在生产规模和产品种类迅速发展的同时,生产过程中的火灾、爆炸、有毒有害气体泄露和扩散等重大事故不断出现,推动了对企业、装置、设施与环境等安全评价的开展。1964年,美国道(Dows)化学公司开创了生产安全评价的先例,该公司推出的“火灾爆炸指数评价法”已经成为经典;这之后,英国帝国(ICI)化学公司蒙德(MOND)分公司在其基础之上提出了MOND公司火灾爆炸毒性指数评价方法。该方法从原理上更加完善。日本劳动省参照了Dows火灾爆炸指数评价法与MOND公司火灾爆炸毒性指数评价方法,也在1976年开发出了化学工厂六步骤安全评价法。这种方法除了对评价程序内容作了进一步完善以外,其定量评价还通过把装置分成工序再分成单元,根据具体情况给单元的危险指标赋予危险程度指数,以其中最大危险程度作为本工序的危险程度;在分析阶段引入了系统工程的有关技术,使分析过程比以前的方法更全面、更可靠。前苏联提出了苏联化工过程危险性评价方法。上述方法均为指数法,主要是针对化工企业评价而发展起来的,在评价原理上无质的变化,依然遵循道化学公司以系统内危险和危险能量为评价对象的原则,而且这些方法依然在不断发展与完善之中。随着航天航空工业和核工业高科技产业的发展,20世纪60年代后期,一概率风险评价(PRA)为代表的系统安全评价技术得到了开发。英国20世纪60年代中期建立了故障数据库可可靠性服务咨询机构,对企业开展概率风险评价工作。1974年,美国原子能委员会(AEC)完成了商用核电站危险状况的全面评价,并于1975年有麻省理工学院领导的研究小组发表了Wash1400:the Reactor Safety Study,在科技界与工程界引起了震动。1976年,英国安全生产管理局(HAS)对Canvey岛以及Thurreck地区的工业设施进行危险评价。1979年,英国伦敦Cremer&Wamer公司和德国法兰克福Battle公司对荷兰Rijinguzzel地区工业设施进行了评价。此后,这类评价方法在工业发达国家的许多项目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随之又开发出一系列以概率论为理论基础的有特色的安全评价方法,最常用的有可靠性分析(HRA)、故障数分析(FTA)、事件树分析(ETA)、危险与可操作性研究(HAZOP)、初始危险分析(PHA)、管理失效与风险分析(MORT)等等。20世纪80年代初期,安全系统工程引入我国,受到许多大中型企业和行业管理部门的到度重视。通过翻译消化和吸收国外的安全检查表与安全分析方法,机械、冶金、化工、航空、航天等行业的有关企业开始应用简单的安全分析评价方法,如安全检查表、故障树分析、故障类型及影响分析、事件树分析、初始危险性分析、危险与可操作性研究、作业环境危险评价方法等。在许多企业中,安全检查表和故障树分析方法已应用于生产班组和操作岗位。此外,一些石油、化工等易燃易爆危险性较大的企业,也应用道化学公司的火灾爆炸指数评价法进行企业危险性评价。许多行业和地方政府有关部门制订了安全检查表与安全评价标准,这其中就有国家电网公司。1987年,机械电子部首先提出了在机械行业内开展工厂安全评价,并于1988年颁布了第一个部安全评价标准机械工厂安全性评价标准,该标准已经应用于1000余家企业,此外,我国还颁布了医药工业企业安全性评价通则、航空航天工业工厂安全性评价规程、石化企业工厂安全性综合评价方法、电子企业安全性评价标准、兵器工业机械工厂安全性综合评价方法等等。1991年国家“八·五”科技攻关课题中,危险评价方法研究被列为重点攻关项目。到1997年左右,我国不仅创立了跨行业重大危险源评价方法,在事故严重度评价中建立了伤害模型库,还采用了定量的计算方法。但是在实际工作中,不符合安全检查表和安全评价标准,肯定存在安全隐患,但符合安全检查表内容和安全评价标准,不一定就没有安全隐患,任何事故发发生都有一个发展过程,在演变为事故的过程,有很多因素起耦合作用,但这种耦合关系又很难显式的定量描述,所以又发展出以灰色系统理论和神经网络系统理论为基础的评价方法,比较典型有浙大快威公司应用人工神经网络系统理论建立的电力设施状态检修管理系统。根了解应用效果还不错。总的来说,安全评价已经超越简单的定性评价阶段,基本进入“以模糊数学、灰色系统理论、人工神经网络系统理论”为理论基础的定量评价阶段。4项目在电力系统内的研究4.1项目研究的意义用电检查过程就是搜集整理用电客户过去、现在、当前的用电行为(包括:电力装置施工质量、运行状况、日常管理规范、作业规范、防护措施、偷窃典行为、电能质量等等)信息,检查的结果是对这些信息进行安全综合评判。做好用电检查工作,帮助、督导客户进行安全、经济、合理的用电,防范未然,不仅需要严谨的科学态度,严格的按章程办事,更需要一套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法与科学手段。“客户用电安全风险评估系统”就是试图在这方面做一点有益的探索。如果不能事无巨细,势必影响评判的准确性,如果事无巨细,仅靠人工在庞大的信息群中寻求某种可以预见的规律,要么根本做不到,要么做不到及时。因为安全事故并非简单的因果关系,而且我们要的是预防(事前防范),而不是验证(事后总结),所以需要一种更加科学更加便捷更加准确的工具来辅助用电检查工作。4.2同行业对安全风险评估的动向宿迁市经济贸易委员会和宿迁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牵头召开开展35千伏及以上受电单位变电所电力安全评价活动会议,先后制定下发了客户用电平安工程活动方案、宿迁市35千伏及以上受电用户安全性评价标准和电力客户用电手手册。内容包括基础资料、设备管理、运行管理等三大项28小项目内容。其中基础资料主要包括值班电工工作作风、变电所所容所貌;设备管理包括设备完好率、无功补偿情况、安全工器具和消防设备配备、试验等;运行管理主要有“三票”执行情况、各种图纸资料、安规以及安全活动记录等方面。贵阳供电局客户安全用电风险防范系统的成功使用。5.项目方案可行性5.1系统运行环境 我局已经建成了以计通所为网络中心,局属各分县局、各职能部门和各变电站互联的可靠网络,使系统的的实施在网络方面决对可行。系统中所需的外部系统的接口如:配网自动化、用电营销、生产系统都已经建设多年,相对比较成熟,所以本项目所需的数据相对也比较准确和全面。 5.2系统方案首先,建立客户风险档案,包括客户基本档案,如:户号、户名 、地址(所属分县局)、联系人及电话、建户日期、负荷性质、最大负荷、报装容量、备用容量、电源情况A线路供电变电站B自备电源、营业参数A计量方式、计量倍率、B电能表号、计量变比(TA、TV )、执行电价、扣卡情况、基本电费收取情况 C线损、变损 D力率考核、行业类别:是否属于高污染(轧钢厂)、高风险(煤矿)、重点保障(牵引变)等;用户电源情况,包括变电站、线路情况,如:线路名称、电压等级、线径、长度、产权等;用户一次设备情况如:变压器、有载或无载调压方式、隔离开关、断路器、电容器、避雷器、避雷线、电压互感器、电流互感器、电抗器、站用变,每个设备就包扩了名称、编号、容量、型号、出厂日期、出厂单位、使用年限、试验周期等;二次设备,如:保护类别、线路保护、变压器保护、电容器保护、综自后台通讯、中央信号声、光信号、光字牌、直流监视等;人员管理方面如:人员姓名、是否主要负责人、性别、资证书号、发证机关、联系方式等;其它管理方面的如:消防设施、安全工器具、规章制度、接线图、设备台账等情况等。其次,建立安全风险评估模型,对于可能严重影响电网安全运行的用电客户,通过收集整理这些用户用电设备运行中的各种运行信息,结合多年用电检查工作经验,借助科学的计算方法,进行分析、归纳、评判处理,最终建立一个适宜于本区的客户用电安全风险评估模型,并依据模型值域变化对照历史案例制订出一套安全风险评级体系。第三,评定出客户的用电安全风险评估报告,对于被考察的用电客户,当其用电设备日常生产运行信息输入安全风险评估模型后,模型的运算结果将对照安全风险等级体系自动生成客户用电安全风险评估报告。最后,安全风险的消除,根据评估报告,用电检查部门(或人员)可为不同安全风险等级的用电客户提供(或采取)针对性的安全服务(或措施)。对潜在高风险隐患的用户,一方面向其提出限期整改要求与整改意见,另一方面做好整条线路的安全保护措施。同时也可以向用电调度台,提供最有价值的用电计划参考依据。综上所述,系统方案从建立客户档案、建立评价模型、评定客户安全风险等及,并生成评估报告、消除存在的安全隐患等,全过程实现了业务的闭环管理,包含了用电检查工作中安全方面的绝大部分工作,达到系统建设的真正目的,本方案从业务实现和建设思路可行。5.3关键问题分析5.3.1管理思想的转变本项目实施的难点不是资金,也不是技术,难点在于管理思想的转便和思想的更新,项目的实施必然涉及观念的转变,一方面不可避免原有的管理思想、模式、作风、习惯、流程和方法,以及责权关系和体制结构等存在一定的冲突。另一方面要从对客户经营职能性的管理转变为以服务型的管理,从而使一些隐蔽的问题通过客户自已如实能反映出来,达到用优质的电力服务,将因客户安全用电问题而产生的电网事故防范于未然。系统能按项目目标的要求,保质保量的完成并不难,但如何确保系统在实际工作中落实到位,真正的实用化才是难题,这是由于多年的工作习惯及模式决定的,所以在本项目中还需要增加对本身机构管理方面的内容,如工作到位情况监控等功能。需要做到系统建设的同时,理顺内部结构管理机制,解放思想,深入信息化管理。5.3.2营销发展与安全用电的矛盾 作为供电企业来说,市场的发展是企业能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但如果市场发展太盲目,就会存在一定的风险,其中一个方面就是安全风险,比如一些急于投运但又存在安全隐患的客户,侥幸投运,这就不仅会对客户设备或人身安全产生重大隐患,也会对整个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造成潜在的危险。如何能在不留下安全隐患的同时,确保市场的稳步发展,就需要供电部门对客户的服务到位,从业务扩充开始在设备选型、规范设计和施工等方面帮助客户解决或及早发现问题,这才是本系统建设的真正目的。6.经费可行性6.1项目经费计划序号名称型号单价数目总价软件费用1软件开发/1750001.1客户档案350001.2评估模型400001.3风险评估及分析500001.4系统接口500002软件实施/65000硬件费用1应用服务器PC Server/注:利用营销稽查服务器2数据库服务器小型机/注:利用营销稽查服务器其他支出:20000合计:贰拾陆万元正2600006.2项目效益分析由于本项目的特殊性,系统的使用不会直接产生经济效益,但对企业来说是至关重要的。通过对本系统的实施,重新对用电检查工作进行科学的定位;使真正对客户提供优质服务进一步深入;出台更具有人性化的管理办法,理清工作思路;使用电检查工作更加注重过程化管理、流程化管理及精细化管理;更加有针对性的开展工作,对关键问题不留死角,工作做到有的放矢;提出具有科学依据的安全风险评估报告,做事情有理有据,才能得到其它部门或政府相关部门支持。本项目的实施,填补了用电检查信息化建设的空白,行政管理手段和配套信息化系统双管齐下,服务和监督并施,共同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做出应有的贡献。本项目如果达到我们的预期效果,确保我局重要客户变压器的安全可靠运行,就可以避免客户用电的各项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对保障电力安全生产稳定态势,提高电力客户安全生产水平有能起到很大的作用,其社会经济效益是相当有意义的。7.项目实施可行性l 项目管理1、工程管理方式:在工程实施过程中,我们将严格按照质量管理体系,按照前述的公司工程管理制度,组织强有力的领导、开发、维护队伍,以利于工程的顺利进行。2、工作制度:在开发过程制定完善的工作制度,主要包括工作计划、分工计划、工作组会议讨论、分阶段工作汇报检查等。3、人员的保证:在应用系统的开发过程中,首先要保证系统设计人员和软件开发人员的长期稳定和知识水平。在信息系统应用软件的开发中,我们将投入我们公司数名左右工程师,以集中精力,实现预期的目的,开发出高质量的应用系统。这些工程师,具有长期的信息系统的开发经验,对行业生产经营管理系统相当熟悉,完全能够保证系统的功能和系统的可靠性符合用户的要求。注意事项:在系统的开发、安装、调试和维护过程中需要注意几个方面:l 在系统开发之前,需要重视系统的整体规划、数据库系统的设计;l 在系统需求分析阶段,需要双方的良好协作,特别是在数据库设计过程中应综合考虑系统开发和用户使用两个方面的要求,可以使得系统在界面、功能、风格等方面都能够达到较高的标准;l 子系统之间存在大量数据和控制信息的交流,所有子系统开发和实施需要同时进行;但是,每个子系统的开发、试用、维护需要分阶段进行,在试用中修正、完善,有利于整个系统的集成;l 系统分阶段开发和实施,不同子系统的开发、试用、维护可以交叉进行,在试用中修正、完善,并让用户在试用过程中提出所需的功能要求,以加快系统开发进程;l 应用系统开发时,参考我公司已开发GIS应用软件,吸取其中成功的经验,以提高系统开发的效率; 在设计开发过程中,要特别注意从宏观的高度把握新系统与现有系统之间的接口以保证全局信息的各个子系统之间正确通讯。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