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服务规范》.ppt
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服务规范,2016年,交流框架,主要内容考核指标,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服务规范主要内容,提纲,一、服务对象二、服务内容三、服务流程四、服务要求五、考核指标(见第二部分),一、服务对象,辖区内服务人口,明确口径辖区内户籍人口辖区内常住人口辖区内所有人口,二、服务内容,名词解释(一)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管理(二)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现、登记(三)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四)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理,名词解释,1.传染病疫情2.流行强度3.传染病流行三环节4.突发公共卫生事件5.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1.传染病疫情,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甲、乙、丙类39种传染病发病情况其他传染病暴发、流行水痘等新发传染病:是相对于过去所认知的旧传染病而言的,是指近30年来,人们新认识或新发现的那些能造成地域性或国际公共卫生问题的传染病已存在的被认定为非传染病而又被重新定义为传染病,如消化性溃疡、T细胞白血病等。已存在的近来才被认知的传染病,如丙型、戊型病毒性肝炎,军团菌病,莱姆病,手足口病等。以往不存在,新发生的传染病,如甲型H5N1、H1N1、H7N9流感,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艾滋病(AIDS)等,2.流行强度,是指某种传染病在某一地区、某一时间内人群中存在数量的多少,以及各病例之间的联系强度传染病的流行强度分类2.1 散发2.2 聚集2.3 流行与大流行2.5 暴发,2.1 散发,某病发病率呈历年来一般水平,病例以散在形式发生,在发病时间及地点上没有明显联系的发病称为散发散发是指该病在较大的地区(指县及县以上)内疾病发生的情况判定:根据当地当年该病发病率与前三年发病率对比,未显著超过(一般低于前三年平均发病率水平),则可确定为散发,2.2 聚集,也称聚集性病例,是指有流行病学关联的2例及以上传染病病例监测发现:一个集体单元内,短时间发现2例及以上类似症状体征/相同诊断的传染病病例集体单元狭小地域:家庭,村寨,社区,路段,楼宇集体单位:学校,托幼机构,企业,工地,2.3 流行与大流行,流行:在一地区,某病发病率显著超过历年(散发发病)水平时(一般为前三年平均发病率的310倍)称流行大流行:某病在短时间内迅速蔓延,其发病率显著超过该地区历年流行水平,且流行范围超过省、国,甚至洲界时称为大流行。例如历史上的霍乱、流感和当前艾滋病世界性大流行,2.暴发,在某地区(区域)某病在短时间内(一般以小时、天、周或月计算)发病数突然增多时称暴发暴发常因共同接触同一致病因子所引起,常见有食物中毒、伤寒、痢疾、病毒性肝炎等急性传染病,3.传染病流行三环节,1.患者2.隐性感染者3.病原携带者4.受感染的动物,1.经空气传播2.经水传播3.经食物传播4.经接触传播5.经节肢动物传播6.经土壤传播7.垂直传播8.医源性传播,4.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5.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范围包括可能构成或已发生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相关信息其报告标准不完全等同于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的判定标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确认、分级由卫生行政部门组织实施事件的苗头和事件群伤群病1人及以上因传染病、中毒或其它危害暴露(已知或未知)死亡,6.其他,参见传染病防治法第七十八条,(一)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管理,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其他专业机构指导下,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协助开展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排查、收集和提供风险信息,参与风险评估和应急预案制(修)订,(二)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现、登记,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应规范填写门诊日志、入/出院登记本、X线检查和实验室检测结果登记本首诊医生在诊疗过程中发现传染病病人及疑似病人后,按要求填写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报告卡如发现或怀疑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按要求填写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卡,(三)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1.报告程序与方式2.报告时限3.订正报告和补报,1.报告程序与方式,具备网络直报条件的机构,在规定时间内进行传染病和/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的网络直报不具备网络直报条件的,按相关要求通过电话、传真等方式进行报告,同时向辖区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送传染病报告卡和/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卡,2.报告时限,发现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人或疑似病人,或发现其他传染病、不明原因疾病暴发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时,应按有关要求于2小时内报告发现其他乙、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规定报告的传染病病原携带者,应于24小时内报告,3.订正报告和补报,发现报告错误,或报告病例转归或诊断情况发生变化时,应及时对传染病报告卡和/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卡等进行订正对漏报的传染病病例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及时进行补报,(四)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理,1.病人医疗救治和管理2.传染病密切接触者和健康危害暴露人员的管理3.流行病学调查4.疫点疫区处理5.应急接种和预防性服药6.宣传教育,1.病人医疗救治和管理,按照有关规范要求,对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采取隔离、医学观察等措施,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伤者进行急救,及时转诊,书写医学记录及其他有关资料并妥善保管,2.传染病密切接触者和健康危害暴露人员的管理,协助开展传染病接触者或其他健康危害暴露人员的追踪、查找,对集中或居家医学观察者提供必要的基本医疗和预防服务。,3.流行病学调查,协助对本辖区病人、疑似病人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开展流行病学调查,收集和提供病人、密切接触者、其他健康危害暴露人员的相关信息,4.疫点疫区处理,做好医疗机构内现场控制、消毒隔离、个人防护、医疗垃圾和污水的处理工作协助对被污染的场所进行卫生处理,开展杀虫、灭鼠等工作,5.应急接种和预防性服药,协助开展应急接种、预防性服药、应急药品和防护用品分发等工作,并提供指导,6.宣传教育,根据辖区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性质和特点,开展相关知识技能和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性质和特点如何确定?公众需要知道什么?适用知识技能法律法规精神,三、服务流程,四、服务要求,(一)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等法律法规要求,建立健全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制度,协助开展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报告和处置。(二)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要配备专(兼)职人员负责传染病疫情及突发公共卫生报告管理工作,定期对工作人员进行相关知识和技能的培训。(三)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要做好相关服务记录,传染病报告卡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卡应至少保留3年。,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服务规范业务考核指标,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绩效考核指导方案,提纲,五、考核指标怎么检查考核?,五、考核指标,传染病疫情报告率传染病疫情报告及时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率,业务考核三率,传染病疫情报告率报告卡片数登记传染病病例数100传染病疫情报告及时率报告及时的病例数报告传染病病例数100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率及时报告的事件相关信息数应报告事件相关信息数100,基卫生项目乡级考核用表3.11 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置服务(10分),基卫生项目村级考核用表1.6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置服务(4分),怎么做?,内容:门诊日志、入/出院登记本、X线检查和实验室检测结果登记本要求:国家医疗机构病历管理文件,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