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系统改》PPT课件.ppt
第 六章 消化系统,一.消化道平滑肌的特性,(一)一般特性,1自动节律慢而不规则,3伸展性大,2兴奋性较低,收缩缓慢,4具紧张性,5对电刺激不敏感,对温度、牵拉、化学因素等敏感,(二)电生理特性,1静息电位(Rp):-50-60mv 形成:K+外流为主、钠泵参与,2慢波或基本电节律,3动作电位(Ap):Rp BER阈电位Ap 形成:Ca2+内流及少量Na+内流,1)概念:消化道平滑肌自发性产生的节律性去极化和复极化波,2)意义:在慢波基础上产生Ap,并控制肌肉 收缩的节律,(一)消化液成分,(一)主要的消化腺,1H2O:占90%以上,2无机盐:H+、Na+、HCO3-等,3有机物:各种消化酶、粘蛋白,消化液:唾液、胃液、小肠液、胰液、胆汁大肠液,二.消化腺的分泌功能,(三)消化液的作用:1、分解食物成分 2、提供适宜的pH环境 3、稀释食物 4、保护消化道粘膜,三.消化道的神经支配,(一)内在神经(肠神经系统),1分类,2作用:通过局部反射调节胃肠活动,1)粘膜下神经丛,2)肌间神经丛,(二)植物神经系统,1交感神经:分泌NE抑制胃肠运动和腺体分泌,2副交感神经 分泌Ach促进胃肠运动和腺体分泌,四.胃肠激素,(一)胃肠激素,1.调节消化腺分泌和胃肠运动,3.营养作用:促消化管组织代谢及生长的作用,2.调节其他激素的释放,(二)胃肠激素的种类,(三)胃肠激素的作用,(四)三大胃肠激素,第二节 口腔内消化,一.唾液及其作用,二.咀 嚼,三.吞 咽,一.唾液及其作用,(一)唾液的性质及成分,成分,(二)唾液的作用,1、湿润和溶解食物2、清洁和保护口腔3、分解淀粉为麦芽糖4、杀菌 5、促使伤口愈合,(三)唾液分泌的调节,神经反射性调节,二.咀 嚼,三.吞 咽,(一)吞咽分期,(二)食道下括约肌 作用:防止胃内容物逆流到食道,1.口腔咽:随意运动,3.食管上段胃:食管蠕动,2.咽食管上段:反射,第三节 胃内消化,一.胃液及其分泌,二.胃的运动,第三节 胃内消化,一.胃液及其分泌,(一)胃液的性质和成分,1、盐酸(胃酸),(二)胃液的作用,杀菌使食物中蛋白质变性,易于消化,入小肠后促进胰液、胆汁、小肠液的分泌,促进Fe2+和Ca2+在小肠内吸收,激活胃蛋白酶原,为酶活动提供最适pH环境,2)胃蛋白酶原,3)粘液,4)内因子 促VitB12在回肠吸收,粘液碳酸氢盐屏障 胃粘膜屏障,胃为什么不会消化它自己?,(二)胃液分泌的调节,1.促进胃酸分泌的内源性物质,1)Ach,2)胃泌素,3)组胺:H2-受体,2.消化期胃液分泌的调节,1)头期,2)胃期,3)肠期(主要为体液调节),3.胃液分泌的抑制性调节,1)盐酸,2)脂肪肠抑胃素抑制胃液分泌,二.胃的运动,(一)胃的运动形式,1胃的容受性舒张,意义:胃容纳大量食物,而内压保持不变,2胃蠕动:意义:磨碎食物,食物与胃液混合,推进食 物,3.紧张性收缩 意义:维持胃的形态与位置,(二)胃排空及其控制,1概念:食物由胃排入十二指肠的过程2、排空速度3胃排空动力:胃的运动,4胃排空控制,第四节 小肠内消化,一.胰液的分泌,二.胆汁的分泌与排出,三.小肠液的分泌,四.小肠的运动,第四节 小肠内消化,一.胰液的分泌,(一)胰液的性质、成分,(二)胰液的作用,1.HCO3-,1)中和进入十二指肠的胃酸,保护肠粘膜,2)为小肠内消化酶的活动提供最适pH环境,2.胰酶,1)胰淀粉酶:淀粉 糊精、麦芽糖、麦芽寡糖,2)胰脂肪酶:甘油三酯 甘油、甘油一酯、脂肪酸,3)胰蛋白酶和糜蛋白酶,胰液消化力最强,最全面,(三)胰液分泌的调节,1神经调节(条件反射、非条件反射)传出神经:迷走神经,作用途径:直接作用于胰腺;通过胃泌素,分泌特点:胰液中酶含量高,水和HCO3-量少,1)胰泌素:盐酸刺激小肠上部S细胞分泌 作用:作用于小导管上皮细胞,使水和HCO3-分泌多,酶含量少,2)胆囊收缩素:由蛋白质消化产物、脂肪酸、盐酸、脂肪刺激小肠I细胞分泌 作用:使胰酶分泌多,水和HCO3-少,2体液调节,二.胆汁的分泌与排出,(一)胆汁的分泌,(二)胆汁的成分,1H2O,3有机物:胆盐、胆固醇、卵磷脂、胆色素 胆汁中无消化酶,2无机盐,(三)胆汁的作用(胆盐),1促脂肪消化:乳化脂肪,增加胰脂酶作用面积,3促脂溶性VitA、D、E、K的吸收,2促脂肪吸收:,(四)胆汁分泌和排出的调节,1神经调节,2体液调节,1)胃泌素:胆汁分泌,胆囊收缩,2)胰泌素:使胆汁的分泌量和HCO3-的增加,3)胆囊收缩素:促胆囊收缩,4)胆盐,肠肝循环:胆汁排入十二指肠后,其中的胆盐由回肠重吸收入血,由门静脉再回到肝脏的过程,三.小肠液的分泌,性质:十二指肠和小肠腺分泌,弱碱性液体,pH约为7.6,1-3L/天。作 用:稀释消化产物保护肠粘膜消化作用,四.小肠的运动,(一)小肠的运动形式,1紧张性收缩:,2分节运动:以环行肌为主的节律性舒缩活动 作用:使食糜与消化液充分混合,便于化学性消化使食糜与肠壁紧密接触,为吸收创造条件挤压肠壁,有助于血液和淋巴的回流。,3蠕动:肠鸣音,(二)小肠运动的调节,(三)回盲括约肌的功能,回肠末端与盲肠交界处的环行肌显著加厚,起括约肌作用。功 能:防止回肠内容物过快地进入大肠,延长食糜在小肠内停留时间。有活瓣样作用,阻止大肠内容物向回肠倒流,第五节 大肠的功能,一.大肠的主要功能,二.大肠液的分泌,三.大肠的运动,四.排便反射,一、大肠液分泌及作用 成 分:粘液和硕酸氢盐,少量二肽酶和淀粉酶 作 用:保护肠粘膜和润滑粪便。,二、大肠运动和排便(一)大肠运动形式 少而慢,对刺激的反应迟缓,利于粪便的暂时贮存。1袋状往返运动2分节或多袋推进运动3蠕动、集团蠕动,粪便刺激直肠壁感受器,(二)排便反射,(二)大肠内细菌的活动 来 源:食物和空气 作 用:1、分解食物残渣 发酵:细菌对糖及脂肪的分解 腐败:细菌对蛋白质的分解 2、合成VitB复合物和VitK,第六节 吸 收,一.吸收过程概述,二.小肠内主要营养物质的吸收,第六节 吸收,一.吸收过程概述,(一)吸收部位,1口腔:不吸收,2胃:仅吸收少量的H2O和酒精,3小肠,(二)小肠是食物吸收主要部位的原因,1吸收面积大,2食物停留时间长,4毛细血管和淋巴管丰富,3食物已被充分消化,二、小肠内主要营养物质的吸收(一)H2O的吸收(8L/天)机制:被动(渗透作用),(二)无机盐的吸收,1Na+(95%-99%)机制:主动,2Fe2+(占食物含铁量的1/10)必须是Fe2+,VitC、HCl促其吸收,3Ca2+(可溶性、离子钙易吸收)主动过程,VitD、脂肪、HCl促其吸收,(三)糖:形式:单糖(葡萄糖为主)机制:继发性主动转运(与Na+藕联)途径:血液,(四)蛋白质:形式:氨基酸 方式:继发主动转运(与Na+藕联)途径:血液,(五)脂肪:形式:脂肪酸、甘油一脂、胆固醇 机制:途径:主要经淋巴,外分泌腺:分泌消化液,内分泌腺:分泌激素,胃,食管,鼻腔,会厌,思考题1.何谓消化和吸收?食物的消化有哪两种方式?2.消化道平滑肌有哪些一般生理特性和电 生理特性?3.消化道受哪些神经支配?作用如何?4.主要的胃肠激素有哪些?胃肠激素有何 生理作用?5.食物在口腔内是如何消化的?唾液分泌 是如何调节的?,6.食物在胃内是如何消化的?胃排空的过程和机 制如何?7.胃液的分泌是如何调节的?8.食物在小肠内是如何消化的?9.胰液、胆汁的分泌是如何调节的?10.大肠内细菌有何作用?排便反射是如何进行的?11.小肠有哪些利于吸收的有利条件?12.糖、脂肪、蛋白质、维生素是如何吸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