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昆明市落实优化提升营商环境三年攻坚行动2023全面提质年工作意见的通知.docx
-
资源ID:5002061
资源大小:80.91KB
全文页数:43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昆明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昆明市落实优化提升营商环境三年攻坚行动2023全面提质年工作意见的通知.docx
昆明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昆明市落实优化提升营商环境三年攻坚行动2023全面提质年工作意见的通知(昆政办(2023)15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滇中新区管委会,各开发(度假)区、自贸试验(经济合作)区管委会,各有关部门:昆明市落实优化提升营商环境三年攻坚行动2023全面提质年工作意见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昆明市人民政府办公室2023年5月8日昆明市落实优化提升营商环境三年攻坚行动2023全面提质年工作意见为贯彻落实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云南省营商环境全面提质年行动方案的通知(云政办发(2023)16号),深入开展昆明市营商环境三年攻坚行动,对标全国一流,着力打造“四季如春营商环境”,擦亮“效率、服务、诚信”三大营商环境品牌,以营商环境之变筑牢“投资沃土、温馨春城”建设之基。结合工作实际,现制定昆明市落实优化提升营商环境三年攻坚行动2023全面提质年工作意见。一、落实“一套体系”,畅通营商环境内循环(-)强化联动以优促增。坚决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安排部署,将优化营商环境、市场主体倍增,统筹谋划、一体推进,以“产业、投资、政务、市场、创新、法治、人文、开放"八大环境为统领,结合“当好排头兵”大竞赛活动,用好“三单一函,(即:年度工作任务清单、重点任务提示单、重要工作督办单,营商环境投诉交办函),推进各领域全链条优化审批、全过程公正监管、全周期提升服务,提高市场资源要素配置效率,充分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和内生动力。(-)狠抓政策落地见效。深入贯彻实施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国务院令722号)、云南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云南省人大常委会公告(十三届)第75号)、昆明市优化营商环境办法(昆明市人民政府令166号),制定昆明市落实优化提升营商环境三年攻坚行动2023年重点工作任务清单(附件D,扎实推进全面优化提升营商环境三年攻坚行动,结合“三个听取”行动、“大调研、解难题、抓落实”工作和“三进市场主体”行动,组织市级各部门深入企业、园区、商会和行业协会开展优化营商环境调研、宣讲等,促进全市形成“人人都是营商环境、事事关乎营商环境、处处彰显营商环境”的浓厚氛围。建立政策落实督查制度,结合全市“当好排头兵”大竞赛活动,对政策文件落实情况开展全面督查评估,检验改革实际成效,固化已有改革成果,确保各项政策同向发力、同频共振。(三)深化集成改革创新。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复制推广营商环境创新试点改革举措的通知(国办发(2022)35号)、云南省优化营商环境促进市场主体倍增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复制推广营商环境创新试点改革举措的通知(云发改办公(2022)1381号)要求,确保首批云南省复制推广的营商环境创新试点39项改革举措(附件2)在昆明落地见效。按照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云南省营商环境全面提质年行动方案的通知(云政办发(2023)16号)要求,对标国家营商环境评价标准,选评树立行业标杆,优化重点改革措施,明确目标任务,全力优化提升各领域营商环境,建成全省营商环境综合示范区,进一步提升昆明营商环境影响力。(四)组建智库集思聚力。充分发挥营商环境监督员队伍作用,持续巩固“市委领导、政府主责、人大问询、政协参议、纪委问效、社会监督”的营商环境一体化工作格局。开展营商环境课题研究,以更大力度加强优化营商环境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联合市工商联、市社科院等部门和云南大学等驻昆高校及省外有关专业机构,组建由专家学者、商会企业代表、市民评议员等群体组成的“昆明营商环境智库”,为昆明市营商环境优化提升提供智力支持和工作保障。二、建立“两项机制”,注入营商环境新动力(五)建立共建共享机制。通过技术与业务的融合创新,依托大数据、物联网等新兴信息技术,全面打通各部门之间、部门与企业之间的数据壁垒,加快政务服务数据汇聚和共享,实现更多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办、掌上办、一次办、“省内通办”和“跨省通办”。结合行业特点对企业建云、上云、用云提供相应融资支持,推进市级地方征信平台建设,推动涉企信息共享,提高数据质量、数据共享便利度,破解中小微企业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难问题。加快推进全省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和“一部手机办事通”迭代升级,打造智慧高效的便民利企服务体系,为市场主体和人民群众提供更多触手可及的便捷服务。(六)建立联动服务机制。加强各部门各领域协同放权、放管衔接、联动服务,持续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投资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和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推行政务服务高频事项申办“三零”模式(申办“零成本”、申报“零跑路”、审批“零见面”)。以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为重点,抓好牵头单位这个“牛鼻子”,密切协作,形成合力,压实牵头部门责任,加强目标设计、责任分工、培训指导,有针对性地补齐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的短板弱项,全方位推进各项工作。聚焦“沿边”和“跨境”特色,发挥“四区联动”优势互补、融通互惠的发展合力,加大对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综合保税区、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昆明片区、中国老挝磨憨-磨丁经济合作区的流程再造力度。三、开展“三个行动”,打造营商环境新标杆(七)开展“三个听取”行动。立足自身职能职责,持续深入开展听取群众意见、听取企业家意见、听取服务对象意见“三个听取”行动,巩固提升“营商环境观察站”、“营商环境监督员”及“营商环境观察哨点”工作机制,加强政企沟通协商常态化、制度化、规范化建设。出台政策文件时要综合企业在“三个听取”行动中反映的问题,选点定位要准,提出的目标要实,承诺企业实现的事项要可衡量,强化承诺的契约性法律效力,健全政务守信践诺机制,纠正“新官不理旧账”、“政策不延续、承诺不兑现”、“击鼓传花”等政务失信行为。31)开展“优化营商环境昆明在行动”活动。围绕“产业、投资、政务、市场、创新、法治、人文、开放”八大环境和重点领域,组织市级有关部门每月举办一次“优化营商环境昆明在行动”系列活动(全年举办10期),即:举办一场“营商环境会客厅”、召开一场“八大环境”推进提升会、召开一场新闻发布会。全市各级各部门要加强对优化营商环境政策文件宣贯,在市、县两级政府及其部门门户网站开设“政策找企业”工作专栏或专题,将营商环境纳入宣传工作重点,形式多样将政策文件传达给广大市场主体。要加强总结提炼,推广一批典型经验,坚持扬优势、锻长板、树品牌,巩固拓展工作成果,打造更多营商环境“单项冠军”。(九)开展优化营商环境“暖心行动”。全市各级各部门要深入落实“清廉云南”建设工作要求,聚焦政策落实不到位、“吃拿卡要”以权谋私、政商关系“不亲不清”等问题,搭建政企交流平台,发挥市场主体和群众监督的作用,通过“信、访、网、电”四位一体畅通信访渠道,提升巩固诉求“一键”直达政府工作机制,力求“有诉必应、接诉必办”。要创新监督方式,围绕企业反映强烈的痛点堵点问题,细化监督治理重点,严肃查处影响和破坏营商环境问题背后的责任、作风和腐败问题。以全链条式闭环管理,综合运用各类监督方式,促进优化营商环境“一线监督、一线落实、一线查处”,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一流服务环境、亲清政商关系。四、建设“四个昆明”,突破营商环境新瓶颈(十)打造干事创业的干部队伍,建设“活力昆明”。坚持“四用四不用”选人用人导向,让“实干家”得实惠,大胆选拔使用在双招双引、营商环境建设等工作中敢于担当、积极创新、实绩突出的优秀干部。让“太平官”不太平,在全市范围内持续开展优化营商环境护航行动,对“庸懒散慢浮”、“推脱绕”等突出问题和破坏营商环境的典型案例发现一起查处一起。举办20期“营商环境大讲堂”,加强对一线工作人员、营商环境监督员的业务指导培训,进一步提升营商环境专业化队伍能力和水平。选派优秀干部到企业一线服务,到审批服务部门学习调研、参观交流,积蓄营商环境专业化队伍后备力量。(十一)打造智慧高效的政务服务,建设“效率昆明”。持续精简优化审批服务,提升“好办”、“快办”服务水平,全面落实“两个免于提交”,修订新开工项目及省市重大项目审批服务到位率考核办法,制定昆明市加快推进“一件事一次办”打造政务服务升级版工作方案,打造政务服务升级版。升级昆明政务“七办”服务,统筹推进部门自建业务系统与省政务服务平台的深度对接,进一步完善联通“省、市、县、乡、村”五级的线上线下政务服务体系,进一步提高惠企政策知晓率、覆盖度。依托省政务服务平台,全面提高全流程网上办事比例,持续扩大“e办通”上线事项服务范围,深化政务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创新昆明市政务大厅管理模式,加快推行水电气网市政公用服务一体化。(十二)打造宜居宜业的城市品质,建设“美丽昆明”。优化医疗服务,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形成科学有效医联体运行机制。优化教育服务,以点带面推动义务教育质量整体提升,保障符合条件的随迁子女在昆入学。优化养老服务,支持养老院连锁经营居家和社区养老设施,积极探索建设多元化、立体化的服务网络。引好用好人才,探索建立首席科学家负责制,对引进的战略科学家、重点产业领域的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推行“绿色通道+政策定制”服务。全市各级各部门要将营商环境与各类城市品牌创建相结合,坚持用新观念、新思路谋划营商环境发展,多角度、全方位提升居住“幸福感”。(十三)打造公正透明的法治环境,建设“法治昆明”。启动昆明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立法工作,积极推动人大、司法、政府有关部门和社会研究机构等构建优化营商环境法治保障体系,加快完善地方性法规和配套规范体系。杜绝“一刀切”、“运动式”执法,加强执法联动协作,统一执法标准,完善纠纷多元化解和维权援助机制,以规范文明执法为营商环境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推进一站式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中心建设,及时帮助化解矛盾纠纷,加快整合律师、公证、司法鉴定、调解、仲裁、法律援助等法律服务资源和力量,降低企业司法诉讼成本。五、实施“五项工程”,提速营商环境新发展(十四)实施市场主体培育提升工程。梳理各重点产业链的“四上”企业、上市公司、后备上市公司、国家级及省级“专精特新”企业,通过“外引新量”与“内生增量”并重,推进“个转企、企升规、规改股、股上市”工程,全力稳存量、扩增量、提质量,打造一批行业龙头企业、扶持一批高税收高利润企业、培育一批高新技术企业、支持一批上市挂牌企业、增加一批成长入规企业、创建一批知名品牌企业,促进更多企业上规、上市、纳入国家级及省级“专精特新”企业名单。(十五)实施重点产业链强链工程。推进“8个重点产业链三年行动”,突出项目招大引强、企业扶优培强,策划一批产业链上重点项目,推动产业链发展项目化,组建产业联盟,形成产业发展的合力。要紧扣项目谋划、推介、引进、审批、开工、推进、达产等关键环节,实行项目系统化、精细化、动态化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推行昆明市新开工项目及市级以上重大项目审批到位率考核制度、昆明市重大项目行政审批“绿色通道”制度,狠抓重点产业链项目落地的要素保障,统筹项目用地、环评、用能、营商环境、水电气、交通等要素供给,实现重点产业链项目全要素协调保障、全流程跟踪服务。实施磨憨国际口岸城市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推动磨憨口岸经济示范区集聚高能级主体,从“通道经济”向“口岸经济”转变。(十六)实施市场主体准入降成本工程。落实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强化公平竞争审查刚性约束,完善举报处理和回应机制,建立政策措施公平竞争审查定期评估机制。清理取消企业在资质资格获取、招标投标、政府采购、权益保护等方面存在的差别化待遇,清理通过划分企业等级、增设证明事项、设立项目库、注册、认证、认定等非必要条件排除和限制竞争的行为,并建立长效排查机制。实现远程异地评标常态化运行,推进数字证书在公共资源交易领域跨地区、跨平台互认。提升重点产业货物及关键物料通关便捷度,进一步优化查验、检验检疫模式,推进“关地协同”监管模式创新,加快通关速度。(十七)实施市场主体合法权益保护工程。创新实施精准有效监管,推动“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和信用监管有机融合。深化分级分类监管,加快在市场监管、税收管理、进出口等领域建立健全信用分级分类监管制度。积极探索在安全生产、食品安全、交通运输、生态环境等领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实施非现场监管,推行以远程监管、移动监管、预警防控为特征的非现场监管,避免对市场主体正常生产经营活动的不必要干扰。全面落实柔性执法“五张清单”制度,实施包容审慎监管。引导创新主体和市场主体提升知识产权创造质量。(十八)实施市场主体做大做强工程。引导金融机构加强对小微企业的信贷支持,构建产业金融综合服务体系,鼓励建立针对小微企业客户的金融信贷专业化分类、批量化营销、标准化审贷、差异化授权机制,支持重点产业和重点区域发展。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通过专项债、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资产证券化、土地综合开发等多种手段解决资金问题。持续开展公共资源交易金融服务,盘活释放保证金。深入实施“退、减、降、缓”举措,依法依规严肃查处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行为,切实减轻各类市场主体负担。请各有关部门,各县(市)区人民政府,滇中新区管委会,开发(度假)区、自贸试验(经济合作)区管委会,于每季度末月15日前,将昆明市落实优化提升营商环境三年攻坚行动2023年重点工作任务清单(附件1)、云南省复制推广营商环境创新试点改革举措事项清单(附件2)工作推进落实情况,通过昆明市一体化电子公文应用系统报市营商环境办(市政务服务局端口),市营商环境办联系电话:67418331o附件1昆明市落实优化提升营商环境三年攻坚行动2023年重点工作任务清单行动计划重点任务主要目标责任单位一、着力打造引领高质量发展的产业环境(总牵头单位:市发展改革委)1.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促进工业投资三年倍增,重塑工业经济新优势,力争工业和信息化投资增长24.5%,新兴产业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提高到20%以上,推动产业实现大发展、大提升。全产业链培育优势传统产业,推动传统产业向精细化、绿色化、高端化、数字化方向发展,确保4个传统产业产值达3400亿元。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等市级部门,各县(市)区人民政府、滇中新区、开发(度假)区、自贸试验(经济合作)区管委会2.推动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大力培育“专精特新”企业,打造一批行业领先和“小巨人”企业,培育引导成长性好的小微企业升规入统。新认定国家级科技型中小企业600户,国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10户以上,力争全市高新技术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科技局等市级部门,各县(市)区人民政府、滇中新区、开发(度假)区、自贸试验(经济合作)区管委会企业达到2000家以上。3.加快建设数字经济落实云南省数字政府建设总体方案,建立健全数据共享协调机制。加强科技赋能强链补链,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确保全市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营业收入增长20%o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科技局等市级部门,各县(市)区人民政府、滇中新区、开发(度假)区、自贸试验(经济合作)区管委会4.推进产业功能区建设明确区域发展定位,实施开发区振兴三年行动,分类推进标准化现代园区、数字化智慧园区、集群化高端园区、低碳化绿色园区、科研型创新园区建设,形成差异化发展、上下游衔接、区域间协调的产业发展格局。市发展改革委等有关市级部11,各县(市)区人民政府、滇中新区、开发(度假)区、自贸试验(经济合作)区管委会5.推进昆明市产业链建设推动“8+N”重点产业链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努力建设“产业高地、实力春城”,如期完成2023年招商引资任务。市发展改革委、市投资促进局等市级部门,各县(市)区人民政府、滇中新区、开发(度假)区、自贸试验(经济合作)区管委会二、着力打造促进项目落地的投资环境(总牵头单位:住房和城乡建设局)6.优化规划用地审批深化区域综合评估,推行投资项目“用地清单制“改革。强化规划环评与项目环评联动。研究探索低效用地退出机制,加大批而未供、闲置土地处置力度,进一步保障实体经济发展空间、国土资源集约利用和产业要素优化配置。市自然资源规划局、市生态环境局等市级部门,各县(市)区人民政府、滇中新区、开发(度假)区、自贸试验(经济合作)区管委会7.优化项目建设审批实行立项、用地、规划、施工、竣工验收等各审批阶段“一表申请、一口受理、一网通办、限时完成、一次发证”。推进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改革。全市工程建设项目全流程审批时间不超过50个工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发展改革委、市自然资源规划局等市级部门,各县(市)区人民政府、滇中新区、开发(度假)区、自贸试验(经济合作)区管委会作日并持续压减时间。8.强化项目要素保障对重点项目土地利用计划指标应保尽保。对纳入省级重大项目清单的项目,直接配置用地计划指标。缩小用地预审范围,“探采合一”、水利水电项目淹没区等5种情形免予办理用地预审。市自然资源规划局,各县(市)区、滇中新区、开发(度假)区、自贸试验(经济合作)区9.提升项目建设管理质效深入推进“多验合一”o推行主体工程或单体建筑的竣工验收,支持主体工程或单体建筑尽快投入使用。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自然资源规划局、市国动办等市级部门,各县(市)区人民政府、滇中新区、开发(度假)区、自贸试验(经济合作)区管委会10.深化全流程改革推进综合审批改革和涉及审批中介服务事项改革,推行行政审批告知承诺制,精简整合审批环节,优化再造审批流程。探索推行工业项目“区域评估+标准地+承诺制+政府配套服务”审批有效衔接,强化全流程监管服务。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自然资源规划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政务服务局等市级部门,各县(市)区人民政府、滇中新区、开发(度假)区、自贸试验(经济合作)区管委会I1.升级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系统对应立项、用地规划许可、工程建设施工许可和竣工验收四个阶段,实行二维码信息化管理,以“一项一码”赋予工程建设项目唯一身份标识,实行项目全生命周期”码上查”“码上跟踪”“码上服务”。全面推广施工许可电子证照,推进施工许可证电子化应用。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发展改革委、市自然资源规划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滇中新区、开发(度假)区、自贸试验(经济合作)区管委会二、着力打造促进项目落地的投资环境(总牵头单位:住房和城乡建设局)12.完善工程建设许可告知服务外线施工涉及的工程规划许可、绿化许可、路政许可、占掘路许可、物料堆放许可等审批,由供水、供电、供气、供网企业(单位)直接申请或代建设单位申报,有关审批部门依托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并联审批,审批时间压缩至5个工作日。推行一般外线开挖工程告知承诺制审批,对工程量较小、不涉及涉路施工许可,城市道路及绿化带开挖面不大、恢复较为方便的外线接入工程推行告知承诺制审批,结合实际制定告知承诺制审批具体范围。定期公布市政公用基础设施供应质量、可靠性和可持续性等关键指标数据。市公安局(市交警支队),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自然资源规划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水务局、市通信建设管理办公室、市城市管理局、市园林绿化局、昆明供电局,各有关公共服务企业,各县(市)区人民政府、滇中新区、开发(度假)区、自贸试验(经济合作)区管委会13.加快推进“多规合一”业务协同,形成“一张蓝图”加速项目前期策划生成,简化项目审批或核准手续,提高审批效率。统一坐标体系,完成昆明市国土空间规划“多规合一”协调共享系统的搭建,融合叠加社会发展规划、城乡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生活环境保护规划等(涉及到生态、医疗、教育等多个部门)多个规划,形成“一张蓝图”。市自然资源规划局、市生态环境局、市卫生健康委、市教育体育局等市级有关部门,各县(市)区人民政府、滇中新区、开发(度假)区、自贸试验(经济合作)区管委会14.分类细化调整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减轻企业投资成本出台减免小型项目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和企业类型项目城市基础配套费纳入土地出让成本的政策文件,分类细化调整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减轻企业投资成本。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财政局、市自然资源规划局、市发展改革委等市级有关部门三、着力打造便捷高效的政务环境(总牵头单位:市政务服务局)15.全面落实政务服务标准化,精简优化审批服务持续加大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力度,严格执行权责清单制度,推行“全国一张清单”管理模式,规范行政许可事项清单管理,更新调整市级部门264项行政许可事项办事指南,确保线上线下行政许可事项办事指南内容一致,动态调整权责清单,形成一张清单、一个规范、一套标准,加快推进同一事项同要素管理、同标准办理。市政务服务局等市级部门,各县(市)区人民政府、滇中新区、开发(度假)区、自贸试验(经济合作)区管委会三、着力打造便捷高效的政务环境(总牵头单位:市政务服务局)16.全面落实“两个免于提交”提升“好办”、“快办”服务水平,全面落实“两个免于提交”(凡是政府部门核发的材料,原则上一律免于提交;凡是能够提供电子证照的,原则上一律免于提交实体证照),提升昆明市数据共享应用效能,推动更多政务服务办事材料共享免提交,推进减环节、减材料、减费用、减时限、减跑动。市政务服务局等市级部门,各县(市)区人民政府、滇中新区、开发(度假)区、自贸试验(经济合作)区管委会17.在全市所有园区设置建设项目审批服务窗口以“园区办事不出园”为目标,在全市所有园区设置建设项目审批服务窗口,为项目招引落地、建设实施、竣工验收、投产达产、履约监管等实施动态管理和全生命周期“妈妈式”全程帮办服务。各县(市)区人民政府、滇中新区、开发(度假)区、自贸试验(经济合作)区管委会18.靠前服务企业研究制定昆明市2023年新开工市级以上重大项目审批服务到位率考核办法,将“应进必进,应上尽上”、“告知承诺”、并联审批、会商会办、重大项目审批服务“绿色通道”纳入考核,倒逼部门靠前服务企业,主动现场会办项市政务服务局、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等市级部门目,优化审批流程再造。19.加快“一件事一次办”的推广应用制定昆明市加快推进“一件事一次办“打造政务服务升级版工作方案,抓好省级2022年版16个政务服务“一件事一次办”主题事项的推广应用,梳理和推广应用市级2023年版政务服务”一件事一次办”主题事项不少于20个。市政务服务局等有关市级部门,各县(市)区人民政府、滇中新区、开发(度假)区、自贸试验(经济合作)区管委会20.深入推进市级自建业务系统与省政务服务平台深度对接按照“应接尽接”的原则,推进昆明市气瓶电子监管系统、昆明市燃气行业和安全管理信息系统、昆明市国土空间规划智慧审批服务平台、昆明智慧就业平台等部门自建业务系统按照统一技术标准深度接入省政务服务平台。市政务服务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自然资源规划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等有自建审批业务系统的市级部门三、着力打造便捷高效的政务环境(总牵头单位:市政务服务局)21.进一步完善线上线下政务服务体系加快乡镇(街道)、村(社区)通政务外网,推进“县(区)、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政务外网全覆盖。年内实现省政务服务平台全市141个乡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全覆盖,五华区、盘龙区、官渡区、西山区、呈贡区、安宁市和经开区村(社区)便民服务站全覆盖,其他县区向具备条件的村(社区)便民服务站延伸。市政务服务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滇中新区、开发(度假)区、自贸试验(经济合作)区管委会22.深化推进“跨省通办”“省内通办”拓展“跨省通办”、“省内通力、”事项范围,更好满足企业和群众异地办事需求,完成省、市下达的“跨省通办”、“省内通办”任务。持续拓展西南地区、泛珠三角区域“跨市政务服务局,市级各政务服务实施部门,各县(市)区人民政府、滇中新区、开发(度假)区、自贸试验(经济合作)区管委会省通办”范围,深化拓展“云上办”政务服务“跨省通办”合作事项范围和合作范围。推动更多高频政务服务事项上线“e办通”、“一部手机办事通”、“云岭先锋平台“,更好发挥飞办通”、“一部手机办事通”、“云岭先锋”等政务平台的“跨省通办”、“省内通办”功能。23.全面提高全流程网上办事比例依托省政务服务平台,全面提高全流程网上办事比例,2023年,政务服务实现网上可办率达99.8%,全程网办率达93%o持续推进电子营业执照、电子印章同步发放。市政务服务局、市市场监管局,市级各政务服务实施部门,各县(市)区人民政府、滇中新区、开发(度假)区、自贸试验(经济合作)区管委会24.持续精准打造“15分钟便民服务圈”持续扩大“e办通”上线事项服务范围,推动不少于240项高频政务服务事项上线,推动部署点位不少于150个;持续加强与银行合作,推动更多高频政务服务事项纳入银行网点STM智慧柜员机办理;发挥各级政务服务中心(专业大厅)、便民服务中心(站)、24小时自助服务区、昆明公安综合服务站等服务功能,依托银行、电力、邮政等网点自助服务终端,进一步拓展服务渠道,实现更大范围“自助力、”“就近办”。市政务服务局,市级各政务服务实施部门,各县(市)区人民政府、滇中新区、开发(度假)区、自贸试验(经济合作)区管委会三、着力打造便捷高效的政务环境(总牵头单位:市政务服务局)25.深化政务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创新昆明市政务大厅管理模式,出台昆明市政务服务中心实体大厅管理规范,实行“1+7”(“标准化+事项进驻清单、事项进驻负面清单、大厅建设规范、服务规范、工作纪律、人员管理、审批服务回访”)清单管理(含各级对外服务专业大厅)。加强对各级政务服务大厅(含各级对外服务专业大厅)的统一管理,建立和落实检查考核挂牌等制度。市政务服务局,设有对外服务专业大厅的市级部门,各县(市)区人民政府、滇中新区、开发(度假)区、自贸试验(经济合作)区管委会26.全面提升全市政务服务差评、投诉整改持续做好政务服务差评问题、投诉问题调查核实、督办、整改和反馈,确保全市政务服务差评、投诉整改完成率和按时整改率均达100%,推进政务服务以评促改、以评优服。市政务服务局等有关市级部门,各县(市)区人民政府、滇中新区、开发(度假)区、自贸试验(经济合作)区管委会27.深化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改革持续扩展“互联网+不动产登记''服务范围,推动水电气过户与不动产登记“一件事一次力、”,不动产电子证照应用,进一步提升登记规范化便利化水平。在主城区全面推广登记与水气联动过户基础上,在全市范围内基本实现水、电、气、网与不动产登记同步办理过户。指导权利人做好权籍调查并缴清相关税费,及时登簿缮证,做到“交房即交证”,有条件的项目,可在项目取得竣工验收备案证明前提前介入。探索创新昆明非税电子票据管理模式,探索推行登记费电子票据,实现当事人缴清不动产登记费后,可自行查看、下载和核验登记费电子票据。市自然资源规划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财政局、市水务局、昆明供电局、昆明自来水集团、各燃气企业、市通信建设管理办公室,各县(市)区人民政府、滇中新区、开发(度假)区、自贸试验(经济合作)区管委会三、着力打造便捷高效的政务环境(总牵头单位:市政务服务局)28.推行水电气网市政公用服务一体化构建水电气报装一体化,年内实现水、电、气报装服务事项进驻县级政务服务中心集中办理全覆盖。依托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建立水、电、气报装“一站式''服务平台,统一全市办理标准及要件,提供新装、报装、维修、过户、缴费、查询等网办业务,实现水、电、气报装服务一次申报、一网通办、一站办结。用水、用气、用电、用网报装不超过3个环节,公布材料清单和收费项目清单。全市实行“三零”服务的低压非居民用户全过程办电时间压缩至15个工作日以内并持续压减时间,全市市场主体用户用水、用气报装时间分别压缩至5个和6个工作日以内,社会投资低风险项目水、气报装时间压缩至1.5个工作日以内,居民客户从报装申请到装表接电的全过程办电时间分别压减至3个工作日以内。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水务局等市级部门,昆明供电局、昆明自来水集团、各燃气企业,各县(市)区人民政府、滇中新区、开发(度假)区、自贸试验(经济合作)区管委会四、着力打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总牵头单位:市市场监管局)29.实施市场主体倍增计划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加快培育和壮大市场主体,为高质量跨越式发展赋能,力争2023年净增市场主体18万户以上,新增“四上”企业700户以上。市市场监管局、市发展改革委等市级部门,各县(市)区人民政府、滇中新区、开发(度假)区、自贸试验(经济合作)区管委会30.健全市场主体准入机制清理破除市场准入显性和隐性壁垒,推动“非禁即入”普遍落实,深入推进“证照分离”改革,对所有涉企经营许可事项实施全覆盖清单管理,推动“非禁即入"普遍落实。完成市场准入效能评估平台建设,市市场监管局、市发展改革委、市商务局等市级部门,各县(市)区人民政府、滇中新区、开发(度假)区、自贸试验(经济合作)区管委会形成2023年度昆明市市场准入效能评估报告。31.健全市场主体退出机制基本实现企业开办“即报即办”,完善市场主体退出机制,深化简易注销改革,实施企业注销“一窗通”服务,将个体工商户简易注销时间压缩至10个工作日以内。进一步健全完善歇业备案制度,加强部门间信息共享,深化歇业登记“一件事一次办”试点。将企业注销纳入县级以上政务服务中心综合办事窗口,全面实现企业简易注销。市市场监管局、市税务局、市公安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医保局、市金融力、市公积金中心等市级部门,各县(市)区人民政府、滇中新区、开发(度假)区、自贸试验(经济合作)区管委会四、着力打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总牵头单位:市市场监管局)32.维护公平竞争秩序强化公平竞争审查刚性约束,完善举报处理和回应机制,全面落实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建立政策措施公平竞争审查定期评估机制,定期公布审查结果。清理整治企业在资质资格获取、招标投标、政府采购、权益保护等方面存在的差别化待遇和限制竞争行为。加强和改进反不正当竞争执法。清理规范涉企收费,着力纠正加重企业负担的违法违规行为。市市场监管局、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市政务服务局等市级部门,各县(市)区人民政府、滇中新区、开发(度假)区、自贸试验(经济合作)区管委会33.持续清理政府采购领域隐性门槛开展政府采购营商环境跟踪指导,重点清理对不同所有制企业、外地企业设置的各类隐性门槛和不合理限制,动态更新政府采购领域常见营商环境不良行为清单。市财政局等市级部门,各县(市)区人民政府、滇中新区、开发(度假)区、自贸试验(经济合作)区管委会34.规范招标投标、政府采购行为完善公开透明、规范高效的公共资源交易制度体系,实现公共资源交易全流程电子化。规范政府采购行为,实现政府采购管理系统、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政采云电子卖场互联互通,全市各级预算单位采购意向公开全覆盖。进一步加大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力度,将政府采购工程面向中小企业预留份额阶段性提高至40%以上的政策延续到2023年底,进一步规范政府采购有关收费行为。提升政府采购透明度,持续推进采购意向公开,公布政府采购制度文件目录清单。市政务服务局、市财政局等市级部门,各县(市)区人民政府、滇中新区、开发(度假)区、自贸试验(经济合作)区管委会35.推进智慧税务建设大力推行网上办税缴费服务,实现申报、发票、退税等企业税费事项100%“网上办”、个人税费事项100%“掌上办”。探索推动涉税政务服务事项“零材料”办理,“最多跑一次”比例达到100%。大力推进智能审批,符合条件的增值税发票(含电子发票)初次核定实现即时办结,积极探索增值税发票“全票种、全流程、全线上”智能审批。细化明确企业享受优惠政策范围,建立税费优惠精准推送机制,精简办理流程和手续,实行自行判别、自行申报、事后监管,确保市场主体应享尽享。市场主体纳税时间在全省总体目标的基础上再压缩5%O市税务局,各有关市级部门,各县(市)区人民政府、滇中新区、开发(度假)区、自贸试验(经济合作)区管委会五、着力打造更具活力的创新创业环境(总牵头单位:市科技局)36.营造高效协同、便捷活跃的科技创新生态环境落实昆明市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17条措施,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构建覆盖各类创新主体全生命周期的科技创新政策体系,推动形成“小升高”、“高变强”、“强上市”三级梯次培育格局;发挥“项目+平台+人才”模式最大效能,加强优质科技资源有效集成,形成一批院士(专家)领衔的高水平高能级科技创新平台;加快转移转化服务要素集聚,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效能提升;落实省市一体化科技创新协同机制,省级重点实验室新增5个、院士专家工作站15个。市科技局等市级部门,各县(市)区人民政府、滇中新区、开发(度假)区、自贸试验(经济合作)区管委会37.构建创新创业人才培育体系全面确立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地位,创新多样化培养模式,建立分类别、分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开发计划,形成培养与引进并重的人才集聚体系。大力实施科技创新人才集聚计划,扎实推进每年10万大学生留(回)昆计划,抓好“春城计划”各类高层次人才专项引进培养工作。实施人才绿卡制度,探索与国际规则接轨的高层次人才招聘、考核、科研管理、社会保障等制度,为引进人才和留住人才提供优质服务。完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加强就业监测平台建设,提高劳动力市场监管和服务能力。2023年引进高端外国专家和急需紧缺人才15名以上。市委组织部、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科技局等市级部门,各县(市)区人民政府、滇中新区、开发(度假)区、自贸试验(经济合作)区管委会38.加强知识推进市县联动和各方协同,促进知识产权政策与产业政策深度融合,引导战略性新兴产业、区域特色优势产业加大知识产权创造力度。优化知识产权成果转化扶持政策,鼓励重点产业关键知识产权引入和推广应用。按照“政府引导、企业主导、中介辅导”原则,深入实施商标品牌战略,培育一批在国内具有竞争力和影响力的自主知名品牌。压实知识产市市场监管局、市金融办等市级部门,各县(市)区人产权创造、保护和运用权保护属地责任,持续开展打击知识产权侵权专项行动。完善昆明市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体系,建设公共服务平台和金融服务平台,推进知识产权风险质押融资、评估、证券化、基金有关工作。健全政府引导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风险分担和补偿机制,综合运用担保风险补偿等方式降低信贷风险。全市知识产权创造量逐步提高,知识产权成果应用大幅提升,知识产权保护取得明显成效。民政府、滇中新区、开发(度假)区、自贸试验(经济合作)区管委会五、着力打造更具活力的创新创业环境(总牵头单位:市科技局)39.改善企业融资环境引导金融机构加强对小微企业的信贷支持,丰富普惠小微企业信贷产品,全省普惠小微信用贷款占比、有贷户数稳步增力口。鼓励建立针对小微企业客户的金融信贷专业化分类、批量化营销、标准化审贷、差异化授权机制,规范减少信贷服务收费。构建产业金融综合服务体系,支持重点产业和重点区域发展;引导和支持金融机构积极发展绿色金融,绿色信贷余额突破3000亿元;完善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建立健市金融办、市财政局等市级部门,各驻昆银行业金融机构,各县(市)区人民政府、滇中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