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必修2课件全集(最新版).ppt
,目录,1,下一页,上一页,必修2部分,第一章 遗传因子的发现,第1节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第2节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章节测试,白泥中学鄢东欢编制,共7页,目录,2,下一页,上一页,必修2部分,第二章 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第1节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第2节 基因在染色体上,第3节 伴性遗传,章节测试,白泥中学鄢东欢编制,共7页,目录,3,下一页,上一页,必修2部分,第三章 基因的本质,第1节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第2节 DNA分子的结构,第3节 DNA的复制,第4节 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章节测试,白泥中学鄢东欢编制,共7页,目录,4,下一页,上一页,必修2部分,第四章 基因的表达,第1节 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第2节 基因对性状的控制,第3节 遗传密码的破译,章节测试,白泥中学鄢东欢编制,共7页,目录,5,下一页,上一页,必修2部分,第五章 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章节测试,第1节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第2节 染色体变异,第3节 人类遗传病,白泥中学鄢东欢编制,共7页,目录,6,下一页,上一页,必修2部分,第六章 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章节测试,第1节 杂交育种与诱变育种,第2节 基因工程及其应用,白泥中学鄢东欢编制,共7页,目录,7,下一页,上一页,必修2部分,共7页,第七章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章节测试,第1节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由来,第2节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一 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与生物进化,二 隔离与物种的形成,三 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白泥中学鄢东欢编制,1.1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第1课时,第一章 遗传因子的发现,(Mendel,1822-1884),奥国人,天主神父。主要工作:1856-1864经过8年的杂交试验,1865年发表了植物杂交试验的论文。,一.为什么用豌豆做遗传实验易成功?,自然状态下,永远是纯种,具有易区分的性状,性状能稳定遗传,豌豆花大,易于做人工实验,性状:,指生物体的形态特征或生理特征。,自交:,指同种基因型个体的雌雄个体的交配。,杂交:,指两种不同基因型的个体间雌雄配子的结合,相对性状:,同种生物的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相对性状(要点),此概念的三个要点:,同种生物:豌豆 同一性状:茎的高度 不同表现类型:高茎1.52.0米,矮茎0.3米左右,图1耳垂的位置1、有耳垂 2、无耳垂,图2 卷 舌1、有卷舌 2、无卷舌,图3前额中央发际有一三角形突出称美人尖1、有美人尖 2、无美人尖,图4 拇指竖起时弯曲情形1、挺直 2、拇指向指背面弯曲,图5上眼脸有无褶皱1、双眼皮 2、单眼皮,图6 食指长短1、食指比无名指长 2、食指比无名指短,图 7 脸颊有无酒窝1、有酒窝 2、无酒窝,图8 双手手指嵌合1、右手拇指在上 2、左手拇指在上,课堂练习,兔子毛的长毛和灰毛,兔子的长毛和狗的短毛,狗的卷毛和长毛,黄豆茎的高茎和矮茎,2.,看本P8第1题,人工异花授粉(杂交)示意图,1、去雄,2、套袋,3、授粉,4、套袋,1.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第2课时,P,F1,高,F2,3:1,矮,高,矮,787 277,二、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高,显性性状,隐性性状,性状分离,正交 反交,遗传图谱中的符号:P:F1:F2:,亲本,母本,父本,杂交,自交(自花传粉,同种类型相交),杂种子一代,杂种子二代,隐性性状,性状分离,指F1中未显现出来的性状,指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形性状的现象,正交和反交,高茎作母本矮茎作父本为正交,则矮茎作 母本,高茎作父本则为反交。,实验现象:,1.F1都表现出显性性状,2.F2出现了性状分离,3.F2中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现象的观察与思考,七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试验数据,三.孟德尔对分离现象的解释,1、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每个遗传因子决定一个特定的性状,遗传因子不融合、不消失,显性性状:由显性遗传因子控制(用大写D表示),(同一个字母的大小写),隐性性状:由隐性遗传因子控制(用小写d表示),2、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是成对存在的,DD,dd,纯合子:,杂合子:,遗传因子组成相同的个体。DD、dd;,遗传因子组成不同的个体。Dd:表现为显性,Dd,3、生物体在形成生殖细胞-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配子中只含每对遗传因子的一个,4、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形成受精卵时一定是一个雄性配子和一个雌性配子相结合,图解,配子,F2,高茎,高茎,高茎,矮茎,1:2:1,3、下列几组杂交中,哪组属于纯合子之间的杂交.、遗传因子组成为的个体与aa的个体杂交产生的进行自交,那么中的纯合子占中个体数的.5、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中,隐性亲本与杂合子亲本相交,其子代个体中与双亲遗传因子组成都不相同的是.0.25.50.75,看课本第8页第2题,四、性状分离比的模拟,看学案第5题,五.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测交实验,Dd,dd,D,d,配子,高茎,矮茎,高茎,杂种子一代,测交,测交后代,1:1,请预测实验结果?,测交实验的应用:用于测定一个显性个体到底是纯合子还是杂合子,看学案第9题,6、下列四组交配中,能验证对分离现象的解释是否正 确的一组是,.,假说演绎法,科学实验发现事实,大胆猜测推出假设,演绎推理实验检测,反复实验揭示规律,六、分离定律的内容:,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_,不相_;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_,_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_遗传给后代,成对存在,融合,分离,分离,配子,注意:分离定律的适用范围:(1)只适用于真核细胞的细胞核中的遗传因子的传递规律,而不适用于原核生物、细胞质的遗传因子的遗传.(2)揭示了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一对遗传因子行为,而两对或两对以上的遗传因子控制两对或两对以上相对性状的遗传行为不属于分离定律。,7、番茄果实的红色形状对黄色为显性。现有两株红色番 茄杂交,其后代可能出现的的性状正确的一组是 全是红果 全是黄果 红果黄果=11 红果黄果=31 A.B.C.D.8、一株杂合的红花豌豆自花传粉共结出10粒种子,有9粒种子生成的植株开红花,第10粒种子长成的植株开红 花的可能性为 A.9/10 B.3/4 C.1/2 D.1/4,9、分别具有显性和隐性性状的两个亲本杂交,其子代 显性和隐性个体之比为5248。以下哪项推论是正 确的 A.两个亲本都有显性遗传因子 B.两个亲本都有隐性遗传因子 C.一个亲本只有显性遗传因子 D.前三项推论都不正确10、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两个纯合子的后代必是纯合子 B.两个杂合子的后代必是杂合子 C.纯合子自交后代都是纯合子 D.杂合子自交后代都是杂合子,分离 定律,选择豌豆 作为实验材料,杂交实验,理论解释(假说),测交验证,分离定律内容,自花传粉、闭花受粉,具有多个易于区分的性状,F2性状表现类型及其比例为,F2遗传因子组成及其比例,高茎矮茎=31,DDDddd=121,子代性状表现类型及其比例为,子代遗传因子组成及其比例,高茎矮茎=11,Dddd=11,小结:,技能训练:P7,提示:将获得的紫色花连续几代自交,即将每次自交后代的紫色花选育再进行自交,直至自交后代不再出现白色花为止。,1、根据题意,画出便于逻辑推理的图解;2、根据性状分离,判断显、隐性性状;3、根据性状表现初步确定遗传因子组成;(隐性性状dd,显性性状Dd或DDD_)4、根据性状分离比(根据后代表现型、遗传因子组成),判断双亲遗传因子组成;5、弄清有关配子的遗传因子及比例;6、利用配子比例求相应个体概率。,遗传题解题步骤,几个概念,遗传因子,显性遗传因子,隐性遗传因子,杂合子,纯合子,性状分离,隐性性状,显性性状,相对性状,控制,自交,自交,纯合子,杂交,Aa,AA,Aa,aa,亲代,配子,子代,由隐性遗传因子决定的性状遗传图谱,课本练习,典型例题1,求比例问题时需要弄清楚分子和分母分别是什么:Aa进行自交得到F1.问:F1的显性个体中杂合子所占比例?F1中杂合子所占的比例?,2/3,1/2,变式训练1:,紫花对白花为显性,一对纯合子的相对性状杂交得到F1。问:F1中杂合子所占比例?F1中紫花中的杂合子比例?,典例2:连续自交后代中纯合子比例,Aa连续自交,F2中纯合子占后代总数的比例?,典例3:判断显隐性方法:,一对相对性状杂交,后代只有一种性状出现,则出现的性状为显性,未表现出来的为隐性。相同性状自交或者杂交,得到子代有两种性状出现(出现性状分离),则新出现的性状为隐性性状,跟亲代相同的性状为显性性状。,例1、用黄色公鼠a分别与黑色母鼠b和c交配,在几次产仔中,母鼠b产仔为9黑6黄,母鼠c产的仔全为黑色。那么亲体a、b、c中为纯合体的是()A.b和c B.a和c C.a和b D.只有a,解析:据黄色公鼠a 黑色母鼠c后代全为黑色得知黄色为隐性性状,黑色为显性性状,黄色公鼠为纯合体,黑色母鼠c为显性纯合体。又据黑色母鼠b与黄色公鼠a交配;后代中出现性状分离可知b为杂合体。,B,例2、人的双眼皮对单眼皮是显性,一对双眼皮的夫妇生了四个孩子,三个单眼皮一个双眼皮,对这种现象最好的解释是()A3:1符合基因的分离规律B基因不能自由组合,产生了误差C这对夫妇都含有单眼皮的基因,在每胎生育中都有出现单眼皮的可能性D单眼皮基因与双眼皮基因发生了互换,解析:由于双眼皮对单眼皮为显性,这对双眼皮夫妇所生子女中有单眼皮个体,所以这对双眼皮夫妇都是杂合子。由基因的分离规律可知,这对夫妇每生一个子女都有出现单眼皮的可能性,并且不同胎次互不影响。,C,例3、某农场养了一群马,有栗色马和白色马。已知栗色对白色呈完全显性,育种工作者从中选出一匹健壮的栗色公马,请你根据毛色这一性状,用一个配种季节的时间鉴定它是杂种还是纯种。简要说明鉴定方法和理由,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测交实验在实践中的应用。因为栗色是显性性状,所以栗色公马的基因型可能是显性纯合或杂合,用测交方法可以鉴定其基因型。由于题目要求用一个配种季节的时间完成鉴定,因此根据统计学原理,运用测交实验的方法,让此马与多匹白马进行交配,使后代的数量尽可能多些,提高判断的准确性。后代可能的情况有两种。,答案:两种情况:可能是杂种。让此栗色马与多匹白马交配,若后代中有白马,说明栗色马含有隐性基因,故推知该栗色公马是杂种。可能是纯种。让此栗色马与多匹白马交配,若后代中没有白马,说明栗色马不含隐性基因,故推知可能该栗色公马是纯种。,1男人A有一罕见的X连锁的隐性基因,表现的性状为A。男人B有一罕见的常染色体显遗传病,它只在男人中表达,性状为B。仅通过家谱研究,能否区别这两种情况()A无法区别,因为男人A和男人B的后代都只有男性个体表现所患病的性状B可以区别,因为男人A和男人B都不会有B性状的女儿C无法区别,因为男人A不会有表现A性状的儿子,而男人B儿子不一定有B性状D可以区别,因为男人A可以有表现A性状的外孙,而男人B不仅可以有表现B性状的外孙,还可以有表现B性状的孙子,D.,2两只杂合黑豚鼠交配,后代出现白豚鼠的原因最可能是什么?若杂合黑豚鼠一胎生出4只豚鼠,则出现3黑1白的可能性为()A减数分裂时,基因重组;100%B减数分裂时,等位基因的分离;27/256C受精作用时,基因重组;31 D基因突变;31,B,3已知黑斑蛇与黄斑蛇杂交,子一代既有黑斑蛇,又有黄斑蛇;若再将F1黑斑蛇之间交配,F2中有黑斑蛇和黄斑蛇。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A所有黑斑蛇的亲代中至少有一方是黑斑蛇 B蛇的黄斑为显性性状CF1黑斑蛇的基因型与亲代黑斑蛇的不同DF2中黑斑蛇的基因型与F1黑斑蛇的基因型相同,A,4将具有1对等位基因的杂合体,逐代自交3次,在F3代中纯合体比例为()A1/8 B7/8 C7/16 D9/165现有两瓶世代连续的果蝇,甲瓶中的个体全为灰身,乙瓶中个体既有灰身也有黑身个体。让乙瓶中的全部灰身个体与异性黑身果蝇交配,若后代都不出现性状分离则可以认为()A甲为乙的亲本,乙中灰身果蝇为杂合体 B甲为乙的亲本,乙中灰身果蝇为纯合体C乙为甲的亲本,乙中灰身果蝇为杂合体 D乙为甲的亲本,乙中灰身果蝇为纯合体,B,D,6一般人对苯硫脲感觉味苦,由显性基因B控制;也有人对其无味觉,叫味盲,由基因b控制。统计味盲家族,若三对夫妇的子女味盲各是:25、50和100,则这三对夫妇的基因型最大可能是()BBxBB bbxbb BBxbb BbxBb Bbxbb BBxBbA B C D7一对表现正常的夫妇有一个正常男孩和一个患某种遗传病的女孩。如果该男孩与一个母亲为该病患者的正常女子结婚,生了一个正常的儿子,问这个儿子携带致病基因的几率为()A11/18 B5/9 C4/9 D3/5,D,D,1.2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一、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分析问题:对每一对相对性状 单独进行分析,315+108=423,圆粒皱粒,黄色绿色,黄色圆粒,101+32=133,31,31,315+101=416,108+32=140,观察现象(实验),每一对相对性状的传递规律仍然遵循着:_。,分离定律,每一对相对性状的传递规律仍然遵循着_。,分离定律,如果把两对性状联系在一起分析,F2出现的四种表现类型的比:,绿色圆粒:3/4*1/4=3/16,粒形:圆粒皱粒31,粒色:黄色绿色31,黄色圆粒:3/4*3/4=9/16,黄色皱粒:3/4*1/4=3/16,绿色皱粒:1/4*1/4=1/16,二、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黄色圆粒,配子只得_遗传因子,F1在产生配子时,每对遗传因子彼此_,不同对的遗传因子可以_,分离,自由组合,一半,F2,9331,F2的组合有_份,遗传因子组合类型_种,表现类型_种。,9黄圆,3黄皱,1YYrr 2 Yyrr,3绿圆,1yyRR 2yyRr,1绿皱,1yyrr,16,9,4,2YyRR,2YYRr,4 YyRr,1YYRR,三、对自由组合规律的验证-测交,1、推测:,配子,遗传因子组成,性状表现,YyRr,Yyrr,yyRr,yyrr,黄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圆粒,绿色皱粒,杂种一代 双隐性类型黄色圆粒 绿色皱粒,YyRr,yyrr,1 1 1 1,2、种植实验,另:其它六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其它生物,分离定律的内容,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_,不相_;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_,_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_遗传给后代,成对存在,融合,分离,分离,配子,四、自由组合定律内容,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分离和组合是_的;在形成配子时,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_,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_。,互不干扰,分离,自由组合,自由组合 定律,杂交实验,理论解释(假说),测交验证,自由组合定律内容,(两对相对性状),假说演绎法,1、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揭示()相对性状之间的关系 A一对 B两对 C两对或两对以上 D三对 2、具有两对相对性状的纯合子杂交,得到的F1自交,在F2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数占总数的 A1/16 B1/8 C1/2 D1/43、具有两对相对性状的两个纯合亲本杂交(AABB和aabb),F1自交产生的F2中,新的性状组合个体数占总数的 A10/16 B6/16 C9/16 D3/16,4、下列各项中不是配子的是 A.HR B.YR C.Dd D.Ad5、AaBB个体进行测交,测交后代中与它们的两个亲代遗传因子组合类型不同的个体所占的百分比是 A.25%B.50%C.75%D.100%,孟德尔实验方法的启示,P11思考与讨论,选材准确从简单到复杂把数学统计分析用于实验假说-演绎 实验证实 逻辑上环环相扣十分严谨,五、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再发现,孟德尔的“遗传因子”如:A,B,是指生物个体所表现出来的性状,是指与表现型有关的基因组成,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AA与Aa控制的表现型为显性性状,aa控制的表现型为隐性性状,课堂练习6,下列各组基因型中,表现型相同的一组是(B),A AaBb和aaBb B AaBb和AABb C aaBb和Aabb D AABB和aabb,课堂练习7,下列属于等位基因的一组是(D),A A和B B A和AC a和a D A和a,表现型和基因型以及它们的关系,表现型=基因型+环境,分离定律 VS 自由组合定律,两大遗传定律在生物的性状遗传中_进行,_起作用。分离定律是自由组合定律的_。,同时,同时,基础,两对或 多对等位 基因,两对或 多对,一对,一对等位基因,孟德尔定律的适用范围:(1)只适用于真核细胞的细胞核遗传中的因子的传递规律,而不适用于原核生物、细胞质的遗传因子的传递.(2)分离定律:揭示了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行为;自由组合定律:揭示了两对或两对以上的遗传因子的传递行为。,7、将高杆(T)无芒(B)小麦与矮杆无芒小 麦杂交,后代中出现高杆无芒、高杆有 芒、矮杆无芒、矮杆有芒四种表现型,且 比例为3:1:3:1,则亲本的基因型为 _,TtBb ttBb,1、求子代基因型(或表现型)种类 已知基因型为AaBbCc aaBbCC的两个体杂 交,能产生_种基因型的个体;能 产生_种表现型的个体。,2、求子代个别基因型(或表现型)所占几率 已知基因型为AaBbCcaaBbCC两个体杂交,求子代中基因型为AabbCC的个体所占的比例 为_;基因型为aaBbCc的个体所 占的比例为_。,1/16,12,乘法定理的应用,要决-,独立考虑每一种基因,4,1/8,乘法定理的应用,要决-,独立考虑每一种基因,1、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自交,子代中与亲代相同的基因 型占总数的(),双隐性类型占总数的()A1/16 B3/16 C4/16 D9/16,C,A,2、具有两对相对性状的纯种个体杂交,在F2中出现的 性状中:(1)双显性性状的个体占总数的。(2)能够稳定遗传的个体占总数的。(3)与F1性状不同的个体占总数的。(4)与亲本性状不同的个体占总数的。,9/16,1/4,7/16,3/8,3、假定某一个体的遗传因子组成为AaBbCcDdEEFf,此 个体能产生配子的类型为 A.5种 B.8种 C.16种 D.32种,第1节 减数分裂,一、减数分裂,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染色体只复制一次,而细胞连续分裂两次,对象:时期:特点:结果:,1.概念:课本P16页,子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减少一半,原始生殖细胞-成熟生殖细胞,原始生殖细胞自身的产生是通过有丝分裂原始生殖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等于本物种生物体细胞染色体数,2.精子形成的过程,睾丸,精子,(1)精子产生部位:睾丸,精原细胞,精子,(2)精子形成的大致过程:,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分裂期,减数第二次分裂,变形,减数分裂,减数第一次分裂(减I),减数第二次分裂(减II),全过程,四分体,特 征,联 会,A A B B,第2课时,温故知新:,1、同源染色体:(对),同:形状、大小一般都相同不同: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2、联会: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的现象,3、四分体:联会后的每对同源染色体含 有四条染色单体,叫做四分体,1个四分体=1对同源染色体=2条染色体=4条染色单体,4、交叉互换:发生在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精子(来自父方),卵细胞(来自母方),受精,有丝分裂,受精卵,体细胞,同源染色体,细胞中形状和大小一般都相同,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的染色体,叫做同源染色体。同源染色体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会发生配对联会现象。,细胞中形状和大小一般都相同,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的染色体,叫做同源染色体。同源染色体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会发生配对联会现象。,同源染色体,一对同源染色体,另一对同源染色体,大小相同,形态相同,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A B C D,1、同源染色体:,来源不同:,2、联会: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的现象,1个四分体,四分体数:同源染色体对数: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 的比值为(),1:1:2:4,()对同源染色体,()条染色体,()条染色单体,1,2,4,3.四分体:联会后的每对同源染色体含有四条染色单体,四分体中的非姐妹染色单体常常发生交叉互换,精细胞,精子,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精原细胞,染色体复制,联会形成四分体,次级精母细胞,染色体行为,减I:,减II:,细胞数目变化,1个精原细胞,1个,2个,4个,出现同源染色体联会,四分体,同源染 色体分离,无同源染色体,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初级精母细胞,精细胞,特征,DNA的复制和蛋白质合成,4,8,核膜核仁消失,染色体纺锤体出现,同源染色体联会,出现四分体,8,8,同源染色体成对排列在赤道板上,4,4,纺锤丝牵拉着同源染色体分别移向细胞两极,非同源染色体在一极自由组合。,每一极都只得到每对同源染色体中的一条.只有同源染色体分离,无着丝点的分裂,4,8,从减II分裂期开始不再出现同源染色体,染色体散乱分布,2,4,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2,4,着丝点分裂,原来的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分别移向两极,每个次级精母细胞分裂形成两个子细胞,4,4,2,2,2,2,2,2,源染色体_对,DNA,姐妹染色单体,着丝点,染色体,4,2,8,与,与,与,与,与,与,0,8,16,染 色 体和DNA 变 化 曲 线,次级精母细胞,精原细胞,初级精母细胞,精细胞,4,总结:1、一个精原细胞经减数分裂产生()个精子;2、染色体数目减半发生在(),原因是()3、在减数分裂过程中DNA 数目减半()次,分别发生在()和()。4、次级精母细胞和精子中()(填“有”“无”)同源染色体。6、精子形成过程中染色体复制()次,细胞连续分裂()次,4,同源染色体分离,2,减I 减II,无,1,2,减数第一次分裂末期,看学案第3题,卵原细胞,卵细胞和第二极体,3.卵细胞形成的大致过程:,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分裂期,减数第二次分裂,4.卵细胞与精子形成过程区别:,形成部位不同,细胞质分裂不均等,分裂结果-形成1个生殖细胞,3个极体,无变形,减数第二次分裂,2个第二极体,5.复习有丝分裂,前期:膜仁消失显两体;中期:形数清晰赤道齐;后期:点裂数增均两极;末期:两消两显重开始。,间期:DNA的复制和蛋白质的合成;,结果:出现了姐妹染色单体,5,8,7,6,4,3,2,1,课堂习题-排序,4,1,2,6,5,8,3,7,6、如何分辨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图,一看染色体数,奇数,偶数,减II,二看有无同源染色体,无同源染色体,减II,有同源染色体,三看同源染色体行为,出现联会、四分体,同源染色体分离,减I,无上述同源染色体的特殊行为,有丝分裂,看课本P22页第3小题,7.配子形成种类问题:,一、精子种类:,.精原细胞中含1对同源染色体:,1,4,2种:A和A,m,4m,.精原细胞中含2对同源染色体:,或,1,4,2种:AB和AB或者:AB和AB,m,4m,.精原细胞中含3对同源染色体:,或,ABC,ABC,ABC,ABC,ABC,ABC,1,4,2种,m,4m,2.精原细胞中含2对同源染色体:,.精原细胞中含n对同源染色体:,1,4,2种,m,4m,二、卵细胞种类:,.卵原细胞中含1对同源染色体:,1,1,1种:A或A,m,m,.卵原细胞中含2对同源染色体:,或,1,1,1种,m,m,.卵原细胞中含3对同源染色体:,或,ABC,ABC,ABC,ABC,ABC,ABC,1,1,1种,m,m,2.精原细胞中含2对同源染色体:,卵原细胞中含n对同源染色体:,1,1,1种,m,m,参照:精原细胞中含n对同源染色体:,1,4,2种,m,4m,总结:,看配子形成的种类时只需要看减数第一次分裂形成次级性母细胞种类;若问一个原始生殖细胞产生配子种类:a.形成精子-2种 b.形成卵细胞-1种若直接问性原细胞(没有指定有多少个细胞)产生配子种类,且性原细胞中有n对同源染色体,则形成配子种类:,课堂习题:,(1)一个精原细胞中有3对同源染色体,经过减数分裂 形成精子的种类(2),(2)m个精原细胞中有3对同源染色体,经过减数分裂形成精子的种类(8),(3)一个卵原细胞中有3对同源染色体,经过减数分裂 形成卵细胞的种类(1),(4)m个卵原细胞中有3对同源染色体,经过减数分裂形成卵细胞的种类(8),发现:等位基因的分离与减数分裂中同源染色体分离相似,第2节 基因在染色体上,1.基因在杂交过程中保持完整性和独立性;染色体在配子形成和受精过程中,也有相对稳定的形态结构。在体细胞中基因成对存在,染色体也是成对的。在配子中成对的基因只有一个,成对的染色体也只有一条。3.体细胞中成对的基因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同源染色体也是如此。4.非等位基因在形成配子时自由组合,非同源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也是自由组合。,萨顿类比推理:,尝试分析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成对,成对,成单,成单,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自由组合,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杂交过程保持完整性独立性,在配子形成和受精过程中保持稳定性,类比:基因和染色体之间具有平行关系,推论:基因在染色体上,推理,类比推理:,由于缺少实验证据美国科学家摩尔根等对此持怀疑态度,萨顿经类比推理得出的结论基因在染色体上究竟是否正确?,二、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科学家:摩尔根,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常染色体,性染色体,对:,,雌性同型:雄性异型:,果蝇体细胞染色体,其中用XX表示,用XY表示。,雌雄果蝇体细胞染色体图解,XWXW红眼(雌),XwY白眼(雄),XW,Y,Xw,XWY红眼(雄),XWXw红眼(雌),P,F2,F1,配子,Xw,XW,Y,XW,XWXW红眼(雌),XWXw红眼(雌),XWY红眼(雄),XwY白眼(雄),摩尔根设想,控制白眼的基因(w)在X染色体上,Y染色体不含其等位基因。,红眼(雌、雄),白眼(雄),一条染色体上含有多个基因。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摩尔根通过实验将一个特定的基因(控制白眼的基因w)和一条特定的染色体(X)联系起来,从而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结论:,看课本P31页,第1题,三、孟德尔遗传规律的现代解释 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是:在杂合体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会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独立的随配子遗传给后代。,分离定律:,等位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上同一位置,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等位基因一定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相同位置,但该位置上还可以存在相同的基因。如A与A),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离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自由组合定律:,注意:,非等位基因可以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也可以位于同源染色体上。,A,a,b,B,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D,d,e,E,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能自由组合吗?,不能。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减数第一次分裂时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存在于同一个染色体中,所以无论如何都是捆在一起的,不能发生自由组合。,C,c,看课本P31页第2题,与决定性别无关的染色体。人类有22对常染色体。,决定性别的染色体,人类有1对性染色体,其中女性为XX,男性为XY。,性染色体,常染色体,正常男性的染色体分组图,正常女性的染色体分组图,总结:,1.萨顿实验推论:基因由染色体携带着从亲本传递给下一代-基因位于染色体上。2.萨顿实验的科学方法:类比推理法3.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实验者:摩尔根和他的同事 材料:果蝇 采用的科学实验程序:假说演绎法,红绿色盲检查图,在医院体检时,医生有时让我们看一种彩色图谱,请看一看下面的图谱,这其中究竟画了些什么?,检测:你的色觉是否正常?,有驼峰的驼峰,数字五十八,黄5红8,7,恭喜你,你的视觉正常!,据统计,我国男性红绿色盲的发病率为7%,女性红绿色盲的发病率为0.5%。抗维生素D佝偻病则女患多于男患。猜测:以上病症的发病为什么跟性别有关联?,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所以遗传上总是和性别相关联,这种现象叫伴性遗传,一:伴性遗传,注意:性染色体上有控制性别的基因。但不是所有的基因都控制性别,如控制色觉的色盲基因。且性染色体中体细胞中成对存在。生殖细胞中则只有成对中的一条。,看课本P37页第1题,二、分析病例:,1.发现者:道尔顿,英国化学家、物理学家,近代化学之父,提出原子学说。是红绿色盲的发现者,也是第一个被发现为红绿色盲的患者,后人为了纪念他,又叫该病为“道尔顿症”。,(一)人类红绿色盲症,2、红绿色盲症状,症状:红绿色盲是最常见的人类伴性遗传病,患者由于色觉障碍,不能像正常人一样区分红色和绿色。,3.对红绿色盲进行分析(,资料分析)以下是一个典型的色盲家系。从这个家族的遗传情况看,你能发现色盲的致病基因位于X染色体还是位于Y染色体上?,4.动动笔:,人正常色觉与红绿色盲的基因型和表现型的情况有哪些?,5、男女有关色觉的基因型及4种婚配方式,色觉正常的女性纯合子 男性红绿色盲女性携带者 正常男性女性红绿色盲 正常男性女性携带者 男性红绿色盲,亲代,配子,子代,女性正常,男性色盲,女性携带者,男性正常,1:1,亲代,女性携带者,男性正常,配子,子代,女性正常,女性携带者,男性正常,男性色盲,1:1:1:1,XbXb XBY,亲代配子子代,Xb,XB,Y,XBXb,XbY,女性携带者,男性色盲,1:1,色盲女性与正常男性结婚后的遗传现象,女性色盲,男性正常,XBXb XbY,亲代配子子代,XB,Xb,Y,XbXb,XBY,女性色盲,男性正常,1:1:1:1,Xb,XBXb,XbY,女性携带者,男性色盲,女性携带者,男性患者,6.伴X隐性遗传病的特点:患者男性多于女性:因为男性只含一个致病基因(XbY)即患色盲,而女性只含一个致病基因(XBXb)并不患病而只是携带致病基因,她必须同时含有两个致病基因(XbXb)才会患色盲。,(7),(0.5),.通常为交叉遗传(隔代遗传)色盲典型遗传过程是 外公 女儿 外孙。,XbY,XBXb,XbY,.女性色盲,她的父亲和儿子都色盲(母患子必患,女患父必患),看课本P37页第2题,小组讨论:如果是X染色体上是显性致病基因,情况会怎样?,(二)病例:抗维生素D佝偻病1、写出基因型2、归纳遗传特点,抗维生素D佝偻病:女性患者:XDXD,XDXd(病症轻)男性患者:XDY(与XDXD 同),抗维生素佝偻病,伴X显遗传病的特点:女性多于男性;父患女必患,子患母必患。,XDXD,XDXd,XdXd,XDY,XdY,(三)、伴Y染色体遗传:外耳道多毛症。,伴Y染色体遗传病的特点:男全病,女全正 父传子,子传孙,(四)、其他伴性遗传,1、人类中血友病的遗传2、动物中果蝇眼色的遗传,血友病:,血友病患者的血浆中缺少抗血友病球蛋白(AHG),所以凝血发生障碍,患者皮下、肌肉内反复出血,形成瘀斑。在受伤流血时不能自然止血,很容易引起失血死亡。血友病的遗传与色盲的遗传相同,其正常基因(H)和致病基因(h)也只位于X 染色体上。,小结:,1.伴X隐性遗传病患者男性多于女性;出现交叉遗传;女性色盲,她的父亲和儿子都色盲。2.伴X显性遗传病:患者女性多于男性;“父患女必患,子患母必患”;3.伴Y染色体遗传病:男全病,女全正 父传子,子传孙,子子代代无穷尽也!,“母患子必患,女患父必患”,三、伴性遗传在实践中的应用相关信息的分析与应用:1、性别决定方式有XY型、ZW型;芦花鸡的性别决定方式是ZW型,ZZ为雄性,ZW为雌性2、芦花鸡羽毛(B),非芦花(b),?如何通过羽毛来区分鸡的雌雄?,四、比较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遗传的区别:,常染色体上遗传病与性别无关,即子代无论男女得病 的概率或正常的概率相同而性染色体上的遗传病与性别有关,子代男女得病概率或正常的概率一般不同,白化病是位于常染色体上的隐性遗传病,分析一对杂合子父母产生白化病子代的情况?1、父母的基因型是,子代白化的几率,2、男孩白化的几率,女孩白化的几率,3、生白化男孩的几率,生男孩白化的几率。色盲为X染色体上的隐性遗传病,母方为色觉正常(属于携带者),父方为色觉正常,子代患色盲的可能性?1、父母的基因型是,子代色盲的几率,2、男孩色盲的几率,女孩色盲的几率,3、生色盲男孩的几率,生男孩色盲的几率。,课堂习题【3】:,Aa Aa,XBXb XBY,1/8,1/4,1/4,1/4,1/4,1/4,0,1/2,1/4,1/2,1.判断是否为伴Y遗传,2.判断显隐性,无中生有为隐性,生女患病为常隐,有中生无为显性,生女正常为常显,母患子必患,女患父必患,伴X隐性遗传,父患女必患,子患母必患,伴X显性遗传,看导与练P24页第3题,看课本P37页第3题,五、遗传题一般步骤:,若都无上述现象,则可以用假设法得出遗传方式的可能性,练一练,1 说出下列家族遗传系谱图最可能的遗传方式:,D:,伴Y,2 说出下列家族遗传系谱图最可能的遗传方式:,A:,常隐,3.在下图人类某遗传疾病系谱图中,最可能的遗传方式为(C)A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B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C.X染色体显性遗传 DX染色体隐性遗传,“父患女必患,子患母必患”-伴X显,“母患子必患,女患父必患”-伴X隐,4.母亲是红绿色盲,她的两个儿子有_个是红绿色盲。,3.判断题:,(1)母亲患血友病,儿子一定患此病。()(2)父亲是血友病患者,儿子一定患血友病。()(3)女儿是色盲患者,父亲一定也患色盲病。()(4)女儿是色盲患者,母亲一定患色盲。(),5.一个色觉正常的妇女,她的双亲色觉正常,哥哥是色盲患者。这位妇女是色盲基因携带者的可能性是_。,2,1/2,第三节DNA的复制,一、复制:DN复制时间:DNA复制的场所:什么叫复制?DNA又怎么复制呢?例如:所谓的DNA复制是指以亲代DNA为模板合成子代DNA的过程,1DNA2DNA.,有丝分裂间期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主要是细胞核,二DNA复制的方式假说:,(1)提出假说者:由沃森和克里克提出(2)假说内容:P52(3)DNA是以半保留方式复制实验证据:选择材料:大肠杆菌,半保留复制,演绎推理:如果亲代DNA是15N作标记的,放在14N的环境中进行培养,则亲代、子一代、子二代DNA分别含有哪种N元素?其密度如何?,需要解决的问题1:如果要在实验中直观地区别、“标识”母链或子链,可以采取什么办法?,可以利用同位素(具放射性)标记的方法,运用技术:同位素示踪技术,15N/14N-DNA(全部),15N/14N-DNA(1/2),14N/14N-DNA(1/2),15N/15N-DNA(全部),问题2:要验证上述预测,就要分别观察亲代和子代的情况,但实验中,复制后的DNA分子通常是随机混合在一起的,不易分离。怎么解决这个问题?,15N/14N-DNA(全部),15N/14N-DNA(1/2),14N/14N-DNA(1/2),15N/15N-DNA(全部),可以通过离心使其发生分层(15N质量大于14N),证明DNA是以半保留方式复制,演释推理出N代时的情况:2/2n中,1-2/2n轻,课堂例题1 实验室里,让一个DNA分子(称第一代)连续复制三代,问:在第四代DNA分子中,含第一代DNA分子链的DNA占总DNA的比例(D);含第一代DNA链占所有DNA链的比例(A):A 12.5%B 75%C 50%D 25%,三DNA复制的过程,1.解旋:利用细胞提供的能量边解旋、边复制2.配对:分别以每条单链为模板,以四种游离的脱氧核苷酸为原料,在DNA聚合酶作用下,利用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两条新的子链3.两条子链分别与对应的模板链绕成螺旋型,构成两个新的DNA分子,不是沃森和克里克观点,是现代DNA 复制观点,四DNA复制的条件 DNA复制为合成物质的过程,那么合成 物质需要那些条件呢?,酶:能量:模板:原料:,DNA解旋酶 DNA聚合酶等,DNA分子的两条链,四种游离的脱氧核苷酸,ATP,小结,有丝分裂的间期 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主要在细胞核,模板、酶、原料、能量等基本条件,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半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