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课件:垓下之战.ppt
垓下之战,1.本文描绘了垓下之战的哪几个场面?这些场景的描写有什么作用?,场面:霸王别姬东城快战乌江自刎,作用:渲染垂危情势,制造悲凉气氛,刻画人物形象,深入揭示主题。,2.项羽形象的主要特点是什么?,勇猛无畏,豪爽刚直,知耻重义,纯朴率真,堂堂正正,光明磊落有勇无谋,恃勇自负。,评价项羽的三首古诗对比赏读【原诗】(一)题乌江亭(唐)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二)题乌江亭(宋)王安石 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三)绝句(宋)李清照 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赏读】杜牧的题乌江亭认为:胜负是兵家之常事。项羽在乌江虽遭失败,但是只要“包羞忍耻”,仍是“男儿”好汉。江东子弟人才辈出,项羽若渡过乌江,吸取教训,再“卷土重来”大有可能。北宋王安石的题乌江亭认为:楚军身经百战早已疲惫不堪,壮士也为之悲哀,垓下兵败的颓势已难挽回。江东子弟虽然还在,但谁还愿意为项王的“卷土重来”效力呢?身经北宋末年的“靖康之难”的女词人李清照的绝句,对项羽却非常推崇。诗中认为:人活着应当做“人间豪杰”,死了也应当做“鬼中英雄。”项羽西汉初年在乌江兵败自刎,到北宋末年已有千年之久,但作者至今还思念着项羽“不肯过江东”的气节。作者认为项羽是位豪迈刚强、壮烈感人的悲剧英雄。作者不以成败论英雄,她认为项羽虽然失败了,但他气慨豪壮,可敬可畏,可歌可泣。,这三位诗人为何对同一历史事件有如此截然不同的观点呢?这当与三位诗人所处的历史背景和人生际遇有关。杜牧乃世家子弟,从小受到严格的教育,研究文学政治经济,准备入辅为相。其早年仕途不顺,中年历经磨难,终于被招为“考功郎中、知制告”。所以在他看来,只要“包羞忍辱”,总结失败的教训,必能“卷土重来”。王安石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他在担任宰相期间,竭力推行新法,革新政治,富国强兵,取得过不小的成就。但他的改革触犯了大官僚和大地主阶级的利益,遭到了尖锐激烈的反对,革新归于失败。在此情况下,王安石产生了这种看法:项羽因为当时一系列的政治和军事上错误,才最终导致军事上的根本性的失败,其时已无力回天。就算回到江东,也难以招集人马“卷土重来”,无法转败为胜。,李清照作为北宋过渡到南宋的诗人,目睹了宋高宗狼狈南逃的经历,于是从女姓的角度,对项羽为人的价值作出了高度的评价。作者用项羽“不肯过江东”的宁死不屈,来讽刺南统治者在金兵南侵、国破家亡之时不管百姓的死活、抛弃中原大好河山、只顾自己狼狈逃命、偏安江南一隅的软弱无能的丑恶行径。作者的爱国激情溢于言表,在当时起到了振聋发聩的作用。这三首诗一直是诗评的焦点,众说纷纭。但如果项羽不死,中国古代史到底要不要改写,这个也只有天晓得,背景 汉高帝五年(公元前202年)十二月,在楚汉战争中,楚汉两军在垓下进行的一场战略决战。四年八月,项羽、刘邦在荥阳、成皋已相持两年多(成皋之战)。项羽因腹背受敌,少食无助,被迫与刘邦订立和约,以鸿沟为界,东归楚、西属汉。,九月,项羽按约东归。刘邦采纳张良、陈平建议,乘项羽无备,楚军饥疲,突然对楚军发动战略追击。并约韩信从齐地,彭越从梁地(今河南东北部)南下合围楚军。五年十月(汉初承秦制,十月为岁首),因韩信、彭越未能如期南下,刘邦追击楚军至固陵,楚军反击,汉军大败。为调动韩信、彭越,刘邦划陈以东至海广大地区为齐王韩信封地;封彭越为梁王,划睢阳以北至谷城。为其封地。韩、彭遂率兵攻楚;韩信从齐地南下,占领楚都彭城和今苏北、皖北、豫东等广大地区,兵锋直指楚军侧背,彭越亦从梁地西进。汉将刘贾会同九江王英布自下城父北上;刘邦则率部出固陵东进、汉军形成从南、北、西三面合围楚军之势,项羽被迫向垓下退兵。,五年十二月,刘邦、韩信、刘贾、彭越、英布等各路汉军约计40万人与10万楚军于垓下展开决战。汉军以韩信率军居中,将军孔熙为左翼、陈贺为右翼,刘邦率部跟进,将军周勃断后。韩信挥军进攻失利,引兵后退,命左、右翼军继续攻击。楚军迎战不利,韩信再挥军反击。楚军大败,退入壁垒坚守,被汉军重重包围。楚军屡战不胜,兵疲食尽。韩信命汉军士卒夜唱楚歌,致楚军士卒思乡厌战,军心瓦解。项羽见大势已去,乘夜率800骑突围南逃。刘邦遣灌婴率5000骑兵追击。项羽迷路,被汉军追至乌江(今安徽和县东北苏皖界上的乌江镇)兵败自刎。,学习目标 1.熟读文本,把握文意。2.了解项羽的性格特点,获得有益的人生启示。3.鉴赏精彩的场面、细节描写。4.进一步梳理积累文言知识,掌握重点实词“引、壁、举、诣、期、顾”的意义和用法,以及“乃、为、而、以、及”等虚词的用法。5.了解各种特殊句式的形式和特点,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二.内容梗概,汉四年,楚汉鸿沟划界后,项羽领兵东归,刘邦也欲西还。刘邦听从张良等人的建议,追击项羽军队。汉五年,刘邦一面派使者联络各地诸侯王,约定共同灭楚,一面亲自率军追击项羽。十二月,项羽败逃至垓下,已兵少食尽,而被汉军及诸侯兵重重围困,夜间又闻汉军四面皆唱楚歌,以为楚地已为汉军占领,不觉泣下,左右也皆泣。项羽于是乘黑夜率领壮士八百余人乘马突围。天明,汉军发觉,以五千骑追之。项羽渡淮时,跟随他的已只剩百余骑。至阴陵迷道问路,被农民所骗,陷大泽中,为汉兵追及,项羽复向东逃,已只余二十八骑,自忖无法脱逃,与部下再战。最后,项羽败至乌江。乌江亭长备船岸边要送他过江,项羽拒绝,遂下马步战,杀汉军数百,身被十余创,自刎身亡。,3.本文塑造人物方面运用了哪些写法?,善于描绘各种场景,再现各种矛盾冲突,多角度多层次地刻画人物性格。生动传神的细节描写。语言、动作描写,侧面烘托。,四.拓展延伸,1.太史公曰:夫秦失其政,陈涉首难,豪杰蜂起,相与并争,不可胜数。然羽非有尺寸,乘势起陇亩之中,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及羽背关怀楚,放逐义帝而自立,怨王侯叛己,难矣。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寐而不自责,过矣。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岂不谬哉!你如何评价项羽这一人物?提示:(各抒己见,自圆其说),透过本文,我们领略了项羽在东城快战以一当百的豪气,自刎乌江,笑迎死神的从容,别姬之时的重义多情,他既刚烈如火又柔情似水,他的勇敢、豪放、率真、磊落、仁义令他周身洋溢着人性之美。尽管他失败了,但他是失败的英雄;刘邦尽管成功了,但他也只是成功的政客。刘邦多的是手腕、狡诈,但项羽多的是豪气、真诚。他为了理想、报复、信念,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他的这种英雄之气给今天奋斗中的人们以精神力量。,2.送项羽一幅对联,以体现你对他的评价。,提示:霸王别姬,英雄儿女情长 乌江刎颈,壮士慷慨悲歌,五.语言积累,1.通假字 楚兵罢食尽辟易数里,通“疲”疲惫,通“避”退避,2.古今异义,期山东为三处地方千里吾知公长者,古义:山的东面今义:山东省,古义:土地方圆今义:某一区域,古义:敦厚今义:年龄大、辈分高 的人,3.一词多义,君王能与共天下尽与韩信 君王能自陈以东傅海以与彭越以舒屠六 以故汉追及之乃分其骑以为四队,跟(介词),给(动词),用在方位词后,表方位(助词),拿(介词),用(介词),因为(介词),而(连词),乃引兵解而东归汉军乃觉之乃有二十八骑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以故汉追及之及其死,鲁最后下,就(副词),才(副词),只(副词),以及(连词),赶上(动词),等到(介词),君王能自陈以东傅海项王自度不得脱美人和之此天之亡我今独臣有船籍独不愧于心乎,从(介词),自己(代词),他(代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助词),只有(副词),难道(副词),使各自为战为之奈何愿为诸君快战期山东为三处若非吾故人乎故分其地为五,替(介词),处理(介词),给(介词),分作(动词),旧的(形容词),所以(连词),其不至固宜今日固决死乃引兵解而东归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楚兵且破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本来(副词),本来(副词),修饰关系(连词),因果关系(连词),将要(副词),况且(递进连词),4.常见实词,乃引兵解而东归乃引兵解而东归张良、陈平说曰汉王复入壁诸侯不从约其不至固宜君王能自陈以东傅海举九江兵,松弛(形容词),带领(动词),劝说(动词),营垒(名词),遵从(动词),应该(动词),靠近(动词),发动(动词),诣项王今可立致也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力拔山兮气盖世田父绐曰期山东为三处项王身亦被十余创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往(动词),来到(动词),几(数词),超过(动词),欺骗(动词),约定(动词),受(动词),回头(动词),5.常见虚词,不如因其机而遂取之即不能,事未可知也则楚易败也请今进兵虞兮虞兮奈若何莫能仰视。然今卒困于此然今卒困于此江东虽小,趁着(介词),假使(连词),就(承接连词),请别人允许自己做某事(表敬副词),你(代词),没有谁(无定指代词),可是(转折连词),终于(副词),虽(转折连词),6.词类活用,乃引兵解而东归汉欲西归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 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项王军壁垓下亦足王也亦足王也项王乃复引兵而东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马童面之令诸君知天亡我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向东(名词作状语),向西(名词作状语),在夜里(名词作状语),向东(名词作状语),修筑营垒(名词活用作动词),称王(名词活用作动词),往东走(名词活用作动词),西征(名词活用作动词),面对(名词活用作动词),使灭亡(使动用法),使为王(使动用法),7.特殊句式,此天亡楚之时也此项王也君王能与共天下使各自为战随刘贾、彭越皆会垓下项王军壁垓下饮帐中乃陷大泽中故以鲁公礼葬项王谷城然今卒困于此我何渡为,判断句,判断句,省略句,省略句,省略句,省略句,省略句,省略句,省略句,状语后置,宾语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