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艺植物病理学第四讲原核-细菌.ppt
幽门螺杆菌,引起慢性胃炎,胃溃疡,胃癌,头发上的细菌,第二节 原核生物,含有原核结构(无核膜)的单细胞微生物。无核膜包围的细胞核,核物质集中在细胞质的中央形成核区,遗传物质DNA,有些还有质粒(独立于核物质以外的环状结构的遗传因子)。,细菌的形态,示类核区(绿色部位),原核生物,细菌,放线菌,菌原体,蓝细菌,古菌,原核微生物,真细菌,水生栖热菌(Thermus aquaticus)中的耐热的DNA聚合酶Taq DNA聚合酶,火球菌(Pyrococcus furiosus)中的耐热又具校正功能的DNA聚合酶Pfu DNA聚合酶,古菌,一 原核生物形态结构,细菌的基本形态有球状、杆状和螺旋状,球菌(coccus),杆菌,叶孔周围的细菌,螺旋菌,肺炎链球菌,示荚膜,芽孢,spores,电镜下的细菌(示鞭毛),荧光假单胞杆菌鞭毛,植原体(无细胞壁),电镜下的植原体,植原体,煎蛋形菌落,菌落形态,嗜酸硫杆菌,嗜冷细菌,荧光假单胞菌,细菌的细胞壁,肽聚糖,肽聚糖,原理:两类细菌的细胞壁有很大的差异。结晶紫与碘液形成了不溶于水的复合物,G+由于细胞壁较厚、肽聚糖层次多,故遇乙醇脱水处理时,因失水而网孔缩小,再者它不含脂类,遇乙醇不会出现裂缝,所以结晶紫和碘的复合物被固定,而呈紫色;G壁薄,脂类含量高,乙醇洗时会脱色,再用红色复染时,呈红色。,革兰氏染色原理,细菌的革兰氏染色,大肠杆菌,蜡质芽胞杆菌,Gram negtive,Gram positive,细菌的环状DNA分子,二分分裂繁殖是细菌最普遍、最主要的繁殖方式。在分裂前先延长菌体,染色体复制为二,然后垂直于长轴分裂,细胞赤道附近的细胞质膜凹陷生长,直至形成横隔膜,同时形成横隔壁,这样便产生两个子细胞。,二、细菌的繁殖,大肠杆菌裂殖过程,大肠杆菌 在最适的生长条件下,每12.520分钟细胞就能分裂一次,每小时可分裂3次,由1个变成8个。每昼夜可繁殖72代,由1个细菌变成4722366500万亿个(重约4722吨);48小时后,则可产生2.21043个后代,如此多的细菌的重量约等于4000个地球。当然,由于种种条件的限制,这种疯狂的繁殖是不可能实现的。细菌数量的翻番只能维持几个小时。因而在培养液中繁殖细菌,它们的数量一般仅能达到每毫升110亿个,最多达到100亿。,谷氨酸短杆菌:摇瓶种子50吨发酵罐:52小时内细胞数目可增加32亿倍,生长旺、繁殖快,质粒 plasmid,质粒特点,可自我复制,稳定遗传。对生存不是必要的。复制与染色体分开,但同步进行。不同质粒携带不同遗传信息。无质粒细菌可通过接合、转化、转导等方式 获得,不能自发产生。例:细菌抗药性因子、大肠杆菌的F因子。质粒应用:基因工程,体外重组.,细菌有球菌、杆菌和螺旋菌。植物病原细菌多为杆菌,细胞壁外有粘质层,很少有荚膜。有鞭毛(周鞭、极鞭,在属的分类上有重要意义)。通常无芽孢,革兰氏染色多为阴性。可培养形成菌落,多好气。好中性偏碱环境,适温26-30。,1 植物病原细菌,2 菌原体(植原体和螺原体),无细胞壁,只有原生质膜包围,螺原体可培养,而植原体不能培养。,1.有细胞壁 2.细胞壁薄,格兰氏染色反应阴性薄壁菌门 假单胞菌属,黄单胞菌属,土壤杆菌属,欧文氏菌属,木质部小菌属 2.细胞壁厚,格兰氏染色反应阳性厚壁菌门 棒形杆菌属和链丝核菌属1.无细胞壁,只有原生质膜软壁菌门 螺原体属和植原体属古菌疵壁菌门,三 植物病原原核生物的主要类群,1.细菌病害的症状 坏死 受害组织水渍状或油渍状,病斑 周围有黄色晕圈,有的还形成穿孔.腐烂 发生在多汁组织和贮藏器官上,引 起水渍状腐烂,有恶臭味 萎蔫 为害维管束,引起青枯症状.瘤肿 引起植物细胞分裂,体积增大.病症 菌脓 2.菌原体病害的症状 变色(黄化)畸形(矮化丛生等).无病征.,四 植物原核生物病害的症状特点,病状,坏 死(穿孔),柑橘溃疡病,坏死,坏死,柑橘溃疡病,柑橘溃疡病,柑橘溃疡病,软 腐,大白菜软腐病,萝卜软腐病,辣椒软腐病,萎 蔫 by Erwinia tracheiphila,萎 蔫 番茄青枯病,溢菌现象,番茄青枯病,.,萎蔫,梨火疫病Photograph courtesy F.W.Nutter,火疫病造成的损失Photograph courtesy Alan L.Jones,萎 蔫,畸型肿瘤土壤杆菌属Agrobacterium,畸型肿瘤Agrobacterium,畸型肿瘤(Agrobacterium),畸型肿瘤(Agrobacterium),坏死 水稻白叶枯,螺原体属和植原体属,螺原体:螺旋形,煎蛋形菌落,引起柑橘僵化病植原体:形态多变,不能人工培养 引起桑萎缩病、泡桐丛枝病、枣疯病引起的症状特点:主要有变色(黄化)畸形(矮化丛生等);无病征。,植原体花器畸形(花变绿/花变叶),植原体长春花花变叶,植原体月季绿瓣病,植原体月季绿瓣病,山核桃树丛枝病(植原体),植原体从枝病,植原体枣丛枝病根上萌生疯蘖,植原体丛枝病(Witches broom),细菌病害的传播,伤口、自然孔口(水孔、气孔)传播田间流水传播:雨水、灌溉水等暴风雨利于病害的发展,叶孔周围的细菌,植物的基因工程,多克隆位点,复制起始位点,抗药性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