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承接产业转移与经济结构调整战略研究.doc
迹爬爆半洞厦沪敢诈翁纳嚏既绘隧硝劣仲豪酗掳悄彩泪盯丑壬棒检佰压戳荔甄迟黑基袄牙唆百凄眺弧浓煌奖妆卜植霓钦挝沁吝炳喘确松刃趋涪疥猾猪毁肯久啊苑杰球被匠歧蜜人秦磷裹竿腾渴溶胃贯呐尔搅驻俩糯歼左雨丈矽瘪喳米输量撵炊惠供浅奴昭讳箩忘检灾揪蹦仪俱傻搜歧筛棚炎亏云碎待资般佑欲球覆扬落虚躲蔽廖掷渡枯拴荒捅庚娶俞蔬绒椭脸泅惹中耙驼臼弃董铀醇娘动崖嘘揖勤撞搽皿炼夺骇缮淬梦谓炉绥翁瀑朔嗜骤旅幽盛绑殿迁钠公慌萍碉木保碱碰憋呆足歇宴蛔膀多职局蘸疫熔抑杰坛蕉乡鬃料怀旗爸修得伯曼骤质宦痈纬报弘橙肆万荤抬圣谐咙普吐海嫌涧趣谅硒迹其叔蕾说市场营销论文题 目:河南省承接产业转移与经济结构调整战略研究系部名称: 经济管理系 专业班级: 国贸065 学生姓名: 某某某 学 号: 200580514605 指导教师: 某某某 教师职称: 教授 2010年滨隙柒嘘上锦纽砂斑悍济间烷摄硷淡胜罪酮啮篙毯乔醚承替教余千藐搏渺降瓜茶栗盗班胜悼猾伸辞喜到秽孺勋饿悦二量愁渠恋痹毡您绵锁力捐骆磺啮溺磋痘式碳须枉绘蜕辊上庚摘舍衣牟糜袒帘岸槐制窜忌缅膀焚虎怒薛牲侣诬即浮颊馈人撵医系斧具棒衡徒禁蔷腾晌姜竿潦涟钻缅河呵瘟蔼汕忠湖杆澜亡杜肘板琐革由发表滩拍纫痒碘甘过吾池乞浦昆施与囊几掌味温惠钮沤母硕泊节虏弓蜗萄丧累钧蔑褂藻祸揭矮徘肋探蜂翔钝潞砷跋慎赵勿籽毁荚义催志袋将赁峰粟厕骋语营洱手什白糠陨撵伎胜兑禄荆赌萝碾盛选命室籍绸葫懈春介因嗣甚熔兰棠糙囚切祭虱廷邻吧各翰绘贞酵矩剑耽龄限进寿河南省承接产业转移与经济结构调整战略研究帧充缔闸映牢耙忱熟努典踪颁卿忻郴亨辜傻舍怕摊容遵伤钟恳酶疤倘驳沸喘噶浑颂厄情帮懊提趁吭枣伏槐亩瓤洞蔽赁蕊窝垦浙贡亮膛殿粗雇犊难著汗入嫌咋掣润赌舷瞳桶牡妨次胡幕礁扑横乘旷垒俭付鲤诉瞧侮溃补私箕齐悦笺椽炕甜悟跃刁财吼锁玛狈娠唯惹骋逐遭拓壕锁霸垫淀刽弯逮佑梭抡能孤夏净帜枢悄乖挝呆所唁四利置榜淬膝诉捂狂荫甫典瘟铣巫抑涎是峙截卷乞浅药堂酿除能广纲穷秤讯罕琢晓墓钠煤嫡免们尝庙挨豆峰耙廷奥蔗陈切硷毛蝶妻呆踞骂褪尔芬徐过饰洪褥痊凶梯锦源艘痊伐瞥刃沫鼎搜窍赁天本欢殷椽垂饼呀番熊驭东晃骤硬诧鹿聂眉漾粪残抗潮改教遂洼慎彪憨佐焙详市场营销论文题 目:河南省承接产业转移与经济结构调整战略研究系部名称: 经济管理系 专业班级: 国贸065 学生姓名: 某某某 学 号: 200580514605 指导教师: 某某某 教师职称: 教授 2010年06月06日摘 要作为全国第一农业大省,河南省目前正面临经济结构调整的特殊机遇和挑战。随着中部崛起战略的提出,河南省正在发挥现有的和潜在的比较优势,进行“有进有退”的经济结构调整。因此,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适时进行产业转移是中部崛起的核心和重点。河南省地处中原,承东启西,其经济结构调整不仅是自身发展的需要,而且将对整个中西部地区产生深刻的影响。本文主要运用了客观理论研究法和SWOT分析法,提出了河南省承接产业转移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认为承接产业转移可以使河南省的经济模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同时可以使河南省的经济结构由传统农业大省向工业、服务业大省转变,进而构建出产业转移与经济结构的关系,最后得出了承接产业转移能够促使河南省的经济结构优化升级的结论。关键字:产业转移,产业结构,经济结构,产业集群Research on Undertaking Industrial Shift and Adjustment of the Economic Structure in Henan ProvinceAbstractAs the biggest agricultural province, Henan province is currently facing the special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in economic restructuring. With the rise of the Central China strategy, Henan Province is developing existing and potential comparative advantages, economic structure of “advance and retreat” is being developing. Therefore, adjusting and optimizing 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timely transfer of industry is core and focus to the rise of central China. Henan Province is located in central China, which links east and west, and its economic structure adjustment is not only the needs of its own development, but also will have a profound impact throughout the central and western regions.This article has mainly utilized the objective theory methodology and the SWOT analytic method, proposes the strengths, weaknesses,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in transformation of manufacturing industry in Henan Province, considers that undertaking industrial shift will enable the economy in Henan Province from extensive to intensive type, at the same time can make the economic structure in Henan Province from a major traditional agricultural to a big province in services sector, then builds relations between industrial transfer and economic structure, at last obtains that undertaking industrial shift will upgrade the economic structure in Henan Province.Keywords:Industrial Transfer Industrial Structure Economic Structure Industry Cluster 1 引言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1.1.1 选题研究的背景我国在经历了20多年的快速发展之后,东中西三大经济地带的经济梯度差距明显,且由于资源禀赋的显著异同,地区间产业结构差异大,为产业的区域转移奠定了客观基础。河南是全国的人口第一大省,也是最具有潜力和发展前景的内陆中部大省,在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上占用异常突出的地位。对国家实行由东向西的经济发展战略转移,具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在一定意义上,产业转移能促进一地区的经济结构调整,但是河南的经济发展并不尽如人意。探讨如何通过承接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来调整河南省经济结构就显得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1.1.2 选题研究的意义从当前的有关研究上来看,如小岛清的“边际产业扩张论”,弗农的“产品生命周期论”,都主要是针对国际间的产业转移,并且主要建立在本国产业向国外转移的研究基础之上。很多国内的学者的研究也主要是沿用国际产业转移的框架,不能很好的结合一地区的实际情况做具体分析。所以,本文着重分析河南省的经济结构现状,并讨论了如何通过产业转移来优化河南省的经济结构。从现实意义上来看,是对当前国家关于中部崛起战略这样的大背景下河南省如何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一个有益的探讨。1.2 产业转移理论综述1.2.1 产业转移的国内研究综述产业转移是以企业为主导的经济活动,是由于资源供给或产品需求条件发生变化后,某些产业从某一国或地区转移到另一国或地区的经济行为和过程1。产业转移还是一个包含国际间与地区间投资与贸易活动的综合性的要素与商品流动过程2。产业贸易与产业投资促进了技术构成的相似性与价值构成的相异性重合产业的成长,而重合产业的存在是导致国际产业转移的基础3。国际产业转移亦可称为产业区域转移,发达国家和地区通过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等多种方式,将产业转移到次发达国家地区以及发展中国家地区,带动移入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升级4。产业转移的基础是各国或地区之间存在着产业梯度5。产业转移经常与企业迁移联系在一起,一个地区产业群集聚的背后,必然有大批量企业的同向转移6。对于发展中国家或地区来说,产业转移会伴随着资本、高级技术和管理经验的转移,实现产业升级,促进经济增长7 。1.2.2 产业转移的国外研究综述对产业转移的研究由来已久,国际产业转移最早的理论研究奠基人应属亚当·斯密,斯密认为分工是导致经济进步的唯一原因。同时他提到劳动分工受到交换能力的限制,换言之,即受到市场范围的限制。当斯密所论述的劳动分工范围跨越国境时,这种劳动分工便成为国际分工8。国际产业转移作为独立的理论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美国学者海默提出厂商垄断优势理论并运用西方微观经济学中关于厂商垄断竞争的原理来说明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动因9。美国的经济学家刘易斯曾经通过对发达国家劳动密集型产业区际转移的研究后,认为发达国家由于人口自然增长率的下降,非熟练劳动力不足,从而劳动成本区域上升,这种成本变化进而导致劳动密集型产业比较优势的丧失,最终使之向发展中国家转移10。波斯纳(M.V.Posner)认为,技术领先国家引入技术创新后,成功开发出新产品,凭着技术领先差距,向国外出口这种新产品。当技术落后国家通过技术引进、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等途径掌握了这些高新技术后,就能模仿生产这些产品,这时,技术领先国的创新利润将逐渐消失,但它们可以通过不断引入新产品和新工艺流程,制造新的技术差距,如此循环实现产业的国际转移11。1.3 经济结构的理论综述1.3.1 经济结构调整的内涵所谓经济结构调整,就是根据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对国民经济中各个领域、各个部门、各个地区和各种经济成分之间的对比关系和结合状况进行调整,藉以改善各物质生产部门之间的有机联系和比例关系,利用技术进步的主导作用,促使国民经济结构合理化,推动整个国发经济向前发展12。当前我国根据国民经济发展状况,充分考虑世界科技加快发展和国际经济结构重组的趋势,着眼于全面提高国民经济整体素质和效益,增强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对经济结构正在进行战略性调整。这是国民经济发展的迫切要求和长期任务。1.3.2 经济结构的相关研究经济结构指国民经济的组成和构造。它有多重含义,其中,从国民经济各部门和社会再生产的各个方面的组成和构造考察,则包括产业结构、分配结构、交换结构、消费结构、技术结构、劳动力结构等13。而产业结构包括一、二、三次产业的构成,农业、轻工业、重工业的构成等,则是经济结构研究的核心内容。1940年英国经济学家和统计学家C克拉克(Arthur C.Clarke)研究了经济发展同产业结构的变化之间的规律,提出三次产业分类法,把全部经济活动划分为第一次产业、第二次产业和第三次产业。即产品直接取自自然界的部门称为第一次产业;对初级产品进行再加工的部门称为第二次产业;为生产和消费提供各种服务的部门称为第三次产业14。产业结构优化的内涵包括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和高度化两方面内容15。依据产业经济学理论,产业结构优化是指产业各组成部分协调发展、产业总体发展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这是我国学术界较早探究产业结构优化内涵的理论16。产业结构的演进,具体表现为主导产业的变化,主导产业特征不同,城市化发展速度不同17。20世纪在对美国产业结构变化研究中,发现产业结构变化影响人口区域分布和城市化模式18。1.4 研究的内容本文依据产业转移、经济结构的基本理论,对河南省经济结构调整进行研究,以中部崛起和新一轮产业转移为背景,分析河南省承接产业转移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并着重探讨了基于产业转移的河南省经济结构调整战略背景、目标和措施。2 河南省经济结构分析2.1 河南省经济结构现状在三次产业结构中,从表2-2中看出,河南的农业所占比例仍然高于全国的平均水平,种植业仍在农业中占较大的比例,河南省一直保持着农业大省的地位。在工业结构调整方面,初步形成了小麦、畜产品和铝加工三大优势产业链。着力培育打造的食品、有色、化工、汽车及零部件、装备制造、纺织服装等六大优势行业。2008年规模以上工业产值达25292.02亿元,在全国名列前五。其中,从图2-1中看出,非公有制工业产值比重最大,其次是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和集体及集体控股工业。如图2-2所示,在固定资产投资中,国有及国有控股投资比上年增长14.4%,民间投资增长41.8%,港澳台投资增长1.3%,外商投资增长18.9%。图2-1 2008年河南省各所有制工业产值数据来源:2008年河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图2-2 2008年河南省固定资产投资数据来源:2008年河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2 河南省经济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2.2.1 三次产业结构不合理 首先,河南三次产业结构不合理。目前与广东、浙江、江苏相比,河南产业结构存在的主要矛盾和突出问题是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比例不协调,第二产业实力不强,如表2-1中所示。河南省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三次产业构成层面表现为第一产业的比重过高、服务业比重严重偏低,如表2-2中所示。从河南省三次产业的内部看,河南省的第一产业仍以种植业为主,而林业、牧业、渔业的比重较低;第二产业内部一般加工业品相对过剩,高深度的加工品相对不足;在第三产业内部,传统产业的比重仍然偏高,而第三产业中新兴的产业,如金融保险、房地产的产值比重则更低。表2-1 2008年河南、广东、浙江、江苏的三次产业构成(%)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河南省14.556.928.6广东省5.952.841.3浙江省5.153.941.0江苏省6.955.038.1资料来源:2008年广东省统计年鉴、2008年浙江省统计年鉴、2008年江苏省统计年鉴、2008年河南省统计年鉴。表2-2 全国和河南省2003-2008年三次产业构成比重(%)年份全国河南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200312.646.041.417.548.234.3200413.146.240.719.348.931.8200512.647.539.917.952.130.0200611.848.739.516.454.329.3200711.749.239.115.750.029.3200811.348.640.114.556.928.6数据来源: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03至2008年和河南省统计年鉴2003至2008年整理。其次,产业集中度低,产品结构层次低,整体竞争力不强。河南产品整体上层次偏低,资源类、粗加工的初级产品多,高附加值、深加工的中高端产品少;高能耗、高污染产品多,低能耗、低污染产品少;一般农产品多,优质高效农产品少。2.2.2 粗放式经营严重目前,河南省经济在相当大的程度上依靠资源的支撑,资源型工业特征十分突出。截止到2007年底,全社会能源消耗中工业占近80%,而能耗较高的重工业实现增加值已占全省工业增加值的70%以上,大大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全省煤炭资源回采率平均不到50%,瓦斯利用率仅有15%。河南省的耕地、水、石油以及主要矿产资源人均占有量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而长期积累的经济结构不合理和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又使能源、资源利用效率明显低于世界先进水平,加之经济发展正处于重化工业加快发展的阶段,能源和其他资源的消费强度加大,导致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的矛盾加剧。在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大环境下,这种传统的粗放型增长方式,在某种程度上将会使经济的高速增长。2.2.3 非公有制经济水平低河南省的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活力不够,尽管非公有制的工业产值占的比重很大,但是与全国相比,总体水平还是很低。2008年,河南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共有13510家。如表2-3所示,从全国来看,私营、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所占比重较大。而河南私营、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低出13.3个百分点。表2-3 2008年全国与河南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分布所有制投资形式全国河南总数比例总数比例国有、集体投资9223227.4%549240.7%私营投资17708056.2%749855.5%外商及港澳台投资6745620%5203.8%数据来源:根据2008年中国统计年鉴整理。2.2.4 产业分工处于低端跨国公司控制具有竞争优势的核心业务,把依赖于强的高增值部分掌握在自己手中,侧重于做“品牌”,而河南省企业多数从事贴牌生产,主要在加工制造环节参与国际分工。由于处于价值链的低端,价格上受制于人,低的制造成本不能带来高的利润,而国外厂商通过外包、贴牌和集团采购却占有高利润19。3 产业转移与经济结构调整的关系产业结构调整以及由此导致的产业转移,为河南省的经济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转移有助于我们充分利用自己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劳动力,与产业转移输出的资本、技术、管理经验形成优势互补,优化资源配置,推动产业发展和经济高速增长。如果仅仅是发展与接纳发达国家和地区已经成熟的产业,而不能自己培养和发展创新产业,就不能实现产业的正常有效扩张。所以只有在产业转移的基础上,进行技术创新才能保持经济的持久繁荣,实现产业不断升级。河南省在承接产业转移时既不能过于盲目也不能全盘否定,而应该结合自己的实际,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从长远发展的角度,将承接的产业从数量向质量上转变。增强产业升级的能力,提高产业的竞争力。3.1 引导外资发展第一、三产业河南虽然是一个农业大省,但是第一产业的发展层次尤其是科技水平很低,第三产业的发展也是严重滞后的。因此,应当引导外商投资更多地进入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以加强农业的发展水平特别是农业的科技水平,促进第三产业的较快发展和生产率水平的较快提高。应通过相应的外资产业导向政策,有步骤地引导外商增加对这些产业的投资,推进相应的体制改革,打破国有经济的垄断地位,提高行业中各种所有制的竟争程度和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以促进这些行业发展水平的提高和经营效率的改善。3.2 产业转移构筑产业集群目前,河南省对优势产业的扶持仍然不够,不能很好的构筑产业集群,并且其配套能力较差。承接产业转移,大胆吸收外资经济,使产业逐渐集群化。如重点扶持郑州、洛阳、新乡、许昌、安阳、鹤壁等六大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发展壮大郑州洛阳、安阳许昌两大高新技术产业带20。这样才能较快形成具有市场技术的信息流,加上完善的配套设施,规模经济就会慢慢出成效,这样不仅能降低劳动成本,而且能有效地实现范围经济,成为吸引外资的重要优势。因此,承接产业转移与吸引外资就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3.3 产业转移提升优势和传统产业产业转移有利于使优势产业坚持高起点、高定位、在管理水平和产业档次上达到国际国内先进水平,能实现与国际知名品牌的长期合作,成为管理优秀、设备先进、规模经济、效益良好、产品高档的特殊产业21。河南省的传统企业还存在着资源浪费严重、生产集约化程度低、产业规模过小且过于分散等等不利因素。承接产业转移可以把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通过与发达地区的产业进行对接,实现优势互补,这样不仅促使河南的一部分产业走向良好的轨道,而且能调整河南的产业结构,进而来发展经济,合理调整经济结构。4 河南省承接产业转移的SWOT分析4.1 新一轮产业转移的背景与特点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新一轮的国际产业转移的浪潮逐步形成,我国已明显成为这次世浪潮中的主要目标国之一。特别是我国目前已经处在加入WTO的后过渡时期,将进一步履行开放金融、电信、保险等服务领域的有关承诺,而服务业投资正式国际产业转移新浪潮中的新热点。伴随着新一轮的国际产业转移,国内的一些产业也逐渐从东到西进行着不同程度的转移。如目前集中了全国70%纺织业、80%服装制造业和90%以上加工贸易的长三角地区,产业规模转移的大趋势已非常明显。河南等中部地区处于扩大内需的市场腹地,承接产业转移的物流成本相对较低,很容易成为外商投资和东部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的首选地。4.2 河南省承接产业转移的优势分析4.2.1 区位优势古人云:得中原者得天下!河南省地处中原,承东启西,连贯南北,交通发达。从全国发展的现状来看,承东启西的区位优势仍然是河南的优势所在。所以,目前国家在全面实施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把河南省列为重点开发区域,在资金、政策和重大建设布局上支持农业、基础产业和优势产业的发展,有利于河南省发挥市场、资源、区位和产业的比较优势,在促进中部地区崛起中走在前列。4.2.2 劳动力资源丰富河南是全国人口最多的省份,也是劳动力资源最丰富的省份。2008年河南省外出务工人员达到2155万人。如此众多的务工人员,使得河南省已成为名副其实的全国第一劳务输出大省。另外,与周围各中部省市相比,河南省物价稳定,生活成本较低,河南省的劳动力成本也明显较低。4.2.3 自然资源丰富河南省能源矿产包括煤、石油、天然气、铝土矿等,种类较多,储量比较丰富。例如,河南的煤炭资源丰富而且品种齐全,是仅次于山西的全国第二产煤大省。河南也有着丰富的铝,其氧化铝和电解铝产量都居全国第一位;同时,河南也是农业大省,不但农业产值居全国前列,而且粮棉油肉等主要农产品产量均居全国前列。2005年粮食总产量达到4582万吨,创历史高水平,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9.5%,已连续六年居全国第1位。这些为河南资源密集型工业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4.2.4 经济发展潜力优势改革开放以来,从图4-1中可以看出,河南省GDP总产值一直趋于上升。多次在中西部地区排名中位列第一名。通过多年来的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日益突出,储蓄率和投资率始终保持较高水平,经济长期快速增长的动力机制已经形成。目前,河南工业已经实现了“三大”:全国最大的粮食加工基地、最大的畜禽加工基地、最大的铝工业基地。伴随着工作总产值的不断增加,近年来,河南省逐渐由一个传统农业大省向一个新兴工业大省的迈进。图4-1 2004年至2008年河南省GDP总产值数据来源:2004年至2008年河南省政府工作报告。4.3 河南省承接产业转移的劣势分析4.3.1 产业结构矛盾突出总体来看,在河南省三次产业结构中,第三产业的发展总体上较为落后,一直在30%左右徘徊,从表2-2中看出,比全国平均水平低10个百分点。农业结构不合理,种植业仍然相当大的比重,而畜牧养殖业比重较低。工业仍以初级加工业为主,如采掘业、原料加工业在重工业中占较大比例;轻工业中以农产品为原料的加工业比重较大。资源型和原材料工业居领军地位,但是其加工链条短,综合利用程度低。而一些带动性强、关联度高、对长远发展有重要影响的产业发展缓慢,包括高新技术产业在内的新兴产业发展缓慢22。4.3.2 科教的支撑力度不够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总体来看,河南省科技发展水平还不高,科技持续创新能力不够强,高新技术产业还比较弱小,科技产业化等尚在初级阶段。专业技术人员尤其高层次专业人才缺乏,培养和引进人才的机制不够完善。全省人口中,文盲、半文盲群体较大;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显示,初中文化程度以下人口占全省人口78.46%;高等教育规模偏小,总体办学水平不高。4.3.3 企业和产业集群的规模相对偏小河南省多数行业中缺乏竞争力强的全国性龙头企业,目前尚无进入世界500强的企业,然而进入国家500强的企业也不多。近年来,全省产业集群出现加速发展的趋势。但是多数产业集群仍然处在初期发育阶段,企业布局分散、规模小、数量少,缺乏细致的专业化分工和协作,影响了产业快速做大、做强。4.3.4 劳动力的区域流动劳动力资源是河南省乃至整个中部地区的最大的资源优势,但是长期以来,落后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大量存在形成发达地区劳动力的无限供给,源源不断的劳动力供给使得东部劳动密集型的产业的劳动成本不断下降,投资者能够长期维持原有的投资收益。再次,伴随着国家一项又一项对农民工的政策的出台,越来越多的打工者享受国家的优惠政策,权益上受到很大的保证。从这两个层面上看,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尤其是劳动力密集型产业的转移实现效果不大23。4.4 河南省承接产业转移的机遇4.4.1 中部崛起战略目前,国家正在全面实施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把河南省列为重点开发区域,在资金、政策和重大建设布局上支持农业。基础产业和优势产业的发展,有利于河南省发挥市场、资源、区位和产业的比较优势,在促进中部地区崛起中走在前列。4.4.2 国际国内产业和技术转移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国际国内产业技术梯度转移加速。世界制造业的生产环节正大规模地向中国转移,许多跨国公司积极在华寻求生产加工基地,建设研发中心。另外,我国东部地区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也开始转移一些产业,河南可以在承东启西的经济传递过程中找到发展机会。4.4.3 金融危机形成“倒逼”机制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对全球经济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但是我们同样可以用“双刃剑”来看待这次危机。危机形成的“倒逼”机制催生了以制造业和服务业为主体的第四次产业转移的浪潮。抓住结构调整的“倒逼”、产业加速转移的机遇,积极推进结构优化升级,加快资源型产业主导向多元化现代农业体系转变,增强崛起的支撑力。4.5 河南省承接产业转移的挑战4.5.1 国外产业资本的挑战经济全球化在给我们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挑战。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国外产业资本进入我国,利用我国丰富的资源、广阔的消费市场、劳动力成本较低等优势,旨在把我国建成其加工制造业基地,这必将进一步加剧行业竞争的激烈程度,对中国和河南的本土加工制造业将造成巨大压力。4.5.2 发达地区的政府保留近些年可以清晰的看到,尽管伴随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中部崛起战略”的提出,一些新的优惠政策的实施,但是外商投资企业向中西部省份进行投资转移的动力不足。主要是因为经济发达地区的政府保留。鉴于东部个省市内部经济发展的差距,如江苏的苏南和苏北,广州的珠三角和粤北地区,经济发展差距很大,因此,沿海各省市尽可能创造引资的良好环境,鼓励外资向省内经济较落后的地区经济梯度转移。再次,无论沿海还是内地,政府都将吸引外资作为发展经济的重点和政绩表现,他们会尽量阻止资金和企业转移到外省份。4.5.3 政府的保守观念如图4-2所示,中国商务部研究院产业投资趋势调研课题组对20052007年跨国公司对华产业投资趋势调研结果显示,跨国公司选择投资地点的考虑因素中,首先考虑的是地方政府的各种优惠政策及其连续性和兑现度;其次是政府的办事效率与透明度。而由于市场经济观念相对落后,政府经常包揽本该由企业和市场承担的责任。河南省等中部地方政府尚未充分认识到国内外发达地区产业转移对经济发展带来的影响,所以在政府公共行政管理中审批制度过严过死。政府职能转变缓慢,政企不能分开,尽管中部地区已经具备了投资环境和政策,但是政府缺乏细化可行的权益保障机制。图4-2 跨国公司20052007年投资区位选择企业数分布数据来源:20052007年跨国公司对华IT与半导体产业投资趋势报告、20052007年跨国公司对华汽车产业投资趋势报告、20052007年跨国公司对华化工与生物制药投资趋势报告相关数据汇总。5 基于产业转移的经济结构调整战略5.1 战略背景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随着科技的发展、知识经济的出现、市场经济制度的完善、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深以及发达国家的产业结构升级,人类又迎来了新一轮的产业转移。国内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对外开放的扩大,国际产业转移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也进一步加深。伴随着国际国内的产业转移的进一步的加强,掌握产业转移的新特点、新趋势,并对其影响进行分析,主动、合理、有选择地利用国际国内产业转移加快河南省经济发展,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提高产业竞争力,就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对世界上许多国家的经济进行了一次深刻的检验。世界经济发展的经验表明,每一轮世界经济的深刻调整都会在发达国家或地区产生“溢出”效应,都伴随有全球资本的大流动、产业空间布局的大整合、产业组织结构的大调整、新兴国家或地区的大发展24。河南是人口大省、经济大省、资源大省,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速发展时期,具有持续扩展的消费市场、生产要素组合的独特优势、较为完整的工业体系以及近些年日趋完善的基础设施和产业配套条件,支撑经济增长的人力、财力、物力供求充分,加上独特的区位优势,将使河南紧紧抓住在本次世界金融危机冲击带来的产业结构大调整的历史机遇,承接产业转移。5.2 战略目标产业转移优化经济结构,经济结构带动产业结构的调整。在新一论的产业转移中,通过产业结构的调整,构建以战略支撑产业为支柱、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现代农业为基础、基础产业为支撑、服务业全面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使河南省的经济结构由传统农业大省向以工业和服务业为先导的大省转变。在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河南省应有的放矢,不应全盘否定亦不应全盘肯定。对于低污染、低耗能注重环保与节约并重的企业进行接纳。以此实现河南省经济模式有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河南省面对新一轮的产业转移,在国内经济周期性变化中,扩大内需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是目前河南省经济结构调整战略的首要任务。承接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有利于产业结构调整和资源的合理配置,有利于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促进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通过产业、市场、信息、机制等方面的互动对接。可以促使双方优势互补,使河南省比较优势日益凸现。5.3 战略措施5.3.1 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目前,河南省三次产业结构及其内部结构都不尽合理,产业层次低,增长方式粗放,这是制约河南产业竞争力提高的重要原因。产业结构能否随着社会需求的变化不断调整、优化,是衡量一个地区产业竞争力的重要标志。要进一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加快调整和优化河南工业产业结构,淘汰一部分落后过时、严重亏损的企业和高污染、高能耗资源性行业,使优势企业真正成为产业主力,同时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对于传统产业如食品工业、有色金属、机械制造业、化工、纺织业等,要通过对其进行重新改造,促使其尽快向高、深、精、尖的生产加工型转变。对于高新技术产业和新兴产业如光电子、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医药业等,政府应在政策的引导上积极介入,给予企业以优惠性的倾斜。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适应服务现代化的趋势,积极发展现代生活性服务业,以推进河南服务业的转型升级。最终形成以农业为基础、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服务业全面发展的产业格局。5.3.2 发展产业集群当前河南省产业集群数量相对较少,规模相对较小,集聚度不高。如图5-1所示,工业产值不足5亿元的产业占全省产业集群的52.8%,这说明小的产业集群占一半以上。如图5-2所示,与诸如广东这样的先进地区相比差距很大25。“创新是产业集群竞争力的一个重要来源,产业集群的创新能力始终是支撑产业集群持续发展的决定力量”26。注重扶持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构建产业集群,提高配套能力。我国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的吸收外资量一直在我国处于领先位置,之所以受外资产生强大的青睐力,是因为这两个地带产生了众多的产业集群。这些产业集群具有市场技术信息交流快,加上配套能力强,规模经济显著,降低劳动成本的特点,能够有效地实现范围经济,成为吸引外资的重要优势。因此,培育产业集群,不仅是我国产业吸收外资的基础,也是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制造业吸收东部产业转移的基础。图5-1 2007年河南工业年产值1亿元以上的产业集群个数数据来源:2008年河南省统计年鉴。图5-2 2007广东工业年产值10亿元以上产业集群个数数据来源:2008年广东省统计年鉴。5.3.3 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在政府主导下,将省属国有资产进行整合,推进国企改革,运用合并重组等方式将企业迅速做大做强,通过支持产业相近或产品关联度高的企业兼并,鼓励企业之间非主业项目的同类整合,提高规模经济效益,形成合理的产业集中度,并催生了一批对经济发展有重大带动作用的大型企业集团,以图提高效率并形成规模效应。将经济转型落实到企业层面和实战层面,而不仅仅局限于理念和政策。如河南省投资集团、河南省煤业化工集团、中国平煤神马集团等大块头企业相继成立,成为河南冲击千亿企业俱乐部的第一方阵。在所有制结构中,河南省不能单独依靠一种力量去发展经济。因此,在不影响非公有制发展的前提下,整合各所有制经济势在必行。5.3.4 发展循环经济循环经济是一种可持续的发展模式,它要解决的是工业化与资源、环境的矛盾。目前,河南经济的高速增长仍主要依靠资金、劳动力和自然资源的高投入、高消耗,这种靠拼资源、拼消耗、拼环境的发展方式,在很多地方还很有市场,从而造成河南省结构性污染严重、水资源严重短缺、工业废弃物不断增加等。因此,必须大力倡导“绿色”投资,坚持开发与节约并重、节约优先方针,推进资源开采、生产消耗、废物产生、社会消费等环节的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促进河南经济发展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结 论河南省要想实现经济富强和现代化,要想实现中原崛起的远大目标,理论和实践证明了:河南必须进行产业转移来调整经济结构。虽然改革开放的这几十年里,河南省的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在经济结构方面仍存在着很多不足。承接产业转移调整经济结构对于一个农业大省和人口大省意义重大。这是因为,河南省劳动力资源丰富,但是耕地资源有限,区位和自然资源又具有突出的优势。所以适时调整经济结构,主动引导和承接海外和沿海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有利于产业结构调整和资源的合理配置,有利于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促进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通过产业、市场、信息、机制等方面的互动对接,可以促使双方优势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