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及复习资料适用于大学期末考.docx
-
资源ID:4993341
资源大小:66.96KB
全文页数:1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及复习资料适用于大学期末考.docx
四、简答邈I.哲学的基本问题及主要内容是什么?2、唯心主义得以产生和长期存在的根源有哪些?一是社会历史根源二是阶级根源三是相识根源3 .为什么我们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称为“实践唯物主义''?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最显著、最根本的忖点.4 .承认相对静止的存在有何意义?首先,静止是运动的量度,只有承认相对静止,才能把握运动。其次,相对静止是事物分化和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根本条件。第三,只有承认相对静止,才能把事物区分开来进行科学分析。5 .怎样理解意识活动体现了主现及客观的统一?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但它反映的内容是客观的:不同主体对同一对象的反映差别是主观的,但造成这种差别的缘由是客观的;意识对对象的反映是近似的、有时甚至是歪曲的,这是意识最显明的主观特征,但任何反映归根究竟都有自己的客观原型。6 .为什么说新生事物是不行战胜的?第一,新生事物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广袤的发展前途。其次,新生事物优越于旧事物,具有更强大的生命力。第三,新生事物从根本上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要求,得到广至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必定能战胜旧事物。7.什么说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首先,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实质内容和变更发展的内在动力:其次,对立统一规律是贯串辩证法其他规律和范畴的中心线索:第三,建立在对立统一规律基础之上的冲突分析法是最根本的相识方法;最终,是否承认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两种世界观对立和斗争的焦点。8 .简述事物发展过程中内外因的辩证关系一事物的内部冲突是该事物发展的内因,一事物及其他事物的冲突是该事物发展的外因。内外因的辨证关系是,内因是事物发展的依据,是事物发展第一位的缘由;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条件,是事物发展其次位的缘由;外因一般要通过内因而起作用。9 .量变和质变及其辩证关系是什么?答案臬点量变是事物的数量及其空间结构形式的变更,是在度的范围内的变更。质变是事物根本性质的变更,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是超越度的范围的变更。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第一,量变和质变相互联系。量变是质变的必要打算,质变是量变的必定结果。其次,量变和质变相互渗透。量变中有部分质变,质变中有量的扩张。第三,量变和质变相互转化。量变引起质变,质变义引起新的量变。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不断转化、循环往复、从低级到高级的演化过程。10 .意识的能动性表现在哪些方面?答案要点意识的能动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意识活动的目的性和安排性:意识活动本身的创建性:意识活动时人体的限制作用;意识通过人的实践对客观世界的改造。五、论述题.试述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及其方法论意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可以表述为:世界是统一的,这种统一是多样性的统一,其统一的基础是物质。该原理是辩证唯物主义的理论基石,它包括了物质现、运动发展观、规律观和意识论。对于指导我们的实践具有空大的意义。首先,既然世界是不依靠我们的意识而独立存在的物质世界,这就要求我们在相识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必需从客现实除动身,而不能从主观想象动身。其次,既然客观世界是在时空中运动、变更、发展的,这就要求我们从变更着的实际状况动身,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实事求是制定方针和政策。第三,既然客观世界有自己固有的规律,这就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中,接客观规律办事,正确发挥意识的能动性。2.试述普遍联系观点的方法论意义四、简要回答题11 述实践和相识的主体及客体及其关系。2.前述实践在相识中的确定作用。3 .简述辩证唯物主义相识论及旧唯物主义相识论的区分。4.如何理解感性相识及理性相识的辩证关系?5 .如何理解相识过程的反复性和无限性?6.如何理解真理的客观性?7 .如何理解真理的确定性和相对性?8.为什么说实践是检舲真理的唯一标准?9.简述价值评价及其特点。10.箭述真理和价值在实践中的辩证统一关系。五、材料分析题1.材料1孔子说: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之: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材料2孟子说: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材料3荀子说:凡性者,天之就也,不行学,不行事。礼仪者,圣人之所生也,人之所学而能,所事而成者也。不行学,不行事,而在人者,谓之性:可学而能,可事而成之在人者,谓之伪(“人为”之意),是性伪之分也。材料4孙中山先生指出:世界人类之进化,当分三时期:第一由愚昧进文明,为不知而行的时期;其次由文明再进文明,为行而后知时期:第三自科学独创而后,为知而后行之时期。以行而求知,困知而进行。请回答:(1)简要评析上述材料给出观点。(2)材料4揭示的知行关系是什么?答案要点(1)孔子的“生而知之”和孟子的“良知、良能''是说学问是天生的或不学而知,是唯心主义先相论;孔子的“学而知之''和''困而学之”以及荀子的观点、,承认人的相识是后天学习所得,是朴实唯物主义思想。(2)孙中山借人类文明说明学问的来源和相识的发展,指出这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的不断发展的过福,人的相识不是先天就有,也不行能一次完成。孙中山的知行学说包含了在实践中须要理论的指导(以行求如)和在理论指导下的行动(知先行后)这样的实践相识再实践的意义,具有朴实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思想。2.材料1恩格斯指出:就一切可能看来,我们还差不多处在人类历史的开端,而将来订正我们错误的后代,或许比我们可能常常以极为轻视的看法订正其相识错误的前代要多得多。他迸一步指出:科学史就是把这种谬误渐渐消退或者更为新的、但终但是比较不荒诞谬误的历史。材料2波普尔在科学学问进化论一书说道:“衡量一种理论的科学地位是它的可证伪性或可反对性.”“我所想到的科学学问增长并不是指视察的积累,而是指不断推翻一种科学理论,由另一种更好的或者更合乎要求的理论取而代之。”“科学史也像人类思想史一样,只不过是一些青不住的梦幻史、顽固不化史、错误史。但科学却是这样一种少有的一或许是唯一的一人类活动,有了错误可以系统加以批判,并且还往往可以刚好改正.”材料3正值相对论得到普遍称誉时,啜因斯坦却冷静地说:“假如引力势场不能使光谱线向红端位移,广义相对论就站不住脚。M从它推出很多结论中,只要有一个被证明是错误的,它就必定被抛弃。”请回答:(1)上述材料在科学理论发展问题的共同现点是什么?(2)恩格斯及波普尔对科学的发展有什么不同知识?(3)简述波普尔”衡量一种理论的科学地位是它的可证伪性”的观点。答案臬点(1)恩格斯、波普尔和爱因斯坦分别从不同角度说明了科学发展过程中真理及谬误的冲突,指出科学是一个不断发觉真理、检验真理、修正错误、发展真理的过福。(2)恩格斯及波普尔的不同在于,波普尔把科学可能错误、可以被否证作为科学的最本质的特征,把科学史简洁归结为一种理论推翻另一种理论的历史,没有重视被推翻理论其中可能包含的合理性因素,这是一种简洁的否定过程。恩格斯则辩证地相识这一问题。在承认任何今日看来是正确的东西都包含着明天可能发觉是错误的同时,强调科学史是一个在真理及谬误的斗争中,不断证明真理,克服谬误、发展真理的历程。(3)波普尔的观点指出了科学发展必需不断批判和改正错误,这对于探讨科学学问增长规律有很大启发。但是他认为一个理论是否具有科学性的标记仅在于它是否具有可证伪性的观点明显是片面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题3(附答案)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一、单项选择题1 .在人类社会发展中起确定作用的因素是(A)A.生产方式B.地理条件C.社会意识D.人口因素2 .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最突出表现是它(C)A.同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同步性B.具有历史的继承性C.为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D.同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不平衡性3 .在生产关系中起确定作用的是(A)A.生产资料全部制B.产品的安排和交换C.在生产中人及人的关系D.管理者和生产者的不同地位4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的社会”,这句话耦示了(D)A.生产工具是衡量生产力水平的重要尺度B.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C.社会形态的更替有其确定的依次性D.物质生产的发展藉要建立相应的生产关系5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党制定的一系列正确的路途、方针、政策促进了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这说明(C)A.经济基础发展的道路是由上层建筑确定的B.上层建筑的发展确定经济基祝的发展方向C.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主动的能动作用D.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不受经济基础确定上层建筑规律的制约6 .确定社会形态的经济基础是(D)A.生产力B.该社会的各种生产关系C.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D.及确定生产力发展阶段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的总和7 .上层建筑是指(D)A.社会的经济制度8 .科学技术C.社会生产关系D.建立在确定社会经济基戚之上的意识形态及相应的制度和设施9 .社会形态是(B)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B.同生产力发展确定阶段相适应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体C.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统一D.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的统一10 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是(B)A.生产方式内部的冲突规律B、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底和上层建筑之间的冲突运动规律C.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冲突规律D.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冲突规律11 .阶级斗争对阶级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突出表现在(C)A.生产力的发展B.生产关系的变革C.社会形态的更替D.科技的进步12 .社会革命根源于(D)A.人口太多B.少数英雄人物组织暴动C.先进思想和革命理论的传播D.社会基本冲突的尖锐化13 .社会主义改革的根本目的在于(C)A.变更社会主义制度B.完善社会主义制度C.解放和发展生产力D.实现社会公允14 .“蒸汽、电力和自动纺织机甚至是比巴尔贝斯、拉斯拜尔和布朗基语住公民更危急万分的革命家。”这一论断的含义是(D)A.科技革命是对统治阶级的极大威逼B.科技革命对变革社会制度具有干脆的确定作用C.滥用科技革命的成果会对人类造成“危急”D.科技革命导致社会政治革命15 .人民群众既是历史的“剧中人”,又是历史的“剧作者”,这是(C)A.唯心主义的观点B.折中主义的观点C.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D.历史循环论的观点16 .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钥匙是(C)A.阶级斗争史B.思想发展史C.劳动发展史D.文化发展史17 .阶级实腐上是一个(BA.思想范畴B.经济范畴C.政治范畴D.文化范畴18 .英雄史观(本身就是错误的观点)的理论动身点是主见(C)A.人是社会历史的主体B.人的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作用C.社会意识确定社会存在D.社会运动受偶然性支配19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速者,其根本缘由在于人民群众(B)A.占人口大多数B.是社会生产力的体现者C.具有先进思想D.驾驭历史发展规律20 .制约人民群众创建历史的确定性条件是(A)A.经济条件B.法律制度C.传统观念D.文化水平21 .历史上杰出人物的产生(C)A.纯粹偶然的B.纯粹必定的C.偶然及必定的统一D.有的是偶然有的是必定22 .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是(B)A.古为今用方针B.历史分析方法C.彻底批判的革命精神D.全盘否定的分析方法23 .历史发展是“合力”作用的结果,这就是说(C)A.历史发展无规律可循B.历史发展是无法相识的C.历史发展的因素是困难的D.社会中的每个人不都是“合力”的一部分24 .人类全部社会关系中最基础的关系是(A)A.生产关系B.血缘关系C.政治关系D.思想关系25 .人口因素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是可以(C)A.确定社会制度的性质B.确定社会制度的更替C.制约和影响社会发展D.确定国家的贫富强弱26 .地理环境时社会发展的作用主要通过(D)A.对人的心理素养的影响才能实现B.对人的生理结构的影响才能实现C.对民族气质的影响才能实现D.对生产过程的影响才能实现27 .劳动过程是劳动一般性须和劳动的社会形式的统一。劳动的一般性质是指(C)A.个人及社会之间的相互作用过程B.劳动者相互之间的信息沟通过程C.人及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过嘏D.社会及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过程28 .联结人及自然的中介是(B)A.地理环境B.生产劳动C.社会关系D.社会意识29 .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包括(D)A.劳动者和劳动工具两个方面B.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两个方面C.生产关系和生产资料两个方面D.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30 .人类区分于动物的根本标记是(A)A.制造运用工具(劳动)B.具有宗教信仰C.具有语言文字D.具有思想意识31 .社会各种冲突中最基本的是(A)A.生产力及生产关系的冲突B.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关系C.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D.阶级及阶级之间的关系二、多项选择题1 .社会存在包括(ABC)A.社会生活的各种物质条件B.社会生活的物质生产活动C.经济关系D.全部社会关系E.社会生活的精神生产活动2 .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表现为(ABCD)A.它的发展变更及社会存在的发展变更不完全同步B.它及社会经济水平之间发展上的不平衡性C.它的发展往往具有历史继承性D.各种社会意识形式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E社会意识可以脱离社会存在而发展3.18世纪,经济上落后的国家法国在哲学上和政治思想领域方面取得的成就,超过了当时经济上先进的英国,这表明(CD)A.社会意识的发展不依靠社会经济B.社会意识并不确定社会存在C.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D.社会芯识的发展和绘济的发展并不是完全对应的E社会意识对经济具有反作用4.马克思说:“无论哪一种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存在的物质条件在旧社会的胞胎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这段话说明(ABCD)A.生产力的发展是促使社会彩态更替的最终缘由B.一种新的生产关系的产生须要客观的物质条件的成熟C.无论哪一种社会形态,当它还能够促进生产力发展时,是不会灭亡的D.社会形态总是详细的、历史的E.在确定程度上生产关系确定生产力5 .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这是因为(ACDE)A.生产方式是生活资料的谋得方式B.生产方式是全部社会关系的总和C.生产方式确定整个社会的面貌D.生产方式确定社会制度的性质E.生产方式确定社会制度的更替6 .人口因素不是社会发展的确定力气。这是因为(ABCE)A.人口因素不能确定社会制度的性质B.人口生产受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制约C.人口生产不能确定社会制度的更替D.人口生产不能加速或,延缓社会的发展E.人口生产的社会形式便生产方式制约7 .上层迂筑对经济基础的能动作用在于(AB)A.它为自己的经济基础服务8 .它要促进自己经济基础的形成、巩固和发展C,它要解除自己经济基础的对立物D.它确定自己所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E.它确定自己所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水平9 .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形态理论指出(AB)A.社会历态是详细的、历史的B.社会舫态是有机的统一整体C.社会形态是永恒的不变的D.社会形态是超社会的、超历史的E.社会形态是由偶然因素所确定的10 马克思对阶级斗争学说的新贡献是(CD)A.发觉阶级和阶级斗争的存在B.指出阶级斗争的长期性C.论证了阶级的存在及生产发展的确定历史阶段相联系D.说明阶级斗争必定导致无产阶级专政E.指出阶级斗争只有暴力革命一种形式11 .“时势造英雌”和“英雄造时势”(ACD)A.是两种根本对立的观点B.这两种观点、是相互补充的C.前者是历史唯物主义,后者是历史唯心主义D.前者是科学历史观,后者是唯心史观E.前者是唯心史观,后者是唯物史观四、简答题I、为什么说劳动发展史是理解全部社会发展史的“钥匙”?劳动在人类社会的产生和形成中起了确定作用。劳动是人类的第一个历史活动。2、如何理解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上层建筑的反作用可能是主动的、进步的,也可能是消极的、衰退的,当它为适合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就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进步力气,反之,就会成为阻碍社会发展的消极力气。3、为什么说生产力可以跨更加展?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条件下,在改革和开放的条件下,通过利用生产力的已有成果,从而打破生产力的单线发展,实现跨越。4、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5、人口因索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6、简述当代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1)空气污染严峻;(2)世界性水源危机;(3)森林惨遭毁灭;(4)物种不断削减;(5)臭氧层变薄;等等。环境问题严峻地威逼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必需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全面相识、正确对待、仔细解决当代面临的环境间恶。7、经济基础是社会发展的最终确定力气吗?为什么?经济基础不是社会发展的最终确定力气。经济基础确定上层建筑,但经济基础并不是社会发展的最终确定力气。8、科学技术发展可以解决一切社会问题吗?为什么?认为科学技术发展可以解决一切社会问邀,这是片面夺大科学技术作用的科学技术确定论观点。9、有人说“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这种观点对吗?为什么?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唯物史观认为,人们的社会存在确定社会意识,社会历史首先是物质资料生产发展的历史,是人民群众实践活动的历史,在阶级社会中是阶级斗争的历史。把一切历史归结为思想史的观点本质上是唯心史观。10、唯心史观的主要缺陷是什么?唯心史观的主要缺陷在于只是考察了人们活动的思想动机,而没有进一步探究思想动机背后的物质动因和经济根源,因而从社会意识确定社会存在的前提动身,把社会历史看成是精神发展史,根本否认社会历史的客观规律,根本否认人民群众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确定作用。五、材料分析题1 .分析下列关于人民群众在历史上的作用问意的不同观点:材料I孟轲说:“民为贵,社樱次之,君为轻。“荀子认为:“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栽舟,水则覆舟。”(摘自孟子)材料2梁启超说:“大人物心理之动进梢易其扰而全部历史可以改观”,“舍英雄几无历史胡适说:英雄人物“一言可以兴邦,一言可以丧邦“0(摘自饮冰室合集)材料3黑格尔认为,历史不是个人随意创建的,而是确定于某种“客观精神宏大人物是“世界精神的代理人”,拿破仑代表了“世界精神”,他“崎着马,驰聘全世界,主宰全世界:世界历史是宏大人物和王朝的历史,“而不是一般人民的历史(摘自黑格尔:历史哲学)请回答:(1)材料1的合理思想和局限性。(2)分别指出材料2和材料3的思想倾向。(3)材料2和材料3的共同点。答:否认人民群众在历史中的地位和作用。2 .用历史发展规律性的原理分析下列材料:材料1人们必需相识到,人美进步能够变更的只有其速度,而不会出现任何发展依次的颠倒或跃过任何重要的阶段。(摘自孔德:实证哲学)材料2一个国家应当而且可以向其他国家学习。一个社会即使探究到了本身运动的自然规律它还是既不能跳过也不能用法令取消自然的发展阶段。但是它能缩短和减轻分娩的苦痛。(摘自马克思:资本论)材料3每一种真正的历史都是当代史。既然一件事实只有当它被人想起时才是一件历史的事实问什么是历史的事实和什么是非历史的事实这个问题就毫无意义了。一件非历史的事实是一件没有被思想过的事实,因而是不存在的,而谁也没有遇见过一件不存在的事实。(摘自克罗齐:历史学的理论和实践)请回答:(1)材料I和材料2这两段话所表明的基本思想领向的不同点和共同点。(2)材料3及材料1、材料2的主要分岐是什么?(3)材料2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什么思想?五、材料分析题1. (1)材料I具有重民、贵民的合理思想,包含有确定、重视人民群众作用的思想倾向。其局限性是:这些思想以维护和改善剥削阶级的统治为目的,是站在君主和剥削阶级一边;它是就君民关系讲人民群众的作用的,非常狭货,没有形成完整的思想;而且还表现了胆怯人民群众的心理。(2)材料2是主观唯心主义英雄史观的典型观点,材料3是客观唯心主义英雄史观的典型观点。(3)材料2和材料3的共同本质是否认人民群众创建历史的作用。2. (1)材料1和材料2中所表现的共同思想倾向都认为人类历史有其客观的规律,这种规律是可以为人们和历史学家相识的。人矣历史是不断进步和前进的历史,历史学作为一门科学是可能的。它们的不同点在于,说前一段话的孔德是一位实证主义者,也是一位带有严峻的彩而上学倾向的思想家,他看到了历史发展有其客现的规律,人类进步是可能的,但他把这种进步过程,把历史发展的过程看作是严格依据固定的依次进行的,而看不到人作为历史主体所应有的能动性和创建性。在马克思主义看来,人们不仅可以相识历史发展的规律,而且可以在这个基础上发挥能动作用,社会形态及其更哲是统一性和多样性的辩证统一。(2)材料3的基本思想倾向是通过否定历史事实的客观性而否定历史有其客观规律,所以历史学作为一门科学是不行能的。在克罗齐看来,历史都是当代人依据当代人的爱好和目的而缰基的历史,是一种主观的东西。这是他及前二者的主要分歧所在。(3)在马克思的这段闻名的话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对于历史发展的唯物的辩证的观点。一方面,马克思认为历史的规律是客观的,历史发展的过程中有其固有的秩序和节奏,人们即使相识到这些规律,也不能变更它,不能逾越和取消社会发展的固有的阶段。另一方面,人在历史规律面前又不是无能为力的,他们可以缩短和削减分娩的苦痛。人们不能变更客观规律,但可以变更规律起作用的条件,从而利用规律为自己的目的服务。这表现了马克思对于历史规律的客观性及人的自觉活动能动性的唯物辩证的理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题4(附答案)第四章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一、单项选择题1 .商品的本质因素是(BA.运用价值B.价值C.交换价值D.价格2 .生产商品的劳动分详细劳动和抽象劳动,其中详细劳动的作用是(D)A.创建新价值B.创建剩余价值C.创建必要价值D.创建运用价值3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劳动娴熟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运用价值所须要的劳动时间,它是以(B)A.详细劳动为尺度的B.简洁劳动为尺度的C.困难劳动为尺度的D.个别劳动为尺度的4 .商品经济是通过商品货币关系实行等价交换的经济彩式,它的基本规律是(A)A.价值规律B.刺余价值规律C.竞争规律D.货币流通规律5 .马克思说:“一切商品对它们的全部者是非运用价值,对它们的非全部者是运用价值。”这句话表明(B)A.有运用价值的不确定有价值B.商品的运用价值是对它的购买消费者而言的C.商品全部者同时获得运用价值和价值D.商品是运用价值和价值的对立统一6 .假如部门劳动生产率下降,同一劳动在单住时间内创建的(A)A.运用价值量削减,单位产品的价值量增加B.运用价值量削减,单位产品的价值量削减C.价值量增加,单位产品的价值量增加D.价值量削减,单位产品的价值量削减7,对“劳动是财宝之父,土地是财宝之母”这句话的正确说明是(D)A.劳动和土地都是价值的源泉B.劳动创建运用价值,土地形成价值C.劳动是创建价值的外部条件,土地1是价值的真正源泉D.劳动必需和自然物相结合才能创建出物质财宝8 .商品内在的运用价值及价值的冲突,其完备的外在表现是(C)A.商品及商品之间的对立B.私人劳动及社会劳动之间的对立C.商品及货币之间的对立D.资本及雇佣劳动之间的对立9 .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它的作用是通过(D)A.生产者之间的竞争实现的B.消费者之间的竞争实现的C.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竞争实现的D.价格机制、供求机制和竞争机制实现的10 .在商品经济中,形成价值的抽象劳动的支出必需借助于(A)A.详细劳动B.剩余劳动C.商品的生产形式D.资本主义生产方式11 .商品生产者要获得更多收益必需使生产商品的(D)A.个别劳动时间等于倍加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B.个别劳动时间等于社会必臬劳动时间C.个别劳动时间大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D.个别劳动时间小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12 .正确相识价值创建和财宝生产的关系,关键是运用(A)A.劳动二重性学说B.资本有机构成学C.轲余价值学说D.平均利润学说13 .货币之所以能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是因为(B)A.它能衡量其他商品价值的大小B.它是社会劳动的产物,本身具有价值C.它具有计量单位D.它可以是观念上的货币14 .资本集中的方式是(C)A.资本积聚和资本枳累B.竞争和剩余价值的资本化C.竞争和信用D.简洁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15 .资本主义地租是(B)A.平均利泗转化来的B.超额利润转化来的C.垄断利泗转化来的D.企业利泗转化来的16 .资本是一种运动,资本循环是从(A)A.资本运动的形式和条件方面探讨资本的运动B.资本运动的速度方面探讨资本的运动C.资本运动的实现条件方面探讨资本的运动D.资本运动的冲突性方面探讨资本的运动17 .资本循环的三种职能形式是(C)A.产业资本、商业资本、借贷资本B.固定资本、流淌资本、生产资本C.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D.不变资本、可变资本、流通资本18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是(C)A.生产过剩的危机B.生产不足的危机C.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D.生产确定过剩的危机19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呈现出周期性的缘由在于(B)A.资本主义范本冲突B.资本主义基本冲突运动的特点C.资本主义的基本冲突周期性D.资本主义再生产的周期性20 .下列实物彩态的资本中,同时属于生产资本、不变资本和固定资本的是(C)A.原料和燃料BJ办助材料C.机器设备D.商业设施21 .产业资本划分为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的依据是资本各个部分(D)A.在价值增殖过程中的作用不同B.价值周转方式不同C.存在的物质彩态不同D.在循环中的职能不同22 .加快资本周转,可以增加年轲余价值量和提高年剩余价值率,根本是因为(B)A.预付的资本总量增加了B.实际发挥作用的可变资本增加了D.流通对生产的反作用D.轲余价值率提高了O23 .最显明体现资本主义国家实质的国家职能是(A)A.政治职能B.经济职能C.社会职能D,对外交往职能24 .资本主义法制的核心是(B)A.民法B.宪法C.刑法D.行政法25 .美国实行权力制衡的组织形式,其中立法权属于(A)A.国会B.总统C.最高法院D.最高检察院26 .资本主义国家的选举的实质是(C)A.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分权B.每个公民都能通过竞选参及政治活动,表达自己的愿望和要求C.协调统治阶级内部利益关系和冲突的重要措施D.人民当家作主27 .资本主义政党制度的实质是(D)A.允许工人阶级及其政党参及国家政治生活B.允许马克思主义政党独立执政C.不受资本主义国家政权的资本主义性质制约D.资产阶级选择自己的国家管理者,实现其内部利益平衡的政治机制28 .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核心是(C)A.文学、艺术和宗教B.道德、伦理C.政治思想和法律思想D.哲学、历史二、多项选择题1 .关于全部制和全部权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CD)A.全部制是全部权的基础B.全部权是全部制的基础C.全部制确定着全部校,全部权是全部制的法律形态,它是反映着经济关系的意志关系D.同一种全部制可以有不同的全部权2 .价值是商品的本质属性,它是(ABCD)A.凝聚在商品中的抽象劳动B.商品的社会属性C.交换价值的基础D.反映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关系3 .生产商品的劳动二支性是指(CD)A.个别劳动B.社会劳动C.详细劳动D.抽象劳动4 .货币的本质通过它的职能体现出来,货币有多种职能,其中最基本的职能是(AB)A.价值尺度B.流通手段C.支付手段D.贮藏手段和世界货币5 .以下对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的说法正确的是(ABD)A.是对古典政治经济学劳动价值论的批判、继承和发展B.是剩余价值理论的基础C.是探讨价值安排的理论D.为揭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本质奠定了理论基础6 .荷洁商品经济中所包括的各种冲突主要是(ACD)A.运用价值如价值的冲突B.价值和交换价值的冲突C.详细劳动和拈象劳动的冲突D.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冲突7 .运用价值、交换价值、价值三者之间的关系是(ABCD)A.运用价值是交换价值和价值的物质担当者8 .交换价值和价值寓于运用价值之中C.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和内容D.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8 .一切商品都包含着运用价值和价值二因素,商品是运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这表明(ABCD)A.缺少运用价值和价值任何一方面,都不能成为商品B.没有运用价值就没有价值C.有运用价值,但不是劳动产品,也不是商品D.有运用价值,也是劳动产品,但只是供生产者自己消费,也不是商品9 .影响市场上商品价格变更的规律有(ABCD)A.商品价值的变更B.货币价值的变更C.供求关系的变更D.平均利润率的变更10 .价值规律的内容和要求是(ABC)A.两面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确定B.商品交换以商品的价值量为基础C.商品交换必需实行等价交换D.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11 .详细劳动和抽象劳动的区分是(ACD)A.详细劳动是劳动的详细形式,抽象劳动是一般人类劳动B.详细劳动是体力劳动,抽象劳动是脑力劳动C.详细劳动反映人及自然的关系,抽象劳动反映社会生产关系D.详细劳动不是运用价值的唯一源泉,抽象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12.在下列几种价值形式中,没有本质区分的两种形式是(CD)A.简洁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B.扩大的价值形式C.一般价值形式D.货币形式13 .价格受市场供求的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不是对价值规律作用的否定,而是价值规律作用的表现形式,这是因为(BCD)A.商品交换都是依据价格及价值相一样的原则进行的B.从商品交换的总体看,价格总额及价值总额是相等的C.从商品交换的较长时间看,价格及价值是趋于一样的D.各种商品价格的波动,是以各自的价值为基础的14 .在商品经济运行中,价值、价格、供求三者之间的关系是(Ae)A.价格受供求关系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B.价格受价值影响,随供求关系变更而变动C.价格由价值确定,反映价值并反映供求关系D.价格由价值确定,反映价值但不反映供求关系15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及马克思所处的时代相比,深化对创建价值的劳动的相识主要有(ABD)A.劳动的科技含量和学问含量增加了B.科技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劳动在劳动总量中的比重增加了C.农业劳动已成为物质生产劳动的基本形式D.在总的劳动消耗量中物化劳动的比生增加而活劳动的比变相对削减了16 .价值规律发挥作用的表现形式有(AD)A.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B.价格困绕交换价值上下波动C.价格困绕成本价格上下波动D.市场价格围绕生产价格上下波动17 .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和生产这种商品的(BC)A.劳动生产率成正比B.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C.劳动生产率成反比D.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反比18 .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结果是(ABCD)A.生产出新的运用价值B.转移了生产资料的价值C.再生产劳动力的价值D.创建出轲余价值19 .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包括(ACD)A.维持劳动者生存所须要的生活资料价值B.劳动者维持生产所必需的生产资料价值C.哺育子女所须要的生活资料价值D.劳动者的教化和培训费用20 .资本区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意义在于(ABD)A.进一步揭示了轲余价值的真正源泉B.为计算剩余价值率供应了科学依据C.为计算资本周转速度供应了依据D.为平均利泗、生产价格理论奠定了基础21 .借贷资本的特点是(ABCD)A.一种资本商品B.一种商品资本C.一种全部权资本D.具有特别的运动形式22 .在数量上相当于平均利泗的剥削收入有(ABD)A.产业利泗B.商业利润C借贷利息D.银行利润23 .在资本主义现实中,剩余价值是实行各种转化形式出现的,它们有(CD)A.成本B.IWC.利涧D.利息25 .确定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剃余价值生产的共同点(ABCD)A.都体现若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关系B.都延长了轲余劳动时间C.都增加了剩余价值量D.都提高了轲余价值率26 .剩余价值规律(ABCD)A.揭示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和达到目的的手段B.反映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C.在资本主义社会起主导作用D.确定资本主义生产的主要方面和主要过福27 .纺织厂的资本家购买的用于生产的棉花属于(AD)A.不变资本B.固定资本C.可变资本D.流淌资本28 .资本主义劳动过科同其他劳动过程相比较体现出来的特点是(CD)A.创建新的运用价值B.创建新的价值C.工人在资本家监督下劳动,他们的劳动属于资本家D.劳动产品归资本家全部31 .资本积累规模的大小取决于(ABCD)A.对工人的剥削程度B.预付资本量的大小C.所用资本和所费资本之间的差额D.劳动生产率的凹凸32 .其次次世界大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工人工作日有所缩短,这表明(BCD)A.对工人剥削程度有所减轻B.劳动生产率明显提高C.必要劳动时间大为缩短D.相对剩余价值成为主要剥削形式33 .确定剌余价值生产、相对剩余价值生产和超额剩余价值生产的关系是(AD)A.确定剩余价值生产是相对轲余价值生产的动身点B.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是确定剩余价值生产的动身点C.超额剩余价值生产是确定剌余价值生产的动身点D.超额剩余价值生产是变相的相对剩余价值生产34 .资本积累和犷大再生产的客观必定性是由(CD)A.社会再生产的规律确定的B.社会再生产的形式确定的C.轲余价值规律确定的D.竞争规律确定的35 .下列现象掩盖资本主义剥削实质的是(CD)A.资本总是表现为确定的物B.不变资本只是剩余价值生产的条件C.资本主义工资是工人全部劳动的酬劳D.资本主义利润是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36 .资本积累、积聚和集中的相互关系是(ACD)A.资本集中是资本枳累的干脆结果B.资本积聚是资本积累的实现条件C.资本积聚有利于资本集中D.资本快速集中会加快资本积累37 .资本积累中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使资本对劳动力的需求日益相对削减,表现为(BC)A.原有资本有机构成不变,追加资本有机构成提高,资本对劳动力需求的辎定量增加,相对量削减B.原有资本有机构成提高,出现机器排挤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