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感染暴发报告及处置.ppt
医院感染暴发报告、处置及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医院感染暴发事件,1、1991年11月,某医院发生新生儿鼠伤寒沙门氏菌暴发流行,55人发病,23人死亡。2、1992年9月,某医院发生志贺氏痢疾杆菌暴发,26人感染,10人死亡。3、1993年3月,某市医院14名新生儿柯萨奇B病毒感染,10名死亡。4、1993年,某市妇儿医院44名新生儿柯萨奇B型病毒感染,15名死亡。5、1998年,某市妇儿医院发生166名产妇手术切口的非结核分支杆菌感染。6、2001年,某医院儿科心脏手术后18例肺炎克雷伯氏杆菌血液感染。,【事件回放】2009年9月3日起,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新生儿科9名新生儿相继出现发热、心率加快、肝脾肿大等临床症状,其中8名新生儿于9月5日至15日期间发生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相继死亡,1名新生儿经医院治疗好转。卫生部于9月23日接到该事件的举报信息,此后展开调查。【深度分析】卫生部和省级专家组调查认为:该事件为医院感染所致,是一起严重医院感染事件。调查中发现该院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医院管理工作松懈,医疗安全意识不强;二是忽视医院感染管理,未尽感染防控职责;三是缺失医院感染监测,瞒报医院感染事件,医院新生儿科在短时间内连续发生多起感染和死亡病例,医院未予报告,存在瞒报重大医院感染事件的事实;四是感染防控工作薄弱,诸多环节存在隐患。【新闻延伸】1、撤销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院长和主管副院长的职务。2、免去医院医务部、护理部等有关职能部门负责人的职务。3、免去医院新生儿科主任、护士长的职务;4、交大一附院补偿每位死亡患儿家属18万元,并退已经缴纳的医疗费用。,西安八位新生儿集体死亡 制度漏洞之殇?,深圳妇儿医院感染事件开庭 46人索赔2681万,首宗开庭案索赔金额达303万元,1998年4月至5月,深圳市妇儿医院发生了严重的医院感染暴发事件,该院1998年4月3日至5月27日,共计手术292例,至8月20日止,发生感染166例,切口感染率为56.85%。,1994年秋,深圳市妇儿医院发生轮状病毒感染爆发,44名新生儿发病,15名儿童死亡。院长被判三年有期徒刑,副市长撤职。,医院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声誉严重受损,医院经营状况一落千丈,医院感染控制工作看似不挣钱,但可以省大钱,卫生部关于天津市蓟县妇幼保健院新生儿医院感染事件的通报,2009年3月,天津市蓟县妇幼保健院发生新生儿医院感染事件,6例重症感染患儿中有5例患儿死亡。该事件后果严重,造成不良社会影响。,经过调查,确定该事件是由于天津市蓟县妇幼保健院新生儿室管理混乱并存在严重医疗缺陷造成的一起严重的新生儿医院感染事件。,一是漠视工作要求,存在安全隐患。二是责任意识淡化,管理工作松懈。三是建筑布局不合理,基本条件不完善。四是忽视医院感染防控工作,缺乏医院感染事件报告意识。五是消毒及诊疗措施不当,存在严重医疗缺陷。,卫生部关于山西省太原公交公司职工医院、山西煤炭中心医院血液透析感染事件的通报,经调查,有47名患者在太原公交公司职工医院进行血液透析,2008年12月至2009年1月,医院对47名患者进行检测的结果表明,20名患者丙肝抗体阳性。20名丙肝阳性患者中有14名患者曾在山西煤炭中心医院进行血液透析。经对太原公交公司职工医院和山西煤炭中心医院的现场检查,两所医院违反了医院感染管理办法、血液透析器复用操作规范,存在血液透析患者感染丙肝的隐患。,一是缺失有关规章制度二是重复使用一次性血液透析器三是存在诸多交叉感染的隐患,霍山血透感染事件始末:,自2003年以来,霍山县医院先后接待了201名血透患者。事发时血透病人58人,其中有34例患者血样进行了丙肝病毒核酸检测,有28例阳性,其中9例为入院前感染。依据卫生部丙肝诊断标准,经国家和省专家组联合诊断,有19例患者初步诊断为医院感染,累计感染率达到32.76%。,12月9日,安徽省卫生厅对此提出了五条处理意见:,要求霍山县医院血透室停业整顿;由市级医院接收原在霍山县医院血透的病人的诊治工作;立即组织调查事件原因;做好病人的安抚、解释和善后工作;依法依规对责任人进行处理。,霍山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成立了以县长为组长的调查工作领导小组,要求各相关单位迅速抓好整改落实,做到明确责任、问题整改、安抚治疗、调查处理、宣传解释、保障服务“六到位”,并举一反三,开展全面大检查,严格采取措施坚决杜绝县内其他卫生医疗结构出现类似事情。,媒体曝光患者反映:,事实上,霍山县医院血透室的管理漏洞并非一天两天。“环境不好,很脏”。“血透室不是封闭的,很多病人透析时家属也在旁边,还有小孩跑进来玩。夏天的时候苍蝇蚊子都在里面飞,做血透的时候手不能动,垫手的纸也没换过,都是这个病人用了下面病人接着用。护士给我们打针穿刺的时候手也没有严格消毒,经常都不戴手套。”“直到今年4月份,透析时所用的导管才改成一次性的,都是“这次用了,消毒之后下次来再接着用。”,事件处理及归因,霍山县医院院长叶义军作为医疗安全和医疗质量的第一责任人,也是医院感染管理的第一责任人,未能认真履行职责,疏于防范和管理,且对事件发生反应不力、处置不当,没有及时上报,对此事负有领导责任,免去其县医院院长和党总支书记职务、给予党内严重警告处分;县医院血透室负责人、护士长田学翡工作管理不力,有章不循,血透操作不规范,产生交叉丙肝阳性感染的可能性增大,在此事中负有直接责任,给予留党察看一年和行政撤职处分;医疗质量管理科科长兼院感办主任王芳云行政记大过处分;副院长潘家东、朱运武行政记过处分;医务科科长李军行政记过处分;护理部主任朱存华行政记过处分。,2010年01月08日 中国青年报:标题,就是这样一家硬件条件在当地还算不错的医院,近日被安庆市卫生局查出,进行血透治疗的患者中有人感染了丙肝。目前市卫生局还没有公布患者名单。12月21日,6名患者来到安庆市卫生局投诉称,他们在宜城医院进行血透期间感染了丙肝,并称除他们之外,医院里还有患者也一样感染了丙肝。“2009年12月,从媒体上看到“霍山丙肝事件”的报道后,在宜城医院做血透的病友感到压力一天比一天大,几名患者决定向卫生部门反映这一情况。”“上一个刚用完,没过多久,下一个接着再用,消毒不彻底。”,安徽安庆血透者医院噩梦:老病没治好,又添新病,2003年2月首次发现于广东后波及香港以及越南的河内等地,并迅速蔓延到世界 27 个国家和地区。SARS是一种由变异的冠状病毒引起的高传染性呼吸综合症,大部分感染者表现出急性呼吸困难综合症(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和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根据卫生部的统计,截至2003年5月18日12时,全国内地共累计报告非典型肺炎病例4698例,其中医务人员917例,治愈出院1529例,死亡224例。在SARS防控中以身殉职的医务人员共17人,其中内地6人,香港6人,台湾地区5人。【深度分析】SARS问题的本质是感染控制问题。起因是社区感染,但其疫情的发展、失控多数与医院感染密切相关;SARS的最后控制也是得力于良好的医院感染控制措施!按卫生部正式公布:医务人员感染率18.38%。,SRAS之殇 举国之痛,面临的形势,SARS的传播警示:传染病在医院内传播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频发、难治的多重耐药菌流行对患者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 侵入性诊疗技术广泛应用增加了医院感染的危险性 医院感染易感人群不断增加和扩大老龄化、化疗、病毒携带 者等.,医院感染暴发事件的传播环节在发生改变,传统经消化道传播的疾病较前减少,而经血液、经呼吸道、或直接接触污染导致的感染增加有资料表明全球死因分析中死于各种感染者占38%,发生交叉感染,护士洗手不合格,无菌操作不规范,滥用抗生素,病人抵抗力差,病室环境不合格,医院感染暴发因素,存在问题?追踪与反思:,1.监督管理不到位产生的漏洞 医院虽然设置院感办、护理部、医务科三个科室,分别承担着院内感染、护士培训、医生专业业务指导管理和督查的责任。但在实际运行中,三科室的管理制度只是写在墙上,没有认真检查执行情况。,医院感染爆发暴露出管理漏洞,调查结果显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管理和发展中暴露出来的诸多问题亟待解决,2.一些医务人员医院感染管理知识、责任心缺失,操作人员没有按照要求操作规程、手卫生规范、消毒技术规范,感染和非感染病人缺少隔离意识,医护人员没有注意细节。3面对缺乏相关医学知识的患者而医务人员对此却未履行告知职责,甚至麻木不仁。4、建筑布局设置不符合规范要求,为贯彻落实医院感染管理办法,进一步规范医院感染暴发报告和处置的管理工作,最大限度地降低医院感染对患者造成的危害,保障医疗安全,卫生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组织专家研究制定了医院感染暴发报告及处置管理规范。,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于2009年7月20日以卫医政发200973号发布医院感染暴发报告及处置管理规范,规范自2009年10月1日起施行。,规范出台的背景,一、医院感染的早报告是感染控制的关键;二、医院报告法律意识淡薄,医院主动报告的很少;三、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对报告的流程、内容、各方责任没有 规定,操作性不强,院感暴发与传染病的处置原则相类似,强调“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因此,医院应该建立完善的内部制度,妥善预防和处理院感。,规范亮点,亮点之一:报告范围增“疑似院感”规范第三条明确规定,医院感染暴发报告范围包括疑似医院感染暴发和医院感染暴发。与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相比,对疑似医院感染暴发的报告是新增内容。,规范亮点,医院感染暴发(hospital infection outbreak)是指在特定人群中短时间内医院感染的发生率超过基础水平的现象。2006年卫生部颁布的医院感染管理办法中规定,医院感染暴发是指在医疗机构或其科室的患者中,短时间内发生3例以上同种同源感染病例的现象。,规范亮点,根据规范规定,疑似医院感染暴发是指在医疗机构或其科室的患者中,短时间内出现3例以上临床症候群相似、怀疑有共同感染源的感染病例,或者3例以上怀疑有共同感染源或感染途径的感染病例现象。这些病例虽然尚未经过病原学检测,但有可能是医院感染暴发。,规范亮点,之所以将疑似情形纳入报告范围,是因为一些医疗机构没有条件做病原学监测,无法达到以往规定中“医院感染暴发”定义的标准,但遗漏掉这些疑似病例的报告,则有可能造成感染的蔓延。这条新规定也有利于医疗机构早期判断医院感染暴发端倪,从而采取相应措施。,规范亮点,亮点之二:明确了逐级报告责任之前的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对每级机构向上级报告的时间作出了规定,但对报告的流程、内容、各方责任没有进行区分。目前大部分院感暴发的报告流程不十分明确,卫生部经常通过多种途径得到相关信息。规范规定的院感暴发“分级报告”原则,明确了医院和各级卫生行政部门的报告内容和承担的责任:医院要主动报告;县级卫生行政部门不承担确认责任;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要对“疑似院感”进行确认,确认院感暴发后,或进行处置,或继续上报卫生部。,规范亮点,规范第十条规定,医院需要报告的情形是:5例以上疑似医院感染暴发,3例以上医院感染暴发,应当于12小时内向所在地县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并同时向所在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县级卫生行政部门接到报告后,应当于24小时内逐级上报至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规范亮点,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接到报告后组织专家进行调查,确认后,应当于24小时内上报至卫生部的情形是:5例以上医院感染暴发,由于医院感染暴发直接导致患者死亡,由于医院感染暴发导致3人以上人身损害后果。,规范亮点,中医医院(含中西医结合医院、民族医医院)发生医院感染暴发的,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当会同省级中医药管理部门共同组织专家进行调查,确认发生以上情形的,省级中医药管理部门应当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报告。,规范亮点,规范第十四条对省级卫生行政部门上报内容的规定是新增的。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和省级中医药管理部门上报卫生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医院感染暴发信息,内容包括:医院感染暴发发生的时间和地点、感染初步诊断、累计感染人数、感染者目前健康状况、感染者主要临床症候群、疑似或者确认病原体、感染源、感染途径及事件原因分析、相关危险因素主要检测结果、采取的控制措施、事件结果及下一步整改工作情况等。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可以根据本规范要求,结合实际制订本辖区内的各级各类医院上报医院感染暴发信息的具体要求。,规范亮点,按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的情形(第十三条):(一)10例以上的医院感染暴发;(二)发生特殊病原体或者新发病原体的医院感染;(三)可能造成重大公共影响或者严重后果的医院感染。,规范亮点,报告的时限、形式、内容依据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试行版):在2小时内向所在地县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并同时向所在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所在地的县级卫生行政部门确认后,应当在2小时内逐级上报至省级卫生行政部门。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进行调查,确认发生以下情形的,应当在2小时内上报至卫生部。,规范亮点,医疗机构发生的医院感染属于法定传染病的,应当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的规定进行报告和处理。,规范亮点,亮点之三:进一步明确职责 医院应当建立医院感染暴发报告管理责任制;明确法定代表人为第一责任人,制订并落实医院感染暴发报告的规章制度、工作程序和处置工作预案,有效控制医院感染暴发;应当明确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医院感染管理部门、医院感染管理专(兼)职人员及相关部门医务人员在医院感染暴发报告及处置工作中的职责,做到分工明确,反应快速,管理规范。,规范亮点,县级及以上地方卫生、中医药行政部门应当建立并完善医院感染暴发报告及处置管理的工作程序,提高医院感染暴发的防控和处置水平。,规范亮点,卫生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负责组织对重大医院感染暴发事件进行调查和业务指导。各级卫生、中医药行政部门负责组织对本辖区内的医院感染暴发事件进行调查和业务指导。,规范亮点,亮点之四:进一步强调了暴发的处置和管理医院发生疑似医院感染暴发或者医院感染暴发,应当及时采取有效处理措施,控制感染源,切断传播途径,积极实施医疗救治,保障医疗安全。,规范亮点,医院发生疑似或者确认医院感染暴发时,应当及时开展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环境卫生学检测以及有关的标本采集、病原学检查等工作。,规范亮点,县级及以上地方卫生行政部门接到报告后,应当及时组织有关专家指导医院开展医院感染暴发的医疗救治及调查处置工作,提供相应的技术支持。卫生部接到报告后,可以根据实际需要组织有关专家提供技术支持,降低医院感染对患者的危害。,规范亮点,省级卫生、中医药行政部门可以委托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控制中心,开展本辖区内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及医院感染暴发报告和处置工作的质量管理。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及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控制中心应当对本辖区内的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及医院感染暴发的报告、处置工作进行质量评估和检查指导。,如何贯彻执行规范,一、制定配套文件和制度县级及以上地方卫生、中医药行政部门应当建立并完善医院感染暴发报告及处置管理的工作程序,提高医院感染暴发的防控和处置水平。医疗机构制订并落实医院感染暴发报告的规章制度、工作程序和处置工作预案。,如何贯彻执行规范,二、进一步明确职责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卫生行政部门职责的界定医疗机构内部的职责界定,如何贯彻执行规范,三、依据规范开展质量管理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及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控制中心应当对本辖区内的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及医院感染暴发的报告、处置工作进行质量评估和检查指导。,如何贯彻执行规范,四、开展培训,强化报告意识,提高处置能力。,适用的法律、法规,常见违法行为:1、未建立或不落实医院感染暴发报告的规章制度、工作程序和处置工作预案。2、医院感染暴发报告不及时,瞒报、缓报和谎报或者授意他人瞒报、缓报和谎报。,适用的法律、法规,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第三十三条:医疗机构违反本办法,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责令改正,逾期不改的,给予警告并通报批评;情节严重的,对主要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给予降级或者撤职的行政处分:(一)未建立或者未落实医院感染管理的规章制度、工作规范;,适用的法律、法规,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第三十四条 医疗机构违反本办法规定,未采取预防和控制措施或者发生医院感染未及时采取控制措施,造成医院感染暴发、传染病传播或者其他严重后果的,对负有责任的主管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给予降级、撤职、开除的行政处分;情节严重的,依照传染病防治法第六十九条规定,可以依法吊销有关责任人员的执业证书;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适用的法律、法规,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第三十五条:医疗机构发生医院感染暴发事件未按本办法规定报告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通报批评;造成严重后果的,对负有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降级、撤职、开除的处分。,适用的法律、法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 第三十八条:医疗机构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地方卫生行政部门责令改正、通报批评、给予警告;情节严重的,会同有关部门对主要负责人、负有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责任人员依法给予降级、撤职的行政处分;造成传染病传播、流行或者对社会公众健康造成其它严重危害后果,构成犯罪的,依据刑法追究刑事责任:(一)未建立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的;(二)未指定相关部门和人员负责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工作的;(三)瞒报、缓报、谎报发现的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疑似病人的。,适用的法律、法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 第四十条:执行职务的医疗卫生人员瞒报、缓报、谎报传染病疫情的,由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给予警告,情节严重的,责令暂停六个月以上一年以下执业活动,或者吊销其执业证书。责任报告单位和事件发生单位瞒报、缓报、谎报或授意他人不报告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或传染病疫情的,对其主要领导、主管人员和直接责任人由其单位或上级主管机关给予行政处分,造成疫情播散或事态恶化等严重后果的,由司法机关追究其刑事责任。,适用的法律、法规,执业医师法第三十七条:医师在执业活动中,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 给予警告或者责令暂停六个月以上一年以下执业活动;情节严重的,吊销其执业证书;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 刑事责任:(一)违反卫生行政规章制度或者技术操作规范,造成严重后果的;,病原微生物实验室 生物安全管理,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总理温家宝11月12日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424号)。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已经2004年11月5国务院第69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病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 第四条 国家对病原微生物实行分类管理,对实验室实行分级管理。第五条 国家实行统一的实验室生物安全标准。实验室应当符合国家标准和要求。第六条 实验室的设立单位及其主管部门负责实验室日常活动的管理,承担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检查、维护实验设施、设备,控制实验室感染的职责。,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病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 第二章 病原微生物的分类和管理 第七条 国家根据病原微生物的传染性、感染后对个体或者群体的危害程度,将病原微生物分为四类:,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病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 第一类病原微生物,是指能够引起人类或者动物非 常严重疾病的微生物,以及我国尚未发现或者已经 宣布消灭的微生物。第二类病原微生物,是指能够引起人类或者动物严 重疾病,比较容易直接或者间接在人与人、动物与 人、动物与动物间传播的微生物。,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病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 第三类病原微生物,是指能够引起人类或者动物疾 病,但一般情况下对人、动物或者环境不构成严重 危害,传播风险有限,实验室感染后很少引起严重 疾病,并且具备有效治疗和预防措施的微生物。第四类病原微生物,是指在通常情况下不会引起人 类 或者动物疾病的微生物。第一类、第二类病原微生物统称为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病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 第九条 采集病原微生物样本应当具备下列条件:(一)具有与采集病原微生物样本所需要的生物安全防护水平 相适应的设备;(二)具有掌握相关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的工作人员;(三)具有有效的防止病原微生物扩散和感染的措施;(四)具有保证病原微生物样本质量的技术方法和手段。采集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样本的工作人员在采集过程中应当防止病原微生物扩散和感染,并对样本的来源、采集过程和方法等作详细记录。,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病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 第十一条 运输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者样本,应当具备下列条件:(一)运输目的、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的用途和接收单位符合国务院卫生主管部门或者兽医主管部门的规定;(二)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者样本的容器应当密封,容器或者包装材料还应当符合防水、防破损、防外泄、耐高(低)温、耐高压的要求;(三)容器或者包装材料上应当印有国务院卫生主管部门或者兽医主管部门规定的生物危险标识、警告用语和提示用语。第十二条 运输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者样本,应当由不少于人的专人护送,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严防发生被盗、被抢、丢失、泄漏事件。,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病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 第三章实验室的设立与管理第十八条 国家根据实验室对病原微生物的生物安全防护水平,并依照实验室生物安全国家标准的规定,将实验室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四级。第十九条 新建、改建、扩建三级、四级实验室应当遵守下列规定:(一)符合国家生物安全实验室体系规划并依法履行有关审批手续;(二)经国务院科技主管部门审查同意;(三)符合国家生物安全实验室建筑技术规范;(四)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的规定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并经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审查批准;(五)生物安全防护级别与其拟从事的实验活动相适应。,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病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 第二十条 三级、四级实验室应当通过实验室国家认可。国务院认证认可监督管理部门确定的认可机构应当依照实验室生物安全国家标准以及本条例的有关规定,对三级、四级实验室进行认可;实验室通过认可的,颁发相应级别的生物安全实验室证书。证书有效期为年。第二十一条 一级、二级实验室不得从事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实验活动。三级、四级实验室从事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实验活动,应当具备下列条件:(一)实验目的和拟从事的实验活动符合国务院卫生主管部门或者兽医主管部门的规定;(二)通过实验室国家认可;(三)具有与拟从事的实验活动相适应的工作人员;(四)工程质量经建筑主管部门依法检测验收合格。,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病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 第二十五条 新建、改建或者扩建一级、二级实验室,应当向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卫生主管部门或者兽医主管部门备案。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卫生主管部门或者兽医主管部门应当每年将备案情况汇总后报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主管部门或者兽医主管部门。第三十一条 实验室的设立单位负责实验室的生物安全管理。,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病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 第四章 实验室感染控制 第四十二条 实验室的设立单位应当指定专门的机构或者人员承担实验室感染控制工作,定期检查实验室的生物安全防护、病原微生物菌(毒)种和样本保存与使用、安全操作、实验室排放的废水和废气以及其他废物处置等规章制度的实施情况。负责实验室感染控制工作的机构或者人员应当具有与该实验室中的病原微生物有关的传染病防治知识,并定期调查、了解实验室工作人员的健康状况。,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病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 第四十三条 实验室工作人员出现与本实验室从事的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相关实验活动有关的感染临床症状或者体征时,实验室负责人应当向负责实验室感染控制工作的机构或者人员报告,同时派专人陪同及时就诊;实验室工作人员应当将近期所接触的病原微生物的种类和危险程度如实告知诊治医疗机构。接诊的医疗机构应当及时救治;不具备相应救治条件的,应当依照规定将感染的实验室工作人员转诊至具备相应传染病救治条件的医疗机构;具备相应传染病救治条件的医疗机构应当接诊治疗,不得拒绝救治。,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病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 第四十四条 实验室发生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泄漏时,实验室工作人员应当立即采取控制措施,防止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扩散,并同时向负责实验室感染控制工作的机构或者人员报告。第四十五条 负责实验室感染控制工作的机构或者人员接到本条例第四十三条、第四十四条规定的报告后,应当立即启动实验室感染应急处置预案,并组织人员对该实验室生物安全状况等情况进行调查;确认发生实验室感染或者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泄漏的,应当依照本条例第十七条的规定进行报告,并同时采取控制措施,对有关人员进行医学观察或者隔离治疗,封闭实验室,防止扩散。,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病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 第四十六条 卫生主管部门或者兽医主管部门接到关于实验室发生工作人员感染事故或者病原微生物泄漏事件的报告,或者发现实验室从事病原微生物相关实验活动造成实验室感染事故的,应当立即组织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和医疗机构以及其他有关机构依法采取下列预防、控制措施:,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病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一)封闭被病原微生物污染的实验室或者可能造成病原微生物扩散的场所;(二)开展流行病学调查;(三)对病人进行隔离治疗,对相关人员进行医学检查;(四)对密切接触者进行医学观察;(五)进行现场消毒;(六)对染疫或者疑似染疫的动物采取隔离、扑杀等措施;(七)其他需要采取的预防、控制措施。,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病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 第四十七条 医疗机构或者兽医医疗机构及其执行职务的医务人员发现由于实验室感染而引起的与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相关的传染病病人、疑似传染病病人或者患有疫病、疑似患有疫病的动物,诊治的医疗机构或者兽医医疗机构应当在小时内报告所在地的县级人民政府卫生主管部门或者兽医主管部门;接到报告的卫生主管部门或者兽医主管部门应当在小时内通报实验室所在地的县级人民政府卫生主管部门或者兽医主管部门。接到通报的卫生主管部门或者兽医主管部门应当依照本条例第四十六条的规定采取预防、控制措施。,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病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 第四十八条 发生病原微生物扩散,有可能造成传染病暴发、流行时,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主管部门或者兽医主管部门应当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以及实验室感染应急处置预案进行处理。,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病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 第六章法律责任 第五条 国家实行统一的实验室生物安全标准。实验室应当符合国家标准和要求。第六条 实验室的设立单位及其主管部门负责实验室日常活动的管理,承担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检查、维护实验设施、设备,控制实验室感染的职责。,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病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 第六十五条 实验室工作人员出现该实验室从事的病原微生物相关实验活动有关的感染临床症状或者体征,以及实验室发生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泄漏时,实验室负责人、实验室工作人员、负责实验室感染控制的专门机构或者人员未依照规定报告,或者未依照规定采取控制措施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主管部门、兽医主管部门依照各自职责,责令限期改正,给予警告;造成传染病传播、流行或者其他严重后果的,由其设立单位对实验室主要负责人、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撤职、开除的处分;有许可证件的,并由原发证部门吊销有关许可证件;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病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 第六十六条 造成传染病传播、流行以及其他严重后果的,由实验室的设立单位对实验室主要负责人、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降级、撤职、开除的处分;有许可证件的,并由原发证部门吊销有关许可证件;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第六十七条 发生病原微生物被盗、被抢、丢失、泄漏,承运单位、护送人、保藏机构和实验室的设立单位未依照本条例的规定报告的,由所在地的县级人民政府卫生主管部门或者兽医主管部门给予警告;造成传染病传播、流行或者其他严重后果的,由实验室的设立单位或者承运单位、保藏机构的上级主管部门对主要负责人、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撤职、开除的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反思?!,结论,原由!,医院通常的选择是前者。这其中,反映出的不只是霍山县医院,更是诸多基层医院的共同窘境。,无奈在“成本”与“安全”间抉择,患者在成本和安全 之间,其实是更多 地受制于经济困 扰,更显无奈。,公众评论,在市场经济下苦苦挣扎的基层医院,既承担公共医疗的职责,又要面对收入低下、人心不稳的困境,在服务与盈利之间彷徨已非一日。实际上,基层医院的生存现状折射的是医疗卫生资源和医疗保障不健全、不公平的事实。基层医疗卫生资源分配严重不平衡的情况一日不解决,医疗保障体系一日不健全,基层医院的困境就不可能消除,服务水平难以真正提高,管理漏洞难以补上。,由于医疗服务的价廉与安全难以两全,导致家境困难对简陋的基层医疗服务环境默默忍受。,执行力理论的提出执行力是管理学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近年来管理学研究的热点之一执行如何完成任务的学问Execution:The Discipline of Getting Things Done Larry Bossidy,Ram Charan 著刘祥亚等译 原著2002年出版译著2008年出版,执行首先是一种意识如果对执行没有强烈的意识,不能每时每刻都想着执行,那么要想提升执行力,几乎是不可能的。执行是一种科学提升组织执行力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建立并完善“组织执行体系”,以体系、结构解决这个难题才是最有效、最持久的方法。执行是一种意志参与者必须坚定决心,以实际行动来实践设定的目标、标准。它需要年复一年的持续,不能有一丝松懈、懈怠。,引自:彭志强卓越执行:中国企业如何提升执行力,执行是一种文化 如果组织里的多数人都认为执行力是评判一个人重要指标,认为执行力差的员工应该被调整,每个人都习惯一评估自己的执行力,努力提升自己和团队的执行力,那么组织内就形成了执行力的文化基础终极意义上的“执行”是“行动”,是“动作”执行,贯穿了组织中的每一个人、每一个行为 执行力是行动出来的,引自:彭志强卓越执行:中国企业如何提升执行力,执行的重要性执行是落实制度的关键如果没有执行,任何正确的方针政策、任何周密的工作计划、规章制度、工作任务,都不能得到有效落实,都只能是纸上谈兵。执行力差,医院感染事件和生物不安全事件将会出现,相关报道屡见不鲜,直接影响到医疗质量、病人安全,生物试验室安全,致患者投诉增多,满意度下降,影响医院社会形象,最终给医疗卫生机构带来危机。,有人作过统计:在世界五百强里面,美国西点军校毕业出来的董事长有一千多名,副的也有二千多名,总经理 以及董事一级以上的是五千多名。任何一个商学院都没有培养出来这么多!,执行是什么?为什么任何一个商学院都没有西点军校培育的这么多优秀人才.,西点军校对学生的要求准时、守纪、严格、正直、刚毅,正是企业优秀员工必备的素质,医院执行力不强的表现1、选择性执行有利的执行,不利的就不执行;合意的执行,不合意的就不执行2、形式性执行注重大轰大嗡,花架子,表面文章,不狠抓落实3、消极性执行缺乏化解矛盾,攻坚克难的勇气4、机械性执行照本宣科,缺乏针对性、创造性;照抄照搬,经验执行,因循守旧5、低效性执行 责任不落实(几乎、好象、似乎、差不多)考核不具体(大致、大概、大约、大体),提高执行力,增强意识。执行力是医院管理成败的关键。执行不力是我国医院感染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通病,应当痛下决心纠正。要提高医院的执行力,不仅要提高医院从上到下的每一个人的执行力,而且要提高每一个科室、每一个部门的整体执行力,只有这样,才会形成医院的系统执行力,从而形成医院的执行力、竞争力。医院、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担负着医院感染有效预防和控制的重要职责,各项职能履行是否到位,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医院医疗安全、生物安全的保证。,执行三化,1.流程化(从头到尾流程化),2.明晰化(针对每一个工作内容,根据结果 要求将工作内容加以明晰化),3.操作化(把明晰的工作内容纳入操作状态),。,各级医疗机构应高度重视并切实加强院感管理,要集中时间和精力组织医务人员认真学习医院各重点部门的管理:血透室、新生儿室、手术室、供应中心和ICU、生物实验室。全面落实医院感染控制的各项措施、消毒隔离制度、职业安全防护,一次性医疗用品使用管理规范等,消除危险因素,防止院内感染暴发,实现医院感染管理的无缝衔接和生物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增加对生物实验室的安全技术高风险性管理的意识。按照卫生部有关规定实施生物实验室准入管理,增强依法执业的观念。各有关医疗、卫生、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要经常性开展自查自纠,针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认真分析原因,采取可行措施,坚持质量持续改进,保证医疗、生物实验室安全。,采取措施,你做了多少?规范落实了吗?马上行动,让纸上制度变为现实!做行动上的巨人!做好了,才是真正做了。任何成就丰功伟绩的人都是“行动上的巨人”,感染暴发控制的关键在执行力!,关注执行力就是保证实验室生物安全,谢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