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PPT文档下载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ppt

    • 资源ID:4986363       资源大小:248.63KB        全文页数:40页
    • 资源格式: PPT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ppt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华生的行为主义思想,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阿尔伯特班杜拉(Albert Bandura)生于1925年12月4日,他的出生给班氏家族带来许多的欢乐和憧憬,因为老班杜拉夫妇一直期盼着上帝能赐给他们一个儿子来继承祖业,为班氏家族来了荣耀。1969至1970年,受聘为行为科学高级研究中心的研究员;1972年,获辜根海姆研究基金奖,及美国心理学会临床心理学分会杰出科学家奖;1973年,获加州心理学会杰出科学成就奖;1974年,当选为美国心理学会主席,并受聘为史丹佛大学约丹荣誉教授;1976年,当选为史丹佛大学心理学系主任;1977年,获卡特尔奖;1979年,获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荣誉博士学位;1980年,当选美国西部心理学会主席,并获得攻击行为国际研究会杰出贡献奖,及美国心理学会杰出科学贡献奖,同年当选美国艺术及科学院院士;1989年,当选美国科学院医学部院士。此外,他还应邀担任美国心理学家、人格与社会心理学杂志、实验社会心理学杂志等20余种杂志的编辑,并经常出入美国国会听证会。多项殊荣集于一身,充分表明了学术界对班杜拉的贡献与成就的认可。,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社会学习理论主要关注的是社会化,即社会是如何影响个体以使他们掌握社会规范,并朝向社会要求的方向发展的。班杜拉认为不仅环境决定人的行为,人的认知因素也能够影响个体的行为。观察学习是人类最主要的一种学习方式,观察学习,他人所表现出来的行为及其结果进行的学习。学习者不必亲自参与活动,也不须亲自体验到强化,而只是通过观察他人在观察学习又称替代性学习,指个体通过观察一定情境中的行为,以及他们接受的强化来学习。,观察学习的过程,班杜拉认为观察学习表现为一定的过程,这个过程包括四个环节:注意过程、保持过程、动作再现过程和动机过程。1 注意:注意过程决定着个体从大量的示范事件中选取哪些信息作为观察的对象,这种选择性注意在观察学习中起着关键的作用。2 保持:将注意到的示范信息进行编码并保存在记忆中,以待日后提取。,观察学习的过程,3 动作再现:将贮存的编码信息转化为成适当的行为。观察者为了重现示范动作和产生最佳的行为模式,必须具备一定的运动技能,这一方面需要机体的成熟,另一方面需要不断实践。4 动机:这一过程决定了哪些习得的行为通过观察得以表现。班杜拉认为个体习得了某种新行为,并不一定会表现出来,因为个体还要受到强化引起的动机的调节作用。,观察学习的榜样效应,班杜拉的观察学习理论十分强调榜样的示范作用,认为人格就是在观察榜样、模仿榜样的过程中形成的,榜样的行为特征、行为动机、行为效果和价值,直接影响个体的学习行为、人格的性质和具体内容。榜样效应有四种(杨丽珠,2006)1替代反应的形成。在榜样作用下可以建立新行为、新的人格特征。2替代消退。已形成的行为或人格特征也可以通过榜样的替代而消退。例如,一个儿童十分害怕玩秋千,如果先让他观看同样荡秋千的愉快情境后,再让其玩秋千,其恐惧心理就会减轻。,观察学习的榜样效应,3反应抑制。榜样的行为结果影响已形成的行为的出现频率。当一个儿童观察榜样的行为受到惩罚时,虽然他自己并没有受到惩罚,他也会一直已获得的榜样的行为的出现。4反应抑制的解除。当榜样做出那些先前被抑制的行为后没有受到惩罚的结果时,儿童已形成的对行为的抑制可以解除。,班杜拉对强化的论述,班杜拉区别了三种类型的强化:直接强化、替代强化和自我强化。直接强化是通过外界因素对学习者的行为直接进行强化。替代性强化是学习者通过观察他人在某种情境下的行为及后果,而使自己得到强化。自我强化指个体不是依靠外在的奖赏和惩罚,而是建立自己内在的标准,对行为进行自我调节。,对班杜拉行为主义的评价,班杜拉的观察理论突破了传统的行为主义对行为的论述,而把人的行为看做是认知因素、个人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产物,这具有积极的意义。班杜拉认为人的行为习得是在观察学习过程中,通过观察榜样的行为而习得的,并因此十分重视榜样的作用,这对于儿童良好行为的习得甚至习惯的形成都有积极的意义。,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科尔伯格,劳伦斯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科尔伯格是美国当代发展心理学家,他主要致力于二通道的判断能力发展的研究,提出了“道德发展阶段理论”。科尔伯格的道德反战理论受到瑞士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的观点的影响,被称为是皮亚杰在道德发展领域的继承人。,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科尔伯格主要是从发展心理学的角度来论述道德发展的,他强调道德发展是认知发展的一部分;强调道德判断同逻辑思维能力有关;强调社会环境对道德发展有着巨大的刺激作用。科尔伯格继承了皮亚杰的理论,并开创了道德两难故事法来研究道德发展问题。,他编制了九个道德两难故事和问题,最常为人所知的一个故事便是海因茨偷药的故事:在欧洲有一位妇女患了癌症。医生认为,只有一种药可以挽救她。这种药是住在同一个镇上的一位药剂师最近发明的,药的成本为200美元,店老板却索价2000美元。在海因茨先生想尽一切办法只凑到1000美元,他求药剂师,希望把药卖便宜些,或者赊给他以后再还。药剂师回答说:“我发明这种药就是要用它来赚钱的。”海因茨没有办法,他半夜里打碎窗户为妻子偷了一剂药。“,科尔伯格让被试者听了故事后判断是非,然后提出一系列的问题让他们回答,再根据他们的回答划分道德判断发展的水平。科尔伯格测试了十多个不同国家大量的六七岁至二十一岁的被试者,发现尽管种族、文化和社会规范等各不相同,但道德判断能力随年龄增长而发展的趋势却是一致的。经过大量的实验,科尔伯格发现人的道德判断存在着一个渐进的发展过程,分为一系列不同的阶段。,科尔伯格认为,人的道德判断可分为三种水平,每种水平各有两个阶段,共六个阶段。,前习俗水平(Preconventional)大约出现在幼儿园及小学低中年级阶段。这一水平上的儿童已具备关于是非善恶的社会准则和道德要求,但他们是从行动的结果及与自身的利害关系来判断是非的。规则真实地存在于自身以外,它不是内化的。儿童遵守权威人物制定的规则的目的是避免惩罚或者获得个人报偿。道德是自私的。公正的意义是一个人能够获得成功,或能得到使个人感到满意的东西。这一水平又分为两个阶段。,1惩罚与服从定向阶段(Punishment and obedience orientation)这个阶段的儿童认为一种行为的好或坏取决于它的后果。如果行为造成的伤害越大,或受到的惩罚越严厉,行为就越坏。凡是权威人物赞成的行为就是好的行为,遭到他们批评的行为就是坏的行为,道德判断的理由是根据是否受到惩罚或服从权利,而从不考虑惩罚或权威背后的道德标准。,2朴素的利己主义倾向(instrumental and relativist)儿童首先考虑的是,规则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有时儿童也会考虑别人的需要,并初步考虑到从人与人的关系,但儿童常把这种人际关系看成是一种交易的关系。这一阶段儿童会为了获得奖赏或达到个人目的而遵守规则。儿童能意识到准则是与每个人的需要和希望有关系。正确的行为能作为手段满足自己和偶然满足他人的需要。对自己有利的就好,不利的就不好。好坏以自己的利益为准。,人的道德判断可分为三种水平,习俗水平(conventional)这是在小学中年级以上出现的,一直到青年、成年,此时儿童为了赢得他人支持或维持社会秩序而遵守规则和社会规范。获得社会奖励和回避伤害已经取代奖励惩罚而成为道德行为的动机。这时候儿童已经能够明确地意识并认真考虑到他人的观点。这种水平又可分为两个阶段。,1人际协调的定向阶段“好孩子定向”(interpersonal and concordance)这一阶段的儿童认为道德行为就是让人高兴、给人帮助或受到别人认同的行为。个体按照人们所称“好孩子”的要求去做。以得到别人的赞许。,2维护权威或秩序阶段(authority and social order)这一阶段的儿童尊重法律权威,服从团体规范。遵守法律不是因为害怕受到惩罚,而是因为相信规则和法律能够维持社会秩序。遵守法律的行为这就是对的,违反法律的行为就是错的,法律至上,法律重于个人利益。,人的道德判断可分为三种水平后习俗水平(post-conventional)这一水平是道德推理水平,处于该水平的个体会以更为广泛的公平原则界定是非对错,这种公平原则可能会与制定的法律或权威发生冲突,因为道德与法律并不总是一致的,道德上的正确与合法的并不总是一回事。这个阶段个体的道德水平已经超越显示法律规范的约束,达到完全自律的境界,能广泛的公正原则来判断是非。这个水平是理想的境界,也只有少数人能达到。这种水平也可分为两个阶段:,1社会契约阶段(social contract legalistic)这一阶段的个体看待法律较为灵活,认识到法律、社会习俗仅是一种社会契约,是可以改变的,而不是固定不变的。一般来说,这一阶段个体不愿去违反大多数人的意愿和幸福,但并不同意用单一的规则来衡量一个人的行为。个体对道德判断是较为灵活的,能从法律上、道义上比较辩证地看待各种行为的是非善恶。,2普遍道德原则的定向(universal ethnical principle)这个阶段的个体有某种抽象的、超越某些刻板的法律条文的、较确定的道德观念。在判断道德行为时,不仅考虑到适合法律的道德准则,同时也考虑到未成文的有普遍意义的道德准则。个体的道德判断已超越了某些规章制度,更多地考虑道德的本质,而非具体的准则。达到这一阶段的个体有自己的人生哲学,对是非善恶有其独立的价值标准。,科尔伯格道德教育的基本观点,科尔伯格重视把研究成果应用到教育上去,从而形成了自己的道德教育观点:道德教育的首要任务是提高儿童的道德判断能力,培养他们明辨是非的能力。科尔伯格把儿童的道德发展看做是认知发展的一部分,儿童道德成熟过程就是道德认识的发展过程。儿童道德成熟的标志在于他能否做出正确的道德判断并形成自己的道德原则的能力,而不是只具备服从他周围成人的道德判断的能力。,科尔伯格道德教育的基本观点,科尔伯格认为,儿童道德的成熟首先是道德判断,然后是与道德判断一致的道德行为上的成熟。儿童的道德成熟水平最明显地表露在他的道德判断中。因此,科尔伯格认为一个人的道德判断水平与他的道德行为基本上是一致的。道德教育应以提高道德判断能力为重。,科尔伯格道德教育的基本观点,1 儿童的道德发展是有阶段性的。科尔伯格认为,在对儿童进行道德教育时,应随时了解儿童所达到的发展阶段。科尔伯格的研究表明儿童道德判断力在10岁以前大都处于第一种水平,13岁前后半数以上处于第二种水平,只有极少数进入第三种水平,16岁以上30%进入第三种水平。,科尔伯格道德教育的基本观点,2 根据儿童道德的发展阶段的特点,循循善诱地促进他们的发展。他的研究表明,儿童的道德发展必须依次经过各个阶段,但不是所有儿童都能达到最高阶段的。尽管不能跨越各个发展阶段,但儿童总是喜欢超越自己已有的水平,达到较高阶段的道德判断水平。因此,要为儿童提供下一个阶段的模式,以利于儿童道德水平的反战。,科尔伯格道德教育的基本观点,3 学校、家庭和社会要创造良好的条件,广泛开展各种道德教育活动,提供略微超出儿童发展水平的社会道德问题让他们讨论,以激发他们去实现更高阶段的道德水平,使他们的思维模式向更高水平发展。,科尔伯格道德教育的基本观点,4 同伴互动有利于儿童的道德反战。与皮亚杰一样,科尔伯格也认为同伴的交往比成人权威的单向讨论更能促进道德的发展。同样可以被看做是道德社会化的动因。儿童往往会深入思考自己和伙伴的道德观念,并且在与同伴而非成人的讨论中表现出更多的道德发展。,对科尔伯格道德发展理论的评价,科尔伯格的到的反战理论是当今最有影响力的道德发展理论,该理论有助于人们对儿童的道德发展的了解,也促进了儿童道德培养实践的发展。现在的研究表明,科尔伯格的理论也存在一些不足,首先,美国著名的道德研究专家吉列根认为科尔伯格的理论有性别的偏见的倾向,女性跟男性的道德评价标准应该是不一样的,女性更强调关心,男性更强调公正。其次,关于道德推理是否能够预测个体真实的道德行为,许多学者存有疑问。,华生的行为主义思想,教授,华生 John Watson(1878-1958)生于美国南卡罗来纳州的格林维尔城外的一个农场中。伏尔曼大学硕士学位。1903年获得哲学博士学位,在芝加哥大学当讲师。1908年转任约翰?霍布金斯大学教授,至1920年,华生一直在霍普金斯大学工作,这是他在心理学方面最有创造性的岁月。行为主义也在这个时期产生。1915年当选为美国心理学会主席。1957年,在他逝世前一年,美国心理学会在授予他的荣誉中,赞扬他的工作成就和深远影响。其主要著作有:行为:比较心理学导论(1914)、行为主义者心理学(1919)、行为主义(1925/1930)、儿童的心理护理(1928)等。,华生认为,行为就是有机体用来适应环境的反应系统。它的构成单位是反射,而反射就是刺激与反应的联结。华生认为,刺激指的是外部环境和身体内部组织所起的任何变化,而反应就是随着某种刺激而引起的肌肉和腺体的变化。任何复杂的行为,都是刺激与反应的关系,心理学就是研究刺激与反应之间的因果关系的科学。,华生的心理学思想主要体现为以下三点:,1 否认遗传的作用,夸大环境和教育的作用首先,华生认为行为发生的公式是刺激反应。从刺激可以预测反应,从反应可以推测刺激。由于刺激是客观存在的,不决定于遗传,而行为反应又是由刺激引起的,因此行为不可能决定于遗传。在否认遗传作用的同时,华生认为环境和教育是行为发展的唯一条件,任何学习都是条件反射的建立。,2 华生对习惯的论述华生认为,一个人的习惯是在适应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过程中学会更快地采取行动的结果。人处在内外环境的不断刺激之中,刺激必然引起人的活动。其中外部环境指人周围可以产生视觉、听觉、触觉、温觉、嗅觉、味觉刺激的外在世界的物体,内部环境指人体内所有内脏的、体温的、肌肉的和腺体所发生的刺激。当人的内外刺激所引起的活动不再是随机的,而是在生活中变得越来越有规则、有秩序后,习惯便形成了。,当人所处的情境与先前曾经发生过的情境相同时,反应会变得越来越整合,能更为迅速和更多地活动起来达到目的,人就形成了一种习惯。习惯的形成,实质上是形成了一系列的条件反射,条件反射是习惯的单位。华生认为“当一个复杂的习惯被完全分解之后,这个习惯的每个单位就是一种条件反射”。,3 华生对人格的论述在人格和习惯的看法上,华生认为人格是习惯系统的最终产物,所有习惯系统的总和,便构成人格。在人的一生中,会形成许多习惯系统,每个习惯系统又包含许多个各自独立的习惯。在人格的习惯系统中,有一些习惯系统占主导地位,很容易被观察到,有些习惯系统则不易被观察。至于哪一种习惯系统如何支配人的行为,则取决于环境的影响。华生认为儿童期形成的行为习惯对成人的人格具有长远的影响,早期形成的行为在适当的情境中会重新表现出来。华生认为,人格既然是由环境中的行为习惯形成的,自然也可以由改变环境来改变人格。,对华生心理学思想的评价,华生是行为主义学派的创始人,他排斥意识,力图使心理学走上科学的道路,对当代心理学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但是,华生过分强调环境在儿童发展中的作用,忽视了儿童发展的主观能动性。行为主义把人的行为简单归结于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把人的心理简单化、机械化了。,

    注意事项

    本文(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ppt)为本站会员(小飞机)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