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历史必修孔子与老子之二.ppt
第1课孔子与老子,了解孔子等思想家及儒家思想的形成。,1掌握孔子和老子的思想主张及两者思想差异2理解孔子和老子在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中的地位,一、历史地位:孔子是春秋时期的、政治理论家和教育家,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二、思想主张:核心思想是“仁”和“礼”。1“仁”(1)内容: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反对 和任意刑杀;提倡广泛地理解和体贴他人。(2)评价:以此调整,稳定社会秩序。,思想家,苛政,人际关系,2“礼”(1)含义:西周时的 制度。(2)表现:正名是按照 的制度矫正社会等级秩序。(3)评价:体现了孔子政治思想中保守的一面。3政治思想(1)提倡“”,主张统治者爱惜民力。(2)以“礼”治国,逐步改良政治。4哲学思想:主张对鬼神,把探讨和解决人世间的实际问题放在优先位置。,等级名分,周礼,为政以德,敬而远之,5教育思想(1)教育对象:主张“”,招收学生不分贵贱。(2)教学方法:实施“因材施教”,针对学生之间的差异采取不同的方法启发诱导。(3)学习方法:学思结合;坚持正确意见。三、历史影响1在诸国争霸和的时代未受到太多重视。2汉代大一统之后,逐渐形成完整的儒家思想体系,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有教无类,社会变革,主流,如何理解孔子“仁”的思想?精讲:(1)“仁”的主要内容是“仁者爱人”。其实现途径是“忠恕”之道,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2)政治上,“仁”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即“以德治国”。(3)社会和个人上,“仁”提倡广泛地理解和体贴他人。(4)“仁”是孔子政治思想中最精华的部分。对建立和谐社会,对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形成,产生了深远影响。,1.近日,山东文化产业博览会在济南开幕。某记者在会场上转了一圈,发现借助各种文化载体不断“变脸”次数最多的就是圣人孔子。孔子像被制成楷木微雕、五谷画、线装画、黑陶画等。如果记者想通过悬挂绘有孔子言论的字画来让众人了解孔子思想的精髓,你认为下列可以入选的是()“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王道”“仁政”“以德治民”ABC 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再认再现能力。是荀子的主张,是孟子的主张。排除含的A、C、D三项。答案:B,一、地位:春秋时期的思想家,学派的创始人。二、著作:后人将其思想整理为,又称老子。三、思想1哲学(1)本原论:“道”是凌驾于天之上的天地万物的本原。(2)天命观:“天法道,”,摈除了“天命”的绝对权威。,道家,道德经,道法自然,(3)辩证法:任何事物都有矛盾对立的两个方面,矛盾双方可以互相转化。2政治:主张“无为而治”。四、影响:其思想对中国文化,包括哲学、伦理学以及中国人的思维方式、道德人格影响深远。,1如何认识老子的“无为”思想?精讲:(1)含义:“无为”不是“不为”,所谓“无为”是指统治者不妄为,不胡作非为和为所欲为,这实际上就是反对严刑峻法和苛政。其最高境界是“无为无不为”。(2)作用:这种思想对约束统治者暴政、缓和阶级矛盾、稳定社会秩序有很大的积极作用。,2解析与探究对比以上三种天命观的差异,并分别作出评价。提示:(1)材料一体现了商周延续下来的天命观。神的世界即“上界”有一位统治者(“上帝”或“帝”),他仁慈聪明,常常降临“下界”考察民情,并相应对人世事务做出安排。(2)材料二体现了老子的天命观。他认为“天”是一种以“道”为本原的客观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其性质是自然无为但又无所不为的。(3)材料三体现了孔子的天命观。他怀疑鬼神、重视人事,但又承认天命等不可抗拒的力量的存在。,2“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是以轻死。”这段材料表明老子主张()A“为政以德”B不能转化矛盾C愚化百姓 D“无为而治”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题干材料的阅读理解能力。从“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等信息可知老子的主张是“无为而治”。答案:D,孔子与老子在思想上的差别1政治方面:孔子主张“仁”,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以德治国”;老子主张“无为而治”。2哲学方面:孔子思想缺乏哲学思辨,他主张“敬鬼神而远之”,强调关注现实社会;老子认为世界的本原是“道”,具有丰富的辩证法思想。,3侧重点方面:孔子关心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重视伦理道德;老子更加侧重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研究。4地位和影响方面:孔子是儒家的宗师和代表,其思想重在社会人生。老子是道家的宗师和代表,其学说面向自然和整个宇宙,具有多种知识的兼容性特点。孔子作为儒家的圣贤,给后世树立了道德大师的形象,被尊为“万世师表”,他具有完善的道德人格,以救世安民为己任,富于理想。老子作为道家开山鼻祖,给后世树立了智慧大师的形象,以宁静淡泊为要旨,向往自然也主张顺乎自然。,孔子认为作为社会性的人要“仁者爱人”,要“克己复礼”,因而其本质思想被历代统治者所重视。它是()A追求天下为公B崇尚秩序C主张仁政 D天人感应,全解全析:答案:B,1老师发现小明考试作弊,想找他谈心,这时候老师可以引用孔子的主张是(),A“因材施教”B“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C“温故而知新”D“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解析:针对学生作弊,老师的教育内容应为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答案:B,2青年时期的钱伟长在美国大使馆填写签证表的宗教信仰一栏时,钱先生说:“我没有宗教信仰。”美国官员说:“没有是不行的,你就填信仰孔教吧。”这件事情说明()A外国人一直把儒教当成中国的国教B中国以外的世界,把儒家视为一种宗教C儒家应当积极参与世界宗教对话D儒教或曰孔教就是中国人的宗教,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选项B、C、D的说法是错误的,儒家思想只是一种思想体系,而不是宗教,亚洲受儒家思想影响大的国家也不把它作为宗教,而是一种文化。西方对中国的文化认识不全面,误把儒家思想当作宗教信仰,看成是中国的国教。答案:A,3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下图是孔子周游列国的纪念邮票,材料二由山东省政府与国家文化部、教育部、旅游局和侨联联合主办的祭孔大典,在孔子故里曲阜孔庙大成殿举行。在祭孔大典上,将评选出的五句论语经典名句作为北京奥运的礼仪用语。以下是参选的论语经典名句:第一句:“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第二句:“四海之内皆兄弟也”;第三句:“德不孤,必有邻”;第四句:“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第五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1)指出材料一中孔子周游列国的目的和结果,并分析出现这一结果的原因。(2)在材料二的论语经典名句中,你认为不能被选为2010年广州亚运会礼仪用语,是哪一句?为什么?解析:第(1)问依据教材基础知识回答。第(2)问从处理人际关系角度思考。第四句不符合礼仪用语的原因从孔子提出此思想的目的角度加以思考。,答案:(1)目的:宣传自己的政治见解。结果:孔子的思想在当时未受到统治者重视。原因:孔子的思想不能满足春秋时期争霸战争的需要。(2)第四句。原因:孔子所追求的“礼”是指西周时的等级名分制度,体现了孔子政治思想的保守性。,(2010高考浙江文综卷)儒道思想犹如中国古代思想的双璧。下列言论中,最能体现道家因循自然、崇尚无为思想的是()A不以人助天 B制天命而用之C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D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全解全析:答案:A,4“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它折射的是()A老子的“无为”思想 B孔子的“德政”思想C孟子的“仁政”思想 D老子的朴素辩证法思想解析:依据教材内容可知是老子的辩证法思想。答案:D,5.电视剧老大的幸福热播后,引发了一场关于幸福的大讨论,老大“拿自己的短处和别人的长处比,越比越憋屈;拿自己的长处和别人的短处比,越比越幸福”的观点体现了一种“知足常乐”的洒脱。与之最为接近的思想是()A孟子“民贵君轻”的儒家思想B老子“清静无为”的道家思想C韩非“严刑峻法”的法家思想D荀子“人之性恶”的儒家思想,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能力。“知足常乐”即不过多追求难以得到的东西,不做无谓的攀比,形象的表现就是剧中人老大的幸福观,“拿自己的短处和别人的长处比,越比越憋屈;拿自己的长处和别人的短处比,越比越幸福”。这和老子“清静无为”的道家思想特征最为相似。与C、D两项的特点相去甚远。A项是重民的思想,干扰性最大,但与材料中的意思关系不大。答案:B,练考题、验能力、轻巧夺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