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PPT文档下载  

    第十一章人本主义心理学.ppt

    • 资源ID:4985961       资源大小:461.04KB        全文页数:98页
    • 资源格式: PPT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第十一章人本主义心理学.ppt

    第十一章 人本主义心理学,第一节思想渊源和历史背景第二节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产生和建立第三节马斯洛的人本主义心理学第四节罗杰斯的人本主义心理学第五节罗洛梅的存在主义心理学第六节 超个人心理学第七节 对人本主义心理学的评价,人本主义心理学是20世纪50年代兴起于美国的一个心理学的新流派,是继行为主义和精神分析之后西方心理学中的“第三势力”,以其独特的研究对象和方法,影响了西方心理学的研究取向。,第一节思想渊源和历史背景,一、社会历史背景 1、当时美国社会时代发展的需要经济的富足引发对精神提升的渴求人本主义心理学强调充分发掘人的潜能、追求健康人格和自我实现等观点,迎合了美国当时社会时代精神发展的需求。2、表面繁荣的社会背后隐藏着尖锐的矛盾和异化现象,需要新的心理学理论加以研究和解决。,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兴起与主张代表了美国心理学界对时代精神挑战的一种积极回应。心理史学家赫根汉(B.Hergenhahn)曾称这个年代为“喧嚣的时代”罗洛梅(R.May)称之为“意志瘫痪的时代”罗杰斯认为“恐怖、敌意和侵犯的存在是我们时代的紧迫问题。”社会各界强烈批评“重科学而轻人文”的教育倾向3、社会生活中的文化变迁、心理冲突与价值观的危机,需要有一种新的心理学理论和心理治疗模式。,二、人本主义心理学的思想渊源(一)人性论、人道主义 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历史源头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的人性论和文艺复兴时代的人道主义思想。1、人性论,是指对人的本质属性或人的主要属性“是什么”问题的基本主张。西方传统哲学和伦理学在人性问题上有两种对立的观点:性恶论性善论,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大多继承了性善论思想。2、人道主义是文艺复兴时期出现的一种反对中世纪盛行的宗教禁欲主义的进步思潮,西方近代的人道主义特别强调尊重知识、关心人的价值尊严和人的自然天性,提出应捍卫人类社会的公平和正义。,(二)现象学与人本主义心理学 现象学(phenomenology)是20世纪西方哲学发展的一大主流思潮。人本主义心理学的方法论直接或间接地受到了现象学哲学的影响。现象学哲学在认识论和方法论方面有力地支持了人本主义心理学运动的发展。许多人本主义心理学者都受到现象学哲学的影响。马斯洛指出,由于现象学更强调自我的内在感受,因此,现象学方法适合于研究人类的个体心理现象,应成为心理学所适用的方法。罗杰斯“患者中心”的治疗理论也以现象学为基础奥尔伯特认为对于人格和价值等复杂问题,需要用现象学方法和整体的方法进行研究。,现象学,现象学的主要创始人是布伦塔诺和胡塞尔。布伦塔诺的“意向性现象学”又称“第一现象学”,突显了人的主观意识心理活动的对象性特征,即意向性问题,“涉及指向外界的人”,强调所有的意识活动都指向身体之外。胡塞尔创立“纯粹现象学”也称“第二现象学“涉及指向内部的人”,即研究主观意识经验的本质的纯粹现象学。现象学哲学的4个步骤:1、现象学悬搁:从因果关系和存在的假设中分离出经验2、本质还原:通过检验元素及其相互关系来分析事物的本质3、遗觉的还原:人们在没有看到客体时也可以想象其外表特征4、先验的还原:即描述事物的本质,(三)存在主义与人本主义心理学 存在主义在反对客观主义和极端决定论,突出“以人为中心”,强调人的主体性和主观性,主张研究自由、价值、选择、责任等主题上给人本主义心理学提供了理论支柱。1、哲学的影响人本主义心理学接受作为“人生哲学”的存在主义为其哲学基础。2、价值观的影响存在主义哲学面向现实生活的态度,促使人本主义心理学家走向社会,探讨当代人所面临的种种紧迫问题。3、存在主义哲学思潮在本体论上显著地影响着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发展。4、出现了以罗洛梅为代表的具有存在主义取向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分支。,存在主义 存在主义(existentialism)是现代西方哲学的一个重要流派,在20世纪5060年代曾是欧美最为时髦的哲学思潮。1、首要原则:“人除了做他自己以外什么都不是”。生命的主要动机是通过有效地选择创造意义。2、基本特点:把孤立的个人的非理性意识活动视为最真实的存在,并以此作为其哲学体系的出发点。3、存在主义者认为哲学的根本任务是要描述人的本质的存在。人的本质存在主要是指非理性的意识活动的“存在”,强调“生存”、“主观性”、“自由”等心理状态,才属于人的本真状态。4、存在主义哲学在本体论上十分重视的两个基本问题:a)人性的本质是什么?b)个体的存在意义是什么?存在主义提出重视研究人的本质、尊严、自由、价值及个体存在等,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人本主义与存在主义的主要区别:1、不同的人性假设:存在主义者认为人既善又恶,对存在性质的自由选择是人类具有的唯一属性;多数人本主义者认为人本质上是善良的,人生命的最主要动机是自我实现。2、人本主义心理学对人及其未来持乐观的态度,而存在主义则比较悲观。3、存在主义者认为“死亡”对人的成长非常重要,意识到生命的有限性,可激发人过上丰富、充实、本真的生活;人本主义心理学则只关注人的真实存在和意义问题。,三、心理学背景 人本主义心理学是心理学内部矛盾运动的必然产物。50年代以来,一些心理学家对实证主义统治心理学界不满,“以人为本”的呼声不断高涨,20世纪60年代逐渐发起并形成了一场规模较大的人本主义心理学运动。人格心理学与格式塔的整体心理学,是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两个重要理论来源。受狄尔泰人文主义思想的影响,德国心理学家斯特恩(W.Stern)和斯普兰格(E.Spranger)提出心理学是一门关于具有体验的个人的科学。人本主义的重要代表人物奥尔波特(G.W.Allport)在德国学习期间曾经受教于人格心理学家斯特恩和斯普兰格。作为美国人格心理学之父的奥尔波特十分重视对人格特质的组织研究。格式塔学派重视对人的主观经验的实验研究,主张从整体的经验中理解人的意识经验现象。,四、人物介绍,亚伯拉罕哈罗德马斯洛(Abraham Harold Maslow 1908.04.011970.06.08),美国社会心理学家、比较心理学家,人本主义心理学(Humanistic Psychology)的主要创建者之一,智商高达194的天才,第三代心理学的开创者,伟大的先知,犹太人。,亚伯拉罕哈罗德马斯洛出生于美国纽约市布鲁克林区的一个犹太家庭,因心脏病突发逝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门洛帕克(Menlo Park)市。父母是从前苏联移民到美国的犹太人,他是家中七个孩子的老大,父亲酗酒,对孩子们的要求十分苛刻,母亲极度迷信,而且性格冷漠残酷暴躁,马斯洛小时曾带两只小猫回家,被母亲当面活活打死。马斯洛童年生活痛苦,从未得到过母亲的关爱。母亲去世时,他拒绝参加葬礼,可见其母子关系之恶劣。他童年时体验了许多的孤独和痛苦。,作为犹太人,他们住在一个非犹太人的街区,上学后又是学校少有的几个犹太人之一,这一切使使马斯洛成为一个害羞、敏感并且神经质的孩子,为了寻求安慰,他把书籍当成避难所。后来当他回忆同年时,他说道:“我十分孤独不幸。我是在图书馆的书籍中长大的,几乎没有任何朋友。”上学后的马斯洛由于天赋极高,他的学习成绩十分优秀,其状况后来才有所改变。马斯洛从五岁起就是一个读书迷,他经常到街区图书馆浏览书籍,当他在低年级学习美国历史时,托马斯杰斐逊和亚伯拉罕林肯就成了他心中的英雄。,几十年以后,当他开始发展自我实现理论时,这些人则成了他所研究的自我实现者的基本范例。青少年时期他曾因体弱貌丑(鼻子太大)而极度自卑,借锻炼身体冀求得到补偿。进入大学后读到 A.阿德勒著作中自卑与超越的概念,得到启示,从此改变了他的一生。马斯洛的早年经历不仅影响了儿时的马斯洛,而且使成年甚至成名后的马斯洛仍然害怕当众发言。以至于每一次演说之前他都会经历极为强烈的焦虑。,他的父母未受过教育,但他们坚持让他学习法律。起初他满足他们的愿望于 1926 年进入纽约市立学院专修法律。但仅仅两个星期,他就断定自己的兴趣并非在法律上,感觉自己不适合当律师而广泛地另选择各种喜欢的学科。三个学期之后,他转往康奈尔大学。他的心理学导论课的教师是 W.冯特的学生-构造主义学派的创始人 E.铁钦纳,但他很快厌倦了构造主义心理学的元素分析和铁钦纳的枯燥乏味。不久又返回纽约市立学院。1928 年,马斯洛不顾父母的反对和他的表妹,也是高中同学贝莎(Bertha Goodman)结婚,他们有两个女儿。马斯洛宣称,他真正的生命是从结婚和转学威斯康星大学时开始的,那时马斯洛 20 岁,贝莎 19 岁,婚后,马斯洛和贝莎迁往威斯康星州的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继续他的学业,这也是他真正进入自己的学术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此时,马斯洛发现了行为主义并为之欣喜若狂,不久即师从当时行为主义代表之一 C.赫尔研究动物学习行为。然而,随着他日益增多地研读格式塔心理学和 S.弗洛伊德心理学,马斯洛对行为主义的热情渐渐减退。当年轻的马斯洛夫妇有了自己的家庭后,马斯洛又有了个重要的发现。他写道:“我们的第一个婴孩改变了我的心理学生涯,他使我从前为之如痴如醉的行为主义显得十分愚蠢,我对这种学说再也无法忍受。它不是能成立的。我们越来越清楚地看到,人的身上有无限的潜在能力。如果适当地运用它们,人的生活就会变得象幻想中的天堂一样美好。”,马斯洛于1930年获威斯康星大学心理学学士学位,次年获得心理学硕士学位,1934 年获心理学哲学博士学位。在威斯康星大学,他选修了美国灵长目动物研究的主导研究者,以研究罗猴和依恋行为知名的 H.哈洛的研究实习课,并成了哈洛的研究助手,后来又成了他的第一个博士生。期间另一位著名格式塔心理学家 M.魏特海默也曾任马斯洛的老师。至此,他渐渐对猿猴产生了兴趣,并自信找到了自己的研究领域。在对猿猴的支配权和性行为的研究中,马斯洛闯入了一个几乎完全未知的领域。,1932 年 2 月至 1933 年 5 月,马斯洛每天花数小时,在不惊扰动物的情况下,对不同种类的 35 个灵长目动物悄悄进行观察,并做详细的笔记。并完成了题为支配驱力在类人猿灵长目动物社会行为中的决定作用的博士论文,用来证明不仅在猿猴,而且在其他哺乳动物及鸟类的社会行为和组织中,支配驱力都是一个关键的决定因素。他注意到支配似乎源自一种“内在的自信心”或“优越感”,而不是通过肉体攻击取得的。在某种意义上,他正在构思一个建立在支配驱力之上的初步理论,用来解释高级动物中的许多社会行为。由于他的论文非常出色,他给行为主义心理学家 E.桑代克留下了深刻印象,桑代克在哥伦比亚大学给马斯洛提供了一份博士后奖学金,并邀请马斯洛在其所在的教育研究学院协助自己进行新的课题研究。,1935 年,马斯洛在哥伦比亚大学任桑代克学习心理研究工作的助理。由此可见马斯洛虽反对行为主义,但受的却是行为主义教育。直到 1937 年到纽约市布鲁克林学院担任心理学副教授时,他在思想上才放弃行为主义,改而走向人本主义。在布鲁克林学院期间影响马斯洛心理学思想转变的原因有四:,A、他的第一个孩子出世后,他观察婴儿行为的奇妙现象,使他领悟到行为主义心理学家企图借动物研究结果推论解释人类行为的做法,根本不切实际。因此他曾对人说:“我敢说,凡是亲身养育过小孩的人,绝不会相信行为主义!”B、受现象论中所强调的立即和直接经验观念的影响。C、受存在主义哲学家所强调的个人存在和自由意志观念的影响。,D、受格式塔心理学思想中整体论理念的影响。马斯洛在布鲁克林任教期间,正是德国纳粹迫害学术思想时期,很多欧洲著名心理学家避难美国,他亦因而得识格式塔心理学家魏特海默、W.柯勒和考夫卡及精神分析心理学家 K.霍妮、阿德勒及 E.弗洛姆等人。这些人的思想都对他的人本主义心理学理念产生了影响。,1951 年马斯洛应马萨诸塞州新成立的布兰代斯大学之聘担任心理学系主任和心理学教授,1954 年他首次提出人本主义心理学的概念,惟以当时行为主义思想正盛,而未受重视,连他的文章都无法在心理学刊物上发表。直到 1961 年结合志同道合者创办人本主义心理学期刊,第二年正式成立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会,后成为美国心理学会第 32 分会。至此人本主义心理学思想才获得一席之地,也因此使他在 1967 年当选为美国心理学会主席。,1969 年退休后赴加州,成为加利福尼亚劳格林(Laughlin)慈善基金会第一任常驻评议员。1970 年 8 月国际人本主义心理学会成立,并在荷兰首都阿姆斯特丹举行首届国际人本主义心理学会议。1971 年美国心理学会通过设置人本主义心理学专业委员会,这两件事标志了人本主义心理学思想获得美国及国际心理学界的正式承认。遗憾的是,马斯洛本人未能亲眼看到他多年为此事尽瘁所获致的成果。,马斯洛心理学思想最大贡献,有以下几点:,A.人本心理学方法论 马斯洛所推动和发展的人本主义心理学是在批判精神分析和行为主义的基础上建立的。他反对在心理学研究中把人当作动物和机器和盲目照搬自然科学研究方法的机械主义心理学方法论,倡导以“问题为中心”而不是以“方法为中心”,以“整体动力论”消除还原主义的弊端,消解科学与价值的矛盾,使心理学成为“价值科学”,提倡性善论和对健康人格的研究,重视人的潜能、自由、责任和尊严,强调人性与社会价值的统一,建立起以人为中心的“人本主义”心理学方法论。,B.人性本质观 对人性本质的看法,马斯洛的心理学思想显示了以下四个论点:对心身关系问题的解释,马斯洛持心身合一的一元论观点,此观点显示在其需求层次论,从生理需求到心理需求的发展是连续的。天性与教养问题的解释,马斯洛持人性本善的观点,他认为人类的天赋善根是其一生发展的内在潜力。对知识来源问题的解释,马斯洛持综合观点,他认为理性主义所讲的先天理性、经验主义所讲的后天经验及现象论所指直觉,全都是知识的来源,而直觉则是一切知识的基础。自由意志与决定论问题的解释,马斯洛持非决定论的看法,不但反对物质决定论,而且也反对精神决定论。因此他强调个人的行为决定于他自己,决定于他自己的需求和自由意志,此点正显示马斯洛思想的“人本”特征。,C.需求层次论 马斯洛的人本主义心理学思想,主要载于他 1954 年出版的动机与个性一书。惟他所指“动机”一词,并非如一般所持“动机是促发行为的内在力量”的说法;他所说的动机,是指人性本质中的善根。动机像一棵大树的种子,在长成大树之前,种子之内已蕴藏了将来成长为一棵大树的一切内在潜力。人类的动机也就是个人出生后一生成长发展的内在潜力。因此,马斯洛的动机理论亦即其人格发展理论。马斯洛在该书中,将动机视为由多种不同性质的需求所组成,故而称为需求层次论(need-hierarchy theory)。,D.自我实现 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个人人格获得充分发展的理想境界是自我实现,自我实现(self actualization)就是人性本质的终极目的,也就是个人潜力得到了充分发展。据马斯洛估计,人群中能够自我实现者不过十分之一,原因是个人条件之外,难免受环境因素的限制。他选出美国名人中杰佛逊、林肯、爱因斯坦等人,认为他们都是自我实现的人。马斯洛分析发现这些人的人格特质有相同点,E.超个人心理学 由于不满足于人本主义只关注个体自我及其实现,再加上受到东方智慧的影响,马斯洛在 20 世纪 60 年代中后期经常和苏蒂奇等其他人本心理学家讨论超越人本的问题。他们开始酝酿关于这一新领域的心理学,即“第四势力”或超个人心理学(transpersonal psychology)。马斯洛认为这种心理学以宇宙为中心而不是以人的需要和兴趣为中心,它超出人性、同一性和自我实现的概念。在此基础上,马斯洛修正和拓展了他的自我实现心理学特别是需要层次论和自我实现论等。,罗杰斯:美国心理学家,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之一。1902年1月8日生于美国伊利诺斯的奥克派克。1919年考入威斯康星大学,选读农业,后转修历史,1924年获威斯康星大学文学学士学位,同年考上纽约联合神学院,二年后转到哥伦比亚大学读临床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1928年获文科硕士学位,1931年获哲学博士学位,他曾出任纽约罗切斯特“禁止虐待儿童协会”儿童社会问题研究室主任,罗切斯特儿童指导中心主任,1940年他成为俄亥俄洲立大学心理学教授。,1942年,他的咨询与心理治疗:实践中的新概念一书问世。1945年,他供职于芝加哥大学,出任咨询中心执行秘书。离开芝加哥后,他回到母校威斯康星大学,任心理学教授。19461947年担任美国心理学会主席。1951年,他出版了患者中心治疗:它目前的实施、含义和理论一书,十年后成为一个人:一个治疗者的心理治疗观点问世。罗杰斯的突出贡献在于创立了一种人本主义心理治疗体系,其流行程度仅次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法。,罗杰斯认为每个人都生而有之地具有自我实现的趋向,当由社会价值观念内化而成的价值观与原来的自我有冲突时便引起焦虑,为了对付焦虑,人们不得不采取心理防御,这样就限制了个人对其思想和感情的自由表达,削弱了自我实现的能力,从而使人的心理发育处于不完善的状态。而罗杰斯创立的就诊者中心治疗的根本原则就是人为地创造一种绝对的无条件的积极尊重气氛,使就诊者能在这种理想气氛下,修复其被歪曲与受损伤的自我实现潜力,重新走上自我实现、自我完善的心理康庄大道。,他的自我论和马斯洛的自我实现论和在基本观点上是一致的,都认为人有追求自我价值实现的共同趋向。但他更强调人的自我指导能力。相信经过引导人能认识自我实现的正确方向。这成为他的心理治疗和咨询以及教育理论的基础,自我指导理论起初是在心理治疗和咨询以及教育理论的基础,自我指导原理起初是在心理治疗经验中得出的。他认为,精神障碍的根本原因是背离了自我实现的正常发展,咨询和治疗的目标在于恢复正常的发展。,他的疗法原称非指示疗法,后改称来访者中心疗法。这种方法反对采取生硬和强制态度对待患者,主张咨询员要有真诚关怀患者的感情,要通过认真的“听”达到真正的理解,在真诚和谐的关系中启发患者运用自我指导能力促进本身内在的健康成长。这一原理也适用于教师和学生、父母与子女以及一般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因此,又称以人为中心的理论。他的心理疗法今天在欧美各国已广泛流行,他的人格理论也颇有影响。著有来访者中心疗法(1951)、论人的成长(1961)、一种存在方式(1980)等。,罗洛梅于1909年4月21日生于美国俄亥俄州的艾达镇。他是父母六个孩子中的大儿子,有一个患精神病的姐姐。父母没有受过良好的教育,而且对子女的教育也不太关注,因而罗洛梅早年的家庭和教育环境都是很差的。在大学阶段他首先接受的是艺术教育,就读于俄亥俄州奥柏林学院艺术系,获学士学位。随后有一段漫游欧洲的经历,在这段时间中他与阿德勒有过密切的接触,对阿德勒的学说总体上非常赞同,虽然后来认为有“过分简单化和笼统”的问题。,回到美国之后,他被纽约联合神学院录取,并有幸结识了当时已很有名气的德国存在主义哲学家和神学家保罗蒂利希,通过他罗洛梅第一次系统的接触了存在主义思想,在罗洛梅的著作中经常可以看到与保罗蒂利希有关的内容。其他对罗洛梅的思想起到重要影响的人物有科特戈尔德斯坦、新精神分析学派的沙利文和弗洛姆。罗洛梅从事心理学研究的起步阶段是作为一名心理指导教师和心理咨询员,使用的是精神分析理论,随着他对精神分析的缺陷和存在主义哲学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他逐渐从一个精神分析心理学家转变为一个存在分析学家。到了20世纪50年代,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兴起,此时的罗洛梅已初步确立了存在分析的心理学思想,通过与人本主义心理学代表人物如马斯洛、罗杰斯、戈尔德斯坦、奥尔波特等人的长期接触和思想交流,罗洛梅和人本主义心理学取得了共识。,存在主义和人本主义的相同点在于A、都把存在主义哲学和现象学作为自己的思想基础B、都反对作为心理学第一势力的行为主义和作为第二势力的精神分析因而也把罗洛梅归为人本主义的心理学家,如果严格区分的话,就是人本主义心理学中具有存在主义倾向的心理学家。罗洛梅于1994年10月22日逝世,享年85岁,第二节 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产生和建立,一、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崛起时期 20世纪50年代是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兴起时期。这与人本主义心理学创立者马斯洛(A.H.Maslow)等人的积极努力分不开。1954年马斯洛出版了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奠基作动机与人格。1956年4月,马斯洛等人创立了人本主义研究会并讨论了人类价值的研究范围问题,次年10月组织了“人类价值新知识”的研讨会。1958年,英国学者约翰库亨(J.Cohen)出版人本主义心理学,首次阐述了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基本主张。1959年,马斯洛主编了人类价值的新知识一书,成为人本主义心理学发展史上的重要文献。,二、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形成时期(20世纪60年代)1、专门的学术刊物人本主义心理学杂志于1961年春天开始正式出版2、1962年布根塔尔(J.F.Bugental)的论文人本主义心理学:一个新的突破被认为是人本主义心理学发展史上的又一个里程碑式的文献。3、1963年正式建立“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会”(AAHP),并颁布了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四项基本原则:.以人的经验为主要研究对象;.研究选择性、创造性和自我实现等;.注重研究的社会意义;.重视人的尊严和价值。4、1964年夏召开了第二届年会,扩大了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影响。5、1965年一种有影响的第三势力心理学的出现。6、1969年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会改名为“人本主义心理学会”(AHP),成为一个国际性的学术组织。,三、人本主义心理学的迅速发展 进入20世纪70年代以后,人本主义心理学迎来了一个迅速发展的黄金时期。1971年,美国心理学会建立了第32分会。这标志着人本主义心理学得到了美国心理学界正式合法的地位。同时,国际性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学术活动组织也得到了相当的拓展。从人本主义心理学中又分化和产生出了超个人心理学派,成为人本主义心理学发展的一个新取向。但是自80年代末罗杰斯去世之后,人本主义心理学运动出现了一定的衰落。,第三节马斯洛的人本主义心理学,一、马斯洛的生平 二、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基本主张 三、马斯洛的需要动机理论 四、马斯洛的自我实现论思想 五、马斯洛的高峰体验论 六、对马斯洛的简要评价,马斯洛(Abraham Haload Maslow,1908-1970)美国社会心理学家、人格理论家和比较心理学家,人本主义的创始人,提出需要层次理论、自我实现理论和以人为中心的管理理论的发展,主要著作:动机与人格1954存在心理学1962健康的心灵管理1965人性能达到的境界1971 宗教、价值观和高峰体验1964,马斯洛的生平,二、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基本主张,1、主张把个体内在的意识体验或经验作为心理学的首要研究对象。2、健康的人格水平是有意识与无意识的有机统一。3、马斯洛强调只有坚持以健康的人、自我实现的人作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才能有最好的生活。”4、在研究方法上,马斯洛认为,“传统科学特别是心理学的许多缺限的根源在于以方法中心或者技术中心的态度来解释科学。”改变这一现状应尊重人的价值与尊严,以对个人或社会有意义的问题为中心,以心理现象的本质为中心。5、马斯洛提出了整体动力论的研究方法。,三、马斯洛的需要动机理论,(一)需要的层次理论(图)马斯洛的需要动机理论又称之为“整体动力理论”,是人本主义心理学的支柱性理论。马斯洛将动机的出发点立足于需要上,需要是动机产生的源泉和基础,需要的性质、强度决定着动机的性质和强度。马斯洛将人类的需要划分为两大类:1、基本需要,或缺失性的需要2、发展性的需要,也称成长的需要或超越性的需要,属于个体健康成长和自我实现潜能所激励的需要。,1、生理需要生理需要是维持个体生命存在的需要,是人的各种基本需要中最基本、最需要优先满足的一种需求。2、安全需要安全需要的含义是广泛的,既有个人安全的成分,如安全、稳定、保护,也包括社会安全的内容,像人对秩序、法律、和平、安定等方面的需求倾向,以利于机体状态的健康成长。3、爱与归属的需要爱与归属的需要是指个人对感情、爱、友谊和对群体或团体组织归属的需要。,4、尊重的需要对于自尊、自重和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的欲望。5、自我实现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the needs for self-actualization)是指实现个人理想、抱负、追求,充分发挥自己潜能的欲望。马斯洛说过,“一位作曲家必须作曲,一位画家必须绘画,一位诗人必须写诗,否则他始终都无法安静。一个人能够成为什么,他就必须成为什么,他必忠实于他自己的本性。这一需要我们就可以称为自我实现的需要。”,(二)需要层次的演进(图)马斯洛认为需要各层次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人类动机生活组织的主要原理是基本需要按照优势或力量的强弱排成等级从低到高依次呈现。低层次的需要是高层需要的基础,基本需要的满足是人生存的直接的先决条件。高层的需要与生存很少有关系,但这种需要的满足能使人产生更大的满足感。不同层次的需要的满足所要求的环境条件不同,层次水平越高,对环境条件的要求也越高。,四、马斯洛的自我实现论思想,马斯洛的人本主义心理学思想早期被称为“整体动力论”,后来则称为“自我实现论”。马斯洛认为,自我实现的人往往是依次充分满足了生理、安全、归属和爱以及尊重的需要,通过自己的能力和品质实现了自我的成熟和健康的典型人物。每个人都有自我实现的潜能,人人都能够在某一点上达到人性的最高境界。自我实现者在年龄特征上,多数是中年人和老年人。“年轻人还没有形成牢固的同一感和自主性,他们尚未获得持久的爱的关系,尚未找到他们自己要为之献身的职业,或者说尚未形成他们自己的价值观、耐心、勇气和才智。”马斯洛也认为,自我实现的人也有缺陷。比较固执己见、冷酷无情、焦虑、多疑等。,自我实现者的主要特征:准确、充分地知觉现实;自我接受与接受他人;自发、自然、坦率;问题中心,非自我中心;超然独立、离群独处的需要;独立于文化与环境;对生活的反复欣赏能力;经常产生高峰体验;具有社会情感;与少数人建立深刻密切的人际关系;民主的性格结构;具有明确的伦理观念;富有哲理和幽默感;具有创造性;抵制文化适应。,马斯洛的自我实现途径:,充分地、无我地体验生活,全身心地投身于工作和事业;做出连续成长、前进的选择;承认自我存在,要让自我同时表现出来;诚实、勇于承担责任能从小处做起,倾听自己的爱好和选择;要经历勤奋的、付出精力的准备阶段;高峰体验是自我实现的短暂时刻;发现自己的天性,使之不断成长。,五、马斯洛的高峰体验论,高峰体验(peak experience)是马斯洛人本主义心理学思想中的另一个重要概念。“这种体验可能是瞬间产生的、压倒一切的敬畏情绪,也可能是转瞬即逝的极度强烈的幸福感,或甚至是欣喜若狂、如醉如痴、欢乐至极的感觉。”马斯洛将这种体验称之为高峰体验。高峰体验既是自我实现者重要的人格特征,又是达到自我实现的一条重要途径。马斯洛在临床研究中发现了高峰体验这一神秘现象高峰体验不仅对人的心理健康具有促进作用,而且对于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也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对社会的发展也有重要价值。,高峰体验的两种类型 1、普通型高峰体验是指所有的人都可能在满足需要、愿望时产生的极端愉快的情绪。“几乎在任何情况下,只要人们能臻于完善,实现希望,到达满足,诸事如心,便可能不时产生高峰体验。这种体验可能产生在非常低下的生活天地里。”2、自我实现型的高峰体验是指健康型或超越型自我实现者拥有的一种宁静和沉思的愉悦心境。高峰体验的特点:1、产生的突然性;2、程度的强烈性;3、感受的完美性;4、保持的短暂性;5、存在的普遍性。,六、对马斯洛的简要评价,1、马斯洛几乎创建了人本主义心理学的所有主要理论,像人性本善论、需要层次论、存在价值论、自我实现论、高峰体验论、超越自我论、Z管理学说等。2、马斯洛开创了西方心理学研究的新取向。马斯洛从人本主义的立场出发,以现象学的整体论方法,研究了健康人的心理特征和理想发展模式。在方法论上,主张采取开放、兼容和综合的态度,突出人的主体和主观作用,强调整体分析的方法论意义。3、马斯洛的需要动机理论促进了以人为中心的管理理论的应用与发展,为现代管理学的发展奠定了心理学基础。4、马斯洛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也受到了不少批评。,第四节罗杰斯的人本主义心理学,一、罗杰斯的主要理论二、罗杰斯的人性观三、罗杰斯的自我理论和人格理论四、罗杰斯的人本主义教育观五、对罗杰斯的评价,一、罗杰斯的理论,罗杰斯(C.Rogers,1902-1987)是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创建者之一,美国著名的心理治疗学家,发展人本主义人格自我理论、开创人为中心疗模式和非指导性原则,倡导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强调过程的学习方式。先后出版著作16部,学术论文200多篇。代表作有:问题儿童的临床治疗(1939)、咨询与心理治疗(1942)、来访者中心治疗(1951)、论人的成长(1961)等。,二、罗杰斯的人性观,人性观点是罗杰斯整个理论的出发点 1、人性是乐观的、积极的且富有建设性 2、强调人性是发展变化的 3、人的认识活动的基础是意识经验罗杰斯认为人的变化过程也是由经验造成的人本主义心理学者普遍强调人的意识经验的主导作用。经验是认识活动的基础罗杰斯指出:“科学、治疗以及生活的所有其他方面首先植根于并且依据一个人瞬间的主观经验。它从内在的、整体的和机体的经验中生长出来。”,三、罗杰斯的自我论和人格理论,(一)自我的特点:1、自我概念属于对自己的认知范畴,包括对自己的特点的知觉,以及与自己有关的人和事物的知觉的总和;2、认为自我概念是有组织的、比较稳定的结构,自我虽然对经验具有开放性,新的经验成分会使得这种结构发生一定的变化,但是自我概念的“完形”性质则十分稳定。3、自我只能表征那些关于自己的经验,而不是控制行为的主体。4、自我作为一种经验的整体模型,这种整体模型主要是有意识的,或可以进入意识的东西,通常能够被人所知觉。,(二)自我论自我论是罗杰斯人格理论和心理治疗理论的基础与核心,自我是人格形成、发展和改变的基础,是人格能否正常发展的重要标志。自我是自我经验的产物,经过引导能认识自我实现的正确方向,这是心理治疗与咨询以及教育理论的基础。自我概念:个人对自己和环境及其关系的知觉与评价;自我概念是在个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形成的。自我的两种类型:真实的自我,即主体的自我;理想的自我,是一个人期望实现的自我形象,也就是客体的自我。罗杰斯及其同事还发展出了对自我概念的测量方法。早期罗杰斯采用访谈法,后来使用标准化的Q技术(Q-sort technique)来测量自我概念。,(三)来访者中心疗法:罗杰斯的心理治疗方法原称非指导性疗法(non-directed therapy),后改称为“来访者中心疗法”(person-centered therapy)。他认为心理咨询和治疗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填平自我概念与自我经验之间的沟壑。他坚持“人格成长型”心理治疗目标,提出人格成长型的心理治疗目标最终效果在于人性的实现和人格的改变;次级目标则是改变自我结构,以开放的态度对待情绪经验。罗杰斯认为,人是有意识、有理性的,自我经验能够提供一种理智和情绪的框架,人格在这个框架中可以持续不断地成长,因此,心理治疗者要真诚地关心来访者的感情,通过认真的听,达到真正的理解,在真诚和谐的关系中启发来访者运用自我的指导能力,促进来访者自己内在的健康成长。,(四)建立“来访者为中心”的条件:1、意义性联系,强调对来访者存在的意义的唤醒和认识。2、来访者处于不一致状态,体验到焦虑与脆弱。3、双方真诚、保持一致。4、来访者受到无条件积极关注。5、同情性或移情性理解。6、设身处地理解,以当事人的立场体会其心境和心理历程。实质上就是帮助来访者,尊重他们,理解他们的经验和体验,相信他们有成长的潜力以及自我导向的能力。,(五)来访者中心疗法与传统治疗的区别:1、打破了以往疾病论断的界限,不作疾病论断和鉴别,治疗对象不分正常病人和神经、精神病患者等而称为咨询客人(来访者)。2、强调治疗环境和气氛,而不太重视治疗技术技巧。3、主张治疗者不以专家、医生自居,而提出以普通人的身份出现,以平等的态度对待来访者。4、以来访者为中心,为其提供无条件的关怀,启发来访者运用自我的力量健康成长。,四、罗杰斯的人本主义教育观,罗杰斯的教育思想主要反映在学习的自由一书中,被誉为二战以来最有影响的三大教育学说之一。“从来没有一本书,对教育改革,提出如此令人兴奋且充满想象的主张作出如此巨大的挑战教师需要不断地在学习中获取新的意义和启示,和学生一起成长。”罗杰斯提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观点。教师要尊重学生、在感情和思想上与学生产生共鸣;敏感地意识到学生对教育与学习的看法;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确立以自由为基础的学习原则。非指导性教学理论:教育者要信任学生自己有能力塑造健全的人格和心灵,通过改善学校教育环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激发其潜能。,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的条件:真实、接受和理解1、要对学生进行全面的了解,对学生关心备至;2、尊重学生的人格;3、应与学生建立良好的、真诚的人际关系;4、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来设计教学活动和教学内容;5、善于使学生陈述自己的价值观和态度;6、善于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区别对待。,五、对罗杰斯人本主义心理学的评价,罗杰斯的贡献集中表现在他把在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以人为中心”的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广泛地应用于医疗、教育、管理、商业、司法等诸多社会生活领域以及国际关系当中。1、开辟了“以来访者为中心”的新心理治疗方法。2、强调健康人格的培养,重视人格中自我的作用,发展了心理学的人格理论。3、他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主张,冲破了传统教育模式,把尊重、理解、相信学生提到了教育的首位。他的以学生为主体,提倡学会适应变化和学会学习的思想;倡导内在学习与意义的理论;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创造最佳教学心理氛围等观点,促进了当代西方教育改革运动的发展。,第五节罗洛梅的存在主义心理学,一、罗洛梅的生平 二、罗洛梅的存在心理学观点 三、罗洛梅的人格理论 四、罗洛梅的的焦虑理论 五、简要评价,一、罗洛梅的主要理论,罗洛梅(1909-1994)美国存在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梅的自由选择说与马斯洛、罗杰斯的自我实现说一起构成人本主义的两大基础理论。代表作:存在:心理学与精神病学中的一种新维度(1958);爱与意志(1965);咨询的艺术(1934);焦虑的意义(1950);人寻求自我(1953);存在心理治疗(1967);存在心理学(1994)等。,二、罗洛梅的存在心理学观点,1、人的存在 罗洛梅指出,人的存在指的是人的整体存在,既是物质的,也是精神的。个人的存在是他自己选择的结果,任何逃避选择的行为都不利于其自我的存在。心理治疗的目的是使病人重新经验他自己存在的真实性,更充实地体会到自己存在的意义。2、人的存在世界的三种方式 人与环境的关系方式 自我与他人的关系方式 人与自我的关系方式,即自我的内在世界 3、存在感 存在感是个人对自身存在的一种意识和体验。罗洛梅认为,存在感是人生的目标、支柱,是赋予人自我尊严的基础。,存在的六种本体论特点,即自我核心,自我肯定,参与,觉知,自我意识和焦虑 自我核心是指一个人不同于别人的存在,指一个人的独一无二性,自我就处在这个存在的核心。自我肯定指一个人保存其自我核心的勇气参与是因为人不可能独立的存在于这个世界上,必须与周围的环境发生联系,通过合理的“社会整合”来增强自身的存在感和存在的价值。觉知是指人对“自我核心的主观认识”,他把觉知看作是一种对自身感觉、愿望、身体需要和欲望的体验,这种体验比自我意识更为直接和具体。自我意识就是觉知表现在人身上的一种独特形式,罗洛梅认为前四种本体论特点是所有生物都有的,而自我意识则是人所独具的,与觉知相比,自我意识具有更加抽象和间接的性质,它是更为整合的一个整体,它可以使人有能力超越直接具体世界,而生活在“可能”的世界里,它是人的所有其他特点,如自由意志、抽象观念、象征作用、责任感、罪疚感和超越时空等的基础。,爱与意志,爱是与对方在一起时的喜悦以及对自己和对方价值和发展的肯定。把爱降格为性是当前的一个重要问题。性应该作为爱的基础之一,但是却不应该是爱的全部。把爱降格为性只能是两者都变得越来越了无生气,越来越缺乏个性和原发性。单纯靠性维系的关系,在激情退去之后,只会感到空虚。性行为中最正常最基本的要素,是通过给

    注意事项

    本文(第十一章人本主义心理学.ppt)为本站会员(sccc)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