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健康知识第二章抗生素和激素类药物的合理使.ppt
抗生素和激素类药物的合理使用,第一节 抗生素的合理使用,能够抑制或者杀灭细菌的药物。还对霉菌、支原体、衣原体等其它致病微生物也有抑制或者杀灭作用的药物。,抗生素?,抗生素的分类,天然的,人工合成的,磺胺类:磺胺嘧啶,喹诺酮类:诺氟沙星、左氧氟沙星,四环素类:金霉素、土霉素、四环素,分类,大环内酯类:红霉素、罗红霉素、克拉霉素、乙酰螺旋霉素、白霉素、麦迪霉素。,-内酰胺类:青霉素、阿莫西林、头孢类,氨基糖苷类:链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其它类:利福平、甲硝唑,抗生素,细 菌,人 体,抵抗,抑制或者杀灭,感染,免疫性,副作用,药物代谢,抗生素、细菌、人体之间的关系,革兰氏染色阳性球菌G+革兰氏染色阴性球菌G-,革兰氏染色阳性杆菌G+革兰氏染色阴性杆菌G-,细菌分类,细菌结构示意图,细胞膜,细胞壁,荚膜,细胞质,核质DNA,核蛋白体,胞质颗粒,质粒,鞭毛,菌毛,芽胞,(细菌形态),1928年弗莱明发明青霉素,1941年上市,标志着人类进入抗生素时代,青霉素在二战硝烟中神奇的疗效使所有人都为之欢呼!,战争期间,防止战伤感染的药品十分重要。所以,美国把青霉素的研制放在同研制原子弹同等重要的地位。,从那时到现在,过去了半个多世纪,科学家已经发现了近万种抗生素。不过它们之中的绝大多数毒性太大,适合作为治疗人类或牲畜传染病的药品还不到百种。后来人们发现,抗生素并不是都能抑制微生物生长,有些是能够抑制寄生虫的,有的能够除草,有的可以用来治疗心血管病,还有的可以抑制人体的免疫反应,可以用在器官移植手术中。,可以说人类发现并应用抗生素,是人类的一大革命,从此人类有了可以同死神进行抗争的一大武器,因为人类死亡的第一大杀手就是细菌感染.,抗生素的滥用情况严重,抗生素的临床应用有严格的界定.目前中国临床医生特别是基层医疗单位的医生,在临床工作中,乱用抗生素的状况特别严重.在一些乡、村卫生所,凡是有了感冒的病人,往往都要“挂水”-静脉注射抗生素,人们往往在感冒之后,特别是过节期间,都不吝惜钱财,都希望早点好。,目前的一些药品广告,往往误导人们滥用抗生素.比如:我们经常看到的广告-严迪治疗感冒,这就是一个误导人们的广告.严迪根本就不治疗感冒所引起的早期症状.感冒的病因主要是病毒。由细菌引起的只是极少数。而目前针对病毒,人类尚无任何药品敢说能够准确有效地杀死人体内的病毒,感冒最终要靠人体的自身免疫力,只有感冒合并有细菌感染了,才可以应用抗生素.,同时,还有更多的人在感冒后,自行服用抗生素,觉得抗生素是万能的,甚至用抗生素来预防疾病。当然,适得其反。尤其是担心在外就餐,饮食不干净而服用抗生素的,会导致更严重的后果,形象的说,这种人是在用自己的身体培养“超级耐药菌”,等到真的生病,抗生素已经不管用了,而且,等到医生发现病人自行滥用抗生素的时候,往往已经无力回天了。,2010年底,全世界抗生素的用量,中国占了1/3。使用剂量:中国几乎相当于美国的100倍。中国是抗生素使用大国,也是抗生素生产大国:年产抗生素原料大约21万吨,出口3万吨,其余自用(包括医疗与农业使用)。据20062007年度卫生部全国细菌耐药监测结果显示,全国医院抗菌药物年使用率高达74%。而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如此大规模地使用抗生素,在美英等发达国家,医院的抗生素使用率仅为22%25%。中国的妇产科长期以来都是抗生素滥用的重灾区。,门诊感冒患者约有75%应用抗生素,住院患者抗生素药物使用率高达80%,其中外科患者几乎人人都用抗生素,比例高达95%;其中使用广谱抗生素和联合使用两种以上抗生素的占58%;超时、超量、不对症使用或未严格规范使用抗生素现象普遍存在。药物不良反应1/3是抗生素,占所有中西药不良反应病例报告总数的近50%,其数量和严重程度都排在各类药品之首。另据19952007年疾病分类调查,中国感染性疾病占全部疾病总发病数的49%,其中细菌感染性占全部疾病的18%21%,80%以上属于滥用抗生素造成,每年有8万人因此死亡。这些数字使中国成为世界上滥用抗生素问题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医生处方中抗生素所占比例:城区感冒患者占70%农村感冒患者占85-92%抗生素抑菌与杀菌联合使用 城区感冒患者使用2种抗生素占51%联合使用中不正确占22%农村感冒患者使用 2种抗生素占42%联合使用中不正确的占72-84%,30户普通家庭自行使用抗生素情况,70%(21户)家中一直/曾经常备抗生素九成(29户)知道抗生素,但将近一半家庭(14户)并不真正了解抗生素的用途,其中部分家庭(12户)甚至认为“抗生素是万能药,可治百病;越新越贵效果越好”近一半家庭(13户)有直接从药店购买抗生素并根据说明书吃抗生素的习惯九成家庭(29户)不知道抗生素服用的疗程,而是根据症状决定停药,耐药性:人们治疗疾病应用抗生素的时候,同时也锻炼了细菌的耐药能力,使细菌的抑菌作用降低或消失.这些细菌及微生物再次传染给其他病人的时候,就对原来应用的抗生素产生了一定抵抗作用。如此反复传播,最终的某个时候,他最终对这种抗生素不再敏感.也就是说,人们无度的滥用抗生素,最终将导致人们对于那些耐药的细菌及微生物会有束手无策的时候.那时将是人类的悲哀.虽然人们新发现的抗生素种类也是逐渐增加的,但是总有发现赶不上滥用的步伐的时候-当细菌和微生物被人类的抗生素锻炼的金刚不坏身的时候,人们还用什么呢?,菌群失调症.正常人类的肌体中,往往都含有一定量的正常菌群,他们是人们正常生命活动的有益菌,比如:在人们的口腔内,肠道内,皮肤.,都含有一定数量的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有益菌群,他们参与人身体的正常代谢.同时,在人体的躯体中,只要这些有益菌群的存在,其他对人体有害的菌群是不容易在这些地方生存的.打个不恰当的比方,这如同某些土地中,已经有了一定数量的人类,其他的人类是很难在此生存的.而人们在滥用抗生素的同时,抗生素是不能识别对人类有益还是有害菌群的,他们如同在铲除当地土匪的同时,连同老百姓也一起杀掉的情况,结果是人身体正常的菌群也被杀死了.这样,其他的有害菌就会在此繁殖,从而形成了二次感染,这往往会要导致应用其他抗生素无效,死亡率很高。,误区1:抗生素=消炎药 抗生素不直接针对炎症发挥作用,而是针对引起炎症的微生物起到杀灭的作用。实际上抗生素仅适用于由细菌引起的炎症,而对由病毒引起的炎症无效。人体内存在大量正常有益的菌群,如果用抗生素治疗无菌性炎症,这些药物进入人体内后将会压抑和杀灭人体内有益的菌群,引起菌群失调,造成抵抗力下降。日常生活中经常发生的局部软组织的淤血、红肿、疼痛、过敏反应引起的接触性皮炎、药物性皮炎以及病毒引起的炎症等,都不宜使用抗生素来进行治疗。误区2:抗生素可预防感染 抗生素仅适用于由细菌和部分其他微生物引起的炎症,对病毒性感冒、麻疹、腮腺炎、伤风、流感等患者给予抗生素治疗有害无益。抗生素是针对引起炎症的微生物,是杀灭微生物的。没有预防感染的作用,相反,长期使用抗生素会引起细菌耐药。误区3:广谱抗生素优于窄谱抗生素抗生素使用的原则是能用窄谱的不用广谱,能用低级的不用高级的,用一种能解决问题的就不用两种,轻度或中度感染一般不联合使用抗生素。在没有明确病原微生物时可以使用广谱抗生素,如果明确了致病的微生物最好使用窄谱抗生素。否则容易增强细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误区4:新的抗生素比老的好,贵的抗生素比便宜的好 每种抗生素都有自身的特性,优势劣势各不相同。一般要因病、因人选择,坚持个体化给药。而且,有的老药药效比较稳定,价格便宜,不良反应较明确。另一方面,新的抗生素的诞生往往是因为老的抗生素发生了耐药,如果老的抗生素有疗效,应当使用老的抗生素。误区5:感冒就用抗生素 病毒或者细菌都可以引起感冒。病毒引起的感冒属于病毒性感冒,细菌引起的感冒属于细菌性感冒。抗生素只对细菌性感冒有用。其实,很多感冒都属于病毒性感冒。严格意义上讲,对病毒性感冒并没有什么有效的药物,只是对症治疗,而不需要使用抗生素。大家可能都有过这种经历,感冒以后习惯性在药店买一些感冒药,同时加一点抗生素来使用。实际上抗生素在这个时候是没有用处的,是浪费也是滥用。误区6:发烧就用抗生素 抗生素仅适用于由细菌和部分其他微生物引起的炎症发热,对病毒性感冒、麻疹、腮腺炎、伤风、流感等患者给予抗生素治疗有害无益。咽喉炎、上呼吸道感染者多为病毒引起,抗生素无效。此外,就算是细菌感染引起的发热也有多种不同的类型,不能盲目地就使用头孢菌素等抗生素。比如结核引起的发热,如果盲目使用抗生素而耽误了正规抗痨治疗会贻误病情。最好还是在医生指导下用药。,误区7:频繁更换抗生素 抗生素的疗效有一个周期问题,如果使用某种抗生素的疗效暂时不好,首先应当考虑用药时间不足。此外,给药途径不当以及全身的免疫功能状态等因素也可影响抗生素的疗效。如果与这些因素有关,只要加以调整,疗效就会提高。频繁更换药物,会造成用药混乱,从而伤害身体。况且,频繁换药很容易使细菌产生对多种药物的耐药性。误区8:一旦有效就停药 前面我们知道,抗生素的使用有一个周期。用药时间不足的话,有可能根本见不到效果;即便见了效,也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够必须的周期。如果有了一点效果就停药的话,不但治不好病,即便已经好转的病情也可能因为残余细菌作怪而反弹。同样地,一旦见效就停药,症状复发再次用药,如此反反复复,相当于增加了药物对细菌的自然选择时间,也会使细菌对这种药物产生抗药性。,神经系统毒性反应;氨基糖甙类损害第八对脑神经,引起耳鸣、眩晕、耳聋;大剂量青霉素G或半合成青霉素或引起神经肌肉阻滞,表现为呼吸抑制甚至呼吸骤停。氯霉素引起精神病反应。造血系统毒性反应;氯霉素可引起再障性贫血;氯霉素、氨苄青霉素、链霉素、新生霉素等有时可引起粒细胞缺乏症。庆大霉素、卡那霉素、先锋霉素、可引起白细胞减少,头孢菌素类偶致红细胞或白细胞,血小板减少、嗜酸性细胞增加。肝、肾毒性反应:妥布霉素偶可致转氨酶升高,多数头孢菌素类大剂量可致转氨酶、碱性磷酸脂酶和、多粘菌素类、氨基甙类及磺胺药可引起肾小管损害。胃肠道反应:口服抗生素后可引起胃部不适,如恶心、呕吐、上腹饱胀及食欲减退等。四环素类中尤以金霉素、强力霉素、二甲四环素显著。大环内脂类中以红霉素类最重,麦迪霉素、螺旋霉素较轻。四环素类和利福平偶可致胃溃疡。,抗生素的毒性,长期服用抗生素可导致错杀体内正常的益生菌群,造成肠道失调,从而引起的多种肠道功能异常及不良反应。抗生素可致菌群失调,引起维生素B族和K缺乏;也可引起二重感染,林可霉素和氯林可霉素、先锋霉素和引起的伪膜性肠炎最多见、急性出血性肠炎主要由半合成青霉素引起,以氨苄青霉素引起的机会最多。另外,长期口服大剂量新霉素和应用卡那霉素引起肠粘膜退行性变,导致吸收不良综合症,使婴儿腹泻和长期体重不增,应预重视。少数人用抗生素后引起肛门瘙痒及肛周糜烂,停药后症状可消失。抗生素的过敏反应一般为过敏性休克、血清病型反应、药热、皮疹、血管神经性水肿和变态反应性心肌损害等。抗生素后遗效应:如链毒素引起的永久性耳聋。许多化疗药可引起“三致”作用。利福平的致畸率为4.3%,氯霉素、灰黄霉素和某些抗肿瘤抗生素有致突变和致癌作用等。,孕妇注意事项抗生素种类繁多,一般地说,对胎儿较安全的抗生素有青霉素类,如普鲁卡因青霉素、氨苄西林等。另外,还有林可霉素、红霉素、头孢氨苄等。不安全的抗生素有庆大霉素、阿米卡星、四环素、米诺环素、土霉素、金霉素等。据研究,前两种对胎仔有致畸作用;后四种对人类胎儿有一定危险,故一般情况下孕妇不宜使用。,儿童应用抗生素注意,新生儿耐药现象可能与准妈妈在孕期、孕前滥用抗生素有关,也可能和她们吃“有抗食品”有密切关系。“比如,人在感冒后常会服用抗生素,抗生素可杀死一部分致病细菌,但侥幸存活下来的细菌可能发生基因突变,而对这种抗生素产生耐药性,这种耐药性还可传给下一代细菌。”过多服用抗生素,这些细菌就可能对多种抗生素均产生耐药性,使人逐渐变得“百毒不侵”。另一种重要的抗生素来源就是“有抗食品”。一些个体养殖户为了让动物吃得少长得快,用抗生素喂养家禽。“含有抗生素残留的肉、鱼、蛋、奶等有抗食品上了餐桌,人体成了抗生素残留的收容所。”“对有抗食品的从严监管迫在眉睫,儿童是滥用抗生素的最大受害者,1、最直接影响:导致儿童体内细菌耐药率增高2、最严重影响:由于体内各种器官发育不成熟,抗生素本身的毒副作用/杀灭人体正常菌群的危害性,很容易残害或者潜在地残害儿童的身体器官(如许多抗生素都是通过肝脏代谢的,滥用抗生素就容易造成肝脏功能损害)3、最恶劣影响:造成儿童体内正常菌群破坏,降低儿童机体抵抗力,进而引起二重感染4、滥用抗生素增加了药物引起人体过敏的机会,儿童用药注意,新生儿:四环素类、喹诺酮类禁用,氨基糖苷类、万古霉素、去甲万古霉素、氯霉素、磺胺类和呋喃类药避免应用小儿: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万古霉素和去甲万古霉素应尽量避免应用四环素类抗生素不可用于8岁以下小儿,喹诺酮类抗菌药避免用于18岁以下未成年人,替硝唑不可用于小于12岁的病人,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不可用于小于12岁病人。,抗菌药物对乳儿的潜在不良反应,据美国胸内科医师学会的Chest杂志消息,一项由加拿大马尼托巴大学和蒙特利尔的McGill大学共同进行的研究揭示,在一岁内的婴儿应用抗生素可能明显的增加其在7岁前患哮喘的风险。该研究的结论是,在1岁内曾接受抗生素治疗非呼吸道感染的小孩在其7岁时罹患哮喘的风险是在1岁内未曾接受过抗生素治疗的小孩的2倍。接受治疗的次数越多,其罹患哮喘的风险越大。,医学研究者指出,每年在全世界大约有50%的抗生素被滥用,而中国这一比例甚至接80%。在中国,印度和巴基斯坦等国,抗生素通常不需要处方就可以轻易买到,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普通民众滥用、误用抗生素。而当地的医生在治疗病人时就不得不使用药效更强的抗生素,这再度导致了病菌产生更强的抗药性。正是由于药物的滥用,使病菌迅速适应了抗生素的环境,各种超级病菌相继诞生。过去一个病人用几十单位的青霉素就能活命,而相同病情,现在几百万单位的青霉素也没有效果。由于耐药菌引起的感染,抗生素无法控制,最终导致病人死亡。,合理使用抗生素的措施,(1)治疗病毒性疾病时不使用抗生素;(2)没有一种抗生素能对付所有的细菌,所以使用抗生素时,最好根据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的结果选用;(3)并且做到a、能用窄谱的就不用广谱的,b、能口服就不要打针,c、能肌肉注射就不要静脉滴注,d、能用一种抗生素的就不要用两种,e、能用普通抗生素治疗的就不要用高级的;(4)使用抗生素治疗时,要严格按照规范使用,不能为了病好得快擅自加大剂量,也不能在症状减轻后擅自减小剂量或者停止使用;(5)新生儿、老年人和肝肾功能不全的人应避免或慎用主要经肝脏代谢和肾脏排泄的毒性较大的抗生素;(6)尽量避免在皮肤、黏膜等局部使用抗生素,以免导致过敏反应或引起耐药菌株的产生,抗生素在畜牧业中的滥用,自本世纪50年代,动物科学家们发现,饲料中低浓度的抗生素可明显地促进畜禽生长,饲料抗生素就广为使用,世界上各饲料生产国几乎无一不在饲料中添加各种抗生素。应该说近年个世纪以来,饲料抗生素对预防动物疾病,促进动物生长,提高饲料价格确实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据统计世界上有二十多种抗生素及十几种合成抗菌类药物被应用到饲料中。农畜养殖业滥用抗生素是从20世纪中叶开始的,由于抗生素、激素等添加剂的种种“好处”,使之成为许多畜牧业者不可或缺的“至宝”,一些养殖户为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程度不同地在饲料中添喂人用抗生素。相关资料显示,只要是人类饲养的,绝大部分动物都可能被喂养抗生素,不仅包括猪牛羊等畜类、鸡鸭鹅等禽类,还包括鱼虾蟹等水产。大量的抗生素和激素类药品,使得小鸡在短短的34天就出栏上了人们的餐桌。,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每年消耗的抗生素总量中,有90%被用于食用动物,每年约有12000吨和900吨抗生素分别被用于食用动物的饲料添加剂和治疗用药。在动物疾病治疗中,滥用抗生素的现象普遍存在,许多动物养殖场只要发现动物发病,首先使用的是抗生素,一种抗生素不见效,马上换另一种,而且常常超大剂量使用抗生素。抗生素作为饲料添加剂,使用量更大,我国每年有6000吨抗生素用于饲料添加剂,占全球抗生素饲料添加剂使用量的50%。2006年的一份调查也指出,我国每年生产的抗生素类药品“喹诺酮”就有一半用于养殖业。,畜牧业中滥用抗生素的后果,造成细菌抗药 降低畜禽免疫力,致使疫病频发危害食品安全,影响公众健康抗生素被动物吸收到体内后,分布到全身大部分器官,其中,一小部分存留在肌肉和脂肪中,一小部分通过泌乳和产蛋过程残留在乳、蛋中。如果长期滥用抗生素,抗生素便会通过这两条途径对动物性食品肉、蛋、奶等造成较高的药物残留。除此之外,抗生素还有一大部分通过肝脏代谢,经胆汁由粪便排出体外。这样,一些性质稳定的抗生素排泄到环境中后仍能稳定存在很长一段时间,从而造成对环境的污染。而这些残存的药物,通过水体、土壤等蓄积于人体和其他植物体中,最终以各种途径汇集于人体。,世界卫生组织呼吁,为防止滥用抗生素而导致细菌产生抗药性,欧盟从2006年1月起,全面禁止将抗生素作为生长促进剂。,美国Pinner RW报道尽管强有效的抗菌药物使用于临床,19801992年感染性疾病总的死亡率增加39%呼吸道感染的死亡率增加20%败血症的死亡率增加83%,抗生素如同一把双刃的剑,用之科学合理,可以为人类造福,不恰当则要危害人类的健康.在有明确指征下选用适宜的抗菌药物,并采用适当的给药途径、剂量和疗程,最大限度的发挥抗菌药物的治疗和预防作用,以达到杀灭病原体和控制感染的目的;同时应防止和减少各种不良反应的发生。,第二节 激素类药物的合理使用,激素:由内分泌腺体及具有内分泌机能的细胞或组织所分泌的物质(甲状腺、肾上腺、卵巢、睾丸、胰腺等),是动物机体内部自然生成和存在的。激素与神经系统等一起,共同调控着机体的功能活动和代谢等。如果激素分泌异常,就会出现相应的机能亢奋或减退,引发相应的病症。以前使用的激素类药物多从有关的腺体组织提取,现多为人工合成。激素类药物:以人体或动物激素(包括与激素结构、作用原理相同的有机物)为有效成分调节人体生理功能的药物。,分类,1、肾上腺皮质激素类:糖皮质激素、盐皮质激素 2、性激素类:包括雌激素类、孕激素类、雄激素类 3、甲状腺激素类4、胰岛素类5、垂体前叶激素类:包括生长激素类、生长抑素类、生长激素释放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类,1、糖代谢:升高血糖。2、促进蛋白质分解:久用能致生长减慢,肌肉消瘦、皮肤变薄、骨质疏松、淋巴组织萎缩和伤口愈合延缓等。3、加速脂肪的分解,抑制其合成。脂肪重新分布:形成满月脸、水牛背和向心性肥胖。4、水和电解质代谢:有较弱的盐皮质激素的作用,能储钠排钾。增加肾小球滤过率和拮抗抗利尿激素,产生利尿作用。抑制钙、磷在肠道的吸收和在肾小管的重吸收,过多时可引起低血钙。,生理作用,药理作用,1、抗炎作用:各种原因所致类症反应均有效。抑制炎症体征的同 时,也降低机体防御功能 2、免疫抑制作用 3、抗毒作用:糖皮质激素能提高机体对内毒素的耐受力,迅速退热 并缓解毒血症状。4、抗休克作用:抗炎、抗毒、免疫抑制的结合效果 5、中枢作用:糖皮质激素能影响情绪、行为,并能提高中枢神经系 统的兴奋性,出现欣快、失眠、激动,甚至诱发神经 失常。6、其它作用(1)消化系统:胃酸、胃蛋白酶分泌 诱发或加重溃疡(2)对骨骼影响:抑制成骨细胞活力,促胶原和骨基质分解骨 形成障碍、骨质疏松。(3)退热作用:用于严重中毒性感染(肝炎、伤寒、败血症)。(4)生长发育:生长迟缓等,临床应用,1.替代疗法(皮质功能不全);2.严重感染或炎症:如中毒性菌痢,中毒性肺炎,重症伤寒,败血症等。3.自身免疫性疾病:风湿、类风湿,红斑狼疮,肾病综合症;过敏性疾病:血清病,剥脱性皮炎,顽固哮喘,血管神经性水肿;异体器官移植术后排斥(与免疫抑制剂合用)。,4.休克:各种休克,帮助度过危险期。感染性(合用抗生素);过敏性(次选);心源性(结合病因);低血容量性(补足血容量)5.血液病:急淋,再障,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停药易复发。6.局部用:接触性皮炎,湿疹、结膜炎、角膜炎等。,不良反应,(一)长期大量用:1、医源性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代谢紊乱):肌无力、满月脸、水肿、高血压、低血钾、糖尿;严重时,自发性骨折、缺血性骨坏死,应补充钙及维生素D。禁用于:高血压,动脉硬化,水肿,心、肾功能不全,糖尿病患者。2、诱发、加重感染(抵抗力下降);3、诱发、加重溃疡,甚至出血、穿孔;4、其他:欣快、失眠(精神病,癫痫病禁用或慎用)。,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后的不良反应,欣快(有时出现抑郁或情绪不稳定及其它精神症状),还有:负氮平衡,骨质疏松,食欲增加,低血钾,高血压倾向,消化性溃疡,(二)停药反应:1、医源性皮质功能不全:皮质萎缩,恶心,呕吐,低血糖,低血压等。(1)勿突停(2)维持量或隔日疗法(3)应及时补足。2、反跳、停药症状:久用减量太快或突停:原症状加重;发热,肌痛,关节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