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复习之谏伐匈奴书.ppt
总复习之谏伐匈奴书,学习目标:1分类整理、复习本课的语言知识点。2根据模块考试要求,熟悉考试题型。,给下列划线字注音,1不恶切谏 2幸赦而少察之 3天子大恺 4春蒐秋狝 5靡敝中国 6 泽卤 7 暴兵露师 8 踰河而北 9飞刍輓粟 10黄、腄、琅邪 11一石 12从之如搏景13天下亡干戈之事 14系虏单于15禽兽畜之,解释下列古今异义词,古今异义词兵者凶器也 古义:今义:争者末节也 古义:今义:,凶手杀人的工具,不祥的器物,节操卑劣,小节,并吞战国 古义:靡敝中国 古义:以河为境 古义:然后发天下丁男以守北河 古义:三十钟而为一石 古义:将吏相疑而外市 古义:所以不忘战也 古义:,交战的国家,中原,特指黄河,这以后,与外人勾结,古代计量单位,的原因,词类活用A蚕食天下 迁徙鸟举 道死者相望 兽聚而鸟散 日费千金 禽兽畜之,像蚕一样,像鸟一样,像野兽一样,像鸟一样,每天,在道路上,像对待禽兽一样,名词作状语,词类活用B靡敝中国 暴兵露师十有余年,梳理35段的重点实词,使疲敝,困乏,使风吹日晒,使动用法,词类活用C甘心匈奴 臣窃危之 高帝悔之,以为快意,以为危,认为是危险的,意动用法,以为后悔,D终不能踰河而北,北进,北上,名词作动词,E数词作名词海内为一,一体,通假字暴兵露师十有余年()从之如搏景()亡干戈之事(),通“又”,通“影”,影子,通“无”,没有,解释划线词语不恶切谏()以效愚计()幸赦而少察之()()怒者逆德()故圣王重行之()()务战胜()穷武事(),文言实词,献,呈上,憎恨,讨厌,慎重,稍微,用尽,致力,从事,违背,敬辞,表希望,所以,秦皇帝任战胜之威 务胜不休 轻兵深入 地固泽卤 发天下丁男以守北河 死者不可胜数 兵革不备 负海之郡 率三十钟而致一石 男子疾耕不足于粮饷 天下始叛秦,凭借,一定,军队,靠近,充裕,完备,尽,派遣,本来,奋力,大致,一般,开始,略地于边 从之如搏景 臣窃危之 适足以结怨深仇 不比为人 虞夏殷周之统 事苦则虑易 此得失之效 愿陛下孰计之而加察,取得,获得,追,谦辞,私下,私自,改变,经验,认为和一样,恰好,仔细,效果,把握全篇课文中重点虚词的用法,以 适足以结怨深仇今以陛下之盛德攻匈奴却地千里,以河为境运粮以行,介词,凭借。,介词,把。,连词,来,相当于“而”,表示修饰关系,之 古之人君一怒必伏尸流血 岂人众之不足 愿陛下孰计之而加察 匈奴无城郭之居,委积之守,把握全篇课文中重点虚词的用法,助词,的,助词,取独,代词,这件事,助词,定语后置标志,于 略地于边 起于黄、腄、琅邪负海之郡,把握全篇课文中重点虚词的用法,介词,在,介词,从,虽 国虽大,好战必亡 虽有覆军杀将,系虏单于,即使,虽然,所以 所以不忘战也 匈奴行盗侵驱,所以为业 此臣之所以大恐,把握全篇课文中重点虚词的用法,用来的方法,用来的方法,的原因,翻译文中重点语句,学会直译,不丢漏实词,注意虚词用法。,阅读下面语段,回答下列问题 臣闻明主不恶切谏以博观,忠臣不敢避重诛以直谏,是故事无遗策而功流万世。今臣不敢隐忠避死,以效愚计,愿陛下幸赦而少察之。司马法曰:“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平忘战必危。”天下既平,天子大恺,春蒐秋狝,诸侯春振旅,秋治兵,所以不忘战也。且夫怒者逆德也,兵者凶器也,争者末节也。古之人君,一怒必伏尸流血,故圣王重行之。夫务战胜,穷武事,未有不悔者也。昔秦皇帝任战胜之威,蚕食天下,并吞战国,海内为一,功齐三代。务胜不休,欲攻匈奴,李斯谏曰:“不可。夫匈奴无城郭之居,委积之守,迁徙鸟举,难得而制也。轻兵深入,粮食必绝;运粮以行,重不及事。得其地不足以为利也,遇其民,不可役而守也。胜必杀之,非民父母也。靡敝中国,甘心匈奴,非完计也。”秦皇帝不听,遂使蒙恬将兵攻胡,辟地千里,以河为境。地固泽卤,不生五谷。然后发天下丁男以守北河。暴兵露师十有余年,死者不可胜数,终不能踰河而北。是岂人众不足,兵革不备哉?其势不可也。又使天下飞刍輓粟,起于黄、腄、琅邪负海之郡,转输北河,率三十钟而致一石。男子疾耕不足于粮饷,女子纺绩不足于帷幕。百姓靡敝,孤寡老弱不能相养,道死者相望,盖天下始叛也。,1 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与现代意义相同的一项是(C)A兵者凶器也 B并吞战国 C海内为一 D靡敝中国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B)A蚕食天下 B靡敝中国 C道死者相望 D迁徙鸟举,3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A且夫怒者逆德也,兵者凶器也,争者末节也。B夫匈奴无城郭之居,委积之守,迁徙鸟举,难得而制也。C暴兵露师十有余年,死者不可胜数,终不能踰河而北。是岂人众不足,兵革不备哉?其势不可也。,4给文中画“”的句子断句。国 虽 大 好 战 必 亡 天 下 虽 平 忘 战 必 危。5下列句子中,表达作者在文中观点的一句是(C)A事无遗策而功流万世 B诸侯春振旅,秋治兵,所以不忘战也。C务战胜,穷武事,未有不悔者也 D故圣王重行之6 作者在文中引用了司马法中的语句,请你结合文本和现实生活谈谈你对这一语句的理解。(80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