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管理第一讲.ppt
生产与运作管理,何志勇2010年09月,:60227811:,导 言,为什么要学习生产运作管理?生产运作管理是管理科学与工程、市场营销、财务管理等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根据对世界各国大学里的管理学院/商学院的课程设置研究,一个共同特点是都将“生产运作”、“市场营销”、“理财”列为三大支柱性核心课程,由此可见本门课程在管理学科体系中的地位。生产运作是将人力、物料、设备、资金、信息、技术等生产要素(投入)变换为有形产品和/或服务(无形产品)的过程。生产运作管理是对制造业的生产活动和非制造业的服务活动进行的计划、组织和控制,它涉及生产系统的整个过程的管理,包括生产系统的设计、构建、运行与维护四个大的阶段。通过这一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有效提高生产运作效率的科学方法,从而减少资源的浪费、降低生产过程中的成本、提高对市场需求的响应速度和服务水平,最终提高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导 言,生产运作管理在社会组织中有何作用?,邮寄招生目录在中学宣传,探索真理传播真理,向教职工支付工资收学费,导 言,学习生产运作管理后的职业机会:运营副总裁COO 生产部经理PM 工程部经理EM 研发部经理R&D 质管部经理QM 采购/计划部经理PMC 供应链经理SCM 分销部经理DM等 制造业有2/3的工作是生产与运作管理,服务业有1/3的工作是生产与运作管理,也就是在所有工作中有40%是在生产与运作领域的。,导 言,什么是生产管理?生产管理(PM)是对企业生产活动的计划、组织、分析和控制。什么是生产运作管理?生产运作管理(POM)是对制造产品或提供服务过程中各种活动的计划、协调和实施。,导 言,服务运作管理的难点:1、服务运作的生产率难以测定;2、服务运作的质量标准难以建立;3、与顾客接触是服务运作的一个重要 内容,但这种接触往往导致效率降低;4、纯服务运作不能通过库存调节。,导 言,教学进度安排 第一讲:生产管理研究主题及国内外研究的趋向 第二讲:生产组织 第三讲:生产运作战略及转移 第四讲:生产及服务设施的选址 第五讲:产品设计、工艺选择与生产能力规划 第六讲:生产计划与控制 第七讲:技术管理 第八讲:设备管理 第九讲:库存与物资管理 第十讲:质量管理 第十一讲:MRP和MRP 第十二讲:价值工程 第十三讲:目标管理,导 言,参考书目:1.王关义:生产管理第二版,经济管理出版社(推荐),2004年版 2.陈荣秋、马士华:生产与运作管理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3.威廉J 史蒂文森:生产与运作管理,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年版 4.杰伊海泽,巴里雷德:生产作业管理教程第四版,华夏出版社,1999年版,第1讲 生产管理的研究主题及国内外研究的趋向,一、教学目的及要求 本讲系统地介绍生产管理的研究主题与研究对象、生产管理的研究任务、生产管理的研究方法、生产管理的职能及生产管理的一些前沿性问题。通过系统地介绍,要求学生对如上内容有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留下一些初步的印象,为今后更深入的学习打下基础。二、计划讲授课时 3学时,第一节 生产管理的研究主题,一、生产管理的研究主题(QCD/QCDSE)Q质量(企业竞争力的核心)C成本(企业维持生存和发展的后盾和底线)D交货期(要求on time)二、生产管理的研究对象 生产管理,是指对企业生产活动的计划、组织、分析和控制。根据研究对象包含内容的不同,分为广义和狭义。(一)广义生产管理的研究对象 广义的生产管理,是指对企业生产活动的全过程进行综合性的、系统的管理。其研究对象是企业的整个生产系统,包括输入、生产制造、输出和反馈四个环节。,第一节 生产管理的研究主题,(二)狭义生产管理的研究对象 狭义生产管理的研究对象是产品的生产过程,是指对企业的生产技术准备、原材料投入、工艺加工、生产过程组织直至产品完工等具体活动过程的管理。它只是广义生产管理的一部分。,输入生产要素计划、标准等,中间转换生产过程,输出产品、服务、信息,反馈,反馈,激励,典型社会组织的输入、转化和输出,第一节 生产管理的研究主题,三、生产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 生产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三个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企业管理的另两个组成部分是什么?(1)生产是企业一切活动的基础。生产管理与经营决策、销售管理的关系(2)生产战略是企业经营战略的主要部分。例:选址战略。注:生产管理在企业管理系统中属于基础还是核心地位?(3)QCD都与生产管理状况密切相关。(4)科学的生产管理为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提供了物质基础。,第二节 生产管理的研究内容、任务与研究方法,一、生产管理的研究内容 1.主流派观点 基本理论、工厂布置、生产组织、生产技术准备、生产计划、生产作业计划、生产控制、劳动管理、物资管理、设备管理、质量管理及成本管理 2.工商管理类培训教材 生产系统的配置(生产能力决策、生产布局)、库存控制(库存管理ABC分类法、基本库存控制模型EOQ、订货点模型)、生产计划系统(生产计划和生产作业计划)、生产计划图解法、生产周期标准(期量)、生产计划编制方法、生产能力计划、生产负荷、计划分派,第二节 生产管理的研究内容、任务与研究方法,二、生产管理的研究任务(一)组织均衡生产阶段(重视按质、按量、按品种连续、均衡地完成生产任务)(二)完成生产计划阶段(强调按质、按量、按期完成生产计划)(三)满足市场需求阶段 1.按照合同约定或市场需求的产品品种、质量,完成生产任务。2.按照企业制定的产品成本计划完成生产任务。3.按照合同约定或市场需求的产品数量和交货期完成生产任务。,第二节 生产管理的研究内容、任务与研究方法,三、生产管理的研究方法(一)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二)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三)系统分析的方法,第三节 生产管理的职能与前沿性问题,一、生产管理的职能(一)计划职能(PC)通过对市场需求的预测,生产管理根据用户与市场的需求,以按品种、质量、数量、交货期完成生产任务为目的,编制各种生产计划。(二)组织功能(MC)对参与企业生产的原材料、机器、设备、劳动力、信息等各要素、生产过程中的各个工艺阶段,各个方面进行合理的组织和协调,进行生产工作,保证按计划完成生产任务。,第三节 生产管理的职能与前沿性问题,(三)分析功能 一方面,分析工作对生产过程进行诊断和评价,综合反映生产的各个阶段、各个方面完成生产计划的情况;另一方面,分析工作可以给以后的计划工作反馈信息,提供计划的科学性和可执行性。同时,可以根据分析发现的生产中出现的偏差,及时采取各种措施,改进生产组织,实现优质、高效的生产。(四)控制功能 生产控制工作的主要内容包括质量控制、库存控制、在制品控制、原材料消耗控制、能源使用控制、工期控制等。,第三节 生产管理的职能与前沿性问题,二、生产管理的发展历史1.泰勒:作业标准、时间标准;管理与操作分工;动作的标准化等。2.福特:作业分工、大量生产原理、标准化、通用化;流水生产线。3.行为科学:管理的重点由物转向人。4.管理科学:优化模型、运营管理的有效性。5.信息技术:MRPMRPERP系统,实现运营、营销、财务信息的集中管理。6.丰田生产方式:准时制(JIT)、全面质量管理(TQC)、计算机集成生产系统(CIMS)、柔性制造系统(FMS)。7.服务质量和生产率:高质量有价值的标准化服务(麦当劳)、全面质量保证体系(TQM);供应连管理(SCM);企业过程重组(BRP)。见教材P10 表1-3,第三节 生产管理的职能与前沿性问题,三、生产管理前沿性问题(一)新趋势 1.2.产品研制、开发、制造、售后服务全过程 3.生产系统内部问题外部环境条件(清洁生产)4.多品种、小批量混合生产 5.计算机技术、互联网技术和现代管理技术在生产管理中得到综合应用(二)新方式 1.成组技术(Group Technology)是指将零件按相似工艺特征分组进行单元制造的技术。,制造业,服务业,第三节 生产管理的职能与前沿性问题,2.并行工程(Concurrent Engineering)串行工程 对产品及其相关过程,包括制造过程和支持过程,进行并行、一体化设计的一种系统化方法。3.敏捷制造(Agile Manufacturing,AM)强调运作柔性和速度以获取竞争优势,能迅速、经济且几乎无破坏地按客户需求变化从一种设计转到另一种设计。柔性制造系统FMS 4.精细生产(Lean Production,LP)利用技术高的工人和富于柔性的设备,使用比大量生产系统(MS)较少的资源较少的空间、库存和工人生产出同样多的产品。组织结构呈扁平状,管理层次较少。,第三节 生产管理的职能与前沿性问题,5.准时化生产方式(JIT)a.追求现场管理的整体优化 b.“后道工序需要多少,前道工序生产多少”推动式 拉动式 c.最大限度压缩在制品储备,工序间在制品向零进军 d.消除各种引起不合格品的原因,确保产品质量向零废品进军 e.劳动组织上多工序管理,多机床操作,劳动生产率大幅提升 f.以现场管理为中心,以生产工人为主体,第三节 生产管理的职能与前沿性问题,基本手段:a.适时适量生产 b.弹性配置作业人员“多面手”c.严格质量保证 d.建立现场管理体制(问题发现、解决、消灭于现场)6.清洁生产 P79 7.流程再造 指一切重来,对现有流程进行分析,找出问题所在,从而设计出新的企业流程。流程再造的核心是使现有企业流程得到重大改善。,思考题,1.什么叫生产管理?什么叫生产运作管理?二者有无区别?2.如何认识生产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3.现代生产管理的特征有哪些?4.生产管理出现的新方式有哪些?5.简述生产管理的职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