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汉字与书法(课堂练习).ppt
第7课 汉字与书法课堂练习,1、书法艺术领域的“宋四家”是指A、欧阳询、苏轼、米芾、蔡襄 B、苏轼、黄庭坚、米芾、祝枝山C、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 D、黄庭坚、米芾、蔡襄、赵佶,C,2、汉字发展为自发的书法艺术应该是在A、春秋战国 B、秦朝 C、汉朝 D、魏晋南北朝,C,3、“大凡受过教育的中国人尽管可能听不懂彼此的方言,却能阅读同样的书籍如果他们使用的是字母文字,中国恐怕早就分裂为像意大利、法国、西班牙、葡萄牙那样的许多国家了。”这主要说明:A使用字母文字是欧洲分裂成许多国家的主要原因B汉字有双重特性:实用性和艺术性C统一文字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发展D字母文字有艺术性而没有实用性,C,4.鲁迅在门外文谈中指出“在社会里,仓颉也不止一个,有的在刀柄上刻一点图,有的在门户上画一些画,心心相印,口口相传,文字就多起来,史官一采集,便可敷衍记事了。中国文字的由来,恐怕也逃不出这个例子”。这里鲁迅告诉我们()A汉字是史官或巫创造的 B汉字是口口相传的文字C汉字是仓颉创造的 D汉字是劳动人民集体创造的,D,5.说文解字序载:“秦书有八体,一曰大篆,二曰小篆,八曰隶书”。汉书艺文志亦载:“是时始建隶书矣,起于官狱多事,苟趋省易,施之于徒隶也。”以上材料反映了()A隶书是秦代八大篆书字体之一 B隶书是在楷书基础上发展而来C隶书是汉代狱官为书写方便而创D隶书的创建与抄录公文狱事有关,D,练习1,文字的诞生是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之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汉字“马”的演变过程 材料二 新文化运动时期,确实有持“汉字落后论”的人提出废除汉字、汉字拼音化(拉丁化)的主张,甚至极端地认为汉字不灭,中国必亡,将中国学术的不发达,经济的不发达都归罪于汉字。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概括汉字的演变趋势。汉字逐渐演变成富有民族文化特色的书法艺术,请说出中国书法的功能。(2)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材料二中全面否定汉字的观点。,材料三 作为世界上生命力最长的文字,汉字保存了人类历史上最为丰富的文明记录。这些记录中不仅包括了汉语民族的,同时也包括周边民族的,匈奴、突厥、蒙古、党项等民族。朝鲜、日本、印度等国家的许多文明成果都是因为汉字才得以留存。汉字不仅为世界上超过三分之一的人提供了交流的工具,而且汉字作为中华文明的主要载体,为基督教文明、伊斯兰文明,提供了对比、认知、借鉴,甚至是自我修正的对象。汉字所承载的一些基本理念,例如“民胞物与”“仁”“理”等等,为人类文明的未来发展提供了一种选择的可能。(3)随着计算机的普及,有人提出,汉字是没有前途的文字。依据材料三,批驳这一观点。请你为信息时代汉字发展前途献计献策。,答案,(1)趋势:由繁到简。(1分)兼具审美功能与实用功能。(2分)(2)全面否定汉字,实际上是资产阶级把西方文化作为反封建、革新社会的武器,具有进步性。但存在着对传统文化全盘否定的片面倾向,不能给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指明真正的出路。(4分)(3)批驳:汉字存在的历史,说明汉字是一种经得起历史考验的文化。保存中国各民族甚至周边国家丰富的文明记录。为世界上超过三分一的人提供交流的工具。承载的中国文化的一些理念,为人类文明的未来发展提供某种选择。(2分,答出两点即得2分)解决方法:创造出当代的理想的汉字计算机文化。(1分,言之成理即可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