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贫困生边缘心态研究.docx
题目:高校贫困生边缘心态研究摘要:本文通过对天津师范大学250名学生的问卷调查以及10名学生的深入访谈,考察了高校贫困生的边缘心态。研究发现:高校中部分学生存在着边缘心态的问题。在边缘心态方面,贫困生比非贫困生表现的更为严重;某一方面处于中心位置的学生,边缘心态的程度小,处在边缘位置的学生边缘心态程度高;存在认知偏差的学生更容易产生边缘心态。在解决措施上,通过完善资助体系建设、加强团体凝聚力建设、调整认知偏差,以此解决贫困生的边缘心态问题。关键词:高校贫困生;边缘心态;边缘化TheEdgeofImpoverishedUndergraduates9PsychologyResearchBasedonTheStudyofTianjinNormalUniversityAbstract:ThisarticlethroughtotheTianjinNormalUniversity250studentsofquestionnairesurveyandin-depthinterviewsoftenstudents,lookedattheedgeofimpoverishedundergraduatesmentalityproblem.Thestudyfound:partoftheproblemsinthefrontiermentalityofcollegestudents.Intermsofmarginalmentality,poorstudentsismoreseriousthanthepoorperformance;Oneareainthecenterpositionofstudents,theextentofthefrontiermentalityofsmall,highdegreeofedgespositionofstudentsinthestateofmind;Studentsaremorelikelytoproduceedgeofcognitivebiasesmentalityexisting.Intermsofsolutions,byperfectingthefinancingsystem,strengtheningtheconstructionofgroupcohesion,adjustthecognitivebiases,tosolvetheproblemoftheedgesofthepoorstudents,mentality.Keywords:Collegestudents;Edgeofthemind;Marginalized.一、引言1二、文献回顾1(一)高校贫困生心理问题表现2(二)高校贫困生心理问题出现的原因2(三)高校贫困生心理问题解决对策2三、研究假设3四、研究方法4(一)研究方法4(二)研究工具4五、结果与分析4(一)变量与赋值4(二)贫困生、中心位置、认知取向与边缘心态6(三)边缘心态影响因素分析9(四)边缘心态的解决对策11六、小结与讨论11参考文献13一、引言近些年来,随着我国高等院校的扩招,高校收费制度的变更,使得贫困生的数量迅速增加,一度成为社会各界人士关注的热点。据教育部2010年第10次新闻发布会所公布的数据,到2009年我国高校贫困生数目已高达527万人,为全部在校学生总数的23.06%;其中特困学生人数为166.1万,为所有在校学生总数的7.27%。贫困生作为一个如此庞大的群体,已经成为高等教育中不可忽视的重要部分。在关注贫困生经济问题的同时,有关学者发现了他们潜在的诸如态度消极、悲观厌世等心理问题,以及一些极端的行为表现,继而为促进贫困生健康发展提出了自己的见解。郭永兴、谭甲文认为“贫困生与非贫困生心理健康状况除精神病,偏执无统计差异外,其余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别。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尤为突出。”贫困生的心理问题不容乐观且不容忽视。高校贫困生边缘心态的研究不仅关系到学生本人的成长与发展,更关系到高校全面素质教育的成败以及和谐社会的构建。笔者力图在对贫困生心理问题研究的基础之上深入分析,以天津师范大学本科学生为例,通过问卷调查,探究其边缘心态现象及其影响因素,并力求为缓解该现象作出一定的理论贡献。二、文献回顾针对高校贫困生概念,我国教育部、财政部发布的关于对高等学校生活特别困难的学生进行资助的通知(9351号文件)中,将高校贫困生定义为“在普通高等学校学生中,由于家庭经济困难,就学期间无力支付教育费用,或支付教育费用困难的学生”。其中,“教育费用”主要是指学杂费(学费、住宿费、教材费等)、生活费(伙食费衣服更新费等)。针对这一概念,不同学者对其内涵进行了具体的补充。而本研究所指对象为天津师范大学本科阶段的贫困生,该校根据学生家庭经济情况调查问卷的量化标准对贫困生进行认定,认定标准为:特困生(生源地为乡村的年家庭收入低于8(MM)元,生源地为城镇的家庭年收入低于IlOOO元或持有低保的家庭子女);以及困难生(生源地为乡村的家庭年收入低于15000元,生源地为城镇的家庭年收入低于21000元)。笔者在研究中采用天津师范大学对于贫困生的认定认为贫困生是指通过了“天津师范大学贫困生认定标准”审批的、已进入贫困生数据库的学生。迄今为止,笔者在所能查阅到的资料中发现,对贫困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其广泛意义上的心理问题研究,并未对其进行更深入的研究。而对于“贫困生边缘心态”的相关研究较为缺乏。本文将边缘心态界定为:“边缘心态”是指贫困生进入大学后,由于面临着与非贫困生不同的压力,难以融入集体生活,从而在心理上产生的一种“被孤立”、“被排斥”的主观心理感受。(-)高校贫困生心理问题表现大多数学者经过研究,认为贫困生在心理上存在一定的障碍。王瑞荣认为:“贫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主要表现为:自卑心理较为普遍;情绪障碍较严重;不良情绪时常存在;环境适应能力较弱;人际交往能力较差。”钟艳、刘仙菊等人也验证了上述观点,他们采用SCL-90量表进行分析,调查结果显示“除躯体化一项外,其他各因子及总分均高于全国常模,主要心理问题为强迫、偏执、人际关系和抑郁方面。”切陶慧敏对高校贫困生心理问题表现进行了全面且系统的概括:“第一,自我认知不全面,表现为自卑心理强烈,封闭情感突出;第二,情绪感情不稳定,过度焦虑、过分敏感;第三,人生态度不积极,盲目悲观、过分敏感。”(二)高校贫困生心理问题出现的原因学者经过研究发现,贫困生心理问题的原因集中在社会上错误思想引导、学校环境促发、家庭经济落后以及贫困生主观心理障碍等几个方面。“社会经济的发展在贫困生中也产生了一定的消极影响,如社会中普遍存在的功利主义、个人主义、重个人轻社会、重金钱轻事业的思想。另外与贫困生直接发生联系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包括贫困生的家庭环境和学校环境,与大学生相关的人际关系等都成为影响贫困生心理问题的潜在因素。”徐小娟认为经济贫困是贫困生产生心理问题的重要因素,“他们大多来自农村或城镇下岗职工家庭,家庭经济本身就比较困难的家庭,他们背负着全家人的美好期望和憧憬迈入大学校门,父母家人期望自己的子女能出人头地,并最终改变家庭贫困的现状,所以一般贫困生比非贫困生承担着更多来自于家庭的压力。”除了家庭、学校、社会等外部环境外,曹海浪认为“贫困生个人的主观因素也会对其发展造成不良影响,比如说自卑、焦虑、要面子等心理。”(三)高校贫困生心理问题解决对策针对贫困生心理问题,众多学者依据不同角度提出了不同的解决策略。白海燕认为:“健全贫困生资助体系,减轻贫困生的自卑感;营造良好的人际关系,消除贫困生的孤独感;引导贫困大学生转变就业观念,调适就业的焦虑感。”口°】张媛媛针对其心理问题指出:“要解决贫困生心理问题,需要坚持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的原则、教育与指导相结合原则、尊重贫困生心理感受原则、教育的渗透性和实效性原则、心理危机预防与教育并重原则。”在此基础上,她又提出了三点解决措施:“构建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加强家庭心理健康教育和个人调试能力;呼吁全社会对高校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给予重视。”UU三、研究假设综合前人研究,大部分学者认为,很多贫困生在心理上存在自卑、封闭、偏执等特点,在人际沟通以及对贫困的认识上存在偏差,而这些特质都会促使贫困生产生边缘心态。为研究使用,笔者将“您是怎么看待贫穷的”、“您认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重要吗”、“您认为自己在人际沟通中是否存在障碍”三个研究变量命名为“认知取向”。社会学领域对“边缘”及“边缘化”的研究较为深入。比如说沃勒斯坦关于“核心领域、边缘、半边缘”的概念,指的都是相对于中心领域而言,某一事物处于不受重视的、被边缘化对待的状态。也有的学者们用“边缘一中心”概念来表述事物之间的地位差异和不平等。除此之外,我们借助“场域”的概念来说明边缘化。皮埃尔布迪厄(PierreBoUrdieU)认为“根据场域概念进行思考就是从关系的角度进行思考,从分析的角度来看,一个场域可以被定义为在各种位置之间存在的客观关系的一个网络(network),或一个构型(COnfigUratiOn)。”【"这个网络或构型的各因素的位置和状况显示了这个因素在场域中的'中心或边缘的存在',那些组成网络的主要关系和结构将受到关注和在意'(caringabout),而其虽然必不可少但处于次要状态的结构将被忽视和边缘化。”U/笔者将学校老师的意见与访谈材料相结合,把学校生活的“中心位置”操作化为三个方面,其一,学习成绩位于班级前列;其二,担任班级或者学生会干部;其三,经常参加学校组织的文娱活动。基于前人研究的结论,笔者提出如下假设。假设一:贫困生比非贫困生边缘心态更为严重。假设二:学校生活中,在某一方面居于中心位置的学生,边缘心态程度低;处在边缘位置的学生边缘心态程度高。1 .学习成绩位于班级前列的同学边缘心态程度低;2 .担任班级或者学生会干部的同学边缘心态程度低;3 .经常参加学校、班级文娱活动的同学边缘心态程度低。假设三:存在认知取向问题的学生更容易产生边缘心态。1 .对“贫穷”的认识持消极态度的学生更容易产生边缘心态;2 .认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不重要的学生更容易产生边缘心态;3 .认为在人际沟通中存在障碍的学生更容易产生边缘心态。四、研究方法(-)研究方法问卷调查法:本研究以天津师范大学本科学生为调查对象,采用非概率抽样中的判断抽样方法抽取280名学生,发放问卷280份,回收问卷250份,回收率89.3%,其中贫困生117名,非贫困生133名,男性41名,女性209名。质性研究法:为深入调查边缘心态产生的原因,笔者于2015年1月份在天津师范大学抽取5名贫困生与5名非贫困生,采用无结构访谈的方法对其进行深入访谈,获取大量的访谈资料,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帮助。(-)研究工具调查问卷:本研究采用自编问卷高校贫困生边缘心态调查问卷对调查对象进行调查,问卷一共有18个项目,涉及性别、年级、专业、生源地等人口学基本信息,并且包含调查对象对贫困的态度、学习成绩、沟通是否存在障碍等相关因素调查。量表:本研究采用自编量表贫困生边缘心态量表对贫困生边缘心态程度进行测量。量表一共有10个项目,分为三个维度,项目1-2指对贫困生与室友关系的测量、项目36指对贫困生与同学的关系测量、项目710为贫困生与集体关系的测量。每个项目采用五级评分制,“完全不符合”计1分,“比较不符合”计2分,“一般符合”计3分,“比较符合”计4分,“完全符合”计5分,分数越高,则说明边缘心态程度越高。分析技术:研究采用SPSSI8.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采用多元回归的分析方法,对贫困生边缘化程度、边缘化影响因素进行回归分析及检验,得出相应结论。五、结果与分析(-)变量与赋值本研究将边缘心态量表得分作为因变量,在变量层次上属于定距变量。将性别、生源地类型、是否独生子女、政治面貌、年级作为控制变量。将“是否为贫困生”、“是否处于中心位置”、“认知取向如何”三大方面七个项目作为自变量(是否加入贫困生数据资料库;在班级中的学习成绩排名、是否为学生干部、是否经常参加学校或班级组织的文娱活动;怎样看待贫穷、认为在人际沟通交往中是否存在障碍,认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重要吗),需要说明的是,因乡镇和农村的同质性较强,在赋值时将二者合并为“乡村”,在对“年级”进行变量赋值与结果分析时,将大一作为参照组进行计算。表1描述性统计与变量赋值(n=250)性别男女年级大一大二大三大四生源地城市乡镇农村是否独生子女是否政治面貌中共党员共青团员是否加入贫困生数据资料库是否您是怎么看待贫穷的样本量41209584112922865111210314716234117133百分比(%)16.483.623.216.451.68.834.420.444.841.258.86.493.646.853.2赋值O=女,I=男。I=大二,O=大一,O=大三,O=大四;I=大三,O=大一,O=大二,O=大四;I=大四,O=大一,O=大二,O=大三。O=城市,I=乡村。O=是,I=否。O=中共党员,I=共青团员。O=是,I=否。使人产生严重的心理问41.6I二使人自立自强,2二是一件正常的事情,3二使题人产生自卑情绪,4;使人产生严重的心理问题,使人产生自卑情绪2710.8是一件正常的事情10542.0使人自立自强您认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重要吗11445.6很重要18774.8一般重要53212I=很重要,2=一般重要,3=随便,无所谓,4=随便,无所谓93.6一点都不重要。一点都不重要您认为自己在人际沟通交往中是否存在障碍10.4很有障碍83.2有一些障碍13855.2完全没有障碍,2二有一些障碍,3二很有障碍。完全没有障碍您在班级中的学习成绩排名10341.2靠前5321.2中等156624I=靠前,2=中等3=靠后。靠后是否担任过学生会干部4116.4是15662.40=是,1二否。否您是否经常参加学校组织的文娱活动9337.2总是参加156.0经常参加34136k总是参加,2二经常参加,3二偶尔参加,偶尔参加14658.44二从不参加。从不参加5522.0(二)贫困生、中心位置、认知取向与边缘心态表3贫困生、中心位置、认知取向对边缘心态的影响(回归分析)模型边缘心态总得分非标准化系数B标准系数BtP1(常量)12.2797.112.000性别.456.032.495.621生源地1.803.1612.066.040独生子女.276.025.327.744政治面貌.614.029.425.672年级21.800.1251.644.102年级31.360.1281.600.Ill年级4338-.018243.808贫困生库(贫困生为参照组).290.027.398.0412(常量)9.1534.346.000性别1.296.0911.374.171生源地1.185.1061.391.166独生子女.296.027.364.716政治面貌291-.013198.843年级21.367.0951.254.211年级3.681.064.816.415年级4-1.302070952.342贫困生库(贫困生为参照组)-0.734.0691.020.039您在班级中的学习成绩排名.093.011.158.045班级干部(学生干部为参照组)2.491.2263.540.000您经常参加学校或班级组织的文娱活动1.154.1702.517.0123(常量)4.6471.951.052性别.633.044.683.495生源地.908.0811.095.275独生子女.253.023.320.750政治面貌-176008124.901年级21.194.0831.125.262年级3.628.059.772.441年级4-1.105059834.405贫困生库(贫困生为参照组)-0.672.063.953.042您在班级中的学习成绩排名.022002038.040班级干部(学生干部为参照组)1.580.1432.192.029您经常参加学校或班级组织的文娱活动.848.1251.863.034如何看待贫穷.521.0731.168.044人际交往是否存在障碍2.303.2373.776.000您认为在大学与同学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重要吗1.267.1282.062.040从表3中可以看出,将性别、生源地类型、是否独生子女、政治面貌、年级五个影响因素作为控制变量进行控制。在模型一中,将贫困生作为自变量,结果是F值为1.889,P值为0.035<0.05,R?为0.060。在模型二中,引入中心位置变量,结果是F值为3.465,P值为0.000<0.05,R?为0.140。在模型三种,引入认知取向因素,结果是F值为4.324,P值为0.000<0.05,R?为0.208。总体来看,贫困与否、是否处于中心位置以及认知取向与边缘心态都有显著影响。1 .贫困因素将控制变量进行控制之后。就各个自变量来看,在模型一中,贫困生作为自变量,将贫困生作为参照组,非贫困生与边缘心态得分非标准化系数B值为正值,但是在控制了其他因素之后,在模型二和模型三中,非贫困生与贫困生相比,非贫困生与边缘心态总得分非标准化系数B值为负值,表明非贫困生的得分小于贫困生,贫困生比非贫困生边缘心态得分高,边缘心态更为严重。2 .中心位置因素在控制了其他的影响因素之后可以发现,在模型二中,班级中的学习成绩排名与边缘心态总得分非标准化系数B值为0.093,在模型三中,班级中的学习成绩排名与边缘心态总得分非标准化系数B值为0.022,班级排名与边缘心态呈现正向关系,班级排名越靠后,边缘心态总得分越高,即:学习成绩位于班级前列的同学边缘心态程度低。将学生干部作为参照组,在模型二和模型三中,非学生干部与边缘心态总得分非标准化系数B值均为正值,呈现正向关系,表明非学生干部的边缘化得分较之学生干部升高,即:担任班级或者学生会干部的同学边缘心态得分低,边缘心态程度低。在模型二中,经常参加学校或班级组织的文娱活动与边缘心态总得分的非标准化系数B值在1.154,在模型三中为0.848,表明不经常参加学校、班级文娱活动与边缘心态总得分呈现正向相关,表示从“总是参加”到“从不参加”,其边缘心态得分越来越高,即:经常参加学校、班级文娱活动的同学边缘心态得分低,边缘心态程度低。3 .认知取向因素将性别、生源地类型、是否独生子女、政治面貌、年级五个基本因素以及是否贫困、是否处于中心位置的影响因素进行控制之后,认知取向与边缘心态得分的关系较为明显。具体表现为:“您是怎么看待贫穷的”与边缘心态得分非标准化系数B值为0.521,呈现显著的正向相关,表明从“贫穷可以让人自立自强”到“贫穷会让人产生严重的心理问题”其边缘心态得分呈现递增趋势,即:认为贫穷会让人产生严重心理问题的学生(对贫穷的认识持消极态度的学生),更容易产生边缘心态。“您认为自己在人际沟通交往中是否存在障碍”与边缘心态得分呈现正向相关关系,系数为2.303,说明从“人际交往沟通完全没有障碍”到“人际交往沟通很有障碍”的学生边缘心态得分呈现递增趋势,即:认为在人际沟通中存在障碍的学生更容易产生边缘心态。“您认为在大学与同学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重要吗”与边缘心态得分呈现正向关系,系数为1.267,即从“认为人际关系很重要”到“认为人际关系一点都不重要”的学生边缘化得分越来越高。即:认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不重要的学生更容易产生边缘心态。总体来看,贫困生、中心位置、认知取向与边缘化总得分都有显著影响。贫困生比非贫困生边缘心态更为严重;在某一方面居于中心位置的学生来说,边缘心态程度低,处在边缘位置的学生边缘心态程度高;存在认知取向问题的学生更容易产生边缘心态。假设成立。(三)边缘心态影响因素分析笔者对天津师范大学中5名贫困生以及5名非贫困生进行深入访谈,结合问卷调查的分析数据,在边缘心态影响因素分析中得出如下结论。1 .贫困生与非贫困生在边缘心态得分上的差异经济上的贫困使贫困生在物质上无法得到满足,而且使他们产生了自卑、敏感、难以融入集体、容易产生边缘心态等问题。贫困造成的边缘心态主要是自卑敏感的心理原因所引发的次生感受,造成贫困生在各方面认为自己落后于他人,对他人所说的话过分敏感,进而认为周围同学朋友不愿意和自己一起玩耍,产生边缘心态。“贫穷是刻在骨子里的。看着那些富二代什么都有,而我还得辛辛苦苦的利用周末和空闲时间去做兼职,人家会电脑,会玩耍,和他们在一起我感觉自己就像个白痴一样,很是自卑,因为玩不到一起,我就感觉自己是被他们所嫌弃的孩子了。”(被访者1号)“我家经济条件不好,所以在很多方面是不如那些有钱的(学生),他们从小就接触各种新事物,什么都懂,我也不会,有次我问室友怎么用邮箱发附件,他近乎嘲笑的说你笨的和猪一样',我感觉他们都看不起我,不愿意和我一起二(被访者2号)2 .是否处于中心位置的学生在边缘心态得分上的差异布迪厄的场域理论认为处于中心位置的群体不容易被边缘化。在访谈时我们也发现,在学校处于中心位置的学生边缘心态程度较弱。学习成绩优秀、担任过学生干部、经常参加学校的文娱活动的学生,能有更多的机会与周围人群接触,而在一方面的优势也使得其自身获得较高的自信心、自豪感,进而利于摆脱边缘的心理状态。“我就没有参加学生会,也没有参加社团,认识的人也不多,他们有事情有活动了也不会叫我。可能因为太过低调了吧,所以班级在办活动的时候,选班委的时候压根也就不会想到我,我感觉自己游离在组织之外吧。"(被访者3号)“我虽然不是班级干部,也不是学生会成员,但是我学习非常好,老师很喜欢我,同学们有不会的也喜欢问我,尤其是临近考试周的时候,大家都来找我借笔记和重点,还有的直接让我给我讲课,我接触的人还是很多的,同学们也不会忘了我呀J(被访者5号)3 .认知取向不同造成边缘心态得分差异的分析认知取向对边缘心态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对主观行动的作用方面。由于对贫困的错误认识,以及在人际沟通中存在障碍且认为人际关系不重要,使得贫困生在主观上产生一种对集体融入的排斥感。在主观上存在一种拒绝融入的心理状态,导致自身处于边缘的地位,产生边缘心态。“有时候我也反思了,我的这种被边缘的处境是怎么造成的,难道都是其他人给我造成的吗?我觉得不是,其实吧,我自己也不愿意去融入这个集体,因为我感觉我和这个集体没什么好说的,你比如说刚开学就聚餐,聚餐去的还是大铁勺这种地方,花钱太多,吃一顿饭就是六七十块的,我也就不想去,再后来班级的这些集体活动我就都不想去了。与其说这个集体抛弃了我,还不如说我自己抛弃了这个集体呢。”(被访者6号)“我和他们无法交流,我是一个男生,和他们在一起的时候他们都在讨论游戏、赛车之类的,还有就是有些爱好篮球的人在一起谈论NBA,我这些都不知道,我没有买电脑,不玩游戏,从小也就不接触车,也不打篮球,渐渐的你就觉得自己不想去和他们呆在一起了,倒不是像有些人说的那样他们不理我。”被访者3号说,“其实他们一起娱乐或者玩的时候也是会叫我一起的,只是我自己觉得说不到一起,就自己不想去了。”笔者分析,即使是那些主动去拒绝融入集体的同学,他们中的大部分也是发现了自己和集体或者小团体没有共同点,在此之后才产生了“被排斥感"即边缘心态。除此之外,周围的客观环境也是促使边缘心态产生的重要因素,比如学生间的有意疏远、不合理的贫困助学金的投票选举制度等对边缘心态的产生都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四)边缘心态的解决对策1 .完善资助体系建设经济贫困所产生的脱离群体、自卑、敏感的心理现象是造成边缘心态的重要原因。因此,解决边缘心态问题首先应解决其经济问题。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对于贫困生的资助包括国家奖学金、助学金、勤工助学岗位、减免学费、助学贷款等多种方式。完善资助体系建设,为贫困生提供更多助学机会,使其能够获得经济上的独立,培养自强不息的精神,因而可以从源头上解决贫困生边缘心态的产生。2 .加强团体凝聚力建设良好的团体凝聚力可以使团体成员产生强大的向心力,紧紧围绕在团体周围,减少边缘心态产生的可能性。学校在促进班级、社团等团体发展时,加强团体核心凝聚力建设,促使团体每个人积极参与团体活动,避免团体成员处于边缘地位,产生边缘心理。在班级、社团的学生干部组成中,适当增加贫困生比例,使其获得心理上的平衡感和地位上的平等。3 .调整认知偏差调查中发现,很多学生在对“贫困”的认识上存在一定的偏差。针对于此,学校应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在高校教育中,针对贫困生应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开展座谈会。利用学校心理健康中心对贫困生心理问题进行关注,对于贫困生产生的错误认知以及自卑等边缘心理,进行及时的疏导和纠正,帮助贫困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促进其主动的融入集体,主观上减少对集体的排斥。六、小结与讨论本文通过对天津师范大学250名学生的问卷调查以及对10名学生的深入访谈,对高校贫困生边缘心态的问题有了一定的结论。高校部分学生存在边缘心态的问题,贫困生相比非贫困生在边缘心态上表现更为严重。某一方面居于中心位置的学生,其边缘心态的程度小,处在边缘位置的学生边缘心态程度高。具体表现为学习成绩位于班级前列的同学边缘心态程度低;担任班级或者学生会干部的同学边缘心态程度低;经常参加学校、班级文娱活动的同学边缘心态程度低。存在认知偏差的学生更容易产生边缘心态,具体表现为对于“贫穷”的认识持消极态度的学生更容易产生边缘心态;认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不重要的学生更容易产生边缘心态;认为在人际沟通中存在障碍的学生更容易产生边缘心态。在解决措施上,应注意完善资助体系建设,加强团体凝聚力建设,调整认知偏差。以此解决贫困生的边缘心态问题。纵观全文,本研究还存在一些不足。其一,笔者在访谈时发现,对于涉及到贫困所带来的心理感受或是其他涉及隐私的内容,被访者存在含糊其辞的现象,对于调查的真实性和客观性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其二,由于主客观的原因,在概念的操作化上存在些许漏洞,没有对本研究进行更好、更全面的研究和探讨。希望今后的研究能够充分考虑这些因素,更好的完善对于贫困生边缘心态的研究。参考文献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网站http:/WWW.2郭永兴,谭甲文.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浅析J.池州师专学报,2003,(4):78-79.3教育部、财政部发布的关于对高等学校生活特别困难的学生进行资助的通知(93)51号文件).4王瑞荣.高校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探析D.黑龙江: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5钟艳,刘仙菊.药学院贫困生心理健康调查及分析J.药学教育,2005,21(1):31.6陶慧敏.社会工作视角下高校贫困生心理问题及对策研究D.湖南:湖南科技大学,2012.7陈峰.高校贫困生心理问题及应对策略J.出国与就业,2011,(2):43.8徐小娟.高校贫困生心理问题及对策研究D.江西:江西师范大学,2006.9曹海浪.对高校贫困生心态及个人成长的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05,18(4):93-95.10白海燕.新时期高校贫困生问题及贫困研究D.陕西:西安科技大学,2008.11张媛媛.高校贫困生心理问题分析及教育思考D.重庆:西南交通大学,2010.12吴永祥.高校贫困生家庭环境与心理健康关系的研究D.江苏:南京理工大学,2005.13法布尔迪厄,包亚明译.文化资本与社会炼金术M.上海:上海人民出社,1997:142.14梁明月.基础教育改革中家庭边缘化问题研究D.安徽:安徽师范大学,2008.15唐海龙.高校贫困生认定工作面临的问题及对策探析J.中州大学学报,2009,(6):9-12.16陈建顺.高校贫困生的界定及其资助J.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03,(7):94-97.17施大顺.高校贫困生的现状及对策J.合肥工业大学报,2000,(10):38-40.18唐银.高校贫困生学业成就研究一以广西师范大学为例D.广西:广西师范大学,2012.19肖恒.高校贫困生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09.20刘英.高职院校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河北:河北师范大学,2010.21德格奥尔格齐美尔.陌生人C.周晓红.现代社会心理学名著菁华.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89.22美罗伯特帕克.人类的迁徙与边际人C.周晓红.现代社会心理学名著菁华.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102.23宋明顺.现代社会与社会心理学M.台湾:正中书局,1975: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