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江绿道(一期)城市阳台段(小南街-兴安桥、安顺廊桥-九眼桥河流左岸)建设项目基坑支护及降水设计方案.docx
1、总平面布置图2、拉森IV型钢板桩结构图3、截水沟结构图及沉沙池结构图第一部分工程概况及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1-1.1、 工程概况-11.2、 场地建筑环境及地质条件-1第二部分设计方案-2-2.1、编制依据-22.2、降水设计方案-32.3支护设计方案-3第三部分施工要求-4-3.1、 基坑检测及质量验收-43.2、 超过一定规模的危险性较大分部分项工程-43.3、 基坑施工要求及建议-43.4、 土方开挖及回填要求-6第四部分、基坑监测及维护-7-4.1、基坑监测-71、 2、基坑维护-84、 3其它-8第五部分计算书-9-第六部分图纸-9-7)风压:多年平均风压140Pa,最大风压280Pa.1.2.2地层结构据现场勘探资料,构成场地的地层自上而下依次为:第四系全新统填土层(QJ)及沼泽沉积层(Q:),第四系晚更新统冲洪积层(Qj*)和白空系上统灌口组(g)棕红色砂质泥岩基底。现将其岩性特征自上而下描述如下:钻孔揭露深度范围内,场地地层从工室下依次为第四条全新统人工填上层、第四系上更新统冲洪积层。地层特征分述如下:(1)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填土层(QUm)杂填匕杂色,主要由粘性土及卵石碎块组成,局部含混凝.上块、钢筋混凝土、建渣,生活垃圾等。堆填时间3-5年。稍密:稍湿。均匀分布。厚度0.9-2.Inu素填土:黄灰色,主要由粘性土混少量粘性土组成。其硬杂质含量大于15%,该层在场地内基本连续分布,厚度约为1.23.6m°(2)第四系上更新统冲洪积层(Q)细砂(Q4al):灰色。砂粒成分见有石英、长石、云母及少量暗色矿物,含少量卵石。松散,稍湿、饱和。在场地呈似层状或透镜状断续分布于卵石层顶部及其中,钻孔揭示厚度0.52.7m,位于卵石层之上的细砂厚度WO.9m。中砂(Q4al):灰色。砂粒成分见有石英、长石、云母及少量暗色矿物,含少量卵石。松敬,饱和。在场地内呈透镜状分布于卵石层之中,钻孔揭示厚度1.3L7m.卵石(Q4al):黄灰浅灰色。卵石粒径515cm(偶见含粒径20Cm以上的漂石),多呈亚圆状,以微风化为主,极个别处于中等、强风化状态,其含量503卵石成分以石英岩、闪长岩、花岗岩为主,见少许脉石英等。卵石间填充物以细、中砂为主,局部含少量粘粒、粉粒及砾石等,总含量V50机稍湿、饱和。该层在拟建场地内广泛分布。根据卵石与填充物彼此间的成份、粒径大小、含量多少、分布特征及超重型(N120)动探测试结果等,按密实度将卯石层分为四个亚层:a、松散卵石(N1204):卵石含量5055%,粒径多为59cm,排列混乱,彼此不接触,钻进容易。在场地内分布不连续,呈透镜状分布于卵石层顶部或卵石层中。-U道(一一)城市阳台及(小*-兴安桥、安JMJI第一部分工程概况及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1.1、 工程概况锦江绿道(一期)城市阳台段(小南街-兴安桥、安顺廊桥-九眼桥河流左岸)建设项目由成都锦江绿道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兴建,场地位于成都市锦江堤岸(小南街至兴安桥段)。设计单位为四川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勘察单位为成都市勘察测绘研究院。本次支护设计的主要范围为YSN-IYSNK管线开挖段、JS-IJS-2延伸段、YSSlYSS3、YSS4-YSS6段管线开挖区域。1.2、 场地建筑环境及地质条件1.2.1 场地位置、地形地貌及气象特征I、场地位置及地形地貌拟建工程场地位场地位于成都市锦江堤岸(小南街至兴安桥段)。场地周边现状道路纵横交错,交通较方便。场地标高为496.42500.30m,相对高差3.88m。地势起伏较小。拟建场地地貌单元屈岷江水系级阶地。2气象特征气象特征:成都地区属亚热带季风型气候,其主要特点是: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夏无酷暑、冬少冰雪。根据成都气象台观测资料,成都地区的气象指标如下:1)气温:多年平均气温16.2*C,极端最高气温40.0,极端最低气温-591C02)降水量:多年平均降水量在900IOOOmm之间,多集中于夏季,7、8月份易形成暴雨天气,最大日降水量为262.7mm。69月为丰水期,13月为枯水期,其余月份为平水期。3)蒸发量:多年平均蒸发量1020.5mm。4)相对湿度:多年平均湿度为82%,潮湿系数0.9九5)日照时间:多年平均为1228.3小时。6)风向与风速:主导风向为NNE向:多年平均风速L35ms,最大风速为28.0ms(NE向),瞬时极大风速为30.0m/s(1961年6月21日)。1.2.4 特殊地质据现场地质调查,场地地貌单元为沱江水系三级阶地,勘察揭露土层为填土、粘土、卵石、全风化砂质泥岩、强风化砂质泥岩、中风化砂质泥岩。现将场地所见的特殊性岩土评价如下:(1)填土:场地内的填土主要为I杂填土,全场分布,成份与块径大小杂而不均,主要粘性土,含建筑垃圾与少量生活垃圾,为近期堆填、结构松散,在外力和自重作用下易产生较大的沉陷,属软弱土层,对工程影响主要为基坑支护设计时应引起足够的重视。2素填土主要分布于场地主要分布于场地农田地段,主要为粘性土,含少量硬质物,近期堆填、结构松散,在外力和自重作用下易产生较大的沉陷,属软弱地基,不能作为拟建建筑地基持力层,其表层为耕土,结构松散,具一定的湿(震)陷性。(2)软土:场地内的软土主要为1软般黏土、2淤泥质黏土,场地内局部分布,软土具有低强度,高压缩性,高孔隙比,易扰动和易触变等特点,为不良工程地质体。7度地震烈度作用下,可不考虑软土震陷影响。桩基设计时应考虑其负摩阻力影响。基坑支护设计时应引起足够的重视。(3)膨胀土:场地内的膨胀土主要为黏土、粉质黏土,场地内全场分布,具弱膨胀性,具有吸水膨胀、失水收缩,形成临空面后易滑动、垮塌的特性,基础施工和基坑支护设计时应引起足够的雨:视。第二部分设计方案2.1、 编制依据(1)锦江绿道(期)城市阳台段(小南街-兴安桥、安顺廊桥-九眼桥河流左岸)建设项目总平面图(甲供):(2)锦江绿道(一期)城市阳台段(小南街兴安桥、安顺廊桥九眼桥河流左岸)建设项目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成都市勘察测绘研究院)(3)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4)岩土锚杆与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GB50086-2015):(5)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13);(6)建设工程施工现场供用电安全规范(GB5094-2014)(7)建筑与市政降水工程技术规范(JGJl11-2016);HM一)城市阳台段(小兴安桥、安b、稍密卵石(4<N1207):卵石含量5560%,粒径多为512cm,排列较混乱,一般不接触,钻进较容易。多呈透镜状分布于卵石层的上、中部。c、中密卵石(7<N12010):卵石含量60、70%,粒径多为515cm,一般呈交错排列,彼此间多接触,钻进较困难。多呈似层状、透镜状,分布于卵石层中、下部。d、密实卵石(N120>10):卵石含量>705粒径多为615cm(偶见>20Cm的漂石),交错排列,彼此接触,钻进困难。多呈似层状(透镜状)、层状分布于卵石层中、下部。松散与稍密卵石多分布于卵石土层的中、上部,多夹细砂透镜体;中密与密实卵石则多分布于下部。局部未见底。1.2.3水文地质条件勘察期间在场地中部低洼地段有少量积水,地表水与杂填土中的上层滞水基本相通:地表水对基础施工影响较大,可采用明排、改道等措施处理。根据地区经验,地表水对混凝土结构、钢筋混凝上结构中的钢筋具微腐蚀性。场地地表水场地地表水主要为夏季低洼地段汇积的雨水,受季节降雨控制。勘察时地表未见有积水)。地表水对基础(受季)施工有一定的影响,但可采用明排等措施处理。场地地下水(1)地下水类型场地地下水主要为埋藏于第四系砂卵石层中的孔隙潜水,大气降水和区域地下水为其主要补给源。(2)地下水的含水层、隔水层及埋藏条件杂填土为含水层,厚度约0.9-2.1m,本次勘察未测得上层滞水;素填土层为隔水层,厚度约1.23.6m左右;砂卵石层为含水层,顶板埋深约2.75.2m,该层厚度较大,本次勘察未揭穿。渗透系数约30d,属于强透水层本次勘察期间屈丁枯水期,基坑顶板位于平均水位以上,受地下水的影响较小。若局部出现地下水,采取明排水措施即可。2.2.3降水对相邻建筑物影响评价本次基坑施工由于地下水位较低,因此暂不考虑降水措施。故降排水对基坑工程及周围市政设施影响较小。2.3支护设计方案231场地环境情况拟建工程场地位于成都市成都市锦江堤岸(小南街至兴安桥段),拟建场地为建筑施工场地,场地较为平坦。场地所在地地貌单元属成都冲积平原岷江水系一级阶地。根据甲方提供的项目管网调杳图,场地内外环境情况分述如下:(一)拟建项目场地内:经现场实际踏勘及管网调查,场地附近管线较多,详见基坑周边情况图。(二)拟建项目场地四周:场地南侧有IOKV电力管线一条,场地北侧为DN300,220V电力管线。此外,周边绿化及其他管线较多,开挖前应核实周边管线情况,确认基坑开挖对其无影响后方可施工。2.3.2基坑支护设计根据锦江绿道(一期)城市阳台段(小南街兴安桥、安顺廊桥九眼桥河流左岸)建设项目勘察报告以及设计图纸、现场实际情况结合成都地区基坑工程安全技术规范(DB51/T5072-201D1、基坑支护设计概要设计参数的选择岩土体物理力学参数,详见地勘报告基坑上部坡肩荷载:基坑上口线5.0m范围内严禁堆裁,5.0m范围外超载不超过15kPa.2、计算方法计算采用理正深基坑支护设计计算软件7。进行设计计算,计算结果见附录支护计算书。3、基坑支护设计经计算、比较、分析,支护设计方案确定如下:(8)成都市建筑工程深基坑施工管理办法成建委发2009494号;(9)建筑施工安全检杳标准(JGJ59-2O11);(10)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O3-2O13);(11)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标注(GB50497-2019);(12)成都地区基坑工程安全技术规范(DB51/T5072-2011):(13)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13)建筑与市政地基基础通用规范(GB55003-2021);(14)四川省建筑地基基础检测技术规程(DBJ51EH4-2021)(15)住建部【2018】37号文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规定(16)成建安监发(2011)22号文(17)成建安监发(2012)37号文2.2、 降排水设计方案2.2.1 场地地下水地表水主要为夏季低洼地段汇积雨水,受季节降雨控制。勘察时地表见少量雨水。该类地表水对基础(夏季)施工有一定的影响,但可采用明排等措施处理。场地内存在的地下水分为赋存于填土层和黏土裂隙中的中的上层滞水、赋存与卵石层中的孔隙潜水及下部基岩裂隙水三类。上层滞水主要呈零星分布,涌水量变化不定,无统一的稔定地下水位,主要受填土层孔隙和黏土层裂隙分布影响,季节性较强,主要由大气降水及地表水补给,经地下径流及地面蒸发排泄。孔隙潜水主要赋存于场地砂卵石层中,该层厚度大,未揭穿。大气降水、粘性土本身的毛细水通过裂隙渗击和区域地下水为其主要补结源,其水量较大,孔隙潜水的径流主要在水平方向上进行连通性好,具较强的渗透性,可通过侧向裂隙补给及排泄。基岩裂隙水主要呈零星分布,涌水量变化不定,无统稳定的地下水位的特点,主要受基岩裂隙发育程度、分布范围、季节降雨量变化、地表水水量等诸多因素影响,主要由大气降水及地表水补给,经地下径流及地面蒸发排泄。本场地由于上部卵石层较厚,因此暂未发现基岩裂隙水的分布。2.2.2 施工现场降排水设施计划情况1、施工过程中要注意地质调查核实,施工中发现的异常情况或与勘察、设计有出入的问题应及时反馈信息,必要时,修改设计措施、调整挖土方案。2、严格控制施工质量,加强原材检查,钢筋笼位置应准确,对机孔径、垂直度、孔深等进行质量验收。3、土方分层开挖、分层支护。尽可能使实际施工的各个阶段,与计算设定的各个工况一致:4、严格控制基坑周边荷载。5、严格进行排水、截水及地表水控制方案,做好周边封闭及给排水管网监控。(二)保障工程周边环境安全和工程安全的意见1、对相邻建(构)筑物、周边地下各类管线及地下设施、周边环境和设施施工前进行取证留底,布置相应手段进行监测,随时与留底资料比对,及时发现变形、削除危险。2、施工前要对地下管线进行详细调杳。并根据管线查询及调查结果,制定相应地下管线保护方案(措施)。必要时,与地下管线权属单位签署地下管线保护协议。3、按规范要求布设监测点。施工过程应做好对各类监测点的保护,确保监测数据连续性与精确性。定期做好监测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与总结。应及时启动监测数据出现连续报警与突变值的应急预案;4、加强工人的安全教育,提高作业人员安全意识。基坑支护必须制定各种情况应急处理方案,出现险情有既定的处理程序,及时启动应急预案。5、严格进行各项设计指标检测,达到设计指标才能投入使用。3.3、 基坑施工要求及建议3.3.1 总体施工工序施工准备一场地平整一施工放线一钢板桩施工一冠梁施工一顶部截水沟施工一四周硬化一土方分层开挖一开挖至基底一降排水一马道拆除一马道土方开挖一竣工验收一交付使用。3.3.2 主要分项施工方法1、排水方法:基坑、沟槽开挖时降低地下水位的方法很多,本工程主要采用设明沟、集水井排水法。为确拉森IV型钢板桩支护如下:拉森IV型钢板桩设计表钢板桩支护情况表分段悬臂段(m)嵌入段m)桩长(m)备注YSSlYSS35.54.510.0钢管对掉02992OOOYSS4-YSS65.54.510.0钢管对撑02992OOO注:桩心定位见总平面图,桩顶采用冠梁连接,冠梁采用双拼工字钢焊接。四、设计注意事项:坡顶1倍基坑深度范围不得埋设施工管线、建临舍、堆载及过往车辆。根据以往工程经验,本地区雨季降雨量较大,地表会大量积水及下渗,对边坡稳定影响较大,应作好防排水措施,动态化设计施工,及时采取维护及加固措施,如注浆、卸载及增加排水挡水措施。五、基坑工程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基坑工程的设计尤其在支护结构形式和地下水降低以及支护结构变形引起的周边变形计算理论尚不成熟,故根据成都市基坑工程的经验,按成都地区基坑工程安全技术规范(DB51/T5072-2011)附录C的估算结果,能满足工程需要的控制范围。局部在建建筑物及市政道路距基坑较近,影响较大,基坑开挖及使用过程中,就加强监测,当出现异常时及时采取处理措施。笫三部分施工要求3.1、 基坑检测及质量验收材料:进场原材料如水泥、钢筋等应进行抽样检测,检测合格后方可使用,进场混凝土应进行取样送检。验收:按现行相关规范及文件实施。3.2、 超过一定规模的危险性较大分部分项工程本工程开挖深度超过5.0m,屈丁超过一定规模超过一定规模的危险性较大分部分项工程(一)重点部分及环节如下:吊具。(2)钢板桩堆放钢板桩堆放的地点,要选择在不会因压重而发生较大沉陷变形的平坦而坚固的场地上,并便于运往打桩施工现场。堆放时应注意:堆放的顺序、位置、方向和平面布置等应考虑到以后的施工方便:钢板桩要按型号、规格、长度分别堆放,并在堆放处设置标牌说明:钢板桩应分层堆放,每层堆放数量一般不超过5根,各层间要垫枕木,垫木间距一般为3-4米,且上、下层垫木应在同一垂直线上,堆放的总高度不宜超过2米。3)钢板桩打设钢板桩施工要正确选择打桩方法、打桩机械和流水段划分,以便使打设后的板桩墙有足够的刚度和良好的防水作用,且板桩墙面平直,以满足基础施工的要求,对封闭式板桩增还要求封闭合拢。根据现场施工条件,采用单独打入法,若局部打入困难,可采取引也措施。此法是从一角开始逐块插打,每块钢板桩自起打到结束中途不停顿。因此,桩机行走路线短,施工简便,打设速度快。但是,由于单块打入,易向一边倾斜,累计误差不易纠正,墙面平直度难以控制。先由测量人员定出钢板桩围堰的轴线,可每隔一定距离设置导向桩,导向桩直接使用钢板桩,然后挂绳线作为导线,打桩时利用导线控制钢板桩的轴线,在轴向法向要求搞的情况下,采用导向架。准备桩帽及送桩:打桩机吊起钢板桩,人工扶正就位。单桩逐根连续施打,注意桩顶高程不宜相差太大。在插打过程中随时测量监控每块桩的斜度不超过1.5%,当偏斜过大不能用拉齐方法调正时,拔起重打。施工中遇到的问题及处理:桩过程中有时遇上大的块石或其它不明障碍物,导致钢板桩打入深度不够,采用转角桩或弧保土方开挖时基坑边坡稳定,使坑内无积水,采取如下措施。(1)基坑外排水,采取在基坑周围设1.2m宽散水护坡,将地表水截入场内明沟内,经三次沉淀后,进入城市地下水道。<2)基坑内排水,采取在基坑底砖胎模侧形成集水沟,在集水沟两端挖掘集水井,具体尺寸如下:集水沟呈矩形,宽30Omnb低于坑底0.5m。集水井为IoOOXIOOomIn的方形池,低于坑底标高1.0m,放置潜水泵于集水井内,集水后用潜水泵接软管扬程流至场内明沟内。2、排水机具的选用基坑排水广泛采用动力水泵,一般有机动、电动、真空及虹吸泵等。选用水泵类型时,一般取水泵的排水量为基坑涌水量的1.52倍。当基坑涌水量Q<20Wh,可用隔膜式泵或潜水电泵;当Q在20-60m3h,可用隔膜式或离心式水泵,或潜水电泵;当Q>60m3h,多用离心式水泵。隔膜式水泵排水量小,但可排除泥浆水,选择时应按水泵的技术性能选用.根据实际水量的大小,决定采用降水机械的台数及型号。当基坑涌水量很小,亦可采用人力提水桶、手摇泵或水龙车等将水排出。3.3.3、钢板桩施工I、钢板桩施工的顺序根据施工图及高程放设沉班定位线f钢板桩插入和预打一钢板桩的压施工一抽水清淤一加撑一抽水开挖至底部一结构施工完成一拆除支撑一拔除钢板桩。2、看工工艺过程1)施工放样与定位(1)将施工区域内的控制点标明并经过复核无误后加以有效保护。(2)定桩位:按顺序标明钢板桩的具体桩位,洒灰线标明。2)钢板桩的吊装、堆放(1)钢板桩吊运装卸钢板桩宜采用两点吊。吊运时,每次起吊的钢板桩根数不宜过多,并应注意保护锁口免受损伤。吊运方式有成捆起吊和单根起吊。成捆起吊通常采用钢索捆扎,而单根吊运常用专用的2、测放开挖线根据基坑土方开挖量,结合平面控制点,用全站仪测放出基坑开挖上口线的控制点,并用木桩做出标志,用白灰画出基坑开挖线。3、选择合理的开挖顺序基坑开挖应从里到外,从上到下依次分层、分段开挖,同时应注意以下几点:不得碰撞支护结构、测量标志和监测装置等,严禁野蛮施工。基坑边堆我不得超过支护设计规定的堆载值,弃土应尽量及时运走。开挖基坑时,不得破坏基底上的结构,也不得挖至设计标高以下,应在设计标高以上留一层土不挖,采用人工捡底。设计无规定时,暂留土层厚度为300mm。4、分段分层依次开挖如基坑内建筑物的底板标高不同时,机械开挖次序应先整片开挖至较浅的基坑标高,然后再开挖至个别较深的基坑标高。在采用分层挖上时,可在基坑的一侧(邻大门出口处)设置坡度不大于15%的坡道,作为挖土机械和运土车辆进出的坡道。在开挖过程中,应随时观测基坑壁及基坑周边的情况。分层开挖厚度不得超过2.0m,如遇土质松散时,分层开挖厚度应作适当调整,以保证基坑施工期间基坑壁的安全。在开挖过程中,应随时检查基坑开挖线、轴线、基坑几何尺寸等,发现问题应及时纠正。机械不能开挖到的地方(或部位),应随时配合人工进行挖掘,并将土运至机械能挖到的地方,以便及时挖出运走。面积较大的基坑,可配备机械进行推土、送土,以提高工作效率。应注意:在基坑开挖至设计标高时,不宜再使用机械在基坑内作业,以免对基底.上产生扰动。5、土方回填回填土料采用碎石土,土内不得含有松软杂质或使用耕植土,土料应过筛,过筛后土体粒径不应大于15mmO回填土压实系数不小于0.94或满足主体结构设计单位对回填土的要求。回填前需对地下室外墙防水层、挤塑聚苯板保护层进行验收,办好隐检手续。根据回填土的性质进行最大干容重和最佳含水率试验,以此确定每层虚锚厚度和乐实遍数等参数。形桩绕过障碍物。钢板桩杂填土地段挤进过程中受到石块等侧向挤压作用力大小不同容易发生偏斜,采取以下措施进行纠偏:在发生偏斜位置将钢板桩往上拔LOm2.0m,再往下锤进,如此上下往复振拔数次,可使大的块石被振碎或使其发生位移,让钢板桩的位置得到纠正,减少钢板桩的倾斜度。4)钢板桩的拔除基础完工后,要拔除钢板桩,以便重复使用。拔除钢板桩前,应仔细研究拔桩方法顺序和拔桩时间。采用挖掘机振动锤进行振动拔桩。振动拔桩是利用振动锤对板桩施加振动力,扰动上体,破坏其与板桩间的摩阻力和吸附力并施加吊升力将桩拔出。这种方法效率高、操作简便,操作简便。拔桩顺序:拔桩的开始点由围护墙的端部开始,必要时还可间隔拔除。拔桩顺序般与打桩顺序相反。拔桩时,可先用振动锤将板桩锁口振活以减少上的阻力,然后边振边拔。拔桩时注意桩机的负荷情况,对较难拔出的板桩可先用振动锤将桩振打下10030Omm,再与振动锤交替振打、振拔,如此反复可将桩拔出来。有时,为及时回填拔桩后的土孔,在把板桩拔至此基础底板略高时(如50Omm)暂停引拔,用振动锤振动几分钟,尽量让土孔填实一部分。拔桩时应注意事项:拔桩起点和顺序:可根据沉桩时的情况确定拔桩起点,必要时也可用跳拔的方法。拔桩的顺序最好与打桩时相反。振打与振拔:拔桩时,可先用振动锤将板桩锁口振活以减小上的粘附,然后边振边拔。对较难拔除的板桩可先用柴油锤将桩振下1003OOmm,再与振动锤交替振打、振拔。对引拔阻力较大的钢板桩,采用间歇振动的方法,每次振动15min,振动锤连续不超过1.5h3.4、 土方开挖及回想要求1、开挖深度的确定根据场地土层情况、基坑开挖深度、支护类型及基坑周边荷载情况等,严格按照设计图纸确定该基坑深度,利于边坡稳定。测量精度要求:仪器对中误差不宜大于0.5mm,水平位移监测精度W3.0mm,竖向位移监测精度W0.5mm,监测报警:围护墙(边坡)顶部水平位移:累计值30mm,变化速率3mmd;围护墙(边坡)顶部竖向位移:累计值30mm,变化速率3mmd:周边地表竖向位移:累计值30mm:地下水变化:累计值IOOOmm,变化速率50OmmM;管道位移:累许值IOmm,变化速率3mmd:临近建筑位移:累计值Iomln,变化速率2mmd:裂缝宽度:建筑累计值2mm,变化速率持续发展:地面累计值IOrnm,变化速率持续发展:(4)监测点布置支护结构的变形监测点布置丁基坑周边坡顶盖层外边缘,共布置基坑变形监测点52点(见“基坑变形监测平面图”)。另外按变形测量要求在适当位置设置3个观测基准点。(5)检测频率根据建筑基坑工程检测技术标准GB50497-2019表7.0.3确定:表7.0.3现场仪器监测的监测频率½tt类别施工进程基坑设计开挖深度WSmSm设计深度一级开挖深度(m)5I次/Id1次/2d510I次/Id底板浇筑后时间<d)7I次/Id1次/Id714I次,3dI次/2d1428I次5d1次/3d>28IMdI次5d注:1.当基坑工程等级为一级时,监测频率可视具体情况要求适当降低:2 .基坑工程施工至开挖前的监测频率视具体情况确定;3 .宜测、可测项目的仪器监测频率可视具体情况要求适当降低;4 .有支撑的支护结构各道支撑开始拆除到拆除完成后3d内监测频率应为1次/Id。施工中通过环刀法取样测得回填土的干密度若达到最大干密度的93%即认为合格;回填前需对将基坑底的垃圾杂物清理干净,保证基底清洁无杂物。地下结构施工完成后,四周应及时回填土,不得长时暴露,回填土时基坑中的杂物应当事先清除,基坑回填按道路设计要求执行,必须保证回填上的密实性。笫四部分、基坑监测及维护4.1、 基坑监测施工单位对该基坑施工过程中应进行必要的施工监测,并且建设方应委托具备相应资质的第三方进行第三方监测。4.1.1 变形监测设计本基坑护壁为临时性支护。根据工程性质、建筑环境及护壁设计要求,该基坑侧壁安全等级为一级,重要性系数ro=Ll,基坑设计使用时间为12个月。在基坑.1二方开挖及支护施工过程中应作好基坑周围环境监控特别是基坑周边地面位移的监测。本次基坑支护施工应进行支护结构的变形及地下水位监测,以确保基坑及周边设施安全。<1)监测项目围护墙(边坡)顶部水平位移及竖向位移:地下水位:周边地表竖向位移;周边建筑物竖向位移、水平位移、倾斜;周边建筑物、地表裂缝:周边管线变形注:专业监测单位应根据规范要求及现场实际情况编制专项监测方案,监测对象及项目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增加。(2)监测方法水平位移及竖向位移采用全站仪,地下水位采用钢尺测量,其他仪器根据规范要求确定。(3)测量精度要求及监控报警值动荷载及材料堆放等静荷载均不大于设计要求。基坑顶部周边1倍基坑范围内应采用碎硬化,硬化要求详见设计图。4.2.1常见问题及处理应事先准备好钢丝绳等加固工具,如出现小裂缝(Vlomm),则采取拉锚索的方法进行解决;并应准备若干麻袋,如出现局部小范围垮塌,则快速用麻袋装砂卵石进行回填;在施工中应及时与监测单位联系,如土方开挖过程中发现基坑局部位移总量达到监控值或连续三日水平位移大于IOmmZd局部出现较大裂则应停止施工,用挖掘机回填至安全高度,及时分析原因,采取综合措施,待处理妥当后再开挖,进行下一步支护工作。流砂:基坑开挖过程中,若局部遇流砂,首先应控制分层开挖深度(不大于0.5m),然后对流砂段面层立即喷射细石碎,使之形成封闭。地下管线:地下管线是基坑工程最大障碍,一旦出现问题将造成严重后果,因此开工前将进行细致的调查,并通过有关部门收集资料,查清地下管线的走向、范围、埋深等,施工中将其避开。噪音:施工中机器将产生噪音。首先是控制噪音的大小,其次把噪音大的施工机械安排在白天施工,避免夜深人静时对周围造成影响。降水过程中遇长时间停电,应启用备用发电机,以保证地下水控制在基底下一定的水位。其它根据相关规范及文件执行。4.3其它1、本次设许根据现场调查情况,周边建(构)筑物基础形式及埋深为预估数据。基坑施工前,建设、施工和监理等单位需再次对基坑周边建(构)筑物的基础形式、基础埋深进行详细的调查:同时还需对道路、管线等的埋深及状态进行详细的调查,如遇异常情况,应及时通知设计单位,进行相应的且核。2、深基坑工程施工前应做好周边环境调查取证工作,建设单位应按成都市建筑工程深基坑施工管理办法要求对深基坑开护区边线外开挖深度2倍范围内的建(构)筑物、道路、地面及地下管线等状况进行调查,并组织施工、监理单位对调查范围内可能受影响的地面、道路、建当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应加强监测,提高监测频率,并及时向委托方及相关单位报告监测结果:1 .监测数据达到报警值;2 .监测数据变化量较大或者速率加快;3 .存在勘察中未发现的不良地质条件:4 .超深、超长开挖或未及时加撑等未按设计施工;5 .基坑及周边大量积水、长时间连续降雨、市政管道出现泄漏;6 .基坑附近地面荷载突然增大或超过设计限值:7 .支护结构出现开裂:8 .周边地面出现突然较大沉降或严重开裂;9 .邻近的建(构)筑物出现突然较大沉降、不均匀沉降或严重开裂:10 .基坑底部、坡体或支护结构出现管涌、渗漏或流砂等现象:11 .基坑工程发生事故后重新组织施工;12 .出现其他影响基坑及周边环境安全的异常情况。4.1.2监测管理及信息反愦每次观测由同一个人、同一种仪雅、相同的观测方法和观测线路进行观测。施工前对原场地作全面调查,查清有无原始裂缝和异常并作记录、照相存档。各次监测均应在现场准确记录。各次监测完毕后1日内应将监测结果反馈至项目部。4.2、基坑维护4.2.1维护要求施工人员在支护结构使用阶段应进行巡查,对周边地表、建筑物、管线等做好巡查记录工作,对降水井水位加强测量,巡查过程中如发现异常应立即通知设计及相关单位处理。周边沟渠、截(排)水沟及沉淀池等应及时疏通,雨季等特殊情况应加强巡查力度,做到有效排水、降水。严格控制基坑顶部1倍基坑深度范围内的荷载,荷载严格控制在15KNm范围内,施工车辆(构)筑物等进行拍照或摄像取证(有条件的应办理取证材料公证手续):因拟建场地周边现有住宅年代较久,因此针对现有住宅建议参照关于进步加强我市建筑基坑安全管理工作的通知(成建安监发(2011)22号)第一条规定,进行入户调查,并做好入户调杳记录,其中调查点位应包含散水、建筑外墙周边、底层及顶层室内门窗洞口原始状况等.3、施工单位在编制施工现场总平面布置图时应及时与设计沟通。支护结构在使用过程中,基坑红线范围内不得堆载,范围外堆我不得大于设计荷载。4、基坑施工单位编制基坑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时,应结合工程地质条件、基坑周围环境、支护结构设计要求和施工工艺等编制安全技术措施和应急救援预案,并对专项方案进行咨询论证。5、基坑开挖过程中,若通过监测发现基坑或周边建筑物等变形较大,需立即停止开挖,必要时采用增强支撑或回填等方式进行处理。6、本项目基坑支护设计使用年限为一年,当使用超过一年时,需对基坑安全进行评估,必要时需作二次设计。7、基坑施工前,应核查主体建筑单位的总平面图和基础平面图。若发现基础边线、埋置深度与本设计图不一致时,应停止施工,及时通知我院进行核对和验算工作,必要时进行相应的调整.若基坑施工完成后基坑边线或基础埋置深度变化时,应通知我院,验算合格后方可进行开挖。8、未尽事宜,严格按照设计及相关规范规程执行。笫五部分计算书笫六部分图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