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论文写作指导模式篇.ppt
议论文写作指导模式篇,绵阳一中 刘一忠,一、熟练地进行模式定位,议论文要想快速成文,具备一定的语言基础、占有相当的论据是前提条件。其次,以最短的时间理顺思路、安排好结构则是至为重要的一环。为此,就需要进行模式定位。模式,从思维学的角度看,是“一种反复出现的、以一定格式排列的事物”,是“以特定方式组合的有规律的系统”。究其实。模式就是一篇文章的大轮廓、大框架。就是一篇文章层次与层次的组合关系。中学语文中谈到的并列论证型、总分论证型、递进论证型等,实际上就是一种模式。但是,这些,模式不够具体,运用起来并不容易立竿见影。有鉴于此,这里专门针对属于短论、漫谈、杂感一类的800字左右的议论文,介绍几种常见的模式以及其基本定位模式:,(一)联想式定位,这类文章的基本模式为“概括联想析理”三步定位。,第一步,概括这是一个由具体到抽象的过程。即首先略述与论题有关联的感性材料,并通过分析提炼,挖掘材料的蕴含,概括出理性判断,确定文章的论点。,第二步,联想这是一个由抽象到具体的过程。即在确定论点的基础上,展开联想,联想到与第一步中的感性材料相关的另一类感性材料;这样,实际上是为文章的论点提供了论据,从而使第一步所概括的理性判断获得更明晰的认识。,第三步,析理这是一个由具体再到抽象的过程。即在联想之后,对感性材料进行深入的剖析,阐释它的要旨,揭示它的意义,指出最后的结论。,如议论文从青蛙实验说起,其第一步定位是:,据说,美国康奈尔大学曾作过这样的实验。他们把一只青蛙,突然扔进滚沸的油锅;在这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这只青蛙居然奋力一跃,竟跳出锅外,安然逃生。过了一会儿,他们又把这只青蛙放到一个盛满水的锅中,青蛙游得逍遥自在,恬然自得;这时,他们悄悄从锅下加热,待到青蛙觉察出水温的提高危及生命时,它却再也没有了那一跃的力量,而只能葬身锅底。,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当生活中的艰难、险阻摆在面前时,往往能迫使自己发挥出意想不到的勇气,冲出困境,求得生机。相反,生活在舒适、安逸的环境中时,往往会消极沉溺,而致身败名裂。所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一至理名言实在是值得我们永记心田的。,其第二步定位是:,类似青蛙实验的故事,在历史和现实中都是很多的。北宋欧阳修在他的五代史伶官传序中介绍的后唐庄宗李存勖就是一例。,李存勖得天下时,不忘乃父李克用的遗志,以父亲留下的三支箭激励自己,发奋创业,攻城略地,无往不胜,“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到天下已定,大功告成,他坐享“升平”之乐,整日与几个戏子们泡在一起“唱做念打”,以至政事荒疏,国运日微,三四年就祸乱迭起,终遭杀戮,“何其衰也!”,其第三步定位是:,一个动物的实验,一个历史的真实,难道不值得我们深思吗?须知,艰难、险阻,这对人无疑是一种压力,是一种障碍和困苦。但是,有压力才有反弹,有障碍、困苦才有挑战、拼搏。这时,人就不仅会在精神上自强不息,在策略上也会小心翼翼。于是,就有了化险为夷、转败为胜的可能。反之,舒适、安逸,这一切却往往会使当事人忘乎所以,玩物丧志,失去挑战的勇气,拼搏的胆识,就难免落一个可悲的结局。培根说过:“奇迹多在厄运中出现。”同样,厄运也多在游乐中降临。这些道理,也许总能给我们一些启发吧!,点评,在这篇议论文里,第一步定位中关于青蛙实验的叙述就是与论题有关的感性材料,后面则是从感性材料中概括出的理性判断,并明确提出了文章的论点。第二步定位中李存勖的事实,就是在确定论点的基础上,所联想到的另一类相关的感性材料,实际上是使前面的论点得到进一步证明的论据。第三步定位中的文字,就是在联想之后,对前面两组感性材料进行的深人剖析,从而揭示了它们的意义,阐发了论点的更深层要旨,也就是为什么会“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道理。,(二)回评式定位,这类文章的基本模式为“概括回评归纳”三步定位。,第一步,概括这是一个由具体到抽象的过程。即首先略述与论题有关联的感性材料,并通过分析提炼,确立自己的认识,提出文章的论点。,第二步,回评这是一个由抽象到具体的过程。即在提出论点之后,再回到第一步定位的感性材料中,对这些材料进行条分缕析,从不同角度予以阐释与评说,实际上是从虚实的结合方面对论点的进一步证明。,第三步。归纳这是一个由具体再到抽象的过程。即在回评的基础上,从对感性材料的条分缕析进入更深一层的开掘,达到认识上的深化与升华、归纳出总体的结论。,如议论文可敬的小蚂蚁,其第一步定位是:,在南美洲草原上,发生过这样令人惊心动魄的事。在一个秋日的下牛,一片临河的草丛突然起火,呼呼直窜的烈火形成了一个火圈,向草丛中央一个小小的丘陵包围过来。丘陵上无数的蚂蚁被逼得节节后退,包围圈越来越小,它们似乎除了葬身火海已别无选择。但是,就在此时,出人意料的事出现了,只见蚂蚁们迅速聚拢,抱成一团,,滚作一个黑色的“蚁球”冲进火海。烈火将外层的蚂蚁烧得噼啪作响,然而“蚁球”却越滚越快,终于穿过火海,冲进小河,使大多数蚂蚁绝处逢生。小蚂蚁在毁灭性的打击面前的这种壮举实在可钦可敬,也实在值得我们学习。,其第二步定位是:,那么,从小蚂蚁的壮举中,我们可以得到什么启示呢?,首先,是它们的临危不惧,团结一心。可以设想,如果在熊熊的烈火前,小蚂蚁们惊慌失措,只顾自己,甚至不惜践踏同类夺路而逃;那么,它们的阵脚必然大乱,也必然会导致“全军覆没”。可是,它们却能“迅速聚拢,抱成一团”;因此,才凭着相互结合而获得的巨大力量,冲出了绝境。,其次,是它们的不惜牺牲部分而换来多数的生存。当蚂蚁们担成“蚁球”冲进火海时,其中有一些肯定将被烧死。但它们并没有因为会有死亡而犹豫不前,而是尽管有的蚂蚁被“烧得噼啪作响”却“越滚越快”,终于以少数的牺牲挽回了整体的厄运。,其第三步定位是:,在我们日常生活中,遇到像小蚂蚁这样的危机并不少。可是,我们人却常常做不到临危不惧,团结一心,也常常不愿为了整体而牺牲个人的利益。看来,在小蚂蚁面前,我们真是应该惭愧的。人啊人!人作为人,必须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必须使自己更加具备“万物之灵”所应该具备的优秀品德,必须使自己成为一个真正的人,大写的人。这样,我们这个世界才会更美好!,在这篇议论文里,第一步定位中关于小蚂蚁的故事就是与论题有关联的感性材料,后面则是通过对感性材料的分析提炼所确立的认识,并亮明了文章的论卢。第二步定位中的论述,就是在提出论点之后。对第一步定位中的感性材料的回评。也即通过两方面的条分缕析,从不同角度阐释了小蚂蚁的故事的内涵,初步揭示了它的思想意义。第三步定位,则是在回评的基础上、对上述感性材料的更深蕴含的进一步开掘,并进而总结出可以发人深省的结论。,(三)列据式定位,这类文章的基本模式为“立论列据析理”三步定位。,第一步,立论这是一个直接提出抽象认识的过程。即在开篇之初首先推出理性判断,确立论点;或略加说明论证背景、缘由等有关前提,通过简单引述提出论点。,第二步,列据这是一个由抽象到具体的过程、即论点明确后,通过对所占有的诸多事实的筛选,列出可说明论点的尽量得力的论据。,第三步,析理这是一个由具体再到抽象的过程、即针对论据进行集中的解析剖释,挖掘其深层的意味,揭示其所包含的真谛,或者辨识某些是非真伪,从而使论点得到理论上的确证。,如议论文要学会用智,其第一步定位是:,青年人喜欢作一个勇敢者。勇敢,当然是值得赞美的好品格。但是,面对这五光十色的社会,面对这千变万化的现实,以及随着年龄增长而摆在我们面前的一系列人生课题,光凭勇敢显然是不够的,就是说,有勇还得有谋。因此,我们在处理问题的时候,一定要学会用智。,其第二步定位是:,我国宋代有一位大臣丁谓,因皇宫失火被毁,他受命重建。当时,丁谓遇到了几个难题。首先,建筑材料只能由水路运到对河,距工地尚远;其次,建筑用土须从几十里的郊外拉来,皇宫烧毁的瓦砾须拉到郊外,这两项十分费工。针对此种情况,丁谓想了个绝招:他先顺大道开了一道渠,把汴河引到宫门前。这样,运料船只就可直达工地,开渠的土又能用于建筑,不必到郊外去拉;到皇宫修好后,再把瓦砾等填到渠中,恢复了原来的大道。如此,“一举而三役济,省以亿万计”。丁谓,实在算得上一个用智的模范。,其实,在我国古代,用智的例子是举不胜举的。田忌的赛马,田单的火牛阵,西门豹的治邺,诸葛亮的草船借箭、空城计等等,不都是用智的妙例吗?,其第三步定位是:,上面的例子充分证明,用智,常常可以以弱胜强,事半功倍;用智,常常可以出奇制胜,巧获成功;用智,也十常可以避免不必要的牺牲和损耗,少碰钉子,少走弯路,顺利地达到目标。法国的怪杰拿破仑说过:“世上只有两种威力,剑与智慧;从长远看,剑总是被智慧制服。”让我们通过不断的努力,学会用智,作一个智勇双全的时代英豪吧!,在这篇议论文中,第一步定位就在简单引述的前提下首先将论点提出。第二步定位就是在论点明确后,通过对占有的诸多事实的筛选列出论据进行论证。第三步定位则是针对第二步定位中的论据进行的集中解析剖释,揭示了它所包含的真谛,使全文的论点得到更充足的证明。,点评,一般来说,掌握了上述三种模式及其基本定位,撰写800字左右的短论、漫谈、杂感,在结构方面,应是没有问题了。但是,为了启迪层次较高的读者,此外再介绍更为复杂的一种。即:,(四)推叠式定位,这类文章的基本模式与前面的三种略有不同,为“立论入据结承叠据归纳”五步定位。,第一步,立论这足一个直接提出抽象认识的过程。即在开篇之初首先推出理性判断,确立论点;同样也可以略加说明论证背景、缘由等有关前提,通过简单引述提出论点。,第二步,入据这是一个由抽象到具体的过程。即论点明确后,第一次进人论据阐述。而这一步定位中的论据一般应该是较古老的较久远的历史论据,有时也可能是从寓言、传说、轶闻、掌故中选出来的论据。,第三步,结承这是一个由具体到抽象的过程。即在第二步定位阐述了论据的基础上,进行简要的分析,指出其具有的一般意义,作出小结。同时,要随之介绍当前时代的有关状况或者与论题有关的某些现实背景,以此进行承转,引入下文。,第四步,叠据这是一个由抽象再到具体的过程。即小结承转之后,再一次进入论据的阐述,而这一步定位中的论据应该是更直接更有针对性的现实论据。这些论据,实际上形成了第二步定位中历史性论据的推进和叠加,从而为论点提供了更为得力更为扎实的证明。,第五步,归纳这是一个由具体再到抽象的过程。即在前面双重的事实论证的基础上,进行综合分析,以进一步揭示在当前时代现实状况下的指导意义,或者提出某些现实问题的见解,对全文加以整体性总结。,如议论文青年人要做时代的弄潮儿,其第一步定位是:,青年人要做时代的弄潮儿。弄潮儿一词,本是宋代钱塘江涨潮时,对“浮潮头而戏弄”者的昵称,苏东坡词中“碧山影里小红旗,侬是江南踏浪儿”描写的就是弄潮。如果把弄潮儿的涵义引申到社会生活中,那么,他应是能在时代的风口浪尖搏击的勇将,是具有不断奋斗精神的强者,是敢于挺身而出、牺牲自我的猛士。一句话,应是凝缩着时代精神和个人人格力量的伟丈夫。,其第二步定位是:,在我们人类历史的长河中,堪称弄潮儿的青年英杰是很多的。下西域的班超,抗金兵的岳飞,举义旗的李自成,是时代的弄潮儿;慷慨赴死的谭嗣同,蹈海醒民的陈天华,仗剑去国的秋瑾女士,是时代的弄潮儿;其实,像李世民、朱元璋、努尔哈赤这样的开国君王,又何尝不是时代的弄潮儿呢?,其第三步定位是:,上述这些志士仁人、英雄豪杰,之所以够得上时代的弄潮儿的美誉,就是因为他们能在时代的大潮中搏风击浪,勇敢奋斗。用自己的青春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凯歌,为后人开辟了一条新路,至少是起了一种振聋发聩的作用。今天,我们生活在一个与过去完全不同的时代,国际形势的风云变幻,国内改革的一浪高过一浪,更需要我们具有弄潮儿的气魄,弄潮儿的胆略,发挥出较之古代的志士仁人、英雄豪杰更为强大的人格为量,为祖国振兴、中华腾飞作出更加卓越的贡献。,其第四步定位是:,近几年来,我国涌现出的这样的弄潮儿更是举不胜举。被称为“点子大王”的何阳,1988年毅然辞去公职,并把大学文凭付之一炬,怀揣280元辞职金办起了纯民营的技术研究所,专门给人提供咨询,出卖点子。由于他的点子新颖绝妙。使许多生产与经营单位大获利润,他本人按规定提成,成为百万富翁。并名满全国。更有甚者,我国著名的高科技企业“巨人”集团创始人史玉柱,27岁时带着4000元资金和过硬的电脑技术毅然“下海”,经六年奋斗,开发了一代一代新产品。目前,该集团的电脑产品,几乎占据了一半的中国市场,固定资产已达数亿元,史玉柱本人多次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赞扬。,其第五步定位是:,观古而论今,我们可以看出,时代的弄潮儿,确实不愧是时代的勇将、时代的强者和时代的猛士,是叱咤时代风云的伟丈夫。马克思曾经说过:“一个时代的性格,是青年人代表的性格;一个时代的精神,是青年人代表的精神。”生长在今天的青年,更应该用我们青年人的朝气和热血塑造我们时代的性格,光大我们时代的精神。让我们都来做时代的弄潮儿吧!,点评,在这篇议论文里,第一步定位就是在略加说明论证背景、缘由等有关前提后,通过简单引述亮明论点。第二步定位中的事实,就是较古老的较久远的历史性论据,也是第一次阐述论据。第三步定位首先是对前面的小结,尔后是对当前时代现实状况的介绍,起结上承下的作用。第四步定位中的事实,则是第二次阐述论据,这些论据均属直接的有针对性的现实论据,是第二步定位中历史性论据的推进和叠加。第五步定位就是对前面的双重论证进行的综合分析,又以马克思的名言对全文作了整体性的归纳,进一步提示了现实状况下的指导意义。,这种五步定位的模式,看似复杂,其实并不难掌握。而一旦掌握,文章往往更容易写得丰厚饱满,深入浅出,而且也有助于考试时的快速成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