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土地利用规划学08114.ppt
1,土地利用规划学,土地资源管理硕士研究生课程,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2,一、研究目的二、研究任务三、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专题四 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建设协调发展研究,3,一、研究目的1、树立科学发展观,提高认识,把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放到与保障土地可持续利用的相同高度;2、对生态环境的改善、协调、预防和减缓;3、要深入研究实现这些目标的规划工具。,专题四 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建设协调发展研究,4,二、研究任务1、调查土地生态环境问题2、分析土地利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3、提出环境友好型的土地利用模式建议4、进行土地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分区,确定管制规则5、提出重点区域的土地利用调控指标建议6、提出生态改善目标及生态建设用地安排建议,专题四 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建设协调发展研究,5,三、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一)土地生态环境问题调查分析1、主要方法资料收集、部门协作、样点调查、数量分析、空间分析等。2、县级规划的思路与要求把握问题: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生态环境问题。分析问题:对各种土地生态环境问题的程度、范围、危害和分布进行分析。,专题四 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建设协调发展研究,6,三、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二)土地利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分析 1、主要方法模型分析、定性分析、定量与定性结合等。2、县级规划的思路与要求(1)分析土地利用结构、布局和强度与生态环境关系(2)分析基础设施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3)分析土地开发整理对生态环境的影响(4)分析重大生态建设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专题四 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建设协调发展研究,7,三、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三)环境友好型的土地利用模式建议 1、主要方法实地调查、专家咨询法、归纳法等。2、县级规划思路和要求调查总结区域内较为典型的、能够体现“节约与集约利用土地”、“发展循环经济”、“协调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等精神的环境友好型土地利用模式。剖析形成这种土地利用模式的地域特点,包括:自然和生态条件、经济社会发展、资源限制、文化习俗等。探讨这种土地利用模式所解决的土地利用中的突出问题和矛盾,专题四 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建设协调发展研究,8,三、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三)环境友好型的土地利用模式建议 案例:珠三角地区桑基鱼塘模式;快速城市化地区土地利用模式;重要生态和自然保护区土地利用模式。,专题四 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建设协调发展研究,9,三、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四)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分区及分区管制1、主要方法采用主成分分析、因子分析以及专家打分法等对各种指标进行综合处理,建立评价模型,专题四 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建设协调发展研究,10,三、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四)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分区及分区管制2、县级规划的思路和要求(1)土地生态环境敏感性分区方法与步骤第一步:确定主要敏感因子,确定评价因子体系;第二步:判断生态敏感优先度等级(或者脆弱性程度);第三步:土地生态敏感性(脆弱性)分区图。第四步:确定各区的土地利用方向和原则。,专题四 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建设协调发展研究,11,(2)综合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分区:采用自然区划和生态区划相结合的方法。评价自然条件、土地资源、生物资源、水资源和地质条件等土地生态环境质量相关指标,最后得出土地生态环境质量分区。,专题四 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建设协调发展研究,12,(3)单要素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分区 进行单要素的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分区,如水土流失区划、地质灾害区划等;制定各区的土地利用政策,尽量提出不同区域土地利用方向的指标和标准。,专题四 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建设协调发展研究,13,(五)重点区域的土地利用调控指标建议1、主要方法环境承载力评价、环境容量评价等。2、县级规划的思路和要求(1)区县在全市经济区域中的统筹;(2)重点区域的统筹分析 以构建宜居城市为目标,提出城市的产业方向和土地利用方向,专题四 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建设协调发展研究,14,(六)生态改善目标及生态建设用地安排建议 1、主要方法部门协调、样点调查、案例分析、专家咨询等。2、县级规划的思路和要求制定更为详细、合理的生态建设原则和标准,从而确定合理的生态治理和改善目标。探讨适合当地的生态用地保障措施。,专题四 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建设协调发展研究,15,一、研究目的与任务 二、国内外规划实施的主要经验与做法 三、进一步改进土地利用规划保障措施的方向与重点,专题五 实施保障措施研究,16,一、研究目的与任务(一)目的意义 1、是土地规划编制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2、制定保障措施是保证规划实施的重要手段 3、是加强和改进规划管理工作的客观需要,专题五 实施保障措施研究,17,一、研究目的与任务(二)主要任务1、研究制订规划实施的法律措施 2、研究保障规划实施的行政措施 3、研究保障规划实施的经济措施 4、研究保障规划实施的监督机制 5、研究保障规划实施的科技措施,专题五 实施保障措施研究,18,一、研究目的与任务(三)有关要求 1、以现行法律法规为基础,逐步建立以规划管制、计划调控为核心的土地规划管理制度体系。2、研究提出确保规划有效实施的地方性法规、条例、政策、制度、机制和办法,建立完善规划实施监督和考核体系,探索土地利用规划许可制度和规划实施激励机制。3、研究建立规划实施的动态监测、评价和管理的保障体系。,专题五 实施保障措施研究,19,二、国内外规划实施的主要经验与做法(一)国内规划实施的主要做法 1、规划实施的层级体系 2、规划实施的法律手段土地管理法、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土地利用年度计划管理办法、建设项目用地预审管理办法、刑法、其他法律、法规、技术规程等,专题五 实施保障措施研究,20,二、国内外规划实施的主要经验与做法(一)国内规划实施的主要做法 3、规划实施的经济手段征地补偿安置,新增建设用地使用费,耕地开垦费,复垦费,农业转移支付,其他财政、金融手段 4、规划实施的行政手段,专题五 实施保障措施研究,21,二、国内外规划实施的主要经验与做法(一)国内规划实施的主要做法 4、规划实施的行政手段 土地利用年度计划、建设项目用地预审、建设用地报批规划审查、规划实施责任制、土地利用规划的监督检查。5、规划实施的社会手段 社会监督、公众参与6、规划实施的技术手段,专题五 实施保障措施研究,22,二、国内外规划实施的主要经验与做法(二)其他国家和地区规划实施的经验 1、法国采取财政资助手段落实土地规划目标设立专门机构负责土地规划的实施 2、英国重视法制建设建立规划许可制度,专题五 实施保障措施研究,23,二、国内外规划实施的主要经验与做法(二)其他国家和地区规划实施的经验 3、美国健全的法律法规体系集中垂直的土地管理法制土地用途管制运用现代技术监控土地规划实施4、加拿大分区管制与开发许可证并行广泛的公众参与机制,专题五 实施保障措施研究,24,二、国内外规划实施的主要经验与做法(二)其他国家规划实施的经验 5、日本高度重视依据法律手段保障规划实施经济手段规划实施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6、韩国规划实施的法律保障措施规划实施的行政保障措施规划实施的经济保障措施,专题五 实施保障措施研究,25,二、国内外规划实施的主要经验与做法(三)我国城市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 1、法制建设 2、审批管理 3、监督检查 4、公众参与,专题五 实施保障措施研究,26,三、改进土地利用规划保障措施的方向与重点(一)完善规划实施体系 国家、省(市):战略性、宏观性和政策性 市(地、盟、州):战略性、政策性与空间性县、乡(镇):可行性和可操作性,专题五 实施保障措施研究,27,三、改进土地利用规划保障措施的方向与重点(二)法律保障 国家级法律法规、地方性配套法规(三)行政保障 1、建立规划许可制度 2、改进土地利用年度计划指标设置与管理方式 3、加强建设项目用地预审的各项制度建设 4、建立健全规划管理责任制、规划实施的评价体系和标准、规则修订和调整管理制度;5、探索城市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相挂钩制度;6、加强体系中规划实施监督,专题五 实施保障措施研究,28,三、改进土地利用规划保障措施的方向与重点(四)经济保障 1、利用税收的调节功能提高新增建设用地的门槛;2、利用财政转移支付加大对农用地的扶持的力度;3、利用土地收购贮备和建设土地基金等措施调节土地供应;4、利用地价与土地收益分配政策调节土地供求等。,专题五 实施保障措施研究,29,三、改进土地利用规划保障措施的方向与重点(五)社会保障1、规划公众参与制度2、规划公示制度 3、规划管理公开制度(六)技术保障1、规划监测理论和方法2、标准化建设3、信息化建设4、实施效果评价5、技术队伍建设等方面(七)其他措施,专题五 实施保障措施研究,30,1、准备工作 成立领导小组;设立领导小组办公室;成立规划编制课题组;制定工作计划和规划技术方案;确定调查研究专题。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与建设研究 促进节约和集约利用土地研究 优化城乡用地结构和布局研究 统筹区域土地利用与合理安排各类各区域用地研究 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建设研究 强化规划管理保障措施研究,五、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的基本程序,31,2、外业调查、资料收集 土地利用现状资料及图件 自然条件资料 社会经济条件资料 人口、行政区划 3、确定规划方案 制定出供选方案 征求意见、修改完善最优方案4、编制规划成果规划文件:规划文本及规划说明;规划图件:现状图和规划图 规划附件,五、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的基本程序,32,5、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修改、审议和报批 送审稿组织专家评审修改报法定的政府机构审批正式的规划文件(文本和图件具有法律效力),五、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的基本程序,33,1、土地利用现状分类 1997年10月颁布:8个一级地类、46个二级地类 2002年1月1日试行:3个一级地类、15个二级地类、71个三级地类;全国过渡时期的土地分类:3个一级地类,10个二级地类,52个三级地类。,六、土地利用现状分析及评价,34,2、土地利用现状分析 土地利用基本情况描述 地理位置、行政区划及人口;自然条件:地质、地貌、气候、土壤、水文、植被 经济条件 生态条件 土地利用现状分析 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分析 土地利用社会、经济、生态效益分析 土地利用率分析,六、土地利用现状分析评价,35,3、土地利用现状评价 土地利用的主要成绩及原因;土地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产生原因;对土地利用社会、经济、生态方面的建议;提高土地生产力的途径;土地利用结构调整意见。,六、土地利用现状分析及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