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吉林)碳纤维产业基地状况及发展思路.doc
吉林经济技术开发区碳纤维产业基投资环境说明书吉林经济技术开发区目 录第一部分 建设吉林碳纤维高技术产业基地的比较优势1一、规划优势1(一)园区规划面积1(二)园区发展目标1(三)园区的主要发展方向2二、碳纤维产业发展空间优势2(一)产业基础发展优势2(二)主要生产原料配套优势5(三)园区近期发展方向6三、科技研发优势12四、人力资源优势12五、交通运输优势13六、公用工程优势14七、土地资源优势16第二部分 保障措施17一、政策支持17二、构建碳纤维产业联盟协会17三、强化项目包装支撑17四、建立风险投资机制17第三部分 吉林市碳纤维产业推进工作方案1847第一部分 建设吉林碳纤维高技术产业基地的比较优势一、规划优势吉林碳纤维产业基地规划已完成,2010年1月已经被国家科技部定的全国唯一碳纤维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一)园区规划面积吉林市规划的碳纤维产业基地占地面积将达6平方公里,吉林经开区为先期启动区,规划面积3平方公里。碳纤维产业基地分为五个功能区,即碳纤维产业核心区、碳纤维制品深加工区、碳纤维辅助材料配套区、碳纤维专用设备制造配套区以及碳纤维研发与商务服务配套区。我们将通过培育和引进相关企业,形成碳纤维产业的集群效应。 (二)园区发展目标到2015年,吉林经开区将形成碳纤维原丝1万吨、碳纤维5000吨、碳纤维复合材料及制品1万吨的生产能力,实现产值100亿元。把吉林经开建成国内最大、品种最多、集研发、生产和加工一体的碳纤维生产基地。(三)园区的主要发展方向按照紧密、高效的产学研用合作体系与合作机制,培育一批具有较强自主创新能力和品牌竞争优势的龙头企业,聚集和培养一大批高水平的管理和技术人才,统筹规划、政府推动、企业为主,按照国家级产业基地的要求,重点实施五个方面建设内容:1、碳纤维原丝、碳化生产突破性进展2、大力开发碳纤维制品应用3、实现碳纤维装备国产化4、碳纤维助剂、化学品生产5、建立碳纤维产业研发中心二、碳纤维产业发展空间优势(一)产业基础发展优势吉林市是我国最早开发研制碳纤维的城市之一,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经过30余年的碳纤维研发生产,目前是全国碳纤维科研力量最多的城市,拥有多年从事碳纤维生产技术研发的中油吉林石化公司、中钢集团吉林炭素股份有限公司、吉林奇峰化纤股份有限公司等国有企业和近年来崛起的专门进行碳纤维及下游产品生产的吉研高科技纤维有限公司等民营企业,现已形成碳纤维研发创新能力最强、综合生产能力最大、产品品种及规格最多、上下游配套、产业链衔接良好的企业集群,并为国内其他地区碳纤维产业发展提供了大量人才。吉林经济技术开发区碳纤维特色产业基地,目前现有碳纤维原丝、碳丝及碳纤维制品生产企业4家,区内已建成吉林碳谷碳纤维公司、中钢江城碳纤维公司、吉林市吉研高科技纤维公司、吉林市合润化工公司等一批碳纤维研发生产企业,形成上下游配套的碳纤维产业链。到2012年,将形成碳纤维原线5000余吨,碳纤维碳丝660余吨。1、中油吉林石化公司目前,中油吉化采用二甲基亚砜法生产技术的百吨碳纤维项目已投产(项目总投资5.2亿元,年产原丝370吨、碳丝148吨(1K-12K小丝束)。正在启动建设千吨级碳纤维项目,项目建成后将形成年产碳纤维原丝3000吨、碳丝1250吨(碳丝产品为T800系列、12K和24K碳纤维)的生产能力。2、吉林碳谷碳纤维有限公司吉林碳谷碳纤维有限公司始建于2008年12月24日,注册资本1亿元。是吉林奇峰化纤股份有限公司全资子公司。企业采用自主研发三元水相悬浮聚合、二甲基乙酰胺(DMAC)二步法生产工艺进行碳纤维原丝生产,该技术属国内首创。企业主要从事1K、3K、6K、12K、24K、36K、48K等聚丙烯腈基碳纤维原丝及其相关制品的生产。2010年碳谷公司投资17亿元建设碳纤维原丝10000吨,碳丝2000吨、预浸布1000吨项目。2012年底将形成5000吨碳纤维原丝生产能力(T300、T400级PAN基碳纤维原丝生产线)。目前该公司1K、3K产品已经达到T300碳纤维产品水平。项目一期建成后,年均销售收入5.9559亿元,利润2.5亿元。3、中钢集团江城碳纤维有限公司中钢集团江城碳纤维有限公司是中国中钢集团在吉林经开区设立的企业。2009年中钢集团投资8.4亿元建设2000吨碳纤维生产线及制品加工线,主要生产12K以上大丝类民用碳纤维。项目一期工程年产500吨碳纤维已于2012年2月26日投产。下半年将启动建设碳纤维制品项目(碳纤维电缆复合芯材项目、抽油杆项目等)。项目全部达产后可实现销售收入6.6亿元、利润2亿元、税收1亿元。4、吉林市吉研高科技纤维有限责任公司吉研高科技纤维有限责任公司主要品种有:各种1K3K6K12K碳纤维、碳布、碳纤维编制绳、碳粉、粘胶基碳纤维等。公司以PAN基碳纤维长丝、PAN基碳纤维布及粘胶基碳纤维为主导产品,并能生产短切碳纤维及碳纤维粉等产品,为国内多家企业和军工科研院所提供了大量优质碳纤维产品,产品质量在市场上有良好的信誉,具有广阔的市场营销渠道。该公司在2010年被中国恒天集团控投,现已形成碳化能力175吨。2011年投资5443万元建设2万辆碳纤维复合材料自行车项目,该项目已于2011年7月份投产。2012年该公司将建设500吨碳纤维项目。5、吉林联科特种石墨材料有限公司吉林联科特种石墨材料有限公司以碳纤维为原料进一步碳化,进行碳纤维产品下游深加工。主要产品有:纤维毡基炭炭复合材料(为硬质碳毡隔热材料)、碳纤维基炭炭复合材料(是以氢气为燃料的石墨基板,主要用作燃料电池部件)、特种石墨基炭炭复合材料(用于航空航天及核反应堆等方面)。目前在建的碳纤维下游产品项目将形成年产碳纤维下游产品670吨的生产能力。6、吉林市合润化工有限公司吉林市和润化工有限责任公司是以制造高纯度有机化工溶剂为主的化工生产企业,致力于高强度复合材料合成的溶剂提纯技术和生产。该项目就是为碳纤维项目进行配套,不仅使之降低成本,同时提高产品的性能和纯度,年产3000吨的二甲基亚砜项目已投产。(二)主要生产原料配套优势吉林市化学工业历史悠久,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包括石油化工、合成材料、化肥、精细化工及生物化工等在内的完整生产体系,成为吉林市的支柱产业之一。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中国石油吉林石化分公司(以下简称吉林石化)、中国石油吉林燃料乙醇有限公司、吉林化纤集团等龙头企业。通过这些龙头企业的产业带动,已初步形成炼油乙烯、乙烯下游、丙烯下游、芳烃下游、乙烯副产利用、化肥、精细化工、生物化工等几大产业链。吉林市是目前全国最大的丙烯腈生产基地,现已有商品量42.4万吨/年,可为碳纤维生产提供充足的原料。此外,借助吉林市多种基础化学原料生产的丰富经验和雄厚实力,区域内可为碳纤维生产提供充足的(如有机硅助剂、二甲基亚砜等)基础化学原料,辅助碳纤维产业的发展。可见,在吉林经开进行碳纤维生产和研发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吉林石化与吉林化纤集团的丙烯腈原料过江管廊已建成,为入区项目所需原料提供了更加便利的运输条件。(三)园区近期发展方向1、碳纤维原丝生产近期吉林碳纤维产业基地将以小丝束碳纤维原丝为主攻方向,重点建设的碳纤维原丝生产项目有:中油吉林石化公司千吨级碳纤维原丝生产项目吉林碳谷碳纤维份有限公司三元水相悬浮聚合湿纺二步法生产10000吨/年碳纤维原丝生产项目2、碳纤维生产吉林碳纤维产业基地碳纤维生产要重点解决预氧化炉和碳化炉的结构设计、材质选择和制造、优化上浆剂的配方等问题,建成国内规模最大、水平最高、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千吨级碳纤维工业化生产装置。近期重点建设项目有:中油吉林石化公司千吨级碳纤维生产项目中钢集团江城碳纤维有限公司2000吨碳纤维项目-吉林碳谷碳纤维份有限公司2000吨碳纤维项目吉林市吉研高科技纤维有限责任公司500吨碳纤维项目3、碳纤维复合材料及碳纤维制品生产碳纤维除用作绝热保温材料外,多作为增强材料加入到树脂、金属、陶瓷、混凝土等材料中构成复合材料,以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形式在航天航空、现代国防、新型建材、汽车机械制造、轻纺化工及体育运动、休闲用品等各经济领域内应用,表现出了优异的特性和功能。(1)碳纤维预浸料和预浸布将碳纤维经过预浸渍,制成预浸料和预浸布是碳纤维复合材料的主要形式。目前,我国碳纤维预浸料年需求量已达2500万平方米左右,国内目前碳纤维预浸料产量远远不能满足国内需求,产品主要靠进口解决。吉林碳纤维产业基地要将碳纤维预浸料生产作为基地建设的重要领域,加强招商引资,积极引进国内外碳纤维复合材料生产企业来基地投资建设。近期建设形成1000万米碳纤维预浸料及碳纤维预浸布生产能力。吉林碳谷碳纤维有限公司年产1000吨碳纤维预浸料项目中钢集团江城碳纤维有限公司年产300万平方米碳纤维预浸料项目(2)军工与航空航天用碳纤维零部件制造吉林市是国家军工用碳纤维的重要生产基地,2008年我国全面启动和实施了大飞机重大专项,这为在我国航空航天领域中,将大量轻而强韧的碳纤维复合材料替代传统的飞机铝合金部件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契机。吉林市正在规划建设的航空工业园及中国民航大学,是结合我市在航空领域内的产业基础、空域资源优势和区位特点,建设集整机制造、改装及维修、航空航天新材料研发生产、部附件生产和机场地面装备制造、航空人才教育培训服务于一体的东北亚区域经济化现代航空产业体系。依托吉林航空工业园的建设,吉林碳纤维产业基地要成为国内最重要的航空航天用碳纤维零部件制造基地。4、风电叶片用碳纤维及碳纤维风电叶片制造目前,世界风电市场发展迅猛,总装机容量从1995年的4800兆瓦飞速发展到2006年底的7422万KW,预计到2010年,世界风能的累积装机容量预计将达到14950万KW。我国陆地和近海可利用风能的储量为10.03亿KW,我国的风电发展目标是:2010年建成500万千瓦的装机容量,2020年建成3000万千瓦的装机容量。国际国内风能产业的迅猛发展对风机零部件带来了巨大的市场空间。叶片是风力发电机的核心部件,造价约占整个设备的1/4到1/3。目前我国制造使用的风力发电机主要是600KW的机型,而国际风力发电机制造技术的发展趋势是制造5MW级以上的大功率风力发电机,这样的大功率风力发电机就必须使用高性能材料碳纤维来制造旋转叶片。碳纤维在国内外风能发电领域的发展应用空间将十分广阔。吉林碳纤维产业基地将把风电叶片制造用碳纤维复合材料作为重要发展方向,依托区内中钢等现有企业,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快推进风电叶片用的碳纤维复合材料研究开发与生产,建成国内重要的风电设备生产制造基地。近期重点建设项目:风电设备的风叶生产项目。依托吉林明阳大通等企业开展碳纤维风电叶片生产技术研制开发,进行风电设备的风叶生产项目建设,近期内形成年产2.5兆瓦级风电设备碳纤维风电叶片200套的生产能力。风电叶片用碳纤维预浸料生产项目。依托中钢集团江城碳纤维有限公司,开展对风能叶片需要碳纤维复合材料关键技术研究,建设100万平方米/年两维和三维碳纤维织物生产线,形成年产1000吨风能发电用碳纤维预浸布(消耗碳纤维量)的生产能力。5、新型电缆用碳纤维复合芯材制造随着国家对电力需求的不断增长,要求输电线路的传输容量越来越大,以碳纤维复合材料为芯部的新型电缆与普通钢芯电缆相比,具有耐高温、大容量、低弧垂、重量轻、寿命长、减少输送电损耗、节约铺设成本、提高输电效率等优点,目前发达国家已经普遍作用。近期重点项目:高压电缆配套碳纤维复合电缆芯材建设项目。中钢集团江城碳纤维有限公司拟借助自身碳纤维生产技术工艺优势,建设年产5万公里碳纤维复合材料高压电缆芯材的生产项目。6、碳纤维汽车零部件制造碳纤维材料质量轻、强度高的优异性能可以使汽车的轻量化取得突破性进展,并带来节省能源的效益。吉林市是一汽集团主要的轻型车生产基地和汽车零部件配套基地。吉林碳纤维产业基地要将汽车领域用碳纤维复合材料研发生产作为重要内容,充分依托中国航空工业集团、一汽集团公司汽车生产研发优势,大力开发碳纤维复合材料汽车零部件。主要项目为年产400万片高强度环保型碳纤维复合材料高档轿车刹车片项目。7、石油钻探采油用抽油杆制造石油天然气勘探、钻采设备制造行业是国家发改委在“十一五”规划中确定的重点鼓励发展的产业。碳纤维基地以中油吉林石化为主体,依托其自身的碳纤维生产和研发优势以及中国石油采油设备市场优先进入优势,建设石油钻探采油用抽油杆制造项目。8、碳纤维体育休闲用品生产目前,碳纤维复合材料用量几乎占全世界碳纤维总消耗量的40左右,我国碳纤维体育休闲用品市场约占碳纤维消费量的80%90%,主要应用在高尔夫球杆、渔具、网球拍、羽毛球拍、箭杆、自行车、赛艇等方面。吉林碳纤维产业基地要首先适应国内市场需求,以体育休闲用品领域对碳纤维复合材料需求,大力开发体育用品领域用碳纤维预浸布,在此基础上,积极与国内知名碳纤维体育休闲用品制造企业合作,进军碳纤维体育休闲用品制造领域。近期重点建设项目有:碳纤维自行车配套件生产项目。吉林市吉研公司依托自身的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生产的原料优势,与国内知名自行车生产企业加强合作,开发生产8万套碳纤维自行车部件。三、科技研发优势吉林省科研教育事业发达,吉林市现有高等院校8所,独立科学机构15个。市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29个,其中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5个。吉林市及省内拥有一批达到国际水平的开放型实验室和国内一流的试验和检测设备。中油吉林石化研究院、长春应化所、长春工业大学、中国石油集团工程设计有限责任公司东北分公司、吉林省纺织工业设计研究院、吉林化工学院等碳纤维及化工纺织专业研究设计机构已形成配套比较完整的科研、生产、试验和教学体系,能够为碳纤维产业提供有力的人才、技术支撑保障。在吉林碳纤维产业发展的过程中,已经有一批专利技术产生,并投入生产运营阶段。目前中钢、化纤、上航、北航等公司正在沟通在吉林经开区建设吉林国家碳纤维研发中心项目,这就为碳纤维产业基地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研发优势。四、人力资源优势吉林市经济社会发展综合水平在全国处于中上游,人口平均受教育程度较高。全市现拥有在职专业技术人员16万人,每万人占有专业技术人才350人,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吉林市是东北重要的工业基地,拥有吉化研究院、中油工程设计公司东北分公司、中油精细化工技术中心等重点科研机构,现有东北电力大学、北华大学等大中专院校46所、职业技校11所,每年向社会输送各类专业技术人员近4万人。吉林市作为典型的老工业基地城市,劳动力资源丰富,人力成本相对较低。“一五”期间,全国156个重点项目,在吉林市就建设7个半项目,众多的国有企业培养造就了大量中、高级科研、工程技术人员和经验丰富的技术工人。五、交通运输优势吉林市地理位置优越,地处我国东北中部,东至朝鲜、俄罗斯边境,南至沈阳,西至长春,北至哈尔滨,均在500公里路程之内,是吉林省的中心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完备,航空、铁路、公路四通八达。铁路:吉林市境内铁路密度达3公里/百平方公里,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两倍多。长图线、吉舒线、吉沈线在此交汇。吉林经济技术开发区内有国家干线铁路长图线及九江联络线通过,设有吉林铁路枢纽的两个中间站(九站、新九站),现有铁路专用线约24.5公里。公路:吉林市公路密度高于全国和全省平均水平,初步形成了以国道黑大线、珲乌线,省道五桦线、榆江线、长吉北线为骨架的“五纵四横一环”网状格局。经开区已实现了“三横两纵”的干路网格局,主干道红线宽度60米,并与南侧的长吉珲高速公路、西侧的吉长北线公路、北侧的吉孤公路、吉林市城市道路松江北路相连,由此可进入吉林市及全国公路网,公路运输条件极佳。机场:吉林经开区距长春龙嘉国际机场仅65公里,空中客货运极为便利。距经开区仅5公里的吉林市二台子物流机场正在启动,可提供空中货运服务。航运:吉林省在松花江吉林经济开发区段已规划航运码头,正在进行松花江航道疏通。码头建设即将启动,通航后可逐步实现至黑龙江水上运输。口岸:吉林内陆港一期工程已投入使用,部分产品可在属地报关。同时内陆港二期工程正在建设,建成后将形成集铁路、公路、海关、保税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口岸物流区。六、公用工程优势我市处于长白山区与松辽平原的过渡带,源于长白山天池的松花江流经我市有400多公里,享誉全国的丰满、白山、红石三大水电站均在市辖区之内,是全国少有的水丰电足的城市。水资源:吉林市境内水系十分发达,总流域面积2.7万平方公里,全年水资源总量180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量40000立方米,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8倍,北方城市的5.4倍。工业水源:吉林经开区工业净水厂规划建设20万m3/d规模,一期10万m3/d工程已经建成投入使用。吉林经开区的供水设施完全具备对外提供过滤水作为工业用水和低压消防水的能力。生活用水:吉林经开区生活供水水源由市政二水厂供给,规划能力为8万吨/日,现已投入使用。在工业区的主、次干道上,配备生活用水管网,为工业区提供生活用水。雨排水:吉林经开区采用雨污分流体制,在新建成的道路两侧均已敷设了雨排水管线,完全可以接纳沿途工厂内的雨水和清净下水。最终排入通溪河和松花江内。生产、生活污水:吉林经开区拥有完善的污水处理系统,在工业区的主、次干道上,已敷设污水管网。吉林经开区新建企业产生的污水,满足污水干线接受标准后排入污水管网,统一送至区内30万吨/日城市污水处理厂或6万吨/日污水处理厂。供电:吉林市多年无拉闸限电现象。白山、丰满、红石水电站及吉林热电厂、吉林松花江热电厂等大型电站(厂)支撑着吉林省能源工业的命脉,装机总容量472万千瓦,占全省的1/3。吉林城网现有500千伏变电站1座;220千伏公用变电站11座,总变电容量229.2万千伏安;66千伏安公用变电站(塔)43座,总变电容量146.393千伏安;农网内现有66千伏安公用变电站76座,总变电容量62千伏安。表2.1-2 吉林市主要发电厂装机容量序 号企 业装机容量(万千瓦)备注1东北电网公司丰满发电厂102.5投入使用2东北电网公司白山发电厂200.0投入使用3中国国电吉林热电厂95.0投入使用4中电投吉林松花江热电厂25.0投入使用5中国国电吉林江南热电厂60.0在建6中电投吉林松花江热电厂35.0在建“十二五”期间吉林地区还将开工建设吉林省首座1000KV特高压变电站,新建及扩建吉林东、吉林南、磐石和包家等500KV变电站,新建及扩建6座一次变电站、72座二次变电站(吉林经开区“十二五”期间将新建2座二次变电站)。吉林经开区有新立一次变电所,九站、曙光2座二次变电所,可为入区项目提供便捷、可靠的220kV送电网及66kV配电网。目前距离项目厂址约3000米处建有经开区二次变电站,负荷为4万KVA,余量充足。并可随项目进度沿道路敷设10KVA供应线路,也可根据项目需求提供双回路电源。工业用电、生活用电电价,按10KV容量测算,工业电度电价:0.5647元/KWH;基本电价:22元/KVA,生活电度电价:0.5150元/KWH。蒸汽:区内企业吉林松花江热电公司为新建项目供应蒸汽,供汽能力400吨/小时(10公斤以下),吉林化纤集团为入区新建项目供应高压蒸汽,供汽能力150吨/小时(10-40公斤),蒸汽管线已沿工业区的主、次干道路网敷设。工业蒸汽价格为每吨152 元左右。天然气:经开区规划燃气以天然气为主气源,液化石油气为辅助气源。吉林油田和俄罗斯的天然气经长输管线引入开发区,天然气输气管线已经建成,从经开区南侧的长吉珲高速公路南侧穿过,并在吉林经开区预留了DN200接口,规划区的支路管线正在建设,2012年为区内企业供应天然气,规划日供气能力60万立方米/日。七、土地资源优势吉林经济开发区规划面积44平方公里,仅开发完成18平方公里。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吉林经济开发区储备了600多公倾建设用地,完全可以满足碳纤维项目的建设和发展需要。第二部分 保障措施为了确保吉林碳纤维产业基地做大做强,打造“吉林碳谷”基地,需要在产业政策、投融资等方面提供保障措施,为产业基地快速发展创造优越投资环境。一、政策支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要研究制定出台关于鼓励碳纤维产业发展的若干规定,并在此基础上针对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适时制定相应的配套政策。在市场准入、土地使用、财政支持、人才流动、成果转化等方面给予有力的政策支持。二、构建碳纤维产业联盟协会借助碳纤维产业产学研优势,加强政府引导,对碳纤维产业研发、生产企业及机构进行有效整合,打造一支产业分工合理、资源互助互补、市场竞争有序的核心企业团队,构建由主干产业、分支产业和配套产业构成的碳纤维产业联盟。三、强化项目包装支撑与长春应化所、长春工业大学、山东大学碳纤维工程研究中心等科研院所合作,包装符合碳纤维产业规划发展的大项目,定向招商。四、建立风险投资机制设立“碳纤维创业投资基金”和“碳纤维产业投资基金”,探索建立规范的、具有地方特色的退出机制。政府投入种子资金,引导现有风险投资公司扩大资本规模,吸引国内外大型风险投资机构进入吉林。建立政府性引导基金、募集国内外资金的风险投资基金,并由具有丰富创业投资经验的管理公司对基金进行符合国际惯例专业化管理。鼓励产业基地组建技术产权交易市场。第三部分吉林市碳纤维产业推进工作方案 一、发展目标2011年碳纤维产业实现产值10亿元;到2015年,力争实现碳纤维原丝3万吨、碳纤维1.2万吨、碳纤维制品5万吨的年生产能力,力争实现产值300亿元。二、推进措施(一)加大政策扶持,促进碳纤维产业快速发晨。1建立碳纤维企业奖励机制。现有碳纤维企业2011年产值达到2000万元以上,并且销售收入与上年同期相比增幅超过100%的,奖励企业负责人30万元;增幅超过200%以上的,奖 励企业负责人50万元。2支持碳纤维企业新产品开发。企业每开发1个新产品,市政府给予企业30万元用于奖励研发人员;对获得发明专利的新产品,市政府给予企业50万元用于奖励研发人员。3实行税收优惠政策。对碳纤维生产企业在开发的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过程中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未形成无形资产可计入当期损益的,在按照规定据实扣除的基础上,再按研究开发费用的50%加计扣除,形成无形资产的按照无形资产的150%摊销。对企业新建碳纤维项目,免征城市配套费。(二)加强技术开发与人才保障,为碳纤维产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1鼓励企业建立碳纤维研发中心。企业建立的碳纤维研发机构,经市、省和国家级认定的,市政府给予研发中心连续三年20万元、50万元和100万元的科研资金补助。2支持碳纤维科技成果转化。对碳纤维科研成果在吉林国家碳纤维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实施转化正式投产后,视企业规模,给予企业50 -100万元的科技成果转化补助资金支持;企业可以连续五年从实施该项成果销售收入中按1%的比例提取奖励和报酬,进入管理费用。企业拥有的自主知识产权优先给予质押贷款贴息支持。3加大碳纤维高端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对我市碳纤维产业发展急需引进与培养的高端人才,实行人才激励政策,具体办法按照吉林市碳纤维高端人才引进与培养工作方案执行。4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鼓励碳纤维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成立碳纤维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组建碳纤维专家咨询委员会,依托重点企业,建立吉林国家碳纤维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研发中心和碳纤维博士工作站。(三)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做大碳纤维严业规模。1发挥企业主体作用。以企业为主体,按照产品上下游配套路线,组织现有碳纤维企业开展专项招商,力争年内每户碳纤维企业引进1-2户企业。2加大碳纤维产业招商引资推进力度。市经合局要重点围绕碳纤维工业、民用、建筑补强等领域组织开展专项招商活动,将碳纤维专项招商列入全市招商引资计划,并纳入招商引资目标责任制考核。3加大碳纤维专项招商奖励。对于新引进投资额3000万元以上的碳纤维招商项目,项目落地后,给予相关人员30万元奖励;对于新引进投资额1亿元以上的碳纤维招商项目,项目落地后,给予相关人员100万元奖励。项目按期投产的,其土地出让金市、区两级留成部分全额奖励企业用于项目建设。新建项目自投产之日起,3年内缴纳的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地方留用部分,分别由市、区财政作为扶持资金补贴给企业。三、组织领导成立碳纤维产业推进工作组,推进组组长由副市长崔振吉担任,副组长由市长助理陈宝善担任。推进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科技局,办公室主任由科技局局长兼任,办公室设副主任2名,工作人员3名。办公室下设招商推进组、企业服务组、政策协调组和宣传推介组。招商推进组负责现有碳纤维企业招商引资工作;企业服务组负责现有碳纤维企业生产运行、项目建设以及招商引资落地项目全进程服务;政策协调组负责向上申报各类项目、争取资金支持以及奖励政策的考核落实工作,负责碳纤维产业发展规划及工作方案的制定,负责推进组日常工作;宣传推介组负责吉林国家碳纤维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对外宣传工作。项目名称:高性能碳纤维相关重大问题的基础研究首席科学家:起止年限:依托部门:二、预期目标总体目标碳纤维的生产涉及多道复杂工艺,包括聚合、纺丝、预氧化和碳化等,是一个前后高度关联的系统工程,对这一系统工程的相关基础科学问题的统筹和有机关联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本项目的总体目标是从高分子化学和物理的基本理论入手,在连续承担了两次973项目所取得的成果和经验基础上,提炼出PAN碳纤维制备过程中的相关科学问题,建立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的高性能碳纤维生产的技术路线,并实现工业化稳定生产。本项目的总体执行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前二年):为了理解碳纤维的基本科学问题,我们将首先针对“T300级PAN碳纤维”来开展研究工作。鉴于目前碳纤维的各种物理、机械性能离散度(CV值)大(低成本的大丝束纤维更严重),将从PAN原液的三元体系相图出发,结合模拟计算和有效的实验,制定合适的凝固工艺,以及粘弹性纺丝原液在温度场下的流变行为,从而设计合适的拉伸工艺及定制合理的喷丝组件。建立湿法纺丝中纤维的力学平衡方程和纤维的拉伸断裂力学方程,根据数字计算结果,可以作为纤维纺丝稳定性和纤维纺丝性能好坏的判据,从而对PAN基碳纤维的纺丝过程进行理论指导。除此之外,通过对材料破坏时的力学分析基础上建立的碳纤维断裂力学模型,根据碳纤维的结构预测出模量、断裂伸长率,找出制约碳纤维性能和生产过程中最为关键的影响因素。还可以预先设计出特定的结构,为进一步开发T700以上级提供理论的依据,摆脱目前材料开发中存在的盲目性。通过开展这些研究,达到自如地控制产品的CV 值,使产品性能达到或超过国际先进产品的性能。在此阶段,我们的目标是,在形成一批具有我国独立知识产权的成果的同时,在本专业的国际一流刊物上发表高水平的研究论文。第二阶段(后三年):在前两年的研究基础上,进一步聚焦研究方向,浓缩课题。集中财力、人力和物力就本项目中已经有所突破的理论课题及其应用进行联合研究,以期对我国的高分子产业发展产生实质性的推动,并在一些重大的前沿基础研究领域形成在国际上有重要影响的、起带头作用的研究方向。在这个阶段,我们期望要建立衣糠酸的含量、活化程度、序列分布和预氧化反应的关系,通过调控聚丙烯腈链结构达到降低预氧化起始温度,使预氧化平稳进行。这个阶段的重点将在PAN碳纤维的高性能化、低成本方面下功夫。理由在于:我国目前T700以上级碳纤维主要依靠进口,然而由于这些碳纤维在军事上的大量应用,日本、美国等已停止出口碳纤维并对相关技术进行封锁。我们希望,经过本项目的实施,使得中国石化在PAN碳纤维方面占领我国的高端市场。五年预期目标通过本项目的实施,我们预期将实现相当于T300水平的年产3000吨碳纤维的生产(拉伸强度3.5GPa,CV5%),实现T700以上级的量产(拉伸强度5.5GPa,CV5%)。至少提供“PAN原丝生产工艺”和“高性能PAN碳纤维制备工艺”两大类专用技术。主要包括:(1) 为高性能碳纤维制备过程中的关键科学问题提供理论基础,为我国碳纤维材料工业发展提供关键技术。(2) 结合纺丝和碳纤维的热稳定化工艺,在高分子共聚物链结构设计、高分子多元体系相分离及形态演化、流变学、耦合复杂化学反应的纤维拉伸过程、纤维的结构物理等基础理论研究方面发表有重要影响的研究论文,涉及以下几个方面:l 满足高性能碳纤维要求的聚丙烯腈设计与调控方法;l 适合大丝束纺丝的纺丝喷头设计;l 基于相分离和双扩散动力学的聚丙烯腈纺丝原液的凝固理论;l 基于Griffith断裂机理的碳纤维结构强度理论;l 丙烯腈原液的流变学及其温度场的调控;l 耦合了各种化学反应的纤维拉伸过程中的张力调控。(3) 产生一批具体成果和专利本项目将研究重点放在制备高性能PAN碳纤维的关键科学问题及技术上,力争能对PAN共聚物的链结构的调控上有所突破,对PAN共聚物中衣糠酸的分布均匀性方面能够自如地控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和工艺与工程研究结合,进行工业应用,开发出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和新的高性能PAN碳纤维的PAN共聚物。(4) 增强学术界与企业界的联系通过本项目的研究,除了获得一些基础研究和新材料开发的成果外,我们预期还能起到联络学术界和企业界的关系,改变高校及研究所科研人员的观念,通过市场和国家需求来调整学术界的科研方向。我们连续两次973项目的成功经验表明,由企业提出技术需求,由高校和研究所的科研人员抽提其间的关键科学问题,并由学术界和工业界共同进行研究,再以企业为主体实现产业化过程的研发模式,必能从基础研究汲取不竭的创新思想,这一点对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的研究及产业化尤为重要。(5) 培养一支从事碳纤维及高分子材料基础研究和开发的精干队伍培养一支从事碳纤维及高分子材料基础研究和开发的精干队伍是提高我国高分子材料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战略需求。形成一支集高分子合成、聚合反应工程、结构表征、凝聚态结构设计和控制以及加工流变学的基础研究和各类专用料的开发的国际水平的研究开发队伍。同时,也将为我国高分子材料领域的产、学、研结合创立新的模式和有实效的新经验。三、研究方案在连续两次主持科技部973项目所积累的经验基础上,本项目的基本方针是:汇集我国高分子化学、物理和材料研究和工业化生产的优势单位和研究人员,以基础理论研究为龙头,从基本的高分子科学理论入手,弄清碳纤维生产的全过程和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并在关键环节上有所创新。对碳纤维及其原丝制备过程中所涉及的一系列相关基础科学问题缺乏正确的理解,可能是我国在高强度碳纤维研制上的真正“瓶颈”。通过充分的调研和对已有理论和实践问题的了解,我们提炼出对碳纤维的制备控制和质量控制有重要影响的关键科学技术问题,希望以已有的实际结果为出发点,从理论上加以论证和解决,并通过大量的实验来验证。结合目前的实际情况及研究趋势,将重点开展以下几方面的前沿研究:高分子链结构;多相高分子体系的相分离及凝聚态结构的控制;耦合了高分子粘弹流体及复杂化学反应的纤维拉伸过程;PAN纤维的结构强度断裂物理等。与此同时,将这些最根本的科学方法贯彻和融入高分子材料的加工流变学和加工成型技术的研究,使生产一线研发人员能够在理解和掌握基本原理的基础上融会贯通,更好地指导实际工业化生产过程,实践表明我们的这种研究思路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具有很强的可行性。一年多以来,上海石化的研究工作避免了PAN原丝生产线从小试到中试的诸多不确定因素,而且在此基础上产生一批重要的、独特的具有我国自己知识产权的专利技术。以结构和性能的关系作为研究的主线,结构包括分子链结构和聚集态结构两个层次,性能包括加工流变学性能和机械物理性能两个方面。为此,必须进行有关结构和性能的方法学研究,以便认识高性能碳纤维的特殊结构和性能。实现对PAN共聚物的分子链结构和聚集态结构的主动调控。一般说来,分子链结构的调控主要靠聚合,聚集态结构的调控主要靠加工。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研究结构与性能的关系,必须首先获得具有设想结构或性能的样品。这就要求将聚合反应和聚合体系研究,以及加工工艺和加工技术的研究放到重要的位置。为了实现上述总体思想,我们认为在本项目各课题的立项和项目布局上要能够符合下列基本原则:a. 项目首先要十分重视与改造我国高分子材料传统产业有关生产技术和新材料开发中的重大基础理论问题。b. 除了考虑我国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产业发展中急需解决的技术问题的有关基础理论问题之外,要更多地考虑中、长期的目标,为我国在10年以后的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产业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c. 结合我国高分子科学各领域的研究特色和已有实力,在高分子学科领域的前沿方向上要布局一定的研究力量。d. 要把基础研究与高性能碳纤维研究有机结合起来,并把主要力量投放在这个主要研究方向上。要重视重要基础理论问题对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方面的指导作用。e. 要特别重视高分子材料的加工流变学的基础理论研究,尤其是要加强对国产高分子材料的流变学行为研究,发展高分子材料加工成型新技术。我们相信,只要注意了上述各点,同时充分发扬我们连续两次承担和组织973项目所取得的各项成果和所积累的经验,上述总体目标和各项具体目标均能得以实现。基于上述思想,拟将本项目分解成以下四个课题:课题一:“PAN链结构设计与过程控制”主要研究内容:1、 建立共聚高分子序列结构设计与调控的系统算法并应用于实时模拟丙烯腈聚合反应全过程,耦合了聚合体系的基元反应和反应釜的化工传质过程,能够精准预测反应过程中各物料动力学及产物分子量和分子量分布,从而为聚合反应建立“数字化实验”模型。2、基于上述系统算法,调控和优化丙烯腈共聚过程中各单体的序列分布,结合改变共聚单体总量以及原丝热稳定化过程,探讨原丝制备过程中共聚单体的最佳分布,建立起序列分布-原丝性能-碳纤维性能关系的理论基础。3、结合共聚单体序列分布的系统算法,进行釜内结构的设计和改进,达到使共聚单体序列分布均匀的目的研究思路及目标:本课题的基本思路是共聚单体的序列分布对聚丙烯腈原丝性能及热稳定化反应过程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均匀的序列分布是制备高性能碳纤维的前提条件。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可以建立序列分布对后续相关工艺的影响关系,生产出符合高性能碳纤维要求的、具有均匀序列分布的丙烯腈共聚物。和其他课题关系:其中,课题一将着重研究PAN共聚物链结构调控,建立共聚高分子序列结构设计与调控的系统算法,结合上海石化的中试生产线,设计出符合高性能碳纤维要求的共聚合工艺。是后面三个课题的前提保证。经费比例:25%承担单位:复旦大学、中国石化上海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课题负责人:黄翔宇学术骨干:何军坡、顾文兰、彭娟课题二:“耦合相分离的纺丝流变学”主要研究内容:针对整个PAN原丝生产过程中多个动力学过程,结合流变学手段、理论分析以及计算机模拟,进行以下内容的研究:(1)原液的瞬态网络结构及其流变学性质;(2)对瞬态网络结构的原液流变学行为进行调控,以满足可纺性的要求;(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