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鲜品食用菌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四川鲜品食用菌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xx投资管理公司目录第一章 市场预测7一、 行业供需分析7二、 行业供需分析12三、 影响本行业发展的有利和不利因素18第二章 项目概况22一、 项目名称及项目单位22二、 项目建设地点22三、 可行性研究范围22四、 编制依据和技术原则23五、 建设背景、规模24六、 项目建设进度25七、 原辅材料及设备25八、 环境影响26九、 建设投资估算26十、 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26十一、 主要结论及建议28第三章 项目背景、必要性29一、 行业竞争状况29二、 食用菌产业概述30三、 进入本行业的壁垒34第四章 选址方案39一、 项目选址原则39二、 建设区基本情况39三、 创新驱动发展43四、 社会经济发展目标45五、 产业发展方向47六、 项目选址综合评价49第五章 法人治理50一、 股东权利及义务50二、 董事52三、 高级管理人员57四、 监事60第六章 SWOT分析63一、 优势分析(S)63二、 劣势分析(W)65三、 机会分析(O)65四、 威胁分析(T)67第七章 工艺技术分析72一、 企业技术研发分析72二、 项目技术工艺分析74三、 质量管理75四、 项目技术流程76五、 设备选型方案77第八章 投资计划方案80一、 投资估算的依据和说明80二、 建设投资估算81三、 建设期利息83四、 流动资金84五、 总投资86六、 资金筹措与投资计划87第九章 风险评估89一、 项目风险分析89二、 项目风险对策91第十章 项目招标方案94一、 项目招标依据94二、 项目招标范围94三、 招标要求94四、 招标组织方式97五、 招标信息发布97第十一章 项目总结分析98第十二章 附表99报告说明金针菇主要分为农户金针菇和工厂化金针菇,近年来金针菇工厂化培育的产量不断增加。2017年与2018年金针菇工厂化产量分别为136.48万吨和162.11万吨,其工厂化产量位居工厂化生产食用菌首位,而且工厂化产量仍保持较快速度的增长。根据谨慎财务估算,项目总投资17282.12万元,其中:建设投资13539.83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78.35%;建设期利息179.03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1.04%;流动资金3563.26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20.62%。项目正常运营每年营业收入32900.00万元,综合总成本费用27133.80万元,净利润4206.04万元,财务内部收益率17.15%,财务净现值4775.01万元,全部投资回收期6.12年。本期项目具有较强的财务盈利能力,其财务净现值良好,投资回收期合理。本项目生产线设备技术先进,即提高了产品质量,又增加了产品附加值,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本项目生产所需原料立足于本地资源优势,主要原材料从本地市场采购,保证了项目实施后的正常生产经营。综上所述,项目的实施将对实现节能降耗、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本期项目的建设,是十分必要和可行的。本报告基于可信的公开资料,参考行业研究模型,旨在对项目进行合理的逻辑分析研究。本报告仅作为投资参考或作为参考范文模板用途。第一章 市场预测一、 行业供需分析1、居民收入增长,消费升级带动食用菌行业发展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和消费性支出保持快速增长。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00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280元、人均消费性支出4,998元,2018年已经增加到39,251元和26,112元,分别增加了6.25倍和5.22倍。在居民收入和消费增长的背景下,居民对于食品类消费的支出也稳步增长。发达国家消费品市场的发展经验显示,当人均GDP超过6,000美元后,消费需求出现拐点,传统行业增速放缓,而对文教、体育、娱乐和各类高端产品的消费进入发展的快车道,这在食品领域主要表现为对健康类食品需求的大幅增加。我国2018年人均GDP已达62,644元,汇率测算结果远超过人均6,000美元,已具备消费升级的经济基础。食用菌作为健康营养的食品,受到消费者的青睐,并成为“一荤、一素、一菇”健康膳食之一。因此随着居民收入增长、消费升级,未来食用菌需求将持续扩张。2、食用菌工厂化生产促进行业发展(1)食用菌工厂化生产概述食用菌工厂化生产模式,是在按照食用菌生长环境设计的封闭式厂房中,利用温控、湿控、风控、光控设备创造人工环境,利用机械设备自动化操作高效率生产,通过现代企业管理模式组织员工有序生产,在单位空间内机械化、自动化、立体化、标准化、周年化培育的现代化农业生产方法。全球食用菌工厂化生产品种主要有金针菇、杏鲍菇、双孢菇、真姬菇等菌类。其中双孢菇是欧美国家的主要工厂化生产品种,金针菇、杏鲍菇、真姬菇则是亚洲国家的主要工厂化生产品种。中国、日本、韩国以及美国、荷兰、波兰、法国、西班牙是世界主要的食用菌工厂化生产国。上世纪90年代,食用菌工厂化技术传入中国,最先在福建、广东等地推广应用。2000年以后,蔬菜设施农业在上海等东南沿海地区备受重视,食用菌工厂化生产得以快速扩展。目前食用菌工厂化生产聚集地以福建、江苏、山东、浙江等沿海地区为主,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食用菌工厂化水平也较高。当前中国东部地区处于工厂化行业主导地位,随着国家对西部地区开发的重视,工厂化布局未来有望向中西部地区扩散延伸。工厂化生产使得食用菌企业能够周年生产绿色环保的产品,为消费需求的升级和未来行业的发展提供技术保障。工厂化生产也为规模化栽培食用菌过程中的标准化质量控制提供了技术应用平台,所产出的食用菌具备安全、优质、环保、新鲜等诸多特点,更符合现代人追求生活品质的要求,产品容易被广大居民认知并接受,在国内食用菌需求持续扩大的背景下,其未来的发展空间较大。(2)工厂化生产比例上升较快目前,我国大部分食用菌产品以传统农户生产模式为主,绝大多数产品为农户生产。但工厂化产量一直稳步增长,工厂化比例也增长较快。从全球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日本、韩国及欧美等发达国家的食用菌大多采用工厂化种植技术,其工厂化率均达到90%以上。中国的工厂化发展历史较短,整体水平不一,地域分布不均衡,工厂化比例显著低于发达国家。随着我国食用菌需求量的不断扩大,食用菌工厂化比例正在不断提高,目前已经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工厂化模式,金针菇等品种的工厂化程度已经达到了较高的水准。2010年至2018年,食用菌工厂化产量处于波动增长的过程。2014年和2015年,在前期急速扩张后,部分小规模企业关闭,行业经历一轮洗牌,工厂化产量略有下降;2018年全国食用菌工厂化生产总产量为337万吨,较2017年增幅为11.96%,工厂化比例上升到8.77%。目前,我国的食用菌总产量虽有明显的增长,但与发达国家工厂化食用菌比例达90%以上相比,我国食用菌工厂化比重仍然偏低,目前仍以农户种植为主,制约了我国食用菌生产的整体规模。随着食用菌需求量的持续扩大,预计未来我国食用菌工厂化生产投资仍将继续加大,工厂化产量及其占比将进一步增加。(3)食用菌工厂化生产品种集中我国食用菌工厂化企业中以生产杏鲍菇、金针菇、真姬菇、双孢菇四大主产品种居多。截止2018年9月,全国食用菌工厂化生产企业共有498家,其中杏鲍菇155家、金针菇85家、真姬菇126家、双孢菇44家。杏鲍菇、金针菇、真姬菇、双孢菇四大品种的工厂化生产企业占全部生产企业总量的82.33%。以产量计算,2018年金针菇、杏鲍菇、真姬菇、双孢菇工厂化产量分别为162.11万吨、100.55万吨、13.58万吨、14.67万吨,合计占我国食用菌工厂化产量的86.32%,仅金针菇即占我国食用菌工厂化总量的48.10%。相比之下,真姬菇工厂化产量仅为金针菇工厂化产量的8.38%。3、金针菇产品市场发展现状及未来前景(1)金针菇产量快速增长金针菇是最受消费者欢迎的食用菌之一。根据中国食用菌协会对2018年食用菌分产品产量的统计数据,金针菇年产量仅次于香菇、黑木耳、平菇、双孢菇,排名第五。随着经济发展和消费水平的提高,近年来金针菇产量增加较快。根据中国食用菌协会统计,2006年全国金针菇产量仅约为94万吨,到2018年产量已经增长到257.56万吨,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8.76%。(2)金针菇工厂化生产水平较高金针菇主要分为农户金针菇和工厂化金针菇,近年来金针菇工厂化培育的产量不断增加。2017年与2018年金针菇工厂化产量分别为136.48万吨和162.11万吨,其工厂化产量位居工厂化生产食用菌首位,而且工厂化产量仍保持较快速度的增长。从工厂化产量占比看,2018年金针菇工厂化产量占金针菇年产量的比例为62.94%,而同期我国食用菌工厂化产量占食用菌总产量的比例才8.77%,金针菇工厂化生产占比较高,但与国外工厂化比例超过90%相比较,我国金针菇工厂化生产仍存在较大的发展空间。(3)金针菇工厂化生产行业集中度较高2010年以来,我国食用菌工厂化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在高利润率的驱动和国家与地方惠农政策的影响下,大量资金进入食用菌工厂化生产领域,造成许多小企业的进入和各厂家加速扩张产能。然而,由于盲目扩张和技术发展滞后,经过几年的粗放式发展后,由于部分小规模企业在资金、技术环节遇到瓶颈,行业相继出现了厂家停业、关闭的情况。目前行业内正处于低效小规模厂商退出,区域龙头厂商逐步扩张产能的阶段。2016年我国金针菇工厂化生产企业有133家,到2018年下降至85家。同时,2018年金针菇工厂化生产行业内生产规模排名前15位的厂家占据了约为80%的市场份额。从行业竞争格局发展来看,工厂化金针菇的发展主导因素依赖于规模化、技术水平竞争,因此技术水平较弱以及规模化水平较低的企业,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会持续处于弱势,慢慢在市场竞争中被淘汰。从国外市场发展历程来看,工厂化金针菇市场经过长期竞争、市场成熟之后,一般会形成以少数几家企业为主的成熟市场。因此,工厂化金针菇市场的发展前景良好,尤其是具有技术优势、规模优势的企业未来有较大的机会持续领先于行业发展水平。二、 行业供需分析1、居民收入增长,消费升级带动食用菌行业发展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和消费性支出保持快速增长。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00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280元、人均消费性支出4,998元,2018年已经增加到39,251元和26,112元,分别增加了6.25倍和5.22倍。在居民收入和消费增长的背景下,居民对于食品类消费的支出也稳步增长。发达国家消费品市场的发展经验显示,当人均GDP超过6,000美元后,消费需求出现拐点,传统行业增速放缓,而对文教、体育、娱乐和各类高端产品的消费进入发展的快车道,这在食品领域主要表现为对健康类食品需求的大幅增加。我国2018年人均GDP已达62,644元,汇率测算结果远超过人均6,000美元,已具备消费升级的经济基础。食用菌作为健康营养的食品,受到消费者的青睐,并成为“一荤、一素、一菇”健康膳食之一。因此随着居民收入增长、消费升级,未来食用菌需求将持续扩张。2、食用菌工厂化生产促进行业发展(1)食用菌工厂化生产概述食用菌工厂化生产模式,是在按照食用菌生长环境设计的封闭式厂房中,利用温控、湿控、风控、光控设备创造人工环境,利用机械设备自动化操作高效率生产,通过现代企业管理模式组织员工有序生产,在单位空间内机械化、自动化、立体化、标准化、周年化培育的现代化农业生产方法。全球食用菌工厂化生产品种主要有金针菇、杏鲍菇、双孢菇、真姬菇等菌类。其中双孢菇是欧美国家的主要工厂化生产品种,金针菇、杏鲍菇、真姬菇则是亚洲国家的主要工厂化生产品种。中国、日本、韩国以及美国、荷兰、波兰、法国、西班牙是世界主要的食用菌工厂化生产国。上世纪90年代,食用菌工厂化技术传入中国,最先在福建、广东等地推广应用。2000年以后,蔬菜设施农业在上海等东南沿海地区备受重视,食用菌工厂化生产得以快速扩展。目前食用菌工厂化生产聚集地以福建、江苏、山东、浙江等沿海地区为主,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食用菌工厂化水平也较高。当前中国东部地区处于工厂化行业主导地位,随着国家对西部地区开发的重视,工厂化布局未来有望向中西部地区扩散延伸。工厂化生产使得食用菌企业能够周年生产绿色环保的产品,为消费需求的升级和未来行业的发展提供技术保障。工厂化生产也为规模化栽培食用菌过程中的标准化质量控制提供了技术应用平台,所产出的食用菌具备安全、优质、环保、新鲜等诸多特点,更符合现代人追求生活品质的要求,产品容易被广大居民认知并接受,在国内食用菌需求持续扩大的背景下,其未来的发展空间较大。(2)工厂化生产比例上升较快目前,我国大部分食用菌产品以传统农户生产模式为主,绝大多数产品为农户生产。但工厂化产量一直稳步增长,工厂化比例也增长较快。从全球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日本、韩国及欧美等发达国家的食用菌大多采用工厂化种植技术,其工厂化率均达到90%以上。中国的工厂化发展历史较短,整体水平不一,地域分布不均衡,工厂化比例显著低于发达国家。随着我国食用菌需求量的不断扩大,食用菌工厂化比例正在不断提高,目前已经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工厂化模式,金针菇等品种的工厂化程度已经达到了较高的水准。2010年至2018年,食用菌工厂化产量处于波动增长的过程。2014年和2015年,在前期急速扩张后,部分小规模企业关闭,行业经历一轮洗牌,工厂化产量略有下降;2018年全国食用菌工厂化生产总产量为337万吨,较2017年增幅为11.96%,工厂化比例上升到8.77%。目前,我国的食用菌总产量虽有明显的增长,但与发达国家工厂化食用菌比例达90%以上相比,我国食用菌工厂化比重仍然偏低,目前仍以农户种植为主,制约了我国食用菌生产的整体规模。随着食用菌需求量的持续扩大,预计未来我国食用菌工厂化生产投资仍将继续加大,工厂化产量及其占比将进一步增加。(3)食用菌工厂化生产品种集中我国食用菌工厂化企业中以生产杏鲍菇、金针菇、真姬菇、双孢菇四大主产品种居多。截止2018年9月,全国食用菌工厂化生产企业共有498家,其中杏鲍菇155家、金针菇85家、真姬菇126家、双孢菇44家。杏鲍菇、金针菇、真姬菇、双孢菇四大品种的工厂化生产企业占全部生产企业总量的82.33%。以产量计算,2018年金针菇、杏鲍菇、真姬菇、双孢菇工厂化产量分别为162.11万吨、100.55万吨、13.58万吨、14.67万吨,合计占我国食用菌工厂化产量的86.32%,仅金针菇即占我国食用菌工厂化总量的48.10%。相比之下,真姬菇工厂化产量仅为金针菇工厂化产量的8.38%。3、金针菇产品市场发展现状及未来前景(1)金针菇产量快速增长金针菇是最受消费者欢迎的食用菌之一。根据中国食用菌协会对2018年食用菌分产品产量的统计数据,金针菇年产量仅次于香菇、黑木耳、平菇、双孢菇,排名第五。随着经济发展和消费水平的提高,近年来金针菇产量增加较快。根据中国食用菌协会统计,2006年全国金针菇产量仅约为94万吨,到2018年产量已经增长到257.56万吨,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8.76%。(2)金针菇工厂化生产水平较高金针菇主要分为农户金针菇和工厂化金针菇,近年来金针菇工厂化培育的产量不断增加。2017年与2018年金针菇工厂化产量分别为136.48万吨和162.11万吨,其工厂化产量位居工厂化生产食用菌首位,而且工厂化产量仍保持较快速度的增长。从工厂化产量占比看,2018年金针菇工厂化产量占金针菇年产量的比例为62.94%,而同期我国食用菌工厂化产量占食用菌总产量的比例才8.77%,金针菇工厂化生产占比较高,但与国外工厂化比例超过90%相比较,我国金针菇工厂化生产仍存在较大的发展空间。(3)金针菇工厂化生产行业集中度较高2010年以来,我国食用菌工厂化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在高利润率的驱动和国家与地方惠农政策的影响下,大量资金进入食用菌工厂化生产领域,造成许多小企业的进入和各厂家加速扩张产能。然而,由于盲目扩张和技术发展滞后,经过几年的粗放式发展后,由于部分小规模企业在资金、技术环节遇到瓶颈,行业相继出现了厂家停业、关闭的情况。目前行业内正处于低效小规模厂商退出,区域龙头厂商逐步扩张产能的阶段。2016年我国金针菇工厂化生产企业有133家,到2018年下降至85家。同时,2018年金针菇工厂化生产行业内生产规模排名前15位的厂家占据了约为80%的市场份额。从行业竞争格局发展来看,工厂化金针菇的发展主导因素依赖于规模化、技术水平竞争,因此技术水平较弱以及规模化水平较低的企业,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会持续处于弱势,慢慢在市场竞争中被淘汰。从国外市场发展历程来看,工厂化金针菇市场经过长期竞争、市场成熟之后,一般会形成以少数几家企业为主的成熟市场。因此,工厂化金针菇市场的发展前景良好,尤其是具有技术优势、规模优势的企业未来有较大的机会持续领先于行业发展水平。三、 影响本行业发展的有利和不利因素1、有利因素(1)国家产业政策大力扶持现代化农业的发展从产业政策来看,近年来国家和各级地方政府不断加大对农业产业化的政策支持力度,历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均提出要积极推进现代化农业的发展。2020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抓好“三农”领域重点工作确保如期实现全面小康的意见提出“继续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加强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地理标志农产品认证和管理,打造地方知名农产品品牌,增加优质绿色农产品供给”。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做好“三农”工作的若干意见提出“大力发展紧缺和绿色优质农产品生产,推进农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强化创新驱动发展”。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指出“必须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提高农业创新力、竞争力和全要素生产率,加快实现由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转变”。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指出“以提高农业供给质量为主攻方向,优化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促进农业农村发展由过度依赖资源消耗、主要满足量的需求,向追求绿色生态可持续、更加注重满足质的需求转变”。2016年3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必须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着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业现代化道路”。国家制订了一系列农业扶持政策措施,促进现代农业的发展。从长期来看,国家对农业的扶持力度不会减。(2)消费需求增加、饮食结构改善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城乡居民收入的提高,消费者的生活质量不断改善,消费者对于饮食的要求不再主要局限于价格和味道,而更加看重食品安全、营养价值等。食用菌作为健康、环保的绿色食品,因其较低的脂肪含量和丰富的营养成分,越来越得到消费者的青睐。近年来,食用菌需求量不断上升,促使市场容量不断扩大。目前,大部分的食用菌直接作为蔬菜食用。随着对食用菌营养和健康功能的进一步认识,食用菌的深加工产品日益得到消费者的青睐,越来越多的食用菌产品被加工成饮料、调味品、方便食品,食用菌中的有效成份被提取后还用于生产保健品、药品等。食用菌的深加工延伸了食用菌生产的产业链,增加了食用菌生产的附加值,为食用菌生产企业提供了更大的业务发展空间及潜在市场规模。(3)技术进步工厂化生产食用菌企业的不断涌现带来了食用菌生产技术的改进革新与提升,行业内主要生产指标如生物转化率和杂菌污染率等不断向好发展。同时,我国工厂化生产食用菌的产量不断上升,工厂化比例逐年提高,预计未来还有大幅上升的空间。技术的进步会降低食用菌工厂化生产的成本,从而给行业带来更大的利益空间。(4)公路设施和物流改善近年来,中国公路里程大幅增加、覆盖区域日益完善,冷链物流技术日益完善,并且国家开通农产品绿色通道运输政策,减免农产品运输的路桥费用。这有利于扩大食用菌产品运输半径、缩短运输时间,有利于本行业的发展。2、不利因素(1)权威市场信息不够公开目前,我国还没有权威的食用菌市场信息发布体系,信息监测和处理系统建设较为滞后。面对不断变化的国际国内食用菌市场,面向全社会的食用菌市场信息服务体系有待建设完善。(2)人才不足我国食用菌工厂化生产历史较短,相关人才储备较少,也欠缺技能人才培养平台和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同时随着我国食用菌工厂化生产的快速发展,对于同时具备先进科研理论知识与丰富实践经验的人才的需求快速增长,因此导致本行业专业人才的相对短缺,制约了本行业的发展。(3)缺乏统一的管理我国食用菌的生产仍以传统农户生产模式为主导,行业管理不规范、产品质量参差不齐;行业的发展也较为盲目,生产种类集中在香菇、黑木耳、平菇、双孢菇、金针菇、杏鲍菇、毛木耳等几个较为有限的品种,缺乏统一的管理和调控;市场竞争处于无序状态。资本大量涌入食用菌工厂化生产行业叠加农户的无序化生产,再加上信息传递不畅,导致本行业个别品种、个别区域和个别时间出现供需失衡。第二章 项目概况一、 项目名称及项目单位项目名称:四川鲜品食用菌项目项目单位:xx投资管理公司二、 项目建设地点本期项目选址位于xxx(待定),占地面积约44.00亩。项目拟定建设区域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规划电力、给排水、通讯等公用设施条件完备,非常适宜本期项目建设。三、 可行性研究范围投资必要性:主要根据市场调查及分析预测的结果,以及有关的产业政策等因素,论证项目投资建设的必要性;技术的可行性:主要从事项目实施的技术角度,合理设计技术方案,并进行比选和评价;财务可行性:主要从项目及投资者的角度,设计合理财务方案,从企业理财的角度进行资本预算,评价项目的财务盈利能力,进行投资决策,并从融资主体的角度评价股东投资收益、现金流量计划及债务清偿能力;组织可行性:制定合理的项目实施进度计划、设计合理组织机构、选择经验丰富的管理人员、建立良好的协作关系、制定合适的培训计划等,保证项目顺利执行;经济可行性:主要是从资源配置的角度衡量项目的价值,评价项目在实现区域经济发展目标、有效配置经济资源、增加供应、创造就业、改善环境、提高人民生活等方面的效益;风险因素及对策:主要是对项目的市场风险、技术风险、财务风险、组织风险、法律风险、经济及社会风险等因素进行评价,制定规避风险的对策,为项目全过程的风险管理提供依据。四、 编制依据和技术原则(一)编制依据1、国家建设方针,政策和长远规划;2、项目建议书或项目建设单位规划方案;3、可靠的自然,地理,气候,社会,经济等基础资料;4、其他必要资料。(二)技术原则按照“保证生产,简化辅助”的原则进行设计,尽量减少用地、节约资金。在保证生产的前提下,综合考虑辅助、服务设施及该项目的可持续发展。采用先进可靠的工艺流程及设备和完善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采取有效的环境保护措施,使生产中的排放物符合国家排放标准和规定,重视安全与工业卫生使工程项目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五、 建设背景、规模(一)项目背景亚洲国家中,中国、日本、韩国是比较重要的食用菌生产强国。日本生产香菇、金针菇、真姬菇、灰树花、滑菇、平菇等,近年总产量一直维持在40万吨左右。其中金针菇、白玉菇基本处于动态增长中,增加的产量一部分满足国民消费需求,另一部分用于贸易出口。因此近年来,日本食用菌进口量逐年减少,出口量平稳增加。韩国食用菌有农产食用菌和林产食用菌两大类。农产食用菌主要包括平菇、双孢菇、杏鲍菇、金针菇、蟹味菇等,其中平菇种植面积最大,产量最高。相比于2000年左右,韩国农产食用菌种植面积下降很多,但产量变化并没有下降,主要是因为工厂化食用菌的普及。韩国出口品种以金针菇、杏鲍菇为主,有专门的出口组织,实施统一出口。2011年到2015年,韩国食用菌出口贸易有下降趋势,主要原因包括:一、菌类医药保健功能被广泛宣传,林产食用菌内需增加,松茸等出口急速下降;二、香菇等栽培原材料价格上涨,导致生产量减少;中国产香菇价格较低,韩国香菇竞争力下降。(二)建设规模及产品方案该项目总占地面积29333.00(折合约44.00亩),预计场区规划总建筑面积48415.78。其中:生产工程31628.94,仓储工程3867.26,行政办公及生活服务设施6611.80,公共工程6307.78。项目建成后,形成年产xxx吨鲜品食用菌的生产能力。六、 项目建设进度结合该项目建设的实际工作情况,xx投资管理公司将项目工程的建设周期确定为12个月,其工作内容包括:项目前期准备、工程勘察与设计、土建工程施工、设备采购、设备安装调试、试车投产等。七、 原辅材料及设备(一)项目主要原辅材料该项目主要原辅材料包括基料、废弃基料、干鸡粪、秸秆过磷酸钙、碳酸钙、水、电。(二)主要设备主要设备包括:配电变压器、低压进线柜、低压馈线柜、低压电容柜、一次、液压拌料桶、二次拌料桶、铲车、双冲压装袋机、食用菌灭菌器、卧式快装锅炉、壳管式冷凝器、冷风机、冷却水塔。八、 环境影响建设项目的建设和投入使用后,其产生的污染源经有效处理后,将不致对周围环境产生明显影响。建设项目的建设从环境保护角度考虑是可行的。项目建设单位在执行“三同时”的管理规定的同时,切实落实本环境影响报告中的环保措施,并要经环境保护管理部门验收合格后,项目方可投入使用。九、 建设投资估算(一)项目总投资构成分析本期项目总投资包括建设投资、建设期利息和流动资金。根据谨慎财务估算,项目总投资17282.12万元,其中:建设投资13539.83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78.35%;建设期利息179.03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1.04%;流动资金3563.26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20.62%。(二)建设投资构成本期项目建设投资13539.83万元,包括工程费用、工程建设其他费用和预备费,其中:工程费用11611.26万元,工程建设其他费用1526.31万元,预备费402.26万元。十、 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一)财务效益分析根据谨慎财务测算,项目达产后每年营业收入32900.00万元,综合总成本费用27133.80万元,纳税总额2878.02万元,净利润4206.04万元,财务内部收益率17.15%,财务净现值4775.01万元,全部投资回收期6.12年。(二)主要数据及技术指标表表格题目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序号项目单位指标备注1占地面积29333.00约44.00亩1.1总建筑面积48415.781.2基底面积18773.121.3投资强度万元/亩294.082总投资万元17282.122.1建设投资万元13539.832.1.1工程费用万元11611.262.1.2其他费用万元1526.312.1.3预备费万元402.262.2建设期利息万元179.032.3流动资金万元3563.263资金筹措万元17282.123.1自筹资金万元9974.963.2银行贷款万元7307.164营业收入万元32900.00正常运营年份5总成本费用万元27133.80""6利润总额万元5608.05""7净利润万元4206.04""8所得税万元1402.01""9增值税万元1317.86""10税金及附加万元158.15""11纳税总额万元2878.02""12工业增加值万元9864.97""13盈亏平衡点万元14709.80产值14回收期年6.1215内部收益率17.15%所得税后16财务净现值万元4775.01所得税后十一、 主要结论及建议综上所述,该项目属于国家鼓励支持的项目,项目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客观,项目的投产将改善优化当地产业结构,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目标。第三章 项目背景、必要性一、 行业竞争状况1、行业市场化程度目前国内食用菌行业主要存在三种生产模式,分别为传统农户型、企业+农户和工厂化生产模式。传统农户型以及衍生而来的企业+农户生产模式是行业的初级生产方式,生产规模小,设备简陋,产出受地域和季节因素限制,销售也局限于当地。上述两种生产方式对于价格的变动不敏感,也不需要资金的大量投入,市场化程度较低。工厂化生产模式实现了食用菌的机械化、自动化、立体化、标准化、周年化生产,基本解决了环境安全和食品安全等问题,相较于传统生产模式,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强大的技术保障和完善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企业需要根据产量的需求,投入资金建设厂房和采购设备,根据人力需求雇用劳动力,根据市场价格波动灵活调整销售目标,达到利润最大化的目标。在工厂化生产模式下,市场对资源配置起主导作用,因此市场化程度较高。2、行业竞争格局2010年以来,我国食用菌工厂化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在高利润率的驱动和国家与地方惠农政策的影响下,大量资金进入食用菌工厂化生产领域,造成许多小企业的进入和各厂家加速扩张产能。然而,由于盲目扩张和技术发展滞后,经过几年的粗放式发展后,由于部分小规模企业在资金、技术环节遇到瓶颈,行业相继出现了厂家停业、关闭的情况。截至2018年9月,全国食用菌工厂化生产企业数量共有498家,相比2017年的529家减少了31家,相比2016年的590家减少了92家。由于竞争加剧,产品价格承压,部分高成本低收益厂商开始退出,厂家数目连续下降。从长远角度来看,厂商间的优胜劣汰有益于行业健康发展。目前行业正处于产能整合阶段,2012年以来日产20吨以上的大型厂商数目不断上升,在厂家数目减少的背景下,2018年日产能20吨以上的企业达到119家,占比23.85%,厂均产能逐年提高,规模化生产成为趋势,产业集中度逐步提高。整体而言,食用菌行业目前集中度较低,以分散竞争为主,尚未形成垄断竞争的格局,但是相同区域内的工厂化产品之间的竞争已经形成。以金针菇为例,经过激烈的市场竞争,目前行业内日产能排名前15的厂家合计占国内工厂化金针菇市场份额的比例约为80%3,国内工厂化金针菇市场已经基本形成了局部优势企业主导的市场竞争格局。二、 食用菌产业概述1、世界食用菌行业发展概况二战以来,全球食用菌产量持续增长。在20世纪70年代以前,世界食用菌产业带主要集中在荷兰、德国、法国、英国、意大利、美国等欧美发达国家,产品几乎是单一的双孢菇。80年代末期,亚洲食用菌发展崛起,尤其是我国,产量与全球占比不断上升。全球食用菌的产量在1994年至2013年间的年均增长率为5.6%,增长主要来自中国。2013年,中国、意大利、美国、荷兰、波兰为世界五大食用菌生产国,分别占全球食用菌总产量的71.29%、7.98%、4.09%、3.25%和2.22%。2014年,食用菌国际贸易额为53.17亿美元,排在前五位的国家为中国、荷兰、波兰、爱尔兰、西班牙,所占比例依次为51.01%、11.21%、10.27%、2.60%和2.52%1。亚洲国家中,中国、日本、韩国是比较重要的食用菌生产强国。日本生产香菇、金针菇、真姬菇、灰树花、滑菇、平菇等,近年总产量一直维持在40万吨左右。其中金针菇、白玉菇基本处于动态增长中,增加的产量一部分满足国民消费需求,另一部分用于贸易出口。因此近年来,日本食用菌进口量逐年减少,出口量平稳增加。韩国食用菌有农产食用菌和林产食用菌两大类。农产食用菌主要包括平菇、双孢菇、杏鲍菇、金针菇、蟹味菇等,其中平菇种植面积最大,产量最高。相比于2000年左右,韩国农产食用菌种植面积下降很多,但产量变化并没有下降,主要是因为工厂化食用菌的普及。韩国出口品种以金针菇、杏鲍菇为主,有专门的出口组织,实施统一出口。2011年到2015年,韩国食用菌出口贸易有下降趋势,主要原因包括:一、菌类医药保健功能被广泛宣传,林产食用菌内需增加,松茸等出口急速下降;二、香菇等栽培原材料价格上涨,导致生产量减少;中国产香菇价格较低,韩国香菇竞争力下降。2、我国食用菌行业发展概况我国早期的食用菌种植采用“手工作坊”的方式进行人工种植,由于生产规模小、技术水平和培植条件不一、生产设施简陋,导致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参差不齐。随着技术水平和设备的提高,利用可调节温度的大棚或简易的厂房以及简易的机械来提高生产效率,但在高温季节的抗污染能力较弱。随着市场需求不断增加,食用菌的工厂化生产亦随之产生。工厂化不仅克服了生产技术的难题,亦显著地增加食用菌产量。我国于70年代开始大规模种植食用菌,80年代产量高速增长,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一大食用菌生产国。但我国食用菌工厂化起步较晚,目前仍然以传统农户的生产模式为主。近年来,通过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和设备,食用菌工厂化种植正在快速扩张规模,工厂化种植的比例上升较快。(1)总体产量迅速增长根据中国食用菌协会调查统计,近年来,我国食用菌产量快速增长,2000年全国总产量664万吨,到2018年食用菌总产量已经达到3,842万吨,产量年均增速超过10%。(2)产业分布具有区域性在传统的农业模式下,因为不同地区的气候地理条件差异,食用菌存在着不均匀的生产区域分布。目前我国食用菌生产仍以传统农户生产模式为主,因此仍然表现出明显的区域差异。2018年食用菌年产量达到200万吨的共有8个省份,分别是河南省(530.43万吨)、福建省(418.66万吨)、山东省(344.69万吨)、黑龙江省(334.36万吨)、河北省(302.01万吨)、吉林省(238.6万吨)、江苏省(219.12万吨)、四川省(213.42万吨)。上述8省的产量合计占全国总产量的67.71%,食用菌的生产区域差异性比较明显。(3)产品种类丰富,分品种产量存在差异我国栽培的食用菌品种繁多,超过70种,其中形成商品的约为50种,生产规模较大的有20种以上,包括香菇、平菇、黑木耳、金针菇、双孢菇、毛木耳、滑菇、杏鲍菇等。2018年按产量统计,排名前七位的食用菌品种分别是:香菇(1,043.12万吨)、黑木耳(674.03万吨)、平菇(642.82万吨)、双孢菇(307.49万吨)、金针菇(257.56万吨)、杏鲍菇(195.64万吨)和毛木耳(189.85万吨)。以上七个品种的产量占2018年我国食用菌产量的86.17%。(4)食用菌主要满足内需,出口较少一方面,我国是食用菌生产大国,总产量快速增长,但同时也是食用菌消费大国,所生产的食用菌绝大部分用于国内消费。根据海关进出口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食用菌出口63.08万吨,以干香菇、干木耳、小白蘑菇罐头为主要品种,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