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从年代上区分沙俄苏俄苏联.ppt
,怎样从年代上区分“沙俄”、“苏俄”、“苏联”?,1917年 二月革命以前,沙皇统治下的俄国简称“沙俄”。1917年十月革命胜利到1922年底苏联成立前的苏维埃俄国简称“苏俄”。“苏联”全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到1991年解体,如今已经成为历史名词。,怎样从年代上区分“沙俄”、“苏俄”、“苏联”?,“沙俄”:1917年 二月革命以前“苏俄”:1917年十月革命胜利到 1922年底苏联成立前“苏联”:1922年到1991年解体,第12苏东的艰难探索,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模式,1953年,斯大林逝世,赫鲁晓夫等国家领导人为其守灵。,苏联第三任领导人赫鲁晓夫,1960年,赫鲁晓夫联合国大会愤怒敲桌子,在1960年联大会议最后一天,赫鲁晓夫攻击当时菲律宾的一位代表,该代表称当时的苏联吞没了东欧的政治权及民权。当时赫鲁晓夫用双拳击打桌面,并脱下右脚穿的鞋,使劲用鞋敲击桌面。后来,赫鲁晓夫自己还搞笑地说:“原来这样做真有趣”。,名 人 轶 事,一、为什么要改革(改革原因),一、赫鲁晓夫的改革,斯大林模式有那些弊端,经济:,政治:,长期以来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模式弊端严重,农业改革,经济改革突破点,结合课本第75页的材料阅读,想一想:赫鲁晓夫的经济改革为什么要从农业开始?,2、如何改革?(改革措施),农业改革措施:,减税、提价、投资、垦荒,苏联城市青年出发参加垦荒,赫鲁晓夫看到美国种玉米对发展畜牧业收益甚大,于是强行要求在苏联扩大玉米的种植面积。1953年全苏的玉米播种面积只有350万公顷,赫鲁晓夫却要求到1960年扩大为2800万公顷,八年中要增加七倍。由于玉米是干热气候作物,而苏联很多地区日照量不够,玉米经常结不了穗。赫鲁晓夫的玉米种植计划遭到了集体农庄庄员的消极抵制,最终彻底破产。,玉米运动,上世纪50年代的苏联,赫鲁晓夫执政,为了树立自己的威信,也为了实现超越美国的梦想,他实行了全国规模的生产大跃进。梁赞州领导人拉里奥诺夫为了升官,承诺本州向政府上交的肉产品从1958年的4.8万吨增加到1959年的15万吨。任何心智健全的人都认为这是不可能的事,但是,赫鲁晓夫为了鼓舞士气,认可了他的计划。最后,拉里奥诺夫不惜以动用暴力手段不准州内百姓消费任何肉食、从邻近州武装抢购肉类、全州动员投入到“为牛肉而战斗”的疯狂行列中去,才算勉强完成了15万吨牛肉上交的政治任务。拉里奥诺夫当然成了苏联的英雄,被授予列宁勋章。但是,他面临的光荣使命是,第二年要完成30万吨牛肉的上交任务。他只好开枪自杀。,苏 联 版 的 大 跃进,你如何看待赫鲁晓夫的经济改革?,赫鲁晓夫的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并没有从根本上打破斯大林时期形成的经济模式,政治改革,1、提出反对个人崇拜,批判对斯大 林的个人迷信。,措施,2、对历史上的冤假错案进行平反,使不少人的冤屈得以昭雪。,砸毁斯大林铜像,1956年赫鲁晓夫在苏共20大作秘密报告,全盘否定斯大林,我们应如何客观看待赫鲁晓夫的政治改革?(提示:请从进步意义和消极影响两方面分析),想一想:,对赫鲁晓夫政治改革的评价,从总体来讲,只是对斯大林模式的小修小补,并没有取得实质性的突破。由于未能找到问题的真正根源,最终重蹈覆辙。,进步意义:,消极影响:,赫鲁晓夫的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权力高度集中,民主与法治仍很缺乏,1、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评价赫鲁晓夫改革,2、由于缺乏正确的理论指导、实事求是的精神、总体的规划、科学的实验,只是对斯大林模式的小修小补,未能从根本上打破斯大林模式。(赫鲁晓夫改革实质),为什么改革?(背景),(1)照搬苏联模式,在社会主义建设初期,促使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2)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苏联模式与本国国情的矛盾日益突出,成为社会发展的阻碍。,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如何改革(措施),经济上:,政治上:,把国家的计划管理和商品生产、市场调节有机结合起来。,发扬社会主义民主。,改革的成效?,东欧消费者的天堂?,议一议:为什么苏联改革成效不显著?为什么匈牙利改革成效显著?,从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和中国的改革历程中,你得出哪些认识。,拓展延伸,1、从体制上进行全面改革 2、国家宏观调控和市场调节有机结合 3、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 4、实事求是,制定符合国情的经济政治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