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搅拌机现状.doc
混凝土泵的现状与发展战略探讨土木工程三班 丁静超 学号:20102742摘 要 概述了目前国内外 拖式混凝土泵 的研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对未来 拖式混凝土泵 尤其是国内 拖式混凝土泵 的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关键词 拖式混凝土泵 现状 发展趋势引言在建筑、铁路、公路、水电等工程施工中混凝土施工在许多基础设施建设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混凝土机械是一种十分重要的施工设备。混凝土泵是一种用于输送和浇筑混凝土的施工设备它能一次连续完成水平运输和垂直运输效率高降低劳动强度特别适用于高层或远距离复杂地形的混凝土输送。随着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发展及施工工艺的日趋成熟和推广应用用户对混凝土输送机械的要求也在提高。特别是近 10 年来液压控制技术和电子计算机技术的结合更促进了混凝土输送机械技术的发展使混凝土输送机械的工作性能不断提高新产品、新品种不断涌现各种功能也日趋完善技术水平已达到了相当高的程度。本文对国内外拖式混凝土泵的研制现状作了简要概述并对未来拖式混凝土泵尤其是国产拖式混凝土泵的生产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 供同行们参考。1 拖式混凝土泵的发展现状混凝土输送泵的研究是在上世纪初开始的 1 902 年法国人最先取得了专利 1 907 年德国开始研究混凝土泵 1913 年美国也有人取得了专利并制造出第一台混凝土泵但未能得到应用。 19 27 年德国的弗瑞茨·海尔 Fritz Hell 设计制造了第一台混凝土泵并第一次获得应用。193 0 年德国制造了立式单缸球阀活塞混凝土泵 这种泵是靠曲柄和摇杆机构进行传动、又是立式单缸整机结构不佳因而工作性能较差。 1 932 年荷兰人库依曼 J· C· Kooyma n在立式缸基础上进行了较大改进将立缸改为卧缸制造了库依曼型混凝土泵这种混凝土泵有一个卧式缸及两个由连杆操纵联动的旋转阀极大地提高了混凝土泵工作的可靠性为现代的混凝土泵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由于库依曼泵的设计结构合理工作可靠因而当时众多的公司都曾获得许可证生产。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于战争造成的巨大破坏战后重建的建筑工程规模很大机械式混凝土泵的销路较好应用日益增多。 50 年代中期 原西德 Torkr er 公司首先发展用水作工作介质的液压泵。195 9 年原西德的施维英 Schwin g 公司生产出真正的全液压的混凝土泵 .奠定了现代混凝土泵的技术基础。德国的混凝土泵的设计制造技术是世界上最优秀的 .在泵送机械的发展方面始终走在前列 .它代表了当今世界混凝土泵发展的最高水平 .世界上最大的两个混凝土泵生产公司施维英 . S chwing 公司和普茨迈斯特 P utzmei ster公司占据了市场的主导地位。产品种类、规格都很齐全各自拥有独特的核心技术。如普茨迈斯特公司主要采用闭式液压系统、 S 管分配阀等而施维英公司则是采用开式液压系统、采用独一无二的裙阀。混凝土泵在西德的应用也相当普遍。日本则是从 1 950 年开始由石川岛播磨从西德引进的机械式输送泵到上世纪 70 年代才迅速发展的主要厂商有石川岛播磨重工、三菱重工、极东开发、新协、新泻和新明和等。但进入 20 世纪末由于亚洲经济危机和日本经济的不景气使得混凝土泵送机械的发展也缓慢下来。美国的混凝土泵也走在世界的前列 自 1923 年美国雷克斯 RE X研制出了第一台机械式混凝土泵至今已有 80 多年的历史。在 20 世纪 50 年代 液压式混凝土泵已有生产 60 年代中期出现了拖动式混凝土泵随着分配阀等关键问题的解决进一步推进了混凝土泵的发展。我国在 20 世纪 50 年代就曾从国外引进 生产过机械式混凝土泵当时的技术水平很低 生产批量也很少。 60 年代初上海重型机器厂又参照原苏联 C -28 4 型生产了排量为 40m3 /h 的固定式泵生产中虽有应用但未能推广。 7 0 年代初原一机部建筑机械研究所与沈阳振捣器厂合作进行混凝土泵的研制开发了 HB -8 型混凝土泵。原国家建委建筑机械研究所又与湖南常德机械厂合作开发了 H B -15型混凝土泵。电力部水电七局的水工机械厂参照日本 7 00S -1 型混凝土泵研制成 HB- 30 型混凝土泵。此外 北京市建筑工程研究所与北京建筑机械修造厂、北京市橡胶二厂和六厂协作于 1978 年试制成功 HB J-30 型挤压式泵。可见我国从 70 年代开始对各种型式的混凝土泵都进行了大力探索但只有沈阳的 HB-8 和夹江水工机械厂的 HB -30 形成了批量生产。在 1980 年初国产混凝土泵的总保有量尚不足 200 台混凝土泵车更是没有。在此期间我国的一些大型混凝土浇筑工程在很大程度上基本依靠进口设备。如上海宝钢浇灌电站沉井和热风炉基础等。80 年代中期 . 我国混凝土泵送机械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 国家建设部为推动国内商品混凝土的发展 .选择沈阳工程机械厂、湖北省建筑厂率先引进国际著名混凝土泵生产公司的先进技术 .我国才开始进入泵送混凝土时代。 1 993 年后建设部长沙所向外转让 HBT 40/40A 技术资料使国内混凝土泵生产厂家激增使混凝土泵进入广泛生产时期。自 199 3、 1 994 年基建高峰期之后国内有几十家企业开始生产混凝土泵但只有十几个厂家的年产量能超过 3 0 台。竞争激烈的市场迫使主要生产厂家千方百计地采用国际上先进的混凝土泵技术以便在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对于使用者来说混凝土泵本身的技术含量不易掌握而更注意混凝土泵的可靠性以及对混凝土的适应性。因此混凝土适应性和泵送可靠性才是国产混凝土泵技术上最优先考虑的问题。特别是近十年来 更是得到了飞速发展 且已形成了较大的规模据统计我国的拖式混凝土泵生产厂家已达到一百多家几乎遍及全国各地极大限度地满足了市场需求几乎替代了进口产品。但是各厂家产品的技术水平、制作工艺、生产能力等参差不齐差距较大大致可以分成三个层次形成了以三一、中联为代表的第一梯队为当今国内最高水平其次是鸿得利、佳尔华、德邦重工、楚天等为代表第二梯队发展后劲很足第三梯队则是其它技术水平、生产能力都相对较小的厂家。在稳定性和某些工艺参数上虽然与世界发达国家的产品还存在一些差距但差距并不明显相反我们在价格、售后服务等方面具有比较优势且更加符合我国的实际施工情况。同时 随着中国加入 W TO 市场竞争加剧 各厂家充分挖掘自己的潜力发挥自身的优势产品性能、质量不断提高液压系统向集成方向发展 普遍采用开式系统及恒功率控制 特别是大流量的泵开式系统具有油温低、可靠性高、维修方便等诸多优势。有的产品接近或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并参与国际竞争。如三一重工、中联重科的混凝土泵无论在泵送压力、泵送排量还是在稳定性、可靠性等方面都可与国外著名品牌产品相篦美。与此同时液压系统的压力也在不断提高基本都在 32M Pa 以上。因此输送距离也在不断增加最大水平输送距离已超过 200 0m最大垂直泵送高度也可达 5 00m 以上。 20 02 年 9 月三一重工的 90CH- 2 122D 混凝土泵在香港创造了单机垂直泵送 C60 高强混凝土 40 6 米高的当今世界纪录。并进一步重视混凝土可泵性的研究主要是对于高强度、大骨料、三级配混凝土的研究 现已能泵送混凝土的最低坍落度只有 20m m 最大骨料粒径可达 80 120m m。如三一重工的 HBT 120A - 141 0D 三级配混凝土泵已成功地应用于三峡工程的施工三级配混凝土泵从经济、温度控制等与常规二级配泵有明显的技术优势。 20 04 年 9 月 12 月HBT 12 0A 三级配混凝土泵在贵州省鱼塘电站成功泵送 5 万 m3 混凝土在工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自 20 世纪 70 年代至今 各国的混凝土泵均有很大的发展 设计制造和泵送使用技术都逐步得到完善。尤其是近几年在混凝土泵的机动性、稳定性、使用性能、技术性能等方面都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并被广泛使用。2 拖式混凝土泵存在的问题国内工程机械有很多产品的结构功能与国际著名品牌产品的结构形似而神非有些只是依葫芦画瓢照搬照抄或只做些表面文章。简单的仿制导致设计结构及技术参数匹配不合理许多细节没有得到很好处理。作业时间一长一些隐含的深层次问题如系统匹配、热平衡、油温及可靠性等方面问题就逐渐暴露出来了存在漏油、渗油等现象 外购、外协件的质量也难以保证。国内拖式混凝土泵专业化生产水平低的小作坊式企业较多大部分企业以自主生产为主专业化生产水平很低工艺落后劳动生产率低。一些小公司、小作坊式企业纷纷起来生产混凝土机械如在长沙等地一个地区就有数十家企业这些小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低生产产量低、产品质量差、价格低廉严重冲击和影响着正常的市场销售。国外的混凝土输送机械都编制了详细的使用维修说明书规定了严格的操作规程要求设备使用人员对混凝土泵送机械的原理、结构、操作及日常维护等进行深入了解使设备在施工过程中使用起来得心应手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进口混凝土机械价格昂贵备品、备件供货周期长价格不菲因而使用单位一般也会严格按使用操作规程进行操作 并特别注意维修和保养 使用起来故障少 使用寿命长生产效率高而国产混凝土输送机械价格相对来说就便宜得多备品、配件供货也容易得到保证相比之下使用单位对国产的混凝土输送机械使用要求有所松懈 . 操作使用者常不能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操作 .不注重产品的液压系统清洁度 . 不注意产品的维修与保养工作。3 拖式混凝土泵发展战略探讨3 .1 拖式混凝土泵的输送能力向两极发展 主要向高压、大排量发展压力更高输送量更大将成为今后国产拖式混凝土泵的发展趋势。例如施维英的主导产品 BP400 0、普茨迈斯特公司的 B SA2110 这两种混凝土泵的最大输送量超过 10 0m3 /h最大输送压力为 1 6MPa。可以适应绝大多数的施工工程使用。施维英产品最大输送量可达160 m3 /h普茨迈斯特公司的最大输送量可达 150 m 3 /h。如果订货有特殊要求 还可以更高。国产拖式混凝土泵的设计初期混凝土输送缸径为 180 mm 左右输出排量多集中在 503 /h 以下。目前拖式混凝土泵市场最常见的输送缸径为 2 00mm 行程在 16 00 1800 mm 输出排量在 6080 m 3 /h左右。随着国内工程进度的加快泵送排量也有增大的要求过去输送量在 6 0 8 0m3 /h 的占 6 0%左右 而现在输送缸的缸径也越做越大国内使用最大的缸径已达 230m m混凝土输出排量也更大输送量要求 8 0 1 20m3 /h 的工程越来越多。但是混凝土输送泵的大型化发展是有限度的。这主要受电动机功率、主油泵排量制约受结构和外型尺寸限制同时超大排量的混凝土输送泵还受混凝土供应的影响不论是搅拌速度还是运输速度都不能满足排量要求而使混凝土输送泵工作能力不能完全发挥 造成浪费。此外 泵送压力也越来越高。197 1 年以前 混凝土出口压力大多不超过 2.94M Pa 现在已提高到10 16M Pa 而且还有继续提高的趋势。例如日本极东开发从 1 980 年开始研制小型混凝土输送泵混凝土输送量为 1 0 5 5m 3 /h。最小输送量为 10m 3 / h 最大输送压力为 10 MPa 机重为 18 00Kg 累计销售 200 0 多台。国内生产小型混凝土泵的厂家不多随着新农村建设的大力发展地、县级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和商品混凝土的迅速普及小型混凝土机械的需求将日益增加 我们应加强这一方面的工作。3 .2 研制拖式混凝土泵高效可靠的液压系统液压技术是混凝土泵技术性、可靠性最关键的部分。普茨迈斯特公司作为闭式系统的代表坚持采用闭式系统不断地发展和完善控制功能使混凝土泵工作更加精细可靠坚持采用电开关换向独立的摆动油缸控制系统 .把技术特点放在主油泵排量控制上。而施维英公司作为开式系统的带头人 .也坚持自己的特色 .为解决大流量下的系统发热损失 .减小冲击 .自行设计了大通径换向阀 .坚持采用液压行程换向 .技术特点放在换向协调匹配上。国内拖式混凝土泵的液压系统也是开式系统与闭式系统并存的 .在国际上开式系统厂家占绝大多数 .产量占 7 0% 而国内的混凝土泵是从采用闭式系统起家的所以国内产量比大约是 1 1 。开式回路和闭式回路各有优缺点 闭式回路换向冲击小、发热量小结构简单而开式回路最突出的特点就是能够根据负载很方便地控制泵的排量特别是在短距离泵送时泵送量大 能够充分利用原动力的功率。国内闭式产品厂家均采用分离油路 即一个主油泵为泵送油缸供油一个恒压油泵加蓄能器为摆动油缸供油前一个回路是闭式后一个是回路是开式回路所以有些用户称之为“ 半开半闭”系统。主泵送回路上体现了闭式系统特点。在闭式系统中作为一个封闭的管路工作液压其中高速高压流动系统很容易发热必须由一个补油泵吸入油箱中的冷油补充入系统由低压限压阀释放系统中的热油。同时补油泵提供的油流通常作为伺服油用来控制油泵排量。这样补油泵的限定压力与低压阀的开启压力 也就是油泵回油口压力之间存在着复杂而微妙的关系。闭式系统中的四大难题液压冲击、最高泵送速度降低、油温过热、回油吸空通常都是因为两个压力协调不当引起的。国内外绝大多数生产拖式混凝土泵的厂家都选用了开式系统 其原因开式系统比闭式系统要简单得多。但开式系统中有一个很大的油箱油泵从中吸油输送到换向阀。分配到两个油缸交替动作油缸回油通过换向阀返回油箱。这样闭式系统四大难题中除了压力冲击之外其它三个问题迎刃而解。开式系统的主油泵很便宜但系统组成复杂、元件较多整个系统的的成本比闭式系统要贵一些。但必须注意主油泵吸油口处绝对不允许安装精细尺寸的滤油器。而大网眼的滤网不解决实际问题所以开式油泵都不装吸油滤油器。由于斜盘柱塞泵的自吸性很差所以开式系统的原动机转速不允许太高通常不超过 1800r /min这就限制了油量流量也就限制了混凝土泵排量。为了达到额定排量可以选用大规格的主油泵 .也可以选用带补油泵的开式油泵 . 这两种方法都会增加成本。开式回路仍然存在压力冲击的问题 . 而且比闭式系统更严重 . 闭式系统采用泵换向 . 斜盘通过“ 零位 ” . 可以有效解决冲击。而开式系统采用阀换向。大流量液动阀在高速切换时所产生的压力冲击非常剧烈而复杂。如何改善阀的换向性能是使用开式系统厂家的主要研制工作。通常换向阀的阀体不便改动 .而是在阀芯上下功夫 .例如在轴肩上例角、开坡口、开卸荷槽、月牙槽等等调节阀开度变化曲线 .以改善性能。开式系统的另一个难点在于主油泵排量控制 .这是一个既简单又复杂的问题。复杂的程度取决于对产品性能的要求程度。如果产品的排量小 .混凝土出口压力低 .可以不作任何外部控制 .只由工作压力直接调整排量。一个性能完善、功能优越的开式控制系统比同样性能的闭式控制系统要复杂的多。设计时不易掌握 .制造时不易调整 .故障时不易维修 .成本很高 .所以绝大多数的厂家都采用简化的方案。3 .3 优先研制操作方便、性能可靠和价格低廉的拖式混凝土泵混凝土泵车作为一种集机电液讯为一体的技术密集型产品对操作和维修的技术要求高。在我国由于此类设备造价昂贵操作和维修要求高 一般除一些实力雄厚的施工单位和国家重点工程均选用外大多数中、小施工单位都会对它望而却步。因此我国现代全液压混凝土机械的发展 只有从简易的拖式混凝土泵起步 降低制造成本充分发挥混凝土泵的输送效率高、价格低廉、操作简单、维修方便的优势逐步向高端产品发展才能占有国内市场最终达到全部替代进口的目的。我国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实力还较薄弱因此研制方向应符合我国国情其操作功能和配套设备应优先考虑其实用性。就我国目前绝大部分操作工人的技术水平和经济实力而言应根据市场需要选准方向优先研制操作简单方便和价格低廉的拖式混凝土泵。如拖式混凝土泵的发展重点应该放在相当于 HBT 60 -13 -90S 拖式混凝土泵上。这种机型的主要特点是内装有电动机机重 6t 左右混凝土输送量在 60 7 0m3 /h基本上满足各种混凝土施工的要求。研制过程中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配备高可靠性的电动机 根据用户要求可选配相应功率的柴油机为动力为液压系统提供可靠的动力保证。 2强化它的主要功能 混凝土泵送配备可靠、高效的泵送系统并可灵活、方便地调节输送能力 提高输送缸、眼睛板、切割环、 S管阀的使用寿命从而提高混凝土的输送效率降低设备使用的综合成本。 3完善并合理匹配先进的液压系统以保证混凝土输送作业可靠高效地运行 充分发挥能耗低 输送快、使用效率高的优点。 4降低成本尽可能选用国产液压、电器元件对某些系统进行简化或应用户的要求选配如遥控操作系统、水洗系统、牵引桥系统等。如我公司在 2006 年就成功开发了全国产液压件的HBT 60A -13 - 90S 拖式混凝土泵 该泵采用贵州力源生产的 A8V 107 主泵、北京华德生产的电液比例换向阀以及国产电器元件使整机销售价格低于 2 0 万元。3 .4 优选配套零部件 提高国产拖式混凝土泵的设计、制造水平配套零部件质量的优劣严重影响着拖式混凝土泵的制造水平的高低如电动机、发动机、电器元件、液压元件、密封件和紧固件等因拖式混凝土泵不同于一般工程机械其工况使用条件极为恶劣负荷变化大并伴随较强的冲击和振动故为其配套的零部件必须满足这种工况要求。以前我国相当一部分配套件不能满足这种要求但现在随着我国加入 WT O 和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 无论国产或国外元器件从质量到价格都有了长足的进步大大拓宽了国内厂家选择的余地一些关键部件特别是液压元件的选型可以采用进口产品从而提高国产拖式混凝土泵的产品质量和可靠性 降低设备故障率。为了提高液压系统的可靠性越来越多的厂家选用全套进口液压元件。作为卖方有些国外液压公司为了扩大市场份额常常把自己在混凝土泵领域内为先进产品多年配套的经验和技术传授给中国企业中国企业只需用零件价格就可以得到产品和最先进的混凝土泵技术这无凝是非常合算的事情。用户作为最终受益者得到技术先进、性能可靠的产品这对中国建筑工业是很大的支持与帮助。正是因为这个原因 技术支持较好的德国液压件公司占据了中国市场主导地位美国人次之 而日本公司则失去了中国混凝土泵的配套市场。在耐磨材料方面生产厂特别是老生产厂经过多年探索已经成功地制造出泵 1 .23 万 m2 的耐磨板和耐磨环 (具体寿命取决于混凝土类型和泵送高度 ) .这个寿命和进口件相差无几 ,高级合金铸铁焊条的广泛应用使国内的生产厂已经跨过了耐磨材料这一关。相对其它大型建筑材料拖泵的电器控制系统非常简单易于理解和掌握。通过使用进口和替代进口电器元件 电气系统的可靠性已不存问题拖泵使用时可能由于机器的剧烈振动而造成电气元件的损坏很多厂家采取了优选配套件的措施例如用发光二极管代替灯泡电气元件使用插装件等。电气系统的发展方向是集中化、自控化。集中化是指关键电器元件被子特殊制造的集成组件取代可以完成精确控制功能减小体积和耗电量 发热简化系统。自控化指装入微处理器使机器自动检测、识别故障自动排除现在有的国内厂已初步完成这一方案。如果在未来的发展中引入高性能主机板装入工作程序和故障程序采用多余度系统使机器在正常状态下自动工作在故障时自动判断排除成为“ 无人看守”机器我国在拖泵电气领域将走在世界前列。从国外拖式混凝土泵的结构看铸件极少焊接件所占比例很大因此加工周期短制造成本低从加工装备水平看国外产品的关键工序特别是精加工大多由数控设备加工完成在切割、焊接、热处理等方面自动化程度较高。为使国产拖式混凝土泵质量的技术水平得到保证 上述两个方面必须进一步加强。3 .5 研制专用拖式混凝土泵 小批量、多品种适应用户要求“ 十一五” 期间 是我国铁路大规模建设最关键的时期 我国将完成 9800 公里时速达 20 0-300 公里的客运专线建设任务建设总投资 12 500 亿元。高速客运专线 8 0%以上采用高架无渣路基轨道。大型混凝土箱梁的预制是客运专线最重要的工程也是一项全新的技术课题 要求其使用寿命达 1 00 年。因此 混凝土箱梁的预制必须采用配比非常严格的高性能、耐久性混凝土。高性能混凝土其强度高粘度大、流动性差、吸料困难、阻力大等特点给泵送带来了非常大的困难 普通的混凝土输送泵很难满足泵送要求。近年来 中联、佳尔华等厂家开发了为了适应高性能混凝土的泵送要求 在高性能混凝土吸入性能和泵送效率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研制开发出用于高速铁路制梁专用拖式混凝土泵。该泵具有双动力、双系统、高压力、大排量、不堵管、保证工况等特点。能保证在远距离、高压力状态下实现大排量泵送制梁专用的强度高、粘性大 C50以上标号混凝土正是制梁专用混凝土泵与普通混凝土泵的不同之处。制梁专用混凝土泵由于采用加大油缸设计改进液压阀组加强型搅拌系统独特的料斗设计具有良好的吸料性。一级小变径、大口径输送管 良好的泵送密封性等是解决高强度混凝土泵送难题的关键。相对于普通大功率混凝土泵来说 其泵送效果 输送排量大大提高有效地降低了铁路施工单位的设备整体采购成本、设备维护成本和能源成本。即使是年产近千台的大公司也不是只限于几种产品。而是根据用户要求在压力、排量、动力种类、附属功能等各项参数上进行“ 灵活生产”甚至可以保证任意两台产品都不完全相同。这种柔性生产需要生产者拥有更多的技术储备 更高效的生产组织管理。3 .6 对混凝土泵送的施工技术进行有效的研究用户总是要求对于各种级配的混凝土泵都应该有很好的适应性。在泵送实践中最难泵送的并不是低坍落度的半干硬性混凝土也不是含水量有大量骨料混凝土而是那些水泥、沙子含量太低、坍落度太大、极易离析的混凝土。许多施工者为了降低成本总是想方设法地减小水泥用量。正是因为中国建筑工地混凝土的多样性、复杂性、用户对分配阀提出了苛刻的要求既要适应低质量混凝土以降低成本又要保证管路密封满足高压远距离输送需要。实际上这种完全满足用户要求的分配阀还有待于研究。历史上出现过的分配阀主要有球阀、旋转板阀、闸板阀和管式阀等。其中的球阀、旋转板阀由于自身受力性能不佳寿命短、磨损后密封性差 在 7 0、 80 年代在沈阳厂、夹江厂用过之后 已退出市场竞争 闸板阀和管式阀占有全部市场。在斜置式闸板阀料斗和 S 阀料斗中混凝土流动的路线是不一样的斜置式板阀的料斗几乎完全位于混凝土缸上部料斗中的混凝土进入缸中的路线基本上是垂直下降的 而 S 阀料斗中混凝土进入混凝土缸的路线几乎是水平的进料过程中混凝土首先下降在下降到缸口后再水平进入混凝土缸。对于搅拌良好的混凝土这两种料斗的吸料性能相差不大。但如果混凝土离析骨料会堆集在料斗的底部在板闸中 闸板向上提 在重力作用下 骨料会直接进入混凝土缸。但在 S 阀料斗中 骨料会堆集在缸口互相挤压 只靠混凝土缸活塞后拉所形成的真空很难将其吸入缸内 并且 S 阀的大部分阀体都埋在骨料中 阻力极大 很难摆动。 S 阀在离析的混凝土中停留时间稍长 那么只能打开料斗放料口放出堆积的骨料。闸板阀是通过两块闸板在油缸带动下在闸室中作直线运动交替遮盖和放开缸口。可分为立式、水平、斜置三种斜置式最广泛。这种阀板前缘很薄插入混凝土阻力小运动部件质量轻惯性小所以驱动油缸负荷轻可以使用低压系统和小直径油缸有利于降低成本。闸板阀最大的缺点就是闸板磨损后 与闸室外的间隙无法补偿而失去密封性能 不能高压输送 而且闸室更换比较困难。管阀有许多种类 ,但最广泛应用于拖式混凝土泵上的是裙阀和S 阀。裙阀的特点是 进口细 出口大 象裙子 阀体短 内径大不节流压力损失小。通过精确计算可以使裙体力矩平衡消除斜斗“ 抬头”现象。回转达阻力小磨损后可补偿。其缺点是两端滑动而且都需要密封成本高结构紧凑拆装困难。裙阀是施维英公司专利国际上独此一家是除了标牌之外施维英泵最明显的标志。国内只有一家厂生产类似的产品预计在近几年里不会有大量裙阀出现。当今国际国内应用最广泛的就是 S 型管阀 简称 S 阀。 S 阀应该包括四部分眼睛板 以下简称板、自动耐磨环或浮动耐磨环或切割环 以下简称环 、浮动环密封以及 S 阀管。 S 阀之所以被广泛应用 在于 S 阀最大的优点 环的浮动与自紧。浮动指环在 S 阀上没有轴向固定可以自由串动自紧指高压混凝土会作用在一个设计好的环面上将环与板贴紧。使用普茨迈斯特公司技术的厂家还将换向油缸倾斜一个角度放置 油缸伸出时的一个分力将把 S 阀向后推 S 阀带着环更紧地压向板。浮动与自紧的结果就是板、环磨损后环在混凝土压力下自动补偿间隙保证与板的紧密贴合保证密封性能 而且混凝聚土压力越高 密封越好。为了提高混凝土的吸料性利用导流部件 用弧形板代替导流管将垂直下降的混凝土变向直接送到缸口不依赖真空吸入。一是改变混凝土流动方向将料斗的混凝土直接送到缸口提高吸入性能二是加强搅拌功能 和 S 阀一起将开始离析的混凝土强行搅拌 对料斗与分配阀形状应用计算机优化设计。改善混凝土泵对混凝土的适应性在 S 阀系统中可以设计出相应的 S 阀和料斗结构 即短 S 阀系统。缩短料斗前后壁的距离 相应地缩短 S 阀的轴向长度和回转半径尽可能使料斗底部的混凝土存量减少在吸入过程中使混凝土形成由上至下的垂直下降运动这样就类似于斜置式板阀而改善了吸料性能同时小尺寸 S 阀的回转阻力减小可以改善受力状态提高可靠性。3 .7 开展产品零部件的 “ 三化 ”工作 解决国产拖式混凝土泵品种单一问题中国工程机械行业协会混凝土机械分会要求各研制单位开展料斗、S 阀、混凝土输送缸、液压油缸及液压系统等主要零部件的 “ 三化 ”工作要求新产品的研发必须走模块化研发制造的道路提高产品的通用性、互换性各种组件部件实现系列化以满足用户的各种需求扩大市场占有率。从而有效地缩短产品开发周期降低产品研发费用确保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解决系列产品多功能、多用途的难题。因此各研制单位应从长计议携手合作组织强有力的技术力量去开展这方面的工作 并积极采用国际标准。也许有一天 用户在外观大同小异的几台混凝土泵前 打开机罩一看里面元件的类型、布置、联接部件模式几乎一模一样这是很有可能的事情。因为所有的生产厂家集中向一家液压公司定货采用了同样的液压系统肯定要产生相同的面孔。但是相同的液压系统由不同的厂家生产装配应用效果并不一样这是因为各厂家在多年的实际生产使用中积累了经验教训必然要作相应改动和调整这些细节的变化很小 却很有效。使用相同技术的厂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只有在细微之处下功夫 才能有自己的生存之地。我国是一个快速发展的国家混凝土的工程量十分浩大。根据工程机械“ 十一五”发展规划预测预计 2008 年拖式混凝土泵将达到 10 000 台的市场规模。综合国内市场需求、技术发展水平及国外产品状况笔者认为我国拖式混凝土泵应继续大力发展。随着我国经济的逐步繁荣基础设施建设速度加快拖式混凝土泵市场前景广阔。在发展拖式混凝土泵的产品中我国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具备了一定的基础。在不久的将来我国将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拖式混凝土泵的系列产品在国际市场和国内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 .为我国的经济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this end, Hong Haiquan Nanxun home decided to temporary shelters, but just the Nanxun, Japanese xuanfu class traitors of Nanxun from Divisional Investigation Team, sent to flood home visits. Forced Hong Haiquan to zhenze, temporary residence his father's tea shop. In April, agreed by the Zhuang Shaozhen, Hong Haiquan defected to anti-Japanese base area of southern Jiangsu Province. In October 1940, the KMT brewing for the second wave of anti-communist, Wujiang County political team was withdrawn, replaced by youth team. Zhuang Shaozhen published before the new identity was removed from post of Captain of the County's political team. Communists jindapeng managed to serve as captain of the youth team, County political group of the original officers transferred to the youth team, saved the revolutionary forces. In March or April 1941, jiuguojun entered the Tomb, hunt for Communists. Zhuang Shaozhen into rural activities were arrested. Thanks to Zhuang Shaozhen terrain at night while the enemy unprepared after the wit to get away, to the liberated areas of northern Jiangsu. 2, and CPC Central Committee special section system April 1938, CPC Central Committee special section in Shanghai of intelligence head Xu Qiang, and plateau delegate in second times domestic revolutionary war period joined CPC, and had participate in had Northeast anti-Japanese volunteer, has in Beijing, and Shanghai, to engaged in party of intelligence work of Shandong province Yixian people Li Yu autumn (and name Chen xiant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