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管理体系课件.ppt
主讲:谢华,GB/T24001-2016版标准 讲解,内 容 1、部分术语定义 环境、环境因素、环境影响、环境状况 合规义务、生命周期、环境绩效 2、标准条款讲解,1、环境 组织运行活动的外部存在,包括空气、水、土地、自然资源、植物、动物、人,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注 1:外部存在可从组织内延伸到当地、区域以及全球系统;注 2:外部存在可用为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气候或其他特征来描述。【理解】1、外部存在。大气、河流、土地、人及动植物等。如组织生产活动产生的粉尘和有害气体,飘到大气中,对周边百姓、牲畜的影响。环境问题不能孤立的认为是一个组织的问题,诸如大气污染(雾霾),海洋污染,臭氧层破坏等 2、与工作环境有区别。QMS标准条工作环境,包括人为因素(减压、预防过度疲劳等)和物理因素(场所内的温/湿度、热量、照明、卫生、噪声、通风效果等),一、术语定义,2、环境因素 一个组织的活动、产品和服务中与环境或能与环境发生相互作用的因素。注 1:一项环境因素可能产生一种或多种环境影响。重要环境因素是指具有或能够产生一种或多种重大环境影响的环境因素。注 2:重要环境因素是由组织运用一个或多个准则确定的。【理解】1、全部或部分的环境因素给环境造成不利或有利的变化,为环境影响。环境因素与环境影响是因果关系。2、确定环境因素要考虑生命周期观点。典型的生命周期阶段包括原材料获取、设计、生产、运输、交付、使用、寿命结束后处理和最终处置。3、确定环境因素要考虑现在时、过去时;考虑计划的、新开发的或更改的;要考虑正常状态下(雨季/旱季、夏/冬季)、紧急情况(开/停车、突发停电/水/汽);要考虑可直接控制的,还要考虑可施加影响的(如外包过程),一、术语定义,3、环境影响 全部或部分地由组织的环境因素给环境造成不利或有利的变化。【理解】1、环境因素与环境影响是因果关系。2、给环境造成变化的结果。如:废水未经处理直接外排,给厂外河水、土壤带来污染;胶料配方调整,增加部分再生胶粉,减少天然胶使用量,节约资源;易挥发溶剂的存储区安设的自动降温装置损害,可导致暑天高温溶剂储罐爆炸引发火灾,影响周边百姓正常生活。,一、术语定义,4、环境状况 在某个特定时间点确定的环境的状态或特征。【理解】状况,就是情形,呈现出的样子。我国的环境状况。环保部17年6月5日发布的2016中国环境状况公报显示,2016年,全国33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中,有84个城市环境空气质量达标,占全部城市数的24.9%;254个城市环境空气质量超标,占75.1%。全国地表水1940个评价、考核、排名断面中,类、类、类、类、类和劣类水质断面分别占2.4%、37.5%、27.9%、16.8%、6.9%和8.6%。,一、术语定义,5、环境绩效 与环境因素的管理有关的绩效。注1:对于一个环境管理体系,可依据组织的环境方针、环境目标或其他准则、运用参数来测量结果。【理解】绩效,即可度量的结果。绩效可是定性的,也可是定量的。绩效可能与活动、过程、产品和服务、体系或组织的管理有关。环境管理体系的预期结果:提升环境绩效,履行合规义务,实现环境目标。,一、术语定义,6、合规义务 组织必须遵守的法律法规要求,以及组织必须遵守或选择遵守的其他要求。注1:合规义务是与环境管理体系相关的。注2:合规义务可能来自于强制性要求,例如,适用的法律法规,或来自于自愿性承诺,例如组织的和行业的标准、合同规定、操作规程、与社团或非政府组织间的协议。【理解】1、与组织环境因素相关的强制性法律法规要求,包括:国家/省市/区县政府机关的要求,许可/执照或其他形式授权中的规定要求,监管机构发布的法令、条例或指南,法院或行政的裁决。2、与组织环境管理体系有关的其他要求,可包括:与社团或非政府组织达成的协议、与公共机构或客户达成的协议、组织的要求、行业标准/相关组织标准、与组织签订的合同所约定的义务等。,一、术语定义,7、生命周期 产品(或服务)系统中前后衔接的一系列阶段,从自然界或从自然资源中获取原材料,直至最终处置。注1:生命周期阶段包括原材料获取、设计、生产、运输和(或)交付、使用、寿命结束后处理和最终处置。【理解】1、生命周期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是指-生命科学术语,即生物体从出生、成长、成熟、衰退到死亡的全部过程。广义是本义的延伸和发展,泛指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各种客观事物的阶段性变化及其规律。2、产品生命周期评价是评价一个产品系统生命周期整个阶段,从原材料的提取和加工,到产品生产、包装、市场营销、使用、再使用和产品维护,直至再循环和最终废物处置的环境影响的工具。3、16版标准要求,在确定环境因素时,要考虑生命周期观点,但并不是要生命周期评价。,一、术语定义,4 组织所处的环境4.1 理解组织及其所处的环境 组织应确定与其宗旨有关并影响其实现环境管理体系预期结果的能力的外部和内部问题。这些问题应包括受组织影响或能够影响组织的环境状况。理解1)环境状况:气候,空气质量,水质量,土地使用,现有的污染,自然资源可利用性和生物多样性等;2)组织的外部环境:包括文化,社会,政治,法律法规,财务,技术,经济,自然和竞争环境,无论是国际,国内,区域和当地3)组织的内部特性,例如它的活动,产品和服务,战略方向,文化和能力(例如人,知识,过程)4)行业环境分析:行业的经济特性、行业中发挥作用的的竞争力有哪些、竞争地位最强和最弱的公司有哪些、行业吸引力是什么等。,二、标准条款的讲解,4.2 理解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组织应确定:与EMS有关的相关方;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即要求);这些需求与期望中哪些成为其合规义务。提醒:“期望”往往会超出法规要求。,【相关方】能够通过某项决定或活动影响、被影响或认为自己受到影响的个人或组织。注1:“认为自己受到影响”意味着组织已经被告知这种感知;例如:顾客、社区、供应商、监管部门、非政府组织、投资方、雇员。,【合规义务】组织必须遵守的法律法规要求,以及组织必须遵守或选择遵守的其他要求。,二、标准条款的讲解,4.3 确定环境管理体系的范围 组织应确定EMS的边界和适用性,以确定其范围。确定范围时组织应考虑:4.1所提及的内部和外部问题;4.2所提及的合规义务;其组织单元、职能和物理边界;其活动、产品和服务;其实施控制与施加影响的权限和能力。范围一经界定,该范围内组织的所有的活动、产品和服务均需纳入环境管理体系。范围应作为文件化信息予以保持,并可为相关方所获取。【理解】1)EMS范围指应用环境管理体系的、物理的和组织边界。2)确定范围,结合生命周期观点考虑各项活动能实施控制或施加影响的程度;3)不应用来排除具有或可能具有重要环境因素的活动或设施,或规避其合规义务;4)组织对范围的声明可为相关方获取。,二、标准条款的讲解,4.4 环境管理体系 为实现组织的预期结果,包括提升其环境绩效,组织应根据本标准的要求建立、实施、保持和持续改进环境管理体系,包括所需要的过程及其相互作用。组织建立和保持环境管理体系时,应考虑到4.1和4.2中所获得的知识。【理解】1)与老标准4.1 相比,强调过程及其相互作用,强调建立和实施环境管理体系的目的是增强环境绩效,并要求考虑相关知识。2)要将环境管理体系融入到各项业务中。如,产品设计开发、采购、人力资源、营销和市场等。3)整合性体系,还需识别与其他体系的兼容性与特殊性。可采用组织其他部分建立的方针、过程和文件化信息来满足本标准要求。如内审、管评、文件控制、能力与意识的管理等。,【环境管理体系】组织管理体系的一部分,用来管理其环境因素、履行合规性义务、应对风险和机遇。,【管理体系】一个组织建立方针、目标和过程并实现这些目标的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一组要素。,二、标准条款的讲解,14,15,环境管理体系的运行模式(PDCA循环),PLAN,DO,CHECK,ACT,持续改进,理解所处环境理解相关需求与期望确定范围确定体系确定领导与职责权限确定环境方针识别风险及机遇识别环境因素及合规义务确定目标及实现的措施,资源、能力、意识信息交流文件控制运行控制应急准备和响应,监视、测量、分析与评价合规性评价内部审核管评,不符合和纠正措施持续改进,5 领导作用,5.1 领导作用与承诺 5.2 环境方针 5.3 组织的角色、职责和权限,【最高管理者】在最高层指挥和控制组织的一个人或一组人。注1:最高管理者有权在组织内部授权并提供资源;注2:若管理体系的范围只覆盖组织的一部分,则最高管理者是指那些指挥并控制组织该部份的人员。,5 领导作用5.1 领导作用与承诺 最高管理者应通过下述方面证实其在环境管理体系方面的领导作用和承诺:对环境管理体系的有效性负责;确保建立环境方针和环境目标,并确保其与组织的战略方向及所处的环境相一致;确保将EMS要求融入组织的业务过程;确保可获得EMS所需的资源;就有关环境管理重要性和符合环境管理体系要求的重要性进行沟通;确保环境管理体系实现其预期结果;指导并支持员工对环境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做出贡献;促进持续改进;支持其他相关管理人员在其职责范围内证实其领导作用。【理解】1、新增条款要求,与QMS理解;2、更加强烈的来自最高管理者对组织管理层和其它人员的影响,强调对环境管理体系的贡献。期待最高管理者创造文化和环境来鼓励领导作用。3、更加强调将环境管理体系融于组织的业务过程。,“业务”可泛指组织赖以生存的核心活动。,二、标准条款的讲解,5.2 环境方针 最高管理者应在界定的EMS范围内建立、实施、保持环境方针,环境方针应:a)适合于组织的宗旨和所处的环境,包括其活动/产品/服务的性质、规模和环境影响;b)为制定环境目标提供框架;c)包括保护环境的承诺,其中包含污染预防及其他与组织所处环境有关的特定承诺;d)包括履行其合规义务的承诺;e)包括持续改进EMS以提高环境绩效的承诺。方针应:-按文件化信息的形式予以保持;-在组织内得到沟通;-可为相关方获取。【理解】1、1个框架,3个承诺;2、宗旨:要体现战略性,大局观,持续发展。,注:其他具体环保承诺可包括: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标准规定了与实现承诺的一列活动与要求包括:-确定合规义务-确保按照合规义务实施运行-评价履行情况-纠正不符合,二、标准条款的讲解,5.3 组织的角色、职责和权限 最高管理者应确保在组织内部分配并沟通相关角色的职责和权限。最高管理者应对下列事项分配职责和权限:a)确保环境管理体系符合本标准的要求;b)向最高管理者报告EMS的绩效,包括环境绩效。【理解】1、让履职人员清晰理解配给起的职责与权限;2、不再强调“管理者代表”,管代可由几个人分担,或分配给高管中某位成员。,二、标准条款的讲解,【最高管理者】在最高层指挥和控制组织的一个人或一组人。注1:最高管理者有权在组织内部授权并提供资源;注2:若管理体系的范围只覆盖组织的一部分,则最高管理者是指那些指挥并控制组织该部份的人员。,6 策划,6.1 应对风险和机遇的措施6.1.1 总则6.1.2 环境因素6.1.3 合规义务6.1.4 措施的策划6.2 环境目标及其实现的策划6.2.1 环境目标6.2.2 实现环境目标的措施的策划,【风险】不确定的影响。注1:影响是指对预期的偏离正面或负面的。注2:不确定性是种状态,是指对某一事件、其后果或其发生的可能性等缺乏信息、理解或知识。注3:通常用潜在“事件”和“后果”,或两者的结合来描述风险的特性。注4:风险通常以事件后果(包含环境变化)与相关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组合来表示。,【风险与机遇】潜在的不利影响(威胁)和潜在的有利影响(机会)。,6 策划6.1 应对风险和机遇的措施6.1.1 总则 组织应建立、实施和保持满足的要求所需的过程。策划EMS 时,组织应考虑:a)4.1所提及的问题;b)4.2所提及的要求;c)其EMS范围。并且,确定与环境因素、合规义务中识别的其他问题和要求相关的需要应对风险和机遇,以:-确保环境管理体系能够实现预期结果;-预防和减少不期望的影响,包括外部环境状况对组织的潜在影响;-实现持续改进。组织应确定其环境管理体系范围内的潜在紧急情况,包括那些可能具环境影响的现在紧急情况。组织应保持以下内容的文化信息:-需要应对的风险和机遇-中所需的过程,其详尽程度应使人确信这些过程能按策划得到实现。,二、标准条款的讲解,6.1.2 环境因素 组织在所界定的EMS范围内,其活动、产品和服务中能够控制和能够施加影响的环境因素及其相关环境影响,此时应考虑生命周期观点;确定环境因素时,组织必须考虑:a)变更。包括已纳入计划的或新的开发,以及新的或修改的活动、产品和服务;b)异常情况和可合理预见的紧急情况。组织应运用所建立的准则,确定那些具有或可能具有重大影响的环境因素,即重要环境因素。适当时,组织应在其各层次和职能间沟通其重要环境因素。组织应保持以下内容的文件化信息:环境因素及其相关的环境影响;用于确定其重要环境因素的准则;重要环境因素。,注:重要环境因素可以导致对环境不利的影响(威胁)或有益的影响(机会)相关的风险和机遇。,二、标准条款的讲解,典型活动、产品、服务,设计、开发活动原辅材料采购活动原辅材料和产品贮运活动(含危化品、仓储)物资管理活动(含原材料、产成品、废弃物)生产活动设备/设施管理活动(生产设备、锅炉、空压机、变电、循环水、环保/消防设施)监视与检验活动(水/气/声/渣监视,检验试验)销售活动(含交付及交付后,如安装施工)后勤服务活动(食堂、浴池、资金保障)人员管理活动,购入产品中间产品最终产品提供的服务(产品交付)接受的服务(运输、外包、外委检修),确定环境因素需考虑的七种常规类型,向水体排放的污染物;向大气排放的污染物;固体废弃物污染;对土壤造成污染的物质;噪声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原辅材料和能源使用对环境的影响;其它方面(辐射、放射性、景观等)影响。,1、化工废水废液(1)工艺废水/液、冷却水、设备及场地冲洗水、废气洗涤水/液和实验室废水/液等。(2)化工废水废液按成份分为三大类:有机废水:来自有机原料、合成材料、农药、染料等排出的废水无机废水:来自无机盐、化肥、硫酸、硝酸及纯碱等排出的废水混合废水:来自氯碱、感光材料、涂料等(3)按污染物的成份分为含氰废水、含酸废水、含氨废水、含铬废水和含有机磷废水、含有机废溶剂等。,向水体排放,2、化工废气 1)化工废气来自化学反应不完全或副反应产生的废气,原料和产品加工和使用过程中产生的废气,搬运、破碎、筛分过程产生的粉尘,工艺路线和生产设备落后造成跑冒滴漏等。2)化工废气具有种类繁多、组成复杂、排放量大和污染面广的特点,对操作者的健康和周围环境造成严重危害。3)化工废气按污染物性质分为三大类:无机废气:主要来自化肥和无机盐行业有机废气:主要来自有机原料、合成材料、农药、染料、涂料等行业混合废气:主要来自氯碱、炼焦行业,向大气排放,3、化工固废 1)化工固废是指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半固体或浆状废弃物。2)化工固废包括不合格品(含中间产品)、副产品、失效催化剂、废添加剂、未反应工艺废物、除尘装置收集的粉尘、废水治理产生的污泥、设备泄漏的固废、报废的设备、化学品容器和包装物等。3)根据化工固废的性质,通常分为三大类:可回收利用的工业废物一般工业废物危险废物,固体废弃物污染,28,环 境-环境因素-环境影响,产品中环境因素,1、制造过程能资源消耗、污染排放 单位产品能源/原料/水消耗、不良品率、单位产品产生污染物数量2、使用中产生的能资源消耗、污染排放 产品运行效率、运行噪声、电磁辐射3、报废后的环境影响 易分解拆卸程度、可再循环或再利用成份百分比、降解、有害材料,29,环境因素的描述,物质+状态(名词+动词)识别方法:物料衡算、产品生命周期、工艺流程分析、专家咨询、现场观察(查看和面谈)、问卷调查等。,30,环境因素识别的方法,物料衡量法:输入输出法资源输入环境因素的输出产品生命周期法:(LCA)问卷调查法:生产过程中的环境因素的识别辅助设施管理中的环境因素管理工作中环境因素的识别过程分析法:生产过程中环境因素的识别物流过程中的环境因素的识别,查阅文件记录法:分析过去异常事件 分析与环境有关的监测数据 专家咨询法:专门性技术问题,环境因素识别的方法,过程分析法:(1)以产品生命周期为思路,按照产品输入到输出全过程以组织的运行和活动进行排序,通常包括原料采购、周转、仓储、生产加工、包装、成品检验、运输等主线,以及动力、行政、后勤等辅线;(2)对每一职责部门或运行活动单元按先后顺序划分各过程片段;(3)通过现场观察、工艺分析及统计等方法,识别确定每一过程片段从输入到输出存在的环境因素(包括三种状态、三种时态和七种类型);(4)确定每个环境因素对应的环境影响;(5)将各个过程片段的环境因素进行汇总统计,为了管理的需要;可按部门将环境影响相同或控制手段类似的环境因素排列在一起。,环境因素识别的方法,环境因素相对重要性评价依据发生的规模造成影响的严重程度发生的持续时间发生的频率环境法规要求、法规责任风险资源/能源节约内外相关方的利益 重要环境因素是相对的,其评价标准和方法会因组织的规模、性质和成熟程度而异,同时还随组织所处的地域环境和社会条件、适用法律、经济和技术等主客观因素的制约。,重要环境因素的性判断原则法规要求 商业考虑-客户、供应商、承包商、相关方行业要求社区要求-公众员工要求管理要求 特定相关方要求考虑全球性环境影响考虑-国际公约,环境因素识别的方法,35,环境因素识别、评价、控制,36,或 a、b、d、f=5时,评为重要环境因素,重要环境因素评价打分法,37,或 g、h=5时,评为重要环境因素,重要环境因素评价打分法,潜在环境因素的风险评价,环境影响的风险度R=LS环境影响严重性评估准则:环境因素发生的可能性(L)环境影响的严重性(S),6.1.3 合规义务组织应:确定和获取与其环境因素有关的合规义务;确定如何将这些合规义务应用于组织;在建立、实施、保持、持续改进EMS时考虑这些合规义务。组织应保持合规义务的文件化信息。注:合规义务可能会给组织带来风险和机遇。,【合规义务】组织必须要遵守的法定要求以及组织必须或选择要遵守的其他要求。注1:合规性义务与环境管理体系有关;注2:合规性义务可能产生强制性要求,如适用法律法规;或自愿承诺,如组织和行业标准、合同关系、良好行为守则、与社区团体或非政府组织的规范和协议。,二、标准条款的讲解,6.1.4 措施的策划组织应策划:采取措施管理其:重要环境因素;合规义务;所识别风险和机遇。如何:将其环境管理体系过程(见6.2;7章;8章及9.1)中或其他业务过程中融入并实施这些措施;评价这些措施的有效性(见9.1)。当策划这些措施时,组织应考虑其可选技术方案、财务、运行和经营要求。,二、标准条款的讲解,6.2 环境目标及其实现的策划6.2.1 环境目标 组织应针对相关职能和层次建立环境目标,此时必须考虑组织的重要环境因素及相关合规义务,并考虑其风险和机遇。环境目标应:与环境方针保持一致;可度量(如可行);得到监视;予以沟通;适当时予以更新。组织应保持环境目标的文件化信息。【理解】1)删除指标和方案;2)建立目标时需考虑内容增加“风险”,删除“相关方观点”;3)增加了对环境目标的管理要求(被监视、被传达、更新);强调了文件化要求。,二、标准条款的讲解,6.2.2 实现环境目标的措施的策划策划如何实现环境目标时,组织应确定:要做什么;需要什么资源;谁负责;何时完成;如何对结果进行评价,包括用于监视实际其可度量的环境目标的进程所需的参数(见)。组织应考虑如何将实现其环境目标的措施整合到组织的业务过程中去。【理解】1)实现目标措施的特征被清晰地规定 2)可度量指有可能使用与规定尺度有关的定性的或定量的方法,来确定是否实现环境目标。3)参数:对运行、管理或状况的条件或状态的可度量的表述。,二、标准条款的讲解,7.1 资源 组织应确定并提供所需建立、实施、保持和持续改进环境管理体系所需的资源。【理解】1)资源包括人力资源、自然资源、技术资源、基础设施、财务资源。人力资源包括专业技能、知识;基础资源包括组织的建筑物、设备(动、静设备)、排水系统、环保设施、消防设施等;2)最高领导者应当确保赋予环境管理职责的人员得到必需的资源支持。3)内部资源可通过外部供方来提供。,二、标准条款的讲解,7.2 能力组织应:确定在其控制下工作,对其环境绩效和履行合规义务的能力具有影响的人员所需的能力;基于适当的教育、培训和经历,确保这些人员是能胜任的;确定与其环境因素和环境管理体系相关的培训需求;适当时,采取措施以获取必需的能力,并评价所采取措施的有效性。【理解】1)原条款拆分为7.2和7.3 两个条款。2)增加“评价措施有效性”的要求,增加注解说明“适用的措施”。,注:适当的措施可包括:提供培训、辅导、重新分配任务、招聘或雇佣有能力的人员等。,组织应保留人员能力证据的适当的文件化信息。,二、标准条款的讲解,人员:可造成重大环境影响的人员 配分环境管理体系职责人员-确定评价合规义务-为目标实现做贡献-紧急情况响应-内审、实施合规评价,7.3 意识 组织应确保在其控制下工作的人员意识到:环境方针;与他们工作相关的重要环境因素及相关的实际或潜在的环境影响;他们对EMS有效性的贡献,包括对提升增强环境绩效的贡献;不符合EMS要求,包括未履行合规义务的后果。【理解】1)原条款拆分为7.2和7.3 两个条款。2)更加强调所涉及人员认识到他们对环境管理体系有效性的作用以及不符合合规义务要求的后果。,二、标准条款的讲解,7.4 信息交流7.4.1 总则组织应建立、实施和保持与EMS有关的内部与外部信息交流所需过程,包括:a)信息交流的内容;b)信息交流的时机;c)信息交流的对象;d)信息交流的方式。策划信息交流过程时,组织应:必须考虑其合规义务;确保所交流的环境信息与环境管理体系形成的信息一致且真实可信。组织应对其EMS相关的信息交流做出响应。适当时,组织应保留文件化信息,作为其信息交流的证据。【理解】1)不再要求对重要环境因素是否对外沟通文件化。2)沟通要求更加具体,需考虑合规性义务要求,强调沟通信息的可靠性。3)适用时,应保留作为其沟通证据的文件信息。内部信息交流机制/流程、外部信息交流机制/流程、内部改进建议机制、实施记录(如内部会议、宣传栏、意见箱、意见收集表),二、标准条款的讲解,7.4.2 内部沟通组织应:a)在其各职能和层次间就环境管理体系相关信息进行内部交流,适用时包括交流环境管理体系的变更;b)确保其信息交流过程使在其控制下工作人员能够为持续改进做出贡献。7.4.3 外部交流 组织应按其合规义务的要求及其建立的信息交流过程,就环境管理体系的相关信息进行外部信息交流。【理解】1)交流一定是双向的,一定要包括组织的内部、外部;2)交流方式是多样的,为了满足多个相关方需求,制定特殊交流方式;3)信息沟通应透明、适宜、真实、准确、可信,让相关方理解;4)保留证据。,二、标准条款的讲解,相关方的交流,政府法规,消费者,公众意见,公司,员工,供方,投资者,信息交流的内容,组织,外部,组织简介,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环境方针、目标和指标,客户的要求,环境管理过程,市场环境需求的变化,环境表现评价,相关方的意见,需要改进的地方,废弃物处理处置的信息,独立验证的情况,7.5 文件化信息7.5.1 总则 组织的EMS应包括:a)本标准要求的文件化信息;b)组织确定的实现EMS有效运行必需的文件化信息。【理解】本标准要求的文件化信息,包括:环境范围、环境方针/目标、风险与机遇和实施措施、环境因素及环境影响、确定环境因素准则、重要环境因素、合规义务、能力证据、信息交流证据、运行控制要求及控制证据、应急响应控制证据、监视与测量的证据、合规性评价证据、内审实施证据、管评证据、不符合及纠正措施与处置结果的证据。,注:不同组织的环境管理体系文件化信息的复杂程度可能不同,取决于:-组织的规模及其活动、过程、产品和服务类型;-证明履行其合规义务的需要;-过程的复杂性及其相互作用;-在组织控制下工作人员的能力。,二、标准条款的讲解,7.5.2 创建和更新在创建和更新文件化信息时,组织应确保适当的:标识和说明(例如:标题、日期、作者、索引编号等)格式(例如:语言、软件版本、图示)和载体(例如:纸质、电子的)评审和批准,以确保适宜性和充分性,二、标准条款的讲解,7.5.3 文件化信息的控制环境管理体系及本标准要求的文件化信息应予以控制,以确保其:a)在需要的时间和场所均可获得并适用;b)得到充分保护(如防止失密、不当使用或完整性受损)。为了控制文件化信息,组织应进行以下适用的活动:分发、访问、检索和使用;存储和保护,包括保持易读性;更改的控制(如:版本控制);保留和处置。组织应识别其确定的环境管理体系策划和运行所需的来自外部的文件化信息,适当时,应对其予以控制。,注:“访问”可指仅得到文件化信息的查阅许可,或查阅并修改文件化信息的授权。,二、标准条款的讲解,8.1 运行策划和控制 组织应建立、实施、控制和保持满足EMS要求以及实施 6.1和 6.2所识别的措施所需的过程,通过:建立过程运行准则;按照运行准则对过程实施控制;组织应对计划内的变更进行控制,并对非预期的变更的后果予以评审,必要时,应采取措施降低任何不利影响。组织应确保外包过程得到控制或施加影响。应在环境管理体系内规定对这些过程实施控制或施加影响的类型与程度。从生命周期观点出发,组织应:a)适当时,制定控制措施,确保在产品和服务的设计和开发过程中,落实其环境要求,此时应考虑生命周期的每一阶段;b)适当时,确定对产品和服务采购的环境要求;c)与外部供方(包括合同方)沟通组织的相关环境要求;d)考虑提供与其产品或服务的运输或交付、使用、寿命结束后处理和最终处置相关的潜在的重大环境影响的信息的需求;组织应保持必要程度的文件化信息,以确信过程已按策划得到了实施。,注:控制可包括工程控制和程序。控制可按层次(如消除、替代、管理)实施,并可单独使用或组合使用。,二、标准条款的讲解,8.2 应急准备和响应 组织应建立、实施并保持对中识别的潜在紧急情况进行应急准备并作出响应所需的过程。组织应:a)通过策划的措施做好响应紧急情况的准备,以预防或减轻它所带来的不利环境影响;b)对实际发生的紧急情况做出响应;c)根据紧急情况和潜在的环境影响的程度,采取相适应的措施以预防或减轻紧急情况带来的后果;d)可行时,定期试验所策划的响应措施;e)定期评审并修订过程和策划的响应措施,特别是发生紧急情况后或进行试验后;f)适当时,向有关的相关方,包括在组织控制下工作的人员提供与应急准备和响应相关的信息和培训。组织应保持必要程度的文件化信息,以确信能按策划得到实施。,二、标准条款的讲解,案例分享,水消耗管理考虑哪些?,谁负责水消耗管理?这个人是否充分了解水消耗资源?组织每天平均水消耗量多少?一个财务年内用于水的成本多少?是否有计算水成本占总的营业额百分比?是否有清晰的程序监视,测量和记录水的消耗?组织是否实施或采纳任何新技术/设备来节约用水?,废水排放考虑哪些运行?,废水是否已按照法规要求处理排放出去?是否有专人负责,并了解相关的排放标准每天产生对少立方污水?处理后水的回用工业废水排放口是否清晰标示?是否许可组织是否有充分的设备监视和测量污染物监视和测量结果是否符合法规?如果违反,是否有补救措施?是否充分的证据显示废水处理设施有效管理?,废气排放,是否有专人负责废气管理?并充分了解标准?是否有规定在要求间隔内监视和测量废气含量?监视和测量结果是否符合法规?废气处理环保设备是否得到定期的维护和保养?如果出现异常,组织是否有应急预案跟进?,噪声排放考虑哪些运行?,是否专人负责?这个人是否了解噪声排放标准?是否标示所有的噪声点?组织定期监视和测量厂界噪声?并分析尽可能减少噪声源的可行性?,废弃物管理考虑哪些运行,是否专人负责?是否能解释分类/处理/标示/储存/运输等要求?现场所有员工是否有效实施废弃物的分类并都标示清晰?是否有管理程序规范管理产生废弃物的工序,并考虑减少和回收利用?组织是否计算在产品整个周期内可循环废弃物的利润或成本?,9 绩效评价9.1 监视、测量、分析和评价9.1.1 总则 组织应监视、测量、分析和评价其环境绩效。组织应确定:a)需要监视和测量的内容;b)适用时的监视、测量、分析和评价的方法,以确保有效的结果;c)组织评价其环境绩效所依据的准则和适当的参数;d)何时应实施监视和测量;e)何时应分析和评价对监视和测量结果;适当时,组织应确保所使用和维护经校准或验证的监视和测量设备。组织应评价其环境绩效和EMS有效性。组织应按其合规义务的要求及其建立的信息交流过程,就有关环境绩效的信息进行内部和外部信息交流。组织应保留适当的文件化信息,作为监视、测量、分析和评价结果的证据。,二、标准条款的讲解,对环境绩效的监视与测量,1、定量的环境绩效,可包括:污染物排放量、污染物排放浓度、环境事故发生次数或发生率、环境违规次数、处罚额、环境目标完成情况、污染物减排量、资源能源消耗量等;2、定性的环境绩效,可包括:员工环保意识、环境管理力度、社会公众的关注程度、满意度、社会公益的参与意识、企业公民责任及意识等。,对环境绩效的监视与测量,3、监视与测量的内容,可包括:-法律法规规定的需要监视测量的项目-目标指标及管理方案的实施情况及效果-对能源资源消耗的统计-对运行控制、应急预案的执行的检查,及风险和机遇的措施的定期检查/监控-体系运行情况的定期检查,对环境绩效的监视与测量,4、监视和测量的时机:-至少一年一次(或在线监测)的污染物排放浓度监测:废水、废气、粉尘,-环境目标监测:企业自行规定,按周、月、季度、半年、年度等;-管理方案的监测:按照计划进度节点,也可以在投运后,按照月、季度或年度实施;-重要环境因素及控制情况的监测:可随时进行,也可定期进行;当设备设施、过程或系统发生变化时,应实施监测;,对环境绩效的监视与测量,5、分析与评价监测结果的内容 1)主要依据:法律法规要求、相关方要求、企业自身管理要求、认证要求等。2)内容:环境目标的完成情况进行分析与评价 策划方案的实施进度,按照计划确定的节点工作量的完成情况进行分析与评价 合规性,对政府要求报送的各类数据信息,外报前的对合规性情况进行分析评价 环境因素,对需要随时了解污染物排放的符合性,就需要随时对污染物排放量、排放浓度进行分析评价。,9.1.2 合规性评价 组织应建立、实施和保持评价其合规义务履行状况所需的过程。组织应:a)确定实施合规评价的频次;b)评价合规性,需要时采取措施;c)保持其合规状况的知识和对其合规现状的理解。组织应保留文件化信息,作为合规性评价结果的证据。【理解】1、强调保持对合规性义务状况的认识和理解,而不仅仅是定期评价。2、对合规性义务状况认识和理解的监视方法有:设施巡视和检查、直接观察和面谈、项目或工作回顾、;样品分析/测试结果评审、与法规的比较、验证样品或测试等。3、04版过多强调“定期”,二、标准条款的讲解,9.2 内部审核 9.2.1 总则组织应按计划的时间间隔实施内部审核,以提供下列关于EMS的信息:a)是否符合 1)组织自身EMS的要求 2)本标准的要求 b)是否得到了有效的实施和保持。组织应建立、实施和保持内部审核方案,包括审核的频次、方法、职责、策划审核的要求和报告审核结果。,二、标准条款的讲解,9.2.2 内部审核方案 组织应建立、实施和保持一个或多个内部审核方案,包括实施审核的频次、方法、职责、策划要求和内部审核报告。建立内部审核方案时,组织必须考虑相关过程的环境重要性、影响组织的变化以及以往审核的结果。组织应:a)规定每次审核的准则和范围;b)选择审核员并实施审核,确保审核过程的客观性和公正性;c)确保向相关管理者报告审核结果。组织应保留文件化信息,作为审核方案实施和审核结果的证据。,二、标准条款的讲解,9.3 管理评审最高管理者应按策划的时间间隔评审EMS,以确保其持续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管理评审应考虑:以往管理评审跟踪措施的状况;以下方面的变化:目标的实现程度;环境绩效的信息,包括以下趋势:资源的充分性与相关方交流的情况,包括抱怨;持续改进的机会。,不符合与纠正措施;监视和测量结果;合规性义务履行情况;审核结果;,与体系有关的外部或内部的问题;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包括合规性义务;重要环境因素;风险和机遇,二、标准条款的讲解,9.3 管理评审管理评审的输出应包括:对环境管理体系的持续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的结论;与持续改进机会相关的决策;对环境管理体系变更的任何需求相关的决策,包括资源;如需要,环境目标未实现时采取的措施;如需要,改进环境管理体系与其他业务过程融合的机会;任何与组织战略方向相关的结论。组织应保留文件化信息,作为管理评审结果的证据。【理解】输入增加:对风险和机会、资源的充分性;输出增加对“体系持续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的结论”和“对组织战略方向影响”的要求。,二、标准条款的讲解,10 改进10.1 总则组织应确定改进的机会(见9.1;9.2和 9.3),并实施必要的措施,以实现其环境管理体系的预期结果。【理解】1、持续改进作为单独一个章节,被特别的强调。2、改进的输入:对环境绩效的评价、合规性评价、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的结果。3、改进的措施:包括纠正措施、预防措施、突破性变更、重组、创新。,二、标准条款的讲解,10.2 不符合和纠正措施 发生不符合时,组织应:a)对不符合作出反应,且适用时应:1)采取措施控制并纠正 2)处理造成的后果,包括减轻不良的环境影响 b)通过以下活动评价消除不符合原因的措施需求,以防止再发生或在其他地方发生:c)实施任何所需的措施;d)评审所采取的任何纠正措施的有效性;e)必要时,对环境管理体系进行更改。纠正措施应与所发生的不符合造成程度(包括环境影响)的重要程度相适应。组织应保留文件化信息作为下列事项的证据:不符合的性质和所采取的任何后续措施;任何纠正措施的结果。【理解】1、程序不再需要。2、涉及过程时需要考虑方面的描述更加具体。3、增加了应对不符合时的后果处理要求。,评审不符合确定产生不符合的原因确定是否有类似不符合存在,或可能潜在发生,二、标准条款的讲解,10.3 持续改进 组织应持续改进环境管理体系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以提高环境绩效。,二、标准条款的讲解,4 组织环境,5 领导作用,6 策划,7 支持,8 运行,9 绩效评价,10 改进,组织及其所处环境,相关方需求期望,管理体系范围,管理体系,领导作用与承诺,方针,作用、职责和权限,策划风险机遇应对,环境目标实现策划,资源,能力,意识,交流,文件化信息,运行策划和控制,应急准备和响应,监视测量分析评价,内部审核,管理评审,不符合及纠正措施,持续改进,P,D,C,A,ISO 14001:2015标准框架,总则,谢谢!,环境管理体系核心要素,重要环境因素,策划,控制策划,应急准备与响应方案,环境管理体系核心要素,重要环境因素,Do 执行,实施计划控制重要环境因素,环境管理体系核心要素,重要环境因素,定期检查环境绩效已确认重要环境因素是否得到控制,检查,环境管理体系核心要素,采取行动并关闭问题和改进,改进,处置,预防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