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武则天到开元盛世.ppt
从武则天到开元盛世,一 一代女皇武则天二 唐玄宗与开元盛世,唐高宗朝疆域,靺 鞨,新罗,吐 蕃,唐,武则天像,雷家骥 著武则天传,旧唐书卷六则天皇后本纪 则天皇后武氏,讳曌,并州文水人也。则天年十四时,太宗闻其美容止,召入宫,立为才人。及太宗崩,遂为尼,居感业寺。大帝于寺见之,复召入宫,拜昭仪。时皇后王氏、良娣萧氏频与武昭仪争宠,互谗毁之,帝皆不纳。进号宸妃。永徽六年,废王皇后而立武宸妃为皇后。新唐书卷76则天武皇后传 高宗則天順聖皇后武氏,并州文水人。父士镬,見外戚傳。文德皇后 崩,久之,太宗聞士 女美,召為才人,方十四。母楊。慟泣與訣,后獨自如,曰:見天子庸知非福,何兒女悲乎?母韙其意,止泣。既見帝,賜號武媚。及帝崩,與嬪御皆為比丘尼。高宗為太子時,入侍,悅之。新唐书卷九三李勣传 帝后密访勣,曰:“将立昭仪,而顾命之臣皆以为不可,今止矣!”答曰:“此陛下家事,无须问外人。”帝意遂定,而王后废。,废王立武,初,武后能屈身忍辱,奉顺上意,故上排群意而立之。及得志,专作威福。上欲有所为,动为后所制,上不胜其忿。有道士郭行真出入禁中,尝为厌胜之术,宦者王伏胜发之。上大怒,密召西台侍郎、同东西台三品上官仪议之。仪因言:“皇后专恣,海内所不与,请废之。”上意亦以为然,即命仪草诏。左右奔告于后,后遽诣上自诉,诏草犹在上所。上羞缩不忍,复待之如初。犹恐后怨怒,因绐之曰:“我初无此心,皆上官仪教我。”仪下狱死,籍没其家。朝士流贬者甚众,皆坐与仪交通故 也。自是上每视事,则后垂帘于后,政无大小皆与闻之。天下 大权悉归中宫,黜陟杀生决于其口,天子拱手而已。中外谓之“二圣”。资治通鉴卷201唐高宗麟德元年 帝(高宗)自显庆已后,多苦风疾,百司奏表,皆委天后详决。自此内辅国政数十年,威势与帝无异,当时称为“二圣”。旧唐书卷六则天皇后本纪,“二圣”,637年14岁 入宫为太宗才人650年27岁 高宗复召入宫,封为昭仪655年32岁 册立为皇后675年52岁 皇太子(长子)李弘暴卒680年57岁 废黜皇太子(次子)李贤683年60岁 高宗卒,中宗(三子)李显即位,则天临朝称制684年61岁 废李显,立睿宗(四子)李旦688年65岁 加尊号“圣母神皇”690年67岁 称帝,改国号为周695年72岁 加尊号“天册金轮圣神皇帝”698年75岁 复立中宗李显为皇太子705年82岁 病重,大臣拥立中宗。寻病卒,素多智计,兼涉文史 旧唐书人非温顺,地实寒微 骆宾王,上元元年(674),建言十二事1、劝农桑、薄赋徭2、给复三辅地3、息兵,以道德化天下4、南北中尚禁浮巧5、省功费力役6、广言路7、杜谗口8、王公以降皆习老子9、父在,为母齐衰(cui)三年10、上元前勋官已给告身者无追核11、京官八品以上益廪12、百官任事久,材高位下者得进阶申滞入 新唐书卷76则天武皇后传,比来天后事条,深有益于为政,言近而意远,事少而功多。务令崇用,式尊无怠。唐大诏令集卷三改元弘道诏,新唐书卷76则天武皇后传 帝崩,中宗即位,天后稱皇太后,遺詔軍國大務聽參決。嗣聖元年,太后廢帝為廬陵王,自 臨朝,以睿宗即帝位。,柳州司馬李敬業、括蒼令唐之奇、临海丞駱賓 王疾太后脅逐天子,不勝憤,乃募兵殺揚州大都督府長史陳敬之,據州欲迎廬陵王,眾至十萬。,骆宾王为徐敬业讨武曌檄 伪临朝武氏者,性非和顺,地实寒微。昔充太宗下陈,曾以更衣入侍。入门见嫉,娥眉不肯让人;掩袖工谗,狐媚偏能惑主。杀姐屠兄,弑君鸩母。人神之所同嫉,天地之所不容。犹包藏祸心,窥窃神器。一抔之土未干,六尺之孤何托?倘能转祸为福,送往事居。共立勤王之勋,无废大君之命,凡诸爵赏,同裂山河。若其眷恋穷城,徘徊岐路,坐昧先机之兆,必贻后至之诛。请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谁家之天下!,太后见檄,问曰:“谁所为?”或对曰:“骆宾王。”太后曰:“宰相之过也!人有如此才,而使之流落不偶乎?”资治通鉴卷203,恐怖政治制公卿之死命 擅王者之威力,太后自徐敬业之反,疑天下人多图己,又自以久专国事,且内行不正,知宗室大臣怨望,心不服,欲大诛杀以威之。乃盛开告密之门,有告密者,臣下不得问,皆给驿马,供五品食,使诣行在。虽农夫樵人,皆得召见,廪于客馆,所言或称旨,则不次除官,无实者不问。于是四方告密者蜂起,人皆重足屏息。资治通鉴卷二三 逮则天以女主临朝,大臣未附;委政狱吏,剪除宗枝。于是来俊臣、索元礼、万国俊、周兴、丘神勣、侯思止、郭霸、王弘义之属,纷纷而出。然后起告密之刑,制罗织之狱,生人屏息,莫能自固。旧唐书卷一八六酷吏传,“圣母临人 永昌帝业”,始作崇先庙于西京,享武氏。承嗣伪欵洛水石,导使为帝。遣雍人唐同泰献之。后号为“宝图”,擢同泰游击将军。于是汜人又上瑞石,太后乃郊上帝谢贶,自号“圣母神皇”。作神皇玺,改宝图曰“天授圣图”,号洛水曰“永昌水”。图所曰“圣图泉”,勒石洛坛,左曰“天授圣图之表”。改泛水曰广武。,时柄去王室,大臣重将皆挠,不得逞,宗室孤外无寄足地。于是韩王元嘉等谋举兵,唱天下,迎还中宗。琅邪王冲、越王贞先发,诸王仓卒无应者,遂败。元嘉与鲁王灵夔等皆自杀,余悉坐诛,诸王牵连死灭殆尽,子孙虽婴褓亦投岭南。,载初元年(689),创制新字。,武周新字,曌天下来归资朕之政,武周新字之流行,汝于彼佛暂一闻大涅槃经,以是因缘,今得天身。值我出世,复闻深义。舍是天形,即以女身当王国土,得转轮王所统领处四分之一。汝于尔时实为菩萨,为化众生,现受女身。大云经邻比诸王、咸来归属尔时诸臣即奉此女以继王嗣。女既承正,威伏天下。大方等无想经(天授元年)十月,敕两京诸州各置大云寺一区,藏大云经,使僧升高座讲解。资治通鉴卷204,武周革命,天授元年(690)“九月九日壬午,革唐命,改国号为周。改元为天授,大赦天下,赐酺七日。乙酉,加尊号曰圣神皇帝,降皇帝为皇嗣。”旧唐书卷六则天皇后本纪 神龙元年(705)正月,“上传皇帝位于皇太子,徙居上阳宫。戊申,皇帝上尊号曰则天大圣皇帝。冬十一月壬寅,则天将大渐,遗制祔庙、归陵,令去帝号,称则天大圣皇后。”十一月卒,年82。次年五月,葬于高宗乾陵。,述圣纪碑,无字碑,则天皇后挽歌 崔融前殿临朝罢 长陵合葬归 山川不可望 文物尽成非阴月霾中道轩星落太微空余天子孝松上景云飞,象物行周礼 衣冠集汉都谁怜事禹舜 千里泣苍梧 宋之问,无字碑,千秋功过 谁与评说,李唐自高祖太宗创业至高宗统御之前期,其将相文武大臣大抵承西魏、北周及隋以来之世业,即宇文泰“关中本位政策”下所结集团之后裔也。自武曌主持中央政权之后,逐渐破坏传统之“关中本位政策”,以遂其创业垂统之野心 盖进士之科虽创于隋代,然当日人民致身通显之途径并不必由此。及武后柄政,大崇文章之选,破格用人,于是进士之科为全国干进者竞趋之鹄的。当时山东江左人民之中,有虽工于为文,但以不预关中团体之故,致遭摒弃者,亦因此政治变革之际会,得以上升朝列。而西魏、北周、杨隋及唐初将相旧家之政权尊位,遂不得不为此新兴阶级所攘夺替代。故武周之代李唐,不仅为政治之变迁,实亦社会之革命。若依此义言,则武周之代李唐较李唐之代杨隋,其关系人群之演变,尤为重大也。陈寅恪唐代政治史述论稿,则天大圣皇帝,内辅外临,将五十载,在朕躬则为慈母,于士庶即是明君。唐中宗诏 武后自高宗时挟天子威福,胁制四海。虽逐嗣帝,改国号,然赏罚己出,不假借群臣,僭于上而治于下,故能终天年,阽乱而不亡。新唐书后妃传赞,玄宗(712756),睿宗(710712),殇帝(710),中宗(705710),从中宗到先天,中宗定陵石人,睿宗桥陵浮雕鸵鸟,吐 蕃,唐,新罗,突 厥,唐玄宗前期疆域,新唐书卷一二七:开元之盛,所置辅佐,皆得贤才,朝多君子,信 太平基欤。资治通鉴卷二一一:姚、宋相继为相,姚崇善应变成务,宋璟善守法持正;二人志操不同,然协心辅佐,使赋役宽平,刑罚清省,百姓富遮。唐世贤相,前称房、杜,后称姚、宋,他人莫得比焉。资治通鉴卷二一一:宋璟为相,“务在择人,随材授任,使百官各称其积;刑赏无私,敢犯颜正谏”。,“改中宗之政,依贞观故事”,“救时之相”,崇尤长吏道,处决无淹思。进贤退不肖而天下治。时承权戚干政之后,纲纪大坏,先天末,宰相至十七人,台省要职不可数。崇常先有司罢冗职,修制度,择百官各当其材,请无广释道,无数移吏。繇是天子责成于下,而权归于上矣。新唐书卷一二四姚崇传,姚宋相继为相,崇善应变成务,璟善守法持正。二人志操不同,然协心辅佐,使赋役宽平、刑罚清省、百姓富庶。唐世贤相,前称房杜,后称姚宋,它人莫得比焉。资治通鉴卷二一一,忆昔 杜甫,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齐纨鲁缟车班班,男耕女桑不相失。,开元初,上留心理道,革去弊讹,不六七年间,天下大理。河清海晏,物殷俗阜,安西诸国,悉平为郡县,置开远门,亘地万余里。入河湟之赋税满右藏,东纳河北诸道租庸,充满左藏,财宝山积不可胜计。四方丰稔,百姓乐业。户计一千余万,米每斗三钱。丁壮之夫,不识兵器。路不拾遗,行不赍粮。竒瑞叠委,重译麕至,人物欣然。唐语林卷三,至(开元)十三年封泰山,米斗至十三文,青、齊穀斗至五文。自後天下無貴物,兩京米斗不至二十文,麵三十二文,絹一疋二百一十二文。東至宋、汴,西至岐州,夾路列店肆待客,酒饌豐溢。每店皆有驢賃客乘,倏忽數十里,謂之驛驢。南詣荊、襄,北至太原、范陽,西至蜀川、涼府,皆有店肆,以供商旅。遠適數千里,不持寸刃。二十年,户七百八十六万一千二百三十六,口四千五百四十三万一千二百六十五。通典卷七历代盛衰户口,唐壁画商旅图,百千家似围棋局 十二街如种菜畦白居易登观音台望城棋布栉比 街衢绳直 自古帝京 未之比也元 李好文长安志图,面积84平方公里 盛时人口近百万,唐玄宗封禅泰山玉册文,唐玄宗纪泰山铭刻石,恭承大宝,十有三年。敬若天意,四海宴然。封祀岱岳,谢成于天。子孙百禄,苍生受福。封泰山玉牒文,唐开元铁牛 山西黄河蒲津浮桥遗址 现存四尊 每尊重约三万公斤,江 泽 民 题 词:国宝 国宝 一定要保护好!,山西蒲津渡四牵牛铁人 通常认为他们代表了不同的民族,